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羽北伐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年底,这是一件轰动当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同时这件事也扑朔迷离,有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搞得太清楚,比如关羽为什么要北伐。

关羽北伐带有一定个人情感因素

关羽北伐的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关羽北伐的几个月前,刘备在汉中大败曹操,曹操从汉中退出,之后刘备在汉中称王,当时举行了很隆重的汉中王就职仪式,不过关羽没有参加,他一直坐镇荆州。

关羽独自守荆州有5年时间,还算称职,虽然经过了一些波折,但地盘还在。刘备是这一年的7月在汉中称的王,称王之后对蜀汉方面文武官员的职位进行了一些调整,其中涉及到武将方面主要是任命了“四方将军”,其中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在酝酿这项人事安排时曾出现分歧,诸葛亮有不同的意见,之前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地位高于关羽,关羽已经很不高兴了,专门给诸葛亮写信,间接地表达了不满。所以诸葛亮提醒刘备是不是考虑得更周全一些,照顾一下关羽的感受。

刘备一向尊重诸葛亮的建议,但这次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刘备对诸葛亮说:“吾自当解之。”不久刘备从汉中回到成都,尽管很忙,但心里一直惦记着关羽的事,刘备觉得关羽那边确实需要安抚,所以刘备派了费诗去做关羽的工作。

费诗是蜀汉著名的外交家,口才超一流,当时全下口才最好的是江东的虞翻,这位费先生可以排进前5名。

费诗去了荆州,关羽一开始态度确实不太友好,但费诗没有害怕,没有为讨好关羽而乱拍马屁,但也没有跟关羽叫板,而是通过不软不硬的一通话让关羽自己去掂量。由于话说得在理,关羽也不是完全听不明白话的人,所以赶紧接受了任命。

关羽送走了费诗,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不仅黄忠与他平级平坐,而且刘备让魏延守汉中,也让关羽不痛快。汉中的地位与荆州相当,从地位上黄忠实现了与关羽平起平坐,从实际作用看魏延又与关羽相当,关羽觉得自己这个蜀汉“带头大哥”当得有些水分。

黄忠、魏延进步快,是因为他们这几年立的功劳多,立功这种事,必须有机会,在益州和汉中天天都有机会,而有荆州就没有,没有机会,怎么去立功?

关羽的心里不太痛快,危机感倒也谈不上,但多少有些焦虑,想找机会建功立业,让大家看看我关羽不是只会摆老资格,我是有两下子的。

关羽北伐也是特殊天气因素促成的

就在关羽想建功立业的时候,机会来了,这时候大概是8月份,是长江流域最容易发生汛情的季节,这一年江汉一带就发生严重汛情,下起了特大暴雨,汉水暴涨。

曹军在荆州前线的主要据点襄阳和樊城都在汉水边上,一个是汉水南岸,一个是汉水北岸,汉水发了大水,水势很猛,“平地数丈”,城池及军营都被淹了。

这场大雨引起了关羽的沉思,关羽觉得这是一个好发动北伐的好机会,于是决定马上发起北伐。出发前,关羽对后方的防务也进行了一些安排,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留下了一支数量不下的人马,得防备老窝被端了,之后,就率军北上了。

关羽北伐算不上蛮干,不说气象条件,就是从其它客观条件上说,当时刘备汉中得手,上庸三郡成片,使得襄阳、樊城地位变得孤立,曹操新败于汉中,曹军士气低落,攻取襄阳、樊城的条件的确成熟了。

关羽北伐也有被动防御的可能性

除了上面说的理由外,仔细梳理一下其它史料,还会有一些新发现,能进一步揭示关羽北伐的决策过程。

根据史书记载,曹操兵败汉中,退到了长安,在那里他曾向驻守在襄阳的曹仁下达了一道命令,让曹仁率兵讨伐关羽,同时派于禁率部增援曹仁,负责增援的还有徐晃所部,这几位都是曹操手下最能打的将领,他们率领的是曹军的精锐。

根据这个记载,这场仗不是关羽发起的,而是曹军先主动进攻。曹操刚在汉中打了大败仗,为什么突然在荆州主动出击呢?推测起来有两种可能:

一个可能是减轻关中方向的压力,汉中已失,曹操担心引起连锁反应,所以在荆州故意挑战,提醒刘备,你别不管不顾,占领汉中就行了,不要趁机图谋我的关中;

另一个可能是减轻合肥方向的压力,就曹操还没退到长安时,还在撤退的路上,这一年7月,孙权又来了一次趁火打劫,在合肥方向动手,当时曹操在合肥的兵力不到一万人,合肥方面压力更大,曹操知道荆州不仅是刘备的地盘,也有一小半归孙权,曹操想在荆州制造事端,把孙权、刘备的眼光都吸引到那里来。

综合以上分析,关羽之所以突然北伐也许是这样的:曹操汉中之战失利后,立即命令曹仁在荆州方向发起一轮攻势,目的是缓解关中、合肥他两个战场面临的压力,作为刘备董督荆州军事的关羽,本来就想建功立业,又恰遇千载难逢的天时,几个因素碰到了一起,这才让关羽在来不及请示的情况下率兵北伐。

最佳贡献者
2

贪功,关羽看到刘备打下汉中,以关羽之脾气,自以为是天下第一,所以就发动了襄樊之战,认为我也要打下襄樊让天下人知道我关老爷的利害,来一个威震华夏,却不知后院起火而失掉荆州。

3

往好听了说,关羽这么做是为了延续汉中争夺战的辉煌;说句大实话,就是关羽自己飘了,想着争功。

这个时候的三国是什么情况呢?219年春天,刘备和曹操间爆发了汉中争夺战,战争最后以夏侯渊被斩杀、汉中落入刘备手中告终。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又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而曹操则颇有些内忧外患,逐渐采取了守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一时间“威震华夏”,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心思。但是很快,关羽就被吕蒙在背后捅了一刀,并最终丢掉了荆州。

关羽这么做,是挟蜀汉新胜之威,旨在扩大对曹操方面战果的一次军事活动。他看到了在汉中战场上,刘备方面对曹操的优势,想要在东线继续扩大战果,甚至对曹操进行毁灭性打击。这是从正面上对他当时想法的评价。

但是从反面来看,关羽这么做是一次极其冒险的军事行为,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冒险。他违背了蜀汉的核心战略《隆中对》,在天下根本没什么大变的情况下就发动了这场战争。他根本没做好后勤补给工作就匆匆走上战场,更没有考虑背后还可能被人打黑枪。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性格刚愎自用的关羽看着马超、黄忠等人在西线打的太好了,而他自己在荆州寸功未立,急于要为自己刘备集团第一武将的身份正名,而仓促地发动了这场战争!

其实说起来很遗憾,襄樊会战后第二年曹操就死了。如果在曹操死的时候,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动襄樊会战,很有可能整个三国历史都要发生剧变。

4

长话短说,关羽发动襄樊战争是有两方面原因的:自身的荣誉感和刘备的压力。

公元219年5月,刘备赢得了汉中之战,曹操从汉中撤退。虽说是胜利,却也是赢得很艰辛。而且就战获成果来说,刘备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早在217年的时候,张郃就把巴西的百姓迁徙到了汉中,而曹操从汉中撤退的时候,顺便把汉中的百姓也一同迁走了。这样一来,刘备等于损失了两个大郡的人口。战损比吃亏了。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南郑的张郃的威胁以及曹操在关中的大军,为了喘一口气,刘备很需要人分散曹操的注意力。因此当关羽出兵的时候,刘备并没有阻拦,而是默许了。

就关羽而言,发动襄樊之战不仅仅是从战略大局考虑,还有就是来自名将的荣誉感。一方面是218年的时候,曹仁就已经引兵南下,先是平定了宛城之乱,然后屯兵樊城,对南郡虎视眈眈,也给关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关羽的评价,就当时的很多人而言,关羽也是一代名将,镇守一方没毛病,领兵打仗也可以,自己也是勇冠三军,除了太傲,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命的缺点。不得不说,因为没有任何资料说关羽是受命出兵,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襄樊之战的出兵计划全由关羽和马良等人设计。襄樊之战的出兵时机非常好,此时曹操刚刚结束了东西两个战线,总的来说大军还是比较疲惫的,而且襄阳正好雨季,于禁不了解情况把营帐驻在洼地,被关二爷借势用大水淹掉了三万大军。凭借此战功,关羽又一下子名震华夏,看关羽这边捷报连连,刘备也就没太管他。但是毕竟赢了于禁是老天帮忙,要真和曹操硬碰硬,就关羽的两万人是不够的,因此关羽要求上庸的刘封孟达出兵援助,但是被拒绝了。于是乎二爷派人找刘备请求出兵援助,结果信使还没到,关羽就被徐晃的5万人和曹仁里应外合给击退了。然后又被东吴偷了一波家,直接就凉了。

因此总的来看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必然的,客观压力太大,而且关羽性格也在那摆着。只是自身实力不够硬,军队数量太少,一旦成了消耗战,基本上就没希望赢了。再有就是孙吴的背盟,真心坑了关羽一波,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关羽惹了东吴轻视东吴的问题。

5

关羽当年为何要发动襄樊之战?这就得说说当时的形势以及关羽攻打襄樊的有利条件了!

有人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为了争功,时刘备拿下汉中,荆州这边的关羽貌似无所作为,故借刘备大胜而发动襄樊之战,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实在太草率了!下面便和大家分析一下当年关羽之所以选择在刘备平定汉中后而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

战前形势

公元219年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此前,刘备已于汉中击败曹操,并遣刘封孟达拿下了上庸三郡,表面上可谓形势大好,其实也不尽其然。为什么这么说呢?汉中一战,刘备虽然获胜,但也是损兵折将,消耗巨大,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当时曹操并没有走远,曹操从汉中撤离,又领军亲自坐镇长安,一来提防刘备乘势攻打关中,二来也是给刘备北境施加压力,且曹操撤离汉中时,也顺便把汉中的百姓一同迁走了。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再有当时魏将张郃还有一支大军屯于陈仓,所以刘备在初定汉中后,所面临来自魏国的压力还是不小的,时刘备需要有人帮助分散曹操的注意力,这也是为什么关羽北伐,刘备没有阻止的原因,实际上刘备是赞同关羽这样做的。那么当时关羽攻打襄樊是否可取呢?我们接着往下谈。

攻打襄樊的三大有利条件

当年关羽攻打襄樊,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其一:曹魏对荆州地区的掌控不稳(汉末荆州分为八郡,赤壁之战后,曹魏占据了南阳郡和襄阳郡)。公元218年十月,侯音,卫开于南阳反叛,曹仁北上平乱,直到219年正月才得以平息叛乱,那么为何会兴起这样一场叛乱呢?《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有明确记载: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时南阳吏民早就有连关羽反曹之心,所以关羽攻伐襄阳,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人心所向,占尽天时!这也是为什么关羽前期势如破竹的原因。

其二:时刘封孟达占据了上庸,和江陵的关羽形成了夹击襄樊的形势,可谓占尽地利。这里我们用地图说明更为妥当。

其三:刘备汉中大胜,蜀军士气高昂。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关羽北伐实是必然。

关羽北伐,一来可以减轻刘备在汉中所面临的压力,二来也却有机会能成功拿下襄樊之地。曹魏若失襄樊,则关中危矣,而给蜀国的则是一片大好的前景。东吴方面一来不愿看刘备做大,二来也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故借关羽北伐之际袭取荆州三郡,将三国大势又推向了另一个局面!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6

要想清楚了解这个答案,就必须了解相关的地图


襄樊之战前的形势:

1、刘备取得汉中和关中;

2、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但刘备要求夺取凉州后才归还;

3、刘备取得汉中后,襄樊等地受到汉中和关羽夹击的风险。

现在来看襄樊的重要性:

上图中,襄樊对于魏、蜀汉、吴都是一个关键要点:

1、红色线为曹魏长安、洛阳、许都三地的联系线,如果襄樊被关羽夺走,就意味着两点:一、长安和许都的联系被切断,关中变为孤立状态;二、曹魏必须迁都,东迁或者北迁都有可能。彭城或邺城可能性较大。

2、紫色线是蜀汉荆州和汉中的连接。可以看出襄樊南是关羽的江夏,西是 刘备的汉中和上庸。蜀汉拥有襄樊,可以切断关中和曹魏的联系,更容易攻下关中,一如诸葛亮隆中对所计划的: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

荆州是诸葛亮隆中对的关键。诸葛亮之所以五次北伐都不能成功,就在于蜀汉失去了荆州,不能北上切断曹魏和关中的联系。看诸葛亮对荆州的评价: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3、对于孙吴,汉水和长江连通,拥有荆州,就意味这建康日夜都出于危险之中。建康看起来很远,但在“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水运下,其实很近。

小结下:襄樊对于魏、蜀汉、吴都具有战略关键地位:对曹魏来说,是政治稳定的关键,保护许都和洛阳的安全;对于蜀汉,是牵制曹魏兵力而造成关中空虚以进行夺取的战场;对于孙吴,是保护江东不受威胁、专心攻打两淮的防守堡垒。稳定、战场、防守,这就是襄樊对于三国各自不同的意义。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的三国形势

蜀汉:

215年,孙权因为刘备夺取了益州而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刘备要求在得到凉州之后才能归还荆州。最后双方达成以湘水为界的协议而分割荆州:湘水以东的长沙、江夏、桂阳归孙权所有;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刘备所有。双方一度兵戎相见,最后因为曹操夺取了汉中威胁刘备的益州、张辽在合肥击败来犯的孙权,让孙刘不得不在进击的曹操面前双双继续联盟。

219年,黄忠按照法正的策略击杀镇守汉中的曹操大将夏侯渊,夺取了汉中。同时刘备派遣刘封、孟达攻下上庸,威胁襄樊。当年七月,在刘备自封汉中王后,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从蜀汉的角度来看,当时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天时地利的:

1、刘备夺下汉中,曹操亲自率军援助但无功而返,在人情和士气上刘备占尽优势;

2、刘封等夺下了上庸,和江陵的关羽形成了夹击襄樊之战的形势;

3、原来投降曹操的荆州水军,在赤壁之战中基本上已经被灭,而关羽还有几万水军,拥有水军的优势。

趁胜追击、夹击之势、水军优势,这些都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信心所在。而发动襄樊之战的必要性,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也说得非常清楚:荆州就是“用武之国”,益州、汉中则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诸葛亮将荆州作为蜀汉的主战场,益州和汉中则是蜀国人员、物资的供应地。

诸葛亮对荆州的重视程度,在刘表死后曹操率军来攻时就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

曹魏

211年,曹操借口攻打汉中,实际却攻打关中,一举平定关中、凉州,击败马超、韩燧等人。

215年,曹操攻打汉中,张鲁投降。但曹操没有听从刘晔趁益州震惊的机会攻打益州,给了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的机会。《三国志 刘晔传》:

“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劉備,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当年,张辽、李典在合肥击败孙权亲率的10万吴军。

216年,曹操拘留南匈奴单于,将南匈奴分为五部。

217年,曹操亲征击败孙权。

218年,面对夏侯渊在汉中和刘备相对峙的局面,曹仁决定南征关羽,以牵制刘备。曹仁在樊城调集兵马,结果当年10月侯音、卫开在宛(南阳)反叛,迫使曹仁不得不中止南征关羽计划,北上平定叛乱。曹仁在219年正月才平定叛乱。

219年,汉中被刘备夺走,曹操救援无功。

杨修和曹操的鸡肋故事,就是对当时曹魏形势的最好说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刘备有汉中和荆州的情况下,襄樊、南阳等成为鸡肋。

从曹仁218年攻打关羽的计划来看,荆州三分的局面已经不能再持续了。 不是曹仁南征关羽,就是关羽北战襄樊。只是后来因为曹魏丢失汉中,人心不稳,曹仁无力发动南征,才给了关羽主动北战的机会。


孙吴:

在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后,眼看着原本是孙刘共同攻打益州的,结果却被刘备独吞了。气不过的孙权于是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并彼此兵戎相见。

但215年张辽和李典在合肥击败孙权,迫使孙权不得不继续和刘备结盟。而217年孙权再次被曹操击败。

从赤壁之战后,眼看着刘备先后占据益州、汉中,而属于自己且对江东防御具有重大关系的荆州刘备又有借无还;东部和曹操的作战又失利。

也就是说,从赤壁之战后到吕蒙夺取荆州之前,孙吴的形势一直都是很郁闷:曹魏击败自己,刘备开疆辟土,自己什么成就都没有!

郁闷和气愤,就成为了这个时候孙吴的主色调。

什么兄弟,都是狗屁——老子不把荆州夺回来,就不为人!

这就是孙权当时的心理状态!你们吃肉喝汤,我做杨白劳可不行。


关羽的襄樊之战为什么失败

上面都说了很多襄樊之战的必要性,也说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并非错误:刘备夺取汉中后,荆州三分的局面到了必须结束的时候了。关羽、曹仁、孙权都是这样认为的。

那么关于为什么失败呢?原因在于:

1、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并没有和刘备商议,应该是独自发动的。虽然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正确的,但刘备在夺取汉中时,因为夏侯渊的坚守,让益州无论是人力还是粮饷方面都存在疲乏的情况,无力去支援关羽。刘封夺取的上庸,也是立脚未稳。

也就是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在必要性和时间上都是正确的,但刘备等无力支援,只能让关羽独力作战。汉中之战消耗了太多刘备的兵力和资源。

2、曹操虽然失去汉中而人心动荡,但从整体上来看,汉中之败并让曹操实力大损。汉中之败,和曹操境内呼应关羽的反叛,导致关羽认为曹操实力不在。

3、对于孙权,关羽还是高度防备孙权渡江夺取江陵的。但孙权启用一个没有大战经验的书生陆逊,让关羽降低了防备孙权的警戒心。孙权用陆逊骗取了关羽,诱使关羽调集防守后背的军队北上夺取已经攻打多时的襄樊。

4、曹操告知了关羽孙权和他联盟的消息后,依然没有撤军,甚至在孙权起用陆逊而轻信,是关羽过于自大,也是关羽在襄樊之战前期打得太顺利的缘故。在曹操警示关羽提防孙权,加上曹操亲率大军来援的情况下,关羽依然没有撤军回防的打算。这个时候的关羽,已经陷入一种坚持的陷阱。

事实上,在刘封明确表示无力支援、孙曹已经联盟、曹操援军而来、关羽有水军优势,随时可以封锁襄樊等情形下,关羽班师是最佳策略。

5、麋芳、士仁不战而降,是关羽军溃、无力重夺荆州的关键。事实上,关羽听到吕蒙夺取江陵的消息后,撤军离开襄樊后,曹操就下令曹仁不得追击,就是想要让关羽保存实力和吕蒙作战,让孙刘二人相斗,自己观虎斗。因此,如果关羽在荆州还有一两个基地,在曹操的暗助下,重新夺回荆州不难。就算关羽无力夺取,刘备也不会坐视荆州丢失,必然率兵支援。

如此一来,刘备和孙权就会在荆州进行决战 ,而曹操在襄樊喝酒看比赛。


总结: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正确和必要的,这点无需指责关羽。表面上看襄樊之战关羽的失败是因为孙权用陆逊来迷惑关羽而导致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关羽过于坚持攻下襄樊,而非采取用自己优势的水军阻隔樊城和襄阳的联络,进而长期围困。如果关羽不是过于心急想要攻下襄阳,就不会调集防守荆州的部队北上,给吕蒙钻空子。

即:关羽急于攻下襄阳,达成和曹仁的樊城隔江相对,一如江陵和东吴的局面,因此不惜调动荆州防守部队以急下襄阳。

关羽也许轻视陆逊,但他不会轻松吕蒙等东吴战将。调集防守部队急速拿下襄阳,然后南江陵北襄阳的防守荆州。这才是关羽想要达成的战果。

关羽想要用这个时间差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但吕蒙也利用了这个时间差,突袭了江陵,让关羽军溃而败。

襄樊之战,也许关羽有多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也许这个结果就完全不同。而麋芳、士仁的投降,完全不给关羽扳回局面的机会。

总之襄樊之战是一场变化很多的战争。如果刘备派遣一部分军去支援关羽,情形就会非常不同——在有刘备支援下,关羽就不会面临人手紧缺的问题。麋芳、士仁如果不投降,刘备和孙权就会在荆州大战。战果将决定了曹操的下一步动向:

刘备嬴,曹操将会在东部渡江夺取江东;

孙权嬴,曹操将会夺取汉中和益州。

好大的一盘棋——可惜了,曹操!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7

我们穿越一下吧!刘备率领大军进攻汉中,法正为军师,老将黄忠为先锋,在定军山刀劈汉中总兵夏侯渊,控制了汉中局面,把守关隘。曹操领兵来救,相持不下,耗时二年。最终曹操撤出汉中,自此刘备自封汉中王,封四大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发文至荆州,关羽心里上火。

黄忠乃我关羽之降将,怎能于我齐名,襄樊守将曹仁比夏侯渊高明不到那里去,待我领兵杀了曹仁,占领樊城,叫大哥看我关羽二弟是将才,还是帅才。东吴吕蒙是鼠辈、陆逊乃白面书生,有我关羽在此镇守,亮他不敢来犯。曹操也不可怕,待我攻下樊城守之,曹操也是没有办法的。我关羽熟读春秋,武能上马,文能领军,攻打樊城,诸葛军师是默认的。

8

自驾车去过襄阳。这是个两山夹城的美丽地方,向北突破就是一马平川的中原。东指洛阳许昌,如果刘备军同时攻下长安。可以南线和西线两路夹击洛阳许昌。我们来看地图:

实际上,当时刘备仅仅占了汉中,尚在调整期间,还没有进攻长安的军事准备。而关羽贸然孤军猛攻樊城,是不符合军事战略的。

但当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如此之近的时候,关二爷很难经得起这样的诱惑,加之关羽手里有一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加上汉中刘备胜利消息传来,关羽自然头脑发热,自认天下无敌了。

樊城守卫的是曹仁大将。不需要任何战前总动员,都知道樊城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原王朝兴亡。曹军没有任何别的策略,只能死守不能丢失。加上曹操前来助阵的庞德于禁已经惨败给关羽,因此这最后的城关是阻挡关羽大军的唯一屏障。

历史上的这次襄樊之战,曹仁率领的军队表现得十分出色,成功地抵挡住了关羽发疯式的猛攻。关羽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破釜沉舟一意孤行地不断从后方荆州抽调部队来增援。以至于荆州空虚被东吴偷袭。

我看到很多人说了很多理由,什么关羽不满刘备自立啊,关羽想自己称帝啊,刘备和关羽不和啊,那是人们脑洞大开的想法,我想本题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襄阳(樊城)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这是中原的西南门户。不仅是关羽。后来的黄蓉郭靖也是保卫襄阳抵抗元军,岳飞也是在这里抵抗金军。

9

饶胜文先生在其2012年的著作《大汉帝国在巴蜀》中把刘备派费诗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北伐联系了起来,并且认为,费诗东行是在刘备称王之后、关羽北伐之前,费诗此去,绝不仅仅是为了宣布对关羽军阶的升格,也极有可能向关羽宣布了刘备令其北伐呼应汉中局面的命令。

考虑到拿下汉水中游的上庸、房陵等地并在上庸与刘封会师的孟达,是从荆州秭归地区出发的,而荆州事务当时是全部归关羽管辖的,那么作为荆州部将的孟达北上绝不可能不知会关羽。

所以,无论是费诗东行还是孟达北上,位于江陵地区的关羽所部在北伐襄阳、樊城之前与位于汉中的刘备主力定然是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的。

考虑到刘备在公元219年春取得汉中局势主动权、在公元219年夏进位汉中王,孟达北上与关羽北伐均发生在当年夏秋之际,这明显就是包括关羽所部在内的刘备集团,在汉水流域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孟达所部与关羽所部的行动,明显是为了配合刘备在汉中地区取得的优势,并试图通过对汉水中游上庸、房陵、襄阳、樊城等要塞城池的掌握,来巩固汉中之战的成果,进而为刘备集团所占有的益州腹地、荆州西南部提供一个更靠北的战略防线,也为日后进取中原提供一个更好的跳板。

综上,寒鲲认为,关羽所部发动的北伐战争,是在刘备授意下进行的一场旨在拿下襄阳、樊城的局部战争,其近期战略目的是:在南阳盆地形成与曹军对峙的形势,以及在汉水中上游地区的全部占有;其远期战略目的是:为隆中对规划中的两路出兵提供一个完整的两路北上通道,进而实现统一大业。

觉得本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还望点赞转发支持

如果您有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如果您喜欢寒鲲的文字,可以点击回答上方的头像关注哦

10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没有任何友军支持和策应的情况下,孤军北上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其实关羽的战略意图很简单,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想拔下荆州向北方进军的钉子,拿下樊城就可以虎视许昌和洛阳,直接威胁曹操的中原腹地。二是和刘封驻守的上庸遥相呼应,关键时刻可以相互策应。三是迫使曹操更加关注樊城,使其无法分兵于汉中,减轻立足未稳的汉中的压力。

实际上,关羽的意图只实现了一个,那就是吸引曹操重兵来救,就这一个意图还实现的不彻底,并导致兵败被杀。客观上这固然有关羽自身不重视孙刘联盟,因自身的傲慢使孙刘联盟破裂,导致东吴白衣渡江,抄了关羽后路。但最主要的是刘封的不救,以及傅士仁和糜芳的反水,主观上来讲,关羽自己也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高估了自己对部下的控制能力,同时也没有认识到孙权的野心。

另外,关羽自作主张北上也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叫侯音。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十月,南阳百姓不堪徭役之苦,负有同情心的宛城守将侯音、卫开带领南阳官吏百姓举事,并联合蜀汉方面荆州守将关羽里应外合反叛曹魏政权。《三国志》注曹瞒传曰:“音(侯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也就是说,侯音已经和关羽通过沟通,告诉关羽,我要举事了,太守都被我抓了,关将军赶快配合一下吧。但是侯音这个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南阳功曹宗子卿骗侯音说:“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然执郡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吾与子共暞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意思是说你顺应民心举大事,远近无不望风披靡,但是你抓了太守也没什么好处啊,不如放了他,我就和你同心协力,如果曹军来了,关羽的人马也可以到达(这句话很关键,说明他知道侯音已经和关羽互通过信息),不愁大事不成功。几句忽悠后,侯音还真的放了太守东里衮,太守得释,子卿也跳城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后来的事就简单了,太守和宗子卿收编民兵把侯音团团围困,曹仁率领军队从樊城赶来,一举剿灭了侯音的反叛。

侯音被剿灭的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正月。而此时,关羽还迟迟没有发兵,也许是关羽想不到侯音败的这么快,也许是信息的滞后,也许是根本没有得到侯音已被消灭的消息,直到七月关羽才到达攻击目标樊城。而此时,曹仁已经平定叛乱返回樊城,关羽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无奈只好将错就错围攻曹仁。之后就是文章开头的几个原因,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