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北伐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年底,这是一件轰动当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同时这件事也扑朔迷离,有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搞得太清楚,比如关羽为什么要北伐。
关羽北伐带有一定个人情感因素
关羽北伐的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关羽北伐的几个月前,刘备在汉中大败曹操,曹操从汉中退出,之后刘备在汉中称王,当时举行了很隆重的汉中王就职仪式,不过关羽没有参加,他一直坐镇荆州。
关羽独自守荆州有5年时间,还算称职,虽然经过了一些波折,但地盘还在。刘备是这一年的7月在汉中称的王,称王之后对蜀汉方面文武官员的职位进行了一些调整,其中涉及到武将方面主要是任命了“四方将军”,其中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在酝酿这项人事安排时曾出现分歧,诸葛亮有不同的意见,之前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地位高于关羽,关羽已经很不高兴了,专门给诸葛亮写信,间接地表达了不满。所以诸葛亮提醒刘备是不是考虑得更周全一些,照顾一下关羽的感受。
刘备一向尊重诸葛亮的建议,但这次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刘备对诸葛亮说:“吾自当解之。”不久刘备从汉中回到成都,尽管很忙,但心里一直惦记着关羽的事,刘备觉得关羽那边确实需要安抚,所以刘备派了费诗去做关羽的工作。
费诗是蜀汉著名的外交家,口才超一流,当时全下口才最好的是江东的虞翻,这位费先生可以排进前5名。
费诗去了荆州,关羽一开始态度确实不太友好,但费诗没有害怕,没有为讨好关羽而乱拍马屁,但也没有跟关羽叫板,而是通过不软不硬的一通话让关羽自己去掂量。由于话说得在理,关羽也不是完全听不明白话的人,所以赶紧接受了任命。
关羽送走了费诗,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不仅黄忠与他平级平坐,而且刘备让魏延守汉中,也让关羽不痛快。汉中的地位与荆州相当,从地位上黄忠实现了与关羽平起平坐,从实际作用看魏延又与关羽相当,关羽觉得自己这个蜀汉“带头大哥”当得有些水分。
黄忠、魏延进步快,是因为他们这几年立的功劳多,立功这种事,必须有机会,在益州和汉中天天都有机会,而有荆州就没有,没有机会,怎么去立功?
关羽的心里不太痛快,危机感倒也谈不上,但多少有些焦虑,想找机会建功立业,让大家看看我关羽不是只会摆老资格,我是有两下子的。
关羽北伐也是特殊天气因素促成的
就在关羽想建功立业的时候,机会来了,这时候大概是8月份,是长江流域最容易发生汛情的季节,这一年江汉一带就发生严重汛情,下起了特大暴雨,汉水暴涨。
曹军在荆州前线的主要据点襄阳和樊城都在汉水边上,一个是汉水南岸,一个是汉水北岸,汉水发了大水,水势很猛,“平地数丈”,城池及军营都被淹了。
这场大雨引起了关羽的沉思,关羽觉得这是一个好发动北伐的好机会,于是决定马上发起北伐。出发前,关羽对后方的防务也进行了一些安排,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留下了一支数量不下的人马,得防备老窝被端了,之后,就率军北上了。
关羽北伐算不上蛮干,不说气象条件,就是从其它客观条件上说,当时刘备汉中得手,上庸三郡成片,使得襄阳、樊城地位变得孤立,曹操新败于汉中,曹军士气低落,攻取襄阳、樊城的条件的确成熟了。
关羽北伐也有被动防御的可能性
除了上面说的理由外,仔细梳理一下其它史料,还会有一些新发现,能进一步揭示关羽北伐的决策过程。
根据史书记载,曹操兵败汉中,退到了长安,在那里他曾向驻守在襄阳的曹仁下达了一道命令,让曹仁率兵讨伐关羽,同时派于禁率部增援曹仁,负责增援的还有徐晃所部,这几位都是曹操手下最能打的将领,他们率领的是曹军的精锐。
根据这个记载,这场仗不是关羽发起的,而是曹军先主动进攻。曹操刚在汉中打了大败仗,为什么突然在荆州主动出击呢?推测起来有两种可能:
一个可能是减轻关中方向的压力,汉中已失,曹操担心引起连锁反应,所以在荆州故意挑战,提醒刘备,你别不管不顾,占领汉中就行了,不要趁机图谋我的关中;
另一个可能是减轻合肥方向的压力,就曹操还没退到长安时,还在撤退的路上,这一年7月,孙权又来了一次趁火打劫,在合肥方向动手,当时曹操在合肥的兵力不到一万人,合肥方面压力更大,曹操知道荆州不仅是刘备的地盘,也有一小半归孙权,曹操想在荆州制造事端,把孙权、刘备的眼光都吸引到那里来。
综合以上分析,关羽之所以突然北伐也许是这样的:曹操汉中之战失利后,立即命令曹仁在荆州方向发起一轮攻势,目的是缓解关中、合肥他两个战场面临的压力,作为刘备董督荆州军事的关羽,本来就想建功立业,又恰遇千载难逢的天时,几个因素碰到了一起,这才让关羽在来不及请示的情况下率兵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