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之洞中国第一个枪炮厂,中国第一个幼稚园起蒙幼儿教育,反对台独用私力提供武器。

最佳贡献者
2

吴佩孚、段祺瑞都是极有民族骨气的军阀,我认为最有民族气节和骨气的军阀当属大帅张作霖!

3

在我眼中最有民族骨气的军阀,唯马占山莫属,在日寇侵略黑龙江齐齐哈尔时,孤军奋战十五天,江桥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终因蒋介石和张学良不抵抗政策败北,最后哭??着由小兴安岭撤退入关,黑龙江人忘不了他,他可以说清史留名。

4

论军阀之多当属清末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分裂后,各派军阀拥兵自重,割据混战。军阀中不乏在国家危亡之际具有民族气节的人。如吴佩孚,在南京大屠杀后绝食一天,恨日本鬼子入骨,拒绝日本国的军事装备扶持,最后被日本人暗杀。

5

最有民族骨气的军阀——袁世凯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自小喜欢骑马射箭,熟读兵法,曾扬言说:我若有精兵十万,便可横行天下。

袁世凯两次参加科举不中,作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可见袁世凯年轻时就有擒龙搏凤的志向和野心。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王妃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袁世凯表现英勇,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 ,报以首功。随后清军将叛军首领掳至保定问罪,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袁世凯练兵的先河。袁世凯留镇朝鲜期间,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朝鲜人士称赞他:“明达夙成,留京师(汉城)期年,大得都民之心”。 他也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鲜士大夫结为忘年之至交。他在朝鲜被称为“袁司马”。

1884年,朝鲜又爆发甲申政变,日军趁机发兵,想要挟制朝鲜王室,被袁世凯击退,日本人对袁世凯恨之入骨。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取得革命果实,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5年,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欧美各国无暇东顾之际,秘密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逼迫北洋政府承认日本取代德国在华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满洲及蒙古的权益,以及承诺聘用日本人为顾问。

袁世凯一方面拖延时间,一方面揭露日本恶行,呼吁民众和国际社会舆论讨伐,袁世凯在《大总统袁世凯致各省电》中称:“……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可让与或租于他国、聘用日本顾问、中日合办警察、军械等为‘其制我死命最要之点’。在我国不宜因此决裂,蹂躏全局。但应尽心竭力,能挽救一分,即收回一分之权利。日本不得不放弃其中最为阴险的第五条要求。

北洋政府迫于巨大压力,在日本收回对中国最为不利的第五条条约后,为避免开战,答应了日本的要求。于五月九日回应了日本的最后通牒,并把五月九日立为国耻日,号召民众勿忘国耻。袁世凯曾言:……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外交部恪守我的指示,坚拒到底,尽了最大之力。

在东亚地区因欧战爆发而陷入国际权力真空之际,在日本一国独强的巨大压力下,袁世凯竭力维护国家利益,积极抵抗日方《二十一条》要求,已尽最大努力,并争回了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没有让日本把中国变成第二个印度,实属不易,非其他军阀小打小闹可比。

如果袁世凯不贪恋皇帝宝座,登基称帝,想必也是个千古流芳的人物。

6

民族骨气应是民族英雄焕发出的视死如归,坚忍不拨的民族气节,而且是抵御外族侵略中所展现出来的。而军阀一词,当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民主主义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出现的。由于中华民族含56个民族在内,所以,民族英雄之骨气应在抗日战争期间体现。

冯玉祥,韩复渠,四川军阀刘湘,张学良,杨虎城等,都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体现出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说到骨气,我以为张学良,楊虎城两位将军首屈一指。为计么?①为御外敌,敢于违背蒋介石命令,秘密与陕北共产党共商抗日大计。这是明知有杀头之险而为之,这难道不是骨气!舍命御敌正是民族骨气!硬骨头!!

②众所周知,杨虎城被蒋杀害,张学良被蒋囚禁终生。他们这种民族傲骨和大无畏精神必深远影响着后来人。

7

就以中国近代而言,民国时期有很多军阀。虽然因为各自的立场和阵营不同,彼此之间相互攻杀,祸乱苍生。但是其中也有颇具民族骨气,拥护国家统一,面对内外分裂势力不肯妥协的人物。

而吴佩孚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位书生将军一生坚持自己的“四不主义”:“不借外债、不住租界、不与外人勾结、不做督军。”事实也证明了他做到了这一点。

书生将军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政坛上,有两个书生将军,备受全国注目。他们是北方的吴佩孚和南方的陈炯明。

两人都是秀才出身有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而且都仿效东汉班超的故事,弃笔从戎书生从军,也都很会领兵打仗。所以当时的舆论就常把他们相提并论,称为“南陈北吴”。

北吴即是吴佩孚,字子玉。1874年4月22日,吴佩孚生于山东省蓬莱县。因为他的父亲倾佩大英雄戚继光,而戚继光的号“佩玉”,于是给儿子取名“佩孚”,字“子玉”。

1896年,吴佩孚考取秀才后,因为得罪乡间豪绅,被革去秀才,后来来到北京以算命维生,喜欢读六壬八卦、奇门遁甲一类的风水算命书。

但是算命毕竟是下九流的行当,这对于生性高傲的吴佩孚来说可以短暂为之,时间一长吴佩孚觉得还是应该另谋出路。于是他投入当时淮军聂士成部,后来又考入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最终成为北洋第三镇曹锟的部下,因为善于用兵,作战勇猛。受到曹锟的欣赏和提拔,历任团长,旅长和师长一职。在其军事生涯中,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其军事才能可见之强。

坚守节操

1919年,巴黎和会,列强至我国地位于不顾,强行将原德国在青岛地区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消息传出,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呼吁政府拒签合约。五四运动因此爆发。不少进步青年及爱国学生因而被北京政府逮捕。

5月9日,远在湖南衡山的吴佩孚致电北洋政府,这个“言人所皆欲言,谏人所不敢谏”的师长,直接向大总统徐世昌发出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民草击钟,经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卫国是军人天职,与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背城借一。如国家急难有用,愿率部作政府后盾,备效前驱”。明确表态反对逮捕爱国学生。并表示愿意率部北上,收复青岛。

数日后,吴佩孚又致电南北双方将领联名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主张取消中日密约。一时间,爱国将军吴佩孚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

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刊登了吴佩孚的照片,称之为中国最强者。他也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此时,苏联政府主动上门联系。

苏联驻华代表处武官格尔克,在考察吴佩孚的军队后赞叹说:“从未见过这样完美的军事秩序,秩序和纪律极其严整,操练和训练比赞许的还要好。”

1922年8月19日越飞致吴佩孚的信件中说

将军先生:

……我们都怀着特别关注和同情的心情注视着您,您善于将哲学家的深思熟虑和老练果敢的政治家以及天才的军事战略家的智慧集于一身。……

苏联为什么要在中国如此急切的寻找合作?当时一个原因是出于远东复杂的国际形式,苏联迫切的需要在中国寻找一个“同盟军”来抵消来自日本的威胁。第二个原因就是想把苏联在我国外蒙古的驻军合法化,从而为外蒙独立创造条件。

当时手握重兵、声望极高的吴佩孚“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选”。也是苏联的第一人选。

于是,苏联人向吴佩孚提出,只要吴佩孚同意支持苏联军队继续驻扎在外蒙古,并承认外蒙古接受苏联“保护”,以及满足苏联人在东北的中东铁路等特殊权益,苏联将支持吴佩孚“统一中国”。

民族气节极重的吴佩孚一口拒绝了苏联人的游说。对于他来说,一个自幼崇拜岳武穆、戚继光的军人,怎么会去牺牲国家疆土和民族利益来换取外人的支持?

1927年,面对北伐军的猛烈攻势,吴佩孚兵败。民国军阀有个传统,战败之后要么躲进租界避难,要么出国暂避,以图东山再起。

当时吴佩孚的部下有人想让他逃难到日本,吴佩孚说:“我连租界都不住,谈何去日本!”对于一个极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传统军人,一个公开向国人承诺过“四不主义”的硬汉。临可死在敌人枪口之下,也不在外国的庇护下苟且偷生。

后来,日本外遣舰队总司令和海军驻沪特务机关长也专程拜访过他,表示愿供私人借款一百万元和无偿赠予十万支步枪、五百门大炮、两千挺机关枪,支持他东山再起。

但吴却语气坚定地回答:“过去我曾有枪不止十万,有钱不止百万,可见成败并非枪炮与金钱。我如愿引外援借外债,何必待到今日!中国的事应该由中国人自了。”

1932年,已经兵败下野的吴佩孚定居北平,受到张学良的欢迎。一见面吴佩孚就当面斥责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行为,以至于痛失东北。

张学良面红耳赤,低声辩解:实力不足,实力不足!

吴佩孚大声说到:“如今我来了,实力就够了!”一时间众人尽然不敢反驳。

晚年的吴佩孚,隐居北平,生活窘迫。但是他的爱国之情老而弥坚。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组织起日伪政府,首先是想到了吴佩孚。

日本人想利用吴佩孚与蒋介石政权的历史宿怨和在社会上的威望,企图劝他出山组织傀儡政府。

一时间,吴佩孚宅前车水马龙,日军特务机关首领及形形色色的汉奸说客络绎不绝。但是吴佩孚始终不肯在强敌面前屈膝就范。他痛骂上门游说的大汉奸江朝宗“老而不死”,齐燮元“死无葬身之地”。

最后,日军最大的特务头子土肥原亲自出马,企图说服吴佩孚出山。吴佩孚冷冷的说了令土肥原目瞪口呆的话:“如要要我出山,请日本人等一概退出中国,连东北三省也在内。”

1939年,汪精卫公开投敌,派出亲信前往游说吴佩孚与他合作,没想到吴佩孚破口大骂:“谁跟汪精卫合作,这人必定下贱!”不仅如此,他还让汪精卫的亲信带回自己手书文天祥的千古名篇《正气歌》,以表达自己不与其同流合污的决心。

日本侵略军见吴佩孚拒不合作,恼羞成怒后企图硬来。强行要吴佩孚召开中外记者会,公开表明对“日中议和”的态度。事先,土肥原贤二拟了题为“一切赞成日方主张”的稿子,要求吴佩孚在记者招待会上宣读。

在记者招待会上,日方向与会的130多位中外记者散发他们伪造的吴佩孚发言稿。但吴佩孚将“发言稿”弃之不用,却发表了自己对和平的看法,提出了包括“日本无条件撤军”和“中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完整”等中日和平的先决条件,并说明一切均以发言为准,会上印发的稿件是假的。然后,对于记者提问一律笑而不答,使日本侵略者大丢其脸。

日本侵略者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已宣告失败,于是密谋杀害吴佩孚以绝后患。

当时吴佩孚也自知身处险境,为了表明誓死不降日本人的心志,特地买了一口棺材摆在自己家里,并谆谆教诲后代不准当汉奸!

1939年12月4日,北京大雪。66岁的吴佩孚由于牙病复发呆在家中,延请德国医生到家中诊看,诊断需住院拔牙。因为“德国医院”在租界,被毕生不入租界的吴佩孚拒绝。

日本特务川本会同大汉奸齐燮元携日本军医前来强行“治疗”。家属欲阻拦而不得,齐燮元嚣张说:“大帅是国家的人,一切由国家主持安排,家属无权过问。”

川本、齐燮元在现场监督。日本军医用手术刀在右腮下气管与静脉的部位一刀割下,顿时血流如注,吴佩孚当场死亡。

举国哀悼

吴佩孚被害,举国震惊,日寇利用控制北平媒体的条件,多方散布谣言,企图掩盖杀人事实。但吴大帅被日本人所害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在北平特地成立了由社会名流和生前友好180多人组成的“治丧处”;治丧期间赴吴邸吊祭者达数千之众;各种挽联摆满两旁。吴青年时的同窗挚友李际春的两幅挽联评价了他的一生:

第一副:不爱钱,不蓄妾,不入租界,执简以书,是为真不朽!

同投军,同就学,同拯国难,扶棺痛哭,岂独念私情。

第二幅:是奇男子,是真将军,家国系安危,斯人胡可死?

为天下忧,为民众惜,行藏系劫数,天道竞难论!

出殡之时北平更是万人空巷,无数民众在出殡道路两旁为吴大帅送行。伴随着长长的送葬队伍,层层纸钱顺着风势直上云霄,在空中回旋、翻飞,似漫天大雪。北平民众以这样的方式来祭祀威武不屈的吴大帅和表达对日寇汉奸的憎恨!

消息传到陪都重庆,国民中央政府也对吴佩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老对手蒋介石摒弃历史恩怨,亲发吊丧唁电:

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除请政府优颁饰终令典,以彰明德外,务希善体遗志,节哀顺变,藉襄大事。是所企盼。

蒋介石还手书挽联: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当时在重庆的中国共样评价吴佩孚:(吴佩孚)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羽、岳飞,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总结:在民国时期,国家多难。内有大小军阀割据,外有强敌窥视。许多有志之士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国家面貌,内求统一,外御强敌。

吴佩孚作为中国旧时代文人的代表,也是这样。他熟读孔孟,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他弃文就武,想凭一己之力统一国家。作为旧时代军人的代表人物,他忽视人民的力量,迷信武力。注定了他的失败。

诚然,吴佩孚失败了,他的双手也曾经沾满了工人的血。他参加的军阀混战也使得中国更加的积贫积弱,这是他的错误之处。

但是,作为一名爱国军人,孔孟门人,他没有泯灭自己的民族气节,不借外债,不进租界,不勾结外敌,至死不改其志。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不能苛求前人的完美,在那个汉奸遍地走,伪军多如毛的年代。他坚持自己的节操,就可以说无愧于天地!

不利于国家的话不说,不利于国家的事不做!哪怕前面金山银海还是刀斧加身。

8

吴佩孚。

9

在军阀混战时期,他们为了各自利益大打出手,一时间血流成河,民不聊生,陷广大百姓于水火之中。而在面临外来侵略,国家处于危难关头,他们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摒弃成见,携手并肩,共御外敌。

在抗日救国战争中,许多军阀也是热血勇士,舍生救国,可谓是英雄辈出。张作霖,为不给日本人合作而被炸死;马占山,打响了抗日救国等一枪;李宗仁,血战台儿庄,杀敌二万多;刘湘,组织川军团血战到底;阎锡山,指挥太原会战;另有冯玉祥,吴佩孚,唐生智等等,不胜枚举。

个人觉得他们都是军阀中的有骨气的血性男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抗战胜利七十多年的今天,他们的功绩不能遗忘,必须让后人铭记,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10

谢邀!纵观历史最有民族骨气的军阀应属阎锡山,虽说他以老奸巨滑游刃于军阀之林,但他执政山西三十八年,重视民生教育,不是其他军阀可比拟的,一把算盘拨弄自主,到如今,山西古迹保存最好,他是以柔克刚精于算计,最终走上不归路,可是功绩也不能一笔抹灭吧!拙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