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跟李世民说:“儿子啊,要不然的话,你当太子吧。”但是李世民坚决不干:“大哥还在,我怎么能干太子呢?”
李世民的三弟齐王李元吉,这个人就是典型的被宠坏了的孩子,性格非常残暴,就像变态一样的坏,而且野心勃勃。他在建国的时候,也没有太好的表现。
李世民三兄弟就如三国鼎立,政治斗争你死我活
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因为表现不好,而不受父皇的待见。也因为父皇不待见,他俩就觉得别扭。
一共弟兄三个,老大和老三就想,一定是老二在父皇面前,要么说咱俩坏话了,要么就是老二太能嘚瑟了,怎么在父皇面前一点面子不给我们呢?所以他们就比较不喜欢李世民。
于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李建成就觉得我这太子的位子好像不稳。怎么办呢?自个儿干,斗不过二弟,就需要找一个帮手。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于是李建成就找到三弟李元吉。
李建成跟三弟李元吉当面详细地分析了哥俩所处的形势,然后就劝说李元吉:“咱俩得联手,要不然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李元吉心想我是老三,有啥好处也不会先轮到我呀!干嘛我要听你的摆布,我为什么要跟你趟这滩浑水呢?你当皇上,我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二哥当皇上我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我跟你干和跟二哥干有啥区别呢?我跟二哥干,起码说现在背靠大树好乘凉,我跟你干,我有什么额外的好处吗?
李建常一看三弟这副臭不要脸的嘴脸,就不得不承诺:“一旦我当上了皇上,你就是下一个皇位继承人。”
当王和当皇上毕竟不一样。总而言之,李元吉为了这个皇太弟的身份,就同意跟大哥合作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结盟,李世民面临的形势严峻
李渊依靠二儿子李世民才开创大唐王朝,当上了皇帝。这时李渊岁数也大了,就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喜欢女色,所以他后宫美女如云,特别特别的多。
但是因为李渊岁数大了,这些美女他有点照顾不过来,怎么办呢?现成的人选,他那大儿子和三儿子,他们俩本身也没啥正经工作。
史书记载,李世民常常为国事奔走劳累,屡建功勋。相反李建成和李元吉则是完全的负面形象,不操劳国事,就被父皇安排去照顾那些宠妃。
其实,正史里边记载的这段儿并没有写的那么脏,可能有点暧昧,或者说是老大和老三刻意的讨好宠妃,使其能够在李渊的枕边替他俩说好话。
李世民因为总在外面打仗,对后宫的业务不熟悉,当他每次回来的时候,又都是一副很刚正很很爷们儿的姿态,在父皇的宠妃面前总是正襟危坐,谨小慎微。所以李渊的宠妃都不喜欢他这样。
为什么一个帅气、阳光又有功绩的皇子,会遭到宠妃们的不喜欢?关于这种事,其中的奥妙不容易言表,举个例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水浒传》里面武松、武大郎和潘金莲,他们中间就有过这样的关系。其实,潘金莲第一次看到武松的时候,她是想和武松发展一点非正常的男女关系的。但是武松心里非常有数,这事儿不能干。不论他动不动心,因为有伦理纲常在束缚着武松的思想,从此以后以礼待之。于是,潘金莲就因爱生恨,认为武松瞧不起她,所以就处处找武松的麻烦。武松也真不是省油的灯,言语当中也怼了潘金莲,所以后来两人关系越来越僵。
一样的道理,李渊就相当于武大郎,他的宠妃们有点像是潘金莲那意思,李世民就有点像武二郎的意思。
据正史的记载,李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慢慢地疏远了李世民,并且准备在老大和老三的怂恿之下,要把李世民的权势往下降一降。
比如说当时有一次突厥入侵,李渊就把这个机会给了李元吉,并且让他带上李世民的精兵走。
李建成和李元吉狼子野心,对付李世民的同时,还想逼宫
据史料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认为老爹太昏庸了,太傻了,他们俩祸害老二,这个傻爹就同意了,将来万一有人再祸害他俩可咋办啊?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两人决定把老二弄死之后,也别等老爹寿终正寝了,直接逼宫,让他把政权交出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计划非常完美。
世事难料,这个事儿就传到了李世民那里,于是就找自己手下一帮人给他出计策,这几个人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
几个人商议的结果就是先发制人。李世民起初顾及亲情,不愿先动手。旁边人就劝他:他们都想这么干了,他们讲亲情吗?
史书在这块写得特别精彩,觉得李世民很犹豫显得他特别厚道。事情都到这种地步了,还要用占卜来看看吉凶。
当时李世民眼前的形势迫在眉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最终李世民又在一帮亲信的劝说下,决定发动政变,把大哥和三弟的谋逆计划完全移植到自己身上。
首先,李世民进宫向老爹兜述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后宫的那些丑事。
李渊一听大怒:“这还了得,这是真的吗?”随后下旨第二天把老大和老三诏来一起对质。
李世民回府就着手进行下一步计划。现在双方阵营都处于紧张备战时期,兄弟三人的神经也都处于绷紧状态,警惕之心倍增。
李世民思来想去,决定在玄武门事先埋下伏兵,等第二天老大和老三经过时发起突袭。
第二天,李建成和李元吉到玄武门发现有埋伏,就准备往回跑,结果往回跑的时候,让李世民和尉迟敬德给弄死了。
与此同时,太子党的那些人一听说头儿被埋伏了,就带人去攻玄武门。此时,尉迟敬德就把两颗头颅举了出来。太子党一看完了,万事休矣,就全撤了。
然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入宫,逼李渊把皇位交出来。至此,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功了,顺利登基为帝。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个人理解
这一段的历史基本上在正史当中就是这么记载的,我们光看这个故事,觉得那李世民被逼的。但也正是正史的这种一边倒的记述方法,让人感觉这事儿有点不真实。为什么不真实呢?因为无论如何,是李世民杀掉了哥哥和弟弟,不管这个事儿是出自谁策划的,不管他受到了多少的委屈,这个弑兄杀弟逼父亲退位的事实是无法掩盖的。
李世民作为帝王,他再怎么篡改历史,也不能把这事儿给改没了。因为这事儿闹得实在是太大了,他不写,别人也会写,他不能把所有人的笔,所有人的口都封住。
于是,关于这段历史,李世民在史书中为自己刻画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我承认杀了哥哥和弟弟,软禁了老爹,但是我是有理由的,有苦衷的,请大家听我一个解释。还别说,事实上李世民在史书当中为自己塑造的形象也十分成功地博得了读史人的同情。但是同情归同情,历史到底是不是这样,是另外一回事儿。
也许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被逼的,是他的无奈之举,也许他就是为了争夺皇位而为之。这其中的真相也只能靠有关学者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举证和辨伪才能揭晓。比如,2005年出土的李建成墓志,就让人怀疑李建成绝非毫无建树的庸碌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