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邀请,契丹民族是早年活跃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了我国内部的少数民族政权——辽(曾一度以契丹为国号)。

自耶律阿保机建国后,短时间内就凭借着自己强悍的武力开疆拓土,吞并强盛的渤海国,建立东丹国,可以说国力大增。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又得到石敬瑭敬献的燕云十六州,直接威胁南部中原政权。

之后也就是民间话本中所广为流传“宋辽战争”,1004年辽圣宗大兵压境,宋国遣使者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国开始向辽国缴纳岁币,大力改善了辽国的经济压力。然而,王朝有盛就有衰,120年后,辽国被新崛起的少数民族金国所取代。原本骁勇善战的契丹勇士被金宋联军打得溃不成军,1125年,辽国天祚帝被擒拿,辽国灭亡。

辽国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无非是以下两点:

1 统治中心不定,保留了游牧民族的陋习

辽国实行“四时捺钵”制度,简单说就是在国家内有四个政治中心,皇帝按照四季在四个政治中心流动处理国家大事。这是因为沿袭了契丹民族的游猎习惯,这四个都城都是风景优美,适宜射猎的好地方。春天在长春洲(今洮儿河月亮泡)钓鱼;夏天在永安山(今乌珠沁穆旗)避暑,放鹰;秋天在伏虎林(今巴林左旗)射鹿;冬天在广平淀(今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交汇)。

没有固定的政治中心就会造成诺大的帝国缺少主心骨,无法有效实行政策。并且,所有重要机构和王公大臣也要随行,这也就导致辽国的行政效率实际非常低下。至于辽代名义上设置的五京只是一个陪衬,皇帝只在很少的时间才会驾临都城。

2.财政腐化问题

辽国的灭亡固然是由于中期以后皇帝昏庸,但也是由于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推崇佛教,甚至已经到了盲目疯狂的地步。皇帝大兴土木,不惜金银大力供奉,兴建佛寺佛像。仅仅在辽道宗时期修建大昊天寺,就花费33万贯。全国崇佛会造成原有草原民俗尚武风气的减退,降低部队的战斗力。

财政大量消耗会造成后勤保障,马匹培育,武器制造等多个领域缺少金钱。同时,辽代中后期,很多贵族耽于享乐,缺少德才兼备的重臣辅佐,国家所用的大多都是一些佞幸,国家焉能不亡。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最佳贡献者
2

契丹人建立的辽,是继突厥之后再一次统一草原的民族。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改国号为辽。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抵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达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幅员万里。

契丹人源于东胡鲜卑,与室韦、库莫奚是同源,属于游牧民族。与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女真人渔猎民族不同。

公元936年后唐内乱,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 儿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太宗出兵攻打后唐。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于晋阳、洛阳等地大败后唐军,协助石敬瑭灭后唐建国后晋。契丹获得燕云十六州让中原王朝彻底的失去了防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在此后的432年里中原王朝始终无法收回,直到公元1368年徐达北伐才得以收回。

在432年的时间里燕云十六周始终游离在中原王朝疆域之外。说起辽国一定要提到“澶渊之盟”过程不在赘述,带来的结果是辽与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此后宋、辽边境和平达百年。双方互市、贸易,辽边地发生饥荒,宋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契丹对西方世界也产生过深远影响,现在还有很多国家的语言对中国的称呼和发音为契丹,俄罗斯、希腊、伊朗、土耳其等至今仍把“khitiy(契丹)”作为中国的称呼,在俄语、古葡萄牙语、古西班牙语,以及中古英语中,整个中国均被称为“契丹”。

在俄语中,中国的发音是“Китай”。

契丹这个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彻底消失在历史中,但经过考证与基因检测,发现的达斡尔族与契丹族最为接近。可以说契丹人经过漫长的融合,最终演变为如今的达斡尔族。

至今还有很多辽时期的建筑保留下来,能让我们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的温度。

蓟县独乐寺山门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3

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

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契丹王朝在中国北部持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在此期间,中国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

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时至今日,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

几百年的时间里,契丹这个民族一直想入主中原

契丹这个民族在隋唐时期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从那个时期开始,契丹族就一直渴望入主中原。但是它遇到了铁板一样的中原王朝,先是隋朝把它暴打一顿。随后唐朝又一直压着它打,虽然契丹曾经打下了幽州,不过始终无法站稳脚跟。到了唐朝的后期,随着军阀割据和农民起义的先后出现,唐朝中央政权对地方失去了控制。契丹族趁机在北方扩大自己的势力,甚至灭掉了文明程度远高于自己的渤海国。就在朱温和李克用相互死磕之际,耶律阿保机也在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北方的霸主,成了一支足以影响中原局势的力量。李克用临死前,嘱咐自己的儿子李存勖一定要灭掉契丹。但是李存勖迅速败亡,并没有实现李克用的临终嘱托。

李存勖败亡之后,李嗣源成为了中原地区的统治者。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野心勃勃,在李嗣源去世之后,石敬瑭准备推翻自己的小舅子。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他情愿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北方的契丹,并且还愿意认为耶律德光做爹。最终在契丹大军的帮助下,石敬瑭成为了著名的儿皇帝。不过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还没有那么无能,他愿意认耶律德光做爷爷,但是绝不称臣。这一举动激怒了耶律德光,契丹大军南下,耶律德光进入了开封城。本来耶律德光本部就不打算走,但契丹军队遭到了各地居民的反对。耶律德光在撤退的途中病逝,随后被做成了木乃伊运回北方。从辽国消灭后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辽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足以和中原王朝分庭抗礼。与宋朝对抗了一百多年,最终都被同化。

公元960年,年轻的赵匡胤发动了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宋朝建立的初期虽然与辽国也发生了一些冲突,但几乎没有爆发那种大规模的战争。当时宋朝的主要精力都在南方,赵普为赵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的发展策略。赵匡胤的意外死亡改变了一切,赵匡胤去世之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赵光义在即位之后,发动了北伐战争。问题是他自身没有作为统帅的能力,结果宋朝军队一败再败。宋辽两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大战,澶渊之盟之后,两国终于实现了和平。两国的和平关系持续了百余年,双方谁也没有想到东北女真族的崛起。结果辽国直接瓦解,宋朝的北方地区沦陷,赵构依靠江南半壁建立了南宋。

虽然女真族控制了北方庞大的地区,但女真族人毕竟很少。北方的绝大多数还是汉人,其次是契丹人。在金国的统治下,由于同属于被压迫民族,民族之间的隔阂不再那么明显。民族同化的过程开始,这也是一个传统了。蒙古崛起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经过反复鏖战之后,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也成了逝去的历史。蒙古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在帝国的统治秩序中,契丹人和汉人、女真人都属于被压迫者。中国北方的契丹族人逐步与汉人、女真人相互融合,最终被彻底同化。在这一时期,契丹人还出现了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那就是耶律楚材。他建议蒙古贵族们放弃杀戮,而改为征收赋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各族,但也深深加重了各民族的负担。

西辽雄踞中亚,最终也上演了绝唱

在辽国灭亡之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逃往了中部地区。此时他已经无力回天,最终在今天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国。从国号上来看,西辽国是辽国的延续。但如何从统治制度和生活习惯上来说,西辽国已经和辽国越来越远。由于属于少数民族,西辽的统治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变化,这和南北宋的一脉相承是截然不同的。在蒙古崛起之后,西辽处在了花剌子模国和蒙古两大强国之间。国土被逐步蚕食,最后还是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这一地区的契丹族人与西北、中亚各民族相融合,也被逐渐同化。



4

契丹早期是北宋边境的一大隐患,宋真宗被迫与之签订过“檀渊之盟”,每年向契丹进攻大量财物,后来,金逐渐强大后,灭亡了契丹!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