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宋朝不仅是王朝,而且还是物质、精神层面最富有的王朝,没有之一!下面,我将根据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论证!
大宋王朝,虽然不是大一统王朝,但是它绝对是最牛的王朝,外国汉学家称:大宋的工商业发展,堪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华人历史学家也说:当时的大宋可以立足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而毫无愧色!为什么呢?
首先,是政治上的贤和清朗!北宋从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也为了新生的大宋王朝能够长治久安,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体现在政治上的就是实行两府三司制。何为两府?说白了就是东府和西府,东府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书门下,一改之前王朝的中书、门下、尚书制度,在中央设立文臣控制的施政政府,保证王朝政治权力的有效实施。西府就是枢密院,长官叫做枢密使,我们知道最有名的枢密使就是北宋的狄青!三司如下图所示,大家一看就明!两府三司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别专人的集权,解决了大多数最高王朝统治者的忧虑,很好的保证了中央集权!
其次,是经济上的昌盛发展!两宋王朝,不仅学习前朝重视农业、减轻土地兼并、解决赋税问题的方法,还大力总结自己的经验,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关于农业的均公田、厚农桑、减徭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都是这一总结创新的有力例证!这些措施或者说是变法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北宋王朝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宋朝统治者一改以前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大力发展工商业!宋朝重视商业发展,宋朝统治者将都城设在汴梁和杭州,一方面是因为交通输转粮食物资、货物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发展工商业的有力举措!汴梁和杭州,运河、水网密布,方便了国家统治的同时,也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无数的茶叶、酿酒、纺织、矿物、马匹、瓷器、盐铁等商品从远方流进汴梁和杭州,又从汴梁和杭州流向远方!
不仅如此,宋朝还打破了前朝的坊市制度,住宅区和经商区结合在了一起,经商时间也大大延长,夜市出现,庙会、节日性集市、专业性集市纷纷兴起,邸店业、仓储业、柜坊、质库等商业形式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兴盛,是游逸性场所的出现,宋朝市民阶层的兴起!众所周知,宋朝出现了专门服务于市民阶层的勾栏瓦舍、酒肆闹街,他们纷纷积极投入到了宋朝经济的有力建设中,根据孟元老先生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先生的《梦粱录》、南宋周密的《武林纪事》、西湖老人的《繁盛录》、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及《宋史》,我们都能清楚明白的看到这一点!另外,市民阶层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都涌入了因商业盛世而形成的人文狂欢中,点茶、挂画、插花、燃香成了当时人们的普遍生活方式!
第三,则是文化的兴盛,让宋朝成为了历代王朝中精神层面最富有的朝代!太祖建国,立下密诏,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这一规定,让宋朝增色不少,于是出现了包拯敢于让唾液溅到仁宗脸上而毫不退让、范仲淹们敢拍大门呼昏君而让仁宗出来奏对……虽然这有仁宗皇帝的仁君风范但是也体现了当时士大夫的精神状态,没有生命威胁的环境下,人人敢于上书言事,陈除时弊!科举制在宋朝才真正算是实至名归!科举制虽然始于隋唐,但是顶峰时代,是在宋朝,这是因为隋唐虽始建,但是由于录取人数不多和干谒风气的影响,致使王朝统治者从最下层民众中海选治国人才的行动进行的不彻底!而宋后的元明清,要么干脆废除科举、要么限制形式、内容、录取人数,表现得极为畸形!
宋朝科举制的盛行,是真正实现了了统治者将人才从最底层选上来的初衷!加之太祖密旨,学而优则仕成为了大宋百姓的执着追求!因为科举制,选拔出来的官员不仅是治国名臣,还是诗词高手,这里随便说几位: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轼等!即使没有做官的柳永,也是“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的文学象征!正是由于他们的身体力行,才促使大宋(尤其是北宋),全民以知文学、懂礼仪为乐事!因为他们都是大宋的“白衣卿相”!
除过政治、经济、文化之外,宋朝强盛,还有很多密码,不过留待以后,我还要做很久的宋朝文章,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