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会更惨更耻辱。清朝末期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的几大经过工业革命之后的近代化国家军队,纵使清朝再抗打,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而反观明朝末期却连李自成的农民军都打不过,活生生地被一帮手拿锄头和粪叉子的庄稼汉给打成了苟延残喘的南明小朝廷,崇祯都只能上吊自尽自绝于天下,如果明朝也碰上清末的经过工业革命的世界近代化的国家军队,只会早就被列强瓜分殖民而成为又一个印度!
明朝和清朝调换顺序,近代就不存在屈辱了,因为这块土地直接被瓜分完了,全部都是殖民地,国都没了,何谈“丧权辱国”呢?以明朝的水平,面对清朝末年的局势,连十年都撑不到。
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并不是某一朝代造成的,而是因为文明自身发展的特点。世界上除了西方文明以外,其余文明均不存在诞生近现代科学的土壤,无自然科学则无技术的突飞猛进,自然也无社会文明的进步。对于其中原因,非常复杂,中西方学者对此均有详细的论述,在此不赘述。从历史事实来看,在历史上创造辉煌的文明国度,如古代中国,奥斯曼帝国,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之时,均束手无策。中国的落后,自明朝中期便已经显现——被西方正规部队淘汰的弗朗机成为了明朝的神器,火门枪三眼火铳居然是明朝最先进的火铳——要知道,清朝时期三眼火铳在民间都不被禁止,可见明朝的落后早已有之。
明朝真的强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明朝面临的外部环境相比清朝,可谓是无比的宽松,北部仅有半残且分裂的蒙古,西南面对内乱不断的安南,西方人才刚开始近代化之路,实力远不如后来。但就是这么一副大好的牌,被明朝玩的稀烂。松散虚弱的蒙古,在将近两百年中,居然成为了明朝的最大威胁,明朝军队在与蒙古的作战中,屡次刷新下限,土木堡之战中以多打少被全歼,皇帝朱祁镇被俘虏;庚戍之变中,蒙古军队达到北京城下,明朝军队居然目送蒙古骑兵抢劫完毕,潇洒离开。面对“落后”的蒙古军队尚且如此,那如果面对近代化的西方军队,必然是更加惨不忍睹。
实际上,明朝并不是没有和西方军队遭遇过,但结局惨烈。如屯门海战中,面对两艘葡萄牙的武装商船(非正规军),明朝先后两次出动数万部队,才勉强拿下——葡萄牙是当时欧洲最弱的国家之一,虽然它们的航海活动开展得早;亚娘鞋海战,面的英国的武装商船,明朝虎门炮台被夺取,广东水师数十艘战船被英国商船击毁,而英国的探险家(甚至不能被称为军人)没有一人受伤,明军的战斗力可见一斑。这还只是面对近代化前夜的欧洲民间武装,想象下,完成近代化的欧洲正规军面对明朝,将会刷出多么辉煌的战绩。就明朝这种战斗力,无怪于西班牙国王曾经计划,用两万部队就能征服明朝。
当然,明朝的表现不止于此。明朝的疆域在永乐后期达到最大后,宣德年间便开始不断萎缩,永乐时期就已经放弃了大宁卫,明朝在关外的军事威慑大大降低;朱祁镇在位期间河套地区被蒙古占领,朱佑樘时期,哈密卫多次易主,最终在朱厚照时期被吐鲁番彻底夺走。到了嘉靖时期,明朝实际控制的区域不过三百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如何能抵挡住列强的入侵?
而清朝则与明朝完全不同,康乾雍三代一直在对外开疆拓土,最终将统治区域扩大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千米,这使得中国在面对列强之时有了战略纵深,使得列强无法彻底肢解这个庞大的帝国。再者,清朝军队在近代前夜与俄罗斯交手中,不落下风,且面对的是俄罗斯的正规军,即使在近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僧格林沁依旧在战争初期重创英法联军的舰队,取得过具体战役的胜利。高下立判。
因此,明朝但凡能在近代面对西方列强,场面会比清朝难看百倍。当然,不需要指望明朝在面对列强之时,在精神上有多么硬气,一个皇帝为敌人叫开自己边关,供敌人抢劫自己子民的朝代(明英宗);一个被自己投降敌人的军队灭掉的王朝,一个“水太凉”的王朝,还是避免去谈气节得好,否则,真的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明朝与清朝的顺序换一下,那么中国的近代史会好看得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清朝与明朝皇帝的权力不同,虽然朱元璋撤除了宰相一职,但是毕竟皇帝不可能事必躬亲的,所以出现了内阁,而内阁制的出现保证了只要皇帝不犯大错,国家机器可以正常运转,所以后世人们往往夸大其词,说嘉靖二十年没上朝、万历二十年没上朝之类的,但是他们对于国家的掌控并没有放松,反而是崇祯那种急冲冲的性格害了明朝。
而清朝皇帝的权力则大得多,虽然也有内阁和军机处等机构,但大小事务基本取决于皇帝的喜好之间,虽然清朝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没出昏君,但那也是得益于清朝不是用嫡长子继承制的缘故,能够通过党争上位的皇子,基本的政治能力还是有的,但是皇帝个人再智慧也有缺陷,尤其是与一大帮大臣们斗智斗勇。
要知道能够混到内阁的就没有一个书呆子,哪怕是附庸风雅的满蒙文人,虽然做学问的本领未必有,但是做官的本领肯定是有的,所以皇帝再厉害也只能被大臣们哄着转。
嘉靖在皇帝之中算智商高的了,后期不还是被严世蕃耍得团团转,更不要说道光皇帝那样的中人之资了,皇帝想吃鸡蛋御膳房居然报价三十多两,大臣说早上吃四个鸡蛋皇帝居然羡慕大臣豪奢,就这智商与“何不食肉糜”其实也没差多少了。
所以别看明朝皇帝不务正业的居多,但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保证了皇权的稳固,而且明朝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再厉害的太监一道圣旨就能收拾,不像唐朝时期的阉镇居然可以废立皇帝,所以明朝沿着内阁制发展下去,说不定会发展成君主立宪制。
其实,就是“闭关锁国”政策了,其实明朝后期在明穆宗时期是实行了开海的政策的,但是明朝文官势力太大,海禁的声浪时不时的传来,无非就是沿海大族看上了海贸的利益罢了。
只是明朝末年时期大航海刚刚兴起,那时候还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海上威风的时候,等到英国人崛起时,工业革命就快要到来了。
明朝时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北方要塞的红夷大炮就是学习葡萄牙人的,如果当时明朝统治者利用好西方的行进火器,以明朝的国力击败北方游牧民族是没有什么压力的。
清朝乾隆时期英国使节曾经到访过中国,当时是乾隆的爱将福康安接待的,对于英国人的先进武器,福康安不置可否,清朝失去了同世界先进军事国家交流的机会,这也间接造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被人压着打。
被人压着打不丢人,毕竟当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全世界都打不过英国,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的所作所为就太丢人了,包括后来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都是清政府傲慢自大,不与列强沟通,而且草菅人命,所以屡次被列强打得头破血流。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清朝时期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也为康雍乾盛世加分不少,全国人口从明朝末年的两亿上升到四亿,其中这些高产作物功不可没,明朝末年正好赶上了小冰河时期,连年干旱加上土地兼并,若是当时这些高产作物已经广泛栽培,那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许可以避免。
最后就是皇帝的血性,这也是很重要的,八国联军打入北京之前,慈禧骄傲的对全世界宣战,八国联军打到天津时,慈禧带着光绪逃到了西安,临走前还不忘记将珍妃塞到井里。
而明朝皇帝则有着“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血性,崇祯皇帝虽然治国无策,但是他宵衣旰食日夜操劳,奈何手下尽是亡国之臣,大势已去的他愧对先人在煤山自缢,也不做那被俘之君。
所以,明朝的政治环境比清朝好不少,若是明朝与清朝的顺序调换一下中国的近代史要好看不少,奈何天不从人愿,时也命也,惟有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奋起直追!
那就是把木工皇帝天启,疑神疑鬼崇祯皇帝,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还有那数十万寄生虫集团明朝宗室贵族全部挪到1840年以后了啊?
说说,洪承畴,祖大寿,袁崇焕,史可法,钱谦益,还有骄兵悍将的军阀,左良玉,刘良佐,吴三桂,吴镶,刘泽清….全部换到1840年以后了啊?这些人,论实力,比得了,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恭亲王,胡林翼,曾格林沁,左宗棠?还是比得了,鲍超,依克唐阿,金顺,多隆阿,罗泽南,刘松山,刘锦堂,李续宾,江忠源,李孟群…..这些猛将忠臣?
在整个太平天国战争,在捻军战争,在鸦片战争………清军将领有不能打的,也有昏庸的,但是投降的却是凤毛麟角。战死和自杀的清军将领大臣,远远超过投降的清军将领和臣工。
再看,明末,投降的大臣武将,多的数都说不清楚。都是争相恐后投降,1万多清军刚刚渡江,从南京,一直到湖北,江南四镇,外加左梦庚就有数十万明军争先恐后投降。
你以为崇祯真想殉国上吊啊?就1个太监跟着他,他怎么突围?慈禧在1900年庚子事变,联军围攻北京,起码还有御林军死保着慈禧光绪突围而出。
如果明朝活到1840年以后,一个肯定的结果是太平天国将会一统天下。要知道,太平天国的实力远远超过李自成。如果再加上捻军,明朝恐怕更是活不了多久了。
中国近代史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西方列强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而中国依然是农业社会。双方在武力上的表现就是:中国依然处于冷兵器时代(有部分原始火器);而西方列强处于近现代武器时代。
中国要想有近现代武器,那么中国必须实现工业化。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如果明朝是最后一个朝代,那么中国能实现工业化吗?
资本主义并不是工业化的必备前提,我们看看中国古代专制王朝治下能否产生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条件是:技术进步,促使蒸汽动力产生;蒸汽动力促进手工工场能脱离河流等自然条件限制,进一步使手工工场逐渐变成了机器化大生产。
还有三个条件:
首先,英国有大商人或者大贵族愿意资助社会上的技术人才进行设备研究,以追求设备投产应用后的利润。这就是最早的风险投资。
其次,英国的煤矿埋藏浅,距离商业城市又近;
第三,英国劳动力少,使社会认为机器的替代很必要。
上述这些条件,中国的末代王朝是否具备呢?
中国的末代王朝是中国专制社会的集大成者,无论末代王朝是清朝还是明朝,都无法改变中国历史的这个逻辑。因此,中国末代的大明,必将与清朝类似,极度专制、极度限制百姓自由;而且必将采取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三个状态:
中国地主和富商赚钱后依然会投入土地和官场,没人资助技术研发;
中国也极少有人去钻研技术,因为奇技淫巧一直被社会和王朝鄙视;
中国人多,没有必要研制代替人力的机器。
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必然。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中国的煤矿都储藏在北方,且埋藏较深,开采不易。
因此,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看,中国产生不了工业革命。
本段小结:
中国末代的王朝即使换做大明,也依然产生不了工业革命,因此大明在面对西方列强时,总体局面将是一样的,依然惨败。
大明是否可能依靠灵活的战略战术,像埃塞俄比亚打败意大利那样,打败西方列强的入侵?
既然技术条件和武器存在着代差,不能直接比拼,那么,末代王朝大明能不能通过灵活的战略战术来战胜入侵的西方列强呢?
这种可能性存在,但是以明朝的政治状态和性格,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埃塞俄比亚打败意大利是怎么回事呢?
意大利在1894年开始入侵埃塞俄比亚。到了1896年3月时,埃塞人利用情报优势,和意大利人行军分隔彼此距离较大的战术情况,埃军于是利用地理地形优势,逐一重创分散的意大利军。最后导致意大利军队差点被全歼。不久之后,埃塞人在阿杜瓦战役中再次击溃意军。
这里面有两个前提:
一是情报优势,这个优势要依靠老百姓支持。但是,明末的政治我们都看到了,腐败严重、民不聊生,这样的朝廷能得到百姓支持吗?严重怀疑。史实中是很多官员和百姓投降李自成和清朝了。关键是:王朝专制时代,百姓并没有形成国家民族意识,百姓不认为打仗这事与自己有关。
二是朝廷能隐忍待机,这需要朝廷能屈能伸。这一点恐怕不用我多说,明朝的性格工人的是“刚”、“倔”,它恐怕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终朝廷被打烂,中国彻底陷入一盘散沙状态。
结束语:
末代的明朝,依然是中国古代专制王朝,产生不了工业革命,因此,把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一下,中国近代史依然会充满屈辱。
而且,以明朝不知转圜的性格,恐怕中国会彻底崩溃,后果可能更加不堪设想。
(完)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如果换做是明朝的话,不太可能会与清朝一样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毕竟明朝虽然腐朽、衰败,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刚烈的朝代。明朝的刚烈体现在明朝无论何时何地,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是主战派,(当然这是建立再皇帝还在的时候)所以明朝不太可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列强直接攻占北京,屠杀皇室一族,就算是俘虏了皇帝,明帝国也是不会低头的,这一点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就是一个证明。
虽然明朝的很多皇帝都很奇葩,有休闲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还有玩木匠活的,但是不敢怎么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那个在城破后亲手杀了自己老婆和女儿的人,最后自缢于煤山,至死都刚烈。也挽回了明朝的一些声誉。
而清朝越到后来越是腐朽,最后竟然还是女人掌权,这在明朝时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明朝就算皇权再怎么衰落,但是当家做主的都还是姓朱的,而清朝被一个女人掌权超过了40年,最后轰然倒塌。
好歹明朝灭亡时还有南明几十年的奋斗,而清朝说倒就倒,好像都没有什么人拥护(当然我这里指的时汉人)。
所以最后总结,我认为明朝或许是以清朝一样的结果,但是明朝的国灭时非常刚烈的,时从外部被覆灭的,而清朝真正的是自己从内部倒台的。
明朝的政策其实和清朝一样是封闭和锁国的,而且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比清朝皇帝更昏庸,明朝的政治更加黑暗,宦官当权,朝政腐败,所以与清朝相比,明朝更加拯救不了耻辱的近代中国。
如果真要选一个朝代和清朝交换,并且有可能挽救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那只有可能是宋朝,原因有三:
一、宋朝是所有朝代最开放的一个,而近代中国之所以屈辱的主要原因就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失去了追上世界发展步伐的机会。由于传统文化的限制,中国似乎不具备孕育现代科学的土壤,也不具备发展工业革命的条件,但是别忘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擅于学习的民族。如果近代中国的统治者没有蒙上自己的眼睛,与西方世界尽早交流和碰撞,那么近代科学的种子一定可以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发芽。而宋朝是一个非常开放和注重外贸的朝代,甚至开放了首都临安城(今浙江杭州)作为通商口岸,而清朝末年西方列强之所以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与中国的通商在清政府的森严政策下难以进行,而宋朝的开放政策有利于减轻这种矛盾,进而推迟鸦片战争的发生。当然,欧洲列强侵略的本性是不会变的,但是相信中国人在几十年的对外开放中会学习并发展中国自己的现代技术,不会跟西方列强拉开这么大的差距了。
二、宋朝是官员士大夫最有发言权的一个朝代,而有志之士的谏言会让近代中国觉醒。在清朝末年,其实有不少有识之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批精英早已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之处,很多官员也都对慈禧太后的专权和奢侈不满,但是清朝是历史上君权最集中的一个朝代,最高统治者远远凌驾于官员之上,所以中国这艘大船的前进方向被慈禧这个眼界狭隘的老太太彻底带偏了,但是宋朝的士大夫与皇上共治天下,相权与君权不分上下,这种组织架构更容易在施政上广纳百川,吸收对中国真正有利的地方。
三、宋朝是最具有近代化特征的一个朝代。宋朝社会的商业氛围很浓,顶峰时农业赋税仅占据宋朝总收入的30%,而宋朝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甚至比几百年后的清朝更接近现代化,这是一个很容易发展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而在政治体制上,宋朝的宰相具有极高的权力,甚至可以否决皇上的圣意,这种制度与近代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更为接近,向近代化的政治体制转化也更具可能性。
明清的中国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与世界大潮格格不入,最终因为落后而被走向现代化的西方列强欺负是历史的必然,而更开放和更加近代化的宋朝处在清朝所处的位置,或许能做的更好。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宋朝也并非是完美的朝代,注重经济而轻视军事的宋朝成为了元朝铁蹄下的冤魂,即使取代了清朝,宋朝能否真正觉醒,能否把发展国防力量当成基本国策,尚未可知。
我只能说,对于拯救屈辱的近代中国而言,与清朝相比,宋朝似乎有更大的可能性。
如果把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一下,中国近代史会不会不那么耻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不会,我的观点如下。
①皇帝变了。我们以明朝和清朝最后时期的几位掌权者为例。清朝在西方入侵的时候,权力基本上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而慈禧太后为了自身享乐只知道委曲求全。
但是如果换成明朝就完全不一样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皇帝,大家可以看一看崇祯皇帝,最后自己吊死在了树上,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果变成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皇帝,哪怕我们打不过,也绝对不会委曲求全。
②国家风气变了。在清朝掌权的后期,国家的风气已经变得腐败不堪了,百姓们在遭受疾苦而上层社会还在享乐中。
在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的时候,他们本该放弃暂时的享乐,去努力的迎接,可是他们没有他们委曲求全隔离赔款。
但是如果换成了明朝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我们不得不说明朝在后期的时候风气也很腐败,但是明朝子朱元璋开始就有一种一脉相承的硬气,这种硬气,代表他们绝不低头。这是朱元璋打天下打下来的,引起这种运气自上而下,不仅仅从皇帝甚至到每一位平民百姓。如果换成了明朝,他们一定会英勇的和西方列强斗争。
③种族变了。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满族统治的朝代,满足统领了汉人的王朝,可是满族的人远远没有汉族的人口多,他们担忧他们害怕,他们害怕自己去抗击外敌的时候,朝内的汉族也会蠢蠢欲动。他们心里所想的并不只是整个大清王朝。他们所想的,可能只是他们他们自己的种族。
但是如果换成明朝的话,就会变得很不一样了,因为明朝大部分都是汉族人,整个种族都是一条心,整个国家都是一条线有人来侵犯他们,打,就是了。
因此,从以上的观点可以得出,如果把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过来,我觉得不会发生近代中国的耻辱。
首先不要太相信历史上的那些不真实的推论,不要用私心去解读历史。虽然明清朝代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了,但明清这两个朝代的矛盾仍然存在,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忠实的粉丝,就拿中国被侵略这件事,很多人都是将黑锅丢给了明朝或者清朝。
中国的耻辱和明朝、清朝真的有关?
明朝的战斗力是古代中国最强的一个朝代,那个时候如果要平定一个叛乱明朝政府根本不用出手,光是一个地方势力就可以平定了。比如当时的倭寇,日本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独立火器的国家,日本曾用20万精兵进攻明朝,但明朝只用了4万人就把他们赶了出去,并且日本失败之后称呼明朝为大明国,可见明朝军队实力还是非常强的。
后来很多人将中国落后的原因怪到明朝“海禁”的政策上,以及清朝的“闭关锁国”都是学习明朝而来的。实际上这两个东西不能完全相提并论,海禁的原意其实是杜绝海上交易,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就已经开始实施“海禁”政策了,但是明朝后期“海禁”基本上都解除了甚至一度被废除。到了后面“海禁”只是为了防止倭寇入侵,如果明朝真的完全实行“海禁”,那明朝的火器是怎么来的呢。
清朝的“闭关锁国”,这才是真正的禁止海上贸易。明朝不允许私下贸易,但是国家之间的来往并没有禁止,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国家之间才真的没有了贸易。清朝的火器确实比明朝时期要强大,主要是因为清军在入主中原之前就可以对火器研究并改良,但是到了后来没了敌人之后,火器这个东西就扔仓库里了,甚至在甲午战争中拿的枪都是上个世纪的武器。
林则徐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本文却不敢苟同。难道中国几千年来就这么一个看世界的人,从秦朝开始到清朝难道就没一个这样的人!其实除了清朝,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开眼看世界的人,只是清朝没有,但为了符合历史于是就有了这样么一个看眼看时间的人。
近代史的耻辱不在于哪个朝代,而在于中国人在近代发展史上的封闭,落后,固步自封,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