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的奉军大败,只有张学良和郭松龄的三八旅表现英勇,守住了山海关一线,给张作霖了以喘息和恢复的机会。从这时起,张作霖才真正意识到他手下的这些老派军官(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这些人在正规战场上不肯重用,只能提拔一些新派人物出来。

由此奉军五虎上将新鲜出炉,他们分别是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张宗昌、李景林。这5个人都是标准的80后,姜登选出生于1880年,张宗昌出生于1881年,郭松龄出生于1883年,李景林和韩麟春都出生于1885年。

姜登选和韩麟春都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郭松龄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李晶琳毕业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同时也是中国的武术家,张宗昌是土包子。但这五个人各有所长,一度都是张作霖奉军中的名将,但因为性格不同,最终的命运也不同。

说郭松龄是奉军五虎上将中最差的一个,也不能算错。因为正是郭松龄的叛乱,才导致奉军内部自相残杀,直接损失了三员五虎上将。间接逼迫张作霖和日本人签订了有利于日本的条约,但因为张作霖最终没有兑现,在1928年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东北群龙无首,张学良不堪重用,三年后东北全境沦陷,被日本人占领。



姜登选和韩麟春两个人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都属于奉军中的士官派,这一派的核心人物就是杨宇霆。郭松龄对杨宇霆恨之入骨,这也为他活埋姜登选埋下了铺垫。

姜登选是五虎上将中人品和能力都比较好的人,大局观也非常清晰。他豪爽侠义,和蔼可亲,与士兵能同甘共苦,轻财重义,在奉军中人缘非常好,也深为张作霖信任。

韩麟春是姜登选的同学,有智有谋,不拘小节,能力比较突出,曾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陆军中将。第1次直奉战争后才进入奉军,他曾协助杨宇霆创建东北兵工厂。在他的管理下,兵工厂每年可以生产大炮150多门,机关枪1000挺,步枪6万支。他指挥的四方面军和张学良指挥的三方面军都是奉军的主力,能力可见一斑。

姜登选在得知郭松龄起兵反叛的时候,专程来到滦州,劝他顾全大局,不要意气用事。他认为东北处在苏俄和日本的夹缝中,只有奋发图强才有生路,不能自相残杀,这样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恼羞成怒的郭松龄下令把他处死,时年46岁。后来韩麟春亲自为他厚葬,结果发现棺材板上有很多抓痕,才明白他是被活埋的。1927年冬,韩麟春突然中风。1931年病逝,享年46岁。



郭松龄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李景林毕业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他们被称为陆大派,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正是郭松龄。当郭松龄发起反奉战争时,李景林也是其中的重要成员。

郭松龄指挥的部队,在第1次和第2次直奉战争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这说明他的能力并不差。并且他个人品德不错,平时和士兵吃穿住都在一起,深受底层军官厚爱。

李景林从小习武,是当时国内有名的武林高手。1921年他帮助张作霖训练了一支精锐部队,名为疾行军,受到张作霖的赏识和重用。他指挥的军队也在因此和第2次直奉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手下的干部基本上都在武术方面有一技之长,实战能力比较突出。

当郭松龄发起反奉战争时,李景林就不愿意和冯玉祥合作,原因很简单,冯玉祥是倒戈将军,从来就没有朋友。最终冯玉祥偷袭李景林,逼迫李景林断了郭松龄的后路。郭松龄兵败被杀,时年43岁。李景林被冯玉祥击败,后被张作霖撤销职务。虽然他数次向东山再起,但都被张作霖给击败了,最终只能投靠了南京政府。晚年的李景林背靠蒋介石创办了山东国术馆,于1931年因病去世,时年47岁。



张宗昌是奉军五虎上将中唯一的土包子,但也并不是目不识丁,他从小读过几年私塾。17岁的那年因为山东出现了灾情,开始闯关东。辛亥革命时他投奔了陈其美,后来又叛逃了冯国璋,在冯国璋的支持下,刺杀了陈其美。因为陈其美是蒋介石的结义大哥,因此张宗昌后来被逼得走投无路。

1921年张宗昌投奔了张作霖,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吉林得军旅长高士傧联合土匪卢永贵共同对付张作霖。张作霖抽调不出兵力作战,张宗昌和卢永贵手下的土匪非常熟悉,招安了这些土匪,组装成了三个团。随后他又收留了很多英勇善战的白俄士兵,依靠这些人张宗昌的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1925年12月,张宗昌担任了直鲁联军总司令,这也达到了他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他手下的白俄士兵熟悉现代化武器,尤其是装甲车,在国内战场上所向无敌。但最后被北伐军用智谋消灭,他的军队也基本上被击溃。几经反复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山东,但山东省会主席韩复榘担心他会来抢自己的地盘。

1932年9月,张学良担心他投向日本人,就借他老婆的名义给他发了一封电报,让他回北京。在济南火车站,张宗昌郑金声的儿子郑继成枪杀,这也是民国使其为父报仇的案例之一,时年43岁。

郭松龄心胸狭隘,缺乏大局观,经常因为个人意气而闹事。在东北军中他朋友没有几个,敌人却是一大把。得势时趾高气扬,失势时众叛亲离。和冯玉祥这样的无耻小人结为同盟,说明他的眼光很差。跟张作霖这样的枭雄闹翻,说明他缺乏大局观,没有认识到东北形势的复杂性。本来他依靠张学良,终究会有成就大业的那一天,可他耐性太差,最终起兵叛乱,说明这是一个心性不定的人。就连张学良都能把他看透,在巨流河大战中把他击败,说明这是一个心无城府的人。以上这些,都可以证明郭松龄是奉军五虎上将中最差的一个。

最佳贡献者
2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大败,而当时只有张学良与郭松龄的三旅跟八旅的军队不仅没有溃败,更是稳稳地守住了山海关,从而给了张作霖整理军队并且后退的时机。战争过后,使得张作霖意识到,他的这些老哥们(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在正规战场上是不堪重用的,

于是大规模整军纪武,兴办东北讲武堂,为奉军注入了不少的新鲜血液,同时也为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的完胜奠定了基础,而这些人中虽为人熟知的就是张作霖的五虎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张宗昌、李景林。

那么为何说郭松龄是五虎将中能力最差的一人呢?我们先来分别看看五虎将的能力:

姜登选和韩麟春

这两人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都是属于奉军中的士官派,其中姜登选是五虎将中人品与能力比较好得人,大局观也很清晰,其为人豪爽仗义,和蔼可亲,与士兵能够同甘共苦,并且轻财重义!因此在奉军中的人缘极好,也为张作霖喜欢。

韩麟春也是五虎将之中能力突出的人,有勇有谋,曾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陆军中将,进入奉军后,与杨宇霆一起兴办东北兵工厂,在他的管理下,兵工厂每年可以生产大炮150多门,机关枪1000挺,步枪6万支。而且他指挥的四方面军和张学良指挥的三方面军都是奉军的主力,能力可见一斑。

李景林

李景林是当时民国时期有名的武术高手,曾经帮助张作霖训练了一支精锐部队,名为疾行军,并且受到张作霖的很大的赏识和重用。在作战方面,他指挥的军队也在因此和第2次直奉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手下的干部基本上都在武术方面有一技之长,实战能力比较突出。

张宗昌

其实张宗昌没啥好说的,他是奉军五虎上将中唯一的土包子,本是土匪出身,直奉战争中张作霖兵败后,为了急切的扩充兵力,讲张宗昌的土匪部队改编,收归账下,其人被人称为“狗肉将军”,这人只能算是中庸。

郭松龄

说郭松龄最差,其实并不是说他的治军带兵能力差,郭松龄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并且训练有方,其指挥的部队,在1、2次直奉战争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他个人品德不错,平时和士兵吃穿住都在一起,深受底层军官厚爱。

但是差就差在郭松龄为人心胸狭隘,明显缺乏大局观,在东北军中交心的朋友并没有几个,得罪的人却是一大把。得势时趾高气扬,失势时众叛亲离。

与冯玉祥这样臭名昭著的人合作,说明他的战略眼光很差,跟张作霖这样的枭雄闹翻,说明他缺乏大局观,没有认识到东北形势的复杂性。本来身靠张学良,等其完全掌政时,终究会有成就大业的那一天,但是他耐性太差,不会看待时机,说明这是一个心性不定的人。

所以综合看来,郭松龄的确是奉军五虎将中综合能力最差的一人。

3

题主的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并没有资料可以证明郭松龄是奉系五虎将里能力最差的一个。

奉系五虎将

奉系五虎将指的是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韩麟春和张宗昌这五个人。在第一次直奉大战里奉军大败,大部分奉军一触即溃,战斗力低下。只有郭松龄指挥的第3、第8混成旅和李景林的第7混成旅表现尚可。特别是郭松龄部,在奉军前线溃败之际守住了山海关,挡住了直系大军的追击,为奉系保存了实力,变现尤为出色

所以战后张作霖意识到自己原来那帮草莽出身的老兄弟并不适应真正的战争,开始提拔军校出身年轻军官编练部队。其中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郭松龄、李景林就在其中,此外还有姜登选和韩麟春,而张宗昌是自己慢慢拉起的队伍。

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奉系编成6个军向直系发起进攻,其中第1、2、3军是奉军主力。这3个军的指挥官是第1军军长姜登选,副军长韩麟春,第2军军长李景林,副军长张宗昌,第3军军长张学良,副军长郭松龄。

此战奉军击败直系,取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除了张作霖事先收买了冯玉祥,和第1、2、3军的奋战也分不开,所以扣除张学良不算,其他5人后来就被称为奉军的五虎将。

这3个军中,第2军负责攻击热河,其对手恰恰就是冯玉祥,因为冯玉祥回师发动北京政变,实际第2军几乎打了一个空门。

而第1、3两军联合攻打山海关一线,是第二次直奉大战里打的最惨烈的地方。第1、3两军以张学良为总指挥,不过实际上是郭松龄负责前线指挥工作,先后夺取了九门口,石门寨等要地,和直系主力杀的难解难分。最后利用冯玉祥政变之机歼灭了直系主力。从两次直奉大战的表现来说,郭松龄显然不能算最差的一个。

说郭松龄是五虎将最差的缘由和辨析

之所以现在网上有说郭松龄军事能力差,主要是两个原因:

1、张学良回忆在山海关一线战斗时,说由于迟迟不能正面突破,最后由韩麟春率部迂回攻击九门口,结果由于直系内讧,取得了成功。于是他下令郭松龄所部3个旅也迂回九门口,但是由于郭松龄和姜登选、韩麟春不和,所以自作主张撤军,后来被张学良追了回来。郭松龄因为私人恩怨擅自行动,不是合格的军事家。

2、在郭松龄反奉以后郭松龄行动迟缓,结果给了张作霖准备的时间,而郭松龄在掌握奉军主力的情况下,在巨流河战败,因此他的军事能力不行。

但是这两个说法都有待商榷

1、迂回九门口根据战史记载,是张作霖亲自做的决定,而实际执行这个决定的,恰恰是郭松龄。所以虽然迂回成功的是姜登选、韩麟春的部队,但是郭松龄作为总指挥并非没有功劳,没有必要意气用事。

而且增援九门口的3个旅,也并非是郭松龄的部队,而是奉军的第4军等预备队。郭松龄手下3个旅和两个炮兵旅,则是按照张作霖的命令直接攻击石门寨,并一举获胜。

而张学良的回忆里把九门口,石门寨,龙王庙,秦皇岛几个不同时期的战役混在了一起,还漏掉了直系的几次反击作战,错误百出,可信性不高。

2、郭松龄反奉以后行动迟缓并非是他不懂兵贵神速的道理,而是当时他拒绝了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而张作霖则全面接受日本条件,所以日本决定支持张作霖,禁止郭松龄部队在南满铁路附近运动,导致郭松龄部队行动受到影响。

而在巨流河之战时,日本关东军更是赤膊上阵。日本关东军除了大量提供武器援助,还派部队接管了奉天的防务,使张作霖可以集中军队在一线。而在张作霖奉军的炮兵部队里,大批的日本炮手更是直接参战。此外关东军一个师团的部队也已经被调到巨流河附近,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实际上是被张作霖联合日本一起打败的,并不能说他的能力有问题。

所以综合看的话,郭松龄在五虎将里即使不算最好的,也不可能算最差的,题主的问题并不正确。

4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张作霖的“五虎将”是谁?张作霖的五虎将分别是:郭松龄、韩麟春、姜登选、张宗昌和李景林。

这五员大将中我认为郭松龄能力一点都不差,反而认为是最强的一个。如果你不信,咱就做个比较。

这五个人的年龄上下不超过5岁,姜登选出生年月最早(1880年),张宗昌和韩麟春出生的最晚(1885年)。

张宗昌和韩麟春二人活了46岁;张宗昌活了51岁;姜登选活了45岁,郭松龄只活了42岁。

古语云“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郭松龄可谓英年早逝。但他死的很光荣、很伟大,他为了反对张作霖内战而牺牲了。

郭松龄是辽宁沈阳人,据说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由于他长得高大魁梧,像个“老毛子”,于是有一个外号叫“郭鬼子”。



郭松龄19岁时到省城求学,学习不到两年就被迫辍学了,原来他的家乡在日俄战争的炮火中夷为平地,外国侵略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他决定投笔从戎,学习军事知识以报效国家。

郭松龄决定到奉天陆军学堂学习,经过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入取,两年后毕业被分配到盛京将军衙门警卫连当见习排长。从此郭步入军旅生涯。这一年他仅23岁。

郭松龄从底层做起,从排长、连长、营长到团长,十年间连升四级。

1916年,他被国民革命军保送到北京陆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期间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在校学习,二人遂结为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张学良后来称之为老师的原因。

1922年经张学良的推荐,老师郭松龄被张作霖委任第八旅旅长,从此郭成了张作霖的“五虎将”之一。



郭松龄刚加入张作霖的战队就赶上了“直奉大战”,虽然他在第一次战役中冲锋在前,但他感到很迷茫,“中国内战要造成多少人流离失所啊!”虽然郭松龄不想打内战,但他骨子里“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的思想”让他不敢也不想有违张作霖的命令。

庆幸的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张作霖取得了最后胜利,郭松龄常常舒了一口气,“从此中国再无内战了,只要东三省没有战火就是百姓之福。”郭松龄随着职务的升迁,他越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此时郭松龄是京榆驻军司令部的副司令。

然而郭的想法太天真了,张作霖岂肯坐失夺取天下的机会?张作霖将大批奉军开入关内,试图占领南方各省,郭松龄则提出要退出关内,以保境安民,但建议却被张作霖断然拒绝了。

郭松龄苦闷彷徨,常常借酒浇愁。实事求是的分析,郭松龄有不想打内战的思想,我觉得也有想夺取张作霖权力的思想。“你不听我的建议,那么我就自己说了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的杨雨霆始终排挤他。要不说人心难测啊!



无巧不巧,点燃郭松龄反奉的导火索始于他的夫人韩淑秀。

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在1925年9月期间,郭松龄的夫人韩淑秀到日本考察军事,听闻张作霖正在日本大量购买武器,说是要与南方国民军开战。韩淑秀本来是同盟会会员,是南方革命军一员。他把消息告诉了郭松龄,极力劝说丈夫反奉。当时郭松龄愤慨至极,遂决定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张作霖。

有道是“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还是那句话“人心难测!”冯玉祥转头出卖了郭松龄,他决定坐山观虎斗。

1925年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同时杀死了劝他不要反奉的张作霖五虎将之一姜登选,郭松龄势在必得,当天发表反奉檄文。

郭松龄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奉军全部退却到辽河东岸据守。



郭松龄的军队势如破竹,奉军无可抵挡。眼看郭将反奉成功。然而情况突然出现变故,就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郭军遭到日本关东军背后袭击,后方被从黑龙江来支援的张作霖的拜把兄弟吴俊升切断,白旗堡的弹药库被烧,日本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低空轰炸。郭军没有空防,終不敌,郭松龄一败涂地。

1925年12月24日,新民的乡间土道上,一辆驴车载着一对围着棉被的“农家夫妇”向南急行。他们就是化装后试图逃回山海关的郭松龄夫妇。当行至柳河沟乡张家沟子村时,郭松龄夫妇被奉军抓住。

郭松龄夫妇被推到了杨宇霆面前,杨却担心夜长梦多,遂密令就地枪决。郭松龄夫妇面不改色英勇赴死,行刑前韩淑秀平静地说“夫为国死,吾为夫亡,吾夫妇无憾矣!”最后张作霖还命令将郭松龄夫妇暴尸小河沿三日。



结语:郭松龄为张作霖训练了一支强大的奉军,假如没有日本人的背后袭击,也许郭松龄将成为新的“东北王”。张作霖胜之不武,郭松龄虽败犹荣,谁能说郭的能力最差呢?这就好比没有人会笑话项羽无能一样,历史从来不以成败论英雄,你觉得呢?

文/秉烛读春秋

5

郭松龄和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五人被称为张作霖麾下“五虎将”,是奉系的五个战将,为张作霖所倚重。

不过,郭松龄绝不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相反,他应该是“五虎将”中最厉害的一个。

只是,他在1925年突然反奉,最后不仅没反成功,自己反倒被枪毙了,又被曝尸三日,这或许便是造成他被人误以为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的原因。

杨宇霆被张作霖视为左膀右臂,可要说到军事,杨宇霆显然不是郭松龄的对手,否则的话,张学良也不会这么看重郭松龄,更不会说“茂宸就是我,我就是茂宸”这样的话。

当时,郭松龄得到了张学良的绝对信任。

郭松龄在1918年返回奉天后,经同学秦华的举荐,被任命为奉军督军署少校参谋,自此成了奉系之人。

这个督军署少校参谋是郭松龄投入奉系的起点,却不是他崛起的起点。

郭松龄的崛起,实际上始于一所讲武堂。

1919年,张作霖已经完成了对黑龙江省、吉林省二省的吞并,成了控扼三省的一方军阀,让人为之侧目。

不过,张作霖也很明白奉系的劣势,他的发家所依靠的是他的一帮老兄弟,他的老兄弟又多是胡匪出身,不论是眼界还是军事才华,已经跟不上他的野心了,所以他才会到处招揽人才。

所以,这一年,张作霖为了解决自己的人才需求,重办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这讲武堂一开,最缺的是什么?教官!于是,郭松龄这个高学历军事人才也被调到了讲武堂,成了讲武堂里的一个战术教官。

可巧的是,张作霖为了培养张学良,将时年18岁的花花少爷张学良也给塞到了讲武堂。更巧的是,郭松龄成了张学良的老师,他在军事上的才学折服了张学良,和张学良成了亦师亦友的“老铁”。

郭松龄也正是因为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从而得到了张学良的举荐,成了奉军的将领。

所以说郭松龄的崛起,实起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后来,张学良掌握了军权后,便基本上将军队交给了郭松龄管理,郭松龄拿到了军队的管理权后,硬生生将之训练成了奉军中难得的精锐之师。张学良晚年也不得不承认,郭松龄训练军队很厉害,郭一叛变,他自己手里的军队便废了。

1922年,奉张和直系打了起来,奉军被直军打得连连败退。

可是,在奉军一路败退的惨状之中,郭松龄却率领所部直抵山海关,阻击直军,让吴佩孚寸步难行,也让张作霖得以顺利撤退,从而保住了奉系的老底。

这一役,郭松龄绝对功不可没。

当时,张作霖麾下“五虎将”中除了韩麟春一人是在此次直奉战争之后投入奉系之外,姜登选、张宗昌和李景林三人也皆已在奉军之中。

不过,当时张宗昌还没有取得张作霖的信任,所以没有参与直奉之战,而是趁机率一小支军队去吉省平叛,经此一事,他也得到了张作霖的信任。姜、李二人则参与到了直奉战争中,姜登选的表现可谓是仅次于郭松龄,李景林则又次于姜登选。

此役之后,张作霖终于想明白了一个事实——奉军确实已经到了应该整顿的时候了,否则别说逐鹿中原了,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恐怕得被别人吃掉。

所以,他成立了陆军整理处,由张学良任参谋长。可是,张学良也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便将具体事务扔给了郭松龄,郭松龄这才帮张作霖练出了可打仗、可打胜仗的虎狼之师。

张作霖的“五虎将”中,出身最野的要数张宗昌,郭松龄读过中国陆军大学,李景林是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出身,姜登选和韩麟春则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只有张宗昌是半路出家,没有正正经经地学过军事。

不过,张宗昌这个“狗肉将军”却不是“五虎将”中最差的,最差的应该是李景林。

后来到了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也可说是头功,纵使不是头功,第二也绝对跑不了。

可是在事后封赏的时候,张作霖对郭采取了打压的策略,李景林当上了直隶督军,姜登选当上了安徽督军,张宗昌当上了山东督军,张的心腹杨宇霆也当上了江苏督军,偏偏郭松龄被张作霖刻意遗忘了。

这也为郭松龄日后反奉埋下了祸根。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有趣的是他反奉时还将李景林拉下了水,如果不是他们的盟友冯玉祥想在背后捅李景林的刀的话,郭、李联合反奉,奉张绝对招架不住。

即便李景林和冯玉祥打了起来,郭松龄也将张作霖打得手忙脚乱,奉系也险些姓了郭。

郭松龄反奉,错便错在选错了盟友,冯氏可是近代倒戈界的执牛耳者,和他合作岂能不败?

当然,郭松龄也没有算到日军会突然介入,如果没有日军的介入,恐怕张作霖也撑不到最后,所以才会有人说郭松龄是败给了日本人。

如果郭松龄真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又怎么会打得张作霖向日本人借兵?

张作霖对郭的痛恨也很咬牙切齿,否则也不会在郭松龄夫妇被枪毙后,将郭松龄夫妇曝尸三日。

后来,张学良曾感叹道:“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人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于军事一途,郭松龄算得上是“五虎将”中最厉害的一个了,可是,放到政治上,郭松龄却算不上高明,所以他才会受到杨宇霆的打压。

郭松龄在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缺点,一则过于自负,二则过于急切,所以张学良晚年时才会忍不住说他“比女人还小器”。

不过,不论是他在政治上的短板或是在性格上的缺点,也终究掩盖不住他在军事上的才华,姜、韩、李、张四人不如他。

6

一个人的能力,在什么时候能最能凸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个人在和一群有能力的人共同做事的时候还能表现突出,那就是他最能凸显能力的时候。这样的人一般都是真正能经得住磨炼的,是精英中的人才。

而这次要说的这个人物,显然并不属于这种人。

他就是郭松龄,奉系军阀里的高级将领,也是张学良的恩师,他的一生较为曲折,并且经历了许多大的转变。

他也是个优秀的将才,在第一次对直军战争中及时指挥军队撤离,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早期的时候调停四川的民众运动,没有动用一个兵士就完成了任务,关于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不过由此可以看出他有些能力,但和他的同僚比,他还是不够出色。

那么,他到底哪里不够好呢?

论资历

在首次对直系作战之后,奉军头领张作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正规作战中,自己原来那一帮子兄弟不行,他们没有系统的规划,只懂得蛮干硬打。

因此为了下次能打赢,提拔一批新人就很紧要了。

1923年,张作霖根据学历及战场上的表现等方面,选出了一批骨干,这批人里面最受首领青睐的有五个人,分别是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以及张宗昌,和其他四人比,郭松龄的资历并不算太深。

其他四人中有两个毕业于日本陆军学校,一个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还有一个土包子。毕业于日本学校的两人在之前对直军的作战后就成为了军中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懂先进理论,熟悉作战的门路。

另外一个和他一样从中国军校的出来的李景林,本身就是一个高手,手下的军官也都有两下子,带的兵也不少。

剩下那个没什么出身又土的张宗昌,尽管他没什么专业知识,但是他有本事,手下有白俄罗斯士兵,战斗力很强悍。

相比之下,郭松龄是资历最浅的,也是带兵最少的,如果不是后来被张学良举荐,他可能一直就是个讲武堂的教官。

论眼光

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官,一定会有长远的军事眼光。他必须清楚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在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看,郭松龄显然是不合格的。

1925年,他起兵反戈,目的就是得到整个东三省,不过和一般犯上的人不一样,他反戈并不全是因为野心。

在他开战前,曾经得到过张作霖要和国民军开战的消息,他当时的态度是,他是国家的军人,不是谁的臣子,如果张作霖动手,他就会反。

由此可以看出他心中是有民族大义的,但是后来的事情却让人有些意外,他反叛未成,导致奉军内战,使得军队内部实力大损。

张作霖无奈之下和日本人妥协,但最后因为利益问题被日军杀害,张作霖一死,整个东北都被日本人占了。

如果说郭松龄本想改造东北,使这片土地脱离军阀控制,那最后的结果可能还不如被军阀控制。

论品德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品德,做事最重要的就是正派。像郭松龄这样手握重兵,又一心想要报国的将领来说,这两种品质尤其重要。

但是就他后来做的事情来说,他并没有能坚守这两种品质。1925年,他以张学良的名义,起兵反戈,并且联合冯玉祥一起发动作战,还将上门和他讲理让他回头的人杀死。

张学良本不相信他会反叛,就给他写信,得到的回应却是要由他接管东北才肯罢休,就这样,一场战争开始了。

同年12月,日本人横插一脚,他两面迎敌,最终支撑不住,在24号带着小部分手下逃走,后被抓住处决。

他做的这件事,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背信弃义了,如果没有张学良的推荐,他后来就不会在奉军中有一席之地,并且张学良平日对他百般信任,一开始说他造反还不相信,沾着别人的光还害别人,这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7



郭松龄是五虎将中能力最差的?这话说得很不负责任。

因为郭松龄的军事能力不仅不差,而且是五人当中最突出的,但对于局势的判断,郭松龄确实不强。

郭松龄出众的军事能力



(剧照郭松龄)

郭松龄不是大老粗,是正规军校出来的,是民国陆军大学出来的高材生。当然,对于国内的军校,有一帮人并不看好,比如杨宇霆、姜登选等人,因为他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被称为“士官派”。

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公这话说得好。“陆大派”的郭松龄在毕业后的岁月里,既有过一线的作战经验,又有过在军校任职的经历,所以,到了东北讲武堂后,表现非常突出,让张学良一帮士兵崇拜不已,就此,郭松龄的前程开始“璀璨”。

起初,郭松龄是和张学良绑在一起的,可以说郭松龄的很多思想影响了张学良。

1920年,直皖战争时(奉系站直系这头),张学良是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郭松龄任其参谋长。在与皖军对垒时,郭松龄带队灭了皖系两个旅,这使得郭松龄名声大噪。不久,郭松龄成了第八混成旅旅长,张学良是第三混成旅旅长,两个旅一起组织了联合司令部。

张作霖对于此时的郭松龄非常欣赏,俨然“太子之师”。



(张作霖和郭松龄)

直奉亲密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在1922年,爆发了直奉战争,奉系大败。在战争中,奉系很多老将都顶不住,比如汤玉麟,比如张景惠,而张学良和郭松龄率领的两个旅未受大的损失,做到了井然有序地撤退,并对吴佩孚的部队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此战后,张作霖对郭松龄是高看一眼,张作霖感觉张学良这个老师靠谱。

1924年九月,爆发了二次直奉战争,奉系胜利,郭松龄表现非常突出。战后,张学良和郭松龄分别被任命为京榆驻军司令部司令及副司令。

由于郭松龄(士官派代表)和杨宇霆的矛盾冲突加剧,郭松龄又对老帅用兵南方的提议不满,再加上封官时,郭松龄感觉不公平(姜登选等人封了督军,成为一方诸侯),于是郭松龄大旗一竖,反了!



反之前,联络了冯玉祥和李景林,一起攻奉。可惜,那两人根本靠不住。即使这样,郭松龄毙了前来相劝的姜登选,带领大军杀向了山海关。

一路上,郭松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张作霖都慌了。山海关被攻克,锦州也被攻克了,战争直接推进到了新民,这可是离沈阳很近的地方啊,甚至一部分队伍到了巨流河西岸(沈阳西南)。

张作霖没有办法,求助日本关东军,又加上吴俊升的强力支援,还有张学良进行军队心理攻关,最后才破了郭松龄的进攻。

这样的一个人,军事才能不强?能力差?看看五虎将另外几人,张宗昌,李景林,姜登选,韩麟春,哪一个可以和郭松龄相比?

军事能力,五虎将中,郭松龄第一。

但是,大凡军事能力强的,政治上一般都比较弱,郭松龄也是。

郭松龄局势判断不清,看人不准



(剧照)

说起郭松龄的政治思想,不得不说他老婆韩淑秀,这是个非常有追求的女子。

韩淑秀思想活跃,热衷革命,这点和郭松龄很合拍,使郭松龄更加坚定追求民族的解放。郭松龄对革命事业有着近乎执拗的追求,他欣赏孙中山,他看好国民党,同时他有点看不起各系军阀,也有点看不起东北军。

因为军阀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军阀的部队大多没有革命信仰和追求,喜欢在自己家里互相打来打去,争夺地盘,这是自相残杀,这是窝里斗,损耗很大。

所以,当1925年,张作霖提出“用兵南方革命军”时,郭松龄“爆”了,他不希望是这样的结局,如果只能选一个,那么他选择国民党,放弃张作霖和东北军。



(剧照)

事实上,郭松龄过于理想化了,实际上,张作霖并没有那么糟,对待日本人从来都是便宜占尽,好处不给;国民党也没那么好,孙中山去世,汪精卫上台,蒋介石蠢蠢欲动,私下里暗流涌动。

错误的判断,导致他想打下东北,和南方国民党军队合兵一处。当然,这样他的职业生涯就完美了,他会成为国民党军队的功臣,会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为了实现他的“伟大报负”,郭松龄、韩淑秀联系了冯玉祥,又联系了李景林,两人欣然同意,并且提出了要求。郭松龄一看这两人同意,以为这事稳了。

事实上,郭松龄不仅对事业具有理想化思想,对人的看法也具有浓重的理想化色彩,因为他看错人了。

郭松龄的大军北上攻奉,冯玉祥晃晃悠悠到了天津,步子就迈不开了,转身攻向李景林,天哪,这操作没谁了,原来人家的目标在京津,东北那一片,郭松龄你自己玩去吧!郭松龄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看能不能创造奇迹。

如果没有日本关东军,郭松龄就创造奇迹了,但是“梦”终于碎了,郭松龄和妻子被俘虏,枪毙后曝尸三天。从此,郭松龄只能在那边继续革命了。



五虎将里,无须质疑,论军事能力,郭松龄首屈一指;论政治能力,郭松龄过于理想化,看事、看人都不准,最后命丧黄泉。

8

说张作霖的“五虎将”孰强孰弱,得先知道张作霖的这五虎将都是谁!

张作霖的五虎将

张作霖的势力属于军阀势力,被称作奉系,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张作霖的奉系大败,曾经的张作霖的主力们奉系中的老将败的惨不忍睹,只有今天的主人公郭松龄率领的三八旅还算不错,作战英勇,守住了山海关。

自此,张作霖意识到,自己以前的那些老将,在今后的大规模正规军作战中已经不中用了,所以,张作霖开始着手提拔新的年轻的将领,其中就以奉系军中的“五虎将”为基础,而这五虎将则分别是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

五虎将派系林立

令人遗憾的是张作霖的“五虎将”面和而心不和,彼此之间明争暗斗,内耗不断,而五虎将大致分为三派,姜登选、韩麟春是在日本军官学院毕业,被称作士官派,郭松龄、李景林是在本国的军官学院毕业,被称作陆大派,张宗昌是“土匪军”,自成一派。这五人间彼此明争暗斗,各自为各自着想。

郭松龄的个人能力

郭松龄由于多实战,所以带兵打仗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力挽狂澜,以一个团的兵力生生的抵挡住了两个旅的兵力,替奉军挽回败势,从此声名大噪。在之后的直奉大战中更是多打胜仗,郭松龄除了带兵打仗外,还担任过张作霖组织的军官学院的教官,可见其还是有些才华的。

郭松龄反叛奉系

很多人认为郭松龄其五虎将中能力最弱的一位,主要是因为在郭松龄后期做的一件事有关,那就是郭松龄反奉。郭松龄联合李景林与冯玉祥准备反叛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带兵直攻沈阳,想要一举打败张作霖。

但是由于李景林与冯玉祥的临阵倒戈,以及张作霖有关东军想住,导致郭松龄大败,最后更是兵败被杀。因此,人们认为郭松龄不能清楚的认清时局,还做内耗之事,不识大体,因此是五虎将中能力最弱的一个。

郭松龄为何要反叛张作霖

郭松龄这个人带兵打仗很是厉害,但是混迹官场,为人处事上则要差一些,这样一来直接的导致郭松龄的人缘很差,树敌很多,因此,郭松龄在军中没有几个朋友,再加上郭松龄认为在很多事情上自己获得了不平等的对待,大家都很排斥自己,时间一长便没有归属感。

除了这些更大的一个因素是因为自己与张作霖的理念不合,郭松龄是一个追求理想,追求民族大业的一个人,而张作霖的军阀势力则都是为自身势力而战,因此,郭松龄很是看不惯,想反郭松龄能看好国民党的势力,认为他们才是国家的部队,一心想要投靠国民党。

郭松龄发动反奉,其目的就是打败奉系势力,而自己则在投靠国民党,成为国民党中的新军,让自己的军队成为有信仰的军队。但是由于郭松龄没有看清局势,信任小人,导致郭松龄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使自己的军队有信仰,反而使得奉系军产生内耗,损兵折将,使日本关东军借机获利。

因此,综上,个人认为郭松龄并不是五虎将中能力最弱的,反而也是有些能力的,只是没有看清局势,或者说没有看清自己的实力而已。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9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实际执行力,还要取决于眼光格局。

绝大多数人对于张作霖相当熟悉,但要说起他手下的将领,估计知晓的人就不多了。张作霖之所以实力强悍,其实也要得益于他手下的得力干将。

此前就老一辈的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已经逐渐丧失了先前的勇猛和斗志。 韩龄春、张宗昌、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就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被张作霖发掘打造,成为新一代的奉军五虎上将。

由于他们当时尚为年轻,斗志昂扬,也深受张作霖的赏识与厚爱,作为上一届的80后,他们正好能满足张作霖的政治野心。

当时张作霖为了培养军事人才,还特别创办了位于东三省的陆军讲武堂,就因为这样的机缘巧合,张作霖认识了他的老师郭松龄。

出生于1883年的郭松龄,是一位拥有相当高学历的复合型军事人才,自然也被派遣到学堂当教官,当时张作霖家的少爷张学良,自然也被送到这里接受军事教育。

说郭松龄能力不足,还是要辩证的看待,毕竟他当时的军事才能,是得到张作霖手肯承认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张学良,不然大军阀的儿子也不甘心做他的学生。

郭松龄并没有光鲜亮丽的背景出身,但他却接受了良好的军校教育,属于正规军校系统的毕业生。郭松龄并不同于老派军阀,尽管实战经验不足,但却具有良好的理论军事素质,在张作霖手下也受到了重点培养,更集结了身边优势资源,倾力打造。这位东北王,还是期望有一天,他能够成为辅佐自己,堪为左膀右臂的存在。

当然郭松林龄也不能说没有黑历史,一次马失前蹄,不仅声名尽毁,而且为此丧命,这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因张作霖对他的重视,自然也让他率领自己手下的精锐部队,也可能是张作霖太给予厚望了。由于他和张学良的关系甚是密切,自然也随着张学良一同率领三八旅,也正因为在第1次直奉大战中,他和张学良的默契配合,直接狙击了吴佩孚的进攻,这也让郭松龄有点飘飘然了。

时隔两年,直奉大战再次于1924年爆发,这次的郭松龄为了进一步表现自己,公然违抗军令,实在有点嚣张。但在战场上这无疑是大忌,可能因为一个人的任性,而导致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

如果按照军规论处,定不会轻饶他,既然是张作霖的宠将,又是张学良的老师,这次也就不了了之,但依旧不知悔改的他,终究因为自负的性格,而导致命丧黄泉。

短短的几年间,有光荣完成使命的时刻,也有黯然伤神的落寞,但他这一切不过是咎由自取罢了,张作霖对其宠命优渥,也让郭松龄没有找准自身定位,反而嚣张跋扈,为所欲为,在部队中不守纪律。

最终在冯玉祥的蛊惑下,起兵反叛张作霖,这样的狂妄自大无疑最为致命。1925年12月,反叛失败的他最终被杀。要说郭松龄能力最差,也并不完全准确,只不过他的死确实让人有点可惜,倘若他不贸然行动,也不仗着张作霖的信任为非作歹,他的人生轨迹注定不平凡。

(郭松龄反奉被杀)

关键性的问题没想明白,能力是有而且还不差,但他对能力的运用就显得极为勉强,还是没有一颗成熟稳健的心,这也是他这一生最大的败笔。

10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张作霖的势力属于军阀势力,被称作奉系,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张作霖的奉系大败,曾经的张作霖的主力们奉系中的老将败的惨不忍睹,只有今天的主人公郭松龄率领的三八旅还算不错,作战英勇,守住了山海关。

自此,张作霖意识到,自己以前的那些老将,在今后的大规模正规军作战中已经不中用了,所以,张作霖开始着手提拔新的年轻的将领,其中就以奉系军中的“五虎将”为基础,而这五虎将则分别是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

姜登选和韩麟春

这两人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都是属于奉军中的士官派,其中姜登选是五虎将中人品与能力比较好得人,大局观也很清晰,其为人豪爽仗义,和蔼可亲,与士兵能够同甘共苦,并且轻财重义!因此在奉军中的人缘极好,也为张作霖喜欢。

韩麟春也是五虎将之中能力突出的人,有勇有谋,曾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陆军中将,进入奉军后,与杨宇霆一起兴办东北兵工厂,在他的管理下,兵工厂每年可以生产大炮150多门,机关枪1000挺,步枪6万支。而且他指挥的四方面军和张学良指挥的三方面军都是奉军的主力,能力可见一斑。

1919年,张作霖已经完成了对黑龙江省、吉林省二省的吞并,成了控扼三省的一方军阀,让人为之侧目。

不过,张作霖也很明白奉系的劣势,他的发家所依靠的是他的一帮老兄弟,他的老兄弟又多是胡匪出身,不论是眼界还是军事才华,已经跟不上他的野心了,所以他才会到处招揽人才。

所以,这一年,张作霖为了解决自己的人才需求,重办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这讲武堂一开,最缺的是什么?教官!于是,郭松龄这个高学历军事人才也被调到了讲武堂,成了讲武堂里的一个战术教官。

可巧的是,张作霖为了培养张学良,将时年18岁的花花少爷张学良也给塞到了讲武堂。更巧的是,郭松龄成了张学良的老师,他在军事上的才学折服了张学良,和张学良成了亦师亦友的“老铁”。

郭松龄也正是因为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从而得到了张学良的举荐,成了奉军的将领。

所以说郭松龄的崛起,实起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后来,张学良掌握了军权后,便基本上将军队交给了郭松龄管理,郭松龄拿到了军队的管理权后,硬生生将之训练成了奉军中难得的精锐之师。张学良晚年也不得不承认,郭松龄训练军队很厉害,郭一叛变,他自己手里的军队便废了。

张作霖的“五虎将”中,出身最野的要数张宗昌,郭松龄读过中国陆军大学,李景林是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出身,姜登选和韩麟春则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只有张宗昌是半路出家,没有正正经经地学过军事。

不过,张宗昌这个“狗肉将军”却不是“五虎将”中最差的,最差的应该是李景林。

后来到了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也可说是头功,纵使不是头功,第二也绝对跑不了。

可是在事后封赏的时候,张作霖对郭采取了打压的策略,李景林当上了直隶督军,姜登选当上了安徽督军,张宗昌当上了山东督军,张的心腹杨宇霆也当上了江苏督军,偏偏郭松龄被张作霖刻意遗忘了。

这也为郭松龄日后反奉埋下了祸根。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有趣的是他反奉时还将李景林拉下了水,如果不是他们的盟友冯玉祥想在背后捅李景林的刀的话,郭、李联合反奉,奉张绝对招架不住。

即便李景林和冯玉祥打了起来,郭松龄也将张作霖打得手忙脚乱,奉系也险些姓了郭。

郭松龄反奉,错便错在选错了盟友,冯氏可是近代倒戈界的执牛耳者,和他合作岂能不败?

当然,郭松龄也没有算到日军会突然介入,如果没有日军的介入,恐怕张作霖也撑不到最后,所以才会有人说郭松龄是败给了日本人。

如果郭松龄真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又怎么会打得张作霖向日本人借兵?

张作霖对郭的痛恨也很咬牙切齿,否则也不会在郭松龄夫妇被枪毙后,将郭松龄夫妇曝尸三日。

后来,张学良曾感叹道:“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人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张宗昌也是出身草莽之中,但他却站对了队,站在可张作霖一边,相反,郭松龄却是选择了冯玉祥,背叛了张作霖,从这个角度来看,郭松龄确实是有能力,但却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

同意请点赞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