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其建立者为夏后氏部落首领禹(一说由禹之子启所建)。随着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组织的逐渐解体,聚居于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夏部族,通过与周围地区其他部族联盟的形式,首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史称“夏”。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华自此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跨入阶级社会。
夏,史又称作“夏后”、“夏氏”、“夏后氏”。此“后”意为“君主”,夏后,即是夏君、夏王之意。“夏”作为朝代名,其来源学界看法不一。一说源于部落名,禹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夏后氏为姒姓十二氏族之一;一说源于地名,“封于夏虚”。夏兴起于崇山(今河南嵩山一带),因禹之父鲧(黄帝之玄孙,帝颛顼之孙)居于崇山,称有崇氏,又称崇伯。
尧帝末年洪水泛滥,鲧受四岳(四方部落首领)推荐治水,辛苦九年而无功。舜帝即位,殛死鲧于羽山(今江苏赣榆县西南)。有人说鲧创造城郭,为筑城始祖。舜帝复命鲧子禹治水,禹治水十三年,大功告成,威望极高,后舜帝禅位于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禹在位十年,东巡狩至会稽山(在今浙江中部绍兴、嵊州、诸暨、东阳等市县间),大会诸侯,计名封功。禹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崩后,葬于会稽山。禹在位时间尚有八年、四十五年、五十年诸说。
夏部族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的主要活动区域和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地带,大致西起今河南省西部(豫西)与山西省南部(晋南),东至河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北入河北省,南接湖北省。另据文献记载与传说,山西晋南的汾、浍水流域,也是夏族祖先活动过的重要区域之一。
在夏王朝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由于禹治水有功和发展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遂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禹将三苗(古族名,尧舜禹时南方较大的氏族部落集团)驱赶到今湖北西北与河南交界处的丹江与汉水流域,进一步巩固了王权,夷、夏诸族首领完全臣服于夏王朝的统治,成为维护王权的世袭贵族。
夏禹崩,其子启杀禹指定的继承人伯益(一说伯益因“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而避让启,可见启属众望所归),嗣位。自此时始,即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化为奴隶制国家君主,禅让制变为世袭制。这种废禅让而实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引起了夏朝争夺王位的激烈斗争。有扈氏(其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北)不服启,夏启与有扈氏战于甘(今户县境),灭之。夏启复征西河,诛武观。夏启经过斗争,巩固了王位,确立了王位世袭制。于是众多邦国首领都朝会于夏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相传为夏禹都城),夏启在均台(今禹州市境)举行宴会,此即著名的“均台之享”。
夏启在位十年崩(尚有九年、十六年、二十九年、三十九年诸说),子太康嗣位。太康居斟鄩(今河南登封市北),荒唐无道,好淫乐,喜畋猎,不理政事。因畋猎于洛水之南,百日不归,有穷氏(在今山东平原县一带)首领后羿乘机拒太康于洛水,废太康因夏民以代夏政。后寒浞(夏代东夷族寒国伯明氏{今山东潍坊市东北}之奸诈子弟,被伯明氏逐,为后羿收养;后羿取代夏政,委以政事)杀后羿代之。被驱逐的太康失国,流落而死(在位二十九年)。
太康离世后,弟仲康继立于斟鄩。仲康在位十三年(一说七年),崩,子相继立。相居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于元年征淮夷,二年征风夷及黄夷。帝相在位二十八年时,寒浞命子浇弑杀了帝相,夏遂全亡。
太康以来,夏政凌乱。神射手后羿乘夏之衰,因夏民以代夏政,故太康以来的夏朝已成偏安之局面;至帝相遇害,夏遂全亡。夏朝失政约四十年。
帝相妃后缗时已怀有身孕,逃归母家有仍氏(今山东济宁市南),生遗腹子少康。寒浞又欲追杀,少康逃归有虞氏(今河南虞城县西南)。少康成年,以一旅之众(五百人),复得各部落之助,攻杀寒浞及其二子浇、豷,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都阳翟,史称“少康中兴”。传少康发明了酿酒,习称杜康造酒,杜康即少康。少康在位二十一年(一说四十六年)。
少康子予(杼、伫)继立,居原(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又迁老丘(今河南开封市东)。帝予重视发展武装,并发明了甲、矛;曾“征于东海”,东夷诸族皆臣服于夏,受其爵命。夏朝中兴局面得以形成,并有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局面。帝予在位十七年(一说二十七年),崩。
帝予子槐(芬)继立,三年,九夷来朝。帝槐在位二十六年(一说四十四年年),崩,子芒(荒)继立。帝芒在位五十八年(又作十三年、十八年),崩,子泄(洩、世)继立。帝泄在位十六年(或说二十一年、二十五年),崩,子不降继立。不降在位五十九年(一说六十九年),让位于弟扃(禺)。帝扃在位二十一年(一说十八年),崩,子厪(顼、胤甲)继立。帝厪居西河(今河南安阳市东南),在位二十一年(或作二十年、八年),崩,不降之子孔甲继立。
孔甲为夏朝第十四王,夏王朝至此开始走衰。孔甲好方术鬼神之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叛之。”孔甲在位三十一年(或说四十年、九年),崩。
孔甲子皋(昊、皋苟)继立。帝皋在位十一年(或说三年),崩,子发(敬、发惠)继立。帝发在位十一年(或说十九年、七年),崩,子履癸(一说为帝皋之子,帝发之弟)继立,即大名鼎鼎的夏王朝的亡国之君帝桀或称夏桀。
夏王朝自中兴后国泰民安了二百余年,传至孔甲时,内部矛盾日趋激化,诸侯多叛,国势已经走衰。历帝皋、帝发二世亦未能振兴,王位传到帝桀手中,王朝便走到了尽头。
相传履癸有才力,性暴虐,嗜酒好声色。帝桀嗣位于斟鄩,伐有施氏(今山东滕州市),得美女妺喜而宠之。殚百姓之财力“筑倾宫,饰瑶台”,“不务德而武伤百姓”。大夫关龙逢力谏,被杀。会诸侯于有仍氏,有缗氏(今山东金乡县)叛,随即被帝桀攻灭;自后诸侯叛者益众,已然到了众叛亲离的境地了。约公元前1711年,商汤乘机伐夏,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县东,一说今山西运城市安邑北)。帝桀战败,被放逐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西南)而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王朝灭亡。
夏王朝自夏禹至夏桀,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历时四百七十一年,一说为四百三十二年。
根据资料整理,难免有不当之处,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