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1岁多的小孩,调皮受伤而大哭,家长是应该先批评还是先安抚?

1岁多的小孩,调皮受伤而大哭,家长是应该先批评还是先安抚?

2020-09-01 16:50阅读(117)

1岁多的小孩,调皮受伤而大哭,家长是应该先批评还是先安抚?小孩调皮,尽管平时已经告诉她哪些事情要注意,也做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可还是难免小磕小碰,比如开

1

一岁多的小孩儿调皮受伤就大哭,这是人的本性啊,所以说作为家长的你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一定要做好一岁多孩子的启蒙教育,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不要溺爱让孩子。慢慢的在教训和良好的教育当中长大对孩子一生一世都是一件受益匪浅的好事。

2

你好,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1岁的小孩不懂事,有点也听不明白理由,我认为是应该先安抚他不哭吧,不哭了你在慢慢给他说道理。多少会听进去一点的。你觉得呢?

3

1岁多的小孩,调皮受伤而大哭,家长是应该先批评还是先安抚?

我觉得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毫无疑问,应该先去安抚(不是溺爱保护),等平静下来再去做沟通(而非批评)!


分析孩子哭的原因

1.身体受伤,疼痛引起的哭

无论孩子是调皮、还是意外受伤,当因为疼痛而哭泣时,我想家长都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安抚,并且及时查看是否受伤的情况。低年龄段儿童因为摔伤、磕伤,经常会出现头部、口唇、手指外伤等情况。此时,及时安抚以使孩子平静,仔细评估受伤情况,是合格的家长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这种情况还要先批评一顿的话,我觉得未免有点不近人情。


2.受惊吓后,心理因素导致的哭

心理学家曾这么说“孩子学会走路,就好比经历了第二次分娩。对于孩子来说,行走的目的不仅仅是行走,更是好奇心的驱使……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乐于独立探索世界的开始!”

他们可能会因为走路技能不熟练、手部运动欠灵活,而出现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是,每一次的碰撞和触摸都是他们在认识环境、认识世界的过程!


有心理学资料表明“孩子跌倒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疼,而且孩子年龄越小,对痛的刺激敏感度越低。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很短的时间后他们就会把惊吓和疼痛忘却,又开始新的玩耍了……”

因此,如果家长在确定没有发生严重的身体外伤后,应该做适当的安抚,努力快速让孩子平静下来。然后,再通过沟通的方式,让他们明白这么做会有危险,这样会更加有效。如果,家长直接就进行批评教育,那么会让孩子潜意识认为“家长是在否定自己探索的行为”,那么长此以往,孩子容易会产生自卑、畏缩的心理。


是安抚,不是溺爱保护

有时候,我们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低年龄儿童摔倒后,长辈会立马跑过去扶起。然后,表情夸张地,边心疼地安抚,边咒骂地不平、旁边的人不好等等……

其实,这不是我们所推荐的安抚,而是一种溺爱式的保护。正如前面所说,低年龄的孩子可能很快就会忘记疼痛,转而去玩耍新玩具了。安抚的作用是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能够快速地平静下来。而不是,家长流露出惊慌失措的情绪,反向感染孩子产生更恐惧、更紧张、更不安的过程。有人说“小孩摔倒,不要哄,越哄哭得越厉害”,讲得就是父母将不安的情绪传染给了孩子的情况。因此,我觉得当题主说的情况出现时,家长需要注意安抚的方式,努力让孩子平静;而不是进行溺爱式保护,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缺少独立性!


如何安抚和沟通?

1.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不要哭

有心理学家分析过“当孩子意外受伤(摔倒、磕伤、夹伤)时,孩子没有哭,父母应该观察情况,不要急于过去。如果孩子很快站起来,说明并无大碍;如果孩子不站起来也不哭,父母可以去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这样一来,孩子会有安全感,而且不会因为恐惧而大哭起来。并且长此以往,他就会选择自己慢慢爬起来!”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父母,应该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当孩子出现各种情况时,通过陪伴和鼓励来让孩子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2.适当地让孩子哭一会儿

孩子受伤后,家长应及时看孩子受伤的情况。严重的话,及时去医院治疗;不严重的话,可以让孩子趴在我们的怀里哭,轻拍或抚摸他。父母简单的拥抱就是孩子永远的安全港湾,自然也会让孩子迅速得到心理治愈!

有些家长不许孩子哭、打击他、压抑他,这是不对的!这容易使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变成懦弱、胆怯、自卑的人。所以孩子哭泣时,父母要接受他们天性的流露,不要嘲笑、不要批评!用拥抱、用鼓励,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和保护!


3.教孩子学会方法,避免再次发生受伤

当孩子平静下来后,家长还应该教孩子总结经验,并且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来避免再次发生受伤。

比如,手指被门夹伤了。一方面,家长应当告诉孩子开门和关门都要小心翼翼,不能大力关门,这样容易夹到手;而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考虑是否可以通过做一些安全设置(如:防夹手门档、门塞等等),来防止意外出现!

再比如,踩到玩具摔倒了。一方面,家长应当告诉孩子要整理好玩具,不能乱扔,否则踩到的话,又会弄痛自己了。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设置专门的玩具整理箱、并且以身作则不乱扔东西,把房间弄整洁!

这样,孩子才会不断的成长,逐渐养成自信、勇敢的性格,以及克服困难的习惯!


结语:一岁多的孩子,我们家长还是应该多安抚!批评少点、鼓励多点!呵斥少点、引导多点!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的温柔是孩子永远安全的港湾!


我是萌齿君,爱搞笑、喜欢科普的牙医奶爸!请多多关注、点赞和支持哦!

4

遇到无意磕到、碰到、摔倒这样的情况,我基本都是先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慢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跟孩子巴拉巴拉摆事实、讲道理。

只要孩子从这次的事件中有所得,那这个“错误”就范值得!

成为过去的事实,与其给孩子“伤口上撒盐”不如“雪中送炭”

带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哪个家长敢拍着胸脯说:“我家孩子没磕、没碰、没摔过!”尽管我们已经一再小心、再三叮嘱。

可孩子终究是孩子,玩性大、自我保护意识未形成、日常安全常识欠缺等等都使得他们在长大成人之前不得得吃些“小苦头”。

比如:开柜子门(抽屉)手被夹到、爬高上天摔到、不注意桌角柜子被幢到、不穿鞋光脚走路被尖锐的物品刺到……

每当这样的时候,我都会这样做。给他一个爱的抱抱,告诉他:妈妈在!或者第一时间问他:需要妈妈帮忙吗?

事情已经发生,无论情况如何?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跟孩子一起面对结果,收拾残局!这样的时候,与其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不如“雪中送炭”。多吃小亏,以后长大才不会吃大亏。

哥哥大概1岁3个月的时候,已经走得很溜了。对抽屉、柜子门特别感兴趣。

有一天,我就看着哥哥拉开抽屉又关上。前两次孩子力气小、推得慢,加上我家抽屉是没有助推力(摩擦力也有点大,不易推进去。有助推力及易滑动的家长可不能轻易放孩子自己尝试。)的那种老式抽屉。

因此,幸运的没出事!孩子看了我两眼,看我没阻止便玩了起来!其实,为娘的是想看看他怎么被抽屉夹手!

结果,第三次就中招了,两只手都被抽屉夹到了。瞬间,晴天变阴天。哇哇哇大哭起来~

我没有一句责骂,过去就抱起孩子安慰起来。“好啦!好啦!没事啦!妈妈在!

等孩子哭毕,为娘的肯定还是要大秀一下我的智慧呀!


宝宝,你看!你刚才是这样夹到小手手的。妈妈教你,抽屉拉开之后要关起来的话,小手手要抽出来,放到抽屉面上再推动抽屉关起来,这样手手就不会被抽屉夹到了。

说完,当场还要让宝宝继续尝试。孩子哪里肯呀!我就亲自上阵,扶着他的手一起做。孩子蹑手蹑脚的试了几次。

果然,用老妈的方法就不会被抽屉夹手。从此之后,抽屉、柜子门都没夹过他的手。

每次,开门或进电梯,他的手扶在框上,我都会提醒:这样会夹到手!他立马收手!无需多言!

当然,以下几种情况!我不会立马给他抱抱和安慰,而是会选择先说教后再给他奖励的抱抱。

1、 孩子在尝试初期遭遇挫折

比如:哥哥学走路时,没走稳摔倒在地(屁股着地)。我会在远处张开双臂并对他说:加油!妈妈相信宝宝能做到的!快,起来走到妈妈身边来!

2、 孩子破坏规则、耍赖、撒泼的时候

当孩子破坏规则耍赖、撒泼,我不仅不会给他爱的抱抱,还会严厉的制止他这样的行为。但是,当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之后,我会给他一个奖励的抱抱!


3、 因好奇心去故意尝试危险事物

每个孩子对世界上所有的未知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并不是孩子所有的好奇事物都要满足他去尝试。


有些危险的事情,在前人经验的经验总结中就可以得知:避而远之!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危险的事物我们直接会掐断,不给予任何尝试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我会将结果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

有一次,哥哥想去碰触电源开关。我直接是喝声制止,告诉他:“涵涵(对待严肃的事件,我一般不会叫他宝宝)这个东西很危险,你不可以碰!碰了就会死掉,死掉就再也见不到妈妈、爸爸了,知道吗?”

在孩子童年时期,遇到“困难”和需要安慰时,父母的态度对孩子将来性格的形成、处事得的方法和态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几种父母常见的反应最不可取。

1、 自责,过渡惊慌型

这类父母,每当孩子受伤或遇到困难时,总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将所有的责任都承揽在自己的身上。


孩子摔倒,第一时间不问缘由先抱起来,惊慌失措不说还连呼:“妈妈错了!妈妈错了!”这样不仅没有安抚好孩子的情绪还会使孩子觉得这是件“天大的事”。

对于新事物,孩子反而会越来越畏惧尝试,对他来说脑海里时常会出现父母惊恐的表情。

2、 马后炮式责骂型

当孩子受伤后,这样的父母往往说的第一句话是:看见没?叫你不听我的~怎么这么不听话等等。


事件已经发生,这个时候不需要父母再来灌后悔药、也不需要在伤口上撒盐,他需要的鼓励与正确的引导。喋喋不休只会让孩子更加烦躁,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3、 推卸责任型

孩子碰到桌子角了,是谁的错?肯定是孩子自己的错呀!可是,有的家长就会将这个事实扭曲。


来!奶奶打桌子,碰到我们小宝了!”“地面不好,摔到我们宝宝了,踩它踩它!”

(貌似老一辈都爱用这招,这里让奶奶背锅吧!)


这样的错误的描述不仅不会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还会在将后来的成长中,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习惯性甩锅、推卸责任。

4、 挫折教育过度,漠视型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于是挫折教育大行其道。当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一刀切,认为孩子应该接受挫折。


可是,有的挫折已经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家长还不自知。当发现孩子情绪低落、畏惧等时,就放下“挫折教育”给孩子一个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挫折教育下,有爱包裹的坚强才会更有力量。不要让父母的挫折教育变成孩子眼中的淡漠。


对于孩子摔倒、磕到、碰到,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屁话育儿,屁话连天图个乐!喜欢记得关注和点赞哟!

5

1.如果是第一次,可以先安抚小朋友的情绪,再告诉注意的问题和后果
2.如果第二次还是如此,就不要安慰小朋友,让他真实的感受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具体做法看视频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6b772d5460e439ab3e74ab85ff8cf8e\

6

刚好家有1岁多的小男孩。

1岁多小孩其实还不太会分辩安全与危险,能不能去做什么的。很多话还不会讲,但能听懂些,模仿能力也强。

如果有因调皮而受伤,如果不严重,我一般会先观察他自己有什么反应,会怎么样做,然后才会过去安抚,然后告诉他以后不能那样做,不然会有怎么样的后果。

比如,小宝之前喜欢推拉阳台的玻璃门,我故意用东西在地上挡住一边,这样推拉也不会夹到手,但他会把东西拿走。有二次就夹到了,但不严重。我安抚他后,告诉他:不能推,会夹到手(语言简单点,复杂了听不懂)。然后把手放到推拉门缝边,故意做被夹到手痛的样子。后面他再推拉,我就做出夹到手痛样子,再也没受伤过。

人家本身受伤了,不先安抚先批评,会更受伤更伤心的。

7

伊佳觉得一岁多的小孩,调皮受伤了大哭,家长应该第一时间安抚,和孩子产生共情!

首先孩子的年龄在这里摆着,一岁多刚学会走路,对环境充满的好奇,都想自己摸索一遍,她不知道“深浅”,也就是说不知道哪里安全?哪里危险?

女儿小的时候,爬小椅子,啪就摔了,哭的“哇哇”的,刚开始都哭不不来了!赶紧原地抱在怀里,一边安抚一边看摔坏了哪里?

我小侄子都能从沙发上爬到鞋柜上,还要往下跳,吓得我嫂子以后都不敢让她儿子离开她的视线!

其次,孩子疼了,肯定潜意识里就知道这个东西或者这个行为不好玩,即使你不教育她,当时你再让她玩一次或者弄一次,她肯定不干!

后期她还记不记得,就得家长引导了,有的孩子忘的快!

最后,教育什么时间都可以,但孩子受伤需要爱的时候,就要及时给予,才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8

孩子受伤大哭,家长第一时间应该先安抚好孩子(如果是破皮之类,记得先给宝宝的皮肤清洁消毒),让孩子有一个情绪缓冲期,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再慢慢沟通,下次碰到开柜子门手被夹了,爬椅子摔了,不穿袜子跑滑倒…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去避免。

像我家宝宝小的时候,家里的桌子柜子的边边角角都是黏上防撞角的,防止不小心磕到头。陪伴宝宝的时候,视线尽量不要离开宝宝,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害。高质量的陪伴是对宝宝负责的态度,也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9

当然是先安慰。

一岁多的小朋友可能还不能清楚流畅地表达他内心的不愉快,所以如果受伤以后,可能会以大哭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不满。

我儿子三岁半,总是习惯到处爬,有一次趴在餐桌底下玩,手里拿着他喜欢的卡片,结果从桌子底下爬出来的时候,脚下一滑,没有站稳,手里由于那着东西,没办法撑地,结果下巴碰到地上,嘴唇被牙齿咬破,小嘴巴里都是血,那一刻,哭的稀里哗啦,身为妈妈的我看到当然是特别心疼,可是顺口就批评他,“跟你说几遍了,桌底下容易受伤,你就是不听”。结果,三岁半的儿子大吼,“别说了,别说了”。我抱起他,帮他清洗完伤口,抱着他坐在沙发上,等他情绪稳定了,我问他“刚才你是不喜欢妈妈那样说吗”,他回答“你不爱我了吗?”就因为在他受伤后,我批评了他,他竟然怀疑我不爱他了。

所以,一岁多的小朋友因为调皮受伤后,批评是需要的,但是我觉得要有先后顺序。

一、可以先给孩子一个拥抱,安慰一下受伤的小心灵。

作为父母最害怕的是孩子的大哭,孩子一哭,就会手忙脚乱。所以当你拥抱孩子的时候,允许孩子哭泣,大哭有助于孩子恐惧情绪的抒发。在孩子大哭的情况下,你对孩子的批评,孩子根本听不到心里,反而觉得你不爱他了。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再给与孩子批评指导。

二、父母不必过于惊慌,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磕磕碰碰,根据自然后果法,有些小的磕碰,父母不需要过度惊慌,也无需频繁唠叨孩子应该怎么做,其实孩子经过自己的体验,下次同样的错误就不会再犯了,所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范围内,允许孩子的自我探索,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对于一些小的磕碰,也是孩子成长的机会。

10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一岁的宝宝受伤了,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安抚宝宝的情绪。这个时候,宝宝不只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有心理上的害怕。这个时候宝宝非常没有安全感,需要家长及时安慰。
另外呢,因为宝宝年龄比较小,说太多的道理,他可能不太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帮忙。一个是书籍,我们可以找安全方面的绘本,当做一个故事讲给宝宝听。还有一个就是视频、动画片之类的。这些方式呢,宝宝比较容易接受。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8cf802f0c1d467e8074cd7e12af46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