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起康熙平三藩,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位著名的格格,建宁公主。

在金庸小说《鹿鼎记》里面,建宁公主是康熙的妹妹。但是正史却不是这样,建宁公主却是皇太极的女儿,福临的妹妹。

历史上,吴三桂投降大清后被封为平西王,驻防云贵,掌握几十万大军,为防止吴三桂生变,顺治十年,即1653年,顺治帝将自己的妹妹建宁公主许配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并封吴应熊为十四额驸,育有一子吴世霖。吴应熊作为“质子”,一直随建宁公主住在京城。

本以为可以通过政治联姻来牵制吴三桂,但事与愿违,吴三桂最终还是反了。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决定撤藩。吴三桂起兵反叛。起兵反叛前,吴三桂秘密派人通知吴应熊,让他借机潜逃,并定好了接应计划。

但是吴应熊精神上支持了吴三桂的起兵,但是行动上却没有服从吴三桂的计划,而是选择留在京城。正如孝庄太后所说:吴应熊有罪,但是无过。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种说法是:康熙对吴应熊看得太紧。作为福临时代的“质子”,到康熙年代决定撤藩,已经长达二十多年,作为一颗重要的牵制吴三桂的棋子,从顺治到康熙,将他看得很紧是非常正常的。吴应熊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实现逃脱计划,尤其是在康熙打算撤藩的时候,因为撤藩太关键了,一旦吴应熊逃脱,康熙就少了对吴三桂牵制的棋子。但是历史却是吴三桂并没有因此停止步伐,连续攻下很多城池,他为什么不顾自己儿子的死活,还要反叛呢?大概吴三桂不只有吴应熊一个儿子,丢一个儿子无所谓吧,也可能是吴三桂为表明反叛的决心,也可能是吴三桂一代枭雄,蛇蝎心肠,完全置亲情于不顾,总之,吴应熊没有潜逃,吴三桂也起兵了。

第二种说法:吴应熊与建宁公主感情很好。建宁公主全称和硕建宁公主,什么叫和硕公主,是指庶出的皇帝公主,也就是说建宁公主是皇太极庶出的女儿。她十三岁嫁给吴应熊,是第一个嫁给汉人的公主,到康熙撤藩,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多年,并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夭折)。本来这只是一桩政治婚姻,但是二人却感情很好,尽管没有史料证明二人的感情,但是有很多传说故事表明吴应熊与建宁公主的确感情很好。加之,这二十多年以来,吴应熊与父亲吴三桂沟通甚少,交流不多,父子感情逐渐淡化,所以,这可能是吴应熊在吴三桂起兵后没有潜逃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种说法:吴应熊看清了形势,思想上已经归顺大清。这可能是吴应熊没有逃走的根本原因,从大清入关到康熙年代,大清入主中原后,基础已经稳定,人心思安,吴三桂此时起兵谋反,无异于再掀战乱,屠戮生灵,而久居北京的吴应熊从思想上早已归顺了大清,看清了天下的形势,所以在吴三桂起兵后,吴应熊和建宁公主曾经屡次写信,劝诫吴三桂罢兵,但是吴应熊的劝诫没起作用。吴应熊知道吴三桂必败,吴三桂失败自己也是一个死,所以,走或者不走,结果都是一样,留在北京,也许还能获得一线生机。但是可惜的是,康熙十三年,康熙帝却下令处死了吴应熊父子,这年,建宁公主才33岁,就失去了丈夫和儿子,悲惨的过完下半生。

最佳贡献者
2

跑?吴应熊就算有这个想法,他又跑的了吗?作为明朝末年辽东著名的家族,吴应熊也许算得上是最不幸的长子。

在封建大家族中,长子应该是最吃香的后代,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其可以享受到家族的一切利益,但在吴应熊的身上,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体现!确切的说,从他成年的那一刻起,他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7岁那一年,他与顺治皇帝的妹妹建宁公主完婚(可不是鹿鼎记中康熙的妹妹,而是康熙的姑姑),成为了那一时期投降满清的汉族官僚中荣誉地位最高的人,老爹吴三桂更是借此逐渐手握大权,不但被封为平西王,甚至可以操控指挥部分满洲军队,成为了满清体系下汉族军头实力最雄厚的人。而吴三桂率军从山海关打到缅甸,成为了清朝镇压南明过程中,军功最大的汉族官员!

但随着30年后三藩之乱的爆发,功劳甚大的吴三桂起兵一夜之间成为了满清自建国以来的最大叛徒,留守北京的吴应熊被康熙不顾情面的予以处决,不顾姑姑的反对干掉自己的姑父,多年前我们讽刺金三代的时候,却不知在几百年前,我们就曾经有一个帝王干过同样的事!而在这种血腥的报复之下,吴应熊的次子吴世琳也未能幸免,只有长子吴世璠在灭门惨案发生前,侥幸逃脱!但多年后随着父亲吴三桂的病亡和吴世璠的自杀,吴氏家族彻底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所以很多人都在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在三藩之乱爆发前,留守北京的吴应熊,难道就不能带着家人逃往云南吗?

答案也是残酷的——根本就跑不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铁,即便吴应熊具备神行太保戴宗的本事,以日行800里的速度向云南前进,至少也得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但康熙是瞎子吗?他会在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任由你逃亡吗?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吴三桂在起兵之前,曾经秘密派出使者前往北京,企图将吴应熊和家人带走,而留守北京,并提前得到朝廷即将对云南动手的吴应熊,将自己的长子吴世璠交给信使,并带往云南避难!而自己则带着其他家人留守京城拒绝撤退,最终被杀身亡!吴应熊为何甘愿留在北京受死?

史料中没有记录他选择留守的原因,但或许他在赌,赌自己能否在这场大难中逃过一劫。从理论上来说,吴应熊是有条件选择逃离北京的,但能逃是一回事,能不能逃得了完全是另一回事!

作为太子少保和额驸等多重身份的他,吴应熊在北京的地位太过于耀眼,而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突然在某一段期间消失,这样的变化怎么可能不会引起怀疑,所以吴应熊可以选择逃亡,但身份的尴尬会让他在第二天就走漏风声从而引起追捕,在朝廷以国家级的层面的追捕之下,吴应熊根本没有摆脱追捕的可能。更别说作为清廷重点看护的驸马,吴应熊的府邸必然会存在大量的来自于清廷的眼线,甚至包括他的妻子建宁公主!

且以古代的运输条件,远距离行进,若想保持高速度,必须需要沿途的驿站提供配合,即沿途不断更换最新的马匹,以求在每个时段都能保持高速度!然而吴应熊不可能得到这样的资源,若想逃跑,他只能依靠自己单独准备的交通工具,想凭借着一匹或几匹马从北京风驰电掣的跑到昆明,也许在半路上,携带的马匹早已经累死个精光!所以当吴应熊意识到可能要大祸将至的时候,他也许有想过逃跑,但条件上的限制不允许让他这么做。

但让他下定决心拒绝逃亡的更大因素,恐怕还是在于他高估了自己的地位,自己身为额驸并且自己的妻子是康熙的姑姑,康熙即便在心狠也要顾忌姑姑的面子保他一条生路,只是他没有想到,康熙岂会在乎姑姑的情面,更别提历史上的建宁还是一个没有留下名字,地位太过于一般的公主,杀了你丈夫和孩子又何妨?

当然,选择赌博的吴应熊并没有单独赌博一个方向,他也做下了两手准备:

一是防止康熙真敢把事做绝,提前把自己的长子秘密送走,毕竟自己的孩子并不招摇,不会有人轻易发现自己少了一个孩子。

二是自信的认为自己的身份和妻子关键时刻可能的求情,纵然三藩之乱真的发生,康熙也会考虑饶过自己,毕竟自己没有参与造反,只是有着吴三桂长子的身份而已,只是吴应熊没有想到,当三藩之乱前期吴三桂几乎占领半壁江山与清廷险些南北分治,眼看就要丢掉江山的康熙岂能会让吴三桂的接班人好好活着,处决是最后的解决方式。

而这也的确收到了效果,由于三藩之乱前吴三桂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人,三藩之乱中途他的提前病逝,由于没有成年接班人,吴三桂临死前只能扶持自己的孙子,也是从北京逃脱的吴世璠上位,可年仅12岁的吴世璠如何操控几十万叛军?随着1681年昆明城破,吴世璠最终自杀,昆明吴氏家族剩余成员也在这一过程中被杀戮殆尽,吴应熊的一切努力和设想也宣告破灭。

3

吴三桂造反,他唯一的儿子吴应熊在京城已经当了多年的“质子”,作为清廷牵制吴三桂的重要棋子,吴应熊想逃跑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因为清廷对他必定有严密的监视。“三藩之乱”时吴应熊明确表态效忠清廷,还写信劝吴三桂不要造反。康熙为了表示平定“三藩之乱”的决心,下旨杀吴应熊和他的儿子吴世霖。事实上,如果吴应熊在吴三桂占上风优势时没有被杀,那他就是最大的赢家了,吴三桂败了,吴应熊作为“忠臣”继续还有荣华富贵,他的妻子建宁公主是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姑,皇亲国戚呀。吴三桂如果造反成功颠覆了清朝,吴应熊即使被清廷杀掉,吴三桂的皇位只能传给吴应熊的儿子吴世藩,吴世藩可是偷偷离京的!事实上吴世藩确实继承了吴三桂的“皇位”,后来被清军灭了,大名鼎鼎的吴三桂子孙确实太少了。站队关乎生死荣辱,一家子人可以分头站队,哪一方赢了得势了家族不至于全部完蛋,有人倒大霉甚至丧命有人还能得利。这是自古以来反复上演的套路,吴应熊就是在打这个精明的算盘。还有一些私人因素,比方说吴应熊跟建宁公主的夫妻感情是不错的,孝庄太后对他也非常厚待,吴应熊无论是为自保还是等待天下归谁的结果,都必须要有忠于清朝的样子。可怜建宁公主,33岁时丧夫丧子,生活待遇再好精神却垮掉了,孤苦伶仃凄惨的度过了余生,死的时候63岁,这30年是怎么熬的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