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时的南宋和蒙古,南宋已经不存在战略而言!战略者,以天下为局;天时,地利,人和为棋!必然规律发展为进退!方能成就历史辉煌!试问,南宋当时除了联合乞求,还有其它的路可以选吗?其实当时的天下大势己成定局,如果说南宋当时有战略,也不会有南宋灭亡的结局,最少可以选择和平臣服的战略与蒙古缔结条约!就像朝鲜和越南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也不至于灭国!在夹缝里求生存。也是一种战略,而南宋却没有这样的战略!所以灭亡成必然!(妄评,请赐教。)
对敌国对自身评估不足,缺乏客观实际,急于求成,是轻率是盲目,不是联合的问题。具体说,一,“联合”本身存在两面性,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二,对敌国实力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估计严重不足。三,忠臣们上哪儿去了?就没有人出来谏言的?可见当时人心。四,特殊人才都睡大觉去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它犯的是即不知彼也不知己犯的是盲目是轻率的大错。
联金灭辽、联蒙灭金其实都是正确的战略思维。
北宋末年,女真崛起。辽国面对金人已回天乏术。所谓的夹攻对金人可有可无,宋朝不管联不联金,辽国的灭亡都已注定。这点其实后来也得到验证:宋军在联金灭辽的过程中没起到太大作用,辽国还是灭亡了。在联金灭辽的战略下宋朝收复燕蓟,只要燕蓟要地在手,北宋迅速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的战略防线,意味着北宋掌握了国家安定的主动权,金国想入侵中原就困难了。只可惜宋朝虽取得燕蓟,但是却处置失当,人事任用上也多有疏漏,燕云各路宋军矛盾重重,平日互相倾轧,根本形不成战斗力。燕云以南的二道防线,兵力几乎抽调一空。汴京以北的开阔中原,几乎成了一片不设防的空白地。最终导致燕云很快又丢失了,金军兵临汴梁。后人因为“靖康之变”认为“联金灭辽”策略有误,但是不联金灭辽,难道辽国就能延续吗?金军就不会南侵了吗?说白了这只是弱者不知自强,总把希望寄托给别人的想法。
“联蒙灭金”的策略,在蒙古刚崛起时南宋鉴于“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一开始并没有执行。但是金国朝堂之上,大多数人认为被蒙古抢走的土地,应该从南宋身上抢回来,以此增加金国的实力,形成对蒙战略的优势。金国人这种思想是建立在宋金两国多年征战,金国一直都占据有利地位。因为南宋曾经好欺负,那么现在南宋也好欺负,这是逻辑上的惯性思维。而金国的这种思维,最终害死了它。公元1217年,金国以南宋不缴岁币为由,大举进攻南宋荆襄地区。可是他们这次遇到了一枚硬钉子。孟珙是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他挡下了金军多次的南下进取之路。金国眼看南下无望,决定与南宋议和,然而南宋却坚持与金对战。气急败坏的金宣宗再次下诏攻打南宋,可是金军面对孟珙等人的防御,难以迈进南方分毫。在随后的“三峰山之战”中,蒙军歼灭了前来迎战的金军。金国在与蒙宋间的多次战役之后,已经陷入了兵少粮尽的尴尬局面。无奈之下,金国的最后一任皇帝金哀宗向南宋求救。
此时的南宋,完全不用考虑唇亡齿寒的道理,因为:第一,宋金是世仇,靖康之耻犹未雪,民意和军意都站在攻打金国这边。第二,此时的金军丧失了全部主力以及大部分国土,就算北宋不联蒙灭金,蒙军也可吞下金国。第三,金国在面临蒙军的攻打之下,却多次想要抢占南宋的土地,南宋又怎么可能与之合作。这三点原因,注定南宋只会选择“联蒙抗金”。如果南宋选择“联金御蒙”的话,广大的南宋军民势必炸了锅,从而引发内乱。另外,金国已经濒临灭亡的边缘,陷入绝境,南宋的援救只是杯水车薪,完全没有意义。公元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围城三个月,最终蔡州陷落。金哀宗自尽身亡,金国退出历史的舞台,南宋终于一雪靖康之耻。
谢谢邀请。
就我个人而言,对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最不喜欢也最厌恶的就是宋王朝。尽管可以理解,宋王朝开创者宋太祖赵匡胤目见武将割据执掌朝权给皇权造成的威胁,自己也是受益者,一群武将黄袍加身,自己就当上了一言九鼎的皇帝,所以他最为担心手下步自己后尘,随即杯酒释兵权,对政治和军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巩固皇权。宋王朝是皇权非常集中的王朝,实施了文官治理为主,武将被分散分割处于辅助地位,这样很难形成与皇权对峙的集团。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人民生活安逸富足,官员地位很高,虽有贪腐,但不是很严重的王朝。但正因为如此,却是一个骨子里积弱的王朝,缺乏居安思危的王朝,不思进取的王朝。外交上更是以財求安的王朝,也是整个王朝一直处于被欺辱的王朝。所以这个安逸富足、不思进取、缺乏危机意识的王朝哪里会有什么战略眼光呢。建国不久就让辽国欺辱,一直到金国崛起,金宋联合灭掉辽国,金国更加强大,而宋却不还是依旧,只是出了百年恶气而已。不幸的是,辽国换成了更强大的金国开始欺辱宋朝,直到灭掉了北宋虏徽钦二帝,把宋压缩到了长江以南,成了偏安一隅的南宋。但南宋骨子里一样的基因,百姓安居乐业,朝廷花天酒地、醉情声色,全然不顾父兄为金国所虏,母后为金所凌辱,却一直对金国低声下气,直至成吉思汗崛起,金、蒙相斗,蒙邀请南宋联合共同打击金国,出气的时候来了,灭掉了金国,蒙强大了,南宋却还是依旧,联合灭掉了金国之后,没多久,蒙不欺辱南宋了,而是直接把它灭掉了。这个王朝没一天不被欺辱过,辽国欺辱北宋,辽国灭了不久,北宋灭了。曾经的朋友金国欺辱南宋,金国灭了不久,南宋灭了,曾经的朋友蒙倒不再欺辱宋了,直接变成了自己的臣民,建立了大元王朝。
这个王朝啊,就是这个货色,不过从皇帝到官吏到老百姓还是很幸福的。
我认为倒不是什么错误,当时的朝廷那么多大臣难道都做出错误的决策?他们不如现代人吗?显然不是。
那时候,辽、金的灭亡已经在所难免,宋朝当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还不如和敌人的敌人建立联盟,在灭敌的一刻分得一杯羹、获得一些旧地。
当时辽、金的灭亡已经在所难免,宋朝当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还不如和敌人的敌人建立联盟,在灭敌的一刻分得一杯羹、获得一些旧地,抢夺胜利果实。
“联金灭辽”确实是战略失误,但南宋“联蒙灭金”却是历史的必然。大金灭了北宋,还把“徽钦”二帝和大宋皇室给掳走了,如此奇耻大辱,突然有人愿意为你雪耻,你会置之不理吗?联蒙灭金应该是全民共识!
再说了,南宋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本想助金抗蒙,但是金国黄河以北皆失于蒙古,想取土南宋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于是,举兵南下,侵略南宋,南宋被迫还击。
这时,蒙古人要求联合灭金,南宋当然同意。
北宋联金灭辽是北宋的战略失误,因为辽与宋有檀渊之盟,彼此已经很少有战争了。金崛起之后,辽完全可以成为宋金之间的缓冲地带,但是北宋短视,未能预见到这一点,和金签订了“海上之盟”,结果收获的是“靖康之耻”。
南宋联蒙灭金,是金的战略失误,当初蒙西夏,金有能力出手相助,但是金却坐壁上观。当蒙攻打金的时候,金不但不想着改善与南宋的关系,结成盟友,反而掉头攻打南宋,想把在蒙那里丢掉的,在南宋这里加倍找回来。逼迫南宋接受了联蒙灭金的战略。最后的结果是金和南宋都被灭了。究其原因就是宋和金都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北宋是,南宋不是。
北宋与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一直是北宋君臣的迷梦。
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北宋初年曾两次北伐,一直打到幽州城下,但在辽军的反击下迅速败退。
此后,为了反击北宋的攻势,辽军不断南下,攻击北宋。知道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才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到了北宋末年,辽和北宋都已经衰落了。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4年),位于辽国东北势力范围内的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反抗辽国的统治,在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击败辽军。
1115年,阿骨打于 “皇帝寨”(即后来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之白城)称帝建国,即金太祖,国号大金。
辽帝天祚帝亲征,但是辽军被女真军击败。
金太祖建国后以辽五京为目标兵分两路展开金灭辽之战。
北宋皇帝宋徽宗与大臣蔡京、童贯认为辽国亡国在即,决定联金攻辽,可以图收复失去已达二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之地。
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的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由于双方使者是从海上经渤海往来,故称“海上之盟”
金军进攻辽国异常迅速,简直是势如破竹!
1116年,金东路军占领东京辽阳府,1120年金西路军攻陷上京临潢府,辽失去一半的土地。1122年金东路军攻下中京大定府,同时金西路军也攻下西京大同府。辽天祚帝逃亡,贵族耶律大石立耶律淳于南京析津府,即北辽。
北宋认为时机到了,派童贯率军北伐辽国的南京与燕云十六州,但均被辽军击溃。北宋无奈,只好请金军攻下辽南京,北辽亡,至此辽五京均被金兵攻下。
童贯北伐严重暴露宋兵的不堪一击,被金国识破了虚实。不久金国以宋朝策反降金的辽国降将为借口,大举攻宋,最后演变成了“靖康之变。”
所以说,北宋是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咎由自取。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只有五,非要去挑战战斗时是70的辽军,更被战斗力爆表的金军识破,不灭亡没天理。
南宋是无奈。
蒙古崛起后,金国被打的节节败退,首都被迫从北京迁到开封。
南宋君臣见金国即将灭亡,宋宁宗接纳真德秀奏议,决定从此罢金国岁币。
这时,南宋大臣对金国的意见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之道理以北宋的教训,援助金国,让金成为宋的藩屏。
1217年四月,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攻打南宋,南宋只要毅然决然的与蒙古联军攻打金国。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七年。金国不仅未能达到“取偿于宋”的目的,反而损失惨重:
四川方向,在对蒙作战中有着出色战绩的名将完颜阿邻战死蜀口;
京湖方向,猛将黄掴阿鲁答被俘;
两淮战区,时全更是“一军全没”。
正如《金史》所言:“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国家精锐几近丧”,“枢府武骑尽于南”。
宋金联合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商议宋蒙联合夹击金国,由于当时金军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战”被蒙古军歼灭,金国铁定亡国,宋廷大臣大多赞同联蒙灭金。
金哀宗派使节来宋朝陈述利害,向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联合抗蒙。
但理宗在国家及民族仇恨和耻辱下,历史仇恨和现实战事面前,拒绝了金哀宗的要求,继续伐金。
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蒙宋联军攻克蔡州,金哀宗自缢,金国灭亡。
宋将孟珙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理宗将金哀宗遗骨带到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
金国灭亡后,南宋失去金国作为屏障,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
很快,蒙古和南宋就开始了直球对决……
战略上其实都没问题,主要输在战术上!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粗看之下,都是及其没有智慧的表现,与虎谋皮的结果,最终都是唇亡齿寒,走向灭亡。但事实上,这两件事儿,本质上并不一样。
首先北宋联金灭辽,是当时北宋高层错误的估计了敌我形势,背弃盟约,与虎谋皮,帮助金国灭亡辽国。殊不知,唇亡齿寒,金国灭掉辽国之后,立马将矛头指向了孱弱的宋庭,最终导致了靖康之变,开封城破,北宋灭亡。
很明显,这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话说回来,从战略角度而言,北宋这一次的选择,其实是没错的。
因为宋辽虽然有着澶渊之盟这样的百年盟约,而且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后,停止兵戈上百年。但事实上,北宋是属于吃亏的一方。因为盟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实在拿钱财换和平,虽然这点钱对于北宋来说并不算多,但总归是吃亏。
更为严重的一点是,燕云十六州这样一个北方屏障依然还在辽国手里,契丹铁骑随时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这是高悬在宋朝头上的一柄利剑。
所以,出于这种角度来讲,宋辽两国始终是天然敌对关系,就算是约为兄弟之国,那也只能是表面兄弟。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金国和辽国的敌对关系,让北宋和金国有着合作的可能性。金国打辽国是为了复仇扩张,宋朝打辽国是为了燕云十六州,双方各取所需,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海上之盟,算得上是一次不错的瓜分合作。对于宋朝来说,虽然这会使得辽国这一天然的地理屏障缺失,让自己直面金国的锋芒。但是拿回燕云十六州之后,中原王朝可以占据对北方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甚至于可以完成对金国的优势。
而且宋徽宗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坐山观虎斗。虽然表面上和金国结盟,但是迟迟没有发兵,虽然其中有着方腊起义和西夏战事的牵扯,但看着盟友在那里浴血奋战,自己却一点力不错,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这明摆着,宋徽宗就是想看鹬蚌相争,坐收渔利。但是,宋徽宗没想到,辽军太不给力,面对金军毫无还手之力,一退在退。自己如果不抓紧行动,估计连汤都喝不到了。于是,这才出兵伐辽。
当然,宋徽宗更没有想到,宋军的战斗力连辽军都比不上,面对辽国的残兵败将,却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还是依靠金军的帮助,这才打下了辽国南京。而金军看到宋军如此孱弱,自然也就没有了顾忌,反正辽国已经灭掉了,还不如顺手把宋朝也灭了。
这就是宋朝连金灭辽的一个大概过程,宋徽宗的初衷是没问题,只是谁都没想到,宋军战斗力居然这么差。如果当初宋军在战场上表现得出色一点,金军也不敢轻易妄启战端。
所以,总结来讲就一点,菜是原罪。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没有宋朝的帮助,金国一样能灭了辽国,接下来继续灭掉宋朝。除非宋辽联合,或许还有抵抗之力。但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宋徽宗如果能有如此远见,那么宋朝也不会那么弱了。当初宋朝内部不是没有反对和金国结盟的声音,但他们也仅仅只是反对灭辽,并没有提出帮助辽国。
当然,从结果来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与虎谋皮,唇亡齿寒,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教训。
所以,后来南宋联蒙灭金这一项策略,让许多人都看不懂。同样是与虎谋皮的套路,同样是唇亡齿寒的结果,难道这么快就忘记了?靖康之耻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但事实上,这其实并不能怪南宋。与宋徽宗背弃盟约,趁火打劫不同。南宋联蒙灭金,纯属骑虎难下的被逼无奈。
当初蒙古崛起,开始成为金国的心腹大患,就如同之前女真人崛起之余辽国一样。对于南宋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出兵北伐,收复河山,以雪靖康之耻,报君父之仇。
但是,因为有着之前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南宋朝廷一直还是表现得比较克制,即使蒙古人遣使来谈,南宋都没有做出切实联合举动。
要知道,相比于之前的金国,蒙古人开出的条件要更为丰厚。他们只是想借道四川,绕过金国的黄河防线,不需要南宋出太大力气。但南宋朝廷很明白,此时的蒙古人就是当年的女真人,如果帮助他们,灭掉了金国,很可能下一个就是自己。
但是,南宋朝廷再怎么谨慎也架不住金国人自己作死啊?由于之前面对蒙古人的节节失利,金国损失严重,钱粮一度吃紧。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宋朝,但不是找宋朝帮忙,而是直接抢夺,以期达到北失南补,“取偿于宋”的目的。
随着关河防线挡住了暂时蒙古人,金国便开始出兵向南宋发动攻击。而南宋这一次也是很争气,和金军鏖战七年,不落下风,最终金国人无功而返。这么一档子事情出了以后,南宋自然不会帮助金国了。
这样的事儿,金国不止做了一次,当初蒙古进攻西夏,金国身为西夏盟国,不仅不帮忙,还趁火打劫,使得西夏伤透了心。最终,金国只能独自抵挡蒙古大军。
“南开宋衅,西启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补患”
所以,金国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作死。
当然,即使是这样,南宋朝廷还是没有报复性的联合蒙古攻打金国,更没有趁火打劫。当时的金国已经是内忧外患了,外边蒙古人虎视眈眈,内叛乱四起,东夏国,红袄军,一个比一个厉害。只有南宋朝廷一阵客气,没有侵犯金国边境。
但是为何最终南宋还是和蒙古结盟了呢?
这主要还是没办法了,当初蒙古人之所以找南宋帮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攻击金国受阻。而随着托雷趁宋军摇摆之际,成功假道四川,从后方击破了金军,从而敲响了金国灭亡的丧钟。
南宋对于蒙古人已经没有太多利用价值了,有没有这个盟友,金国都灭定了。换句话讲,所谓的唇亡齿寒,此时金国连当“唇”的资格都没有了。此时对于南宋朝廷来说,金国同样没有了价值,当务之急是要防备蒙古人。
于是南宋朝廷采取了联蒙灭金的决策,一来是从金国身上尽可能抢占一些土地,换取战略纵深。二来是与蒙古结成联盟,以达到“和蒙”的目的,换取尽可能多的准备时间。
这是当时形势背景下最好的选择了。而正是南宋朝廷的这种忧患意识,使得其在后面的蒙古灭宋战争中,坚持了许久。只不过,那是蒙古人的时代,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最终南宋还是被蒙古所灭。
但必须要强调,这和南宋朝廷联蒙灭金的决策,没有太大关系。
当然是一大失误。与虎谋皮这是。北宋与辽百年间没有战事,边境戴白之人都没有看过打仗。辽的很多皇帝已经被汉化,可以说是快被通化了。而金刚刚崛起,还没开化,跟你联手无非就是相互利用。关键是你让人看到你原来是这么虚弱。在过程中一败再败,简直就是猪队友。南宋一样,都是昏招。两个弱的联手打一个强的,哪有跟一个强的联手打一弱的。弱的完蛋了,你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