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沙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场持续很久,经历了4场大战斗才最终沉淀下来的战役,总体来说,它仍然是国军老一套的被动防守、焦土抗战、空间换时间策略。

4次长沙保卫战,一共持续了6年,从1939年9月硬生生打到1944年8月才结束,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中国军人最出色、最坚硬的发挥了,但也留下许多不那么和谐的东西。

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结束后,战略态势上国民政府处于完全的下风,当时中部地区已经沦陷,大量机构撤往西部地区,湖南长沙自然而然成为了西南大后方的屏障要冲,北太行、中宜昌、南长沙成为中国抗击日本的关卡。

长沙这时候虽然有第九战区入驻,但国民政府对守卫住长沙的信心不大,除了正常巩固湖南西北向的防御外,还根据蒋委员长“焦土抗战”的会议精神,制定了“火烧长沙”的二百五计划。

结果日军还未到,堆满了燃烧物的长沙城竟因为至今仍莫名其妙的“走水”,让自己人给烧了。这场大火被称为“文夕大火”,几乎将长沙烧为白地,是长沙会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损失。

为此国民政府枪决了湖南省委员、陆军少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这个替罪羊还是黄埔军校出身,是陈赓、左权的同学。

跟着一起枪毙的还有同样出身于黄埔的中央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五团少将团长、湖南省会警察局长文重孚,以及湖南省保安司令部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

可见当时神经之紧张,情况之激烈。幸好薛岳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这个以坚韧刚强为名的军人大体控制住了局势,没有在日军的高压和文夕大火的损失前发生崩盘。

第一次长沙会战“湘北战役”

1939年9月14日,岗村宁次发动了“湘赣会战”,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10万大军,以奔袭突击的方式进攻第九战区。

薛岳应战,调集了16个军30个步兵师,约40万国军抵抗日军。这时国军打法仍然是此前用滥的,相当单调的层层防线阻滞战法,企图拦截住日军的进击。因为战争主要以湖南北部为中心,从湖北南部开始,到湖南北部决战,又于江西北部结束,所以中国方面称之为“湘北战役”。

日军挟大胜之风而来,却撞了个头破血流,他们显然没有预料到这样的情况,竟然遭遇了如此之多的中国军人顽强的抗击。日军虎头蛇尾的结束战斗匆匆撤走,总计损失了2万多人。为此,日军声称:“双方交火密度超过了与苏联的诺门坎战斗”,可见中国军人抵抗之顽强。如果没有文夕大火的惨重损失,这一仗应该是中国军队大胜。

这一仗虽然前部国军表现的人心惶惶,大有抱头鼠窜之势,但中后期却异常顽强,打得堪称荡气回肠。从大局上来看,无论是对世界的影响,还是对中国局势的作用,都堪称为一场扭转乾坤的“大捷”。比起政治作用更高的平型关战斗,孰轻孰重不必人说。

第二次长沙会战

此时已是1941年,波兰已经被吞噬,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处于最汹涌的时刻。日军因为对第九战区的进攻受挫,又抽调了兵力进行东南亚的攻略,不得已改变了作战策略。他们解散了原华中派遣军,成立了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并制定了“击溃第九战区中国军、进占部分湘北地区”的战略计划。

1941年,还是9月,日军11军司令阿南惟几进占岳阳,集结第3、4、6、40师团及4个旅团、战车13联队、重炮14、15联队及20艘军舰、200汽艇、100架飞机,共12万人对长沙发动了对点纵深强攻突破的战略。

国军此时仍然布置的是老一套的战术,通过层层防御,依托湖南的河流水网,对日军的进击进行阻挡,最后从侧翼后方围攻。

但薛岳此时出了个幺蛾子——发给集团军的战区最高密电被日军特工窃听并破译,整个战略计划曝光在日本面前。

开了地图的日军立马更改部署,将原定进攻的部队转为迂回,反包抄了国军37、26、10军。37军在鏖战日军多个精锐师团围攻后不敌突围。第10军在方先觉带领下继续抵抗日军,遭遇了惨重损失。

整场乱战,国军4个军,几乎让日军几个师团打得丢盔弃甲。传说中“做生意最牛逼,打仗不行”的大阪第四师团打得第4军溃不成军,杀穿37军陈沛部的2个师,一天以后又紧接着干掉了第10军的第三师周庆祥部;再接着一天又与其它几个师团合作,打烂了大名鼎鼎的“74军”,当时王耀武躲在草丛里才得以逃脱。

第四师团随后立即渡过浏阳河,突入长沙城内,次日占领了长沙,第3师团也进逼株洲。

但幸亏这次国民政府调动的不止第九战区,在转移攻势以后,增援部队迅速的填入战场,以人命换取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对孤立无援的日军展开了反突击。同时宜昌方向,第六战区也展开了对宜昌的进攻,差点攻克宜昌。陈诚在回忆中记载杀敌4万,但战史一般认为是7000。

阿南惟几有点懵逼,在薛岳派出部队决战式的反击下,发生了与岗村宁次一样的错觉,命令部队“大撤退”,但日军此时并未太大惊慌,徐徐而退,最后基本退回了交战前双方控制线。此战日军损失了4.8万余人。战争在10月11日全部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双方都互相声称达到了战略目的,自己是“胜者”。但是对岌岌可危的国民政府而言,哪怕损兵折将,这场战争无论如何都算是险险的胜了。

总结日军战术,没有其它什么很特别的东西,继承了“乃木希典军神”的猪突勇气,再加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战术,好歹给阿南惟几找回了点面子。

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场战争仍然是1941年内发生的,在日军9月份-10月份的攻势结束后,伴随双方在宜昌战役的巨大损失,仅仅维持到12月份,日军便加紧发动了又一次的冬季攻势,称为第三次长沙会战。

说起来,这次战役的背景与世界整体状态息息相关,日军在12月7日偷袭珍珠港,炸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日,日本占领香港,驱逐了英国人。日本方面分析认为,中国军会受英国方面的压力,派兵阻挠进占香港,于是为了“牵制中国军南向”,发动了这场不伦不类的战斗。

老实说日军这场战斗是比较懵圈的,它没有什么太大的战略野心,几经收缩的第11军也没有什么战心。日本的资源此时已经出现了一些不稳定情况。他们急于开拓“新南向”战略,吞吃南太平洋地区老牌帝国主义列强留下的真空,并加紧准备抵御美国的进攻,所以整体上日本表现的很谨慎,比较保守。

然而蒋委员长这次是紧盯了这场战役,亲临前线督战。政治上中国如果赢得了这一仗,在世界上将取得更多的政治资本。

薛岳第九战区集结了17万大军,积极吸取了前两次战役的经验,并深刻研究了台儿庄等胜仗的特征,最后,“天炉战法”完成版出台,在以前层层防御的结构上,增加网状结构,强调部分部队的机动性,从侧翼、后方立体打击日军,并设置了更顽强的“炉膛”预置阵地。

阿南惟几的进攻策略依然未变,他甚至认为薛岳“兵力减少”,结果被完全版的“天炉战法”层层消耗,层层勾引,一路打到长沙,直接掉进薛岳构筑的“炉膛”里。

双方展开残酷的巷战,薛岳命令“死守长沙,擅退者杀无赦、重伤残兵亦不准后退”,将日军逐渐压到了岳麓山内,并切断了补给,在日军退兵线上设置了重重阻击阵地和十面埋伏。

阿南惟几此战本就准备不足,战略目标也不明晰,慌乱之下再次命令全面撤退,结果前有阻隔后有追兵,逃得相当窝囊,一战损失了将近6万人员,而中国军仅伤亡28000人,堪称辉煌大捷。

薛岳也因为连续三次长沙会战,歼灭十万日军,成为歼灭日寇最多的中国将军。要知道当年同期包括美军在内都处于被日军“横扫”的态势。长沙这连续三战,为中国人赚足了腰杆。连日军都给薛岳送去了“长沙之虎”的名号。

同期日军还出现了一个“马来之虎”山下奉文,他一顿突击,把麦克阿瑟和他爹赶下海了。

这次战争为蒋委员长带来了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总司令的职务,并为中国在华盛顿的联合宣言上争取了与“美、英、苏”共列四大强国的席位。对后世来说,这就是“五大流氓”的起源。也是薛岳将军和国军将士在长沙的流血牺牲换来的,不应该被国人忘记。

第四次长沙会战

有了前三次的胜利,唯独这一次彻头彻尾的输了,还丢掉了长沙城。

这场战役被称为“长衡会战”,又被分为两个阶段:

1.第四次长沙会战

2.衡阳保卫战

第九战区最高指挥官仍然是薛岳,下面又有王耀武、杨森等战将。

我们的阿南惟几同学此时已经官升大将,前途一片光明,被调到几内亚去对抗美澳联军了。

但日军派出的继任者可比阿南惟几还要屌,是畑俊六元帅。

元帅就是元帅,他不同于阿南惟几那种考军校都考了4次的傻缺,在制定对华战争上,他是实实在在的设计了“大战略”。长沙之战,只不过是畑俊六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在他的大战略中,主导思想是由北向南杀穿中国,继而全面进击,一鼓作气击溃中国军的有生力量。首先从华北方面打通平汉线,歼灭汤恩伯。继而华中11军从武汉攻击衡阳,干掉第九战区。同期华南日军从广州出发北上,打通粤汉铁路,会师中部11军。最后再集中重兵通过粤汉线集结,占领广西,并一直杀穿到越南。

为了这场“大战略”,畑俊六花费了很多心思,作出了许多换防的假象,大搞情报战,一时间地下战线血雨腥风。在具体布局上,他也指示:“可以牺牲一些占领区的警备力量,这是值得的。”

总结下来,其实就是“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

豫中会战不出所料,岗村宁次亲自上场,大败汤恩伯30万大军,国军丑态百出。

随后畑俊六调来关东军,并亲自坐镇武汉指挥,发动了“长衡会战”,分三路大军,以迂回之态合击长沙。至6月16日,已经包围长沙,对国军岳麓山阵地发动猛攻。


但国军主力部队此时又闹出了指挥不力的问题,混乱之下没有及时撤往岳麓山增援,反倒隔着河眼巴巴的看着。很快日军突破岳麓山阵地,杀入长沙城。守军见日军势大,突围而走。

然后,被称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的衡阳保卫战开始了。方先觉的第十军“泰山军”,依托衡阳城,突然间神勇不凡,面对日军几个师团精锐的猛攻,血战48天,牢牢的把日军卡在了衡阳城下。8月7日夜,方先觉派参谋长孙鸣全与日军谈判,第10军停止抵抗,方先觉后被日军扣留,威逼组建伪军部队,但方假意配合,后在多方营救下逃回重庆。

衡阳保卫战从1944年6月22日,打到8月8日,此战中方1.76万对日军11万,击毙日军佐久间为人中将、志摩源吉少将二人,中国伤亡1万,日军伤亡6万。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杀敌比例最大的,也是最惨烈的战斗。日军在此战使用了毒气,根据美国方面的化验,为芥子气和路易士气的混合体,成为日军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证。

最终日军占领衡阳、长沙,打通了铁路线,国军大败。连委员长都声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这样的耻辱”、“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然而日本方面也声称“这是苦难的战役”。

总的来说,第四次长沙会战纯属国军配合不周,且各自为战,号令不齐,保存实力、甚至有坐山观虎斗者,几乎犯下了国军全部的老毛病,虽然第九战区个别部队英勇血战,但瑜不掩瑕。

就整体态势而言,畑俊六的计划只是被迟滞,并没有被彻底破坏。但他已经失去了更高层次的大势。

美军在诺曼底登陆,开始了太平洋上更大规模的夺岛反击,日军自顾不暇,不断抽取精锐兵力填入太平洋战场,再加上八路军新四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敌后反攻活动,畑俊六的计划完全没法实行了。

四次长沙会战,一次侥幸,一次险胜,一次大胜,一次惨败,好歹算是三胜一负,成也“天炉战法”,败也“天炉战法”,可见战争中最重要的,始终是人。

在此,复念一遍,抗战中,为了民族牺牲流血的英魂们永垂不朽。

最佳贡献者
2

很遗憾,问题不太准确,长沙保卫战中国军队最后并没有打赢,1944年5月在国民党军队的“豫湘桂大溃败”中,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失利,长沙沦陷,一直到日本宣布投降,第四方面军才光复长沙城。



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华中地区三足鼎立的武汉、南昌和长沙三大城市中国已失其二,作为西南门户的长沙战略环境非常不妙。但是日本军队伤亡和损失也较为严重,同时陆军要防范苏联的威胁,海军要应对美国的压迫,所以日军大本营不再组织中国战场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要求侵华日军以确保占领区为主要任务,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比较例外的就是司令部设于汉口的“华中派遣军”之第11军,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唯一的机动兵团,受命以“活塞式”进攻手段,寻歼华中战场的国军主力部队,保持对“重庆政府”的军事压力。而武汉会战后中央军大部主力退至湖南境内,因此,攻取长沙打击中央军就成为日军的战术目标,但是以当时的第11军所属兵力,袭取长沙后永久占领的能力是不具备的,这是我们习惯性的认识误区。



第11军首任司令官冈村宁次1939年9月发起了第一次进攻长沙战役,十万日军以快速突击的形式击溃当面国军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等四道防线,经常被网文冠以“最窝囊师团”的大坂第四师团最先突入长沙城区。但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抗命(蒋介石命令放弃长沙退守衡阳)发起反攻,切断长沙附近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同时从赣北方向调兵进行反包围,冈村宁次见形势不妙,在日军占领长沙仅一天后下令全军反转,退回了新墙河以北,中日军队恢复战役前态势。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第11军司令已经换成阿南惟畿,他在诱骗薛岳将新墙河守军调往大云山增援后,1941年9月18日,以三个师团及两个支队突然强渡新墙河发动进攻。薛岳以“后退决战”的方案且战且退,准备在长沙以北的金井地区与敌决战,并调来第8和第74军作为决战主力,不料电文被截获破译,日军以第三和第六两个精锐师团以逸待劳,分别重创薛岳的两个主力军,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长沙失守几成定局。幸亏陈诚第六战区配合默契,发动反攻宜昌的牵制性作战,被调出一个旅团的宜昌守军內山第13师团连连告急,阿南惟畿不得不命令部队反转去救宜昌,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阿南惟畿心有不甘,三个月后的1941年底,为策应华南日军进攻香港,第11军以三个师团为基干发起第三次长沙进攻战役。薛岳在吸取前二次会战得失的基础上,完善后退决战的方案为“天炉战法”。在节节抵抗消耗日军兵力和弹药的情况下诱敌深入,并以第8军改编的第10军守备“炉底”长沙城。缺粮少弹的日军围攻长沙二日而不克,四周国军蜂拥而至,1942年1月4日阿南为避免遭到围歼下令北撤,沿途遭到围追堵截,伤亡颇重,中方称之为“长沙大捷”,这是中国军队唯一打赢的长沙保卫战,日军没有能够踏入长沙城一步。

第11军经此一战,二年多再无力对长沙发动进攻,第九战区有力保障了大西南的稳定。同时1943年初到任的司令官横山勇认为常德的战略位置更为重要,所以,长沙战线一度沉寂,薛岳也多少有些骄狂了。



1944年春夏之交,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占领粤汉铁路南段并深入广西,给第11军大量增援部队和补充弹药,横山勇直接指挥的即达7个师团,第九战区反而因为调走部分兵力前往滇西而有所削弱。薛岳不听劝阻,仍以老套战法迎敌,第四次长沙保卫战终告失利,第九战区败走南岳,关于这次战役的详细,几天前有专达,不重复了。

日军陷长沙后再克衡阳,通过全州进入广西桂柳地区,前锋一直打到贵州独山,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末期保存实力的恶果凸显出来,250万野战部队只有80万顶在第一线,已经装备的美械部队大部在西南山区“整训”。



1945年8月18日,蒋介石任命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为受降主官,接受长沙衡阳地区的日军投降。而薛岳的第九战区则被派往南昌受降,也许是最高当局一种不满的表现吧。

3

说到抗战,就不得不提长沙保卫战了,从1939年9月开始,到1944年6月,中日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先后打了四次大规模的战役,前三次都取得了胜利,通常我们说的长沙保卫战就是指前三次。

长沙保卫战被拍成了电视剧,本文中的图片就是影视剧照,也被写成过书。长沙保卫战的中方指挥官薛岳靠着自创的“天炉战法”赢得了胜利,一战成名,此后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天炉战》。由此可见,这三次保卫战能够打赢日军除了中方军队的英勇奋战,除了日方的几处开战,补给不足,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法吧。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三次保卫战和薛岳将军神奇的天炉战法吧。

一,三次长沙保卫战,取得胜利。

长沙三次保卫战是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抵抗日本法西斯的战役,这几次战役取得了胜利,是中国军队第一次让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所以在抗战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说到抗战也不得不提了。

开战的初期,国军的很多将领并不赞成死守长沙,他们希望撤退,然后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崇山峻岭打。

说句实话,我觉得这方案是给自己的懦弱找借口吧,好在“老虎仔”薛岳坚决不同意,坚持就在长沙打,他也是长沙保卫战的指挥官,日方是阿南惟几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

1939年9月,日军集结了10多万人,陆海空配合,第一次进攻长沙,希望消灭第九战区,拿下长沙,不过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拼搏下,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及重炮兵都难以行动,他们的“击溃第九战区中国军、进占部分湘北地区”的计划自然也就落空了。

1941年的9月初,不甘心失败的阿南惟几率领着12万左右的日军又开始进攻长沙,同样是海陆空配合,这一次很不幸运,中方的作战计划被日军破译了,所以日军在初期打得很顺利,就连战功赫赫的74军都被打得溃不成军,王耀武也是落荒而逃,日军的第四师团占领了长沙。

不过此时的日军开辟了几处战场,需要抽调兵力,再加上中国军队的补给到了,对长沙城的日军形成了包围的局势,阿南惟几选择撤离长沙城,保全实力,这一次,中方险胜。

1941年12月,日军又对长沙发起了第三次进攻,目的是占领长沙城,此时的日军还是处于几处战场的状态,他们进攻长沙也是希望拖住中方的军队,不去援助香港的英军。

二,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法。

这一次中方军队的指挥官还是薛岳,他集结了17万大军,并且自创了“天炉战法”,这一次完胜日军,直接打退了他们。所谓的天炉战法其实就是诱敌深入,然后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别消耗日军的兵力,然后把他们拖到决战地区进行总围剿,

此时的薛岳也下了殊死抵抗的军令:“死守长沙,擅退者杀无赦、重伤残兵亦不准后退”。日军被重重包围,打得溃不成军,最后只得怆惶出逃,损失了6万多兵力。

三次长沙保卫战后,日军伤亡十多万,薛岳一战成名,成了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

三,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方失败。

1944年5月,不甘心的日军再一次集结20万兵力大举进攻长沙,这一场还抽调了强悍的广东军,收到情报的中方军队在初期就轻敌了,以为又和前三次一样了。却不料此时的日军新任将领横山勇已经研透了天炉战法,吸取了上一次在岳麓山惨败的教训。

中方军虽然三次打退了进攻的日军,但是天炉战法最终还是被横山勇破解,中方军队在6月19日撤退,日军占领长沙,第四次会战中方失败。

不过说句实话,四次长沙会战,三胜一负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后面的“衡阳保卫战”,方先觉坚守孤城持四十七昼夜更是成了奇迹,虽败犹荣了。

致敬所有的抗日志士。

本人原创,已签维权,抄袭必究。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4



长沙保卫战,也即长沙会战。

我们说的“赢”其实是整体战略上的胜利,但是长沙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沦陷了。

长沙会战中,国军的主要指挥官是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日军的主要指挥官则是日本后来的陆相阿南惟几,薛岳也因取得3次会战的胜利被誉为“战神”。

薛岳绰号“老虎仔”,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被张治中称为“百战名将”,也是4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在薛岳的指挥下,国军在前3次长沙会战中险胜日军,但是在第4次长沙会战时并没有守住长沙,最终国军选择了撤退,长沙也为日军所攻陷。



薛岳如何获得长沙会战的指挥权?

1938年间国民政府成立第九战区,由蒋介石心腹中的心腹陈诚任战区司令长官。

第九战区辖湘、鄂南、赣西、赣南与赣北,200余县,所以长沙会战由第九战区负责,为何长沙会战指挥官不是第九战区司令官陈诚,却是时任第九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的薛岳?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后,武汉成为中国当时实际上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武汉也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重心,于是成立了武汉卫戍总司令部,陈诚任总司令。1938年6月爆发武汉会战,10月日军惨胜,武汉因此失守,陈诚赴重庆作报告后,由薛岳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第九战区的指挥权也因此落到了薛岳的手里。



1939年9月,日军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

蒋介石当时并不赞同守长沙,甚至要在长沙实行焦土政策,结果日军还没攻长沙,张治中便奉蒋介石的命令在长沙城里放起了火,3万多普通百姓

但是,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却坚决认为应当死守长沙,甚至为此怒怼蒋介石:“长沙不守,军人之职责何在?”蒋介石被他怼得很没有面子,然后,陈诚也为了他说了点话,最终蒋介石才同意守长沙。

1939年9月14日,冈村宁次调集10万兵力,协同航空兵和海军,采取了“分进合击,正面突破、两翼包抄”战术,兵分六路从赣西、鄂南、湘北三个方向直逼长沙。薛岳调集24万兵力采取“后退决战”、“争取外翼”,将主力置于新墙河、汨罗河、捞刀河和浏阳河等正面战场,从侧翼切断日军退路,集中兵力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决战。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战斗,薛岳成功打败了日军,日军在此次战役中伤亡4万余人。

蒋介石很大方地犒赏了参加此次会战的官兵15万元,薛岳也出尽了风头,你老蒋不让我守,怕守不住,看看,我守住了吧!



1941年9月,不甘失败的日军发动了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日军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阿南惟几制定了“加号计划”,日军集结15万余人在100多架飞机、200多艘舰船的配合下,兵分两路,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失败一年后再次对长沙发起了进攻。

这次会战,薛岳调集了约20万兵力,所采取的战术与第一次长沙会战相同,仍然主要以“后退决战”的方式,同时在侧翼牵制敌军,然后诱敌深入,一步一步削弱敌军并在决战地带击溃甚至歼灭敌军。最终,日军还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输给了薛岳,只好灰头土脸地退回了新墙河北岸。此次会战,国军歼灭日军3万余人,获得胜利。

阿南惟几也是怒了,一个长沙居然两年了还没拿下来,这块骨头真的有这么难啃?但是,长沙却是战略要地,不得不攻,所以在1941年12月从失败中缓过劲来的日军第三次对长沙发起了进攻。前两次日军可以说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跟斗,正所谓可一可二不可三,如果薛岳仍然沿用此前的战术方针的话恐怕很难取胜。于是,薛岳经过对前两次长沙会战的总结,基本完成了“天炉战法”的构想,然后按照“天炉战法”进行战略部署。

薛岳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到:“本次会战岳已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

最终依靠天炉战法,薛岳再次战胜了日军,此次会战日军伤亡6万余人。战后薛岳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陈诚也忍不住称赞:“长沙三捷,是抗战中的奇迹。”美国将领陈纳德的妻子陈香梅在她所写的《一千个春天》中这样评价薛岳:“抗战时期,天上有一个“flying tiger”是陈纳德,地上有个“running tiger”,就是薛岳。”



第四次长沙会战,薛岳失长沙。

在湖南地区,因为常德会战的失利,日军最终决定发动长衡会战,长衡会战属于豫湘桂会战这场规模浩大的会战的一个部分,第四次长沙会战则是长衡会战的第一个阶段。

当时,第九战区参谋处已经提醒过薛岳,日军可能会再次进犯长沙,但是参谋处并没有准确的消息,而薛岳因为赢得三次长沙会战,也不免有些骄傲,所以对参谋处的提醒,尤其是这种“可能”的提醒,显得很不以为然。他自认有他在,日军即使来了,也讨不了好。

同时,此时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也陷入了泥潭,所以薛岳理所当然地认为日本会将重心放在太平洋,进攻长沙的可能性很小。

最终,薛岳被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长沙也因此落入敌手。

长沙失守后没多久,衡阳保卫战也宣告失败。



因为第四次长沙会战的失败,薛岳此前所建立的形象轰然倒塌,蒋介石也不再信任他。

薛岳这位“百战名将”,又是否当得上“战神”这个名号?

第四次长沙会战确实失败了,但是自从1939年9月日本发动第一次长沙会战以来,到1944年6月长沙沦陷,已经过去了将近5年的时间,这5年的时间足以打乱了日本人最初的计划,日军的脚步也遭到了严重的迟滞,为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战略能动性。

因此,薛岳可仍然功不可没!

5

电影《长沙保卫战》剧照


我们来看看薛岳通家之好,抗战时先后担任过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以及第二方面司令长官张发奎将军是怎么评价“三次长沙大捷”的:


三次所谓长沙大捷同所谓粤北大捷相似。敌军志不在长沙,犹如他们志不在韶关,他们只不过是佯攻而已。我的观点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理由: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思路一贯都是这样。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张发奎口述自传》,P267)


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赵子立则明言:“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没有进攻长沙就走了。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也没有进攻长沙。”(《赵子立将军纪念集》)


第一次长沙会战:我军没有击破任何一个日军部队


按照日方军史资料,日方根本无意攻占长沙,“为了促进在华中树立中央(汪)政权的气势”,而战后冈村宁次总结经验教训时也谈到“(重庆军已)决心放弃长沙。但我军对之攻而不取,回师原防,敌则立即宣传业已反攻夺回长沙,且对其作战军、师颁发奖赏,竭力鼓舞其士气,由此看来,今后进攻作战,一旦攻陷要地,即须予以确保。”、“如指示第106师团暂时延期反转,则我军可立即攻陷长沙,且易于保持”


那么,日军的这种看法正确吗?


首先,根据《陈诚先生书信集·与友人书》披露的信息,在第一次长沙保卫战开始前,蒋介石方面、军令部、桂林行营以及薛岳第九战区司令部关于作战的方案与方针都是极其不统一,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按理说这种指挥层面的混乱必然会导致战斗本身的失败,但是因为日军目标并不在长沙,所以被薛岳和第九战区宣扬为了胜利,因此陈诚才会在与何应钦的通信里表示“此次胜利,只好归之总理在天之灵,然不可以为例也。”


薛岳好友,时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


而当时亲身参与了第九战区保卫长沙的时任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副处长赵子立和第一线基层指挥官,六十军第一八三师营长王光伦在谈到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时坦承“(日军)渡过汨罗江后,无所获,又到了捞刀河北岸,看了看长沙就撤退了。”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我军没有击破任何一个日军部队,日军也没有击破我军任何一个部队。


从张发奎、陈诚以及九战区第一线军官和日方史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根本子虚乌有,日军既无意攻占长沙,也未和第九战区军队交火。


第二次长沙会战:本是惨败薛岳谎称大捷,蒋介石极为愤怒


第二次长沙会战与第一次类似,日军并没有想过占领长沙,但是与第一次长沙会战不同,第二次长沙保卫战,第九战区与日军进行了战斗,并且损失惨重,在重庆军事高层,从蒋介石到军令部长徐永昌均视作“惨败”,而且对薛岳谎报歼敌数字和谎报战况的行为非常愤怒,怒斥为“我国(民党)军人无耻,可谓达于极点。”


日方战史资料称此次作战目的就是为了歼灭第九战区的有生力量,给予第九战区沉重打击,“给予一次沉重打击。但其目的并不在于夺取地盘和物资。”


而且日方在作战之前因为薛岳本身不谨慎,获得了“薛岳长官准备由东方侧击我军的会战指导方案”,并且根据该方案做了精心准备,结果当然是“与特情报告的阵地线完全一致”,薛岳和第九战区受到了沉重打击。


第二次长沙保卫战横扫薛岳的日方指挥官阿南惟几


按日方统计数据,此役国军遗弃尸体54000具,被俘4300人。


而攻占长沙当天(9月27日),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就在自己日记中写道:“此次作战在于粉碎第九战区的战斗力,打开通向重庆的道路,岂能以占领长沙、掠夺粮食等为目的?”


那么,日方史料是真的吗?日方真的沉重打击了薛岳和第九战区吗?


从重庆方面反应来看,日方史料所说无虚。


军令部长徐永昌在日记里明确表示,薛岳关于此战的表述全是自我吹嘘“战区(薛岳)所报我军如何转出反包围敌人等等,完全子虚”,而当日军越过汨罗江后,事实上第九战区已经没有有战斗力的部队对日军进行阻击了,“我军已无有战斗力之军、师。”,并且表示这次战役“斯役我第四军吃亏极大”,而俘获更是少得可怜,所报俘获敌人不到十个,枪许有几支,余可想矣。”


徐永昌最后在日记里总结,蒋介石对薛岳谎报军情的行为极其愤怒,“薛岳等之军报,谓我军始终未退出长沙,实属谎报。闻委员长对此甚愤怒。”


最后,我们再来看日方史料如何记述日军达成作战目的后主动放弃长沙,而被薛岳大张旗鼓用来宣传的行为:“这样秩序井然地占领和撤退,毫未留下任何被占领的痕迹。重庆方面却不断宣传‘长沙未被占领’,反而被敌利用进行反宣传,产生了啼笑皆非的结果。”


第三次长沙会战:重庆军方将领都笑薛岳敢吹别人不敢吹的牛13


公正来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确实是第九战区获得了胜利,但是,国民党军之所以能获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真正胜利,其原因还是因为日方出错。


根据日方史料显示,日方最开始作战计划并不包含“攻占长沙”,此次攻势只是为牵制九战区,防止第九战区南下支援香港,因为当时日军正准备攻占九龙。只是因为阿南惟几不忿第二次长沙会战被薛岳利用作为“宣传道具”才临时决定更改计划,攻占长沙;但是这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导致了参与进攻长沙日军部队“一度陷入携带弹药严重不足之窘境”,这种情况就连中方第一线基层军官都观察到了,新10师30团2营6连连长陈万钟,在前线即观察到“日军弹药、给养均靠空投”。


薛岳之所以在日军撤退之时,决定对其实施节节阻击,亦在于意外缴获日军文件,了解到其弹药将尽。但薛岳向重庆隐瞒了此事。据赵子立披露,“当时薛岳对这个文件极保守秘密,除捡得部队——第4军、薛岳和(赵子)立外,其余的人都不知道,更不呈报(重庆)军委会了。”


薛岳向重庆隐瞒这个文件原因,用赵子立的话说,就是为了向重庆方面隐瞒日军其实并没长久占领长沙的计划,塑造自己击破日军夺回长沙的英勇形象。


而薛岳战报极尽夸张之能事,他在战报里吹嘘“败残之敌又经我军四次之猛烈围歼,生还无几,实为敌军空前之惨败”。


时任军法执行总监何成浚中奖


当重庆军委会组织讨论第三次长沙保卫战经验教训时,在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均笑骂薛岳吃牛13吹得太过分,比如当时军法执行总监何成浚中将就在日记里写到“第九战区薛司令长官之报告云,我军伤亡官兵二万九千余,倭寇死伤五万余,在场诸人均笑斥之,主席亦言其过于虚妄。各处作战报告,本多有不确实处,然向无如此之人之甚者。”


当时已经升任第九战区参谋长的赵子立也承认,“关于战果部分,如日军伤亡、我军所获战利品等则有所夸大”。


因为根据日方史料,虽然此次作战日方小有挫折,但绝不是什么“溃败”,在撤退时“始终是有部署、有指导的撤退。”怎么可能出现“生还无几”的情况?


至于第四次长沙会战,由于薛岳的私心、国民党内斗以及史迪威对重庆内政的干涉导致中方惨败,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主要说说薛岳极力吹嘘的前三次长沙会战“大捷”。

6

抗战初期阶段,在日军势不可挡的攻势下,当时有很多将领都觉得应该弃守长沙,转而向长江上游地区设防,依靠崇山峻岭,和日寇展开作战。这一方案的提出者是当时身居国民党中央的白崇禧,并且他提出了诸多对日军事方针,如“积小胜为大胜”,“焦土抗战”等等理论,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在武汉失陷后,日军随即向长沙猛扑过来。



但在数次高级将领的军事会议上,有一个人他力排众议,并且和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唱起了反调,认为长沙非守不可,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薛老虎”薛岳。而在这种情况下,薛岳出任第九战区司令,接任了因文夕大火被免职的张治中的职务,在薛伯陵上任后,他随即修筑“伯陵防线”,并且在战斗中自创天炉战法,之后和日寇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共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会战。



而当时中国守军于第九战区共有大概十一个军三十个师,而日军的主力则是阿南惟几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而在前三次长沙会战之中,国军将士表现出色,尤其以抗日泰山军第十军李玉堂部最为出色。而薛岳的天炉战法也在长沙会战中发挥的极其完美,国军依靠南方多湿地湖泊的因素,使得日军的多次作战丧失了机械化的优势,尤其一些装甲师团停滞不前,这就给予了国军极大的机会,而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薛岳因为战功赫赫,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而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之中,国军却出现了重大失利,这便是国军方面所称的“豫湘桂大溃退”。在抗日战争进入末期,日军为了垂死挣扎,发动了一号作战命令,而当时由于众多地方实力派和蒋介石的矛盾,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利,使得长沙顷刻之间陷于日寇的铁骑之下,甚至国军大面积的溃退,而这一失利,政治因素确实大于军事因素,可以说是国军高级将领的腐败所导致的弊端换来了这次惨痛的教训。

尽管如此,薛岳依然是抗日战争中有着巨大功劳的将军,四次长沙会战,他率领国军打赢了前三场,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困难的阶段,他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堪称军人的模范。

7

长沙保卫战并没打赢,以惨败告终。第四次长沙保卫战,长沙一天都没守住,城内包括二个美式重炮团在内的重装备全部落入敌手。薛岳事先跑了,按他命令守城的第四军军长张德能与炮兵司令、及第九战区参谋长赵子立自行到重庆军法处报到,张德能被枪毙,赵子立和炮兵司令无罪释放。赵子立后来与薛岳决裂,当了国军中将军长。

薛岳放弃防区,临阵逃跑,比韩复榘丢掉山东更严重,原该枪毙。然前三次长沙保卫战吹牛太过,蒋委员长明知是假,为了鼓舞士气,争取外援,也说“确有此事”,帮他宣传,给他发勋章。若将他枪毙,岂非自己打脸?这也是薛岳敢于无中生有,谎报战功,将大败吹成大胜的原因。

日军攻陷武汉后,宣布国民政府为地方政府,不以重庆为谈判对手。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以不到六分之一的兵力在正面战场与国军相持,以六分之五以上的日军、以及几乎全部伪军进攻敌后抗日军队。蒋介石则保存实力,日军来攻即撤。直到日本投降前几个月,面对日军以明显劣势兵力、装备发动的“一号作战”,国军仍一触即溃,失地20万平方公里,丢失全部36个机场……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即是其中的长衡战役。

说到长沙保卫战,不能不说1938年11月的“长沙大火”。当时蒋介石密令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结果日军没来,大火烧了五天五夜,烧死3万多人,烧毁房屋5.6万余栋。这说明蒋介石一开始就决定不守长沙。事后长沙警备司令豑悌等三人被枪毙。当时的第九战区司令陈诚乘机向蒋介石告状,说文白(张治中)这样搞,让我很难办。在黄埔时,张治中是上校,陈诚只是上尉,二人不和,这次陈诚借机挤走张治中。陈诚的第九战区有张发奎集团军,40个师,薛岳集团军,25个师。随后陈诚调任军政部长,张发奎任第四战区司令,薛岳任第九战区代司令。这是陈诚培植自己势力,也是后面几次长沙保卫战的缘起。

薛岳在湖南,杀害了爱国人士约四千人,其中有彭德怀的二个弟弟。一弟在延安抗大毕业,彭德怀动员他回家乡建立抗日武装。当时国共合作,杀害共产党人是破坏统一战线,但薛岳以反共起家,作为粤系将领,想取得老蒋信任,当时反共是捷径。

第一次长沙保卫战: 其时陈诚与白副总长(白崇禧)到长沙,薛岳拿出守与不守两份计划,陈诚“奉批不守”,即按蒋委员长和军委决策批示不守。薛坚持要守(为建立个人势力,需要地盘)。《陈诚日记》载,一夜他与薛岳通电话15次,未果,只得面谈。正说到部队士气,前线报告日军已撤退。这次日军出动一个师团又二个支队,于路接到大本营撤退命令,即时奉命撤回驻地,其时离长沙尚远。大本营计划是收缩战线,逐步从中国撤兵(撤到45万人),以便增援计划中的太平洋战场。事后日军11军司令冈村宁次给华北派遣军司令西尾寿造写信,对撤兵表示不满,说给了重庆军宣传的口实,于是才有二战长沙。

这就是薛岳无中生有,大肆宣传的“湘北大捷”,说打死多少万日军,俘虏几千。有记者团的外国记者要求见日俘,负责宣传的军官改口说俘虏一千,再改口说几人,最后说没有。记者说,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连一个俘虏都没有吗?答曰: 一个都没有。

二战长沙: 长沙被攻占,薛岳被吊打。参战部队损失多在百分之30到50,如74军二个师被布置在正面阻击,苦战无功,损失惨重。寥龄奇师长大骂薛岳无能,一气之下回乡组织游击队,被以逃兵罪名枪毙。寥师官兵群情激愤,无不痛骂薛岳无能,只会吹牛。寥师全部四个团长全部提出辞职,宁愿枪毙也不干了。74军是临时配属给九战区的,是军委会直属的攻击军,战略机动部队。薛岳还宣传建了个埋葬日军的“万人坑”,有国统区记者慕名实地探访,当地政府和民众都说这是个笑话,薛岳吹牛的。

三战长沙: 日军孤军深入,寻歼国军主力未果,是国军唯一守住长沙的一次,但损失惨重。这一次以后可专门说一下。

以正常军事标准衡量,长沙之战最终是第九战区丧师失地,重武器丢光,完败。手握几十万重兵的战区司令(三战长沙后,薛岳正式被任命为司令),而且是立了军令状自己坚持要守长沙的,结果长沙一天都没守住,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薛岳由其说是职业军人,不如说是个是个老资格的政客,全无生死不苟,大义凛然的军人气节。除了反共,就会吹牛。所谓“天炉战法”,即赵子立建议的“后退决战”(第二次长沙保卫战之前就提出),被薛岳吹得天花乱坠,若真那么神,又何至于长沙最终一天都没守住?薛岳对敌情的判断多是错的,作战布置错上加错,溃败是必然的。如四战长沙,薛岳认定日军不会来,按他的布置,日军若来,长沙没法守。不仅如此,此前他就不听赵子立的建议,赵子立几次辞职他又不准。这次把赵子立留在城内。一个军本来就守不住长沙,赵又发现,长沙城外最重要的岳麓山居然只有三千兵力防守,防线50公里。他立即命令张德能派主力部队重点防守,张德能说,不是我不服从您的命令,这是薛长官安排的,不许变动。既无指挥权,赵就给薛发报要求离开,薛不许。赵子立只好对张德能说,你可以不听我的命令,但我给你一个建议,可保你一命: 把防守重点放在岳麓山,可以多守点时间。但张德能只敢依薛岳命令行事,结果是岳麓山轻易被日军占领,国军全线溃败。北伐铁军第四军毫无用武之地。

最后多说一句,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让反共坚决的薛岳守海南岛。海南岛是我国除台湾之外的第二大岛,守军有10几万人,薛岳设立了4个防区,每个防区一至二个军,建筑了大量雕堡工事,薛岳以自己的字命名为“伯陵防线”,吹嘘是“固若金汤”。结果被约5万解放军一举攻克(登陆部队约2.5万人,在事先分批偷渡上岛的一个师、琼崖游击队约1万人配合下,一鼓而下。薛岳得知解放军来也,立马开溜。

8

长沙保卫战,大家需要的了解的

关于长沙会战和长沙保卫战,纵横认为有必要先在这里解释一下,在抗日战争期间围绕湖南长沙附近先后展开了四次长沙保卫战,前三次因为主战场都发生在长沙,而且时间上较为集中且连续,发生在1939年到1942年之间,因此又叫长沙会战;

而第四次长沙保卫战,虽然长沙陷落,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应该是比前几次规模更大的会战,从整个战场上来看,隶属于豫湘桂战役,不止只有长沙,还有衡阳,而且时间发生在1944年,因此简称长衡会战。

关于长沙保卫战这个,问的应该是前三次长沙保卫战,尤其是第三次,因为第四次长沙保卫战的时候,长沙已经沦陷,是比较惨痛的失败。

在长沙会战之前,由于中国一连串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的失败,使国民党高层认为,长沙也未必能守得住,因此采取了焦土战略,对于守不住的地方,就一把火烧了,结果火没放好,把整个长沙都给点了,全城90%以上的房屋都被烧毁,人员伤亡也很严重。

经过从1939年到1944年将近六年的抗战,长沙是中日双方激烈争夺的地方,也是抗战中被摧毁最严重的城市。

所以,长沙保卫战,展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精神。

三次长沙会战的经过

在淞沪会战的时候,国军八十万,日军三十万,结果中国败的一塌糊涂,而1939年第一次长沙保卫战中,这次战役中薛岳在长沙调集了三十多个师,和三个挺进纵队,共计二十四万人,而日军由冈村宁次指挥,大约十万兵力,从江西北部,湖北南部与湖南北部多个方向向长沙靠拢。

虽然在该战役中国军伤亡三万多人,但是也重创日军两万余人,长沙没有陷落,也没有让日军完成战略目的;

1941年6月第二次长沙保卫战中,日军十余万兵力,在配备强大火力的情况下,对长沙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最激烈的时候已经攻入长沙,但是仅仅三天过后,就被中国守军给打了出来,该次战役中国本来占据优势,但是由于情报泄露,导致国军损失惨重,中国伤亡七万多人,日军伤亡两万多人,但是中日都宣称获得了胜利。

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候,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日本调集大量精锐部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所以,在中国的日军实际上已经外强中干了。

日军孤军深入,薛岳也创造性根据长沙地形创造出天炉战法,给予日军强烈的打击,该战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的首场胜利,让老蒋在国际上很有面子,美国也宣布给予中国一定的援助,更加坚定了中国战胜日本的信心。

为什么中国会取得长沙会战的胜利?

其实长沙会战暴露出日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广州、武汉之后,一下子侵占了太大的土地,兵力不足,财政困难,根本就管理部过来,因此有了一个县城只有一个日本人管理的事情,实际上,这也正是中国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日本发动侵华当初喊三个月灭亡中国,实际上一半也是在唬老蒋,逼迫老蒋投降,说实话,老蒋也是一个战斗狂人,就不服,跟你干到底,迁都也要干!日本人没有办法,只能继续进攻,当中日对峙线推到长沙一线的时候,日军的攻势已经放缓。

而长沙会战就是中国纵深战场上的产物,长沙还不临近长江,没有水上的火力打击和物质运输,日军的所有战略行动都是孤军深入。

尤其是我党在敌人的后方创造性的建立了根据地,给日军占领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日军不得不调走大量的日军在后方与我方游击队进行周旋,日本人也变得手忙脚乱起来了,日本国内很多人都希望“速战速决”,希望对中国的战争都像九一八事变后一样,实际上,如果打起了纵深,日本也很头疼。

除此之外,由于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军侵华战略进行了调整,既从武力征服国民党,变成政治诱降重庆国民政府。

说完了天时地利,当然还有人和了,能够取得三次长沙保卫战的胜利,主要还是中国军人不屈不饶的精神,以及全国抗日力量的逐渐显现,从根本上来说,日本根本无法和团结起来的中国相比肩。

9

长沙会战中,薛岳在与日军交手中胜多败少,前三次会战中共歼灭日军11.7万余人,取得抗日战争以来最大的局部战争的胜利,大灭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为什么 前面打了那么多大会战都没打赢,为什么到了长沙就能赢?人们没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长沙及湖南当地人民群众的竭尽全力协助抗日,踊跃参战,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团结抗敌,甚至战区县长和民众随军行动,这在外省是不多见的。蒋介石在总结长沙会战胜利原因时,指出:“……无论男女老少,一致随军进退,并且皆听从军令,一如士兵。对于破坏交通,运输军实,侦察敌情等工作,莫不奋勇从事”;“又有若干民众,引导军队,自效前驱,冲入敌阵,拼命杀敌”。这说明长沙会战不仅仅是军队在打仗,还有千千万万的民众在参与,他们参加筑工事,修机场、运送弹药粮食、救护伤员、侦察敌情、传递情报、宣传动员、捐款捐物,……甚至不少人给军队带路,白告奋勇冲入敌阵,拼命杀敌,显示湖南人勇悍血性的一面!为了延滞日军机械化部队(坦克、重炮等)的机动性,湖南民众将大路小路全部挖断(并挖成大坑,使坦克陷进去出不来),将桥梁拆毁,并将农田灌满水,使日军坦克、装甲车、重炮陷入泥中难以动弹,迫使日军在靠近小山的旁边临时开路,迟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大大地限制日军机械化部队的火力优势,使日军打到长沙城下以后,由于缺乏重炮、坦克等(因道路被毁靠近不了长沙)重武器攻不下长沙,这是湖南民众为使抗日军队获得胜利而创造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关键条件!当然长沙会战的胜利,与薛岳与众将士睿智谋划、不怕流血牺牲、奋勇杀敌是密不可分的。

10

薛岳将军率领第九战区官兵,不畏强敌。利用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充分的利用了长沙地区的地形为日军摆下了一个大“口袋阵”。薛岳称之为“天炉战法”。战况基本已经家喻户晓。薛将军统计国军歼敌10余万人。如果根据日本人提供的数据,这一战役几乎消灭了“主战场”歼灭鬼子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如果加上另一个消灭鬼子最多(应该不低于薛岳)的孙立人将军的成绩。鬼子基本上完犊子失去战斗力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