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善于用人的古代帝王太多了,我们试举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第一、汉高祖刘邦:知人善用,不拘一格。

刘邦出身亭长,身兼痞气与豪气。文治武功并不见长,然汉初三杰皆为其所用。大胆提拔韩信,为其知人善用;重用陈平,为其不拘小节(传言陈平品德不好,贪污腐败,还跟自己嫂子有一腿);优先册封雍齿(曾经背叛刘邦),见其睿智;托孤周勃,见其有识人之能(周勃为人低调,但后来评定了诸吕之乱,安汉兴刘)。

第二、汉光武帝刘秀:宽宏大量,长者之风。

刘秀是一个没落的皇族后裔,以耕种为生。刘秀对妻子,他是一个好丈夫:对子女,他是慈爱的父亲;对兄长,他是重情重义的弟弟;对外戚,他恩深义重;可以说,刘秀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以情待周围的人,同时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是“好人好命”的模范。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中除冯异、岑彭、祭遵、刘植早亡,余者皆得善终。(与朱元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汉后主刘备:白手起家,以德服人。

很难想象一个卖草鞋的最后能开创帝业。刘备,将“假仁义”坚持了一辈子的人,让那些说他“假仁义”的人闭上了嘴。正如毛主席所说:“坚持数年必有好处,胜利往往在于坚持一下之中”。刘备堪称笼络人心的高手。好比一个不图名分、不要钱才的“小三”,着实令人难以抗拒。

第四、魏武帝曹操:功赏部下,败责自挡,心胸宽广,宰相肚量。

曹操是三足鼎立时期,招揽最多人才的老板,很多敌对势力的干将后来都成了他自己的中流砥柱。打了败仗,他总是检讨自己的责任;而胜利的果实总是犒赏有功的将士。他接纳了曾经背叛自己的杀子仇敌张绣,重用了刘备集团马超的旧将庞德,释放了骂了他祖宗十八代的陈琳,放手了义薄云天的关羽。曹操堪称是用人、识人的高手,不去卖保险真的是可惜了。

第五、明太祖朱元璋:审时度势,过河拆桥。

该低调的时候真诚感动世界,该抉择的时候心狠万劫不复。这个放牛的,融资是一把好手,可是在上市的前一天,把股东都踢出局了。连徐达、常遇春这样的人都下得了手的人,天生就是帝王的心。

第六、元太祖成吉思汗:千锤百炼,气度恢宏,征服从心开始。

在战火中成长的黄金家族后裔,继承了蒙古人优秀的品格,坚毅、执着、恩仇必报,身先士卒,敢于担当。他的将领中有兄弟、有儿子、有他的伙伴,也有汉人、金人等等,传闻他的后宫也是世界各国的“奇珍异宝”,但却没有一个人背叛他。一个领导者做到这种程度,想不成功都难。

总结:

带领团队,对领导者本身的技能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领导者自身的人格修为绝对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的品格是团队文化建设的基础。所谓“术”只能用来解决具体的某个问题,而要想走的更远,一定要行“大道”。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

至于会用人的皇帝,我来举三个例子:

第一,刘邦,刘邦手下的兄弟都是从沛县起来的泥腿子,给创业老板的启发就是:员工跟老板一起成长,企业才能长久。员工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

第二,曹操,曹操广用人才,他写的求贤令中有“吴起贪将,杀妻求将,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不敢东向;在楚,三晋不敢南为”这说明:用人不能求全责备,有能耐的人不一定品德好,容人才能用人。

第三,明嘉靖帝。嘉靖帝在位时,内阁首辅如走马灯一样变换,他却稳坐泰山。他曾讲;贤时则用,不贤时则弃“这说明:人是会变化的,要用人如器,不要拘泥于陈旧的印象”

3

管理学上有一个“奥格尔维定律”,说的是一种人才现象,大致意思是说“每个企业家都雇用比自己更强的人,企业就能发展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还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楚汉相争,刘邦能够得天下,成就汉室大业,除历史的原因外,少不了张良、韩信、萧何等良臣勇将的鼎力相助!

汉高祖刘邦平民出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敌萧何”。但他善用人才,能够把天下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利用秦末暴乱之机,兴汉灭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纵观刘邦的人才管理,大致有六方面的特点:

知人

善任

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之先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刘邦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他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一切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由此他就成为这个集团的核心。

不拘

一格

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他把贵族张良、游士陈平、县吏萧何、狗屠樊哙、商贩灌婴、车夫娄敬、强盗彭越等各色各样的人组合起来,使其各就其位,使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历史证明,他的用人策略是十分英明的。

不计

前嫌

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如韩信、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其实,一个领导者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

坦诚

相待

坦诚相待,不仅仅是反映一个人的素质问题,更是为人处事的一条原则。对于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应得的酬劳,而更需要尊重和信任。刘邦之所以能够得到张良、韩信等人的帮助,就是由于刘邦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以致于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也是我们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用人

不疑

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绝不怀疑,放手使用。

论功

行赏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也应该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肯定。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

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汉室大业,与他善用人才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经营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人才。我们搞企业管理也要把人搞明白,了解人才能驾驭人,才能使用人。

4

当然是刘邦,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就是刘邦的用人之道,刘邦身处乱世,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成就了其大事,如果他凡事都吹毛求疵,肯定干不成大事,用人所长、避人所短,终于成为一代枭雄,在哪个乱世是何其不易。

现代的创业者也面临同样的境遇,当一个风口来临时大家都蜂拥而至,但是真正能坚持到胜利的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死在了黎明前,所以创业公司用人也要不拘一格、不能求全责备,这样才能成就大业,等公司成熟时在调整人事,才能长远发展。

5

对于这个问题,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们要知道,一个皇帝既然他善于用人的话,那么他一定能够很有所作为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了。

那么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皇帝呢?

我认为: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是在历史上比较伟大的皇帝了,并且他们应该都是比较善于用人的皇帝了。

那么我就从中选一个举例说明一下他们善于用人的表现:

秦始皇嬴政

一般的人对于秦始皇的映像,就是“暴君”,“独断专行”。实际上秦始皇是一位比较善于用人的皇帝。

具体表现:

①秦始皇从善如流,善于倾听手下人意见:

比如,他在处理生母赵姬和吕不韦私通,私生活糜烂这件事情上,就认真的听取了手下人的分析和建议,最终和母亲和好如初。

不然作为一个皇帝在知道母亲和人私通,应该是觉得颜面扫地,无地自容的,就是一怒之下将母亲赐死也不为过的。

但他最终为了大局考虑,在听了手下的分析和建议后,最终选择和母亲重归于好。

② 秦始皇唯才是举,用人所长。

比如,李斯不是秦人,最后能够成为秦国的宰相,就离不开秦始皇的信任和提拔;

韩国为了消耗秦国的国力,而派水工郑国来帮助秦国修筑水渠,秦始皇在明白修水渠对秦国的好处后,就支持郑国修建了郑国渠。

③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我们读史书都知道手握重兵的大将始终是君王的心腹大患,因为他们随时可能造反。而秦始皇对领兵大将王翦,蒙恬,李信等人都信任有加。

那么创业公司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启发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启发:

创业公司要学会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这样公司才能够发展壮大。

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合伙人之间要互相信任,不然公司难以走得长远。

要善于发现人才,创业公司人才越多,发展的越好。

以马云和十八罗汉共同创造了阿里巴巴的辉煌,就是创业公司取得成功的最好表现。这里面就是很好的发挥了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努力的结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