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4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三国组建了盟军,先后调集了两百八十多万的兵力,携带几十吨的军用补给品和17万辆军用车辆,成功渡过英吉利海峡。这标志着诺曼底登陆成功,也让美及其同盟国重新踏上欧洲大陆。诺曼底登陆战是二十世纪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登陆战役,它甚至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局。

首先,诺曼底登陆能够成功,主要是盟军在登陆前战略欺骗的成功。这把希特勒的注意力成功吸引到了法国加莱。其次,德国在诺曼底的部队太少,再加上德国一直大肆炫耀的“大西洋堡垒”并未起到理想的作用,给了盟军可乘之机。

再次,因为德国的海军实力非常弱小。空军作战飞机数量仅为盟军作战飞机的三十分之一,所以出于绝对劣势。还有德军的防御工事也比较薄弱,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战工事。而盟军的空降兵,在登陆的第一时间就首先里夺取了对其至关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时摧毁了德军的炮兵阵地,破坏了德军防御的稳定性,也让德国受制于盟军的牵制之下,从而使德军处于被动局面,这为盟军的登陆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因为此时的德国在非洲战场上接连失利,而美国却不断增援苏联,让苏联最终涅槃重生,英国也逐渐恢复了元气。此时已进行了三年苏德大战的德国把最好的战争资源全部消耗在了苏德战场上,著名的“大西洋堡垒”也成了摆设。所以盟军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德国的劣势也瞬间暴露,最终诺曼底登陆成功也就成了必然趋势。

最佳贡献者
2

诺曼底的登陆成功,一定要提到一个名字——胡安·普约尔·加尔西。

加尔西是西班牙巴塞罗那人,其貌不扬还秃头,呆头呆脑,爱幻想,是个宅男。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会过得普通又幸福。然而在1936年,纳粹德国挑唆西班牙发动内战,加尔西的父亲去世,母亲和妹妹入狱遇害,这个24岁的宅男愤怒到了极点,他流浪到英国,边打工边寻找报复纳粹德国的机会。

1939年9月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盟军英国因情报失误,多次遭受重创,人手很紧张。1940年,英国破例面向社会招聘特工。加尔西看到报纸上的招聘信息,知道自己终于等到了报复德国的机会。

1940年4月,他跑到英国情报五处报名,然而,他很快被赶了出来。因为他的英语和德语均说得磕磕绊绊,驾驶、速写、译码、格斗、射击等技能啥啥都不会。

他屡败屡报,脸皮很厚,7月份再去报名,失败;10月份又去报名,失败;1941年2月还去报名,失败;1941年4月是他第五次报名,“阴魂不散”的他被面试军官大骂一通,将他扔出了军情五处的大门。

加尔西总结自己的缺点所在:秃头、手脚笨,在英国军官眼里就是呆蠢。他决定换个思路,英国人不要爷,那爷就去仇人那里。

于是他出门转弯,买了套西班牙官员的行头,穿戴整齐的出现在德国驻英大使馆的门口。在德国特工面前,他表演了猛跺脚、右臂抬高45°的纳粹礼,成功将自己描述成是一名纳粹的狂热粉丝,并说要将自费潜伏在英国的成果汇报给德国。

德国特工来了兴趣,越聊的深入越觉得捡到了宝,这个秃头男子竟然能在一年之内就将英国军情五处调查了个底朝天,不仅能说出一大批英国军官的名字,连英国特工发报机型号和走廊的灯泡颜色都知道。
其实加尔西知道这些信息并不难,毕竟有五次去军情处报名的经历,军官之间打招呼用的军衔和名字,他都记在心里。另外,发报机型号是在考核技能时记下来的,只不过他的技能成绩很差。至于走廊灯泡的颜色,那是他被人拖出来时仰面看到的……

但他很会编故事,他将自己的经历改编成深入潜伏,情节曲折,处处惊险。这些故事很快赢得了德国人的好感与信任,双方相见恨晚。德国人提出要培训他,将来派他去英国当间谍。就这样,加尔西成功进入了德国最大的间谍机构——军事情报局。

加尔西依旧秃头、手脚笨,但是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培训结束后,德国人为他量身打造了新的身份和文件,将他派去英国。加尔西很给力,不断给德国人发来情报,经核实,他提供的情报真实可信,有的描述和德国空军冒死突袭拍到的照片一样。德国人太兴奋了,大叹加尔西是个人才。

加尔西继续发情报,告诉德国人情报的获取和他努力发展的下线有关,这些下线的身份各异,有小军官,有学者,有转业军人等等,目前达了27人,已经形成了针对英国的情报网,可惜自己的活动经费用光了。

德国人亢奋了:这小子太能干了,27个下线一定得好吃好喝的养着,工资我们出!

再看英国人这边,恐慌不断啊!修了两个月的高登尔基地还没成形,就被德军的空军炸成了坑;布防严密的斯卡帕湾被德军轻易突破了;刚探得德军在大西洋有潜艇,前去偷袭却扑了个空……

英国人强烈的感觉到,一定是被敌人的间谍监控了!去查!一定要查出间谍是谁!

英国最顶级的多名特工出发了,一路寻找一路排查,最后在德国斯图加特的民房里,他们见到了加尔西。

出身于英国军情五年的特工认出了加尔西,一脸的惊讶,没想到,曾经被扔出去的秃头小子,竟然会成为让英国吃尽苦头的人。

加尔西见到了熟人很开心,热情的接待了他们,还大方分享自己获得情报的方式。原来他从位于慕尼黑的军事情报局出来,根本没有去英国,而是在邻近的斯图加特租房住了下来。

大多数的时间,他都在屋子里写写画画,靠着三大道具构想出了很多“情报”,这三大道具分别是:每日报纸、一本英国旅游指南、一份英国地图。

他每天都关注着报纸上公布的火车时刻表,如果火车时刻表显示某路段的火车近期很繁忙,他立即去打听沿途是否有移民,如果真的有大批移民,就证明这个区域在修工事,经过观察,不难发现有一些火车是专门运输军火物资的。当然,有必要的时候,他会去当地的图书馆去查一资料,就用手头仅有的文字资源,就能分析出一条质量上乘的“情报”。

于是,他的情报会像写小说一样精彩,比如说:经过我和下线同志的努力,我们发现这个区域有士兵戒备,周边有新的电线杆,修建的碉堡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事外面有用于伪装的树木。

加尔西还透露:他所谓的“27个下线”根本不存在,全是编造出来的,从头到尾, 都只有他一个人在“战斗”。

英国特工震惊了,加尔西丰富的想象力实在强悍,仅靠蛛丝马迹就能脑补出一部大戏,最重要的是他的脑补跟现实如此接近。天啊!他不仅是优秀的间谍,更是旷世奇才啊!这样的人杀掉太可惜!不能杀,要策反!

于是英方开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加尔西“成功"策反。加尔西的内心在狂笑,昨天你们对爷爱搭不理,今天爷让你们亲自来请。他用友好的态度接受了英国对他的邀请,得到了官方间谍代号“嘉宝”。

在英国的示意下,加尔西成为盟军专门给德国做假情报的高级间谍,对于没什么意义的情报,他会第一时间发出去。当然针对关键的信息,他会慢半拍再发。这样,德军花时间确认了情报的真实后,只能怪自己错过了时机。

德军依然坚信,只要维护好加尔西的情报网,还会有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涌过来的,包括加尔西在内的28个人的工资,皆准时发放,短短3年,就给了他几百万的经费。

1943年,德国决定专门为加尔西“团队”建立直达无线电台,并撤销增派其他间谍去英国的打算。也就是说德国的情报谁也不指望了,就押宝在加尔西“团队”。

英国人高兴极了,让德军彻底掉进情报骗局,这种梦寐以求的事情加尔西做到了!英国人被加尔西的编造能力折服,称他是“最伟大的演员”。

1944年1月,英美两国计划实施诺曼底登陆行动。

德国安排给加尔西的任务是:据获悉,盟军正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欧洲登录行动,要密切关注。

英国安排给加尔西的任务是:不能让德军有所察觉,用诱敌战术将德军主要兵力牵制住。

同时接受双方重托,加尔西成为可以操控二战战局的核心人物。这段时间也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间。

加尔西不负众望,与根本不存在的27个手下,5个月的时间内就向德军提供了500多条重要情报,平均一天4条,将德军哄得团团转。

在加尔西传递的情报中,他将登陆的地点改成了加莱,而纳粹德国的领导人希特勒对“自己人”深信不疑,在加莱安排了最精锐的军队。直到6月份,盟军实施登录的前一天,加尔西才发出紧急情报,声称盟军要在诺曼底登陆。

而负责接收情况的德国军官偏偏忘记接收这条情报,想起来的时候登陆行动已经开始了,德军在战场上败的惨烈,却只能怪自己疏忽。其实,即使德国及时接收了信息,也改变不了战局。

加尔西把握着二战的态势,更掌握着这部“大戏”的节奏,他对德军大发脾气:我不接受道歉,你们的失职玷污了我们的心血!

愧疚感让德军对加尔西以及他的“团队”更加信任,虽然败了,但希特勒对他的工作十分认可,还在1944年7月特批授予他纳粹铁十字勋章。而诺曼底的成功登陆,加尔西已经获得了英国国王亲自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

同时获得同盟国和轴心国最高荣誉勋章,加尔西在历史上独一份,可谓是真正的人生赢家。此时的加尔西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明白名气太大了不是好事,是时候安排下一出戏了——诈死。

不久,德国在《泰晤士报》发现加尔西被抓了,并承认是德国纳粹派出的间谍。加尔西被处死的消息让纳粹余党十分心痛,寄给加尔西团队34万美元,鼓励团队人员:一个加尔西倒下了,但你们不要灰心,继续努力。

就这样,加尔西用诈死彻底斩断了与德国的联系,临了还多领了“奖金”。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选择了消失。这回,连英国人都找不到他了。他的神秘消失成了二战最大的谜团。

直到后来,人们从加尔西生前的日记才知道了他的真正结局:为了安全,他深藏功与名,先后去了美国、古巴、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游历,最后在委内瑞拉隐居。他的钱全都捐给了英国情报机构,平时开一个小超市维生,领居和家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经历。

加尔西在委内瑞拉度过了平静的44年,临死前才告诉儿子真相。在诺曼底登陆胜利71周年的前夕,加尔西的儿子将日记公开,这本日记的最后一页有一句话:“如果不是身在战争年代,我一定是一个出色的编剧”。

3

大势所趋,当时的形式就是盟军和红军为战后利益瓜分明争暗斗!就算诺曼底没有成功(很多军迷说如果德军怎样怎样,盟军就差点没在诺曼底站稳脚跟前被推回海里),也会有其他登陆。能成功的原因必然是从战术层面上找,战略上是必须成功的,不然不符合盟军的利益。



再说几点原因:1,苏德战争斯大林格勒的胜利,盟军整体已经转为优势。美英等国一直等着苏联和德国互相耗,这个时机已经差不多了。斯大林格勒前也登陆过,第厄普登陆,被德军打得满地找牙…英国意思就是说,斯大林,你看我登陆了吧,实在是不行啊,你还是自己顶住,我这边无能为力了。但是等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盟军必须登陆了,而且是全力!第厄普登陆同时也积累了经验。


2,有人说德军将领不和,可是东线那个鸟样,空军那个鸟样,诺曼底也就是奥马哈激烈一些,其他伤亡都不大。就算龙德施泰特和隆美尔没有矛盾,诺曼底(何况诺曼底很多是德军二线部队)也就是看盟军用多大代价成功而已,另外意大利西西里也成功了。



3,德国空中力量薄弱(之前盟军还在腹地进行了战略轰炸和空降作战),或者说比盟军弱很多。海边与法国本土的交通线都废了,大西洋防线还能有多大用处?德盟空中力量比例是1:30。人数也是差距,盟军陆续上了200多万人。没有制海权没有制空权,登陆只是时间问题。4,盟军一直在给德军做假象让德军以为盟军从其他地方登陆(加莱)。

4

正是因为盟军拥有了绝对的空中优势,所以装备水平落后于德国陆军的美英联合部队才得以成功的在诺曼底登陆并经受住德国在西线所进行的最大反击作战-阿登战役。而值得一提的是,从1943年盟军对德国的空中优势就已经建立。在1943年时,美英的战略轰炸机已经可以完成对德国本土的有效轰炸并返回多数。从那时开始,第三帝国这颗大树就已经开始被盟军的战略空军力量刨去根基。

在战争进入1944年时,拥有长航程的P-51野马战斗机加入了对德国的攻击行动。P-51野马战机作为美国二战生产的一款性能十分优越的战机,其优秀的中高空机动能力使其完全可以压制德军的主力装备BF-109型战机。即使在面对德国新锐的ME-262战斗机时,只要P-51抓住时机利用ME-262盘旋能力较差的这一点也能将其击落。以至于在诺曼底登陆还未开始之前,德国的领空就已经不再属于德国空军而被英美空军所掌握。

而盟军绝对的空中优势对战况的推进是非常大的。在诺曼底战役时,成千上万的战略轰炸机将炸弹投到了诺曼底和加莱地区的交通设施之间以阻止德国可能进行的支援行动。与此同时,11000架C-47运输机也将英美的4个空降师和其所需要的物资投送到了诺曼底背后的战略枢纽。以至于在诺曼底地区的守军在登陆战刚一开始就被告知已经没有退路,所以这才导致了诺曼底战役守卫德军几乎全部损失殆尽,在阿登战役中盟军也使用了同样的方式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5

谢谢邀请,诺曼底登陆为什么能成功?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仑之计的再次运用。或者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一一声东击西。孙子兵法的再次实践。

盟军在最高统帅巴顿指挥下,制造了个弥天大谎言,声称盟军要在加莱地区集结登陆,并且用假坦克、假士兵等在多佛港布置起来。盟军统帅巴顿也经常来视察,用以迷惑德军的特工。这样一来德国统帅隆美尔坚信,盟军要进攻加莱地区,会在加莱地区登陆。遂把大量的部队集结在狹小的加莱地区。使诺曼底地区兵力不足三十万,而盟军则有百万之众,力量对比悬殊。

另外德国人又把空中战机调往了东线,使西线诺曼底地区制空权,完全掌握在盟军手中,为诺曼底登陆做好了一切准备。而德军则蒙在鼓里,以为盟军会进攻加莱地区。就这样一个得道多助的盟军,在各方面占尽了优势。而德军失道寡助,如无头苍蝇丶聋子、瞎子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

1944年6月6日盟军突然从诺曼底抡滩登陆,在德国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时,盟军以推枯拉朽之势登上了诺曼底,从而开辟了欧州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步阀。改写了反法西斯的历史,翻开了反法斯的新篇章。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仑的一实战例子。当然这是本人为孙子兵法对号入座,至于盟军统帅部有没有研读孙子兵法,我就不知道了,也无从考究。

6

主要就在于盟军当时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能够有效压制住德军。

早在诺曼底登录之前,盟军就进行过类似的尝试,这就是迪耶普登陆,但是由于支援不利、后勤补给不到位、未能夺取制空权等问题,损失惨重,让盟军准备了足足两年才进行诺曼底登陆。

首先就是制空权的问题,如果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登陆,那简直就是送死,所以盟军在1944年经过一系列战斗,重创德国空军,基本掌握了西线上空的制空权。这样一来无论何时,盟军登陆部队都能及时得到空中支援,避免迪耶普登陆那样的惨剧。

支援力量较强。除了制空权,盟军当时还纠结了大量水面作战舰艇,可以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支援,而且为了物资补给,盟军还修建了两个人工港,用于装卸物资提供部队使用,这都是盟军登陆部队在登陆之后能够立即打开局面让的关键原因。

情报支持。虽然有了这些准备,但是如果让登陆部队去攻打设防完备的工事还是很难的,但是通过情报人员,盟军基本掌握了德军的布防情况,甚至一些工事的厚度、火力都了如指掌,选择较为容易攻打的目标,尽可能降低作战难度。

而与此同时的德军,由于东线战事紧,大量精锐开赴东线,所以西线德军装备水平、作战素养都不是很好,也降低了盟军的作战难度。

7

简单的说是准备充分,稍微细一点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1、掌握了制空权。

在1944年春天,依仗巨大的装备优势和人力优势,经过美陆军航空队特别是第八航空队战斗机部队的艰苦努力,也包括拿轰炸机做诱饵这类不足为外人道的招数,终于通过主动出击把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打成了残废,像JG2、JG26这样的西线德军战斗机主力联队都被逐出了天空。这样一来,当诺曼底登陆开始前,美英空军得以从空中封锁了预定战场,这就比1942年的迪厄普登陆强多了。

2、组织了细致而广泛的侦察。

在诺曼底,美英盟军从法国抵抗组织那里得到了关于“大西洋壁垒”的详尽情报,同时也没扔掉敌前侦察。在战前,为了搞清预期登陆海滩能否承受坦克的重压,曾专门派出蛙人从诺曼底海滩上挖了几桶沙子带回来研究。至于空中侦察就更是司空见惯到让人熟视无睹的程度了。

3、对登陆作战的准备比较完善。

经过1942年迪厄普登陆的惨败和当年年底北非登陆的成功,美英盟军对于选择何种类型的地域进行战略性两栖作战已经有了初步概念,通过1943年的西西里登陆和萨勒诺两次登陆作战,对于登陆作战中各军种的协同配合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艾森豪威尔甚至以辞职要挟,得到了对盟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的部分指挥权。特别是在登陆中大规模使用了三个师的空降兵,很好地呼应了滩头的登陆作战。盟军还反复训练登陆部队的换乘与抢滩,提高了基层部队的登陆技巧。英军在战前专门开发了各类适于滩头作战的两栖装备,在实战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美军则由于布雷德利的偏见,没有认真研究在滩头作战的特种装备,在战斗中尝到了苦果。由于登陆作战对空中优势的依赖性很强,盟军高度重视登陆地点的气象变化。在登陆前夕英吉利海峡出现了低压,天气陡然变坏,登陆几乎被迫要推迟。关键时刻气象室主任斯塔克上校指出一股冷锋将带来短暂的好天气,艾森豪威尔得以下定决心登陆。

4、复杂的欺敌行动

这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部分。对登陆时间和地点,盟军不仅实施了严格的保密措施,还以各种手法向德军散布假消息,特别是将德军注意力引向距英国最近的加来地区。盟军以各种手段加强加来在德国人心中的分量:在诺曼底投下一吨炸弹,就一定在加来投下两吨;有一架侦察机去诺曼底,就一定有两架侦察机也飞往加来上空。甚至到了6月6日诺曼底登陆之后,战役企图已经完全暴露,盟军仍旧通过两面间谍向德军统帅部送出:诺曼底只是佯攻,真正的登陆将在加来进行的情报,完全误导了希特勒的判断。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说明了登陆作战已成为最复杂的作战形式,战略性两栖登陆作战理论已经高度成熟,为配合登陆作战需要各个军种高度娴熟的协同配合,需要建立统一的三军联合登陆指挥机构。在登陆前要尽量夺取战区、战役制空权以掩护登陆部队的航渡,展开,换乘,抢滩,登陆作战;在登陆后还要从空中封锁敌人的增援路线及摧毁敌方的前线补给基地,最大限度地削弱敌方的抵抗。

8

一是盟军统帅的战略规划总体而言是成功的。二是登陆地点不是德国预想的方法,当然德国在这里也做了战备,但毕竟不是主力;而盟军方面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选择风高浪急、难于上岸的地点,承受了较大的伤亡。三是总体兵力对比上,盟军占压倒优势,否则登陆时的伤亡足以使上岸变得毫无意义。

9

谢谢邀请。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直接开始了解放欧洲本土的战争,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因此诺曼底登陆一再被人们称颂,艾森豪威尔也名声大噪,那么诺曼底登陆为什么会成功?如果换做别人会怎么样?个人认为,诺曼底登陆一定会成功的。原因如下:

第一,战争到了1944年6月,德国非洲军团全军覆没,海军的无限制潜艇战已经有了克星,就是英国发明的反潜技术,大西洋海战德国海军已经出于劣势,美国的不断增援让苏联涅槃重生,英国也逐渐恢复了元气,此时苏德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年,德国大量的战争资源都被消耗在了苏德战场上,而苏军的钢铁洪流也已成型,德国大量的军力被迫面对苏军,“大西洋堡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牢固。

第二,在二战后期,很多新式武器开始装备军队,包括美英苏等国在军事装备上已经比德国先进。

第三,德国在此时出于守势,拿手好戏闪电战无法发挥威力,失去了战场主动权,只能被动防御,根本没有了获胜的机会。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此时的艾森豪威尔作为盟军最高统帅,手握468万军队,一万三千多架飞机,有美英海军庞大舰队护航,可以说,虽然是登陆作战,但艾森豪威尔富得流油,拥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绝对的制空权,还有大量的空降部队配合,在这样的优势下,登录成功没什么稀奇的。

10

诺曼底登陆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登陆战,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起,很多战争中都有登陆作战行动,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登陆作战多数是不成功的,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军事行动。诺曼底登陆发生前,纳粹德国控制了整个法国北部,盟军在这一带“无立锥之地”。然而战役打响后,盟军就一路凯歌。先是登陆强建登陆场,尔后在六天内把五个小登陆场连成一片。一个月后,登陆盟军歼灭德军近12万人,同时把登陆场的宽度扩展到100公里,纵深达30-50公里。又过了两个月,盟军几乎解放了整个法国,直逼德国边境。盟军能从海上进攻陆地,并取得神速进展,不仅有效地缩短了欧洲战争的进程,也在人类战争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这场战役中,一向精准善战的德国军队输得如此惨淡。

分析原因,主要还是盟军成功误导了德军。就是在登陆发起的时候,让德军还固执地认为这是佯攻,主要攻击目标和登陆地点在加莱。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滩头部队都被炸成SB了,根本没有反击的力量。仅有的一点防空和支援力量也被两个空降师搅和的七荤八素的。第二十一装甲教导师突前去支援诺曼底,根本不敢深入。面对遮天蔽日和苍蝇一样的飞机,天上各种空降,各种飞机轰炸,这样冲到诺曼底也是被包围的命。最多就是将被打的找不着北的守备部队接应出来,而这也是希特勒宁愿诺曼底的士兵全部战死,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诺曼底登陆对于战术方面的影响就是开创了立体登陆的先河,并让世人看到了立体登陆和空降兵的威力。当然美军也有差点玩砸的时候,比如不久之后的市场花园行动。要不是德军后继乏力,一点空降精英差一点就被人家吃了。

空降兵的任务不是和装甲教导师这些部队硬钢的,而是突击桥梁、要塞等关键交通要点。打下来以后能守住则守住,守不住就炸掉,迟滞敌军增援部队的进攻,瓦解守备部队的战斗意志。这和我们的大规模地面穿插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通过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实际进程来看,德军显然是被盟军故意施放的假情报所误导,将重点的防御区域放在了加莱地区。等到诺曼底登陆场被盟军打开之后,虽然德军随即立即组织了20多个师的兵力进行增援,但却已经于事无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德军在诺曼底能够成功阻止盟军登陆,但那也只是拖延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而已。以当时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德军并不占优,况且其大西洋壁垒防线漫长,兵力处于分散状态,这样极其不利于防御。一旦其中某一点被盟军突破,就很可能造成全线“崩盘”的后果。

第三,从整体战略上来说,当时的德军,在东线几乎已经处于全线溃退的状态,军心涣散,士气低迷。西线虽然也比较重要,但只要东线不保,整个战争的后果就依然无法改变。由此可见,二战德国的最终失败,从军事的角度看,是整体力量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方面倾斜的结果。这种结局并不是通过一、两场局部的战役所能彻底扭转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