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鱼膏”顾名思义就是以“人鱼”熬制而成的膏油,放在始皇的地宫中做长明灯用途。但究竟有没有人鱼?人鱼膏又究竟为何物呢?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在我国一些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对“人鱼”的记载,比如《山海经·海内南经》提到一个“氐人国”,曰:“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搜神记》则记有鲛人:“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这一形象描述的仿佛是英雄联盟里的娜美一般,让人津津乐道。诗人李商隐也曾引用鲛人泪可成珠的典故创作出“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名句。虽然古人对其有所记载,但是鲛人(人鱼)是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谜,因为现代人并没有发现过人鱼的存在。当然也不排除两千多年前真的有过类似人鱼的海洋生物,或许随着千年时光的进化,它已经蜕变了形象。就像鲸鱼,从生化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它原本属于陆地动物,由于长期在海边活动,渐渐四肢退化,而变成了海洋生物。


而在《史记集解》中有一句话:“人鱼似鲇,四脚”,这句话很有指向性,有四只脚的鱼,无非就是“娃娃鱼”,这个观点更是在《史记正义》中得到了肯定:“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娃娃鱼(即中国大鲵)正是因为叫声像小孩儿哭声,所以才有“娃娃鱼“的昵称。但是在《异物志》中又有这样一句话:“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人,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始皇冢只以人鱼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这句话前面说是“娃娃鱼”还能理解,但是“皮利于鲛鱼”这个就有问题了,鲛鱼指鲨鱼,和娃娃鱼比起来,明显鲨鱼的皮更“利”。另一方面,鲨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而娃娃鱼是两栖动物,在成年后用皮肤和肺呼吸,脖颈处也没有穿小孔,更不可能生活在东海,因为娃娃鱼只生活在淡水里,所以,符合这种特征的应该只有鲸鱼了。

文献《太平御览》记载:“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据此,有人又推测“人鱼膏”就是鲸鱼的脑油做成的膏油,这比娃娃鱼膏油更具有科学性。也有科学证实用鲸鱼脑油制作而成的蜡烛,每小时可然7.78克,而每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可以燃长达几年。按照这种记载来推断,人鱼膏似乎就是鲸鱼油膏。可还有人认为,真正的“人鱼膏灯”并不是只采取一种鱼油,而是由多种鱼油混合而成,主要包括鲸鱼和鲨鱼。然而无论什么鱼提炼而成的膏油,在墓室里点燃,当氧气渐渐耗尽,都不能做到长久不灭。

最佳贡献者
2


人鱼膏,即鲛人鱼膏,顾名思义,用鲛人的尸体制作而成。其油脂的燃点极低,一滴燃烧数日不灭,若有数具鲛人的尸体,可成两千年不熄的长明灯。制作人鱼膏的过程,据说相当血腥残忍,而且是一项古老的技术活。



鲛人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书籍中多有提及,比如干宝《搜神记》有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说的是鲛人善于纺织,织物叫做“龙绡”,不晓得什么原材料,肯定不是春蚕吐丝。

还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另外,《太平广记》说鲛人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简而言之,鲛人人面人身鱼尾,而且还能够和人类发生性关系,对人体和自身毫无伤害。



传说女鲛人最爱诱惑年轻的男子,一旦对她生出念想,就会着了道儿,被她拖入海中溺死,成为鲛人献给海神的祭品。但从文献记载来说,她们却成了人类的发泄欲望的“性奴”,被圈养于院落中的池沼,不得不同情。

鲛人全身上下都是宝物,最值钱的,就是她的眼泪,这便是所谓“鲛珠”,价值胜过任何一种天然珍珠。而鲛人所织的鲛绡,也是稀世珍宝,具有入水不湿的神奇功能。用力撕扯,完好无损,表面玻璃般光滑,在海底也可反光。其柔韧度超出任何一种丝织品,甚至强于二十世纪的化纤材料。

鲛人和鱼儿一样,能用肺呼吸,但离开水,顶多只能坚持一天,就会浑身腐烂脱皮流脓而亡,非但无法熬制成人鱼膏,反而还有剧毒。

在我的最新小说《镇墓兽》中,也用了不少笔墨篇幅来写人鱼膏与鲛人,男主秦北洋南下南海,找寻鲛人,获取人鱼膏,以解长白山之围。我心中的鲛人,是这样的:

“南海鲛人,赤裸的美人,一头波浪卷的长发,就像乌黑的海藻,披散在她皎洁光滑的后背上。但她长的不是人类的歌谣,而像海豚发出的叫声。”

“南海姑娘继续沉吟着海豚的歌声,而她全身的鳞片渐渐发亮,就连一对双乳也铺着细密的鱼鳞,发出白银色的反光。她的双臂腋下有蝙蝠般的翼膜,背后脊椎骨节上生着锋利的鳍刺。只有柔软的小腹部没有鱼鳞,更像海豚皮肤般的光滑……她没有双腿,只有一条细长的鱼尾。”

3

草茫茫,土苍苍。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下流水银象江海,上缀珠光作乌兔。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可怜宝玉归人间,暂借泉中买身祸。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讽谕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草茫茫-惩厚葬也》,由此诗文,可以一窥秦始皇陵的秘密。我们知道,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一统六国,为我国的大一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本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格局,被当之无愧的树为“千古一帝”。秦朝至今也已经有2000余年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继位当年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园,至死用了37年的时间。

秦王朝采取王权集中的体制,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精华。相对于中国古代其他皇陵来说,秦始皇陵可以说是耗资巨大的一个工程。虎视何雄哉的秦始皇集全国财富带入地下,其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由于位于封土堆之下的地宫至今都没有考古开挖,因此许多地宫的谜团没有打开。秦始皇墓中的数目庞大的陪葬品,一直都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人员梦寐以求的科目,为此许多学者试图在文史中找到答案。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里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史书描绘中那个使用人鱼膏的长明灯究竟是何方神器?人鱼膏采用的是什么材料?学者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有的认为这个人鱼就是大鲵或者是江豚,但还有的研究认为是海豚或者鲸鱼,因为海豚和鲸鱼制成的蜡烛具有极高的燃烧值,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燃烧许久。甚至有学者大胆的怀疑所谓人鱼,即古代神话故事中所说的鲛人,中外历史上关于人鱼的传说从来就没断过,中国古代有鲛人的传说,“南海水有鲛人”,相传在古代人们称鲛人为活动在深海里的一种生物。就是在深海中死去的人变化的,新月的时候鲛人就会从深海里浮出隐藏在雾里,诱惑路过的船只和水手好予以加害。但是它们是否真实存在还无法确定,为此这个人鱼油就是鲛人所炼的说法就很难让人相信。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地宫中注入的大量水银是一个导电体,利用电能水银原理造成的长明灯。但这几乎就是个荒谬的穿越大剧,科学常理上根本就站不住脚。秦始皇陵地宫中的长明灯究竟什么模样。人鱼膏的材料究竟是什么制成?好奇的读者只有等到有朝一日秦始皇陵地宫被打开之日,才会一睹其神秘风采。

4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这是一首诗仙李白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的诗句。

秦始皇13岁登基为王,22岁加冕亲政,除掉嫪毐、吕不韦,39岁完成一统天下、扫清六合的宏伟大业。

可以说秦始皇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传奇的励志奋斗之路,正如汉代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荡气回肠地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而秦始皇的所创立的宏图大业的确空前绝后,因此信心爆棚的嬴政自视“功盖三皇德超五帝”遂于公元前221年自称始皇帝。

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认为大秦的天下应该是“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秦土”,于是在公元前219年始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耗费九年时间,征调五十余万大军征伐岭南,百越之君俯首称臣,华夏领土第一次直抵南海之畔。

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后,自恃身体状况良好的秦始皇多次耗费巨资派遣徐福东渡蓬莱仙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

除了诏令徐福东渡求仙,秦始皇抱着极度渴望永生的想法听取术士卢生等人规劝五次南巡,并自禁称“朕”。

然而秦始皇的这种近乎痴狂的做法并没有给他带来“仙人造访”,也没有等来徐福等人的不老仙丹。

为了获取长生之术,一向乱服汞、铅“仙药”的秦始皇终于在公元前210年暴毙于沙丘。

英明神武的秦始皇难道真的不知道人终究不免一死的道理吗?非也!

其实秦始皇在13岁登基的那天开始就着手修建陵寝了,为了修建这座旷世工程,秦始皇前后累计征发劳工七十余万,耗时39年,直到秦始皇驾崩陵寝工程尚未完工。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为了防止盗墓贼,秦始皇陵内遍布暗弩机关,并以水银为河流淌于墓室之内,在常温下蒸发的水银形成剧毒致命气体,从而对墓穴形成严密的保护。

除此之外,皇陵内部最为神秘的当属用“人鱼膏”做成的长明灯,据传,“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可传万世”。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究竟是什么燃料能够做到“度不灭者可传万世”的?

经过专家考证,史料中记载的“人鱼膏”有几种可能性。

“大鲵”之说

《史记集解》引徐广语云:“人鱼似站,四脚。”《史记正义》又引《广志》云:“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异物志》载:“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即鲨鱼),锯材木人。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根据上述记载的描述,有人以为“人鱼”就是俗称的“娃娃鱼”,学名为“大鲵”。

因此,据此推测,“人鱼膏”有可能是从娃娃鱼体内提炼出来的油脂。

然而,近年来,专家通过反复考证和科学实验认为所谓的“人鱼膏”应该就是“鲸鱼”的脑油提炼出来的燃料。

据《太平御览》引《三秦记》载:“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于是,有人认为,所谓的人鱼膏,或实为鲸鱼膏。由此推测,秦始皇陵地宫中照明所用的是以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以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其能量每小时可燃7.78克,每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可燃五千天,足够保证地宫中“不灭者久之”的需要。若再联系《异物志》所云人鱼“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的特征,人鱼似乎就是鲸鱼。

如果专家根据史料和科学实验来据此判断,“人鱼膏”应该就是鲸鱼脑油炼制而成的。

然而时至今日,对于“人鱼膏”的成分,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根据参考历史资料和实际科学数据作为比对依据,“人鱼膏”或许就是鲸鱼脑油。

5

谢邀。

其实并没有什么人鱼,也没有人鱼膏。这些只是存在于传说中,并没有真正考古发现证实。

长明灯其实并不是真的一直着着,而是当墓室被打开,氧气增加,才点燃。看起来像一直着。

6


关于秦始皇陵人鱼膏,可先来看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描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最后一句便是人鱼膏出处,从字面理解自然是“用人鱼油脂为蜡烛而经久不灭”,那人鱼为何物,古籍中常有将“娃娃鱼”(大鲵)记为“人鱼,孩儿鱼,脚鱼,啼鱼,腊狗”等等名称,其中如南朝刘宋裴骃《史记解集》:“人鱼似站,四脚。”《史记正义》又引《广志》云:“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大鲵这种动物目前在中国的分布大概是长江、黄河、珠江中上游支流山涧溪流(属亚热带气候),但根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秦汉时期处于第二个温暖期,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到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柑桔在长江中游地区广泛种植,桑树遍布鲁国;竹、梅等亚热带植物在渭水流域也很茂盛。秦朝和西汉气候继续温暖,物候生长发育要比清初早3个星期,说明这一时期,整个亚热带北界比现在更偏北。

那么在古代关陇和巴蜀的山溪中很有可能存在数量巨大的大鲵,当然如果大鲵油脂可以做蜡,其完全可供应秦始皇陵墓中照明一阵子。

另外一种“美人鱼”就是学名为“儒艮”的水栖哺乳纲动物,成年体在2.5米左右,因为雌性儒艮会怀抱幼体浮出海面哺乳习惯似人之态,故称美人鱼。

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这家伙简直全身是宝,但我们得看看儒艮的分布地点:

可以看到其间断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以及海湾和海峡内的水域,北至红海海域,南至澳大利亚中部沿岸,西至非洲东部。这样说来,要从热带海湾提取大量美人鱼脂膏,经过长途运输的可能性只能说是“有”,但结合当时的船舶制造水平及航海经验来说这样远洋捕捞一种并不多见且并无特殊用途的动物可能性……确实不大。

还有一种观点人鱼就是鲸鱼,据《辞海》的解释,鲵有二种:一种是两栖类动物,四足、长尾,能上树,亦称娃娃鱼;另一种即雌性的鲸。庙庾《哀江南赋》云:“大则为鲸为鲵。”《广州记》载:“鲸鲵长百尺,雄曰鲸,雌曰鲵”。由于鲸鱼属于大型水栖类哺乳动物,体长,肉美,脂肪多。用其脂膏点灯确实也具有经济意义。秦始皇曾令人以连弩在海上射杀过的大鱼,有可能就是鲸。而且据国外科学家做的推算:用鲸脑油制成的蜡烛,一支的燃烧值是8克/时,则一立方米的鲸油可以燃烧五千天。

再根据汉唐时期流传甚广的《异物志》载:“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即鲨鱼),锯材木人。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这些特征不就在说鲸鱼吗?

从结果来看,鲸鱼脑油做的蜡烛相比可以满足长时间燃烧,那么会不会是古人在传抄记录时发生有趣的失误:一手资料本想表达的是鲵(雌性的鲸鱼)膏为烛,不想在传播过程中,多数人以为是大鲵(毕竟那个年代,与寻常百姓来说鲸还是很神秘的存在),故记为“人鱼”,后来流传民间,加之又与颇具神秘色彩的秦始皇陵有关,就越来越神乎其神,到太史公执笔史记时,用了“度不灭者久之”,其中“度”便为猜不准、猜度之意。

事情过了这么久,可信记录少之又少,后人只能在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案实非易事,所以我也只能学太史公:这人鱼膏是鲸鱼脑油了,要想确定真相,怕只有到发掘秦始皇陵那天,话说一提发掘又想起张文藻墓中那对旷世绝句:

‘墓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那个十三岁就登上王位的少年,怕是自己也没有想到会给后人留下这么多千古之谜

......

7

谢谢邀请。

首先我要说,我从未听说过有人鱼。

另外,我也不信有人鱼的存在。

所谓人鱼膏纯粹神话般的传说。

我们不妨考虑一下,假如真有人鱼膏点亮长明灯,为什么秦始皇之后,历经数千年,其它朝代的皇帝驾崩,他们不效防呢?。……

子虚乌有。



8

传说秦始皇陵有人鱼膏做成的长明灯,这里的人鱼膏究竟是什么?

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有人认为“人鱼”是“娃娃鱼”。

据《异物志》载:“人鱼似人形,长尺余。

不堪食。皮利于鲛鱼(即鲨鱼),锯材木人。

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

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根据这一描述,有人认为“人鱼”就是“大鲵”,俗称的“娃娃鱼”。

有人认为“人鱼”是“鲸鱼”。

据《太平御览》引《三秦记》载:“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

于是,人们根据此书推测,秦始皇陵地宫中照明所用的是以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

人鱼似乎就是鲸鱼。

也有人认为,“人鱼膏”是由多种鱼油混合而成。燃烧性能更好更稳定。

有书君推测,“人鱼膏”是鲸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1、鲸鱼油光效能高,是制作所谓“长明灯”的理想材料。

以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其能量每小时可燃7.78克,每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可燃五千天,足够保证地宫中“不灭者久之”的需要。

所以鲸鱼油是制作所谓长明灯的理想材料。那么这种材料是否能够长明而千年不灭呢?

2、墓穴中的所谓“长明灯”难以长明。

按照鲸油的光效能,一吨鲸油可以燃烧大约14年。

一头大型鲸鱼身上可以炼制出数吨油脂,理想情况下能支持“人鱼膏”蜡烛燃烧近百年,可以算是“不灭者久之”。但燃烧千年就需要数十吨油脂,理论上可以不断燃烧,但在实践中,要在空间有限的墓室里堆体积如此庞大的鲸油,当然是不可能的。

何况燃烧需要氧气,而人鱼膏再先进,也不可能自带氧化剂。即使我们假设秦始皇陵有足够的鲸油储量,但墓穴中空气含氧量有限,持续千年的燃烧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长明终究是理想中的愿望。在北京定陵的发掘中,陵墓正殿有一口青瓷大缸,内盛蜡质灯油,还有一个灯芯,显然这就是长明灯了。但这盏灯在陵墓建起封闭后,没多长时间就熄灭了,因为缸里的蜡油并没有消耗多少。可见,由于密闭的陵墓中缺少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长明灯不容易“长明”。可是为什么人们要纷纷传颂“长明灯”呢?

3、长明灯是对光明的希望和向往。

古人相信,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他们不仅会在地宫墓室里点上“长明灯”,还会把生前喜欢的东西一并带进坟墓陪葬。

在墓中放置长明灯,是希望可以犹如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

古人对于能够持续燃烧的灯都具有一种与身俱来的喜好,人们对一切神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对于长明灯也就会纷纷传颂。

长明灯确实存在,但千年不灭,只能是“往生者”对光明的一种希望和愿景。

4、秦始皇陵长明灯永不熄灭。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对于这样有至伟功业的人,人们自然是希望他万寿无疆。

即使是死后,也希望他能享受光明,希望长明灯能够永不熄灭。

那怕用“人鱼膏”制作的灯不可能真正做到千年长明,但人们心中的明灯却永不熄灭。

9

传说秦始皇陵中有人鱼膏做成的长明灯,这里的人鱼膏究竟是什么?顾名思义,人鱼膏是用人鱼脂肪制成的膏油、膏液。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秦朝人见过传说中的美人鱼?并且杀掉美人鱼制成秦始皇陵中的人鱼膏,用来点燃陵中的长明灯呢?

还是从头说起吧。

1、《山海经》记载人鱼曾十分常见

在《山海经》的《西山经》、《北山经》、《中山经》里均有“多人鱼”的记载,明确描述,人鱼长四条腿,声如婴儿啼哭,吃其肉可治愈疯癫病……关于人鱼的故事,今人多熟知安徒生的作品《美人鱼的故事》,人鱼公主和王子的凄美爱情让人潸然泪下。

中国作家也写过美人鱼的故事,较出名的当属《镜花缘》:忽听许多婴儿啼哭。顺声望去,有个渔人网起许多怪鱼……那鱼鸣如儿啼,腹下四只长足,上身宛似妇人,下身仍是鱼形……

她们最终被主人公放生,“这些人鱼撺在水中,登时又都浮起,朝着岸上,将头点了几点,倒象叩谢一般,于是攸然而逝。”《镜花缘》作为一部“杂家小说”,所述内容通常被认为子虚乌有,但其中究竟蕴含了多少历史的真实?想必谁也说不清楚。

2、人鱼到底是什么?

与神秘美人鱼传说相对应的是,古人曾试图一次次探讨美人鱼的真相。在《搜神记》、《太平御览》等书中,美人鱼的形象大体如下:人身鱼尾的她们被称为“鲛人”,善纺织,能制入水不湿的龙绡,她们滴泪成珠。秦始皇陵中用人鱼膏的原因,是人鱼之油点燃后可“万年不灭”。

而《洽闻记》对美人鱼的描述与西方传说极其相似: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洽闻记》的描述基本符合民间传说,但并非共识。《广志》一书是这样记述的:“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鲮鳢,可以治牛,出伊水也。司马迁谓之人鱼,故其著《史记》曰:始皇帝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广曰:人鱼似鲇而四足,即鲵鱼也。”

《广志》作为古代优秀的博物志书,内容涉及物产、动物、药材、宝玉、地理、气候和异族异俗等,后人评价其“文字平实可靠,全无怪诞虚妄之笔”,也就是说《广志》认为美人鱼是鲵鱼的说法或许更接近事实,没有夸大,也不是道听途说。

3、鲵鱼到底是什么?

《广志》所说的鲵鱼声音如婴儿啼哭,长有四条腿,形如“鲮鳢”。这里的“鲮鳢”是啥?《本草纲目》记载:“其形肖鳢,穴陵而居,故曰鲮鳢,而俗称为穿山甲”。

这样的描述,是不是让你对这种长有四条腿的人鱼有了大体认识。再来看《太平环宇记》的记载:“义岭之西南,有盘龙山,山有乳洞,斜贯一溪,号为灵水溪。溪内有鱼,皆修尾四足,丹其腹,游泳自若,渔人不敢捕之。人称之为鲵。”

尾巴修长,长有四足,腹部红色,渔民不敢捕捞,人称“鲵”。《尔雅》则记载:“鲵似鲇,四足,声如小儿。”《尔雅》同时记载,“鲵似鲇,四脚,前似弥猴后似狗。声如小儿啼。”

好了!鲵鱼到底是什么可以揭晓了——鲵为两栖动物,体长而扁,生于山溪中。肉鲜美可食用,叫声如同婴儿,俗称“娃娃鱼”。原来竟然是娃娃鱼!?是不是感觉被传说中的美人鱼欺骗了?不过,未必如你所想。

史书同时记载,“大者长七八尺。鲵大者谓之鰕。”鲵长大了叫“鰕”(xiā),其“出海中,长二三丈,须长数尺。”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四足,腹红,声如小儿的鲵长到二三丈后,须可长达数尺(这里的“须”可以理解为“长发”),原本山溪里生活的“她们”,游向了大海。

在大海中生活的“她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身体变化?上古时期的“她们”是不是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娃娃鱼完全不同?东西方几乎不约不同的出现了美人鱼的故事难道仅仅是巧合?有学者论证人类并非源自陆地而是来自深海只是假设?

这些问题可以没有答案,但是美人鱼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图据网络,文为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10

在很多的影视剧和小说中尤其是盗墓题材的小说,经常会提到在密室中会有一种长明灯,据说这种长明灯又被称作“人鱼灯”,传说是用人鱼的油脂炼制而成的,永生永世不会熄灭,这是文学作品中提到的描述,那么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东西吗?根据《异物志》中的人鱼记载“似人形,长数尺,不能食,项有孔,气从中出”,据说在秦皇陵中就有这样的“人鱼灯”。

史书《三秦记》中曾经记载“始皇帝......燃鱼脂作灯”。

此时记载的鱼脂,其实应该是用鲸鱼的油脂熬制而成的,炼制出的油脂同样能够起到照明的作用,并且,这种鱼脂具有很庞大的能量,一平方的油脂就能提供大约五千多天的照明需求,从而能够实现长明的目的。

史记中提到过“始皇即位,并天下,天下送诣十余万,下铜棺,使匠制弓弩,近者射之,以水银作河,上达天文,下至地理,以鱼膏燃着,久不灭。”这就是曾经对于秦皇地宫真实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洞中,使用了大量的汞用来做江海,用人鱼灯最为长明灯。

古人与我们一样,对于鱼人的真实面貌有着非常大的期待,也曾多次企图探索鱼人的真实面貌,在很多的志怪小说中都曾有对于“鱼人”的描述,大致是一种人身鱼尾的形象,非常美丽,身体可以炼化成为燃油,并且具有永世不灭的奇效,“鱼人”又被称作“鲛人”

传说中“鲛人”会在海面上引诱年轻力壮的男子,一旦有人落入了陷阱,就会被拖进大海中淹死,“鲛人”把人的灵魂做为贡品奉献给“海神”,但是还有另一种说法,是人们会把“鲛人”当做奴隶捉来圈养。

“人鱼”的浑身上下都是宝贝,最值钱的就是“美人鱼之泪”了,价值连城,堪比最昂贵的珍珠,“人鱼”能够使用肺部进行呼吸,但是还是不能离开水面,脱水之后会全身发臭并且有剧毒。

当然还有的资料显示“人鱼灯”是有许许多多的鱼类混合炼制而成的,包括鲸鱼这种大型动物,但是也有的说在古时候真实存在的一种鱼类,现在已经灭绝不见了,这种鱼的油脂炼制成的灯油能够真正的实现长明的效果。

但是在西方的神话中也有着关于“人鱼”的记载,不过与我们的神话相比,西方的人鱼大多都是美丽的女性化身而成的,非常的美丽动人,心地善良,经常帮助受苦受难的人们,是非常和善与优雅的生物。

如今,科学界并没有发现“人鱼”或者类似“人鱼”的生物,也许会在不久得将来有所发现,古时候的“人鱼”能够炼制成油脂的说法也没有什么现实依据,油脂能一直燃烧也无从考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