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标是朱元璋长子,师从大儒宋濂,他天生仁慈,对兄弟特别好,在诸王之中有很大的威信。有他在,他的那些兄弟不敢造反,比如说朱棣要造反,就会发现根本没人会鸟他。

朱标即使刚开始继位的时候不削藩,在以后,为了自己子孙也会削藩,毕竟这些藩王不想造反,那他们的子孙不想造反吗?所以朱标会削藩,但是他不会做的那么狠,他会给这些兄弟一个好下场。

朱允炆执政时期,才上位一个月就开始着手削藩,而且下手太狠,那些王爷要么是贬为庶民,要么流放,要么囚禁,连一个富家翁的机会都不给。朱棣不造反就会被永远囚禁,甚至是死。

所以无论是当皇帝都会削藩,只是手段高明与否。

最佳贡献者
2

朱标是怎么死的?

据清朝张廷玉奉命编撰的《明史》第115卷记载,正值壮年的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时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谥懿文太子。至于是什么病,没有具体说明,只有寥寥几笔,说是风寒。其次,明末清初傅维麟撰写的《明书》记载,朱标早逝是因为和朱元璋发生争吵,精神压力过大,郁闷而致。不过,这两种解释还得认真分析:1、风寒:因风寒而毙”这样的解释在布局上格调严整,皇室里德政治斗争却不是一般的残忍。一点小事都会被人利用,煽风点火,引来灾难。为了保全皇家的威严和名声,皇帝会对一些影响到皇家威严的人采取不法手段剥夺其生命,然后把不能公之于世的死因归于“风寒”,其实风寒实质上就是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在《素问·玉机真脏论》解释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简言之,就是今日的感冒。2、争斗:当时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与朱标争宠,朱元璋也不喜欢朱标,也导致矛盾重重,综合种种史料查询朱标死的真正原因,极有可能是朱元璋对朱樉的喜爱让朱樉开始觊觎皇位,导致兄弟之间矛盾重重,相互怨恨,生出谋杀之心。

朱标没有早逝,朱棣会不会造反?会!

朱标为人宽厚仁慈,跟别人的关系应该都不错的,但不会跟朱棣有过深的兄弟情谊。小时候,他们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南征北战了,再说并非同母,所以兄弟的感情不怎么样的,再者,朱棣的出生也是个迷,到底是谁生的都还说不清楚的。等朱元璋做了皇帝,朱标就当了太子,朱棣跟太子接近的机会也不会太多,再说有嫉妒之心,难免心有隔阂。总之,关系一般,只是朱标人好,不愿与人为敌罢了,不然可能早就有一番争斗了,

3

谢邀。我认为朱棣不会。

首先朱标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帮助过朱元璋处理过政事,能力也得到大臣和朱元璋的认可,所以一定程度上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这对诸王是一种威慑力。其成熟的政治手段也不会像朱允文那样智障。

其次,朱标是一个很仁慈的人。在朱元璋大杀功臣时可以看出。朱标心有不忍,委婉的劝谏过朱元璋。朱元璋很愤怒,叫太监拿了根荆棘让朱标握着。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直接把刺拔了交给他。用意明显是为朱标清扫道路。哪想到朱标早逝,倒成全了朱棣,导致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朝廷没有拿的出手的军事人才去平叛。话又说回来,朱标不死,很可能像汉文帝那样,因为是兄弟,而且关系很好,所以不会削番。因为他镇得住,但是朱标驾崩后皇位传给朱允文后又是啥结果谁知道呢?

4

不会。

从关系上讲朱标是朱棣哥哥,弟弟要尊重哥哥,封建道德伦理讲究“兄友弟恭”,弟弟反对哥哥道德上有压力。

从个人能力来讲,朱标受到朱元璋信任,朱元璋会放手让朱标得到执政能力锻炼,经过多年锻炼朱标的个人执政水平和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

从支持力量来看,朱标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他的行为具有合法性,朝廷大臣、藩王都会尊重支持。

因而,朱标继承皇位,朱棣是不敢造反的。

5

朱标在世,朱棣不会造反。不仅不反,可能兄弟强强联手,外加蓝玉等一帮悍将,继续开疆扩土,为大明打下更开阔的江山。

朱标这位太子,虽是朱元璋的大儿子,但处事风格与老朱迥然不同。他办事沉稳,有理有节,讲究分寸,待人宽厚,广纳贤才,虽然断事手段上没有老朱老辣决绝,但他更得人心,特别是得士子之心,像李进等一帮干吏都是他力保重用的。这一点上,朱标与汉光武帝刘秀有几分神似。

得人心着得天下,不管是淮西勋贵、骄兵悍将,还是鸿学大儒,对朱标还是心悦诚服的,当时李善长、蓝玉、宋濂这些代表人物都主动向他靠拢。

总之,朱标hold得住,有仁君之风,他在,十个朱棣也不会反。

6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首先,如果朱标不死,那么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会宁侯张温、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等十五名在“蓝玉案”中被朱元璋冤杀的开国元勋也都不会死。

此外,作为“蓝玉案”的附属冤案,傅友德冯胜这两位常胜将军也不会死。

因为从这些人被杀的时间来看,他们都死于1393~1395年期间,这很明显了,他们就是因为朱标的死(死于1392年)才被牵连的。

如果这些人还活着,我不是轻视朱棣,我只是觉得朱棣与蓝玉、傅友德、冯胜这三位大将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他要敢反,蓝玉一个人就有能力带兵捶死他。

即便蓝玉阴沟里翻船了,朱标手上可打的牌也还有很多,随便挑出一个人都比李景隆那种纨绔子弟强。六十万打十万,而且对面还是猛将云集,朱棣难道真的不需要掂量一下造反的后果?

第二,蓝玉与朱标利益一致,朱棣敢反,以蓝玉为代表的太子党必然会痛下杀手。

在太子朱标的班底中,蓝玉、常升、曹震和冯胜等人是核心人物,他们和朱标之间的关系是盘根错节的。其中,常遇春的女儿是朱标的太子妃,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升的舅父,他和常家的关系就不用细说了;常升是朱标的表弟,曹震之妻是朱标的乳母,冯胜和常升之兄常茂是翁婿

从关系上看,蓝玉、常升、冯胜这些人很明显是通过姻亲才构成了一个围绕在朱标身上的庞大太子党。朱标当皇帝,他们才荣,朱标垮台了,他们也一并随朱标垮台。

朱棣要是敢造朱标的反,这帮太子党不为了姻亲血缘,仅为了富贵也会跟朱棣玩命。

注意了,是“玩命”,而不是像朱允炆派去征讨朱棣的将领,只是抱着“打卡上下班”,意思意思,无所谓谁赢谁负的心态。

这里顺带一说,靖难之役期间,活见鬼的事情太多了。

第一次是白沟河大战,政府军打得朱棣半死不活时,突然妖风四起,救了朱棣一命。

第二次是夹河战役,盛庸大军打得朱棣呈现败象时,突然妖风四起,救了朱棣一命。

第三次是滹沱河之战,又是一样的经历,一样的妖风,莫名其妙的又救了朱棣一命。

北方多风沙,吹几次妖风也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为什么每次妖风早不刮晚不刮,偏偏要在战场局势不利于朱棣的时候突然就来了?并且,每次还都是朝着有利于朱棣的方向刮。难道妖风长眼睛了吗?

这种诡异的记载,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平叛大军根本就没有认真在打。毕竟朱允炆和朱棣不管谁赢了,皇帝都是太祖皇帝的直系后裔。大家没必要玩命的打,意思意思就可以了。打输了,把责任推给妖风就好了。



但是,如果是蓝玉、冯胜去,情况就肯定不同了。因为根据《明太宗实录》的《奉天靖难记》中的相关记载,蓝玉在世时,他就经常在朱标面前说燕王有不臣之心,惹得朱棣对蓝玉也是十分忌惮。

(蓝玉对朱标)曰:臣所见亦然。臣观其在国,抚众甚不烦扰,且得人心,众谓有君人之 度,恐此语一闻于上,殿下之爱日衰。且臣窃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殿下推赤心问臣, 臣不敢隐,故言及此,惟尽臣愚尔。殿下慎之勿泄,所谓事机不密则害成。——《奉天靖难记》

当然,史料记载只是一家之言,可读,但不能尽信。但是根据明初的利益冲突来看,蓝玉即便没有诋毁过朱棣,他跟朱棣肯定也是合不来的。原因还是前面说的,太子党支持的人是太子朱标,不是朱棣。朱棣就算篡位成功了,拉拢太子党,他能给太子党那帮人什么好处?能比朱标给的多

其实不仅仅是朱棣,任何藩王,太子党都会对他们抱有敌意。

第三,朱标并非善类。

朱标生于乱世,自打他出生,到去世,朱元璋一直把都他视为自己的唯一接班人,从来没有想过要换人。其太子之位可谓是坚如磐石。很多人觉得朱标能当太子,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嫡长子,仿佛好像他不是嫡长子,他就没能力坐稳太子之位似的。然而其实这种想法就是太小看朱标了和朱元璋了。

举例子说,通观《明史》、《明实录》,朱标除了给他老师宋濂求情外(因孙子涉及胡惟庸案而被牵连),朱元璋要整人朝内大臣时,他还为了谁向朱元璋求过请?

他很少为人求情,就说明朱标在心里还是给朱元璋点赞的,只是他为了某种目的,必须要以仁慈的形象站在朱元璋的对立面。比如说有没有可能是朱元璋故意扮恶人,故意让朱标装好人,朱元璋坏事做净,让朱标去收割好名声?

虽然,在野史,如《明书》等史书中记载了朱标压力过大,非常痛苦的记载。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野史记载是真的,那就更能说明朱标是神人了,抗压能力爆表。他要是比朱元璋死的晚,就凭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政治城府,岂是朱棣之辈能跟他比拟的?

这种城府的人当皇帝,才叫恐怖。

第四,朱标的处事能力远超朱允炆。

正史上没有记载朱标处理事情的水平具体怎么样,但是从他以太子身份监国,却很少遭到朱元璋猜忌这点来看,朱标的处事能力还是很靠谱的。

相比于朱标,朱允炆就不靠谱了。靖难之役的发生,完全就是朱允炆能力不够,处理不当造成的。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外藩造反,成功案例屈指可数。即便朱棣最后造反成功了,那也只是小概率事件而已。如果朱允炆不是把刀架到了朱棣脖子上,逼得朱棣只靠装疯卖傻才能苟活,朱棣干嘛要反?

藩王身份高贵,衣食无忧,吃饱了撑得要冒杀头大罪造反?

当然,明朝也有这种大傻子,比如第一代汉王朱高煦,第四代宁王朱宸濠,不过这两位造反是因为他们觉得皇帝不靠谱,才壮着胆子造反的。这与朱棣看朱标(太子之位稳如狗),完全是两码事。

所以我觉得,如果是朱标坐皇位,他肯定也会削藩,因为朱元璋就已经削藩了,削减了藩王待遇,朱标仿效朱元璋削藩,没什么毛病。但是朱标断然不会废藩,毕竟藩王们都是他的弟弟,兄弟之间真没必把关系要搞得那么僵,没必要赶尽杀绝。(朱允炆主张废藩,也就是把叔叔们一撸到底,直接废为庶民,不是削藩)

而朱标如果不废藩,朱棣还有退路,对于造反这件事,肯定就会掂量掂量到底值不值。

另外,朱允炆的失败,方孝儒、齐泰、黄子澄三位大傻子可谓是居功至伟。他们一面让朱允炆废藩,一面还劝他改革,这完全就是嫌朱允炆的支持者太多了,要帮他减少一点支持者。

这三位确实都很有骨气,很爷们,但办事水平确实不行。

如果是朱标在位,凭他的智商,断然不可能做这种蠢事。

总而言之,其实即便是朱允炆在位,朱棣下决心谋反也是经历了一个痛苦抉择,是被逼到绝境才谋反的。而如果是朱标在位,他一是不会把朱棣往死里逼;二是他手上猛将云集,威慑力十足;三是他的威望、能力摆在那里,朱棣谋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7

想要得到这个假设问题的答案,必须先要分析两个关键点:第一,朱标登基后是否会削番,如果削番是采取何种手段。第二,朱标削番是否激起朱棣反抗,如果反抗,朱棣胜算多少?

第一,朱标登基后会削番吗?一定会削番。从历史上看,所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都会加强中央集权而削番,西汉汉景帝削番,康熙削番。就是在朱元璋在世后期,他都意识到给了番王权力太多,而收回了一些权力。所以,就算朱标仁义,对待兄弟谦恭友爱,但是皇权是最残酷的,就算朱标不主动削番,朱标身边的大臣肯定会劝朱标削番,就像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番一样。而且一旦藩王的地方势力慢慢做大后肯定会与中央集权冲突的,甚至危机到皇权。所以朱标一定会削番,而且肯定会在他儿子登基之前帮他儿子扫清障碍。

第三,如果削番,朱标会采取何种手段。但是朱标削番肯定不会像朱允炆那样激进。

首先,朱标在朝中的拥戴程度可想而之。不止对群臣,对宗亲也是。朱标为人友爱,作为大哥十分爱护弟弟们。所以,他不会把他的兄弟逼到走途无路。

再就是朱元璋对朱标的重视,从小就把他当接班人培养。不仅自己悉心教导,还请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而且朱标自小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也会学到很多权术。在朱元璋的所有的儿子中,朱元璋是最喜欢朱标的,比如朱标的兄弟犯错了,都是请朱标去跟朱元璋说情。如果朱标没有一些能耐,朱元璋也不会最喜欢他,把江山交给他。

所以,朱标肯定会用些策略来削番,尽量减少与藩王的冲突,让藩王不疼不痒的把权力慢慢交出来。

第三,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手段也不会这么恨。朱元璋杀功臣,除了朱元璋的政治统治之外,最大的原因是朱元璋认为朱允炆控制不住这些开国功臣,所以就留给朱允炆一个好控制的弱班子。朱标在世,像蓝玉,傅友德,王弼等等一些能臣辅佐他。

第四,朱标深得人心,朝野上下倾心,朱标温文尔雅。当年他就劝过朱元璋少杀戮,可见如果他当政之后,肯定会是休养生息的,会得到更多人的拥护。

再就是讨论,如果朱标削番,是否激起朱棣的反抗。我认为综合上面所说的,朱棣反抗的几率比较小,就算他敢反抗,他的胜算有多大?全力反抗,很可能落得个人头落地,顺从中央削番措施,他也会保住了他的荣华富贵,再加上他也很尊敬这个哥哥。而且上面讲了的,朱标削番肯定不会激进,他会恩威并施的慢慢减弱地方权力的。

所以,如果朱标在世,肯定不会发生靖难之役

8

这个问题一句话就能回答,如果太子朱标没死,燕王朱棣靖难之役,面的的主将就不会是废物一样的李景隆而是身经百战的名将蓝玉。想当年朱棣还是蓝玉手下的小跟班,蓝玉做主将,和朱棣对垒?谁赢谁输还用说吗?

当然我这样说,肯定很片面,因此围绕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继续思考一下的。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做皇帝最幸运的是谁估计很难评选出来,但是做太子最幸运的,毫无疑问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朱标这个名字看山去平凡普通,也没有老朱家后来那稀奇古怪的金木水火土字号加成,可是这个太子那是真受到宠爱,他自己也争气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话说当年朱标出生的时候恰恰是朱元璋事业大跨步发展的时候,当时的朱元璋正在攻打自己革命事业最重要的根据地南京。

正值酣战激烈的时候,被家人告知长子朱标出生,高兴的那是不亦乐乎,跑到南京附近一个山上就开始挥毫泼墨,写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这样的字,这兴奋劲头也是没谁了,而且朱标还是朱元璋结发妻子马皇后的长子这就天然又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宠爱。

正妻嫡长子的身份,加上生下来就拿下南京建立根据地的利好,在迷信的古代这就是天降祥瑞,不重视才是有鬼。

也因此年纪十岁朱标就被朱元璋正式册立为吴王世子,当接班人悉心培养。

不仅自己悉心培养,还深感自己文化水平不足的朱元璋,给自己家儿子找老师那也是不遗余力。

明初大儒宋濂是朱标的老师文化老师,李善长、徐达也是他的老师。从文化到兵事,朱元璋都让朱标学习。等到后来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就更直接了。直接将东宫作为监国并派出一票人马专门辅助太子办事。

只要朱元璋出外征战,国家就由朱标执掌,这份信任古往今来几个太子有?

到朱标二十二岁时,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都由太子处分,然后奏闻。目的就是让他处理所有政务,自己做个督办人。

“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这一带掌国政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的执政不仅让朱标获得了丰富的治国经验,也让朱标收获了无数大臣的人心。

朱标和他老爹朱元璋不一样,老朱是脾气火爆,经常骂人。而朱标因为从小受到儒家正统教育,养成了温文尔雅的君子性格,不仅对人宽厚还从善如流。

做太子期间的朱标看朱元璋杀人太狠,就经常建议老爹施行嗯,“宽通平易之政”,这样的人天生受到群臣爱戴啊。

不仅群臣爱戴他,就连所有的兄弟们也敬爱他,作为老大的朱标为人友爱,很是有长兄风范,老二、老五犯事了,老朱招他们回京城惩罚。

朱标会在朱元璋面前极力调节维护,有人告发老三有异心,朱元璋很生气,要处罚,朱标哭着求情,朱元璋被朱标兄弟情深感动才罢手。

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

不止亲弟弟,朱元璋抚养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还有义子沐英,都和他关系非常好。

由此可见朱标威望极高,人心所向,这一点就让燕王造反企图消了大半,靖难起兵“清君侧”这个理由绝对站不住脚。

那么燕王朱棣还能打出什么旗号?

朱标有执政经验,做储君多年,朝中群臣愿意听命,朱棣就算在雄才大略,以燕地一藩起兵,胜算渺茫。而且朱标天性仁慈,是个宽厚有爱好大哥,即使要削藩,也不会像朱允文那么激烈。以朱标性格,削藩也不会对弟弟下狠手,剥夺藩镇和兵权同时会用其他丰厚封赏代替,兄弟其乐融融在京城享乐岂不美哉!

朱棣综合考虑,起兵不占道义优势,打肯定也打不过、这个哥哥那么好自己反叛良心也过不去,不如搬去南京享乐去吧。

这就是朱标不死,如果要削藩,朱棣和诸王唯一的选择,话说长兄如父吗!

9

朱棣被逼反的成分很大。

只要朱标不往死里逼他,他有很大概率不反,安心为大哥守边,荣华富贵也不会少。即使反了,成功率也很低。

10

如果朱标不死,朱棣敢造反吗?

必须造,朱棣生来就是要坐皇帝的,就算朱标不死,也会有别的因素促其夺位的。

天下之事,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硬要加个如果,也不能改变太多,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是好多因素促成的。

不要说什么嫡长子之类的东西,哪个帝王夺江山是天命所归?还不是夺到手了才是天命。

虽然朱棣自己也知道,太子之位就是怎么也落不到自己身上来。首先是父亲朱元璋一心想着就算要把帝位传给长子的。第二,皇权政治体制下都说传长不传次,他这排行老四,八杆子都打不到自己。

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朱棣的正常学习和发展。朱棣能力卓越,在所有的皇二代中,朱棣文治武功,带兵打仗、治理地方,样样精通。

所以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朱棣的能力在那,就算朱标死上九九八十二回也没朱棣什么事。那么当朱允文削番的时候,只能乖乖的任其宰割了。

好在朱棣称的上是一个好皇帝,把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治理的井井有条。

话说回来,历史不会重演,我们对待历史除了尊重历史外,应该多从古人的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