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从一些雕塑绘画得出唐朝以胖为美的结论,这些只是表面,若要讨论审美标准,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人的内心深处,而这里我们就从诗歌文化来体会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
先看看大家认为的“胖美人”代表——杨玉环。同时代的杜甫是这样描写杨贵妃的:“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大意就是说杨贵妃杨是个身(骨)材(肉)比较匀称的大美人,杜甫本人很可能真的见过杨贵妃,毕竟是被“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的人。在《长恨歌》中,白居易是这样写的:“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由“娇无力”、“金步摇”可以看出,杨贵妃并不肥。再说大家都应该知道杨贵妃擅歌舞,
作为一代风流才子,白居易显然是个爱“美”之人。有一次,他就诗兴大发,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美自己的两个爱妾,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虽然这首诗现在在白居易的诗集当中找不到了,但是唐朝一位叫孟棨(同“启”)的作家却在他撰写的一本专门记录唐朝诗人逸事的著作《本事诗》中有过专门记载。在《本事诗》中,孟棨写道,“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由此可以推断,唐朝并不是以胖为美,而是以小蛮腰为美。
无独有偶。白居易在《和春深二十首》中也说:“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
此外,初唐诗人刘希夷在《公子行》一诗中,也有“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的诗句。
另一位初唐诗人吴少微在其诗《相和歌辞·怨歌行》中,同样有“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的描写。
历史学家在史料当中也曾找到记载:「纤秾中度」,可见杨贵妃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有学者推测出她的真实身高体重:大约为1.65米,体重为60公斤,仅仅属于微胖界。此外,杨贵妃是个擅长歌舞的女性,并不至于肥胖。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唐朝人的美女标准里,是有苗条这一项的。
李德裕《柳氏旧闻》里,正宠爱着杨贵妃的唐玄宗给太子选妃,“选人间女子细长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明确提出了标准必须是“细长洁白”的女性,可见,玄宗时代选美标准,也跟今天一样:身形苗条,身材高挑,皮肤白皙。
诗僧贯休的两句诗,是最能证明唐人的主流审美的。《白雪歌》中两句: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意思就是:人无论贵贱,都不应该养成鸡狗般肥胖的样子。
所以说,唐朝人的荣辱观念里,肥胖是非常可耻的。
再者,我们还可以看看唐朝时选妃的要求。
唐朝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就曾在其著作《次柳氏旧闻》中记载过唐玄宗李隆基为其儿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选妃的事迹。书中说,“上即诏力士下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细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由“细长”二字便能看出:唐玄宗李隆基或唐玄宗之子李亨都比较喜欢身段苗条的女子。
巧的是,在宋代王谠撰写的文言轶事小说《唐语林》中,也有“乃诏力士,令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颀长洁白五人,将以赐太子”的类似记载。与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中的记载相比,二者仅有文字上的细微差别。
因此,无论是从唐朝诗人的作品还是从唐朝宫廷选妃的标准来看,都足以证明唐朝的审美标准仍然是“以匀称为美”,和历朝历代并无分别,也完全当今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并不存在“以胖为美”的说法。
退一步讲,即便杨贵妃真的就是个胖子,也只能说明杨贵妃本人“胖得很美”,但不能因此认为唐朝就是“以胖为美”。何况,人家杨贵妃根本就不胖!
从古到今,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几乎从未变过,始终保持着“以匀称为美”(苗条而不见骨,丰满而不见肉)的标准,唐朝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