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小殷说历史,感谢您的盛情邀请。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影响。不管任何一个王朝,都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就是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等等历史性壮举,曾经的强盛谁也无法抹去;不好的一面就是锦衣卫和东厂的黑暗统治,让人诬陷诟病。后面的许多皇帝都有个人爱好,比如说朱厚照是明朝最荒诞的一个皇帝,谈不上昏君,不过就是不务正业。由于年幼没有子嗣,导致嘉靖帝继位,首先排除异己,坚决打击杨廷和为首的反动派。嘉靖二十一年爆发壬寅之变,自己差一点被宫女勒死,也是他残暴的最好证明。
第一:万历开始标志着晚明时代的来临,一直到崇祯社会弊端没有解决
1:万历皇帝继位之初,任用张居正改革,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张一死发生变化
万历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当时的内阁首辅是张居正。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不过针对明朝的弊端,他有效的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缓解了社会矛盾。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随着张居正去世,万历中兴的局面就此告终。然后就是皇帝找张居正清算,徐阶,海瑞二人的离世对明朝的打击也很大。
这个时候东北崛起了一个强大民族,满洲女真(和金国女真有明显区别)。而且在万历时期发生了一个著名的事件,那就是万历三大征。首先平定西北,西南的叛乱,再一个就是抗日援朝,打的非常艰难。基本可以将倾尽国力,而此时清太祖逐步统一女真,发起了对明朝的侵略战争。这个时候明朝在任用主帅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导致了萨尔浒惨败,明军精锐丧失殆尽。
2: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对国家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我们看明朝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争激烈,主要负责任的就是明神宗朱翊钧。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跟大臣的意见相左,一气之下他几十年不上朝。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直接导致朝中上下党派激烈,形成不了统一的意见。就拿万历时期的灾荒和外患来说,到底应该先对付内部问题还是解决外部矛盾形成不了一致建议。明明国力也就如此,还要倾尽国力打万历三大征,真的是自讨苦吃。很多人说明朝实亡于万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3:党争的问题一直延续到崇祯朝,面对内忧外患之际,庸主崇祯有心无力
很多人认为崇祯皇帝是昏君,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同。他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勤俭,勤奋,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出有一个昏君有这三个共同的特点。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据说自己的龙袍上的补丁都是身边周皇后所做。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他把主力对付在了皇太极身上,从而促使他低估了农民起义军的力量。而且党争很厉害,崇祯本人性格的缘故,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我分析有两点决策做的很失败,首先清军有好几次攻打北京城,双方都想议和,为各自争取时间。可主战派为首的东林党人坚决不肯,这是一点。在一个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之前,有人建议迁都,被人阻止又遭遇失败。
第二:最后的结局是李自成的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城,清军灭大顺统一中原
1:李自成想要同崇祯谈条件,无奈其选择君王死社稷,李自成最后占领北京城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还不想马上灭掉明朝,于是派人和崇祯谈起条件。首先约定江山平分,两人平起平坐。再一个缴纳军饷等,目的是要他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崇祯皇帝并没有委曲求全,而是固执的选择在煤山自尽,成全了君王死社稷的骨气。李自成于是率领军队浩浩荡荡进入了北京城!
2:李自成这个人大局意识不强,吴三桂放清军入关,不久逐步统一了中原
李自成虽然和朱元璋一样是农民出身,但两个人有很大的差别。战略意识就不同,李自成的目标只是推翻大明政权,出发点就是吃不上饭。朱元璋虽然也一样,但相对来说严明军纪。由于李自成纵容部下刘宗敏抢夺吴三桂的妻子,杀死吴三桂的父亲。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吴三桂,于是引清军入关,爆发了著名的山海关之战,大顺军队损失惨重,几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平定了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军。到了1661年,随着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明朝彻底灭亡!
明朝的灭亡给了我们很深刻的教训,我们佩服崇祯君王死社稷的骨气。但他犹豫不决,刚妄自用,反复无常的性格更是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以上便是小殷说历史的原创回答,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我的可以点赞关注和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