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在多个网络论坛看见有人在宣传什么“清末国力不弱”,“晚清亡于经济繁荣时期”一类的说法。晚清时期中国国力究竟怎么样,晚清是不是亡于一片经济繁荣的景象之中,一个在经济上处于繁荣上升期的国家会亡国吗?

对于清末财政问题,学界较为普遍地认为清末财政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无可救药,当然,清末财政状况确实非常困难,甚至可谓举步惟艰。在今天看来,清政府在应对财政危机中确实存在许多可资总结的教训。有鉴于此,笔者拟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清末,满清王朝一方面需要支付巨额的开支,一方面又要应付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廷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而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军费、赔款立刻使清朝财政陷入危机之中。

前清户部主事何刚德在《客座偶谈》中说,“户部之库,余在京时奉派随同查过四次,出入互有盈绌,盈时不过千一百万以外,缩时亦不过九百万以内。……计部省各库,计算不过三千万,视乾隆时部库尚存七千万者,殆已不及,中国可谓贫矣。”

乾隆年间最繁盛时,仅部库即有7000万两的盈余,但在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不过50年余即被白莲教、太平军等乱事消耗一空。直至光绪年间,清廷财政收入才勉强恢复到乾隆时的规模,但刨去各项开支,每年所剩不过数百万两。八国联军之乱后,“不变亦亡”,清廷为推行新政,也只能以“赤字财政”作为代价。

据《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中的统计,1903年清廷财政收入10492万两,支出13492万两,当年赤字3000万两;到1910年,历年赤字累计达8000万两,而后一年(即辛亥年)的预算收入为29696万两,预计支出为33865万两,当年预计赤字高达4000万两。由此可见,清末最后十年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支出较收入更甚。

清末政府财政中的危机应对,最主要的就是将资金重点投向新政,具有现代性色彩、气象的新政举措不仅没有稳固政权,反而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为什么符合发展潮流趋势的新的政令的推行却催化了统治危机? 政府应该如何领导改革? 如何进行财政投放? 这些关涉到财政投放时效性的问题才更应是我们值得思考与玩味之所在。事实上,清末新政在今天看来,其许多举措多是符合社会需要与时代发展的,然具体就当时的情形而言,则又另当别论了。

新政是用银子铺出来的,清末十年中财税收入的剧增,与各种新增捐税有直接的关系。据统计,清末各地征榷的名目计有肉捐、车马捐、厘捐、酒捐、煤炭捐、房捐、铺捐、茶捐、船捐、猎捐、渔捐、剃发捐、糖捐、鸡鸭捐、国民捐、米捐、警捐、花捐、牌照捐、戏捐、户口捐、河捐、路捐等不下百种,这些历朝历代闻所未闻的税目如同天罗地网,“网”住了黎民百姓,更“网”走了他们本就有限的钱财。

在新政考核目标的压迫下,各省自开捐税已无法度可言。《国乘备闻》中说:“予观近时筹款之法,灼然共见者盖有数端:一曰百货统捐,创自江西;一曰烟酒增税,一曰酌提州县盈余,一曰八省膏捐,皆创自北洋;一曰铜元余利,创自广东;一曰漕粮折价,一曰推广捐例,皆创自部臣;一曰房捐,一曰米捐,一曰亩捐,一曰报效,一曰彩票,一曰盐斤加价,一曰整顿契牙各税,皆东南各督抚私自筹画。取民之法愈巧,侵蚀之术愈工。

中央无款可拨,地方便自行其是,对百姓的盘剥更是百般设法,无所不用其极。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东方时报》投书称:“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官吏们在征收这些税课时竭泽而渔,他们的下级僚属,以‘灯钱’、‘证券勒索’、‘检查税’和无计其数的、荒诞怪异的恐吓威胁,竞相效尤”;而汉口的《公论新报》指责新政“仅仅是一个蒙蔽我们的弥天大谎,以此作为由头来经常榨取我们的财富而已”;《东方杂志》也发文称,对于农民们来说,“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

清末新政中有一举措颇值得称道,即1906年后开始实行禁烟(鸦片)。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止,清廷颁布了一系列禁烟章程并多次严谕各省督抚认真禁烟,此举尚可称得上“爱民”,其成效也为国内外史学家所肯定,但就这样一项“善政”,却大大加剧财政上的危机。

据统计,在禁烟之前,清廷每年从洋土药所得收入高达1000万两左右,而这项收入多用于编练新军。在严重的财政困难下,各省不得不削减用于军队的开支,但这又招来了军界的极大不满。1910年10月,派往江宁陆军中学学习的第九镇军官被宣布只发给7成的薪俸时,学员们的情绪十分激愤。1910年底,湖北宣布削减56万两的新军开销,军人对此表示抗议,有的甚至带着武器离开了军营。1911年,清廷已无可能足额发放官兵们的薪俸,于是在当年5月宣布各级军官的俸银削减40%,这无疑是新军军官们在辛亥年与清廷离心离德的一大原因。

在大量的搜刮民财之后,各项新政的效果也未必见佳。民国遗老、清史撰者柯劭忞在述及清末新政时曾不无沉痛地说:“庚子以后,骤增各国赔款,财力已属不支,加以兴学、练兵及开办工艺、巡警各局,地方行一新政,即须筹一巨款,商捐民捐,丛见迭出,几同竭泽而渔。然锱铢取之泥沙,用之薪水之滥,建筑之侈,购买之贵与夫官吏之侵渔,开支之浮冒,固已耗之大半,其施之于实用者,不过十之三四。”

总结:腐败是历朝历代难以克服的痼疾,特别在新政的十年里,在大量钱财的收取与运用过程中,更容易找到营私舞弊、贪腐自肥的良机。正如民众所揭露的,“他们总是假借地方自治的名义征税,并把税款落入腰包”,各级官吏们贪污腐败所引发的民怨在各项举措的成效彰显之前,无疑是激起民众对新政反感的导火线。

最佳贡献者
2

1911年,清朝GDp总量世界第三,英国第一,美国第二。1912年,清朝财政收入3.2亿两白银,创历史之最,在世界排名第三。可惜辛亥革命爆发……

清朝后期,对外战争常败,但是,清政府善于学习并总结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朝编练湘军与淮军,大量装备西式枪炮,战斗力大为加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慈禧开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大力引进西方工业生产线,建枪炮制造局,建福州船政局与水师学堂,建同文馆,铺设电报线,修铁路,建四大水师,国力渐强。

甲午战败后,清廷命袁世凯编练西式新军,请德国人为教官,用西式装备与德国操典训练,战力可观。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宣布新政,建立警察制度,建邮政局,废除科举制度,废除奴隶制度,严禁鸦片,严禁妇女缠足,建咨议局,建度支部与邮传部。鼓励开矿、经商、办厂、上新式学堂,扩大北洋新军,并让地方编练新军,国家逐渐近代化。

如果清朝不灭亡,很可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崛起。

但是,清朝连年财政赤字。

1903年清廷财政收入10492万两,支出13492万两,当年赤字3000万两;到1910年,历年赤字累计达8000万两,而后一年(即辛亥年)的预算收入为29696万两,预计支出为33865万两,当年预计赤字高达4000万两。由此可见,清末最后十年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支出较收入更甚。

清朝于1906年开始实行禁烟(鸦片)。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止,清廷颁布了一系列禁烟章程并多次严谕各省督抚认真禁烟,此举尚可称得上“爱民”,其成效也为国内外史学家所肯定,但就这样一项“善政”,却大大加剧财政上的危机。

在禁烟之前,清廷每年从洋土药所得收入高达1000万两左右,而这项收入多用于编练新军。在严重的财政困难下,各省不得不削减用于军队的开支,但这又招来了军界的极大不满。1910年底,湖北宣布削减56万两的新军开销,军人对此表示抗议,有的甚至带着武器离开了军营。1911年,清廷已无可能足额发放官兵们的薪俸,于是在当年5月宣布各级军官的俸银削减40%,这无疑是新军军官们在辛亥年与清廷离心离德的一大原因。


3

在非常长的时间之内,清朝经济总量都在世界前列,主要是体量太大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的提升并没有那么大,清朝是有可能追赶上来的。比如日本从明治维新到1904年打败俄国也就用了差不多三十年,如果到甲午战争也就20年,在之前日本跟清朝比较都差远了。

清朝完全落后于世界我觉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水平提高了太多了。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大概就是1920年,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才变成鸿沟。

有人说为何在之前也打不过西方呢?因为虽然清朝体量大,但是动员能力太差。比方说德国几千万人,战争动员缺能够有几百万人,因为工业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太差。比方说甲午海战,军舰打没了就没了,想跟列强宣战人民根本不理你。

而且西方国家还有殖民地吸血,所以战争动员能力非常强。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紧赶慢赶二十年差不多就能够赶上。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4

经济GDP应该是全球第一,而武力排名靠后!也就是说一块大蛋糕,谁都可以切!

5

晚清作为中国历史中最黑暗的一段,往往让人贬低,尤其是其军队的战斗力。那么晚清的战斗力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其实在进行洋务运动前,清朝军队就进行了一定的装备现代化。在陆军中,晚清已经开始装备火枪,并且也随着外国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开始自主研发后膛枪,这些武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当时各国军队所使用的火炮也都基本相同,仅仅并没有产生代差,所以,仅从陆军上看,武器落后是不成立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海军。和陆军不同,陆军武器装备的更新速度远低于海军。在经历了洋务运动后,大清虽然建立起了一支相对来讲强大的海军,但是在建完后,大清就逐渐放慢了海军装备的更新速度。更加致命的是,当时的军事技术,尤其是海军相关的技术是呈爆发态势的:内燃机、测距仪、后装炮、射击指挥仪等一系列装备相继进入现役,导致大清的三支海军在建成后都纷纷失去了先进性,即便是当时最先进的镇定两远、超勇扬威等,也非常快的成为了过时的装备。这不仅是大清的问题,也是全球海军的问题,哪怕是当时的英联邦海军,也经常出现新造舰艇还在船坞中就已经过时的情况。但是,英国能够以极高的速度进行舰艇的更新,而大清却没有国力完成舰队的更新,导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旧日本海军彻底击溃。

在讨论大清的战斗力时,不仅仅要看当时各国的军事实力对比,还要留心当时各国的建军思路,才能正确的评价其实力。



6

国力一说,过于宽泛。单就军事实力而言,清末战斗力并不弱,起码没有大众想象得那么弱。

  • 中法战争,清军先败后胜,镇南关大捷重伤法国陆军主帅尼格里。然后内阁倒台,总理辞职。
  • 甲午海战,日本尽全国之力险胜北洋海军,五艘主战舰被重创。甚至最后有人认为只要清政府坚持打下去,就能拖死日本。
  • 庚子之战,刘光才在娘子关守了四个月,瓦德西吃了无数回鳖,号称世界第一第二的德法陆军怎么着都攻不进这个东天门防线。

有人说,清末军队装备都是世界一流,这话有点夸张,但是并不是信口开河。

  • 中法之战不败而败,是清廷怕兵连祸结,激起民变,再加上朝鲜出了事,赶紧签订条约结束。
  • 甲午海战,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军实际长久得不到经济支持,装备年久失修,炮弹不足。
  • 娘子关,德法攻不进去,便恐吓光绪帝,结果清廷竟然下令刘光才撤离,再次不败而败。

所以清末的失败,是政治的失败,体制的失败,官僚的失败。军力虽强,无人可用。

7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统一的王朝,不仅领土广阔,而且还是东方的宗主国,后面还有一群小弟。清朝康熙曾与沙俄的彼得大帝干过一架,结果把他干败了,这可不是仅仅打败了彼得大帝,这令整个西方都刮目相看。

清朝时期的最新科技产品应用基本与列强同步,比如北洋舰队虽然最后战败,但是舰船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因为那时没有意识形态的对立,国际社会的军火商制造商对清朝最先进武器装备和工业设备的兜售是空前绝后的,所以说清朝军队的装备就是与列强相比也不相上下,甚至略高于列强,因为清廷有钱。

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例子就是1884年的中法战争,当时清政府打赢了法国,虽然当时还是赔了款。但打的当时法国内阁都倒台了。要知道当时的法国可是号称是世界上陆军最强大的国家。在地球上殖民地仅次于英国的。一直以世界老二自居的。而中国竟然打败了世界老二。所以当时整个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洋务运动开始之后,清政府建立了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尤其是北洋水师,号称世界前十的,有的说是第四,有的说是第七。不管是第几,在亚洲是绝对的第一。当时到日本的时候,中国海军因为闹事被日本抓走了,海军直接把军舰大炮竖起来,你不放人我就开炮。最后,小日本没办法了,只能放人。可见当年的大清水师还是很厉害的。

洋务运动后,清政府实力有所提升,但由于多年的积弱。慈禧在收复新疆和加强海军海防中,选择了收复新疆!1875年,慈禧令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于肃州誓师,陆续向新疆进军,随即,收复新疆的战役便打响了。

由于这些年来洋务运动的发展,清军有了新式武器装备,相反阿古柏这些年不思进取,默默无闻。所以这一战是彻底打出了我们大清王朝的气势!

此战左宗棠收复了大片的土地,这一年的时间新疆除了伊犁尽皆收复。光绪七年,《中俄伊犁条约》中,大清以900万卢布“赎回”了伊犁,至此,新疆全部收复!

不过,在甲午战争过后,清朝被日本打败,这一战,才真正开始了清朝的辱国。从此,国际上的列强地位,也才真正的被削弱

8

怎么说呢,清朝就好比一个祖上有钱的破落户。院子挺大,珍玩古董不少。但是高门大户也要金钱流通啊。没有,整天拆东墙补西墙。不是克扣佣人月利就是欠人钱财。

凡是大户破落了首先就招贼眼。趁火打劫,家主又懦弱,也没钱买人马看家护院。对于贼寇抢劫持侥幸心理。结果贼来了,只好把家底拿给人买平安。

再破落,贼就更胆大妄为起来,占了你的院子。左邻右舍看这家没有顶梁柱来撑事。都来瓜分。

参照红楼梦,大户败了以后,必然遭抢,文抢,武抢都来了。

一句话大清自己先败了。

9

清朝在顺治朝进行统一大战之后 由于当政者试行了不少错误的政策 所以国家并不安稳 国力较弱

从康熙朝铲除三藩之后开始 中原地区不再受战乱干扰 康熙帝在位时期鼓励农耕 还和欧洲做过一段时间的自由贸易 在这一时期 中国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富饶、最强盛的国家 无论是军力还是财力当时都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单独与清朝抗衡

由康熙至乾隆 史称康雍乾盛世 乾隆时期达到顶峰 但是在乾隆晚期 乾隆帝亲手把这个盛世毁掉了 清朝只能保有最富饶的身份 综合国力已经不能力压群雄

从嘉庆时期清朝开始走向衰落 同时这个由壮年开始步向晚年的政权却面对的是一群正在崛起的国家 结果不言而喻

国家升平已久 刀枪入库 当外国人的军队开来 清朝面临的是和前朝一样的问题 军队没有战斗力 冷兵器都用不好

直到清末 中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但是自从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的军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保卫国家的武装力量由之前的国家军队八旗、绿营变成了私人武装湘淮军,这种私人军队,将领对军队的个人影响力很大,如果将领不在了,这支军队就会瞬间瓦解,将领英勇擅战,士兵也会奋勇杀敌,将领贪生怕死,士兵就会变得毫无斗志,一触即溃。

不过如何一个朝代从建立之初的强盛到末年的腐朽,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10

清末国力已经彻底不行了,太平天国十几年一直控制江南14省,大清国失去了主要的财力来源于,同时慈禧太后去世以后,奕亲王改变基本国策抛弃汉族重臣,大批地主阶层失去依仗和保护所以也不再支持清朝统治,同时外国势力入侵,导致清朝迅速倒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