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八分辅国公”是清朝独有的爵位之一,还有一个叫做“不入八镇镇国公”,之所以产生这种名字很奇怪的爵位,还要说到“八分”制度。清朝的爵位制度承袭于明朝,但是又不同于明朝,比如说后金天命年间,立八和硕贝勒,共事议政,各置官属。所以清朝就以“八分”为爵位制度的分界线,凡是进入“八分”的则按照满洲亲王、贝勒的级别给予待遇,比如说在大型庆典的时候,入八分的是可以在皇帝御驾前列班左右的,而不入八分的即便有爵位也是跟随自己所在的旗籍行走,区别是很大的。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这些爵位都是属于“八分”之内,而其余因恩袭爵的则不再“八分”之内,举个例子,一个清朝贵族他的父亲是恩封的奉恩镇国公,自己袭爵就是不如八分的镇国公,就不在八分之内,除非是自己建功另有封赏的才可以准入“八分”。那么建立这套复杂的制度,到底有何原因呢?主要还是以下三点:一、建立满汉之防;二、作为一种惩处机制;三、防止贵族势力坐大;
一、建立满汉之防
对于是入“八分”还是不如“八分”,其实是大有讲究的,尤其是在明朝末年清朝建立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明朝高级官员、将领以及汉族地主投降清朝,甚至是成为清朝贵族的包衣奴才,对于这些有功劳的汉人,需要加以奉赏以维持清朝的统治。但是又不宜功劳太高,尤其是要突出满汉有别,以显示出满族在政治地位上高人一等的优势,这样不入八分就是一个很高的办法了。汉人的爵位绝大多数都是不入“八分”,而入八分的往往的都是满族的高级贵族,这就建立了一个满汉之防。
二、作为一种惩处机制
不仅汉族贵族难以进入“八分”,有时候满族的高级贵族也会被强制退出“八分”,这实际是清朝皇帝对贵族的一种惩处机制。如果贵族有逾矩行为,或者是有触犯皇帝的言行,往往会遭到惩处,对于贵族而言往往有宗室的情分在,只要不是公然谋反往往不加牢狱之罪,所以惩处大多是以削减爵位的形式出现的,这样可以打击贵族的政治威望,以及爵位所带的经济收益等等。比如清朝很多铁帽子亲王的后代世袭者,多有因政治立场或者参与政治事件,而降为不入“八分”,不过后代如果有功劳也可以在得封赏。比如清朝有名的满族大臣福康安的后人德麟袭贝勒,后来因罪降为贝子,后人就被递降到不入八分公了
三、防止贵族势力坐大
有清一代对于爵位的封赏都充分吸取了明朝的教训,防止宗室扩大成为国家供养的累赘,比如说递降原则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清朝宗室爵位体系健全之后,规定是爵位承袭降四级后不再降,这就让某些贵族即便降等后后人依旧可以承袭比较高的爵位。而有些祖辈政治势力比较大,或者有异动的家族,往往会被皇帝盯上,防止其势力坐大,影响自己或者是自己的皇位继任者。这时候会对这些家族进行打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降低爵位了,一旦降入不入八分的爵位,在经过后代的四级降等,基本上家族势力就衰落了。
不入八分公是清朝在吸取了历朝爵位制度后,做出的一种妥协,是分封制中体现的一种帝王权术,你还知道哪些袭爵方面的精彩事件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