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大体如下:
第一,兵在精而不在多。
这是千古的名言。
有战斗力的部队,1000人可以打败1万人。
无战斗力的部队,10万人也不过1000人,反而会消耗大量给养。
清军入关部队虽然只有约20万,但战斗力都是很强的。
入关时,满洲八旗有310个牛录、蒙古八旗118个牛录、汉军八旗164个牛录。以满洲每个牛录300人、蒙汉每个牛录200人的平均值推算,则总数为14.7万人(满洲八旗约9万人、蒙古八旗约2万人、汉军八旗约3万人)。另外加上天佑兵、天助兵、外藩蒙古兵、朝鲜兵等等,总计约20万人。
以八旗兵为例,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几支军队。
明军和八旗兵的野战中,几乎没有一场占上风。
后来虽然八旗兵腐败,接替他们的绿营兵战斗力较差,但仍然在满清前期和中期也打过很多战役,从南方的缅甸打到北方的蒙古,胜多负少。
再说,其实20万大军也不算少了。
壬辰倭乱期间,大明军队远征朝鲜,也不过长期保持10万兵力。
明军为了剿灭满清,破釜沉舟的萨尔浒战役中,明军不过8万多人。
而李自成去山海关打吴三桂,其实作战部队也就6到8万人,其余都是民夫。
以满清20万大军的精兵,已经可以在大明内部打赢任何一场战役。
相反,明军则是大明末年的军队,战斗力虚弱,军饷都拿不到,很多干脆就是混口饭吃的流民组成。这些军队兵力再多,形同民兵,其实不能和正规军对抗。
第二,清军入关后飞速壮大。
入关以后,由于崇祯已经死了,大明乱成一锅粥,大量明军来投靠,总数不下几十万人。其实早在入关前,吴三桂的明军投靠满清就有五六万人。
再比如满清大军杀到江南的时候,号称80万大军的左良玉正在和马士英内讧。
见到清军趁虚而入杀过来,左良玉的这些部队全部投降清军,一般认为投降的部队最少也超过20万人。
满清军力一入关就飞速增加,不是区区20万了。
第三,明朝内讧太激烈。
可以说,明朝完全是毁于内讧而不是外寇。
即便是满清20万大军,如果大明没有内讧,满清征服中国可能性很小。
但事实上整个大明内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是大规模内讧。
各股农民军、南明各派系军队、地方武装力量割据一方,互相攻杀,一盘散沙。
这就是满清绝佳的机会,可以轻松地各个击破。
如果大明能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集中国力和军力和满清打持久战,满清很有可能连关都进入不了。即便能够入关,也很难站住脚。
况且,满清内部问题也很多,各部落头领有很大权力和自己的部署。一旦满清遭遇持久战,或者遭到很大的失败,内部也很可能会出现内讧,就像以前的突厥、匈奴一样,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