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扶汉,就是扶持皇室重新掌权。但这种想法太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士族利益;而保汉则指的是国号仍然是汉,皇帝仍然是姓刘,但皇帝与士族共治天下。这种想法明显就靠谱很多了,也符合士族的利益。
从史料记载来看,我觉得荀彧应该是保汉派的代表,而非扶汉派。
比如说董卓乱政时,荀彧就弃官跑了,哪管汉献帝的死活。并且他跑路还不算,让自己的侄子荀攸继续留在洛阳,这明显就是两面都在押宝,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还比如荀彧投奔曹操前,他让自己的弟弟荀谌留在袁绍阵营,他自己去投曹操,这明显也是两面押宝。这样一派势力覆亡,不至于荀氏一族都完蛋。俗称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因此《后汉书》中过分拔高荀彧,把他反对曹操称魏公的行为与匡扶汉室挂钩,我觉得这明显就是太小看荀彧了。毕竟荀彧好歹也是个政治家,一肚子的计谋,哪有那么天真无邪?让曹操牵着鼻子走。
所以我更相信,荀彧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确实有向汉之心,但是如果把汉室利益和家族利益摆在他面前,让他做二选一,他肯定还是会优先选择家族利益。只有当家族利益得到保障后,他才会考虑汉室的利益。
事实上像持荀彧这样政治立场的人,历史上也不是个例,东晋时期王导就跟他很像。王导也是大族子弟,出身于琅琊王氏。他早年与后来在建业复国的晋元帝司马睿就是老相识。北方八王之乱,司马氏家族的统治岌岌可危。王导建议司马睿移镇建邺,并亲自联络南方的大士族,协助司马睿登基。因此东晋的建立,王导是立有大功的。
然而当司马睿与王导的堂兄王敦爆发利益冲突后,王导在国家和家族之间,选择了以家族利益为重,最终导致晋元帝战败。不过当晋元帝战败后,王敦打算废掉晋元帝时,王导又表示坚决反对!始终如一的维护了司马氏的皇族地位。
从王导的政治态度可以看出,他明显就是一个保晋派,而非扶晋派。当司马家族的统治岌岌可危时,王导积极的支持皇权;当皇权与士族的利益不一致时,王导会以家族利益为重。天下可以姓司马,但是司马氏不能搞一言堂。司马必须与王氏各司其职,也就是共治天下。
我认为,这既是王导的政治理念,也是荀彧追求的统治模式。
至于荀彧为什么早年支持曹操,晚年又反对曹操,一辈子不支持刘备。下面我详细的讲一下这三个问题。
首先,荀彧为何早年要支持曹操?这一点很好理解。荀彧在汉廷不得志,恰巧又碰上了董卓乱政于是荀彧弃官跑路。他原本打算投奔冀州韩馥,但韩馥被袁绍挤走,荀彧便阴差阳错的投到了袁绍门下。然而袁绍本身也是汝南大族出身,四世三公,十分牛气。荀彧在袁绍帐下过得很憋屈,难伸大志。因此荀彧投奔了当时还很弱小的曹操。
相比于袁绍,曹操只是小士族出身,家族中最有权有势的是他的养祖父曹腾,一个伺候了四代皇帝的宦官而已。荀彧入曹营,仿佛是博士生到小学当老师,曹操对荀彧必然重用。而荀彧之于曹操肯定也不是平常的下属关系,而是半平行关系。这对于荀氏一族的发展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创业平台了。
并且事实也证明,荀氏一族在曹操阵营中的发展,非常的好。荀彧身居高位,由他所提拔的荀攸、郭嘉、程昱、钟繇等人也是深受曹操的信任。这也就是说,荀彧跟着曹操创业,直接把颍川荀氏从汉末的一个普通士族直接拔高到了一等一大士族的地位。
这种至高的地位,曹操能给荀彧。汉献帝能给么?从汉明帝之后的七任皇帝来看,皇帝实际上更信任太监和外戚,对大臣和士族一万个不放心。如果让汉献帝掌权,他肯定是优先重用自己的妻族。士族就得靠边站。所以说,荀彧帮助曹操建立霸业,甚至还不反对曹操成为权相,这都是因为帮助曹操符合他的利益,符合荀家的利益。
家族利益高于皇权利益,荀彧当然要支持曹操了。
再说荀彧后来为什么又要反对曹操。其实这点也很好理解。
荀彧在曹操阵营效力了二十年,曹操虽然把他称为『吾之子房』,但是实际上曹操是把他当做萧何在使用的。萧何是什么人?刘邦的丞相啊!这就相当于,曹操给汉献帝当丞相,荀彧给曹操当丞相。
曹操对荀彧,既要倚重,又不能太倚重。北定北方之前,曹操对荀彧十分重用。但是北方平定之后,曹操就不太想用荀彧了。甚至到了后期,曹操还发布求贤令,要求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这也是想摆脱他对荀彧的依赖。因为在这之前,曹操手上没人,都是荀彧替他引荐的人才。曹操也想有自己的人,不能把权力让给荀氏一族。
并且还有很关键地位一点,曹操是典型的法家思想,他的政治理想是恢复秦皇汉武式的皇权制度。这与当时士族幻想的,士族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立场有矛盾。终曹操之一生,他都在打压豪强。早年这种打压还不明显,或者说曹操还没有打到荀彧头上。但是后来曹操对荀氏下手,还打算篡汉自立,这一下荀彧就不能忍受了。
把皇帝给士族一锅端,然后你曹操当秦皇汉武式的千古一帝,那咱们士族算什么?
最后再说荀彧为什么不投刘备,不投奔所有的刘姓宗室。
早在初平二年(公元191 年),荀彧就投靠曹操了。那时候刘备是哪根葱?到了初平四年(公元193 年),刘备听到孔融点名希望他去徐州帮场子时,他都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因为名扬天下的孔融竟然知道世上有我刘备这一号人物啦!
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三国志·孔融传》
试想一下,刘备崛起的如此之晚,并且还是个不知名的小角色。当时的荀彧怎么可能带着一大家子去投靠刘备?说句难听的,当时的荀彧或许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江湖上还有刘备这号人物的存在。
说句更难听的,就算荀彧听说过有刘备这号人物存在,也绝不会投奔他。因为刘备当时的实力实在太弱了,弱到连太史慈、赵云都不想投他。太史慈不用多说,当年救徐州之时,太史慈与刘备并肩战斗过,但后来就没影了。而赵云早在初平二年(191 年)就认识了刘备,结果直到建安五年(200 年)才正式追随刘备创业。这与他最早与刘备相结识,已经过去了九年时间。(这或许也是赵云在刘备阵营中不受重视的原因,因为他不是刘备最早的创业合伙人)
从这层意义上,不要说荀彧了,当时但凡有点本事的人,肯定都不会跟刘备。哪怕是诸葛亮也不会!后来赵云、诸葛亮等追随刘备时,虽然刘备也很落魄,是个没有地盘的小军阀。但此时的刘备却已是名动天下的大英雄了(抗曹的标志人物)。
所以说,荀彧不可能追随刘备。毕竟荀彧投奔曹操时,刘备还不知道是哪根葱。而等到刘备名满天下时,荀彧已经是曹操阵营中的二号人物了。他没有动力,也没有必要去追随刘备创业。
也许有人会说,刘备再差也是汉室宗亲。荀彧不是号称汉臣么?他为什么不追随刘备这个汉室宗亲?
其实,所谓的汉室宗亲,那就是姓刘的专门用来扯淡的。因为在当时,根本就没人,真把所谓的汉室宗亲当回事。
不要说刘备这种八杆子才能和皇帝打着关系的远房亲戚,就是三杆子两杆子就能与皇帝打着关系的汉室宗亲,如果没有实力和影响力,荀彧这种大士族出身的人,也不可能跟他们去混日子。
比如说幽州刺史刘虞、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这些人的江湖地位,与当朝皇帝的亲疏关系,哪一个不比刘备强?如果荀彧真想投靠一个汉室宗亲,也应该优先投靠这些人嘛。也只有等这些人都死绝了,荀彧才有可能可能投靠刘备。
总的来说,荀彧是个政治家,他确实有保汉之心。但目的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单纯,他有他自己的政治追求。而他的政治追求因为与曹操的相冲突,最后两人闹掰。因此,不能把荀彧之死,简单的理解为荀彧为了汉室皇权而殉国身亡。毕竟那是东汉末年,而东汉又是一个皇权极其脆弱的朝代。皇帝不掌权,在东汉是很正常的现象。
至于说荀彧不投刘备,这个很好理解。荀彧是颍川荀氏一族的代表,刘备算哪根葱?荀彧跟了刘备,能保证荀氏一族在刘备阵营也能获得至高的政治地位么?并且刘备也并非当时唯一的汉室宗亲,他建功立业之时,荀彧早就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