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古以来临阵换将便是兵家大忌,更何况杀了大将更是难以理解了,那么斯大林为何在与德军激战之前,枪决了四名将军?


我们先来看看这四名将军是谁。这四人中只有一名大将,他就是时任西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少将有三名,分别是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通讯主任格里果里雅夫,第四集团军司令科罗布科夫。

1941年,著名的苏德战争打响了,希特勒为了征服世界,德国及其同盟国开始向苏联发动进攻。

战争初期,斯大林认为德国首先会攻打乌克兰以及顿巴斯。斯大林为何会做出这种判断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是苏联当时重要的经济区,这两个地方有丰富的粮食、石油以及煤炭。

随后斯大林将主力派往这些地区,而西部方面则由巴甫洛夫为总司令,他带领的当然不是主力部队。

事实证明斯大林的判断是错误的,德军将主力集结到西部地区,率先对西部地区发起进攻。

德军将苏军在明克斯这个地方成功实施包围,约29万苏军将士全部牺牲,数十名军长、师长被捕,苏军首战便遭此重创。

苏军高层虽有对局势的误判之责,却也不至于近30万人被全歼。那么大战开始之际,身为司令员的巴甫洛夫到底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了苏军遭如此重创?

战争开始第一天,德军便取得了制空权,他们将苏军的机场及飞机展开悉数的炸毁。轰炸前一天晚上,巴甫洛夫正在作战会议时喝着啤酒,突然有情报员进来告诉他德国将要炮轰的消息。

巴甫洛夫认为德军这是虚张声势,肯定不会进攻,然而第二天德军炮火如雨,苏军的机场及飞机遭到重创,德军轻松取得制空权。德军为何会如此轻松便取得了制空权,这与巴甫洛夫的战术布置有关。

早在战争开始前,苏军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巴甫洛夫和朱可夫分别统领红蓝两军。巴甫洛夫将飞机集中在几个区域导致目标过于明显,演习一开始便被朱可夫全部摧毁。

事后朱可夫也告诫过巴甫洛夫不能如此布置空军,而巴甫洛夫却没采纳其意见,导致苏德战争重蹈覆辙。战争爆发之后巴甫洛夫竟然躲到了一个集团军内部,导致对战场情况完全不清楚。

当时他对底下的部署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守与反击。种种情况皆成了他悲惨结局的导火索,然而点燃这跟导火索的确是斯大林的一个电话。

斯大林得知前线溃败的情况竟是通过德国电台,这让斯大林大为火光。他先是打电话询问朱可夫前线到底出了什么情况,而位于西南战场的朱可夫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于是朱可夫便打电话给西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

而巴甫洛夫对战场情况和敌人部署竟毫不知情,斯大林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震怒,当即下令撤了巴甫洛夫的职位并逮捕他。那么巴甫洛夫是否罪该致死,是否必须死呢?

我认为他罪不至死,但是他必须死。此话何意,我们来看看当时苏联最高军事法庭给巴甫洛夫定的罪:“通敌叛国罪”。

这简直就是莫须有了,要是说巴甫洛夫不作为,没有能力导致苏军惨败,那到还说得过去,可这通敌叛国罪可就太冤了。

那为何他必须死呢?当时苏军首战惨败,斯大林需要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斯大林不可能说是因为自己误判局势导致苏军打败,只能将罪责都归于巴甫洛夫。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巴甫洛夫必须死。此外斩杀大将能提高苏军士气,让军官士兵知道苏联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苏联不能再败下去,无论是谁作战失败都要受到惩罚,以此来激发苏军士气。

我们看看巴甫洛夫的履历就可以知道他职位升的太快,年仅44岁便与名将朱可夫同级。升的太快导致他的能力与职位严重不对等。

他身居高位去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苏军30万将士的生命。种种经历都导致了他最后悲惨的结局。至于其他几个将军,基本都是朱可夫的手下,他们自然也被牵连了

这便是斯大林为何在德军进攻之际枪杀大将的原因。而巴甫洛夫是苏德战争中苏军损失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可惜的是他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澄清一点——斯大林没有枪决四个大将,他确实枪决了以巴甫洛夫为首的西方面军四个高级军官,但其中只有巴甫洛夫一个人是大将,其他三个人都是少将。

1941年,二战爆发没多长时间,德国纳粹为了称霸全球,突然向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苏联开战。

面对实力雄厚的苏维埃,希特勒不敢掉以轻心,调动了德国三个王牌集团军,统共500多万精兵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试图一举打败苏联。

猝不及防苏联军队在德国人的突袭面前招架不住,节节败退,几十万苏军血洒疆场却没能挡住德军的铁蹄,几百万德军很快就兵临莫斯科城下。

苏军兵败如山有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苏联方面对战前形势没有做出正确判断,没有让部队做好充分准备,在敌人进攻时仓皇应战,才让希特勒得逞。


希特勒对苏联不宣而战发动突袭,出乎苏联高层所有人预料。

兵不厌诈,希特勒就是靠着闪击战起家的,对待苏联这个重量级的对手,再一次故技重施。 而苏联方面虽然对德国进攻做了一些准备,但完全没有料到德国敢于在1941年的夏天进攻苏联,甚至在拿到了中国方面搞到的德军要对苏联开战的情报后,仍旧不相信战争会到来。

德国高层为了麻痹苏联人,直到发动进攻的前夜还让德国驻苏联大使拜访了斯大林,转达了希特勒加强苏德关系的意愿。

所以,德军尽管出动几百万军队,近四千辆坦克和七千多门火炮,4900多架战机,巨大的兵力调配居然完成的神不知鬼不觉,苏联人对这一切全然不知,整个苏联高层都蒙在鼓里。


而且希特勒这个始终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并没有按照常理先进攻苏联的经济发达的波罗的海沿岸,而是出其不从经济相对不发达、战略位置不太重要的西线发动进攻。

优先攻打白俄罗斯的西方面军,出乎了苏军统帅部的预料,也出乎了西线苏军的预料。

西线的苏军的最高统帅巴甫洛夫不仅对此毫无察觉,而且当德军在出现边境异常集结动向时,也没有足够警惕,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

巴甫洛夫在兵力部署上也出现重大失误。他没有把三个集团军分开部署,而是把全部兵力都部署在明斯克附近,给了德军以集中歼灭的机会。

作为搞坦克起家又有些装甲部队作战经验的将军,巴甫洛夫当时手中有五个师,2000多辆坦克,却没有部署在第一线,以至于当敌军两个装甲部队分头像苏军防区挺近的时候,如入无人之境。这种兵力布置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西方面军的败局。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德军开战的当天晚上,作为西线最高指挥官,巴甫洛夫还在俱乐部兴致勃勃看节目呢。

所以当德军在凌晨三点,万炮齐发向苏军要塞开火时,整个西线苏军将士还在梦乡。

德军冰雹般的炮火倾泻而下,苏军几十个飞机场瞬间被炮火淹没,700多架飞机灰飞烟灭,通讯设施也全部瘫痪。德军第二第三两个装甲部队分头向苏军阵地推进,将五十万苏军分割包围。

德军战机对失去制空权的苏军阵地狂轰滥炸,苏军的通讯设施全部瘫痪,失去了通讯联络,巴甫洛夫当然无法了解前线战况,命令自然就无从下达。更别说组织有效反攻了。

整个西线部队像无头苍蝇,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虽然将士们英勇作战,但奈何缺乏协同指挥,只能被德军一口一口吃掉。仅仅一周的时间,整个西线50万苏军全军覆没。


斯大林对前方战况也无从得知,居然是从敌方广播中才得知西线苏军全军覆没的消息。

而巴甫洛夫由于没有有效的通讯手段,只能亲自去下面的部队布置任务。当他被莫斯科联系上的时候,是在第三军的军部。巴甫洛夫的情况也没有比斯大林强,他所掌握的部队情况竟然也来自于德军电台的新闻播报!对于自己的部队毫无掌控能力。

苏军西线全军覆没让斯大林震惊、愤怒。更可怕的是,苏军的惨败让整个苏联都笼罩在悲观和恐慌气氛中,此时只有将巴甫洛夫严厉处罚,才能稳定军心,振作士气。

因此,怒不可遏的斯大林在7月30日命令巴甫洛夫火速回到莫斯科。同时被召回的还有他的一个参谋长、一个通信处主任以及第四军军长,并立刻把他们四人立即解职移交给军事法庭审判。

20天以后,法庭以叛国罪,临阵脱逃罪等罪名将死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并立刻通报全国。 斯大林对巴甫洛夫四个人执行的死刑虽然过于苛刻,但对于及时遏止因为明斯克战役惨败,而在全军中蔓延的悲观情绪,以及整肃军纪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也算就明斯克战役的失利对全苏联做了一个交代。

3

1941年7月,就在德国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德军装甲部队在苏联境内一路高歌猛进之时,斯大林突然下达了一个震惊全国的命令。大将巴甫洛夫,包括另外三位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格里果里雅夫和科罗布科夫,被斯大林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判处了枪决。

(巴甫洛夫)

要知道,巴甫洛夫大将可是苏联装甲坦克部部长,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坦克名将。多年来,他为苏联建立了不小的功绩,斯大林为什么会认为他“通敌叛国”呢?

巴甫洛夫在1919年便参加了红军,是资格最老的一批指挥官。

在国内革命期间,巴甫洛夫担任了红军最早两个坦克团的团长。内战结束后,他又与朱可夫一同,到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军事知识。

尤其是在1936年,巴甫洛夫以坦克旅旅长的身份,参与了西班牙内战,成功获得苏联的最高荣誉之一——英雄金星勋章。到1941年,他与朱可夫一起晋升为大将,一个去到了西部特别军区,一个去到了基辅军区。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巴甫洛夫绝对是苏联军中最具威望的将军之一,肯定是没有理由叛国投靠德国人的。那么,他究竟是在什么地方犯了错呢?

巴甫洛夫最早犯的错误,要追溯到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时期。

在西班牙内战中,苏军T26轻型坦克因防护性能太差,表现不佳。巴甫洛夫因此推断,所有种类的坦克,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都是缺少单独作战能力的。他将这个情报向斯大林进行了汇报。

(斯大林)

斯大林知道巴甫洛夫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坦克专家,既然专家都发言了,那就必须要立即进行整改。于是,斯大林在1937年将巴甫洛夫提升为坦克装甲部长,让他放手对坦克部队进行调整。

结果,巴甫洛夫到岗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将苏联组建好的机械化军队全部解散。斯大林虽然纳闷,但毕竟巴甫洛夫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他最终听信了巴甫洛夫的意见。

1940年,当德国的装甲部队横扫欧洲的时候,苏联军中众多大将越发意识到了坦克的重要性。他们纷纷向斯大林提议,重新组建机械化部队。在众人的要求下,斯大林这才开始重组坦克部队。然而这一来一去,却平白无故浪费了很多时间。

斯大林由此对巴甫洛夫有些不满。

1941年,德国军队气势汹汹地向苏联进军。他们在短短几天内,就向前推进了600公里。巴甫洛夫临危受命,开始率领西方面军进行防御。

不过,巴甫洛夫的指挥,却显得非常愚蠢。他将苏联的空军全都集中在少数的几个机场中,结果直接被德国一网打尽,西方面军的空军力量遭到全歼。

在损失了空军力量后,巴甫洛夫开始方寸大乱。他不顾众人劝阻,擅自跑到了一个集团军的阵地上去进行指挥。要知道,巴甫洛夫可是一个大方面军的指挥官!

更为奇怪的是,在巴甫洛夫的带领下,整个西方面军的情报部门,彷佛全部失去了作用。他们完全不知道德军的下一步行动,甚至连德军的方位都搞不清楚了。

(苏德战争)

为了掌握到德军的情报,巴甫洛夫甚至专门去收听了德国广播节目。但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一个星期以后,在苏联统帅部的问责下,巴甫洛夫才知道明斯克已经陷落,而自己统帅的西方面军,绝大部分已经被德国人合围了。

最终,苏联强大的西方面军只抵挡了敌人一个星期就土崩瓦解。有数十万将士被俘虏,大量的装备物资都成为了德国人的战利品。至于巴甫洛夫,则狼狈地被斯大林接回了莫斯科。

像巴甫洛夫这样,带兵如此荒唐的将军,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少有的。此时的巴甫洛夫,像极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在损失掉一整个方面军的力量后,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活下来了。

但让人疑惑的是,斯大林为什么要以“通敌叛国”的罪名来处置他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通敌叛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名,是可以将巴甫洛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一条罪名。斯大林这样做,首先是要宣泄两处愤怒:一是听信了巴甫洛夫的话,把机械化部队给解散了。二是巴甫洛夫在苏德战争中的表现太过荒唐。

除了泄愤之外,斯大林给巴甫洛夫“叛国罪”的处罚,也能够让其他苏军将领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专心迎敌。否则一个不小心,他们就会成为了卖国的叛徒。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4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向苏联发起全面进攻。德军在欧洲战场势如破竹,到了苏联也是如入无人之境。

而当时苏联高层正为自己把祸水西移而得意洋洋。正盘算着自己如何坐山观虎斗,等德国和英法厮杀的两败俱伤的时候,苏联再演出一场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斯大林怎么也没有料到希特勒会这么快就对苏联来这一手。

一直到开战前,德国还派高官访问了苏联,大谈苏德友好,再说苏德亲如兄弟,《苏德友好条约》墨迹未干,斯大林做梦也想不到德国会对苏开战,不相信德国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那边希特勒在制定对苏进攻的《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却一点点都不难为情,心说我们从欧洲战场一路走来不就是这样玩的吗?闪击战要的就是出其不意,让你们料到,那还叫突然袭击吗?

为了保证德军进攻苏联的突然性,巴巴罗萨计划只有德军统帅部几个高级将领知道。德军的中层军官在出发前两个小时才知道当晚作战行动的具体目标。德军每一战都是以取得制空权为开端,这次也不例外。

德军首先组织几百架战机把苏联的26个机场炸个稀巴烂,转眼之间,苏军700多架飞机灰飞烟灭,只剩下了一堆废渣。紧接着,该出动装甲部队了,这是希特勒的老套路。德军第三装甲集群从苏联红军西路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结合部打了进去。

与此同时,德军第二装甲集群协同德军第四集团军向明斯克方向马不停蹄开进。仅仅一天时间,基辅外围地区格罗德诺失守。德军开战二天,维尔纽斯被攻陷。开战第三天,德军对苏军西北方面军形成包围。这时候,德军两个装甲集群兵临明斯克城下。28号,明斯克失守,西北方面军被全歼。

明斯克失守的时候,苏军西方面军第三、第十两个集团军十一个师钻进德军扎好的口袋。到7月9号苏联两个方面军被德军吃掉,35万苏军当了俘虏。

苏军首战失利,举国震惊,苏军高层坐不住了。其实输掉这场战役是苏联高层麻痹轻敌,当德军开始调动的时候,斯大林还命令部队不可轻举妄动,觉得德军没有搞定英国不会这么快对苏联动手。所以当苏军战机全部被德军突袭干掉,德军取得制空权的时候,苏军的军队就成了盲人瞎马。指挥部的命令无法下达,前线的战况无法及时了解,部队无法调动和协调,只能跟着感觉走。

这和多年以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先掐断萨达姆和军队联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战斗打响的时候,巴甫洛夫没办法指挥军队,下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通过德国广播了解前线战况。斯大林也不知道前线战况,同样也是通过德方广播了解情况。

德军首战告捷,希特勒亲自打电话慰问前线将士,德国举国狂欢,各大城市的啤酒一夜之间脱销。但是战争和体育比赛一样,从来就是只见胜者笑,怎闻败者哭。

苏军开局不利,大军被围歼,只有不到两万苏军侥幸逃脱。其中包括苏军最高将领巴甫洛夫和他的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少将、方面军通信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将、炮兵主任克里奇少将、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洛布科夫少将。

但巴甫洛夫和他的战友不能说是幸运,他们才下战场,就上了法场,被军事法庭处决。在军事法庭的审判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问:巴甫洛夫,你这个狗屁不通的家伙,怎么从一个坦克团长一跃成为方面军司令员的,你不知道这样会葬送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吗?

答:我也不知道怎么会突然升迁,也许是大肃反,苏军中百分之九十的将领都被镇压了,才小卒里挑将军。。。

问:你在坦克部队里待过,不知道装甲部队的重要吗?为什么没有跟德军一样把它放到该放的地方去?

答:这是斯大林同志的意见。

问:在6月份,任何一个在边境的军人都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而你却无动于衷。

答:经验告诉我,在鼻子和领袖的指示之间,相信后者永远是对的,相信前者就会犯错。

问:你亲自到过边境,却没有发现德军集结,说这是造谣和挑拨,你对此有什么解释?

答:麻烦你拿出总参谋部的红头文件看看,上面就是那样写的。这问题您是不是问错人了?

问:德军挑衅的时候,是你说不让部队还击,还说德国人不会打?

答:我请示了斯大林,斯大林同志当时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斯大林同志还说不让我们招惹德国人,不准向入侵德军开火的命令是统帅下达的。

问:紧要关头,斯大林同志竟然联系不到你?

答:通讯线路被德军炸掉了。我也联系不到斯大林同志呀。

问:战场上我军的动向你竟然一无所知,是从德军广播中了解的?

答:斯大林同志不是也是听了德军的广播才知道前线情况吗?

问:什么都听别人的。到底是谁更了解战场局势,谁更能做出正确判断。如果斯大林同志能遥控指挥百万挥军队,还要你们干什么?

答:别说了,打这么大的败仗,总要有人顶缸。

就这样,巴甫洛夫和他手下那三名军官走上刑场被处决。    

1956年,苏军总参谋部为巴甫洛夫和一同被处决的16名苏军西线高级将领平反,认为解除他们所有军内和党内职务并处死刑,证据不足,量刑过重。

有段子说,苏联人民享有最崇高的公民权利就是被平反的权利。

5

整个西方面的主力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被德军所歼灭,德军宣称仅俘虏就抓获了30万,突围出去的部队也丢掉了几乎所有的重武器,西方面军实际已经失去战斗力,后面之所以能继续抵抗德军向斯摩棱斯克的推进,是得到大量整建制部队的补充。不止是兵力上的损失,军事物资同样损失严重,由于战事发展太快,西方面军30%的弹药和50%的燃料都没能来得及转移被德军所缴获。

这是苏德战争中苏军第一次遭遇的惨重失败,显然要有人对这场失败负责,那就是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西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西方面军通讯主任格里高里耶夫少将、西方面军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布科夫少将。他们被判处叛国罪而被处决,虽然他们在军事指挥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这种问题在战争初期的绝大部分苏军指挥员上都有出现,并不是个例,只不过在西方面军更加严重而已,要知道德军在这个方向上投入了两大装甲集群,这种强大的钳形攻势直到1943年以前,苏军基本无法挡住,更不用说战争初期德军还拥有奇袭的优势,在当时西方面军那种环境下,换做谁也难以应付,即便如朱可夫这样的人物。

巴甫洛夫的方面军司令部一开始就失去对局势的掌握,在有线通讯被德军切断后,未能及时建立起有效的无线通讯,加之在战争爆发几天内德军就已经达成了纵深突破,西方面军主力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巴甫洛夫还算清醒,他及时的下达了战略撤退的命令,跳出了德军第一个包围圈,但是德军的2个装甲集群在明斯克以东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整个西方面军被包围了,不过得益于德军包围圈的不够紧密,许多苏军在放弃装备后得以逃出,不过损失还是很大。基本上西方面军一直在不停的撤退,在当时那种混乱情况下,巴甫洛夫无法掌控部队也是多少情有可原的,罪并不致死,只不过在当时危难情况下,斯大林需要一些“替罪羊”来为失败负责,并重肃军纪。

当时西方面军能够免于覆灭的唯一机会就是在德军发起进攻的一开始就要及时的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部队全部向明斯克以东的別列津那河一线撤退并据险而守,西方面军的机械化军则担任后卫迟滞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防御只在那些德军必经之路的交通要冲上进行。显然就算巴甫洛夫想这么做,苏军最高统帅部也不会同意,不经顽强抵抗就放弃整个白俄罗斯的广大地区是斯大林所不能容忍的,就像在基辅那样,巴甫洛夫和他的司令部决定不了西方面军的命运。

6



斯大林一向手段狠辣,具有雷霆霹雳的帝王手段,在他手下犯了错,那就是打开了通向阎王殿的大门。

1941年7月,被斯大林枪决了四个人,有三个是少将,有一个是大将。大将是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名字叫巴甫洛夫,没看错,就是这个名字,和那个科学家巴甫洛夫有着一样的名。

另外三个少将分别是:西方方面军参谋长、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西方方面军通讯主任、少将格里果里雅夫,第四集团军司令、少将科罗布科夫。

这四人上了军事法庭,最终丢了性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斯大林杀了四员大将,自毁长城呢?

巴甫洛夫的军队生涯很顺利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比朱可夫小一岁,有着和朱可夫相似的晋升曲线。和朱可夫一样,巴甫洛夫曾经进修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曾经是苏联最早的两个坦克团团长之一,另一个,就是朱可夫。

巴甫洛夫曾经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就是在那里,他获得了苏联英雄金星勋章。这是他英雄的一大起点,回国后,担任了汽车坦克装甲兵总监。不久,和朱可夫一起升了大将。

当朱可夫在基辅特别军区担任总司令时,巴甫洛夫将军也担任了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

可以说,巴甫洛夫的军旅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没有后面的意外,也许,巴甫洛夫会有朱可夫一样的前程和地位,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巴甫洛夫和他左膀右臂们的毁灭之路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巴甫洛夫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他能抗住吗?事实证明,他根本扛不住。

首先,他所率领的西部方面的空军,一天之内就被德国人消灭了,感觉就像一场梦。事后经过调查,完全是巴甫洛夫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在巴甫洛夫看来,德国人没有那么快。实际上,德国人比他想象得还要快,还要猛。

这还不算,空军被灭后,一周后,德军就攻占了明斯克,西方面军竟然被合围。有意思的是,巴甫洛夫对于自己的军队没有有效指挥,对于自己军团的情况,甚至一度通过广播才能了解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长官啊!这是如何混上来的?

当斯大林得知巴甫洛夫的情况后,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此人不除,实在难以平民愤。



(朱可夫)

其实,巴甫洛夫的晋升是快了点,他的能力和他的职位根本不匹配,和朱可夫比起来,巴甫洛夫将军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他的无能早已显示了,他通过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判定坦克部队只能给步兵辅助,不能单独行动。实际上,那是T26这种轻型坦克防护太差而已。通过T26就否定所有坦克,这实在是“目光短浅”。

在苏德战争前,朱可夫和巴甫洛夫曾经一起搞过军事演习,巴甫洛夫大败,当时的朱可夫就提出了西方面军如何调整的建议,但是,巴甫洛夫根本没太当回事。

于是,当大战真的来临时,巴甫洛夫慌了手脚,指挥的一塌糊涂,可惜了几十万军队。

巴甫洛夫成了斯大林手下的典型



巴甫洛夫军团的失利,让斯大林下定决心抓个典型,因为当时正是苏德战争爆发之时。

二战期间,苏联失败的大将不是巴甫洛夫一个,但独独大将巴甫洛夫和他的三个手下被枪毙,因为这是斯大林在表达坚定的信心,谁如果打退堂鼓,谁如果不努力,子弹会招呼过来的。

于是,巴甫洛夫们死了后,无论是莫斯科保卫战,还是列宁格勒战役,或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的将军和士兵们都非常努力,最终将德国人赶了回去,并在后期侵入了德国。

巴甫洛夫和三个下属的死去,不冤枉,但也确实很严厉,但在那种场合下,也许枪毙这四个人,才是斯大林最好的选择。

7

1941年7月4日,苏联以叛国罪逮捕巴甫洛夫, 22日军事法庭以“怯战、畏敌、制造恐慌、擅自撤退”的名义枪决原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原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中将、原通讯主任格里洛格夫少将、原第4集团军司令科罗布科夫少将。

1956年11月苏军总参谋部结束调查,认为巴甫洛夫缺乏统帅经验,能力上达不到战时决策的要求,但并非怯战或有意让部队束手就擒,对其指控不实,建议撤销。57年7月苏共中央为巴甫洛夫等人正式平反。

6月22日晚9时15分,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和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联合下达三号命令,说德军的进攻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立陶宛附近的苏瓦乌基突出部和普里皮亚季沼泽南部的扎莫斯季耶,要求西北和西方面军进攻苏瓦乌基的德军,并于24日前收复被德军占领地区。可以说苏军最高指挥机关未明敌情给下属下达了错误的命令。



巴甫洛夫决定以第4集团军第14机械化军反击德第2装甲集群,以第6、11机械化军组成博尔金集团反击第3装甲集群,前调第10集团军至纳雷夫河防御。由于德军对苏军的通讯系统实施有效破坏,巴甫洛夫只得亲自去部队交代任务,这也造成西方面军其他部队包括斯大林与他暂时失去联系。

23日回到司令部的巴甫洛夫进一步指示第3集团军配合博尔金集团夺回格罗德诺,更调动第2梯队第13集团军于此地域。这决定导致西方面军纵深地带兵力空虚,为德装甲集群的纵深突破、长驱直入创造了条件。

苏军反击坚决,将士用命,但因组织混乱、配合不力未能阻止德军的前进。雪上加霜的是从23日夜西方面军司令部与下属各集团军完全失去通讯联络,巴甫洛夫只能通过空中侦查和德国人的广播模糊了解部队大概位置,部队由此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

6月25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同意西方面军撤退,但西方面军第3、4、10、13集团军此时仅有60公里宽的狭长后撤通道,机动性远逊德装甲集群。28日,德第2装甲集群攻占明斯克,并与第3装甲集群会师,合围西方面军大部。30日在莫吉廖夫,巴甫洛夫的司令一职被叶廖缅科代理。

西方面军的失败首要苏军最高层不切实际的反攻命令,巴甫洛夫忽视德军装甲集群突击的威力,对德军的合围企图缺乏应有的预见。枪决巴甫洛夫等人有立威之意,更多是找替罪羊推卸失败责任。

后世人指责巴甫洛夫容易,纸上谈兵更不费吹灰之力,现实中以63万人的西方面军对抗德最为强大中央集团军群的146万人马,尤其是两个装甲集群的分进合击,哪个苏军将领也是个惨败二字。

8

4个大将?不是吧 苏联卫国战争的初期只杀了一个大将~巴甫洛夫,其他三个人不是大将,抬举他们三了,都是中将军衔。分别是长里莫夫斯基赫中将,格里高里耶夫中将和科罗布科夫中将。其他三个没啥说的,咱们来说说巴甫洛夫大将。

首先替巴甫洛夫大将审个冤,诚然巴甫洛夫大将有失职的责任,但是当时巴甫洛夫面对的德军的绝对主力部队,而德军的主力部队则在西南方面军,别说是巴甫洛夫了,就被称为“救火队长”的朱可夫也不能保证就一定胜利,最冤的是枪毙巴甫洛夫的罪名竟然是叛国罪,这纯粹是子虚乌有。

但是枪毙巴甫洛夫他一点也不怨。咱们先看看他的履历,巴甫洛夫在一战时应征加入了沙俄军队,1919年加入苏联军队,参加了当时的国内战争。1940年担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司令,第二年获大将军衔。苏德战争爆发后,任西方面军司令。之所以说他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出他晋升的有点太快了,能力和责任不平衡,最终落下了一个叛国的罪名。

1941年6月22日德军出动了数百家战机对西方特别军区的26个机场进行了轰炸,一天,就一天西方面军基本就失去了制空权,这就为巴甫洛夫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战争开始,西方面军乱成了一锅粥,兵力分散,准备不足,联络中短,此时巴甫洛夫竟然躲在了一个集团军中,在第13方面军司令部中的巴甫洛夫对整体情况一无所知,怎么打,部队怎么调动,甚至德军在哪他都不知道,只是发布命令“坚守与反击”结果就是上头一头蒙,底下的更懵,这就导致了懵比树上懵比果,懵比树下你和我,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致使一个西方面军一个星期直接玩完。所以说巴甫洛夫的确是失职,枪毙他一点也不冤枉,冤枉的是罪名竟然是叛国。

9

第二次世界大战,野心勃勃的希特勒率领德国纳粹欲要称霸全球,这对于所有参战国家来讲无疑是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当时德国军队倚仗自己在坦克上的强大优势,迅速扩张国土,侵略多个国家,接着又剑指苏联,此时苏联执权者斯大林在大战之际急需用人之时,却突然下令处决4名将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希特勒当年杀红了眼,意欲急速吞并全世界,于是强行命令德国坦克挥军莫斯科,时值冬季敌人又是远道而来,在天时地利方面都对斯大林有利,唯独不人和,因为4个将领的失误最终导致苏联差点战败,于是斯大林不得不下令枪毙掉他们。

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对四人的审判迅速而又干脆,虽然巴甫洛夫等人一再请求将功折罪,但他们还是以犯下“叛国罪”为名而被枪决。从当时的情形分析,斯大林干脆利落地处决巴甫洛夫等人无非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是给苏军的失利找一个“替罪羊”,而另一个目的就是敲山震虎,整肃苏军的军纪。

在明斯克一战中,西方面军损失兵力数十万人,仅被俘人员就高达三十万人,这对苏军而言已经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所以无论如何都需要有人为此负责。虽然类似的失败也出现在了北部和南部防线,但是西方面军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在短短一周时间内,西方军的44个师中就有24个师被彻底击溃,武器装备更是损失殆尽,于是巴甫洛夫顺理成章地被斯大林选为了“幸运儿”。对于像巴甫洛夫这样打了败仗的人,斯大林向来是手下无情,在这之后还有两百多位高级将领被斯大林送上了断头台。

面对德军的突然进攻,这位“坦克专家”自己却先乱了阵脚,他既不明白德军的企图,也不知道如何抵挡,于是西方面军在他的指挥下变得更加混乱。除此之外,他还做出了一个更让人吃惊的举动,作为方面军司令的他根本不在司令部,反而跑到了下属的一个军部,去指挥一个军的行动。当斯大林询问战况时,他对自己的部队更是一无所知,以这种指挥水平又焉能不败。当这样不争气的下属遇到以铁血著称的斯大林的时候,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巴甫洛夫比朱可夫小一岁,有着和朱可夫相似的晋升曲线。和朱可夫一样,巴甫洛夫曾经进修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曾经是苏联最早的两个坦克团团长之一,另一个,就是朱可夫。

巴甫洛夫曾经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就是在那里,他获得了苏联英雄金星勋章。这是他英雄的一大起点,回国后,担任了汽车坦克装甲兵总监。不久,和朱可夫一起升了大将。当朱可夫在基辅特别军区担任总司令时,巴甫洛夫将军也担任了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

其实,巴甫洛夫的晋升是快了点,他的能力和他的职位根本不匹配,和朱可夫比起来,巴甫洛夫将军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他的无能早已显示了,他通过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判定坦克部队只能给步兵辅助,不能单独行动。实际上,那是T26这种轻型坦克防护太差而已。通过T26就否定所有坦克,这实在是“目光短浅”。在苏德战争前,朱可夫和巴甫洛夫曾经一起搞过军事演习,巴甫洛夫大败,当时的朱可夫就提出了西方面军如何调整的建议,但是,巴甫洛夫根本没太当回事。于是,当大战真的来临时,巴甫洛夫慌了手脚,指挥的一塌糊涂,可惜了几十万军队。

于是,巴甫洛夫们死了后,无论是莫斯科保卫战,还是列宁格勒战役,或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的将军和士兵们都非常努力,最终将德国人赶了回去,并在后期侵入了德国。




10

在斯大林处决的四位苏军高级将领中,只有巴甫洛夫一人是大将军衔,其余三人全部是少将军衔,不知何来枪毙四名大将之说?当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对四人的审判迅速而又干脆,虽然巴甫洛夫等人一再请求将功折罪,但他们还是以犯下“叛国罪”为名而被枪决。从当时的情形分析,斯大林干脆利落地处决巴甫洛夫等人无非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是给苏军的失利找一个“替罪羊”,而另一个目的就是敲山震虎,整肃苏军的军纪。

在明斯克一战中,西方面军损失兵力数十万人,仅被俘人员就高达三十万人,这对苏军而言已经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所以无论如何都需要有人为此负责。虽然类似的失败也出现在了北部和南部防线,但是西方面军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在短短一周时间内,西方军的44个师中就有24个师被彻底击溃,武器装备更是损失殆尽,于是巴甫洛夫顺理成章地被斯大林选为了“幸运儿”。对于像巴甫洛夫这样打了败仗的人,斯大林向来是手下无情,在这之后还有两百多位高级将领被斯大林送上了断头台。

作为西方面军司令的巴甫洛夫的确需要为失败负责,不过西方面军的失利也并非是巴甫洛夫一人的责任,细究起来斯大林也难辞其咎。在大战爆发前,巴甫洛夫曾请求国防人民委员会允许他的部队进入野战工事,但是斯大林拒绝了这个建议,于是准备不充分、军队仓促应战也成了西方面军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斯大林毕竟是苏联的最高统帅,没人敢追究他的责任,这口“黑锅”也只能落到巴甫洛夫的头上。话又说回来,这事也不能怪斯大林一人,巴甫洛夫也确实“不争气”,,恐怕让谁看了都“气不打一出来”。

面对德军的突然进攻,这位“坦克专家”自己却先乱了阵脚,他既不明白德军的企图,也不知道如何抵挡,于是西方面军在他的指挥下变得更加混乱。除此之外,他还做出了一个更让人吃惊的举动,作为方面军司令的他根本不在司令部,反而跑到了下属的一个军部,去指挥一个军的行动。当斯大林询问战况时,他对自己的部队更是一无所知,以这种指挥水平又焉能不败。当这样不争气的下属遇到以铁血著称的斯大林的时候,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文/战情解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