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困守成都的后主刘禅终于等来了他们宿命中的男人——终结者邓艾。这个来自新野的“乡巴佬”不仅终结了蜀汉帝国,随后还把自己全家老小的命都给终结了,让人感到讽刺的是被他终结的蜀汉帝国末代皇帝阿斗先生却悠哉悠哉的又活了N多年。

邓艾的人生巅峰就是偷渡阴平,最终迫降蜀汉。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邓艾人生只此一战,邓艾一生戎马生涯,还是颇有几分战绩的。

抛开事件,先说邓艾,原名邓范,新野一带的大族人氏,受过良好教育,家境殷实,连年战乱让他从小有着从军报国的人生理想,却时时不尽人意。

曹操攻荆州,他带着母亲随曹操北上,至汝南作为官方名册下的农民,现在来说就是和北大荒集团下面的农民一样,只不过退休有退休金的那种。

由于识字,被举荐为典农都尉学士,也就是个管稻草的一个小官。就这样二十年,无论升什么官,他都是一个管稻草的。二十年后的一天,遇到曹老板的总经理司马懿,司马懿欣赏他,他人生转折了。然后,让他管更多的粮草。

当然了,他是文官,肯定有突出政治主张的。各种利民工程,也保证了魏国百姓,军队的温饱,时不时送粮去还能给主将出点建议,隔空和蜀国大将姜维交交手,略有手段。但是他还是想从军啊,都种地管粮几十年也磨灭不了他心中的志向。

蜀国常年北伐,司马昭为大将军是任命邓艾为安西将军。不容易啊,黄泥巴埋到腰了终于从军了。邓艾带军颇有心得,面对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帝国军事第一人姜维,双方打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但是总体来说还是邓艾占的便宜。

出色的军事能力,让邓艾进入了司马昭的视线,成为司马氏极为器重的武力支柱。在这次灭蜀之战中,邓艾和钟会搭伙,一个踹门,一个跳窗,成功的打进了汉中,这是曹魏帝国利国以来,N多年没有达成过的成就了。

不仅如此,就在三军统帅钟会被姜维绊住的时候,他发现一条鸟都不拉屎的阴平道,带领两千人马绕过姜维,直接插进蜀国的都城成都,这招直捣黄龙让他名声大噪,也结束了蜀国的历史。

只可惜此人功高盖主,又不知收敛,这使得他人生的最高点,距离他的人生终点仅一步之遥。当他登上人生最高点的时候,再迈一步,却发现身前已是万丈悬崖,最终邓艾带着他的儿子邓忠被卸磨杀驴,成为了曹魏帝国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但是这不能抹杀他的功劳,有人说他运气太好了,走阴平小道,投机取巧,如果蜀汉帝国在阴平小道的出口依然保持诸葛亮配属的那支部队,那么邓艾的好运也就走到头了。

可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如果邓艾没有领兵能力,没有单兵直入的勇气,没有几十年的忍辱负重,他不可能成功。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从不急于不显露才能,一直蛰伏。

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蜀国已经朝不保夕,灭国只在早晚。蜀国的内部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经济军事实力已经不能与诸葛亮在世时同日而语。

姜维的出兵一部分是遵照诸葛亮的遗命,另一部分更是蜀国集团为了为了转化内在矛盾的一种方式,更造成了穷兵赎武的朝政,然后矛盾继续加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邓艾只不过是加速了他们的灭亡,给了他们重重的一击。

所以他的成功离不开各个因素的融合,是必然的 ,而蜀国的灭亡也导致了三足鼎立的正式终结,加速了三国归晋的进程,也照应了《三国演义》开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

最佳贡献者
2

邓艾偷渡阴平,出奇制胜迫使刘禅投降,即是侥幸也是必然。

假如刘禅没有撤走诸葛亮早已设防的兵将,邓艾焉能至成都?假如刘禅坚守待援,待姜维回师后,邓艾腹背受敌,焉能不败?所以邓艾是侥幸。

诸葛亮设防布兵,几十年来都是虚设,而且布防在这里的兵要军需,道路崎岖,运输不便,所以把兵撤了。

魏国国力远强于蜀国,待魏国内部稳定后,迟早要灭了蜀国,这是必然。

3

邓艾偷渡阴平,出奇制胜迫使刘禅投降。历史有两种评论,其一,赞赏邓艾的智勇果断,敢于冒险的精神。其二,刘禅昏庸,不该撤走诸葛亮早已设防的兵将。我则认为不是偶然是必然。诸葛亮设防布兵,几十年看来都是虚设,而且布防在这里的兵要军需,道路崎岖,运输不便,从来路上看来几乎难以逾越,所以把兵撤了,谁也没有在意这件亊。再者,进攻一方只知道剑阁难越,必然会另求突破,既是冒险,也有人敢干。

出奇制胜,古已有之。当年项羽刘邦共攻秦王朝,项羽被阻止在函谷关,而刘邦采取张良的计谋,从卢氏山里穿越陕西商洛直插关中,加快了秦王朝的灭亡。还是刘邦又用张良之计烧毁栈道,麻痺了项羽,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到了三秦腹地。

我说的必然性原因是,一些有坚定信念的人,有決心的人,在困难面前不懈奋斗,总会找到出路。

4

邓艾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地理学家,他用自己的性命和三万将士,做了一次豪赌。不可否认,他有赌的成分,但是他赌赢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四川那边转一转,漫山遍野全是隧道。可以说如果把高铁和隧道给停了,你现在想入川,除了飞机也就只能做梦想一想了。

因为蜀道难真的不是盖的,打通成都平原和外地的道路交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程。由此我们就不难想到,当年邓艾从阴平小道入川是多么的不容易。

邓艾奇袭成都,的确是碰运气去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钟会的20万大军,被姜维死死地挡在了剑阁道。没办法入川的道路狭窄而且易守难攻,钟会就算有百万雄师,也只能挨个从剑阁道通过。

邓艾心想,这么搞纯粹就是跑到前线来混日子了,他认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地理知识,极有可能就要荒废了。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三国志》

为此邓艾决心换条路试试,根据他亲自跋山涉水各种考察,最终找到了一条阴平小道。于是邓艾就带着大军想要从阴平小道进入成都平原。

一路上走了七百多里山路,一个人影子都看不到。可见这地方谁也想不到会有一条小路,这条路本身是不通的,邓艾走进来才知道,心里也有点后悔。

不过既然已经入了坑,索性就想办法把坑给填平了看看。于是邓艾带着大军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上山高谷深,十分艰难。

尤其是大军所需要的粮草,运输起来那叫一个艰难。邓艾终于意识到了诸葛亮当年北伐运送粮草是多么艰辛。

他知道如果在入川之前断粮,这三万人马可就全部断送在这里了。所以说这是一次豪赌,一次没什么把握的豪赌。

邓艾偷袭成功,还真的是偶然中的必然。

邓艾当然有想过后果,一旦粮草断了,这帮人根本就不可能再听从他的号令,到时候在山川险阻之中,反而是最危险的。

  • 01为此邓艾身先士卒,遇到危险的地段,他总是亲自出马勘探。

当时全军上下,只有他懂得地理知识,其他人进来了以后,也只能依靠这位地理学家了。邓艾常常用毯子把自己裹挟起来,从山坡上滚下去,以此探路。可见他为了大军成功抵达成都,的确是花了不少心血。

从努力程度上来说,打下成都是必然的结果。可是从现实角度上来说,有时候努力还真的未必能成功,所以这是一次偶然的成功。

  • 02邓艾最担心的就是粮草问题,当时也的确出现了粮草短缺的情况。

如果七百多年山路走下来,依旧找到不入川的口子,那么好了,大家就地,把自己火化了就行了。

好在最后时刻,邓艾大军终于到达了江油,蜀汉压根没想到邓艾真的会从这边下来,所以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守备,守将马邈一眨眼就投降了。

在江油得到了物资供给以后,邓艾大军这才有了灭亡蜀汉的资本。这一路走下来,的确是艰险异常,成功失败的几率各占一半,就看你敢不敢出手了。

入蜀以后,邓艾依旧九死一生。

蜀汉这边不是傻瓜,他们得知江油被人给占领了,立刻调遣卫将军诸葛瞻前去绵竹镇守,以防邓艾来袭。

这个时候的邓艾是兵困马乏,应该是没有什么骑兵,以步兵为主。对付以逸待劳的诸葛瞻,其实他心里是没底的。

可是他有的选吗?根本就没有退路可选,后面就是阴平小道,这条路下来一趟代价已经很大了,更别说要再走回头路了。

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三国志》

何况邓艾他甘心吗?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邓艾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弃了,那他才真的会气得吐血。

所以他立刻派遣邓忠和师纂左右夹击诸葛瞻,结果被诸葛瞻杀败。邓艾心里咯噔了一声,因为如果打不过诸葛瞻的话,那他们还是都要死在这里。

所以这个时候邓艾领袖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他告诉大家,存亡之际在此一举,要么就是打赢对手,要么就是全部战死,没什么好说的。

在邓艾的激励之下,将士们奋勇杀敌,终于将诸葛瞻击败。除了姜维大军以外,蜀汉唯一的一支有生力量被邓艾击溃,刘禅也只能出城投降了。

总结:哪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谁还不是九死一生的努力。

我们去看成功的人,往往都只能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至于他们过去的艰辛,其实我们是看不到的。

所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错觉,感觉这帮成功人士,似乎没吃多少苦,就爬上了高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三国志》

谁的成功会一帆风顺呢?除了上一代人的努力给了你照顾,普通人走向成功,必然是要披荆斩棘的。邓艾其实也是一样,他打下蜀汉,其实必须要经历重重难关:

  1. 第一就是山路险阻的问题,士兵们难以逾越这样的天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邓艾甚至不知道前面是否真的能走得通。
  2. 第二就是粮草殆尽的问题,如果在粮食吃光之前,他们还没有到达成都平原的话,那他们都要饿死在这里。
  3. 第三则是遭遇蜀汉内部强大的军事镇压,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诸葛瞻等人养精蓄锐多时,而邓艾大军却疲惫不堪。

所有的困难都被他克服了以后,他这才拥有了丰硕的果实。可问题是,其中任何一个困难邓艾没有坚持住,那一切的努力可就都付之东流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5

邓艾,三国时期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看到姜维背弃了诸葛亮的防御体系,就是从“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改为“开门揖盗”,导致魏国正面军队长驱直入,蜀国是放盗入门,却无力在自己家内消灭强盗。蜀国正面战场抽调大部分兵力陷入抵抗魏国的战场之中。邓艾看到这点才敢偷渡阴平,奇袭成都,也才有邓艾在偷渡阴平中,只有天险阻碍,到达成都后,成都却无力反抗邓艾的早已疲乏之兵。这个历史事件,是多重因素合力作用下的必然历史发展。


6

当然是必然,姜维的战略布属出现的漏洞。

7

邓艾字士载,是三国那时魏国重臣,他自幼就精通谋略,极为擅长用兵,可以说他是一个文武全才,也是那时魏国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对内政的贡献,就是修建水利,大举屯田,发展经济。对外也曾多次成功的阻拦了姜维的北上征战。

在263年八月份的秋天,司马昭就集结了八十多万大军开始去攻打蜀汉,当时这些人马被分为了三路,中路是诸葛绪带领人数有着三万多人,住镇守祁山武街和阴平桥头,为的就是切断姜维后路。西路大军是由邓艾所带领的,也是三万多人,直接去攻击在沓中屯田的姜维。

东路大军有着十三万人,这一路大军是被钟会带领的,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去攻打汉中。虽然这一路大军是三路中人数最多的,但是却被姜维的主力部队给阻挡在了剑阁,之后姜维就开始策划从阴平带军偷渡而去直达成都的计谋,子得到了司马昭的同意之后,邓艾就带着三万人开始横穿崎岖的阴平。

当时他需要一边分兵把守关卡,再加上路途遇到一些阻拦死伤了很多将士,等到他出了阴平小道之后,他的三万人大军就只剩下了两千人马,不过他也是凭借着两千人马就在绵竹此地杀了诸葛瞻父子二人,让他的名声威震华夏,也是逼迫的刘禅不战而降,从这时候开始蜀汉灭亡。那么邓艾为什么能靠着着两千人吗,就让拥兵几十万的蜀汉灭亡呢?有着以下这几点原因。

第一邓艾身先士卒,带着军队从阴平搞奇袭,并且在绵竹杀诸葛瞻父子。本来是由带着主力部队的钟会去攻打汉中,等到汉中被攻打下来之后,蜀汉也就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了,然而姜维不是一个无能之人他用兵如神,成功的甩开了邓艾大军的阻拦,从沓中飞奔了几千里去到了剑阁,成功的利用剑阁的天险把钟会大军拦在了剑阁。

他们二人带领的军队对峙了时间天后,钟会等人一直都是没能攻下,再加上他们这边是远征,粮草都是快要没有了,他当时就有了想要撤军的想法。邓艾再知道了他的想法之后那是死活都不肯,直接上书司马昭,说自己要带着部下去偷渡阴平,攻打成都,司马昭也是一位才能很高的人,懂得出奇制胜的道理,他在考虑了之后就同意了他的计划。

邓艾偷渡的阴平道路,也是非常难行走的,基本上都是层峦叠嶂,渺无人烟,这就让军队前行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常常还需要自己搭桥开山制造道路,极其费力不好走,这一路上也是有很多的士兵得病去世,但是还在没有一个士兵选择逃跑。

等到了摩天岭的时候,四周成了悬崖峭壁,这让士兵们非常绝望抱头大哭,士气受到了很大影响也让士兵们有了退军的想法,邓艾为了稳住军心就一马当先以毛毡包裹着身体,滚下了悬崖,其他人看到之后就都学着他的做法,他们在经历过七百多里的艰难路程,越过摩天岭之后,就只剩下两千人的部队。邓艾再出了阴平之后就先攻打了涪城,涪城的守军在见到这突如其来的魏军居然不战而降了。

等到刘禅收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惊慌,就让诸葛瞻父子儿子去往梓潼对抗邓艾,当时诸葛瞻的副将黄崇就建议他带着俱进对占据了重要的关口地区,不过诸葛瞻却是一直犹犹豫豫,耽误了战机,最后是只能在绵竹和邓艾等人相遇。

本来诸葛瞻等人还有一些人数上的优势,但邓艾阴险狡诈,用计谋让诸葛瞻等人陷入了他的埋伏之中,在这场战斗中诸葛瞻父子都是战死。邓艾在成功的占领了绵竹之后,让他的威名震慑四方。刘禅惊慌失措,就听取了谯周的建议带着军队出城投降了。可以看得出邓艾的这个奇袭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上面这只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禅他亲小人而远贤臣。他重用黄皓这个宦官,让很多人都是对刘禅不再尊敬,再加上蜀汉常年征战国力早已经是匮乏,而且蜀汉内部的争斗从来也是没有停止过。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不懂得上进,贪图享乐,天天就是知道吃吃喝喝打打闹闹,还给自己后宫增加嫔妃的数量。

刘禅为了能让自己当一个甩手掌柜,他就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黄皓管理。黄皓在有了政权之后就开始铲除异己,让很多忠臣都是不敢说实话,司马昭攻打蜀汉的时候,黄皓就对刘禅说没有大事陛下不要惊慌,等到邓艾带军攻打到了城下之后,成都城内的百官都还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就能看得出,邓艾在攻打成都的时候,朝中多数大臣都还是不知道战事已经发生的,可以看得出黄皓是给邓艾创造出了大好的机会,这才让他能轻松攻下成都。

邓艾能轻松攻下成都重要的原因,就是刘禅此人不思上进,没有远大的抱负,而且胆小怕事,他的这些性格也是让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选着了出城投降。我们也是知道的那时的成都城内还是有着五万大军在驻守的,但是刘禅却被敌将给吓破了胆,不敢再战决定出城投降这才让蜀汉灭亡了。虽然姜维也是有着十万人马的,不过都被钟会给拖延在了剑阁,他也是没有办法分兵去支援成都,这才能成就了邓艾的威名。根据这些原因看起来,邓艾能带着两千人攻下成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8

邓艾所谓的奇袭有个大前提:钟会在剑阁牵制住了蜀汉大部队。邓艾灭蜀不是他一个人计策的功劳,而是司马昭后勤,钟会正面牵制的帮助下完成的。他不是一支孤军,而是有队友的。

可以说,蜀灭是早晚的事情,钟会十几万大军已经拿下汉中。蜀汉还能撑几年?

你邓艾偷渡阴平偷赢了,蜀汉早几年亡。

你没偷赢,蜀汉也就是多几年阳寿,等魏军肃清了汉中余党,再来平推你也就没了。只不过那时候军功要算在钟会头上。

往极端一点说,邓艾其实本身并没有多大用处。

汉中都丢了,邓艾即便偷袭失败,几年后有数不清的张艾王艾李艾司马艾能去灭蜀。

9

侥幸,阴平小道本来有一支驻军,诸葛亮生前安排在那里以防魏军偷袭的,后来刘禅受奸臣挑拨,把那支部队撤走了,才有了后来的被邓艾偷袭直捣成都。试想一下,四川之地本来就易守难攻,再加上阴平小道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悬崖,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不是刘禅撤走驻军,邓艾根本不可能偷袭成功!

10

邓艾的成功不但彻底逆转了魏军进退维谷的窘境,而且迫使成都投降,立下不世奇功。

而实际上此时即使诸葛瞻不败,姜维也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境地。邓艾能成功,固然有他气魄过人,军队战斗力强的原因,但是运气成分还是有的。这是“奇谋”的共性。

“运气”主要是指涪城守将马邈的投降。当然,这不能怪马邈。要怪就怪蜀汉决策层没有在阴平道口的涪城放下数千人马和一个得力守将。整个蜀汉在战役中自始至终反映迟钝,调度失调,临阵倒戈。有这样的结局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诸葛亮平武都阴平就是为了巩固蜀汉防御体系,可惜还是被魏军从此突破。同时,沓中之战,邓艾兵力与姜维的蜀军主力在数量上是相差不多的,而邓艾能战一月,并击败姜维(赵云次子赵广就是战死在此),充分说明了邓的指挥能力和军队的战斗力。以后他能指挥几千精锐渡阴平,破成都,绝不是偶然。根据记载,邓艾在关陇时招募五千羌胡精兵。[12]

在汉中的战斗,蜀军失利如此迅速有两点原因:1、司马昭抓住蜀汉内部的斗争使主帅不在汉中的有利时机;2、蜀汉腐朽,蒋舒投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