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

日本保留唐朝时期的文化以及文物,有这样一句话:日本天皇留给后世,中国皇帝带进坟墓。在唐朝,中国皇帝赐予给日本天皇很多东西,基本上大多保留到了现在。不仅是物品,在古代传入到日本的文化,如今有很多成为了日本的“代表”。从隋朝建立,一直到唐朝覆灭,其经历跨度很大,公元589年~公元907年。此时的日本有三个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经过三个时代的影响,一直到镰仓时代,日本依然保留着很多唐朝文化。

日本保留文物之地--正仓院

文化传承最好的证据就是历史文物,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正仓院。所谓的正仓院是日本在奈良、平安时代设立,特意储存中央、地方以及寺庙中重要物品的地方,这种仓库有很多处,其统称为正仓院。虽说日本保留文物很多,但是随着年月的流失,很多文物也只能葬身于历史长河之中。保留最好的是在东大寺的一处正仓院之中,依然有着当年的风韵。

8世纪中期,有许多宝物传到日本,多是当时日本无法制作的精美工艺品或者文书。据现在统计,该处藏的文物大约有九千多个,内容十分丰富。按照用途简单划分,有书卷文书、笔墨纸砚、乐器、游戏用具、佛教用品、武器、工艺品、服饰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五弦琵琶”一物,目前已经在国内失传,只有日本才有真品。如果想要了解唐朝的建筑和文化,那么就应该去一趟奈良。从这些文物当中,依然可以看到当时中华唐文华的风采,这些是全人类历史上的“骄傲”。

至今保留的文化习惯

  • 和服

提到和服,很多人会很诧异。如今作为日本服装的代表,为何是唐朝文化的保留呢?先不要着急,我们先看一张日本的壁画。

上图壁画的具体年代无法追溯,但是经过研究,此壁画呈现的是日本7世纪末的服装样式,当时唐朝正是如日中天之际。

上图中间的是唐朝的服装样式,从构造上来讲,多少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当时日本朝廷的官服,同样和唐朝服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上图是《唐本御影》中,画的日本圣德太子装束。如果不特殊的说明,很多人会以为是唐代官服。日本整个奈良时代,服装文化上受到很多唐文华的影响,其构造也大多相同,主要原因是日本引进了唐朝的礼法制度,所以从服装上也是按照礼法进行定制。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的和服也随着生活而变,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式。

  • 茶道

日本茶道同样世界有名,但是其起源依然是中国。(只是现在日本有着自己的流派)最初将系统的种植茶叶、饮用茶叶等方法总结出来的是唐朝的陆羽,其所著的《茶经》通过空海和最澄两位僧人传到日本。但是随后日本并未有太大的发展,最初日本人认为茶叶属于奢侈品,只会在必要的时候“煎茶”,而不会大量的饮用。饮茶的习惯逐渐在日本贵族和大名之间流行之后,茶叶才大规模的种植。在镰仓时代,日本人将从中国带回来的茶叶拿到九州岛进行种植,就有了现在全球知名的“宇治茶”!

  • 京都城

说起唐朝文化,就不得不说一下日本的京都城。在古代日本诗文中,许多人将京都叫做“长安”或者“洛阳”。现在在京都,依然有古代文化的遗留。在如今的京都,有以所高中名为“洛阳综合高等学校”,说起渊源,确实与中国的洛阳有关。古代京都分为西侧和东侧,西侧称为“长安”,东侧则称为“洛阳”。在京都依然也有洛西、洛东、洛北、洛南的说法。

上图是古代京都城的全貌,由于西侧的“长安”多是潮湿地带,所以很多没有保留。如今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当时京都的东侧,也就是“洛阳”地带。所以,喜欢唐朝文化的人,可以到京都真正的体验一番!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要收取二维码使用费?真相究竟如何!》

《日本的不可思议:你的常识在日本行不通!》

《谈日本人国民性:“忍”并非本意,“嫉妒”与生俱来?!》

最佳贡献者
2

先问有没有,再说是不是。唐代距今已逾千年,而东传日本的很多事物也早已随着日本自身的理解产生了不同变化。单纯认为“日本=唐朝”无疑是一种单纯且浅显的错误看法。毕竟很多地方,差异真的很显著。


然而对比日本现存的一些人文风俗,不难发现其中还能见到很多蛛丝马迹。举例而言,日本的新年,天皇会有「四方拝(拜)」,姑且先不吐槽唐代李治那个天皇大帝的出现时间,就说平安时代的祷文,来,看截图:

注意图中红线部分,请问这个「急急如律令」怎么解释?想想日本天皇拜着四方天地时说这个我就想捶桌⑴。


并且还不止如此。清代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提到日本民间在新年时会吃杂煮,但喝的却是屠苏酒⑵。宋代《文昌杂录》中便已说过「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校牙饧……」⑶。而根据唐代《岁华纪丽》的记载,屠苏酒能追溯至晋代。这只能证明,日本继承的并非只是唐代的事物,而是“中国自古以来”。


仅仅一个日本新年元日便有这么多蛛丝马迹,那么其他如成人节、春分日、儿童节(中国端午,又称五毒)、秋分日……自然也就更多了。当然,而今日本因为西方文化的传入,也有了圣诞这样的西方节日。

————————

关于唐代的魅力……这并不好说。但或许对当时的日本而言,唐代更像是一页无法形容的梦幻篇章。他们对唐代的畏威怀德,以及种种渴盼,或许更多源于自身的文明性质。


日本四周环海,是典型的海洋型国家。而中国早如三国时期,便有孙权遣人抵达东南亚地区,以及东晋时法显以海路从天竺回国等记载。那么在隋唐时期,可以说在整个东亚地区,唯有唐代的船舶不仅遍布海域,还能直抵中亚、西亚地区(见《苏莱曼东游记》)。


这种兴盛的海贸,也催生出了陈武振这样的海中大豪,甚至被传闻可用符咒截取商船⑷。只是在正史记载中,比如《旧唐书》,长庆元年(821年)有平庐节度使薛平,说海贼绑架新罗女子贩卖(新罗婢),这证明当时海盗在东亚地区的肆虐。而早如天宝三年(744年)时,就早已有南海太守刘巨鳞破海贼吴令光一事。【注】鉴真二次东渡时,所购军用船只便来自刘巨鳞。


另外像《唐大和东征传》中也提到了很多与鉴真有关的唐代海上活动,比如万安州的冯若芳,又或是在广州黄埔往来的印度、马来、波斯等国的船舶,可谓是舟舻被江。或者正因为大唐海上力量的如此强盛,让日本人感受到了来自生存的压力,才会如此崇拜、学习和模仿这种先进。反观今日,美国自黑船事件之后所表现出的种种,不也是如此么?

—————————

⑴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 第四期 2004 年 12 月 208页。

⑵见《日本国志·卷三五礼俗志二》:「亲戚故旧来贺者亦进屠苏酒、供杂煮。」

⑶见《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一。

⑷见《太平广记·幻术三·陈武振》。

3

唐太宗贞观年间,文治武功盖世,盛世文明垂范天下,唐朝文化、礼仪、律典、文物制度皆被四夷争相效仿采纳,以沐中土华风为荣。大唐都城长安也成为各国使臣、留学生、僧侣汇集的国际都市。

  以唐为范 大化革新

  年轻的孝德天皇,接受了“遣唐使”的建议,于公元645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推行“大化革新”,效仿中土大唐建立年号,定名“大化”。“大化革新”以大唐盛世为楷模,以唐朝律令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改革日本政治经济,完善日本国家政体。

  

  从653年起,十六年中日本六次派出遣唐使(其中遇难一次),学习盛唐文化。

  从653年起,十六年中日本六次派出遣唐使(其中遇难一次),学习盛唐文化。后直到宇多天皇为止,前后两百五十年,共派“遣唐使”十九次。奈良王朝兴盛时期派出的使团规模最大,每次都约五百人左右。日本大量的学生、僧侣、建筑技师、织女等人,随使团前往中国,修习经典、参观文物古迹、藏书馆等。

  

  遣唐使的航路 沐浴盛唐文风

  盛唐浓厚的文化气息,被日本留学生、僧侣带回国后,在当时掀起竞相修习中国汉诗的风潮。《诗经》、《昭明文选》、《玉台新咏》等汉文典籍传向日本后,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和文和歌的创作。编撰于751年的最早的日本汉诗集《怀风藻》收录了64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作多模仿六朝、大唐的诗格,内容涉及吟咏月、梅、菊、雪、酒以及对佛道修炼文化的心得。

  

  日本留唐学生吉备真备两次出任遣唐使,在长安鸿胪寺研究大唐天文历法、兵法、建筑、律法等知识,其所学造诣深厚。

(图为吉备真备画像,有部日剧叫大佛开眼,讲的就是真备的故事,里面的女天皇很漂亮。)

  日本最早最完备的法典《大宝律令》仿大唐律法著成。日本留唐学生吉备真备两次出任遣唐使,在长安鸿胪寺研究大唐天文历法、兵法、建筑、律法等知识,其所学造诣深厚。公元735年,吉备真备回到日本,向天皇进献《唐礼》、《乐书要录》、《东观汉记》、天文历书等近200卷书籍,此外还进献日时计、中国乐器等器物。其中《乐书要录》在中国已经失传,所幸在日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吉备真备仿照汉字正楷偏旁发明了日本的片假名。图为吉备真备塑像。

  吉备真备仿照汉字正楷偏旁发明了日本的片假名;而日本留唐僧人空海在长安青龙寺修习佛学与汉学,他仿照汉字的草书发明了平假名。因为假名的发明,使中国的经史子集、天文、医药、技艺等百家书籍,因为汉字与日语的结合,迅速而广泛地传向日本民间。“大化革新,即全面唐化运动,使日本从蛮荒中,打开了进入文明的大门。”(《皇朝事苑·历代天皇录》)

  空海也以他深厚的汉学修养,编撰出日本第一部有关汉诗的理论著作《文镜秘府论》,他通过研究汉魏到隋唐的文学作品,对诗歌典籍汇集评论,就像照镜子一样检查自身的文体,理出是非功过,以供后世参考。同时,他也把中土的书法艺术传向日本,成为平安时代书法界三大家之一。

  

  日本留唐僧人空海在长安青龙寺修习佛学与汉学,他仿照汉字的草书发明了平假名。图为空海雕像

效法长安 营建都城

  

  日本以大唐国都长安为范,按照长安的条坊布局,建起第一座正式的都城——藤原京。图为藤原京旧址

  日本经过“大化革新”后,逐步建成律令制国度。受大唐的影响,日本国简单的各部职能逐步加入户籍、征收赋税等充盈完善。并以大唐国都长安为范,按照长安的条坊布局,建起第一座正式的都城——藤原京。后又营建奈良时代的都城——平城京。而平安时代以后的都城为平安京(即今京都),直到明治维新时迁都东京为止。这些都城均效法长安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左右布局建筑,皇宫位居北部居中,南部为东西两市及官衙。

  

  日本营建奈良时代的都城——平城京。

  公元405年,来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学者王仁向天皇进献《论语》、《千字文》,被公认为是汉字正式传入日本的标志。汉字传入日本皇室、贵族阶层后,凡天皇诏书、国家正史、大律令等均用汉字撰写,汉字风行一时,中土文化促成日本各道初现雏形。

  太宗赐名“日本” 文化兴起

  日本国名,本为倭奴国。唐太宗恶其旧名不美,于是依据其国所处东海,为日出之地,赐国名为“日本”。(《宋史·日本国传》:“唐太宗以其国所居,为依日所出之东海,故赐其国名为日本,意谓日之本也。”)因此大化革新后,天皇也正式采纳昔日太宗所赐国名,改为“日本”。

  

  日本奈良时代的都城——平城京的朱雀门

  回顾历史,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团,代表着当时日本精英阶层的皇室官员、学者、僧侣、技师等,他们的往返使中土文明在日本广泛传播。日本主流民众钦慕中土王朝,效法大唐文化,沐浴中原国风、文风,把当时中土最核心、最本质的文明——崇神敬佛、天地有序、人伦纲常等理念,原封不动地植入东瀛。基于崇神敬佛的理念,衍生出的思想,又影响了日本的建筑、文学、历法、绘画、风俗等方方面面,因而奠定了日本当时及后世的整体文化风貌。

惜哉我大唐风华,如今只能看以中土文化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日本岛国文化。

这经千载风雨的洗礼,至今历久弥新,它竟成为享誉世界的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的又一代言。


-END-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我们的回答,请关注“日本物语”头条号,更多好玩有料的日本圈子、新鲜事、视频,请下载我们的app—知日圈鸭~

4

不可否认日本现在仍保有大量的唐风,不论是和服,发式,还是古建筑风格,但这都不是因为大唐太强,也不是因为大唐的文化魅力。

这是因为日本多少年来没有发生过民族和文化的大融合,千百年来日本就像一个桃花源,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没有被占领,也没有被灭国,“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纵使隔三差五有遣使、有朝贡,那么也只是贵族圈子,对整个日本文化生态的改变是非常小的,所以在唐朝日本文化固化后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

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就是说日本的皇室血统长久以来就没变过,皇权的稳定,也意味着文化的稳定。

除了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还有朝鲜和越南,这两个国家因为与中国陆路想接,可以很实力的感受中华文化的融合、变迁,也很容易被影响。所以说现在除了中国,朝鲜、越南也看不到唐朝文化的的较多保存。

中国发生朝代变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移风易俗,所谓新元年新气象,所谓的新很多参杂了外来文化,这样一朝一朝剥下来,原汁原味的东西自然少了。

另一方面,日本把大唐当成自己的恩人,至少在很早的时候把自己作为汉文化圈里的一个,唐宋灭亡后,日本人觉得自己成了唐文化的唯一传承人,这点让一直文化自卑的日本获得了空前的自信心,这个时候,唐文化就完完全全变成了日本文化。

最后一点是儒家文化的不同,中国的儒家文化是讲究和而不同,什么都包容,日本的儒家文化不一样,虽然也讲和但和中还有自己本土的一些东西,儒虽然广,但低位不是绝对的。所以看历史上的国人很多时候是柔弱的,而日本却一直在惹是生非。




5

大唐之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年代,外来文化不断对本土文化冲击、融合。

日本在学习了大唐文化之后,虽然国内也有战争,但是一直没有受到其它外来文化的冲击、融合。

直到美国的黑船扣关,才有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进入。

6

日本主流文化早已“脱亚入欧”了,从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产生活等方面都是如此。即使有一些唐宋遗风,也只是残存的片段而已,影响不了日本文化的主体,奉劝各位还是不要盲目意淫了!

7

你好

为什么日本如今还保留唐朝时期的文化习俗?

日本是一个严谨自律的民族。

他们起初是一个弹丸之国,而唐朝则是天朝之国。

在潜意识下面,他们认为天朝之国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他们想方设法的汲取唐朝时期的文化习俗。

从天皇的维新就能看出,日本团结而且喜欢吸收一切有利于国家,或者适合这个国家的东西,这些习俗从很多年前就传下来,日本这个国家也觉得这些习俗十分适合,自己国家的一个体系,也也就一直沿用至今了。

说来也惭愧,本来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华民族,文化习俗却在不断的流逝,也亏现在都在提倡保留传统文化,也许是中国发展的太快了,有些文化都没有以前的味道了。

大唐究竟有何魅力?

大唐的魅力在于,四海皆内无人能敌。

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还是军事,那是封建时代的顶峰,没有一个比他强的。

无论是四方的少数民族国家,在大唐面前无一敢动兵的,你叫吐鲁番动兵试试。

在政治上,有杨国忠这样的能臣,唐玄宗很好的把握了国家的官场,以及杜绝的官官相连这样的陋习。

在经济上,可以说真正称得上太平盛世。虽然不说家家富裕,但是至少有的饭吃!

在外交上与西方各国也开始有了交流。

四周的小国,朝鲜,日本也开始依赖唐朝。

特别是在文化上,白居易、李白、杜甫,耳熟能详的诗人出自这个时代。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8

唐朝是我国最鼎盛时期。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文化科技发达。有很多外国外域使来到大唐帝国。当时日本是与唐王朝交往比较密切的国家,他们派使者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礼仪,甚至服装。还要制造业,同时也把日本一些文化风俗带到中国。日本的文字,以及和服都是学习中国唐朝的。中国的鉴真和尚也把中国的佛教传到日本。

9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是最辉煌的阶段。文化,政治,和经济都到了一定的高度。周边的那些弱小国家,肯定被当时的中国的文化,政治,及经济所震撼。所以那时的唐朝,就是他们学习和进步的榜样。

10

唐朝,在中国文明的历史中占了极为重要的篇章。从公元七世纪初到九世纪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先后向大唐帝国派出了十几次的遣唐使团,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次数之多,内容之丰富可谓史元前例。为什么日本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不惜生命的代价远渡重洋奔赴大唐,或即大唐的魅力何在如此吸引日本的崇拜?

大约公元637年至659年间,这一时期日本对大唐有学习和外交的双重政策。所派遣的使者必须要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用以帮助日本国内落后的政治体制,并仿照大唐帝国在日本建立先进的中央集权体制。在外交方面探查大唐帝国对朝鲜半岛的利益和态度来保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即得利益。

公元663年唐朝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进行了白江口之战,日军惨败,被迫从朝鲜半岛撤回军队。白江口一役决定了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在此后的九百年间至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日本未敢再次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日本在朝鲜惨败后深知自己不是大唐王朝的对手,一旦遭到进攻自己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所以日本接连派出使团修复与大唐王朝的关系并学习唐朝文化,不在要求“册封”并甘心做个“蕃国“。

公元702年到752年间,大唐帝国进入鼎盛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技术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振动天下,万邦来贺。为了将唐朝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资料带回日本国内,促进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派出大量的“遣唐使”全面学习借鉴吸收盛唐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当时的日本奈良文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空前繁荣。

由此可见,唐朝的魅力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技术生活领域等各方面,经过消化吸收形成了日本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化并延续发展至今。有代表性的例如:由唐朝服装演化而来的日本和服,吸收大量汉字发明了日本文字,佛教也传入日本,中国的茶叶和瓷器也大量出口到日本。总之,盛唐时期的文化造就了当时贫困落后的日本,为日本后来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