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呵呵,我一直把它当作疑问句。
关于人性的善恶,本没有什么定论。我认为,通常情况下,在利益面前,人性都是恶的。在不牵扯利益的时候,人性都是善的。那么我就试着从“尧舜禅让”这个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中,简要分析一下。
一、尧和舜的简历
公元前2168年,尧从他大哥帝挚手里接过了帝位。尧小时候住在他外公伊侯家里,就随了娘家的氏-伊祁。所以尧是姓姬,伊祁氏,名叫放勋,封地在唐,也称为唐尧。唐尧对我们今天的贡献还是挺大的,他开创了国家制度,制定历法。他还发明了造酒技术和围棋。舜出生在姚墟,称为姚氏。后来,又迁居到妫水,称为妫氏。传说,舜在出生的时候,目生双瞳,所以取名叫重华。舜为人孝顺,善于制陶。舜在公元前2097年,成为了部落首领。
二、《史记》等正史记载,尧把帝位禅让给了舜
关于“尧舜禅让”的事件,《史记》等正史众口一词。尧的儿子丹朱性情顽劣,尧不想把位传给他。开始,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可许由没有接受。于是“四岳”就推荐了舜。尧为了考察舜,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由于舜很有本事,他的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很妒忌他,曾经放火要烧死他,推到井里要活埋了他,多亏娥皇和女英发现及时,才救了他的命。可是,舜并不记恨,对他的父母和弟弟依然很好,这就是24孝中的“孝感动天”的故事。经过三年的考察,尧说,“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于是就把帝位禅让给了舜,开创了禅让的先河。“禅让说”实际也是在告诉人们,人是性本善的。但事实真如此吗?
三、《竹书纪年》记载,舜从尧手里夺取了帝位。《史记》把我们骗了两千多年
中国还有一部史书叫《竹书纪年》,比《史记》要早200多年,是晋国和魏国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说是舜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尧,夺取了帝位。现在很多人都认可这一说法。这一说法的基础是,在利益面前,人性是恶的。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尧肯定是要把权利交给自己儿子的,全但是当时舜的势力很大,有能力把帝位夺过来,于是就下了毒手。这是人正常的思维。《史记》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陈桥兵变中,赵匡胤夺了他结拜兄弟柴家的皇位。烛光斧影中,赵光义夺了他亲哥哥的皇位。在利益面前,兄弟尚且阋于墙,何况是外人呢?这难道还不足以体现出,在利益面前,人性恶的一面吗?
四、史书上为什么说是禅让
舜窃取了权利后,当然要对自己粉饰一番。以后的朝代的君主,为了让百姓服从统治,大力宣扬圣人的道德。舜的异母弟弟三番五次要害他,他心里能不气吗?所以,舜对他们依然很好,只是做给人看的,为了积攒自己的人望,为将来夺取帝位作舆论上的铺垫。
总之,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上看,在重大利益面前,人性是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