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乱世统一易,稳定取国难。要想成事,古人最讲天时、地利、人和,经过一翻拼搏,这些条件都具备得差不多了,周围创业资源丰富,人才济济,就容易成事。

刘邦、刘秀、朱元璋之所以能成事,都拥有几个共同点,那就是天下大乱,人心思汉,旧王朝被推翻,会笼络人心,能不失时机地参与到良好的创业环境中。正是很好地把握住了这几点,再经过本人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才最终一统天下,相继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汉高祖、光武帝、明太祖。而刘备就不同了,虽然贩席织履的他也赶上了黄巾大起义,也参与了镇压起义,但起义很快被镇压,东汉王朝依然未变。未变的汉王朝,自然依守旧制,出身贫寒的刘备,虽也立了不少功,但朝中无人,也只能做个平原县令。但又因不忍上级的督查刁难,一气之下便挂印封金,逃之夭夭。本来还有点儿芝麻官位的刘备,一下子又回到了草根时代。好在他在镇压黄巾时有了些名望,就带着关羽张飞到处投靠托身他人,从幽冀到北海,又到徐州,刘备一直都在流浪。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新机遇,陶谦三让徐州,谁知刘备又不能守,最终又寄曹操,投刘表,始终未能摆脱流浪寄人的遭际。自从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刘备的事业才有了起色。但这时的天下格局已基本确定,给刘备分羹的机会已是很少了。曹操一统了北方,已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在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也不可与之抗衡。而且这时天下民心已不再思汉,只要能让人们过上稳定的生活,跟谁不是跟呢?刘备虽自诩为帝室之胄,大汉皇叔,却没有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借荆州,取益州,定汉中,好不容易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但是蜀汉地小人少,地处偏僻,国力微薄,真的经不起刘备欲伸大志于天下的折腾。要知道当时天下十三州,曹魏占其九,孙吴有其二,蜀汉只居其一,人口军队就更难和魏吴两国相比了。但刘备难忍关羽被害,荆州丢失之恨,不听众人劝说,依然率蜀汉精锐征吴,违背了连吴拒魏大策,只落得夷陵惨败,蜀汉元气大伤。刘备也羞愤交加,一病不起,最终来了个白帝托孤了事。

正因为刘备所处的时代环境与刘邦、刘秀、朱元璋所处的时代环境很不相同,刘备又很不会抢机遇抓时机,虽有诸葛亮庞统等人才和蜀汉五虎等大将,也终难创出像刘邦、刘秀和朱元璋那样的功业。

最佳贡献者
2

三国分立之后,刘备占了四川天险。书中后部,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报仇心切,火烧连营七百里,开始走下坡路,刘关张尽失命。可后主无能,听从身边司马之人语言。接连几次收复中原的机迂尽失。渚葛亮虽为了统一大业,选定姜维领兵作战。司马家当时的间谍之上层于后主,后主无能。天下归晋。

3

老陈来回答:

刘备未能一统天下的原因有很多,直接从军事上看,无论兵员数量、质量都无法与曹操与孙权想比较;从人才来看,题主只看到了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和庞统,五虎将,但除了这些能拿出手的,刘备还有多少人才储备呢?反观对手,无论是东吴还是曹魏,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那个不比刘备强?

战争,打的就是经济,刘备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怎么可能统一天下?

4

雄厚的人才基础是成就大事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不少人对于刘备集团的人才储备颇为吹捧,文有卧龙凤雏等智谋之士,武有关张赵马黄名将辈出,这样的黄金阵容竟然只能偏安一隅,所建立蜀汉政权还是第一个完蛋的,确实让人唏嘘。

有这么好的底子,刘备就为啥就不能成事呢?


人才方面的原因也得从内外两方面说:

先说刘备集团内部,刘备手下这些人的能力是挺强的,很大程度上被小说演义夸大了。小说中算无遗策的军事诸葛亮,历史上却是以治国能力文明,那些牛逼轰轰的战绩更多是被小说作者安排善过得。长坂坡中扶危救主的赵子龙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刘备的保镖。关云长斩了颜良但是文丑真不是他诛杀的。鲁迅先生过说:“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显然刘备集团的能力虽强,但远没到怼天怼地怼空气的牛逼程度。



再从外部说:刘备集团人才鼎盛,曹操孙权那边也丝毫不差。智谋之臣曹操这边: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司马懿。孙权那边也有张昭、诸葛瑾、鲁肃等人,武将这边,曹操阵营,夏侯兄弟、曹洪、曹仁、张辽、张郃、徐晃、李典、乐进、许褚等,孙权这边:周瑜、陆逊、黄盖、韩当、周泰、凌统等。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不会比刘备这边差。

人才实力半斤八两,那么很大程度上要看的是统帅的能力。

刘备固然有过击败曹操的战绩,但是无法继续亏大战果,因怒兴兵打败夷陵,把本来就不厚的底子打个精光。

而曹操虽然兵败过赤壁和汉中,但是家底厚实,再加上能够汲取经验教训,始终能够保持宏观上的优势地位。


孙权这边虽然军事能力一般,但是也能做到知人善任。

综合来看,刘备集团能够偏安一隅已经不容易了。


5

题主过于高估了人才的作用。人才对一个政权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未必能在根本上改变局势。刘备割据益州后,鼎足三分的大势已成,而益州国力孱弱,无法兴兵灭吴平魏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毕竟所谓战争说到底拼的是国力,人才的作用也只是让君主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国力而已。刘备的政权先天条件不足,纵使部下的才能再强也难以逆天改命。

(刘备剧照)

何况,题主所列出的诸葛亮、庞统,他们的才能真的比其他国家的人才强出很多么?恐怕也未必,魏吴同样有大量擅长治政理事以及军事策划的人才。并且他们的人才基数更大,毕竟曹魏占据中原,不仅人口繁盛,连文化氛围也远非益州能比,可以说中原更容易培育出人才。江东的情况同样要比偏居益州的蜀汉强得多。

(刘备剧照)

“五虎将”也未必比其他国家的将军优越,其他国家同样有许多才能卓越的军事人才,而且同样基数远高于蜀汉。事实上,在当时社会中根本不缺乏领兵的军事人才。天下大乱数十年,在频繁的战争中早就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军,只不过大多数人名不见经传。不管是北方的“五子良将”还是蜀汉的“五虎将”,他们也只是时代的幸运儿而已。他们因为在国内富有资历、具备较强的战功等原因,所以陈寿认为他们是具有代表性的名将,分别为他们写出传记,他们因此才会青史留名。虽然他们确实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并非是不可或缺,假设历史上没有关羽、没有张飞,也会有其他人取代他们的位置。在乱世,其实最不缺乏的就是军事人才。

(刘备)

影响一个政权能否统一天下的因素是多元的,肯定不能仅从人才质量、数量去看。刘备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局势上,当刘备割据一方、包揽众多人才时,三足鼎立的形势已现,三国之间都很难一举消灭对方。而刘邦、刘秀以及朱元璋他们打天下的时候,却是群雄逐鹿的大环境,混乱反而利于小势力崛起成为大势力。所以刘邦、刘秀、朱元璋他们最终统一了天下,刘备却无能为力,这个并不能归咎于人才上。

6

我们说点不一样的。三国时期,将星如云,谋士如雨。刘备的对手太强是一个重要因素,但隐藏在这背后的,却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寒族与豪门的斗争,从秦汉到隋唐,都没逃脱这个规律。


刘备对手太强

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是一时之豪杰,他们的能力都不弱于刘备,曹操甚至比刘备更强。但曹氏基业和孙氏基业,建立的时间都比刘备早。刘备发迹太晚,最后只有西南角能容身,已经失去了先手。

在失去先手的情况下,曹操、孙权早把自己的集团打造得铁桶一般,没有留下多少破绽。而且,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各自雄心勃勃地发展自己势力,在战略和地缘上,更加挤占了刘备的生存空间。

与此相比,刘邦、刘秀、朱元璋他们的对手虽多,但往往都是一些目光短浅,偏安割据的人物。刘邦他们的运气好,不仅对手弱,而且在决定生死的战局上,往往会胜出。但刘备就不行了,运气差了许多,尤其是夷陵之战大败后,蜀国已经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基础。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所以,刘备对手太强,运气太差,便决定了他只能龟缩在西南一隅。但在这背后的,其实是更加血腥的现实——寒族与豪门的斗争!

寒族与豪门斗争

其实,刘备之所以不成功,还有寒族与豪门的无形斗争有关。刘邦之所以胜利,和人民厌倦了六国贵族的纷争有关。刘秀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农民起义军绿眉军、赤眉军对王莽统治的厌恶,进而慢慢摘取了胜利的果实。至于朱元璋,更不用说了,利用了人民对蒙元贵族的厌恶。


说回三国,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政权,其实都是寒族所建立的政权。从汉武帝大力推行“举孝廉”后,这种选拔孝子廉吏出来做官的制度,便成为西汉、东汉的主流入仕途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推举孝廉的,必须是太守以及三公九卿这样的高官,才有这样的权力。

时间一久,人们为了出来做官,便需要像太守这样的高官靠齐,甚至攀附于他。就这样,慢慢地就形成了豪门世家,他们把持了当官的入场券。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就是这样形成的。

到了东汉末年,这些豪门世家为了从朝廷、从其他世家那里,攫取更多的权力,便逐渐形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这些豪门世家,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军队、人脉,无论是谁统治,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否则,那样的政权就是用沙子建造的城堡,风一吹便消散无形。

刘备虽然号称汉室宗亲,但却织席贩履,已经是实质上的寒门。曹操虽然出身富贵,但曹操父亲却认宦官曹腾为父,这在儒家豪门眼中,是出身低贱的,因为宦官怎么能掌握政治话语权呢?至于孙坚,更是一个小吏,后来是凭借超强武力,才打下了江东的基业。

所以,这三个政权,都是寒门建立的政权。他们要想站得稳,就势必要争取豪门世家的支持。刘备重用李严,曹操征召司马懿,孙权重用朱、张、顾、陆这江东四大世家,都是这个原因,不得不用。但重用的同时,还在防备。孙权不分青红皂白打击陆逊,曹操提防司马懿,诸葛亮贬黜李严,都是这种复杂而又矛盾心态的体现。

但是,这些世家却并没有选这三个人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因为出身不同,豪门世家的政治诉求也从他们这里得不到满足。原本袁绍是他们的利益代言人,袁绍失败之后,世家大族又选定了司马懿。司马懿家族也是豪门世家,和这些人的利益追求是一样的。

所以,司马懿能攫取曹魏的权力,除了他智谋出众、隐忍克制外,还和他的出身密切相关。把持着社会大量资源的豪门世家,需要自己的利益代言人登基,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后来西晋之所以能短暂统一全国,这个原因也至关重要。

豪门世家长期把持政权,他们的力量不容忽视。旧的朝代灭亡,新的朝代建立,但世家的力量一直存在,新的王朝还必须借重他们。一直到了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候,才把豪门世家狠狠地扫荡一番。到了宋朝,科举大行,宋朝统治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寒族才算真正出人头地。


综上所述,刘备对手太强,自身运气又不咋地,崛起太晚,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被豪门世家选定为利益代言人,所以注定龟缩西南。

刘邦那时,豪门世家没有形成,人民又厌恶了六国贵族。刘秀虽然只是一个农民,但他是汉室宗亲(贵族身份)却是毫无疑问,本身也是大地主阶级(实力)。等到了朱元璋的时候,豪门世家已经被扫平,只看谁的运气更好,谁的实力更强,便可以夺取天下。

这一点,是蜀国不能统一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魏、吴也是一样。只有等到了豪门建立的西晋,才统一全国。

7

历史有必然,也有很多偶然性

刘备手下的确人才济济,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都耳熟能详。可为什么刘备没能统一天下,成就大业呢,其原因简单做点梳理。

一、刘备的对手也不是吃素的,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无能者很快就被淘汰,能留下来争天下的都是精英。

二、刘备底子太薄,不能否认曹操和孙权的天生资源强大,起点高过刘备,虽然这不是成功的必然,但至少可节约大量的奋斗时间。

三、曹操和孙权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土地和人才都远远超过刘备。

四、受三国演义影响,刘备手下人才的能力被过分夸大。


8

谢邀,

刘备的底子太薄弱了,能够偏安一隅建立蜀汉已经是 他的极限了,是的,他是有几个勇猛的武将和诸葛亮这样的能臣,可是这些人再有智谋再怎么勇猛,有什么用呢?人太少了。如果没有他们的智谋和勇猛,恐怕早让曹操给灭了,如果不是诸葛亮使用计谋和孙权联姻,就是孙权也可以把刘备消灭了,这些文臣猛将自保已经相形见绌了,再去开疆辟土,真的是无能为力了。还有刘备由于底子太薄,出身草根,那些有志之士根本看不上他,所以也没有人愿意投奔他,还有诸葛亮的刚愎自用和自负,也是刘备不能发展壮大的一大障碍,七出祁山无功而返,已经把蜀汉的国力消耗殆尽,而诸葛亮不但不总结经验,保存实力伺机而动,反而还执迷不悟的还要伐魏,这也是蜀汉最先灭亡的根本原因。

9

就此问题!

据查”首先是刘备的个人能力不如刘秀,刘秀是小仗小败,大仗大胜,关键时刻的决战总是能赢,而刘备,一生都在流窜,直到遇到诸葛亮,才谋划到一片根据地,败仗无数,一输就把地盘全部丢掉,二失徐州,北窜袁绍,西投曹操,南奔刘表,整个生活都是逃命,哪有时间和精力干别的,所以说能力不够是致命弱点,尤其相比于其他诸侯,就更难在中原立足了”。

”其次,既然能力不够就应该多多延揽人才才对,可是在中原河北呆了那么久,硬是一个有实力的谋士都没招到,到处投靠军阀,没有长远目光,耽误了自身的发展时间”。

”再三,在人才不多的情况下,还不能正确听取谋士意见,间接害死蜀汉第一谋才的庞统,如果把它放到楚汉争霸那时候,估计最后肯定被项羽收拾了”。

”第四,刘备打的旗号是仁义,刘秀也是打的这个旗号,可刘备却干了很多不仁义的事,吞并益州,巧夺荆州,虽然麻痹了一些人,却还是无法赢得蜀中和荆州人心,荆州丢得轻易的不可想象,蜀汉灭亡得也是波澜不惊,蜀汉自始至终都没有赢得过真正的民心,士心”。

“第五,刘秀是东汉统一战争的统帅,而刘备只是蜀汉的首脑,本来益州,荆州,汉中,地理就比较复杂,而没有进行全局统筹,任由关羽胡乱为政,离散荆州人心,惹毛孙权,又与魏为敌,致使蜀汉面临魏吴两面作战的境地,丢土失地,导致隆中计划化为泡影”。

”最后,再丧失先机,失去后机的情况下,连年征战,更加剧了蜀汉的衰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延缓了曹魏统一中国的可能,最后导致司马一族篡权,引发八王之乱,开启五胡乱华的血雨腥风”。

而“最关键在于不得势,即不得天时。从历史看,以巴蜀这样西陲之地进而一统天下的国家,还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关键在于中原和关中,不得中原和关中,就难得天下”。

”首先刘备底子薄,孔明来的时候曹操孙权都霸业有成,在两位霸主眼皮下干大事难上加难,庞统过来就是送死的,被更高明的孔明阴死(防止和自己竞争)。最后终于拿下益州可以跟曹孙两家一争高下的时候刘备己经六十岁了。加上关羽被杀刘备想借此攻打孙权吞并吴国,再凭绝对优势吞魏一统天下。遗憾的是刘备中计大败在回来路上死了,传位给平庸的阿斗。当孔明北伐时又突然杀出个旗鼓相当的司马懿,这些种种原因让刘备不能统一”。

归纳一下,即”刘备拥有诸葛亮和庞统仍不能够统一天下!缺兵少将,谋士太少;蜀国后方不稳;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战略有误”。


10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刘备手下的智囊团很强大,像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等,武有关羽,张飞,马超,等五虎大将,按说该一统天下,可是他确没有做到。其实原因很简单,刘备会招揽人才,打着礼贤下士幌子,喊着光复汉室的口号,批着当今皇叔的外衣,然后刘备也趁着镇压黄巾起义,逐渐由一个卖草鞋的,成了一位霸主,而最后三分天下。

分析这三个霸主,曹操是最想统一的人物,然而他的处事和为人最具备做皇帝的气质,然而他输在了,用人上,他手下的谋士除了郭嘉郭奉孝,确实没有很好的人才,可惜就这样一个人才,却英年早逝,在赤壁之战中,一败涂地,丧失统一天下的实力。

东吴的孙权,就是仗着他前辈打下的基业,守护好,就不错了,他手下的谋士和武将还有孙权本人,既没有一统天下的决心,也没有那个实力和能力。

最后说刘备,他无论从手下的谋臣还是武将,都有平定天下的实力和能力,但是他打的是光复汉室,其实他本人,是以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怀而光复汉室的,如果两者发生矛盾,他的兄弟情义,大于光复汉室,一统天下的情怀。因此,诸葛亮在隆中对里,给他的政治方案,他只能采用一半,使诸葛亮的政治规划,实施了一半而夭折,这一方面,和朱元璋,刘秀,刘邦这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差远了。朱元璋一个政治志向就是”驱除鞑虏,回复中华”,对于刘伯温,和朱升等谋臣的策略,只要有道理就采纳,还有刘邦,刘秀等,对于手下谋臣策略是肯定听从的。

刘备确不这样,关键时刻多次拒绝诸葛亮等人的好的建议,最好夷陵一战,彻底丧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因此,他不可能像朱元璋,刘邦那样一统天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