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是一个很不容易的皇帝。上位时期。国库空虚。最后留给乾隆的是一个八千万两白银的国库。每天晚睡早起。整顿吏治。改革创新。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雍正在位的13年,清朝可能会提前衰败。
到底是君子还是心黑,这在雍正身上并不冲突。
【爱新觉罗.胤禛】
腹黑胤禛
不利条件
生母为德妃乌雅氏。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给胤禛带来皇子中的特殊地位, 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这种情况下导致他性格变得敏感多疑,也学会了凡事要多忍耐,要懂得自我保护。在皇子们为了帝位明争暗斗的时候,残酷的斗争让雍正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习惯。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示弱
正是因为生母出身平庸以及没有崭露头角的表现,将自己很好的隐蔽起来,他通过遁入佛门以及与表现为世无争的姿态很好的伪装了自己,如此自己不会暴露在众人之下,更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参与皇权争斗的皇子势力有三个:以皇太子二阿哥为首的太子党,以四阿哥为首的四爷党和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最后胤禛继承皇位。处了同为四爷党的胤祥外,其他参与的阿哥处境一个比一个惨。
皇位之争本身就是一场阴谋重重且伴随着血腥与残忍的斗争,当胜负已分之时,所有参与者们,各自的命运其实都已了然。
勤奋的雍正帝
1722年继承皇位 ,到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但他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担任61年皇帝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实行火耗归公,增加朝廷收入,推广“密折”制度,监督百官,推行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重用汉人;改土归流,使得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进一步融合,废除贱籍, 提高奴仆、娼优等底层人民的地位,秘密立储 ,避免皇子内耗等。
对我们来说,看历史不要带入个人情感。尤其是涉及到皇位之争,没有谁对谁错,理性看历史。
导读:《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的人物角色非常丰满,纵横个人非常喜欢。所以也对胤禛登基前后的所作所为比较理解,其实坦荡君子也好、腹黑君王也罢其实都是胤禛的不同历史时期提下出来的特质。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更何况君临天下的帝王?由普通皇子到一国之君角色的转变,这才引发了胤禛手腕和内心的较大变化。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强行把一个人物性格单一化,更何况是性情难测的帝王。
似乎雍正在影视剧中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往往是刻薄寡恩、嗜杀无情的印象,粘杆处、血滴子之类。但是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给我们呈现的是刚直义气中不乏狡黠,忧国忧民不乏腹黑手段的一位人物形象饱满的一位君主。君子也好、腹黑也罢,都无法用简单的一个形容词来概括雍正。帝王的成长注定是复杂,步步惊心的夺嫡阶段以及风云诡谲的历史时局铸造了雍正的帝王传奇。本文以《雍正王朝》为主线分析,请勿以正史
夺嫡前后四阿哥胤禛表现出了的忧国忧民、义气孝顺并不是刻意营造的人设,从剧情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胤禛才是最佳继承人选
都说人有五伦: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夺嫡这个阶段,确实表现出了忧国忧民、义气孝顺的可贵品质。虽然这中间作为皇子难免用些手段,但是相对其他参与夺嫡的皇子来说胤禛做的已经很到位了。四阿哥胤禛对父亲康熙可以说致诚致孝,在这一点上除了十三阿哥胤祥以外无人能比。最起码在清理户部欠款、江南筹款赈灾乃至查抄任伯安的《百官行述》都清楚的表明了胤禛忧国忧民、孝顺的本性。尤其是在清理户部欠款和江南赈灾的事情上,胤禛的忧国忧民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为此还和太子发生过激烈的争吵,最后得罪了半数朝臣胤禛和康熙的苦心被太子做人情搞得清理国库欠款半途而废。
对于兄弟侠肝义胆、义气无双的老十三,胤禛虽然冷面寡恩但是还是非常的照顾。老十三也同样因为四哥的义气和心怀天下而心甘情愿的敢当绿叶,为四哥实现大业甘为驱使。如果老十三看不透这一点也就没有后来的侠王了。对于储君太子和康熙胤禛一向非常尊敬,而且早期他还是太子党的骨干人选。只不过太子实在不靠谱才最终在邬思道的的建议下自立门户,也算是做到了君臣右义、长幼有序。
而八爷党为了实现彼此倾轧甚至在康熙大寿时献上死鹰,这是不孝;为了捞钱和造势八爷党在各重要职位上安插官员、结交半数以上的督抚官员来推荐老八为太子,这是不忠;更何况八爷党的宽仁是拉拢人心的手段,所以说胤禛确实属于相对合适的继承人选。
夺嫡路上不乏权谋手腕和腹黑手段,称帝以后为了剪除掣肘的八爷党、改变士绅不当差纳粮事实以及处理先帝遗留的问题雍正不得不腹黑、下重手
作为有志于夺嫡的皇子,如果真的只是人品标兵而没有权谋的话估计死的和扶苏一样惨。所以必要夺嫡的手腕还是有的:拉太子下马的审理刑部案胤禛就套路了老八胤禩,让老八被康熙厌恶失去夺嫡希望;利用年羹尧的陕甘总督牵制老十四的大将军王,赢得了夺嫡的主动权;夺嫡之夜利用金牌令箭释放老十三去丰台大营夺权后,在畅春园力保四哥登上皇位。
通过手腕夺得皇位后的帝王都希望有一个光明正大的执政环境,所以邬思道所说的兔死狗烹确实是雍正的弊病。而为了保证江山永固雍正杀掉年羹尧;为了预防八爷党的掣肘逼宫清除八爷党;为了国家赋税和西北用兵,强制推行新政于国有利;为了江山顺利传承,雍正鸩杀弘时。所以雍正是个个性鲜明但不是完美的皇帝,但是他的勤政、新政确实在康乾盛世的传承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位。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我是毛剑杰,这个问题我能回答。
人性本来就是很复杂的,更何况是帝王。雍正帝,更加是一个复杂的人。
分这么几方面来,第一,雍正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喇嘛教信徒。但同时秉性是比较刻薄的,而且铁腕,处置政敌或威胁皇权者,手段更是冷入骨髓,处理汪景祺,处理年羹尧,处理钱名世都是如此。处理攀附年羹尧的文人汪景祺,是斩首后将其首级悬挂在北京城头十多年;处理年羹尧,是流放路上连贬十八级从大将军变成杭州城门小兵后再赐死;钱名世也是因为攀附年羹尧获罪,雍正帝没杀他,却在他家门楣上挂”名教罪人“匾额,令其家族永世蒙羞。还有处理八爷党,给老八老九改名“阿其那”、“塞思黑”,(猪、狗)。
但前些年清宫档案中公布出来的那些雍正朱批奏折,对于看重的大臣,时不时来一句“朕亦很想你”这样的回复,说明他又是一个非常真性情的人,
此外,雍正还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雍正帝在位13年,朱批1300多万字,不好声色,早晚勤政。到最后真是活活累死的。他的死跟吕四娘刺杀什么的没有关系,因为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吕四娘这个人。雍正最后就是累倒在办公桌前,猝死了。
再说雍正的历史功绩。雍正朝处在康熙朝和乾隆朝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性时代。没有雍正。就没有“康乾盛世”,可能大清王朝在康熙晚年以后就崩塌了。同样,没有雍正就成就不了乾隆朝的盛世,因为康熙晚年困于九子夺嫡,政务是荒废的。而且。国库亏空非常严重,官员贪污腐败成分。但在雍正手上。把亏空追回来重新充实国库,铁腕整顿吏治。总之呢,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是跟君子绝对扯不上边,实际上没有一个皇帝是真正意义上的君子,纯粹的君子做不了皇帝。
雍正不是君子,也不是黑心帝王。
俗话说得好,“慈不掌兵 ,情不立事, 义不理财 ,善不为官”。作为皇帝,以上四件事都要涉及,更是要有乾纲独断的魄力和“孤家寡人”的狠心。做到这份上,也就不是君子了。
雍正在这一点,做得就很厉害。在剧中,作为大反派的老八,从头到尾没杀一个人。就是对那个后来投靠太子的任伯安(原来是九爷的门人),老八他们也没有动手灭口。
但是,就算不把江夏镇屠城的事记在雍正头上,雍正也杀了好几个人。而且,其中不乏自己人。例如:高福,这可是在邬思道授意之后,才将太子的信交给了八爷党。结果,高福被灭口了。要知道,四爷府有铁篱笆的称号,高福和邬思道不可能在胤禛不同意的情况下,就把太子的信拿到手的!所以,老四对这事肯定是默许的,只是,他为了不留后患,还是把高福灭口了。
还有邬思道,他比较聪明。他在康熙登基那晚,找来五路兵马守卫四爷府,搞乱了胤禛灭口计划。于是,那晚上,知道四爷秘密事件的人,都多活了一晚。等邬思道走后,这些人又被灭口了。其中,就有四爷府的大总管高无庸!
邬思道走后,老十三对胤禛的态度也变了。这个胤禛,已经不是他那个四哥了,而是皇上!还有年妃,也是胤禛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雍正对年妃,非常差劲。
总之,连自己人都杀了灭口的人,肯定不是君子。
雍正也不是黑心皇帝。
当时,也只有雍正又这个纠正前朝宽松政策的魄力和决心。其他人当皇帝,肯定不会下大力气革新吏治。而且,雍正作为皇帝,他的政策,大都是对江山社稷有利的。
例如:“官绅一体纳粮”和“火耗归公”,这两项都旨在于减轻底层老百姓的负担,增加国家收入。
还有,孙嘉诚发现的铸钱含铜量过高一事,雍正虽然当面斥责了孙嘉诚无理。但是,晚上就让张廷玉去安危他,并升了官。而且,对于铸钱的事,也做了及时改正,只让铸造了一批。之后,就把含铜量降下来了。
大家好,我是唐岛渔夫。
下面,我来谈一谈关于雍正皇帝的定位的问题。
世界上最怕两个词,一是执着,二是认真。
正是借助着执着和认真的个人风格,胤禛取得了康熙朝“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
关于继承皇位的合法性问题,胤禛甚至在登基之后专门写了一篇《大义觉迷录》来澄清所有的关于皇位的不实揣测。《大义觉迷录》用了大量篇幅来摆事实讲道理,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就是为了说清楚两件事情:
① 清朝不是个坏朝代;
② 胤禛不是个坏皇帝。
大部分情况下,胤禛在这篇论文里都是先抱怨自己如何如何不容易,所以大家虽然还不了解所有事实真相,但至少能够对胤禛的所作所为产生非常大的同情。但是耿直的胤禛,往往在这个时候突然笔锋一转,接着说,我都这么不容易了,你们这些刁民还都不理解我,该死,都该死!于是,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吃瓜群众的同情瞬间又转化为敌视。
比如这句:“我朝之为君,实尽父母斯民之道,殚诚求保赤之心。而逆贼尚忍肆为讪谤,则为君者,不知何道而后可也。”(《大义觉迷录》)你看看,我胤禛是如此的爱民如子,作为一个勤勤恳恳的公务员,殚精竭虑为你们服务。可是你们这些逆贼,居然还诽谤我。
而对于惊心动魄的畅春园传位事件,胤禛也在文中延续了诉几句苦,骂几句人的鲜明文风。胤禛如是说:
父皇死后传位给我,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哭的死去活来,其他人都让我节哀。可是猪狗不如的胤禩,胤禟还带头诽谤我。你们这些逆贼,还诬陷我杀父逼母,坏透了。(“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皆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夫以朕兄弟之中,如阿其那、塞思黑等(猪狗的意思,胤禛用来指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久蓄邪谋,希冀储位……而逆贼忽加朕以谋父之名,此朕梦寐中不意有人诬谤及此者也。又如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伏惟母后圣性仁厚慈祥,阖宫中若老若幼,皆深知者。”《大义觉迷录》)
声泪俱下博同情,一言不合就骂街。
效果很不理想。
很多情况下,对于误解不用试图去解释,因为越解释越会增添别人揣测的兴趣。你的每一次新的解释的论据,都会成为别人下一次质疑的新的论点。很多人都认为,这篇《大义觉迷录》是胤禛一次不合格的政治秀,最后欲盖弥彰。但我们如果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胤禛抱怨式发泄式的文风,完全不像是一个窃取大位的自然人的反应,反而恰恰体现了他无奈和愤怒的情绪。这样的胤禛,才更像是一个被冤枉很久的人,才是一个真实的胤禛。
且不管胤禛是不是被冤枉。
康熙的猝然离世,最大的痛苦其实来自于十四子胤祯。对于客户侧突然宣布中标结果,胤祯居然完全没有任何预案,不管康熙最后到底是倾向于四子还是十四子。胤祯,都不得不吞下自己疏忽大意丢标的苦果。而且,商业投标,如果投诉过程不公,可以重新组织投标。但是,对于皇位的招标,几乎是不可逆的。胤祯从前线回京城后,在灵前质疑传位结果,毫无疑问是徒劳的。不仅徒劳,而且胤禛根本就无需解释。
无需解释。因为,成王败寇。
无需解释。因为,胤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履行了自己康熙朝皇位招投标期间所有的商业承诺,从1722年荣登大宝,到1735年暴毙。胤禛殚精竭虑,发愤图强,用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着属于皇帝的荣誉。况且,最后的死,也跟他疯狂工作,积劳成疾有很大关系。
历史无论如何定位胤禛这个人,
但是,至少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那就是,胤禛,对得起自己辛苦谋划得来的天下,对得起皇帝这份其实并非一劳永逸的职业。
用八个字来概括《雍正王朝》中的胤禛,那就是:
雷霆手段,菩萨心肠。
康熙朝九子夺嫡十分激烈,可以说每个皇子都不是等闲之辈。大阿哥胤禔有军功,太子胤礽名分早定,八阿哥胤禩朝野威望最高,党羽势力盘根错节,十四阿哥胤禵胆大心细,又是康熙钦定的大将军王。胤禛想要从他们中间脱颖而出,争得皇位,没有一点阴谋阳谋,雷霆手段,能行吗?
所以,胤禛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但他能够领会康熙的意图,懂得“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一心一意做孤臣。他故意接下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打造自己的孤臣人设,但他却一头扎进冰水中把自己弄成伤寒,只是为了能躲掉审理刑部冤案的差事,又不被康熙怀疑他是故意躲掉。他能够看出康熙的意图,推荐老十四胤禵担任大将军王,而自己看似失去了一个机会,但其实他换来的是康熙的认可。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手上也同样沾满了鲜血。他命年羹尧秘密夜袭江夏镇抢夺百官行述,屠了江夏镇全镇;他无法忍受奴才高福的背叛,于是令高无庸趁夜秘密处死了他;他害怕自己夺嫡的机密被泄露出去,于是把下面替他办秘密差事的人一个不留,全部杀光,勉强留下一个邬思道,还要全天候监视。
但是,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好皇子好皇帝,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吗?
显然不可能。
黄河大水,千里泽国,皇子百官无动于衷。胤礽傻眼,胤禩甩锅,胤禟只想保住自己的小金库,只有胤禛与胤祥,二人一起赶赴扬州,筹款赈灾。百官把国库借了个精光,国库连救灾的银子都没有,胤禛追比国库欠款,得罪了所有的皇子百官。做皇帝后,胤禛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废弃祖宗之法,减轻百姓负担,扩充国家收入。他不喝酒,不流连后宫,每天批阅大量奏折,事必躬亲,为朝廷殚精竭虑,为小民百姓忧心忡忡,最后竟活活累死。
为了国家,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他是真正做到了有国无家,大公无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可以说是菩萨心肠。
可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却因为得罪了既得利益者而遭到造谣中伤,指责他杀夫逼母,好色贪酒,残害兄弟,冷酷无情,这可真是“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了。
雷霆手段,菩萨心肠,你说他是君子,还是心黑的帝王?恐怕兼而有之吧。
你好!关于这个话题,几百年来争议不断。我也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现在越来越提倡看待问题多角度,杜绝只听一面之词。那么我们就从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即位后的雍正皇帝的角度先来看一下。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的九子夺嫡事件估计已经知名度很高了吧,近些年来清宫剧演了不少,关于康雍乾期间的宫廷剧更是在网络上热度高涨,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改变对雍正这个帝王的看法了,不再单纯认为他是个心黑的帝王。四阿哥胤禛本来绝无可能登上帝位,但随着太子被废,大阿哥被康熙厌弃,三阿哥退出争储,当只剩下八阿哥和四阿哥的时候,本就具备帝王之才的四阿哥自然不愿再放弃这个机会。
清康熙人物画像绘画工艺品
但此时的康熙已经是犹如惊弓之鸟,对任何一个对储君之位有想法的儿子都抱有偏见。正因为如此,在朝中非常有势力和支持的八阿哥才落了下风。如果真的凭实力、政治势力,胤禛怎么能比得上八阿哥。八阿哥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而且和其他皇子的关系也很好,胤禛自己的亲弟弟,老十四都和八阿哥交情好。说到人缘这回事,还真的不能由你自己决定。胤禛既得不到兄弟们的支持,当然了有个十三阿哥,不管怎样也得有一个,康熙二十几个儿子呢。又不敢结交朝中的势力,因为这正是康熙忌讳的,所以他只有在康熙身上下功夫了。
胤禛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康熙觉得只有他才是储君的不二人选。第一,他没有勾结朝中的政治势力,搞党派之争;第二他也没有拉拢其他的阿哥来帮他,他在皇子中人缘不好,反倒让康熙觉得他清净无为,很是放心他;第三他在给康熙办事时表现出来的能力也让康熙很放心和信任他;第四也是关键的一点,他制造机会让康熙见到了弘历,后来的乾隆,这让康熙觉得储君之位交给胤禛一定能保满清千秋帝业。
清乾隆人物画像绘画工艺品
说到这里,就很清楚了吧,一个平时不显山露水、人缘不好的人当上皇帝,不服的兄弟们又那么多,吐沫星子淹死人的道理谁都懂吧!假话说多了也有人信。广告看多了,广告词您也记住了吧。所以雍正的被人骂,是被谁骂呢?是君子还是心黑的帝王,也要看是从谁的角度看。
清朝入关以后的皇帝,大都十分重视汉文化的学习。这个问题对于雍正的评价是用的汉文化的价值标准。雍正作为帝王树立的形象是勤政,爱民,人称冷面王。
康熙晚年九个夺嫡的皇子,能力都不一般。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又没有出现祸起萧墙的兵变,也没有出现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这得益于康熙的平衡手腕高明,康熙也为此心力憔悴。
九个皇子争夺皇位,明争暗斗,甚至有人喊出了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悲哀心境。《雍正王朝》里胤禛在夺嫡的过程中,使用的计谋,阴谋,策略出自于邬思道这个神一样的参谋。实际上邬思道代表的是雍正的阴暗面。把一些见不得人的阴谋都让邬思道说出口,这是为了美化四爷。当胤禛夺嫡成功后,邬思道坚决要离开雍正皇帝。他临行时对十三爷说到。四爷府上办秘密差事的一些人会消失,被杀。十三爷很是吃惊,胤禛如此心狠,会做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邬思道是《雍正王朝》虚构的角色,现实里类似邬思道的参谋,是被雍正杀掉了。民间传说、影视剧里还演绎出了血滴子的故事。
雍正继承皇位亲政后,确实非常勤政。他为的是大清江山永固。客观上雍正也为康乾盛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应该称为康雍乾盛世比较合理。剧集里为了增加朝廷的收入,雍正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政策。对士大夫,地主,贵族的利益进行削弱。此举增加了国库的收入。受损的利益集团骂雍正那也是正常了。雍正还主持编《大义觉迷录》收拾人心,里面记录了一些丑事,后来被乾隆禁止。
综上所述,雍正既有作为帝王的贡献,也因斗争和损坏了一些人的利益,遭人骂。作为一个帝王,功过是非,自有后入评说。是骂名,还是美名,你认为呢?骂赞各有几分呢?
很高兴回答楼主提问
雍正帝实为一代明主。
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分2个部分讲
1、二月河《雍正皇帝》讨论
2、历史上的雍正
按照二月河《雍正皇帝》里的描写
一、继承大统,实至名归
康熙一代圣君,这么多儿子,当然要挑一个能担大任的,咱们把诸位皇子做一下对比
1、大阿哥胤禔
鼓弄邪魅之术,谋害太子,太子犯事,他向康熙进言:为了不让康熙担杀字的恶名,除去庆父之忧,愿代为处决太子。康熙勃然大怒:你这样的蠢猪居然想做太子?
2、太子胤礽
空有太子之名,无太子之能。
因为偷情郑春华,第一次被废。左膀右臂,老四,老十三收缴国库欠款,他是第一巨头,不仅不带头还款,还自作主张代康熙发话,让其他欠债人推迟1年还清。
朝廷举荐官员,他暗中买卖,被康熙发现....
心不正 则眸子眊焉,难当大任
3、三阿哥 胤祉
精于文学,书法,胸无大志。
4、四阿哥胤禛
1、黄河发大水,亲赴现场赈灾。立下标准:稀饭要插筷子不倒
2、立志做孤臣,背水一战清缴国库亏空,四面树敌,深得皇帝赏识
3、严于律己,教子有方。 弘历被带进宫读书,陪伴康熙.
5、八阿哥胤禩
号称“八贤王” 结党营私,暗地在兵部搞些小动作,从没听说跟任何人红过脸。康熙让各地官员举荐太子,老八一人得票十之七八,深受猜忌。
老九胤禟,老十胤?与之一党,以八阿哥马首是瞻,暂且不表
6、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虽有大将之风,能征善战,却做事冲动,往往不顾大局。
二:历史上的雍正,励精图治。
1、改土归流。 取消少数名族土司头目自治,中央委派官员,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2、废除贱籍制度。同样是少数民族掌握中国政权,元朝政府搞种族歧视,把人分为4等,统治时间98年。雍正废除贱籍,保大清近300年国运
3、摊丁入亩。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4、火耗归公,养廉银制度。减少贪污腐败。
5、官绅一体纳粮:这一项政策优化了税收结构,使社会富有阶级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
6、设立军机处,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有利于政策实施
7、雍正皇帝的奏折批阅,13年写了2000万字,都是毛笔字,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以上,真是个勤政的好皇帝
康熙末年,国库亏空严重,雍正继位时,国库仅800万两银子
雍正驾崩,乾隆登基,国库银子6000万两,翻了将近10倍
最后说一说雍正帝被骂的最多的问题:文字狱
统治者的第一任务:维护统治
当一个地区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有些言论影响了执政者的利益,那么被抓,被杀是极为正常的一件事..........点到为止。
谢谢您的收看。觉得有点意思的朋友,麻烦您点个赞,顺手来波关注,三羊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