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武汉孤悬在江汉平原上,适合做一个扼守四面八方交通要道的要塞,却很难作为都城存在的。若说原因,小牛认为有下述三点:
一、四通八达反倒成了劣势,四面受敌使武汉难以成为都城。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由北方去湖广的旱路必经武汉,汉水经武汉流入长江,而后者穿城而过,又是一条东西大动脉。可以说,武汉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得武汉,则有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的跳板和大本营,所以,它又是中南地区最重要的要塞。
但是,上述区位优势决定了武汉只能发挥军事、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的功能,而不可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因为它越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就越是八面临敌、易攻难守。看一下地图,它西面的四川盆地往往是敌方的战略基地,从那里出发,顺流而下,就可直抵武昌、汉口和汉阳。同样,长江下游和汉水中上游来敌也可以轻易地突防,在江岸登陆。历史上在武汉附近经常爆发大规模战事,如东汉末期的赤壁之战,抗战时期也在此展开过武汉会战。。
长江不再是天险,四周也没有雄关险隘,守军很难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一旦敌军同时从四面发起进攻,仅凭单薄的城墙是守不住武汉的。由此来看,作为四战之地的武汉是不适宜做都城的,历代王朝也不曾选此地作为都城。
二、江河纵横,使三镇很难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都城的功能。
武汉这个政治地理概念是很晚才出现的,古时,它的三镇被长江汉水切割成三个彼此联系松散的区块,难以形成有效的整体。
一般的都城都集成下述城市优势:城市人口众多,商业发达,市内交通便利,道路呈网络状,密切沟通城市各个区域的联系,有利于提高都城行政效率,发挥都市引领作用。
然而,古代的武汉却没有上述优势,它的人口稀少且分布零散,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工商业街市。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和桥梁设施的古代,江南的武昌与汉水两岸的汉口、汉阳无法建立起快速便捷的交通信息联系。试想一下,长江武汉段最窄处也有1.1公里,而且水深浪急,渡江要花费许多时间,根本不便于江南江北每天的日常联系;汉水东西;两岸的沟通方面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说,古代的武汉并没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产生都城应有的功能。
三、辐射范围有限,对中原和远方地区鞭长莫及。
古代的武汉,周边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缺少足以起支撑作用的城市来拱卫。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文化教育事业欠发达。作为中心城市,武汉自顾不暇,没有能力向四周扩散,也无法吸收附近地区的力量来壮大都城。
在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在北方,在以郑州为圆心、向东至齐鲁、向西到三秦、向北至北京、向南至南阳的区域之中,武汉则远离这个重心。后期虽有重心转移,那也是朝向长江下游江浙一带。无论北方还是江浙这些繁荣之地,都远离荆楚,远离武汉。若以武汉为都城,指望那些地方供给武汉,那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若是发生战争,武汉很容易被围困,然后被各个击破,指望不了援兵的救助。因此看,武汉难以承担起必须承担的重任,做都城勉为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