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首先感谢你向我提问。你问刘备有五虎上将和诸葛亮,为什么干不过曹操和孙权,我个人认为(一)刘备只具有人和优势,而孙权占地利,曹操占天时。(二)刘备的野心不大且不坚定,倒是军师诸葛亮野心勃勃。而孙权和曹操意志坚定,特别是曹操,你看他的《观沧海》和《龟虽寿》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能看出曹操野心暴满。(三)三人比较能力最大是曹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便宜。孙权先天充足,个人能力也强,占据江南宝地,是为地利。刘备个人能力弱,开始无地盘,还是借荆州才立足脚。最后,一统天下归曹家,后被司马家夺走,这是后话。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蜀汉五虎将,忠义勇猛,为万人敌;诸葛亮通达权变,天下第一智士。他们都是一流人才。

刘备皆据而有之,为何还是干不过曹操和孙权呢?



一、论心机,刘备不如曹操

陈寿在《三国志》里对刘备的评价是:“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意思是说刘备的机智权变与才能谋略不及曹操。

凡遇军事大事,曹操都是亲自挂帅指挥作战,而刘备则主要依靠军师、谋臣辅佐他去战斗。比如,夺取汉中,靠法正;谋攻益州,靠庞统;火烧赤壁,靠诸葛。

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大都是由军师、谋臣出战略、战术,最终由刘备批准执行。

所以,彝陵大战之前,五虎将只剩下赵云一人,有奇谋的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于建安二十五年(220)也过早去世。

在刘备亲自指挥的这场大战中,结果几乎全军覆没,蜀汉元气大伤,充分暴露出了刘备军事才能方面大不如曹操。

刘备经久沙场,火烧博望、火烧赤壁等这样的战例不知遇到多少。但是,彝陵之战屯兵时,刘备不但没有警惕火攻,反而给陆逊创造了条件和战机。

由此可见,刘备由于心机能力差,对蜀吴联盟认识不足,在临场发挥中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考虑欠缺。

赤壁之战惨败后,曹操费劲心机地离间蜀吴,与孙权信曰:“内去张昭,外击刘备。”他还给诸葛亮写了《与诸葛书》:“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与曹操相比,刘备则发动的了彝陵战争,破坏了蜀吴联盟,使蜀汉受到致命打击。由此可见,比起心机,刘备确实要甘拜下风。



二、论家业,刘备不如孙权

在三国里,孙权是最有福气的主儿。他凭借父兄开创的江东基业,留下的文臣武将,坐上了吴王的位置,偏霸长江一隅。

孙权根基来自于其父孙坚。汉末讨伐董卓中,孙坚是最忠烈的。王夫之在他的《读通鉴论》中说:“三分天下,而操得其一,坚得其一,坚之子孙且后操而亡。”

其兄孙策,有“小霸王”之称,勇猛善战,在江东开疆拓土,所向披靡。十八岁的孙权接手时,就已经控制住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郡。

与孙权相比,刘备有什么呢?出身、财富、社会影响力、所据地盘等可以说是一无所有。除了那个祖宗十八代,就跟个要饭似的。

刘备也只能寄人篱下,四处奔波。对此,陈寿由衷的感叹曰:“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作为接班人,孙权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其迅速上升,这二人功不可没。

孙权甚至不用像曹操和刘备那样,差不多每次战争都身先士卒,披坚执锐。许多时候,比如对曹魏的数次北伐,他只是坐镇后方遥控指挥就好了。

孙权举贤任能,陆逊宽仁、顾雍秉公,在江东化的过程中,君臣上下一心,协调发展,终把一份家业作成了帝业。



小结: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刘备布衣出身,以用人和作风成就三分天下,确为古今罕见之美谈。

欢迎转发、评论和点赞,谢谢,请多关注!

3

刘备有五虎将和诸葛亮,为什么还是干不过曹操和孙权呢?

刘备占领益州和汉中后,在加上原来占有的荆州,实力达到了蜀汉的顶峰,此时文有诸葛亮,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将,都是当时顶尖的人才,为什么不能完成统一大业呢?

首先刘备占据的地盘看起来和曹操,孙权差不多,但多数地方是地广人稀,兵源不足。

第二:刘备的强大,使原来的孙刘联盟因为荆州出现裂痕,荆州原来是借孙权的,刘备占了益州后,孙权开始讨要荆州,这时候镇守荆州的关羽对孙权傲慢无礼,导致孙刘联盟彻底破裂,促使孙权和曹操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刘备,

第三:发动了两次错误的战争,命令荆州的关羽进攻曹操占据的樊城,这个时候孙权对荆州虎视眈眈,关羽面临两面受敌的危险,刘备远在西川是不可能救援关羽的,关羽虽然获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但在前线仍然兵力不足,无奈只能继续调荆州守军,导致荆州空虚,被孙权乘机占领,关羽兵败后被杀,间接造成了张飞的被杀,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又不听劝阻,发动了进攻孙权的战争,三国鼎立,和一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另一国才是上策,刘备打的是恢复汉氏江山的旗号,主要敌人是刘备称为汉贼的曹操,所以不可能和曹操联合,这样发动战争根本没有胜利的把握,虽然战争之初频频得手,但是在夷陵之战被孙权大将陆逊彻底打败。

夷陵大败后,刘备元气大伤,自己也在白帝城托孤后去世,从此蜀汉失去了统一三国的实力,最终被司马氏灭掉。

4

读《三国》,很多人可能都为刘备可惜。刘皇叔一生奔波流离,兢兢业业,口口声声为天下百姓着想,可是到头来,不但没有恢复汉室,到了他儿子阿斗手里,整个蜀国都被魏国干掉了。

想一想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从此生死相随,出生入死一起去打天下。到头来却只能偏安西南一隅,壮志未酬,英雄惆怅。

大家读史读到这里,是不是也为他们哥几个觉得遗憾?

按说刘备集团的实力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强悍。

以谋臣来说,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当时有一句话: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运气真是爆棚,把卧龙凤雏都收归在帐下。可是,遗憾的是,凤雏庞统在入川作战中中箭而亡,当时才三十六岁。想一想,如果凤雏不死,以后肯定还能大有作为。

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还没出山,就向刘备阐明了三分天下的大计。后来更是联合孙权低抗住曹操的凌厉攻势,从此反败为胜,帮刘备站稳脚跟。诸葛亮作为谋臣中的顶尖人才,千百年来己经成为智慧的化身。

从武将来论。刘备手下著名的大将可是不少。一起结拜的关羽,张飞就不用多说了吧。关羽号称武圣人,死后被人祭拜千年。他一生简直是忠孝节义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不仅如此,青龙偃月刀更是使得出神入化。关云长刮骨疗毒,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只关羽一人,就是一个神话了。

张飞虽然鲁莽了点,可是勇猛非常啊。长坂坡一声大吼,吓得追击的曹军屁滚尿流。在后来与魏国大将张郃的战斗中,更是勇不可挡,将张郃打得丢盔弃甲,仅剩十余人狼狈而逃。

另一员猛将就是赵子龙了。赵子龙最出名的故事,莫过于长坂坡之战单骑救主了。他一杆银枪,杀进杀出,最终找到阿斗,为蜀汉事业留下了接班人。而且赵子龙一生基本没打什么败仗。既不像关羽一样骄傲自大,又不像张飞一样鲁莽粗鲁。在不少人看来,赵子龙简直就是完美化身。

老将黄忠同样不逊色。定军山之战,黄忠突袭夏侯渊,斩杀了曹操阵营中的这员猛将。老黄忠从此让人刮目相看。在蜀国中后期的舞台上,他屡屡扮演重要角色。

马超就更不用说了。他白袍银甲,帅得一塌糊涂。武艺与关羽不相上下。不仅如此,他整个家族在西北一带实力不可小觑,曹操屡次为之头疼。

按说拥有这么多谋臣武将,刘备的创业应该一帆风顺才是。可是,事实是,刘备虽然叫得响,但在魏蜀吴三国中,却一直处下风。他最拿手的吆喝就是骂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但打仗是拼实力的,骂得再响也没用。

刘备派诸葛亮去游说孙权,弱弱联合,共抗强魏。刘皇叔一生的志向就是杀了曹阿瞒,统一天下,恢复汉室。可是,他不但没成功,到他儿子阿斗手里,连他以前积攒的家业也全丢掉了。

为什么如比呢?

在我看来,除了地缘的原因之外,在用人上刘备不如曹操是一大原因。

刘备的家业从何而来?来自桃园三结义。当然,真正的历史上,他和关羽张飞也可能没结义,但不管如何,他们三人是不同寻常的好基友无法否认。连赵云这么忠心的常胜将军都打不进他们的小圈子。

如果这是江湖,那一定可歌可泣。可是刘皇叔,你别忘记自己的身份啊,你可是要打天下的。你们哥几个整天形影不离大哥二弟三弟的,叫得亲热的不得了,可是别人怎么想?如果我当时在刘备手下,看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关羽张飞,我就多半投曹操去了。

所以,刘关张的感情虽然仗义。但却不利于蜀汉集团对人才的吸引。打天下就是要不拘一格用才人,要建立起激励机制,要公正,平等,可是,他刘备呢?对关羽对张飞那一向是另眼相待。

这种情况下,你说其他人呢!

反观曹操,他就不一样了。这家伙做事一向只看后果不看过程。他的一望,绝不亚于刘玄德三顾茅庐。官渡之战时,他听说许攸来投奔他,光着脚就跑去迎接了。为了得到徐庶,把徐庶母亲俘虏过来,害得本已投奔刘备的徐庶不得不投奔曹操。

曹操用人,敢于挑战。只要有才,不管是屌丝还是富二代,他一样能用。这就非刘备所能比了。

当时曹操帐下,谋臣有郭嘉,荀彧,司马懿,而且前面的死掉后面的能接上,不像刘备的手下,到后期只能廖化作先锋了。

曹操手下武将出色的也层出不穷,曹仁,曹洪,夏侯渊,张辽,乐进,张郃,于禁,徐晃,典韦,许褚,一个个都不简单。曹操手下大将这么多,与他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方针绝对分不开。

三国故事中,也许我们对刘备一方感情更深些对刘关张的故事也更熟悉些。但真要论厉害,那还是曹操。








5

江湖在何方?江湖就在山水间!

古梁镛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大部分受小说影响觉得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刘备最厉害,刘备最应该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统一天下,其实这是受小说作者主观意识影响,《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说《三国演义》是由《三国志》演化而来,《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但是《三国演义》全文中,吴国的事迹描述最少,蜀国和魏国事迹描述差不多一样多,在人物描述方面,很明显蜀国人物描述更加细腻,因此古梁镛认为,《三国演义》带有浓厚的作者主观思想。

抛开《三国演义》不谈,刘备有五虎将和诸葛亮,为什么依然干不过曹操和孙权?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分两部分来看。

下面,古梁镛详细解答。

刘备VS孙权,夷陵之战蜀国一败涂地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三场战役之一,这一战过后,蜀国国力急速衰败,三国政局再一次出现了非常诡异的波动,蜀国和吴国彻底翻脸,孙权向曹操俯首,蜀国岌岌可危。

夷陵之战前昔,蜀国国力是三国中最为鼎盛的,东吴群臣听闻刘备率大军前来,大部分居然向孙权建议投降刘备,可惜刘备一时骄傲自大,摆下八百里连营,最终被陆逊一把大火烧的仓惶逃窜,夷陵之战前后,蜀国先后损失了张飞、黄忠、张南、冯习、土著部落首领沙摩柯、傅彤,谋士黄权、程畿、马良和陈震,同时,蜀国在此战中损失兵力多达五万(部分文献资料为八万)。



也就是说,不是刘备干不赢孙权,而是刘备指挥不当,阴沟里翻了船,假如没有火烧连营八百里,刘备率军进入江东,东吴大概率要灭亡。

夷陵之战是刘备西蜀政权和孙权东吴政权正面发生的第一次战役,也是唯一一次。

刘备VS曹操,曹操军事实力强悍,刘备势力弱小

刘备和曹操之间的爱恨纠葛要远比刘备和孙权来的早,早在曹操青年时代,他就和刘备认识了,对刘备也多有照顾,如果不是战乱年代,曹操一定会是刘备的伯乐,可惜他们出生于诸侯割据的东汉末年,这就注定了他们将来是对手而无法成为朋友。

刘备早年点投靠在曹操麾下,后来猛虎入山带领关羽和张飞脱离曹操,四处流浪,逐渐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在徐州等地有一定的人气。

刘备背叛曹操,参与了董承密谋诛曹操的计划,事情败露后,曹操亲自挥军追杀刘备,刘备势力不足,兵败逃入河北袁绍处,张飞流落土城,关羽为了保护刘备家小被曹操俘虏。



后来,长坂坡之战,曹操再一次追杀刘备,此时的刘备实力比之前更加稳固壮大,曹操对刘备起了必杀之心,甚至在得知刘备所在后,不惜亲自率领八千精兵脱离大部分追击刘备,准备将刘备彻底灭掉。

此时的刘备已经收诸葛亮入麾下,座下更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虎将,但是此时刘备兵力比之曹操差距非常大,即便有虎将,但是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刘备也只有率领残兵败将逃命的份。

刘备聚齐五虎上将,是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也就是赤壁之战之后的第七年,在这一年,马超投降刘备,此时刘备麾下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员虎将。

夷陵之战发生于公元221年7月至222年8月,也就是说,在刘备集齐五虎上将后,刘备和曹操之间的战争主要有张飞夺汉中战役,自此之后,两方罢战,进入修整期,直至公元219年,关羽失荆州并兵败被杀,蜀汉集团和东吴政权关系急转直下,随后爆发了夷陵之战。

所以说,刘备有五虎将的时候,虽然没有和曹操发生大规模正面战争,但是总体而言,蜀汉还是占据战场主动权的。

夷陵之战之后,刘备去世,而曹操于公元220年去世,最后三位枭雄,只有孙权健在。

通过古梁镛的详细分析,朋友们可以发现,刘备主要是发育的太晚,等到他有实力和曹操对决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后来刘备更是将一辈子辛辛苦苦积赞的家底扔在了夷陵战场,后来更是身死白帝城,真正是神马都是浮云。

谢谢大家。

6

刘备有五虎将和诸葛亮,曹操和孙权有数十万大军,除非五虎将是奥特曼,否则这没有可比性

刘备的实力是三国中最弱的,从始至终都是如此,刘备势力的鼎盛时期是夺取益州后荆州还未失去的日子,这期间刘备的军队包括嫡系、扩军、降军等等加起来也不超过18万,几乎比得上孙权的家当但是和曹操北方九州比,还是弱小太多,打不过很正常。

三国之中,只有曹魏有一统天下的潜力

三国之所以能够形成,除开蜀吴两国有秦岭和长江天堑作为屏障外,最大的原因是东汉末年的战乱导致北方九州经济社会受到极大损失,人口十不存一,而此时的益州,荆州,扬州由于地处偏远,没有过多的战火侵袭,还算物阜民丰。所以三国初期南北势均力敌,曹魏拿不出能消灭蜀汉东吴的兵马,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后期,曹魏已经能在分兵抵御东吴的同时出动十八万大军灭蜀,这就是土地的力量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7

小时候我一直有个疑问,诸葛亮这么厉害,草船借箭三天前就能预测大雾,借东风十几天前就知道某天风向,但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时候居然连一场几个时辰后的大雨都料不到,难道预测当天的大雨比好几天后的大风大雾还难吗?

我们从未否认,诸葛亮、五虎将有能力,可是《三国演义》到底给了刘备集团多少“主角光环”?如果一个个厘清,恐怕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从正史来看,这个级别的人才并不少见,魏吴两国,也是人才济济,猛将如云。再加上国土、人口的巨大差距,刘备想要一统天下,确实没有多少机会。

我们先来去掉诸葛亮和五虎将的水分,告诉大家,这些人的真实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属于“全才”,他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就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为后来蜀汉的大方针奠定了基础。此后出使东吴,促成吴蜀同盟,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也体现了其外交才能。刘备取荆南四郡后,诸葛亮负责钱粮调度,在成都制订《蜀科》,从严治蜀。

可是,偏偏在军事上,诸葛亮的成绩相当有限。要知道,从207年出山,到刘备去世前,诸葛亮只有214年曾经在刘备入蜀时和张飞、赵云一起带兵支援过。所以,诸葛亮一个锦囊武将战无不胜这种事,基本不存在。

此后诸葛亮的战绩,也委实一般。五次北伐,只有第三次夺得武都、阴平两郡算是一场胜利,其他四次都是铩羽而归。

常有人说,诸葛亮是“武庙十哲”之一,怎么可能打仗不厉害?说真的,中国古代一直重德超过重才,诸葛亮能入“武庙十哲”,更多是因为那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在曹魏看来,蜀汉将领中他们唯一看得上眼的就是关羽,曹魏群臣在听说关羽围攻襄樊的时候就说“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关羽万军阵中斩颜良,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可是关羽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了,刚愎自用,不顾东吴威胁发动襄樊之战,辱骂属下导致糜芳、傅士仁反叛,最后把刘备在荆州的根基输光。

张飞也是个人才,郭嘉说他和关羽都是“万人敌”,算是很高评价了。张飞也曾有过不俗表现,当阳之战据水断桥喝退曹兵,入蜀义释严颜展现大将风范,益州击败张郃打出威风。

但是,这伙计的毛病一样很明显啊。在徐州的时候跟曹豹搞不好关系,弄得吕布偷袭下邳丢了大本营。最后还因为鞭打属下,让范强、张达把他脑袋割掉了。

所以关羽、张飞都是那种性格有严重缺陷,闯出来的祸随时能让你倾家荡产的人,也真是让人颇为无奈啊。

赵云倒不错,汉中之战用空营计大破曹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又老成持重,在马谡失街亭的情况下避免了本部兵马的损失。可惜,他的官职一直不高。加上刘备伐吴的时候提反对意见,做了很长时间冷板凳。赵云缺少的是发挥的空间。

最后黄忠和马超,真的就有点“水”了。

黄忠在小说里是百步穿杨的神箭手,长沙一战更是和关羽棋逢对手,不过在史书中,黄忠仅有的一场战役就是定军山之战,而且出入还非常大。那场战役的指挥官实际上是刘备本人,黄忠只不过是摇旗呐喊、冲锋陷阵比较英勇,甚至连夏侯渊都不是他老人家杀的。

而马超年轻时真的很厉害,曾经跟曹操都有过精彩交锋,可惜啊,投降刘备的时候也基本是个“药罐子”了,后期除了汉中之战出了点力之外就哪儿都去不了了。

其实,我不是要“诋毁”诸葛亮和五虎将,他们的确是人才这没说的。但是,你以为魏、吴两国就没人才吗?

曹魏武将中张辽威震逍遥津,八百兵马破孙权十万大军,直接杀到孙权眼皮子底下了;徐晃面对鼎盛时的关羽长驱直入,用一群老弱残兵打得他无还手之力。就连曹仁、夏侯渊这样的“关系户”都一个在绝境下守城数月不失,一个闪电战名扬天下。谋士方面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哪一个不是算无遗算,决胜千里?

东吴虽然差点,但也有甘宁百骑劫魏营,在曹军营中如入无人之境;周泰一身是伤誓死不退;黄盖、程普老而弥坚。更不要说周瑜赤壁之战、吕蒙白衣渡江、陆逊火烧连营。就是诸葛亮引以为傲的《隆中对》,鲁肃也有类似版本《榻上策》。

你说刘备的人才,究竟哪里强过曹、孙二家呢?

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九州,东吴占长江之险,所以他们输得起。纵然于禁的七军让关羽瞬间报销,纵然东吴几次合肥之战都铩羽而归,他们还有资本。

刘备呢?他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半个荆州加一个益州,还让关羽把荆州全赔了,他输不起。刘备的处境最差,所以不容将领犯一点点错。人才并不特别强过对方,地理条件还差一大截,这就是为什么有诸葛亮、五虎将这样的人才,但还是不能击败曹、孙的原因。

8

刘备有“五虎将”“卧龙”,曹操、孙权的小弟就差吗?

能成为“五虎将”,自然都是三国中超一流的武将,关羽忠勇有谋,千里奔刘备,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张飞最著名的莫过于长坂坡二十骑吓退曹操数千大军,不仅胆识过人且粗中有细,益州之战义释严颜,赢得人心,用计大破张郃于巴西,使张郃数万人仅剩十几人;马超勇武且有威望,在西凉甚有威望,与曹操对峙数年;黄忠虽老但不输当年之勇,入蜀之战常身先士卒,在汉中之战大显神威阵斩夏侯渊;赵云不仅武艺顶级且浑身是胆,长坂坡于曹操军中单骑救后主,汉水之战随机应变扭转劣势并重创曹军。

“五虎将”确实都非常优秀,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都有自己的软肋,关羽能够善待部下但不屑于士大夫,是其败亡的关键原因;张飞敬重贵族但刁难下人,成为他的催命符;马超虽有威望于西凉但家室尽失,是他心里过不去的坎;黄忠虽能大展神威但终究是昙花一现,与刘备相见恨晚;赵云虽有将帅之才但只能做中军,不能镇守一方、开疆扩土。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能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因为有王子成父相辅相成;而乐毅能连下齐国七十余城,皆因齐国精锐在济西之战中消耗殆尽。诸葛亮确有治国之才,但奇谋欠佳。刘备得法正后,本是与诸葛亮相得益彰的不二人选,于是,诸葛亮主内、法正主外助刘备在汉中大败曹操,刘备达到巅峰。可惜天妒刘备,使法正英年早逝,刘备不久后又撒手人寰,独留诸葛亮率领危难之中的蜀汉前行。

曹操武将谋士篇

曹操的“五子良将”虽然没有刘备的“五虎将”华丽,但有勇有谋,每个人都能够独当一面。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能成为曹操外姓大将唯一假节钺的人,虽晚节不保,但功劳、能力自是没的说;张辽镇守合肥,屡破孙权,是其逾越不了的大山;右将军乐进每战先登,乌巢阵斩淳于琼是曹操能偷袭成功的关键,黎阳斩杀袁谭大将严敬,是曹操得力大将;张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曹操出征常为先锋,汉中之战夏侯渊被杀,张郃临危受命,安稳军心,数次击退诸葛亮北伐,诸葛亮也心存忌惮;徐晃解樊城之围足矣名留青史。

同时曹操帐下还有“八虎骑”第一大将夏侯惇,更是不输“五虎将”,擅长长途作战的夏侯渊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能谋善断的曹仁于江陵重创周瑜,周瑜不久病卒;虎豹骑统帅曹纯,献计大破袁谭;曹洪、曹真、曹休大破张飞、马超于下辩,曹真更是使诸葛亮数次北伐无果;

还有近卫“虎痴”许褚时刻护曹操周全,深明大义的李典、忠心不二的庞德、能堪大任的郭淮等等都是曹操成就霸业的基石。

曹操帐下第一谋士郭嘉,虽英年早逝但已助曹操平定袁氏余部,世更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之说;有王佐之风的荀彧,且能机鉴先识,征伐在外的曹操,军事、国事皆仍与荀彧商量,是曹操最坚实的后盾;谋谟帷幄的荀攸,常伴在曹操左右出谋划策,是郭嘉之后第一人;算无遗策的贾诩,仅凭只言片语便解曹操之惑;程昱、董昭、刘晔、蒋济虽然没有荀攸的治绩和德业,但在才策谋略方面也都是世之奇才。

曹操虽然有文韬武略,但之所以能同时对抗刘备、孙权两大势力,靠的主要还是这些人才。

孙权武将谋士篇

因曹操独大,刘备与孙权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盟友关系,他俩之间的交锋只有两次,一次是刘备取得益州后,孙权讨要荆州未果,出兵占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率兵五万支援荆州,但由于曹操在汉中用兵,只能认栽。

而第二次孙权偷袭荆州,擒杀关羽,刘备大怒,亲率大军数万与孙权新仇旧恨一起清算,但被大败于夷陵,不久病亡。

孙权能雄据江东多年,击退曹操数次进犯,靠的不仅是长江之险,更重要的是孙权的手下也不孬!

孙权内有张昭、顾雍、诸葛瑾辅佐朝政,外有“江表十二虎臣”,比“五虎将”和“五子良将“有过之而无不及,朱然、潘濬皆能堪大任。

同时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皆是旷世奇才,周瑜于赤壁大败曹操,曹操统一之愿破灭,战曹仁、取荆州功不可没,议取西川胸有大志,只惜英年早逝;大智若愚的鲁肃,主张联刘抗曹来分担曹操的压力,确实为上策;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都督,令鲁肃刮目相看,诱降郝普、取荆州、擒关羽,解孙权心头之恨;陆逊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且品质高尚,取荆州、败刘备、据曹操保东吴几十年无忧。

刘备虽有“五虎将”和诸葛亮,只谈武将和谋士,曹操和孙权也甩刘备几条街,如果再综合其他方面,刘备与曹操和孙权差的就更大喽!

9

历史从来都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创造或者决定的,这就是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性区别,说白了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不会认为某个英雄能够决定历史走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走向共和》里面的袁世凯说过“人民?我没有看见人民,我只看到了一个个人。”袁世凯就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认为刘备有五虎将和诸葛亮可以干得过曹操和孙权这种想法和袁世凯没有区别,都是在坚持被淘汰了的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你就知道刘备之所以不能够打败曹操和孙权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


全国大部分土地荒废,经济活动相对停滞

曹操能够在群雄割据的东汉末年脱颖而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实行屯田制,获得了比其他军阀更多的经济支持,在这一方面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甚至是军阀混战初期的强大的袁绍都是没法同曹操相比的,屯田运动使得曹操军队兵民合一,在经济生产和军事斗争两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强大经济是军事的基础,即便曹操面对孙刘联军未能取得胜利,仍然未能损伤他的根基,刘备在这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刘备代表的阶级不足以完成对全中国的统一,实力不足

刘备是属于哪个阶级呢?从刘皇叔的身份来看,貌似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是贵族后裔。可是他在宣传自己的过程中宣称的中山靖王之后,实际仅仅是个宣传的身份而已。汉代爵位的传袭三代而已,最多不超过五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的确是贵族身份传承的写照。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从这一信息可以看出到刘备这一辈与普通百姓无异,跟真正的贵族相去甚远。刘备一个被统治阶级在完成自己身份转变的过程中主要经过了两个过程,一是与汉献帝下诏册封为“左将军”,二是依附刘表,因抵抗曹操而获得荆州部分士族的认同。诸葛亮和五虎将中的黄忠均为这一时期归顺刘备,刘备才开始有了与曹操、孙权竞争的资本。



刘备政权内部力量尚未完成整合,政治建设相对较少

荆州七郡刘备最初仅获得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四郡,南阳郡在曹操手中,南郡和江夏郡在孙权手中;由于孙刘联盟的缘故,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才得以北据曹操、西连刘璋,以半个荆州为基地,西进益州。这就是刘备发迹的过程,刘备势力最强时横跨荆州、益州,作为外来势力,实际上一个寒门出身的君主很难再短时间内获得荆州、益州士族的拥戴,尤其是刚刚在刘璋手上获得的益州士族。刘备夺得益州之后,马上就进入到汉中地区的争夺,使得他并没有时间针对荆、益两州的力量进行整合,而且在汉中争夺战取得胜利之后,关羽立即发动的襄樊战役,此时不仅益州民心未附、荆州原有非核心人士也在谋划分离运动,于是为曹、孙联合提供了契机,在曹、孙双方联合打击下,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刘备因此发动了与孙权的夷陵战役,结果已然证明刘备集团的实力不足。自此以后刘备政权实力大减更是无力与曹、孙竞争。

10

三个原因:一,刘备起步太晚了;二,刘备犯了重大的错误;三,曹操和孙权都强大。

一,刘备起步太晚了。

刘备和曹操、孙权,虽然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但是,直到赤壁之战时,刘备还连个窝儿也没有。而此时曹操已基本统一北方,兵多将广,成席卷天下之势。而孙权父子两代已经营江东多年,占有六郡之地,众多能臣勇将,龙蟠虎踞,也已成难以撼动之势。

二,刘备犯了重大错误。

诸葛亮出山,使刘备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和突飞猛进的进展。占荆州,得黄忠;取益州,得马超;汉中之战,斩夏侯渊,击退曹操。至此,五虎毕集,卧龙主策,蜀汉如日东升,蓬蓬勃勃,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但就在这个时候,刘备集团接连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令关羽进攻樊城。这本来是破解魏、吴联合的一步好棋,但因为关羽没有走好,犯了只顾前门打狼,忽略了后门防虎的错误,丢失了荆州。

荆州之失的原因,人们已总结了很多,但还有一个原因,一直没有人提到。这个原因就是,关羽对曹军的攻战太顺利了。关羽连胜曹仁,打得曹仁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曹操派名将于禁(至少曹操这样认定他)率军增援,结果又被关羽利用大雨,水淹七军。当此之时,华夏震动。任何人也没有想到,关羽正面临灭顶之灾。以至于蜀汉成都这边没有来得及采取任何有效的补救措施。由于关羽之前辱骂孙权,导致东吴偷袭,几乎就在水淹七军第二天,荆州失守,关羽父子罹难。

荆州失守之后,如果刘备能够冷静对待,不发动征吴之战,蜀汉仍大有希望。因为尚有四虎存在,尤其是有卧龙存在,而且有数十万精兵存在。东吳虽夺荆州,但惮于曹魏,并不想和蜀汉彻底决裂。两国关系极易缓和。如果修整一段时间,集中兵力北伐,或由刘备挂帅出征,留诸葛亮筹集供应粮草,或由诸葛亮挂帅出征,刘备筹备供应粮草,很有可能攻占关中。如果能占领关中,以诸葛亮之才能和诸位虎将的神勇,夺取中原是大有可能的。

但刘备发动了征吴之战,在夷陵遭到了惨败。四虎失去其三(马超不久病亡),精兵损失大半,器械损失无数。到这个时候,蜀汉已基本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可能。

三,曹操和孙权都强大。

曹操是一位十分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说他用兵仿佛孙吴,这是十分中肯的。与历史上任何一位开国帝王相比,曹操都毫不逊色。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刘备才蹉跎大半生,也没混出什么成绩来。

孙权也是个相当杰出的人物。他虽然在积极进取方面不如曹操,在锐意拼搏方面不如刘备,但在选贤任能,团结部下,机动灵活,守卫疆土方面,却优于刘备。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专任周瑜,夷陵之战中专任陆逊,都显示了相当高的领导素质。也实在是刘备的劲敌。

刘备遇上了这样两位强大的对手,没有成功也是必然的。

综合上述可知,刘备拥有五虎上将和诸葛亮,仍未能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刘备能力有限,而且在重大关键时刻(如攻吴)没有采纳诸葛亮的意见,犯了重大错误。

应邀而作。欢迎点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