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

历史书籍中从来没有记载过唐朝人是以胖为美的,之所以现代人会认为唐人以女子肥胖为美,是因为近代通过考古发掘出大量的唐朝时期的壁画,陶俑,发现女性普遍的体态丰腴,再联想到“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由此得出唐朝人以胖为美这个结论。

这些出土的都是唐中期的文物,经过“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渐从战乱到安稳,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长的胖些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存在以胖来衡量女子美不美的标准,只能说明当时女子还没适应过来,也没过多的减肥手段。

那么杨贵妃到底有多胖呢?有学者计算出,她身高1.64米,体重120斤,按这个标准,瘦是不算瘦,但也不是很胖,不过这个结论可信度不是很高,学者又拿不到当时的体检报告,但有一个侧面可以说明她并不是很胖,杨贵妃上位得宠是因为舞蹈跳的好,再加上聪明,善解人意,一个擅长蹁蹁起舞之人,总不会胖到哪里去吧?白居易曾说过“马肥才能跑过快,歌姬只有瘦,唱歌跳舞才好看”,杨贵妃即使不是柳腰细腕,也一定属于身材高挑,健康型的美女,李白在长安供奉时曾奉诏作诗,“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飞燕就是汉成帝的皇后,是手掌上能跳舞的著名美女,李白在这里拿杨贵妃和飞燕比较,是说明杨贵妃同样也很美,“环肥燕瘦”,各领风骚,绝没有讽刺的意思。

无论先秦的“楚王好细腰”,还是汉代的身轻如飞燕,就是唐朝也喜欢瘦女蛮腰,唐早期诗人吴少微“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到中期杜甫“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均能证明中国人的喜好是一以贯行的,不存在唐朝就喜欢以胖为美的特例。

谢谢阅读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达文西:问得好,关灯。

唐朝以胖为美,只是中期。

魏晋南北朝时代,南方政权的审美观仍然是以瘦为美。所谓婀娜美女,纤腰美女!

到了唐朝初期,大户人家和宫廷仍然传承前一代的特点,以瘦为美。

隋末唐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中,贞观十四年,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身边的仕女没有一个死胖子,全是瘦美人。

唐朝中期,随着国力强盛,尤其是国内少数民族众多,开始以胖为美。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心目中美丽女人就是要胖一些。

因为游牧的生活很艰苦,在古代胖子很少,胖一些说明身体比较好,消化能力强,新陈代谢好。

大家看看游牧民族大汉的妻子,基本都是胖子,这也是身份的象征。

而大唐国内包括朝廷中有不少鲜卑人,他们虽然汉化程度很高,仍然保留一些鲜卑游牧的特征,以胖为美。

另外,随着国力强大,粮食肉类也多了,这也为胖提供了保证。没有足够食物吃,女人到哪里能胖去?

需要说明的是胖归胖,却不是肥。

在古代,胖其实是丰满的意思,等于今天的微胖、偏胖,但绝非肥胖,上称200斤那种。

唐代中期周昉绘制的《簪花仕女图》中,仕女就明显胖了很多,脸也圆了。

因为肥胖必然臃肿,还会导致很多疾病,加上普通妇女常年劳动,想要很胖也是不容易。

像杨玉环这种身高164厘米,体重为138斤,就属于很少见的胖子了,所以唐明皇一眼看上了她。

到了唐代后期,随着安史之乱,国家大乱,粮食不足,吃不饱肚子,哪里能胖。

到了唐朝后期,人们又开始以瘦为美了,实在是胖不了。

3

可能是大量的影视剧和唐诗、仕女图的影响,我们的印象中唐朝美人好像都应该是胖胖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唐朝的服饰主要以宽松的剪裁为主,这就导致身材是胖是瘦无法做出真实的评判。而另一个导致这种误解的可能就是那句著名的“环肥燕瘦”,人们对于以杨贵妃为代表的唐朝美人就都认为是胖的了。

唐朝的市风开放,各民族包括西域人纷纷来到中国。低胸装也开始在坊间流传,但因为唐朝服饰的特点,肥大得好像孕妇装,给人的感觉自然突出不了纤细的身材。加之唐朝的特殊妆容,会使得女性的五官更小,造成脸部很大很胖的错觉。唐朝正式佛教兴盛的时期,而佛相看上去也是脸部很大的样子。

在唐朝,人们的审美也是趋向于喜欢细腰身材匀称的美女。而通过李白和杜甫的诗也能看出,杨贵妃本身并不很胖,她是个身材很匀称的美女。

4

你真的以为唐朝人是以胖为美的?完全不存在的!

我们总是以为唐朝以胖为美,很多人是以讹传讹,还有一些人是受了各类书籍中对杨贵妃以及仕女图的影响。

真假未定的情况下,身边就有好多丰满的女孩心心切切的想梦回唐朝,过一把肥美人的瘾。但是实际情况可能要让她们大失所望了。

据考证,杨贵妃的身高是164cm,体重138斤,另一种说法是160cm,体重120斤。那么这两种版本无论哪个看来杨贵妃都不算事一个美美哒胖子,而只是体态丰盈而已。

所谓的唐朝人以胖为美,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而只是唐朝人可能更加喜欢较为丰满的体型。

那为何唐朝人的审美观会演变如斯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唐朝前中期盛世,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国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物质条件的到了满足,在精神需求上就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出入更加需要体面。而体面就是雍容大气,简而言之,就是富态。

所以,在唐朝艺术家们展现女人动人身姿的时候,就往往比起其他朝代要更为丰腴一些。

如一位画家画的《簪花仕女图》,画中所有的女子都是圆脸,宽额,体态丰盈,好像完全和现代人所要的窈窕感不沾边。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画中的女人在脸面上不是我们现在流行的网红锥子脸,但是她们的身材四肢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肥胖,甚至很多时候都是较为纤细的状态。

但是,虽然唐代的审美是将丰满和美挂钩,丰乳肥臀是一些人士的追求,但也并非所有的女孩都是一副胖胖的样子示人。毕竟环肥燕瘦,各有所求。既然有喜欢胖一点的也自然有喜欢瘦一些的。

例如,曾经掀起神都洛阳纸价狂涨的大文豪白居易,有一名家伎叫小蛮,因为腰细走起路来特别的好看,他就专门为其赋诗一首,留下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千古名句。还有他的《和春深二十首》: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大意就是微风一吹,身体就不由自主的倾斜起来。

由此可见,相对于体态丰盈的女孩,小蛮一类以杨柳细腰的窈窕之身而夺得众人青睐的女孩也不在少数。

另外,唐朝著名诗人贯休在《琴曲歌辞》之《白雪歌》中就写到:“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意思是,无论贫富贵贱,都不应该把自己喂的像鸡狗一样肥。

在唐诗中,其实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 “细腰”“窈窕”等形容美女的词。

《将进酒》: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公子行》: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史料中对杨贵妃的记载是“纤秾中度,意思是说她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另外,杨贵妃为了保持自己的体型,不至于发胖也是下足了功夫。她经常会泡温泉洗桃花浴。

用桃花洗澡不仅能够让人腰肢纤细,还能滋补养颜。在当时的唐朝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减肥方法。对此,《长恨歌》里就专门写到,“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可见杨贵妃主观意愿上并不以肥为美。

由此可见,唐朝人虽然在审美上也并非是仅以胖瘦作为唯一衡量的标准。只能说他们对体重的要求更加宽泛一些。虽然不再像灵王好细腰那样严苛的以瘦为美,但也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样,颜值和体重成正比,这就贻笑大方了。

5

很多人可能从一些雕塑绘画得出唐朝以胖为美的结论,这些只是表面,若要讨论审美标准,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人的内心深处,而这里我们就从诗歌文化来体会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

先看看大家认为的“胖美人”代表——杨玉环。同时代的杜甫是这样描写杨贵妃的:“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大意就是说杨贵妃杨是个身(骨)材(肉)比较匀称的大美人,杜甫本人很可能真的见过杨贵妃,毕竟是被“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的人。在《长恨歌》中,白居易是这样写的:“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由“娇无力”、“金步摇”可以看出,杨贵妃并不肥。再说大家都应该知道杨贵妃擅歌舞,

作为一代风流才子,白居易显然是个爱“美”之人。有一次,他就诗兴大发,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美自己的两个爱妾,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虽然这首诗现在在白居易的诗集当中找不到了,但是唐朝一位叫孟棨(同“启”)的作家却在他撰写的一本专门记录唐朝诗人逸事的著作《本事诗》中有过专门记载。在《本事诗》中,孟棨写道,“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由此可以推断,唐朝并不是以胖为美,而是以小蛮腰为美。

无独有偶。白居易在《和春深二十首》中也说:“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

此外,初唐诗人刘希夷在《公子行》一诗中,也有“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的诗句。

另一位初唐诗人吴少微在其诗《相和歌辞·怨歌行》中,同样有“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的描写。



历史学家在史料当中也曾找到记载:「纤秾中度」,可见杨贵妃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有学者推测出她的真实身高体重:大约为1.65米,体重为60公斤,仅仅属于微胖界。此外,杨贵妃是个擅长歌舞的女性,并不至于肥胖。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唐朝人的美女标准里,是有苗条这一项的。

李德裕《柳氏旧闻》里,正宠爱着杨贵妃的唐玄宗给太子选妃,“选人间女子细长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明确提出了标准必须是“细长洁白”的女性,可见,玄宗时代选美标准,也跟今天一样:身形苗条,身材高挑,皮肤白皙。

诗僧贯休的两句诗,是最能证明唐人的主流审美的。《白雪歌》中两句: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意思就是:人无论贵贱,都不应该养成鸡狗般肥胖的样子。

所以说,唐朝人的荣辱观念里,肥胖是非常可耻的。

再者,我们还可以看看唐朝时选妃的要求。

唐朝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就曾在其著作《次柳氏旧闻》中记载过唐玄宗李隆基为其儿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选妃的事迹。书中说,“上即诏力士下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细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由“细长”二字便能看出:唐玄宗李隆基或唐玄宗之子李亨都比较喜欢身段苗条的女子。

巧的是,在宋代王谠撰写的文言轶事小说《唐语林》中,也有“乃诏力士,令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颀长洁白五人,将以赐太子”的类似记载。与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中的记载相比,二者仅有文字上的细微差别。

因此,无论是从唐朝诗人的作品还是从唐朝宫廷选妃的标准来看,都足以证明唐朝的审美标准仍然是“以匀称为美”,和历朝历代并无分别,也完全当今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并不存在“以胖为美”的说法。

退一步讲,即便杨贵妃真的就是个胖子,也只能说明杨贵妃本人“胖得很美”,但不能因此认为唐朝就是“以胖为美”。何况,人家杨贵妃根本就不胖!

从古到今,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几乎从未变过,始终保持着“以匀称为美”(苗条而不见骨,丰满而不见肉)的标准,唐朝也不例外。

6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朝以胖为美这点没错,古代四大美女之中的杨玉环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各位看官可要注意了,这里说的胖是丰腴,并不是真的肥胖,这可是有区别的,过犹不及!

一、环肥燕瘦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西施还是貂蝉身材都是凹凸有致。而赵飞燕更是小巧玲珑,按理说古代的审美和今天的我们应该相差不大啊,为什么偏偏唐代喜欢胖一点的?其实这点还是和唐代的相关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李唐王室由鲜卑游牧部落的关陇军事集团起家入主中原后的。虽然一统中原但是血液里还保留着一些自己的习性和审美,比如喜欢牡丹花,热爱肥臀大马,崇尚壮硕之美。

因为游牧民族中本身就需要强健的体魄。这点可以参考现在的游牧民族,那种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娇羞大小姐在那可不吃香。(套马杆的妹子,你威武雄壮!)

二、胖了更健康

古代的食物,没有什么地沟油、苏丹红、添加剂什么的,所以那时候很少会有虚胖的女孩子。那些纯天然,无污染的食物堆积在体内就是真正的精华。而且胖一点的女孩子代表她们肠胃好,吸收好。而且一般胖胖的女孩子人缘都不错,心宽体胖不是随便说说的。

三、家境殷实吃得好

在古代,即使是唐朝一般家庭中也只是刚刚能吃饱饭的状态。所以一般能吃胖的只能是富有人家的大小姐才行。而且一般富家小姐还不会去做过多的家务,肤白貌美更符号唐代人的喜好,这点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写: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四、丰满≠肥胖

据说杨玉环身高4125px,体重68kg。就以这个数据来看,杨贵妃只能算微胖。和那些动辄二三百斤,争着吵着要穿越的女孩子比也要瘦的多。

而且杨玉环在皇宫里生活的也是相当滋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偶尔还和李隆基整天赖在床上不活动(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那自然而然的杨玉环也要增膘了,4125px和68kg是她当上贵妃之后的身材,那么入宫之前呢?

肯定更瘦了,身高不会变化的情况下,体重应该还能减十多斤,差不多就算120斤。这么算下来,杨玉环即使在现代这个崇尚A4腰,反手摸肚脐的时代也算得上身材匀称的大美女了啊!(参考一下苍井空老师那种类型的婴儿肥女生,童颜巨乳。)

总结一下,唐朝是以丰满为美,而不是和比赛似的谁胖谁最美。丰满指的是该瘦的地方瘦,该有肉的地方有肉,说白了就是前凸后翘,凹凸有致。因为根据经验判断,一般微胖的女孩子胸部都要大一些,胸大屁股大意味着好生养,所以更受男人喜欢。那些想着穿越一下就成为大美女的胖姐姐还是尽量想开一点吧,咱们还得继续去健身房挥汗如雨!

7

唐朝以胖为美,这其实是后人对唐朝的一种误解。

美是一种时尚潮流。就像90年代许多流行的衣服,放到今天就是老土、过时一样——

唐朝人对美的标准随时代而变化,并非所有时期都以胖为美。

初唐时期,唐朝女性都是以瘦为美。

如果你去看这时期的壁画、女俑和仕女图,就会发现图中的女性都是瘦子,根本就不胖,甚至都没有出现胖子。

下面这张在阿斯塔那墓出土的《胡服美人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图中女子身材高挑,身着胡服,根本就体现不出以胖为美。

根据阿斯塔那墓的其他出土文字,这张画像大约作于公元704年,也就是武则天统治的晚期。

除了《胡服美人图》以外,还有其他的考古证据。

下面这张出土于永泰公主陵的壁画,图中的仕女也都是瘦子,大家的身材都是高挑纤细。即便是有身材魁梧的妇人,但也与胖子无关。

永泰公主是何许人?她其实是唐中宗李显之女,原为永泰郡主。大足元年(701年),因为卷入懿德太子案,被武则天逼迫自杀。神龙宫变后,唐中宗厚葬爱女,在墓中安设这尊壁画。由此可见——

直到武则天晚期,唐朝都是以瘦为美。

唐朝是什么时候才开始“以胖为美”呢?

这至少是盛唐开元、天宝年间,也就是唐玄宗那个时候的事情了。我们显然不能以特定时期的潮流,来概括整个唐朝的美女标准吧。

8

先说一下,并不是整个唐朝都“以胖为美”,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审美转变过程。

初唐时期,人们的审美观秉承的是前朝遗风,以纤瘦窈窕、婀娜柔软、体态轻盈为美。有初唐时期的诗歌和绘画为证——

比如刘希夷的《春女行》中写:“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吴少微的《怨歌行》中载:“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盈盈一握的A4腰,不光是今天的主流审美,也是当时流行的美女标配。

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可以直观地见到那时的姑娘长啥样。九位为唐太宗李世民抬轿、举扇、撑华盖的宫女,无一不是瘦削脸庞、纤细腰身,脸比太宗的小两圈不止,目测体重绝不超过90。胖吗?简直是骨感美人。

中唐时期,社会日趋稳定,经济逐渐繁荣,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吃得好了,自然心宽一些,体胖一点,人们的审美观随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但这个时候追求的也不是肉感,而是看起来健硕。

还是以画为例吧,现藏于辽宁博物馆的周昉绘制的《簪花仕女图》中,有六位衣着华贵的贵族妇女。与初唐时期的画风相比,这六位姑娘的身材显然丰腴了许多,脸也圆乎了不少,当然,这时的美人,也还谈不上胖,最多只是微胖界的。

盛唐时期,经济空前繁荣,社会风气开化,对女人的束缚远远少于前朝,女性也能走出闺阁,参与许多从前男子才能进行的社会活动,诸如骑射等。人们的审美观向着“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不断进化。两位位高权重的女人一度刷新了大家的审美观,一是武则天,二是杨贵妃——

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中记载,武则天是“方额、广颐、凤颈”,翻译成人话,就是额头宽阔、脸颊丰满、颈部圆浑,怎么看,这都不是一个瘦美人。

《资治通鉴》中则说杨玉环“素有肉体、资质丰艳”。对这位贵妃的描写,最浓墨重彩的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一句"温泉水滑洗凝脂”,传神地体现出贵妃的丰腴之姿。

还是看图说话吧,贴几幅张萱的《捣练图》中的洗衣姑娘,这时的妹子肩膀已经浑圆了,腰身不大明显了,双下巴也呼之欲出。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以胖为美,当然并不是光胖就OK的,而是有很多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附加条件。

首先,你得五官明艳,回眸百媚,让人过目难忘。长成包租婆那样,就算重两百斤,穿越到唐朝,也是没人追的;然后,你得体态匀称、身姿灵活、丰而不肥,说白了,就是比例要好,腰上三个游泳圈,胸前偏偏又是个飞机场,那是怎么也美不起来的。

杜甫在《丽人行》中概括得非常精准——“肌理细腻骨肉匀”,这种健康的丰腴之美,可以说是门槛很高的。

晚唐时期,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社会日趋动荡,全民体脂率下降,人们的审美终于又慢慢靠近前朝。纤瘦轻盈最终取代了丰肥秾丽,成为主流审美观。仍然以诗歌和绘画为例吧。杜牧的《题桃花夫人庙》中有一句:“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敦煌莫高窟第12窟的《婚庆图》中,可以看见女性的身材已经回归健硕了。

唐朝之后,五代十国时期,历史上如昙花一现的“以胖为美”的审美时代终于结束,审美观全面回归到“以瘦为美”,脸如满月、丰乳肥臀的美人从画作中渐渐消失了。放上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大家直观感受一下吧。

9

考察一个古代的社会风俗史,在没有相机的年代,最好的参考大概除了文字描述,就是画作了。唐朝以胖为美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然而对于胖的理解,我想现在的理解与古人有点理解上的偏差。唐朝所说的“胖”,应该叫做“丰腴”,而非“肥胖”。而且,这种以丰腴为美的审美不光是受到了统治阶级审美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开放与富饶之风气的体现。

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女性多是秀骨清相,推至唐五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始有“仕女”说法出现,画中的形象也演变成张萱所描绘“丰颊肥体”之态。《捣练图》图中的女性身份虽是从事劳作的下级宫廷奴婢,但衣着艳丽华贵,体态丰满慵懒,颇有贵族气质,这也是唐代社会盛行肥美之风的体现。

《资治通鉴》记载,唐女皇武则天身材丰满、“方额宽颐”;贵妃杨玉环则“素有肉体”,“资质丰艳”。宫中在民间征选干杂役的女工,不但技艺要精,还要体态丰腴,身材丰满,否则即使手艺很好也不会入选。这两位在唐代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女性,引领了以肥为美的社会风潮,导致唐代绘画的逐步演变。

唐高宗永徽至玄宗开元年间,“面短而艳”依然为画中女性的审美标准,如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仕女,体态匀称,神情还略显拘谨。到了玄宗开元天宝至德宗贞元年间,社会物质丰富,生活富足,都市豪门盛行奢靡之风。放纵逸乐中充满豪迈之气。盛唐,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崇尚肥美。张萱笔下女性脸圆而饱满,体态丰腴健硕,都体现了大唐女性的华贵之美。

10

以胖为美,并非胖子就是美人。

而是丰满的美女才称得上美女,这是由于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民族交流密切的缘故。许多人单纯的以为在唐朝胖子就是美女,这压根儿是胡扯。

我们通过唐朝遗留下来的各类画作可以看出,唐朝的“以胖为美”是相对于后来的朝代而言的,在唐朝,由于民族融合加快,许多女子身材高大, 体态丰腴,这就成了当时最流行的“美”。

史书记载杨“丰艳”、“微又肌”、“凝脂胭华”,并没有说她胖。事实上,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也不可能像现代社会一样出现如此大量的胖人。要知道,过去一个月吃上一顿肉都是奢侈的,热量不够,哪里来的这么多胖人呢?

所以说,在唐朝胖其实是富贵的象征。只有生于富贵人家的女孩才有机会白胖丰满,然后没事在香草沐浴,最后出落成一个丰满的美人。

笔者认为,唐朝所说的以胖为美,应该就是范冰冰这样的美女,而非凤姐那样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