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拉长从近代百年看重庆,就会发现重庆是个不简单的城市。
城市的雏形最早是市,也即贸易交换的聚集处,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两个大江的自然交汇初,在陆路交通不便的时代(清朝末年和民国年间),比起肩挑马驮为主流的运输,河运和江运,便利度和可运输量都要大得多。重庆的地理位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人口28万。
重庆真正从能一堆普通城市脱颖而出源于抗战时期,以下引用来自百度百科
民国26年当时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沦陷后,
国民政府主要军政单位迁至重庆办公。
民国28年(1939年),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与此同时大量工业企业内迁至重庆,重庆成为以军火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民国29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明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重庆再次大发展要到大家都知道的事件了,为解决长江水患问题;便利长江航道运输;缓解能源压力。中央决定修建三峡大坝,重庆下游到湖北宜昌段,很多原来住人的地方要被淹没,这就会带来大量移民安置问题,而上游有带动能力的城市就只有重庆了,于是中央决定在1997年让重庆成为直辖市(这个地位对重庆来说只是恢复,重庆在民国末年就是直辖市了),并倾斜了大量资源发展重庆。
而重庆真正的高光时刻还要等待一位人物的到来,没有他重庆充其量也就是长江上游的综合性工业大城,在西部能排上号,放全国看就不那么耀眼了,在目前国内的体制的下,地方一把手官员的眼光,能力和施政手段对一个地方跨越式发展有不可估量影响,他就是重庆市长——黄奇帆
黄奇帆是一位专研型的学者官员,上海浦东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公认的“经济能手”之一,2001调任重庆,之后在渝主政15载,在他的努力下,重庆经济增速在2013到2015年间领跑全国,被境内外媒体广泛报道,还冠名“重庆模式”。
功劳全算在黄一人头上吗?不是,但黄市长至关重要。说重庆要感谢黄奇帆,估计重庆百姓有异议的不多吧?
来看看1997年以来在重庆大地上发生了什么
1.中央政策 自重庆直辖以来,国有大型央企根据中央政策引导大量入渝,使重庆的工商业规模迅速做大,具体出台了哪些利好政策就不一一列举了,说个重要的节点,2010重庆拿到国家中心城市(资源分配最高等级的城市序列),同年,西部唯一的副省级新区—重庆两两新区成立。
2.重庆推动 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二年,重庆市政府敏锐的抓住了笔记本制造业第三次转移的机遇,利用重庆“三低两平一高”优势,成功引进国际笔记本巨头惠普,之后富士康、英伟达也相继在渝投入巨资,不久重庆实现了对笔记本制造的全产业链招商(即品牌厂商+代工企业+配套零部件厂商),此举使得重庆在2015到2019年连续6年成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每3台笔记本,就有1台重庆造。
渝新欧铁路的开通,便利了重庆产品出口到欧洲进而卖入全球市场
在英美等少数国家成功运行的p2p金融模式,进入中国时,黄市长基于自身的金融学识和常识,立马判断这种模式不可用,并禁止任何p2p在重庆的落地,事后证明,这真是英明之举,p2p模式在国内不少地方相继暴雷,中央才下令刹车。
3.干部群众的努力
重庆在降行政成本、降税费、降社保、降物流成本等“降”方面,抓得比较实,不断推荐各项改革,使行政效率大幅提高。一个著名的例子:国内比较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蚂蚁金服想在浙江落地行政审批流程要走1月以上,而重庆方面对其“约法三章”后,几日就让其落地了重庆。
通过户籍改革,让近300万农民工成为了产业工人。重庆人的勤劳努力拼搏,也使得整个城市看上去活力十足。
原创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讨论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