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之将兴,则天时、地利、人和纷纷聚合促成;若国之欲亡,则常弃而妖兴,种种力量推动事态向灭亡发展。明朝的兴衰,也自有其定数,并非由某一个人能够挽回其灭亡的结果。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十二个字,道出了我们这个世界发展的规律:

人有生、老、病、死;

植物有生、住、异、灭;

矿物宇宙有成、住、坏、空;

事有起因、经过、结束;

国家有其生、兴、衰、亡。

明白了我们这个世界有生有灭的现象,再去看世间一间人事物及国家的兴衰现象,就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题目中的四位人物

1、 王阳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不但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在文化哲学方面也有巨大建树,被誉为中国“三个半圣人”中之一,可见他对明朝、对中国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

王阳明的出现,为明朝中期兴盛与政权的延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却仍然决定不了一百多年后明朝的灭亡。


2、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确实也为明朝后期的重兴起到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明朝后期,朝政腐败、官场黑暗,仅凭张居正一人、及其一时的努力推动,只是暂时延缓明朝的将覆,无法真正挽回明朝腐败和衰落。因为他为了国家振兴而不顾自身名誉得失,揽朝政于一身,力行改期,不但触动反对派利益,还被皇帝所忌惮。

在张居正去世后,还是被下令抄家,并削尽所有官职封号,被夺去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又被加上种种罪状告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有这样不正常的皇帝在位、各种黑暗腐败势力攻击,所以张居正的种种政治改革,不但不可能长久得到实行,还随时面临被废止的可能。对明朝政权,也只是起到了暂时延续生命的作用。



3、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他与张居正是同时代为官,张居正为首辅时,起用了戚继光等军事名将,用来巩固国家边防,对抗外敌。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因为忠君爱国、力主对外抗敌、和张居正同气连枝,所以在张居正被罢免后,戚继光也受到牵连,遭到不平待遇,后来病逝。

面对明朝当时的腐败统治,戚继光在没有了首辅张居正的有力支持,基本上是不可能再会有大的作为的。他的贡献,也只是延缓了明朝的灭亡。


4、孙宪宗。是明末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教育家、学者和诗人。他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清之际的文坛领袖、著名的才子钱谦益终生对其敬服有加,并一直也视之以师。

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后遭到魏忠贤的排挤,辞官回乡。

后来又多次临危受命,救急救火,与金兵对抗,保家卫国,也多次取得胜利。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 。

孙宪宗前面打着仗,后面却被奸臣和昏庸无道的皇帝牵制和陷害,取得胜利了还好,一但失利就面临着亡身灭家之害。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是义无反顾、冲锋前线,只为身后国家的大好河山不落外敌。

明朝业已如病入膏肓的病人,去日无多。孙宪宗的努力抗敌,也是暂时延缓行将灭亡的明政权,无法真正挽回明朝灭亡的大势。




【小结】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天下大势,都有其发展规律,并非一人之力可以挽将崩塌之腐朽王朝。

明朝这四位人物,在当时乃至于整个中华民族史上,也都是值得敬仰的国之重臣、民族脊梁,他们不顾个人生死得失,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至死而后已。这种民族担当的精神,正是后世所需要学习的精神。

但是历史的大势,本来就有兴有衰,并非人力所能决定。

最佳贡献者
2

张居正还有点可能!

张居正利用皇太后及宦官的放权,进行了改革,挽救了大明,但同时将所有的利益集团都得罪了。因此,张居正死后立刻被清算,人亡政息。

戚继光与孙承宗一样,都只能维护江山,打击外敌与内部叛乱,无法对内政进行改革。王阳明更多的是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希望能改变读书人空谈误国,可惜读书人的本性就是空谈。

如果明朝中期出现一个强大智慧的皇帝改革为君主立宪制过渡为资本主义,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提高粮食生产量,大幅度扩大人口,移民殖民往东南亚 澳洲 美洲 非洲 欧洲 乃至全球,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可能全球统一的机会,则明朝能够起死回生。

3

以上四个人,也就张居正有可能改变大明朝,其他三人虽然很厉害,但是都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所以他们没有太大能力来改变明朝。下面我们一一来说说这四个人。

张居正,三朝老臣,一路爬到内阁。从次辅又升到首辅。万历初,他得到绝佳的机会,独揽大权,皇帝年幼,太后支持他,太监对他也是没有掣肘,所以他开始一展心里的抱负,改革,虽然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国力,出现了中兴,但是触及了贵族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他管教万历帝太狠,让小皇帝出现了逆反心理,最终导致自己被清算,改革措施也停止了。如果张居正改革时间长一些,万历帝也奉行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或许可以改变大明。

戚继光和孙承宗两个人差不多,虽然孙承宗是帝师,但是当时实权被魏忠贤牢牢把握。他也只能以大学士身份去辽东督师。而戚继光是一名武将,抗倭征蒙古,无往不胜,但是国家决策他没有权利制定。所以两个人如果有战乱他们可以平息,国家颓势他们没有办法解决的。最多也只能延缓灭亡。

至于王阳明是一位思想家,理论家,更多的是教化世人和读书人。他虽然打败了宁王,一直属于封疆大吏范畴,不属于中央核心,自然参与不了国家政策的制定。所以他也没有办法改变大明的走向。

综合来看,这四个人都是名垂千古的风云人物,但要论对国家影响最大的还是张居正,他执政时期俨然是皇帝,其他的还不够改变国家政策的资格。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4

张居正和王阳明多少改变了一些明朝,张居正一直想改革吏治,而且在他的一系列措施下大明王朝有所回振,可惜死的有点早;王阳明的思想也对明朝时期有很大的影响。

5

当桌子用了200年,完全的腐朽了,请问哪个木匠能延缓它的坍塌呢,或者让它起死回生呢?

请问这种修复值得吗?有价值吗?能做到吗?

我选择花更低的成本,重新打造一张桌子!

幻想症是不治之症,都是右脑太活跃造成的,摘除就能治了。

王朝的灭亡如同美人之墓,不可避免。
苏轼老铁曾经曰过: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题主你如果真的怀念明朝,可以买副明朝的棺木躺进去,然后就能穿越了。

6

我认为也是张居正,明朝实行一条鞭法,如果执行得下去,能够从根本上扭转明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同时他能够掌握中枢,统筹全局的本领其他几位都不具备,

他的改革促进了明朝经济的收入,同时他加强军队建设。戚继光等一批好的将领就是他提拔起。如果由张居正继续统领全局,对内改革利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政权的稳定,对外加强军事建设。明朝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机会会大大提高!

7

要是戚继光在,满清肯定能被消灭。因为戚继光的军事家可不是吹的,给倭寇打时就没输过一仗。到蓟镇镇守后,主要是防备蒙古朵颜部,发明了一种车阵,专门对付蒙古骑兵,活捉了其首领长禿。后又彻底打败了土蛮部,彻底平息了北部边患。所以,要是戚继光还在,滿清根本就没有发展起来的空间。

8

大概率是张居正吧!我想张居正的改革可以说的上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之一,明亡的原因有几条就在于吏治的毁坏,财政税收的减少,而张居正的考成法和一条清查土地可以说有利于吏治清明和部分税收的增加。

但是呢,也只能做到延缓了,人亡政息,加上本质上封建王朝的周期规律,其灭亡是必然的。

毕竟,随着文人收受土地,藩王侵占土地,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多了,而朝廷又面临税收减少,没钱平叛,这是个死循环,所以说王朝末期随着土地的重新洗牌,又会迎来盛世[捂脸][捂脸]

不过,我认为明末也有翻盘的机会,在卢象升或者杨嗣昌把起义军歼灭的同时,派遣一个狠人从新把土地给分配了,多半能成功[大笑][大笑],可惜啊!历史的必然

9

张居正,舍他其谁?张居正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明朝积弱的局面,掌握中枢,统筹全局的本领其他几位都不具备,不是说学问高,打仗好就可以的。

10

王阳明是明中期人物不说。日本人疯狂崇拜他。而戚继光,张居正,孙承宗都是明后期的。

张居正管内政与改革,孙承宗大战略家,戚继光军事家,其实还有比戚继光更狠的李成梁,李如松(打败过日本丰臣秀吉收复朝鲜首都平壤,能调动努尔哈赤)

可惜好好的一手好牌,被万历打烂了。

题外话,张居正到底和太后有没有暧昧?毕竟张居正当时可是朝中第一美男子,又得到年轻太后全力支持,民间流传–黑心宰相睡龙床。事后又被万历疯狂报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