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达字子度(演义为子庆),和法正是扶风郡郿县老乡。建安初年,两人为躲避战乱和饥荒进入益州,成为刘璋的部下。

孟达此人能文能武,为人机敏,善于治军。不过他和法正并不属于刘璋嫡系东州集团,所以未能受到重用。赤壁之战后张鲁进攻益州,刘璋听从张松、法正之言邀请刘备入川对抗张鲁。

孟达和法正奉刘璋之命各带两千人前往益州边境迎接刘备,没想到直接投降了刘备。法正随刘备入川,而孟达率本部兵马屯留江陵。益州平定后,孟达被刘备任命为宜都太守。

219年刘备攻取汉中后,孟达奉命从秭归北上进兵上庸,与从汉中方向来的刘封汇合,一举拿下上庸、房陵等地,使刘备的地盘达到极盛。不过刘备并不放心孟达。一方面让孟达受刘封节制,另一方面让孟达将家属宗族送往成都作为人质。

219年末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多次让刘封孟达派兵协助。孟达以上庸偏远,刚刚归附之名说服刘封拒绝了关羽的请求,最终关羽失败,荆州丢失,刘备深为记恨。因此刘封和孟达产生了矛盾,孟达一怒之下率部投降曹操。

降曹后,孟达和夏侯尚、徐晃合兵一处进攻上庸,并做书劝降刘封。遭到拒绝后,击败刘封,拿下了上庸等地。曹丕称帝后,合上庸、房陵、西城为新城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率本部兵马留守。

可见孟达之所以能多次反叛君主,是因为他手下始终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他实际上是一支半独立的军阀。

虽然孟达背叛刘备,但他却和诸葛亮一直有书信来往。曹叡时期,与孟达交好的夏侯尚等人相继去世,孟达很不自安。此时诸葛亮诱降孟达,希望他能弃暗投明,孟达应允。

但其计划遭到泄露,司马懿得知后写信安抚。孟达以为司马懿最快30日才能到达上庸,所以戒备较为松懈,但没想到司马懿8天就来了,这打乱了孟达的计划。

最终孟达被围城半月之久,军心涣散。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孟达兵败被杀。

那么徐晃是被孟达所杀么?

徐晃被孟达所杀是演义虚构的。在演义中,徐晃随司马懿前来进攻孟达,徐晃在攻城时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而亡。

在历史中,徐晃在孟达反叛的前一年就因病去世了,他的死和孟达没有任何关系。

最佳贡献者
2

徐晃确实是一代名将,然孟达则不可谓之为名将。 孟达,字子度(庆),本为益州刘璋部将,刘备入川后孟达归降刘备,曹刘汉中大战后,刘备遣孟达与刘封攻取上庸三郡,二人不负所望收得三郡,经此一役,孟达也逐渐打出了名声。然关羽兵败被杀后,孟达因担心不救关羽之过恐遭刘备责罚,加之与上庸主将刘封不和,最终率部归降曹魏。 话说孟达降魏后与徐晃同为魏臣,那么孟达斩杀徐晃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历史上孟达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为何说孟达不配称之为名将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孟达箭杀徐晃

其实孟达箭杀徐晃一事实乃演义之言,这件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时诸葛亮首次出师北伐,一路连战连捷,昔日降魏的蜀臣孟达闻讯于是萌生了再归蜀汉之意,于是遣心腹之人前往诸葛亮处传达其归蜀之心,然不料这件事还是暴露了。曹魏名将司马懿闻之,一面安抚孟达,一面急速行军赶往孟达驻地新城。时孟达大意轻敌,认为司马懿大军不会那么快到来,自己举事定然成功,然正在高兴之余,忽闻哨兵传报,有一路军马杀奔而来。孟达大惊,连忙登上城楼查看,原来是大将徐晃领着先锋部队已经来到了新城城下了。 时徐晃迎上前去欲劝降孟达,大喊:“孟达反贼,早早受降”,孟达一听,气急败坏,急忙开弓朝徐晃射去,没想到这一箭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徐晃的额头,后徐晃回营后,因箭伤过重,当晚去世。



历史上徐晃和孟达的结局

不过正史上的徐晃并非被孟达一箭射死的,历史上的孟达于公元227年病逝,而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春,孟达也是在这年因欲降蜀而被诛杀的,所以徐晃在孟达造反前就已经死了,故不可能被孟达所杀。 那么诛杀孟达的人是谁呢?这个和演义中所写的一样,孟达确实是死于司马懿之手,不过司马懿到没有对孟达赶尽杀绝,孟达留有一子孟兴。

孟达不配谓之名将

历史上的孟达本为刘璋部将,后降刘备,再而降魏。孟达在魏时,魏主曹丕对他还是非常器重的,时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并任孟达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重任。然孟达依然改变不了他的小人之心,在诸葛北伐之际,再生叛主之意,实乃反复小人也。 孟达刚降曹魏时,时曹魏名臣刘晔便早有言: “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 后来孟达反叛也证明了刘晔当年所言不虚!孟达实为势利之人也,纵有战功,然实不可谓之名将。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3

《三国演义》里是这么写的:

孟达本是刘璋部下,后投了刘备,与刘封一起守上庸,关羽被围樊城、襄阳时,曾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援助,但孟达劝阻刘封不要发兵,于是关羽被杀,刘备得知后誓言要杀孟达,于是孟达害怕之下就投降了曹丕,曹丕很重用孟达,让他做了新城太守。但此举也引来了无数魏国将领的嫉妒,曹丕死后,孟达开始遭受排挤,于是他决定再投蜀国,孟达暗中开始联系诸葛亮,但被司马懿知道了,于是司马懿一面写信安抚孟达,一面暗中调派部队以徐晃为前锋,立即发兵征讨孟达。

徐晃策马来到上庸城下后劝降孟达,可没成想孟达看到城外大军后气急之下弯弓向徐晃射了一箭,而这一箭不偏不倚正好射中徐晃的额头!

只怪徐晃太大意,离着城门太近了!徐晃回营后因伤势过重当晚就死了!

然而以上只是《三国演义》里的描述,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很多地方都不是完全按照历史编写的,就像孟达斩杀徐晃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真实历史中的徐晃是因病去世,善终,而且死于孟达叛曹之前。

而孟达呢,他的生涯跟《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差不多,只不过后来孟达想要叛曹归刘时被与他不和的申仪告发,申仪写信给司马懿说孟达要叛曹,当时司马懿在宛城,如果走正规程序向洛阳汇报并申请调兵前去围剿的话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孟达也算准了司马懿不会这么快到,所以孟达不急不躁的准备投降事宜。

可是孟达失算了,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懿擅自调兵用了八天就到达上庸城下!

孟达这下懵了,在司马懿包围上庸十六天后,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破城后斩杀孟达,传首京师。

在我看来孟达真是死不足惜,此人接连叛主,是实打实的三姓家奴!

4

《三国志·徐晃传》当中,徐晃在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睿继位)寿终正寝,和孟达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是在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演义中的徐晃是被孟达一箭射死的,这跟尊刘攘曹有一定的关系。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从主观上看,孟达三次易主不能算是名将吧,孟达徐晃位居五子良将一生跟随曹氏三代,和张辽一样都是当之无愧的当世名将。我们先史料当中简单的了解一下这个孟达的生平。叛刘璋投刘备,和刘封一起驻守上庸

孟达,字子度(别的说法有子敬、子庆都不重要,知道他叫孟达就行了),和法正是一个郡的同乡,在建安初年因为天下大乱两人一起前往蜀地投靠了刘璋,在刘璋那里多次更换官职,总是不怎么得意,刘备来到蜀地后就和法正一起投靠了刘备,先是镇守了江陵后来做了宜都太守。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夺取汉中的时候命令孟达夺取房陵,之后孟达又夺取了上庸,刘备担心他一个人应付不过来,就派刘封去协助他一起驻守上庸、房陵。从这一点上看,孟达真的不能算是有能力的人,刘备看人是比较准的,孟达守两个城刘备都不放心,跟名将实在是无缘。

不听关羽调令,畏罪叛刘投曹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对于孟达叛变投降曹魏,在演义上的描述是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寻求刘封孟达的援军,孟达在当中挑拨刘封不出兵救援,导致关羽在临沮被擒杀,孟达畏罪而叛逃曹魏。在正史《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当中的记载是,关羽在攻打襄樊的时候,胜利在望的时候让刘封孟达来相助,结果两人以防区人心不稳为理由决绝了,战事急剧转变关羽兵败被杀。刘备非常的嫉恨他们二人,本来孟达就害怕被治罪,在加上刘封常常看不起他欺负他,刘封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孟达就修书一封给刘备,率领着自己的四千兵马投降了曹魏。

备受曹丕恩宠,拜新城太守,守封疆大任

孟达虽然不能算是名将,但是一到了曹魏的阵营就马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人生几乎是到达了巅峰。特别是曹丕继位之后,让善于看相的人为孟达看相,说孟达是将相之才,曹丕就特备的器重他,封他为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有一次曹丕坐车外出遇到孟达,就拉着孟达的手,抚摸着孟达的背(这是一个很亲密暧昧的动作,基本上亮瞎了我的双眼)开玩笑说,你不是刘备派来的刺客吧。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让孟达守卫魏国的西南,封他为新城太守。众大臣上书曹丕认为对孟达的封赏太高了,不适合对他委以重任,曹丕就说自己可以担保孟达没事,曹丕是非常的信任孟达。

孟达曾和徐晃一起攻打过刘封,在魏国的地位不稳定

孟达投降曹魏之后,曾经和夏侯尚、徐晃一起攻打过刘封,劝刘封投降,刘封不投降又遭到部下的叛变,刘封兵败之后逃回成都,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赐死了刘封。孟达在曹魏集团中,有好朋友也有鄙视他的人,孟达和桓阶、夏侯尚的交情很深,但是和刘晔、司马懿之类的重臣好像是不太和睦,谋士刘晔对孟达的评价很低,据《三国志·魏书》记载:

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曹丕死挚友亡心神不定,再次变节最终殒命

曹丕死后,孟达的挚友桓阶、夏侯尚也早已去世,他在曹魏集团基本上是孤家寡人了,加上他和申仪不和,曹睿刚刚继位,孟达自己慌了起来。同年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就给孟达写信引诱孟达反水,又把计划泄露给了申仪,申仪就向司马懿举报了孟达。司马懿让人宣孟达入朝觐见,孟达一害怕就造反了。司马懿知道情况以后,一边给写信安抚孟达一边连夜兼程奔赴新城,孟达自以为繁琐的命令系统会让自己能有充裕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司马懿八天就赶到了城下,完全打乱了孟达的作战部署。司马懿围城有半个月后,孟达的部将李辅、外甥邓贤开城投降,司马懿破城后就斩杀了孟达,把首级送到了京师。孟达有个儿子,后来一直当官,没有受到诛连。

据史料记载,司马懿攻打孟达的时候,没有徐晃的参与,孟达也没有出城迎战,孟达一箭射杀徐晃,是演义的内容。《晋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记载的是司马懿攻破孟达的具体内容:

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

演义当中的孟达是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和正史的出入比较大,可能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希望孟达和徐晃都是战死沙场吧。

综上所述:演义的内容和正史不符,正史当中徐晃是寿终正寝,没有死于战场,孟达深受厚恩,不断的变节,对于他最后的结局,笔者只能表示:呵呵!!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都看到这里了就顺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呗,谢谢。

5

孟达很有可能是唯一被三国两位顶尖智囊算计的人物,反复无常的孟达能够死在两位顶级牛人的手上,自然也能算的上名将了,而且蜀国在刘备的仁义感召下,向心力那可是很强的,孟达却能让手下这支军队只效忠于他,他说去魏国就跟着去魏国,说去蜀国就跟着去蜀国,这样的人绝对不简单。

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是如何死在孟达手上?

曹操的五子良将是曹魏势力五位将军,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陈寿在撰写魏书时,将他们五人合传,评论他们: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最早是杨奉账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打败后徐晃转投到曹操手下,成为曹操的一名忠实战将,在曹操手下立下了不少功勋,参加了好几次大战役,被曹操赞叹说有西汉名将周亚夫之风。

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庞德被杀,威震华夏,关羽乘胜围攻樊城,曹操一度想要迁都,司马懿劝谏曹操并献计利用孙刘矛盾,派人联系孙权,孙权因为荆州一事耿耿于怀,马上同意派兵偷袭关羽,曹操又派徐晃救援樊城,徐晃以声东击西之计,扬言要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击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带了五千步骑出战,因为两个是同乡,关羽就和徐晃聊起了家常,没想到徐晃突然下令部下出击,两军混战下,关羽被徐晃击败,退走营寨时,被徐晃趁乱攻入,关羽只好撤围退走,樊城之围得解。

徐晃被孟达所杀,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驻守上雍的孟达想要回归蜀国,响应诸葛亮北伐,徐晃跟着司马懿去讨伐孟达,这次名将徐晃死的却是有点亏,徐晃到了之后,骑着马去叫阵,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徐晃就扯开嗓子喊:“反贼孟达,早早受降。”孟达却张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徐晃的额头,被手下士兵救回营里,当晚就死了,一代名将死得有点冤啊。

不过徐晃被孟达所杀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历史上的徐晃是在公元227年就病死了,诸葛亮北伐则是在228年春开始,所以说孟达杀徐晃是罗贯中老先生安排的。

历史上孟达结局如何?

历史上的孟达结局跟三国演义倒是差不多,是被司马懿赚了,孟达本来是刘璋的人,后来投靠了刘备,蜀平后为宜都太守。

关羽被围樊城时,曾要求刘封、孟达派兵援助,遭到他们两个拒绝,致使关羽战败,孟达因此害怕被刘备治罪,就带着部曲四千余家投降了曹魏。

孟达投降曹魏后,得到曹丕的重用,曹丕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让孟达当了新城太守,委以重任。等到曹睿继位后,孟达尝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滋味,感到压力非常大,就琢磨着回归蜀汉,诸葛亮觉得这小子靠不住,如此反复无常的人回来了是个麻烦,可不让回来又说不过去,很有可能就把消息透露出去了。

这消息被司马懿得知,按说孟达反的话也应该是西线最高长官曹真负责,司马懿为了要抢功劳,不通知曹真也不上奏魏明帝曹睿,擅自发兵,长途奔袭,为了防止孟达反的太快,被曹真占了先手,司马懿就写了封信忽悠孟达:

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之耳。”

意思就是现在有人说将军你要回蜀国,这么大的事如果是真的,消息怎么可能会走漏这么快,这一定是诸葛亮的奸计。

孟达得信大喜,再加上司马懿驻扎的地方离新城有一千二百里,如果算上要上报天子再来讨伐他来回路程,至少要三十天时间,孟达就放缓了反叛的时间,没料到司马懿先斩后奏,又日夜兼程赶路,八天时间就到了,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司马懿花了十六天时间攻城,孟达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破城后杀了孟达,将孟达的首级送到了京师。

孟达能够死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三国顶级牛人的手上,也算是牛人了

6

在《三国演义》中的徐晃是一员虎将,他刚一出场就和曹操手下的猛将许褚打了个平手。再后来,他和张辽一起成为关羽的朋友。在关羽的提携下,徐晃的军事能力得以迅速增长。在解樊城之围的时候,徐晃奉曹操之命,出战关羽。经过奋战,徐晃击退了关羽,解了樊城之围,得到了曹操的嘉奖。


而在《三国演义》中,徐晃是死在了孟达的手中。当时司马懿得到孟达谋反的消息,就当机立断,倍道兼程的赶往上庸平叛。徐晃作为司马懿的先锋,第一个冲到上庸城下。不料,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部,虽然被部下送回营中抢救,但在晚上就因为伤势过重去世了。

不过,在历史上,徐晃并不是死在孟达的手中,而是病死的,估计罗贯中这样写,是为了报复徐晃击退关羽的仇怨。当年徐晃得到关羽的提携,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进。在樊城解围的时候,关羽并没有和徐晃交手的准备。他以为和徐晃寒暄几句,徐晃就能够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战而退。


谁知道徐晃该寒暄寒暄,该叙旧叙旧,该感谢当年关羽的恩情感谢。可是话音没有落地,就高喊获关羽首级者赏千金。而且徐晃和用关羽指点的武艺和关羽交手,击退了关羽。从这些事情来看,罗贯中对关羽抱有同情,才写出了徐晃死于非命的情节。

那么,在历史上,这个据守上庸背叛曹魏的孟达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最后落得个什么样的下场呢?

在历史上,这个孟达不是个一般人,他在历史上以反复无常,轻于去就而闻名。他先叛刘璋,后叛刘备,最后又叛曹睿。可以说,他的反复无常在三国时期无人能比的。孟达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是汉朝的凉州刺史。在建安初年,孟达和他的好友一起入蜀为刘璋效力。他们和张松结为好友,对于暗弱的刘璋十分不满,想要寻求明主。于是,张松在出使曹操的时候,暗自绘制了西川的地图,想要献西川于曹操。


可是,曹操和张松三观不合,加上当时曹操已经功成名就,对张松不以为意。张松一看情势不对,只得怏怏而归。在归途中,张松受到了刘备的款待,被刘备的态度感召下,张松向刘备献图,并建议刘备夺取西川。

在张松回到西川后,他的主张受到了久不得志的法正和孟达的赞同。于是,在张松的运作下,法正和孟达各率两千人马来荆州迎接刘备入川。刘备将四千人马全部交给孟达,自己率领法正入川。而孟达先是留守江陵,帮助关羽守卫荆州。后是成为宜都太守,并被刘备派去攻打房陵和上庸。孟达都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显示了自己的能力。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没有得到刘备的信任。在一开始,刘备在孟达和法正两人中就选择了法正,法正成为了刘备的谋主,为刘备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孟达则被闲置在荆州,到最后也只是打下了房陵、上庸,这点成绩远远比不上法正。而且,在攻打上庸的时候,刘备还派来刘封来一起攻打,表面上是帮助孟达,实际上是辖制他。这一切都表现出刘备对孟达的不信任。

事实证明,阅人甚深的刘备对孟达没有看走眼。孟达在刘封的手下,没有少给刘封穿使绊子。当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由于兵力不足,要调刘封和孟达的兵力增援襄樊前线。以孟达的见识,肯定知道夺下襄樊对蜀汉的重大意义。可以说,为了夺下襄樊,牺牲上庸都是值得的。可是,孟达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建议刘封,以上庸山城刚刚占领,不可动摇的理由,拒绝了关羽的请求,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襄樊的战局。


而刘封和孟达的关系也处得不好。如果从一般的情况来分析,主要的责任应该是双方各半,要是加上刘封年轻,头脑简单,而孟达精于世故,老奸巨猾的因素,孟达的责任应该占多一半。说穿了其实就是孟达看不起刘封,不愿意甘居其下的缘故罢了。

可是,关羽败亡后,孟达一看大事不妙,赶快就变换门庭,临走还给刘刘备留下一封信。在信里,孟达把自己打扮得如同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一样,将责任全推给了刘封。在后来,刘封死的时候,刘备指责他的原因就是不援助关羽和欺凌孟达,可以说,刘封就是间接死在了孟达的手中。


孟达到了曹魏,得到了曹丕的赏识。他被封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成为由房陵、上庸和西城三郡合成的新城郡太守。从此,孟达成为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重臣。

可是,世上的事总是有利有弊。孟达虽然得到了曹丕的重用,他也遭到了曹丕手下人的嫉妒。当时的刘晔和司马懿就直接在曹丕面前说孟达这人不可靠。不过当时孟达有曹丕信任,朝中还有桓阶、夏侯尚这样的朋友,孟达还暂时相安无事。

可是,当曹丕去世,曹睿继位,而孟达在朝中的朋友也相继去世。孟达孤立于边疆,感到前途不妙。于是,孟达又私下里和诸葛亮和东吴联系,想要凭借自己处于三国中间的形势以自保。谁知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诸葛亮先开始对孟达的争取是十分努力的。他和李严都轮番写信拉拢孟达。当时诸葛亮的手下对诸葛亮发脾气,说孟达这种人,要他何用。但是,诸葛亮为了北伐的事业,不为所动。

但是,孟达并非是真心要投奔蜀汉,他只是以此作为退路。诸葛亮为了第一次北伐成功,也不能无休止的等待下去。于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夕,对孟达使出了反间计,逼孟达起兵。在《晋书宣帝纪》中对这件事是这样记载的:

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


就这样,诸葛亮以自己北伐的时间为准,向孟达的仇人泄露了孟达的机密,来逼孟达起兵。但是,这一次孟达遇到的对手是司马懿。孟达计算司马懿在得到消息后,向朝廷报告,再得到指示,来回的时间要有一个月。这也和诸葛亮的计算差不多。可司马懿当机立断,不报告朝廷,直接发兵昼夜兼程攻打孟达,在孟达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八天赶到上庸,十六天就占领了上庸,斩了孟达。

由于孟达首鼠两端,使得诸葛亮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不过,由于孟达的牺牲,使得司马懿的这一支主力被牵制在上庸,没有能够对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产生影响。这也是孟达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做出的贡献了。


结语:

孟达本人是有才能的人,在他投奔曹魏的时候,被曹魏的人称作为有乐毅之量的人。可是,由于他的人品问题,断送了他自己的前程。刘晔说他有苟得之心,恃才好术,而司马懿说他言行轻巧,都是一针见血的正确评价。

正是这些品德上的缺陷,使得孟达虽然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得到权位,可是,在得到权位的同时,也埋下了他身败名裂的祸根。因此,从孟达的下场告诉我们,做人还是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7


答:孟达不是名将,徐晃才是。

徐晃和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在《三国志》里面合为一传,并有评论:“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因此,人们称这五人为“五子良将”。

另外,蜀汉集团中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三国志》里面也合为一传,是为“蜀汉五虎将”,与之遥相对应。

平心而论,“蜀汉五虎将”的武勇有余,但用兵谋略却是略逊于“五子良将”。

小说《三国演义》的人物设定、情节安排,也基本在这一原则上铺开。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三国演义世界”里武力指数最高的七人,除了吕布和典韦,剩下的五人全是“蜀汉五虎将”。

张辽、张郃和徐晃排到了十三、十四和十五,乐进和于禁不入二十四名将中。至于孟达,属于首鼠两端的小人物一个,不值一哂。

读《三国演义》,读到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徐晃亲到阵前搦战,关公刚刚做完刮骨疗伤手术,关平要代父出战。关公认为徐晃是一代名将,生怕孩儿有失,不敢轻慢,披挂提刀上马,奋然而出。魏军上上下下以为关公中毒箭,其命已休,斗然见战神现身,无不惊惧。关公勒马问:“徐公明安在?”徐晃心神不宁,出马欠身,大讲好话,说什么“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

这段描写,读来让人黯然神伤。

关公因臂伤不能阵斩徐晃,此后败走麦城,身死小人之手,惜哉!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骨子里是“尊刘抑曹”的,想必是痛惜关公之死,于是又设计了一段徐晃之死以来补偿。

他在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写:228年春,诸葛亮首次北伐,旗开得胜,连战连捷。昔日降魏的蜀臣孟达闻风心动,想归蜀汉,派人前往与诸葛亮联络。事情走漏了风声,司马懿引军前来讨伐。徐晃来得最快,到了城池下,仰面大呼:“反贼孟达,早早受降。”孟达觑得真切,张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徐晃的额头。徐晃虽被手下士兵救回营里,但箭伤过重,当晚就挂了。

不过,徐晃其实是在公元227年病死的,善终。

罗贯中这样写,等于是替蜀汉集团出一口恶气。

至于孟达的结局,无论是历史还是《三国演义》的所写,都是差不多,被司马懿擒杀了。

8

题主别开玩笑啊,即使是演义,孟达也只是一箭射伤徐晃而已,不是斩杀徐晃。历史上孟达结局和演义中差不多,被司马懿所灭,区别只是杀他的人不同。

在正史中,徐晃是因病去世,并非战死疆场,可以算是善终。而在演义里,徐晃则是在平定孟达之乱时,不小心没收住马,一直冲到了上庸城下,结果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最后重伤去世。

在演义里孟达的武艺一般,当初张郃被张飞击败以后,戴罪立功去打葭萌关。镇守葭萌关的正是孟达、霍峻,霍峻建议坚守,孟达非要出战,结果被张郃杀的大败而逃。以这个表现来看,孟达根本不是徐晃的对手,因此也不可能斩杀徐晃。孟达能一箭把徐晃射死,可以说是走了狗屎运。

孟达的最终结果正史和演义差别不大,作为一个职业倒戈将军,孟达先叛刘璋,再叛刘备,最后打算背叛曹叡时,司马懿率兵平乱,孟达兵败身死。

不过在《三国演义》中,孟达是中计被乱军围攻,最后在突围时被申耽一枪杀死。而正史中,孟达是被司马懿围在上庸城中,最后他的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献城,司马懿大军杀入城中斩杀孟达。

所以正史和演义的区别主要在于孟达怎么死的。

9

虽然很多人都贬低孟达,但是不可否认,孟达在三国之中,尤其是魏蜀争霸的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实在是太重要了。

所以他虽然没什么战绩,但是在《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中,孟达的戏份都不少。不过他跟徐晃之间的联系其实并不多,更不可能射杀一代名将徐晃了。

孟达背叛刘璋,投靠刘备。

孟达本身是刘璋手下大将,可是因为能力很一般的原因,导致孟达本人一直没有得到升迁。不过这不是他投降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刘备入川以后,不仅收买人心,而且军力强盛,除了孟达以外,绝大多数益州的官员都选择了投降。

这个时候还不能说孟达是个小人,因为他只是望风而降。能力出众的法正、李严、黄权不也都投降了嘛!所以说孟达在这个时候投降,算得上是明确之举。

在投靠刘备以后,帮助刘备攻打上三郡。刘备本身也是用人不疑,但是他看人飞常准,预料到孟达这个人有些不可靠。所以刘备选择派遣自己的义子刘封前往上庸,帮助孟达一起镇守上三郡。

在等级上,刘封仗着自己是刘备的干儿子,自然是要比孟达高一些,所以孟达在刘封手底下没少受气。

关羽兵败荆州以后,孟达怂恿刘封拒不发兵。

关羽镇守荆州多年,在刘备攻打汉中有了成绩以后,他也想在荆州有一番作为。所以关羽选择从荆州北伐,结果在攻打樊城的时候,遭到徐晃援军的拼死抵抗。一时间樊城打不下来,这个时候孙权又在背后偷袭了荆州。

万分危急之刻,关羽只能向距离自己最近的上三郡求援。如果刘封可以前来助阵的话,那关羽至少不会败那么惨。

可是孟达却要在这个时候害刘封一把,他告诉刘封,当年刘备本打算立刘封为世子,结果关羽却告诉刘备,刘备有亲儿子,干嘛要立假儿子?于是刘备就没了这个打算。

刘封听了以后,十分恼怒,于是就拒不发兵。这件事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可以说,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改变三国历史命运的第一人那就是孟达。

在孟达的怂恿下,刘封拒绝相助关羽,结果导致荆州丢失,关羽被杀。整个蜀汉开始走下坡路。

孟达投靠曹魏,刘封被刘备赐死。

孟达是个脑子十分灵活的家伙,他知道荆州丢失以后,上三郡也会处于比较危急的地位。因为上三郡和荆州其实是互为犄角之势的。

这个时候他就有了投靠曹魏的打算,再说刘封对自己一向都十分糟糕,仗着自己是汉中王的儿子,就敢如此颐指气使。孟达实在是受不了这种鸟气,所以他带兵投靠了曹魏。

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带着曹魏的人马,前来攻打上三郡。孤立无援的刘封,在曹魏大军的威逼利诱之下,拒绝投降曹魏,只身逃回了成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三国志》

在攻打上三郡的时候,徐晃和孟达有过一次合作,这可能就是他们这辈子唯一的交集。孟达帮助曹魏打下上三郡以后,曹丕十分高兴,将这里设立新城,而孟达便被封为新城太守,降将之中,地位之高前所未有。

而刘封逃回成都以后,却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被刘备狠心毒死,可怜刘封如果当时投靠了曹魏,说不定新城太守就是他的了。

孟达再反曹魏,却遭到司马懿奇袭。

孟达在曹魏混得不错,相当于封疆大吏,职位地位都不比张辽徐晃这些将领低。很多人都奉劝曹丕,给孟达的官职太高,而且新城是魏蜀交界之地,一旦孟达反叛的话,对曹魏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可是曹丕对孟达似乎十分自信,他说孟达是绝对不会反叛的。可能曹丕对人性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背叛过蜀汉的孟达,其实依旧可以重新回到蜀汉。

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晋书》

这一年诸葛亮带兵北伐,声势浩大,而且打了很多胜仗,曹魏全国震动。这件事对孟达的影响不小,这个时候诸葛亮写信给孟达,希望孟达能够反叛曹魏,那封侯拜将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这件事被孟达在朝中的死党们知道以后,他们开始采取措施压制孟达。

孟达本以为从洛阳到上三郡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他慢慢部署自己的兵力,丝毫不担心有人会攻打自己。

结果司马懿日夜兼程,只用了8天时间,就赶到了新城,将孟达杀掉,并且斩杀一万多名,随同孟达造反的将士。这场兵祸才算是在摇篮中被扼杀。

总结:孟达能力一般,但是地位却不一般。

纵观孟达一生,其实我们发现,他压根就没什么出人意料的本事,也没有威震天下的战绩。但是他在三国历史上是永远都抹不去的一笔。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任何一个选择,几乎都足以改变三国格局。

  1. 如果当初他奉劝刘封发兵荆州,那荆州就不会丢失,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夷陵之战。那蜀汉的实力将保存下来,为后续北伐积累力量。
  2. 如果他没有投降曹魏政权,那上三郡也不会丢,至少可以保证蜀汉多了一条可以出川的道路。而且上三郡虎视荆州,这对东吴来说也是一种威慑力。
  3. 如果他叛逃曹魏成功了,那诸葛亮北伐的声威将会更大,曹魏内部乱成一团。这个时候诸葛亮极有可能一次北伐就能胜利。

所以说孟达虽然武力值不咋地,可是所充当的角色却不一般。在《三国演义》中,孟达甚至将老牌名将徐晃给一箭射杀了,可见在罗贯中先生心目中,孟达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10

徐晃是病死,并非如演义般死于孟达箭下。三国乱世,名将辈出,而孟达在青史留名,得益于他在演义中的不救关羽形象,以及一反再反的双面人行径。孟达是关中人,董卓初起,天下大乱之象已萌,孟达便和好友法正躲避乱世,来到四川依附刘璋,混得温饱,不受重用,刘璋之立,在于东州兵和益州派的角力,废长立幼,内部不稳,叛乱时有出现,法正孟达见了大为泄气,认为有为之身,耗在这些无谓之事上太不划算,便时常筹谋良策,与张松李严等人也交好。


恰好曹操南征,赤壁大败,刘备崛起掌控荆州南部,法正他们觉得刘备是明君人选,天下大乱,不唯主择臣,臣也择君,先后经过张松法正主动献策,暗送秋波,内外呼应。(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211年,刘备入蜀,刘璋派遣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备命孟达驻守江陵,以示信重。自后二刘交恶,征战近三年,仅绵竹就攻打了一年,随着曹操马超大战,马超大败入汉中,不容诸将逃到山中,刘备派人延请接纳,马超归降轻取成都,刘备得四川复望汉中,在汉中大战击败曹操,便派孟达攻取汉中西部城池房陵上庸,正攻坚间,刘封带大军到,二人联手取下其地并镇守。


219年,宛城叛乱,曹仁平叛,关羽抓住机会挥大军北伐,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也起作乱,南附关羽,遥受关羽印号,关羽声威大震,又水淹于禁七军,一时兵锋无二,海内侧目。(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为扩大战果,关羽传令命刘封孟达率军西出与他会合,一同攻取襄樊,二人认为当地豪族世家众多,人心未附不可轻动,拒不听命“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待到关羽兵败身死,刘备气愤难当,孟达怕受到追究,又与刘封不和,常受被他欺压,其时法正已死,自感朝中无人为援,于是暗通曹魏投降,“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临走写了一封才情并茂的辞表给刘备,其中自述心迹,道出苦衷,结尾有“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於君子,愿君王勉之也”,堪称好文辞。曹丕新登帝位,便有敌方大将来降,不亚凤凰来朝,对他的来到非常高兴,孟达又有口才会说话,曹丕赏识重用他,把新夺来的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让他当太守。(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恩宠渐薄,而蜀汉刘备去世,托孤诸葛亮,诸葛亮打理国政,南征已毕,时间已过去几年,心思北伐,提前二年部署,先陈重兵于汉中操练又积聚粮草。察知孟达在曹魏过得不如意,便写信给他,要他回归蜀汉,孟达心动,几番书信来往,图谋事泄。时驻宛城的司马懿得知消息,表面安抚,暗地里快速行军赴新城,在孟达外甥的帮助下杀死孟达,快速平定将要发生的叛乱。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