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叶的文坛,曾经兴起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唐宋派”,其中有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茅坤。他编纂了一部164卷的大部头作品,命名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这是“唐宋八大家”的称谓首次出现。从此唐宋八大家就形成了一张文化名片,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座高峰,对于后人来说只能是高山仰止。这八位散文大家鼎鼎大名,在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不过可能很多人对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苏辙、苏洵这七位比较熟悉,张口就能够说出来他们名字,但是对于最后一位曾巩,很多人会想不起来,他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今天江西南丰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书法家;他也是那个时期最重要一位文化名人,而且茅坤在北宋众多的文豪中选择了他,并没有选择名气更大的范仲淹,司马光,其实是有原因,曾巩都干了啥?其实我们忽略的,有可能是八大家里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
八股文源于曾巩
曾巩是欧阳修的大弟子,在欧阳一门,如果按照辈分来排,王安石、三苏、司马光、程颢,甚至包拯,都得叫他一声大哥。因为这些人都是欧阳修的弟子和门生故吏。而真正推动欧阳修文学思想的,便是曾巩。
欧阳修发起了“新古文运动”,曾巩在老师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文章写得不逊于老师。曾巩的文章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平实质朴,温厚典雅,言简意赅。文学性不敌苏轼、欧阳修,但中规中矩,逻辑性极强,很受官家喜爱。
等到明朝时,曾巩的文章更是得到了朝廷的认可,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更是深受其影响。
可谓曾巩一人,影响了明清两朝文人。也是因为八股文有利有弊,名声不佳,所以导致曾巩的文章也很少流传,故名气不及其他唐宋八大家。
传奇从祖父开始
曾巩的祖父叫曾致尧,在南唐后主李煜时便中了进士,但觉得南唐没前途,中了之后也不出来做官。
直到大宋,这回觉得有前途,就又中了进士。这学习能力,就跟玩儿一样。
曾致尧后来做官一直做到礼部郎中、吏部郎中,极有实权。
放到今天,这可是司局级干部,放到地方至少是地级市市长。
你有“三苏”,我有“七曾”
苏洵、苏轼、苏辙,八个席位一家子占了三个,“三苏”的名号响彻整个华夏大地。
因为有他们三个,我们的语文课本多了好几页,三苏更是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
说到家庭教育,曾巩一家子可比苏家牛得多。
77年间曾家出了进士19位。最有名气的就是“南丰七曾”。
曾布,官至宰相(相当于副国级);
曾肇,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相当于副部级);
曾纡,著名散文家、诗人、书法家;
曾紘,著名评论家;
曾协,知州(相当于司局级);
曾敦,知州(相当于司局级);
而曾巩,也是在多个地方,做过多年知州,还想当过史官。这七曾混得,都不比三苏差,所以要说教育成功,曾家力压苏家。
曾巩家族演义了我国科考史上亘古未有、空前绝后的“一门六进士”、“一科三大家”、“耕读家传久、人才世代兴”的壮观文化现象。
做官写字全能
曾巩尽管没有做过宰相这样的高官,但在做地方官时,积德民生,口碑极好。在越州做官时,停掉不合理的赋税,优化财政结构;在齐州做官时,端掉了地头蛇“霸王社”,治理水患,疏浚大明湖。如今大明湖畔的南风祠(又名曾公祠),便是为纪念曾巩所建;在洪州做官时,有效的控制了瘟疫;
在福州做官时,提出了“官不能与民争利”的观点。曾巩的书法也是一绝,其传世孤本《局事帖》,在2016年曾被拍卖2.07亿元。马未都先生曾在节目中打趣称:他的字现在一个字值一辆法拉利。
我们来看看这篇书信写得到底是什么:
范仲淹没能入选原因
原因一:范仲淹不是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
入选“唐宋八大家”的必须是唐宋时间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范仲淹虽然在散文上取得很不错的成就,但是在古文运动方面的成就远比不上那八位知识达人。
原因二:范仲淹的散文创作数量太少。
范仲淹的散文质量虽然高,但数量却很少,除了《岳阳楼记》和《灵乌赋》外,存世的散文基本书信类的,也就是说范仲淹是很少正儿八经地写散文的。
原因三:范仲淹的政治成就掩盖了其文学成就。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如果范仲淹致力于文学创作,相信以他的才学和能力,想要在文学史上青史留名应该不难。
但他心系国家、心系百姓,将一生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要么主持“庆历革新”,要不到边塞镇守边疆,范仲淹去世后,北宋和西夏的边境百姓为他戴孝痛哭,认为边境安宁将不复存在。
至于司马光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很正常,唐宋八大家入选标准是散文作品的水准,而司马光突出是史学书法艺术及诗歌成就。
笔者感慨
曾巩在唐宋八大家里没有什么存在感,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1、那就是对他的宣传不够,现在我们的课本里极少收录曾巩的诗文,反而范仲淹,司马光的收录的比较多,这也就使得他的名气看似不大,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2、曾巩为人比较低调,尽管他是欧阳修最得意的弟子,可是他身上没有黄庭坚传奇的色彩,民间有很多关于范仲淹,司马光的故事,但是很少有关于曾巩的介绍。
曾巩之所以能入选唐宋八大家,我们究其原因无外乎三个:
首先,他是古文运动的骨干,他主张写文章应该“先道后文,文道结合”,这在当时是很有见地的。曾巩的文章,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但是达到了文章的最高境界,并且符合对文章的“道德审美”。因此,他的文章也就特别引起了后世的注意。
其次,他的诗文虽名气不大,但其散文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值得称道。曾巩的散文题材范围很广,包括了寺院记和学记类、人事杂记类、工程营造类,这是当时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再次,他在北宋颇有受推崇,不少名家们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欧阳修、王安石、苏辙都曾高度评价他。就连一向自负的苏轼也表示:“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用这样的话来评价一个同行,可见苏轼对他的推崇。
对于曾巩的入选,明代爱提出质疑的文评家杨慎等人都没有提出质疑。
北宋时期人才济济,曾巩在地个时代里凭借自己的才华,还有过人的学识,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所以说他很励志,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无论是他作文,还是做人,曾巩都做得很好。晚年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离开官场回到故乡,一心一意在母亲身边尽孝。试问当下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可以舍弃外面的花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