只是大概估计。
按照购买力米价,清前期顺治,包括明末,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1000-2000元左右粮食购买力,但清早期白银依然较少,社会普遍使用铜钱,一般民众交易都是铜钱。到了清光绪,一两白银即36克左右,相当于200-300元粮食购买力,白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贬值。清末民初开始使用银元,一两是十钱,而一元只有七钱二分,即27克左右白银,又含10%左右的铜,民国北洋时期一个北京保姆月薪2-4元银元,和一个士兵薪资相近,当时一元银元购买力大致为今天100元左右,也因为银价不断贬值,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银行收购一个银元只有10元的,基本就是当时银价,但80年代10元钱还是很实的,普通人工资才50-80元。
古代不是现代,现代物流现代标准统一化技术,北京大米价格和广州不会??太大区别。评价古代购买力本质很难准确,通常就用按粮价,但也不能保证准确,小米在山西,和在广东肯定不是一个价格,大米在江西和在甘肃也不同价格的,就是一个时期也不一样价格,再者,每个时期又不一样,顺治和宣统差了200年时间,价格肯定不同。更不能按地价算,甚至今天工资或者房价算,都是更为离谱的,每个时代人员阶层薪资和今天完全不同,古代通常士兵军人地位薪资都很低,科学家在古代还和瓦匠木匠农民工算为一类呢,怎么按今天算工资呢。再例如,清初战乱江南良田一般仅要1-2两白银一亩,乾隆时期涨到10-20两一亩,每个时期物价受到社会环境都不同,只能说按粮食价相对客观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