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贵妃为什么死在了陕西马嵬坡?(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杨贵妃作为“四大美女”之一,众人皆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对杨贵妃漂亮容貌的真实写照。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晓谕古今,杨贵妃与唐玄宗共同生活了十五年,可以说唐玄宗将其全部的感情、爱心都倾注在杨贵妃身上。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情投意合,食则同席、寝则同榻。

在唐玄宗晚年,由于多方矛盾激化,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携带后宫家眷去蜀地避难,当行至陕西马嵬坡时,发生了马嵬坡之变,唐玄宗违背当初的海誓山盟,下令勒死了心爱的杨贵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杨贵妃认干儿子安禄山。

天宝三载(744年),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和职位,极力巴结贿赂张利贞和李林甫这几个皇帝的宠臣,希望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在两人的进言下,唐玄宗对颇有战功的安禄山非常有好感,并召见安禄山。

安禄山虽为胡人,长得五大三粗,但心思缜密,知道杨贵妃非常受宠,于是在觐见当天,安禄山先拜杨贵妃,再拜皇上,并直言要认比自己小16岁的杨贵妃为干妈,这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唐玄宗为笼络安禄山,顺水推舟,替爱妃杨贵妃做主,认下了干儿子安禄山,并给予大量赏赐。

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还按照唐朝“洗三”的习俗,专门为安禄山洗了一次澡,虽有暧昧嫌疑,但唐玄宗由着杨贵妃胡来,只图爱妃开心而已。就这样,蛮子安禄山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和贵妃的干儿子,出入宫闺不受限制,非常受宠,为自己的升官发财目标铺好了路。

2、安禄山与杨国忠矛盾激化,发动安史之乱。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天宝四年(745年),杨玉环被唐玄宗册为贵妃,其穷困潦倒的族兄杨国忠也跟着沾光,再加上一些权臣为巴结杨贵妃,结交杨家,以为援助,便推荐杨国忠入朝为官。

入朝为官后,杨国忠便凭借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小心翼翼地侍奉唐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千方百计巴结权臣。不久,便担任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因贵妃的缘故,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最终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并且也不把太子李亨放在眼里。

本应忠君报国的杨国忠执政期间,祸乱朝政,结党营私,贪污腐化,打压忠臣,蛊惑皇帝,争权夺利,为所欲为。搞得是民生怨道,官不聊生,并因争宠而与安禄山产生了矛盾。

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唐玄宗的宠爱。但是,杨国忠的发迹比安禄山晚得多。当杨国忠尚未担任高官要职时,安禄山早就是平卢节度使,并身兼数职,并于天宝九载(750年)又被封为东平郡王。杨国忠虽有外戚关系,但迟至天宝七载(748年)始迁给事中,兼御史中丞等职。

安禄山在朝中根本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杨国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可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就在唐玄宗曾要提拔安禄山当宰相时,杨国忠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皆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任安禄山为左仆射。

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以至于后来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唐玄宗避难至马嵬坡,被迫下令勒死杨贵妃。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率叛军攻陷潼关,直逼长安,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决定逃往四川避难。于是,唐玄宗置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弃而不顾,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发逃难。

当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时,将士们又累又饿,加之天气炎热,心中怨恨愤怒,拒绝继续前进。此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杨国忠的政敌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陈玄礼一致认为,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成熟,并由陈玄礼出面对将士进行煽动,说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杀了杨国忠就可止息叛乱。

就在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

众人出过气之后,忽想到还有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陪侍在唐玄宗身边,生怕杨贵妃给唐玄宗吹枕边风,皇帝找个理由杀了自己。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来个一了百了。在禁军统领陈玄礼的带领下,逼谏唐玄宗赐死杨贵妃,省得秋后算帐。

陈玄礼对唐玄宗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唐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唐玄宗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坡之变”。

4、杨贵妃为什么被处死。

马嵬驿之变,表面上看来是一场士兵哗变,实质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辅国、高力士等人策划的一场争权斗争。

太子李亨自天宝五载(746年)遭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击后,极为孤立;杨国忠任宰相后,又连遭倾轧;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于杨国忠及其姐妹的反对而未成事实;后又放弃长安逃往四川,此时如果不借机除掉杨国忠和杨贵妃,一旦到了蜀地,李亨在杨国忠势力的控制下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因此,太子李亨主谋,联合陈玄礼、高力士借机除掉了杨国忠,为自己登基皇位做好充分准备。

但是,老皇帝唐玄宗一直有传位给李亨的想法,此时李亨拿走皇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呢?

一是杨国忠一直反对太子李亨当皇帝,如不消灭杨家之人,斩草除根,太子很难登基皇位。太子本身对唐玄宗和杨家极度恐惧和不满。恐惧的是,唐玄宗为了爱妃可以冤杀皇子,所以太子李亨在当太子的时候面对杨贵妃是非常小心翼翼的。而这种恐惧久而久之就是不满,堂堂大唐帝国太子,却不得不向权臣宠妃低头,活得真窝囊。所以借助马嵬坡之变的时机,太子李亨必须抓住机会,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消灭杨家势力,若是杨贵妃活下来,有朝一日寻他报仇岂不是自留烦恼。

二是以杨贵妃和杨国忠为首的杨家势力得罪人太多,引起共愤。杨贵妃主宫内,为杨家把持后廷,杨国忠又借助妹妹的恩宠而官至宰相,把持外廷,内外廷都被杨家所把持,操控朝政,打压其他权势,原来的利益群体被排挤出去,杨家得罪的人太多,其权势也被人眼红,所有这一切,都与杨贵妃是分不开的。所以,在马嵬坡之变中,所有陪同唐玄宗避难的利益群体集体发难,逼迫唐玄宗杀死杨贵妃。

三是安禄山起兵的借口便是讨伐杨国忠。因为安禄山兵力强大,打的朝廷丢弃京城被迫西幸,天下人深受其害,而杨国忠又是杨贵妃的哥哥,杀了杨国忠,如不杀死杨贵妃,将会后患无穷。再加上民间传说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关系暧昧,很不一般,所以,必须想法处死杨贵妃。

四是朝廷内部政治势力的大洗牌,杨贵妃是牺牲品。由于唐玄宗独宠杨贵妃,荒废朝政,但又不传位给太子李亨,却宠信杨国忠,损害了以太子为首的政治集团的利益。为此,他们借马嵬坡之变,必须逼迫老皇帝唐玄宗表态,退出皇位,传位给太子李亨。但碍于皇家威严,为避弑父夺位嫌疑,太子一方通过逼迫唐玄宗杀宠妃杨贵妃的举动,来表达争取皇位的决心。同时逼死了杨贵妃也算是杀鸡骇猴,让唐玄宗产生无力感,不得不传位给太子李亨,从而对朝廷的政治势力大洗牌,所以,杨贵妃不得不死。

不管怎么说,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因唐玄宗而流传百世,也因唐玄宗而香消玉殒。可怜一代红颜,虽为皇帝宠幸,但也不得不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最佳贡献者
2

杨贵妃之死,是男人政治的牺牲品!

贵妃之美

杨贵妃,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罗玉凤、陈凯师和如花。这位能羞花醉酒的美女原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后来被公公唐玄宗看中,巧夺而去,最后册封为贵妃。

关于杨贵妃有多美,有诗为证:

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白居易: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文学素质好右脑发达的可以意淫一下,不懂文学的只知道她很美很美就行了!

安史之乱

天宝十五载(755年),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蓄谋叛乱。由于唐朝事先没有防备,安禄山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潼关。唐玄宗见势不妙,仓皇逃往蜀中,杨贵妃、杨国忠等人跟随。

天宝十五载(756年),唐玄宗途经今陕西兴平市西的马嵬驿,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原因有三:

(1)唐玄宗年本是明君,开辟了开元盛世;自从宠爱杨贵妃后开始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而杨国忠又是杨家人)。

(2)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通过巴结讨好杨贵妃而被唐玄宗宠爱。

(3)自古以来,人们讨厌红颜祸水。

所以,你能理解当时饥饿加疲惫的禁军们的极度愤怒了,他们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状必须要找一个责任人来发泄:

最大祸首安禄山,可惜此时杀不了;

唐玄宗,此时还是名义上的皇帝,动不得;

杨国忠,奸佞小人,已杀!

杨贵妃,红颜祸水,也要杀!

杨贵妃不杀,军队怒火难息,恐怕连唐玄宗的身家性命都难保,况且这里面唐玄宗的责任本身就很大,他自己也很清楚,禁军没杀他就算不错了,敢当着他的眼皮杀掉杨国忠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所以,杨贵妃非死不可,假如唐玄宗坚持要保她,恐怕下场会更糟!唐玄宗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给杨贵妃留个全尸。

命丧马嵬驿

最后,杨贵妃连族人杨国忠及两个姐姐都被乱军所杀!

有人说会,日本有个贵妃墓,杨贵妃被乔装打扮后流转逃到了日本。

这种可能性不存在,活人是过不去的,只有死人的遗物可以。

因为从2000禁军重重包围的眼皮底下溜出去,你们觉得可能吗?

世人都知道杨贵妃貌美体胖,想找个丫鬟代替,你觉得有多容易?何况出逃身边也没几个丫鬟

但是,日本的贵妃墓是怎么回事,我相信那应该是杨贵妃的衣冠冢。

3

杨贵妃之所以死在了长安城西面四十公里处的马嵬坡,是因为公元756年7月15日,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发动了马嵬兵变,杀死了杨国忠和他的夫人儿子后,进而要求李隆基赐死了杨玉环。

这事,我先由李隆基说起。这个相貌堂堂的人物天生就是一个虎狼之君,710年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收拾了武则天退位以后的残局,给大唐的那段时光带来了丝缕华彩。712年当上皇帝后,任用贤相,发展生产,恢复国力,稳固局面,开创了提振历史精气神的“开元盛世”。

人经得住艰难,却经不住日常。把这句话用在李隆基身上也许是道理的。好日子来了,李隆基却慢慢丢掉了从前的锐气,出现了居功懈怠的倾向。737年,武惠妃因病死亡,李隆基似乎换了一个模样,无数的后宫佳丽没一个能入他的眼。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媳妇——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貌美如花,天下无双,李隆基便顾不得人伦,把她弄进宫中。果然,通音律、善歌舞的杨玉环拨动了李隆基的心弦。他一头扎进了温柔之乡。

美色既是李隆基的强心剂,又是他的软骨药。“一骑红尘妃子笑”,李隆基使劲宠着杨玉环,杨家一门鸡犬升天,杨国忠平步青云,成为国之宰相,权力无边。他的专权造成了朝政混乱,大唐江山风雨欲来。

安史之乱暴发,安禄山、史思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洛阳、攻长安。李隆基慌忙西逃到了马嵬坡。将士积怨日盛,陈玄礼等对随行的杨氏兄妹深恶痛绝,于是反了。他们先杀了杨国忠等,然后逼使李隆基下令赐死了杨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香消玉殒,在马嵬坡留下了一方青冢,也留下了“天长地久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绝唱。




4

因为国家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大军就要杀到长安城来了。这时候唐玄宗的第一反应不是想办法,去阻止安绿山的进军,而是选择逃跑。

当时的宰相还是杨国忠,杨国忠告诉唐玄宗,自己老家四川有一些人马。那里地势险恶可以暂时去四川避避风头。

就这样唐玄宗带上杨贵妃等大臣,还有一支护卫自己的军队,就开始向四川出发了。

可是,他们终究没有到达四川,就发生了兵变。兵变的地点就是马嵬坡。

为什么会发生兵变呢?

还是和国家快要灭亡,以及士兵的怨气有关。

唐玄宗当初离开长安去四川的时候,因为走得比较急迫,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带吃的东西。

唐玄宗本以为一路上有官员,皇帝到了地方,各地的官员肯定会管饭的。可是,当地方官听说皇帝都跑路了,所以,他们也选择了跑路。比唐玄宗跑的更快。

这就导致了全体人,没有饭吃,没有水喝的下场。

就是这种事情,导致了士兵发牢骚,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首领,就把矛头指向了宰相杨国忠。

因为国家发生这种战乱,都是杨国忠这个宰相,没有跟皇帝谋划好导致的。

所以,这时候陈玄礼应世兵要求,向皇帝提出杀掉杨国忠的想法。

事已至此,唐玄宗不得不杀了杨国忠,因为国家出现了战乱,必须要找一个人来顶罪呀。若是唐玄宗不杀杨国忠。他害怕士兵会把矛头指向他。

所以,就这样杨国忠被杀死了。

因为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士兵们杀死了杨国忠,又开始害怕了。

他们担心,万一以后战乱平叛了,到时候杨贵妃仗着皇帝的宠爱,再给杨国忠报仇,找这些士兵算账。那这些士兵岂不是也要被杀头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们就提议,让唐玄宗把杨贵妃也杀掉。

杨贵妃可是唐玄宗的小甜甜呀,若是杀了她,唐玄宗可以说是吃不香,睡不下了。

但是,即使他不想杀,也没办法,因为士兵要造反。说不定,把他们给激怒了,连皇帝也要杀的。

所以,唐玄宗为了自保,只能把杨贵妃给杀掉了。

这就是为什么杨贵妃死在了马嵬坡的原因。

5

“自古红颜多薄命,不许美人见白头”,据记载杨玉环三十八岁就香消玉殒了。那么她是因为什么而过早离世?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向人生尽头的呢?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杨玉环天生丽质、能歌善舞、性格婉顺、而且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弹奏琵琶。她的音乐才华在后妃中是很少见的。

开元二十二年(734),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了诏书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恩爱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737)武惠妃逝世,武惠妃作为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自从武惠妃逝世后,唐玄宗整日郁郁寡欢,当时后宫数千,也没有唐玄宗喜欢的,有人就向唐玄宗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欲将杨玉环召入后宫之中但是又得找一个恰当的理由。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十月,以为唐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下圣旨命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745),唐玄宗为了补偿儿子又为自己娶杨玉环做铺垫,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就册立杨玉环为贵妃。从此二人“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杨玉环就这样从寿王妃摇身一变成了杨贵妃,并且自从唐玄宗废了王皇后之后,一直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所以杨玉环在宫中的地位如同皇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杜牧所作的《过华清宫》,诗里所提到的妃子就是指杨玉环。唐玄宗知道杨玉环爱吃荔枝,于是为了博她一笑,每逢荔枝季节就要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从四川(有的说从广东、福建)轮流换人快马加鞭日行500里送来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为了运送这些新鲜的荔枝,不知道累死了多少快马,耗费了多少财力。其实杜牧的这句诗也带有明显的暗讽之意。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家也跟着得势。唐玄宗爱屋及乌,封杨贵妃的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由于杨玉环的盛宠,她的兄弟都做了高官,甚至是远房兄弟杨钊,原本是市井无赖,因善计筹,被唐玄宗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

天宝五载(746)七月,因为杨玉环恃宠骄纵,得罪了唐玄宗,被唐玄宗谴送回了娘家。杨玉环出宫后,唐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来。天宝九年(750),杨玉环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这次是因为杨玉环偷偷地吹唐玄宗大哥宁王李宪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见了,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杨玉环出宫后,唐玄宗更是寝食难安,这时一个叫吉温的人来劝说唐玄宗,正中唐玄宗下怀。唐玄宗立刻派人看望杨玉环,还把自己吃的膳食分了她一半,杨玉环见后便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唐玄宗,唐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由此可见唐玄宗有多喜欢她。

杨玉环的远方兄弟杨国忠深受唐玄宗的信任,频繁升职。后来,杨国忠就取代了李林甫,成为了右丞相,并身兼四十多个职位。杨国忠担任宰相期间,两次征讨南都以失败告终,两次兵败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也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玉环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将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玉环,这时候唐玄宗非常清楚,禁军即将失去控制,时刻有哗变的危险,他已经没有谈判的资格了,就这样杨国忠先后被众人用乱刀砍死。

唐玄宗对禁军将士们说:“杨国忠祸乱朝政,该杀,可是杨玉环无罪。”但禁军将士们都认为杨玉环是红颜祸水,安史之乱都是因她而起,不杀她难振士气,难慰军心。于是禁军继续包围唐玄宗等人,唐玄宗在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玉环。杨玉环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曾派人回马嵬坡找寻杨玉环的尸体,但是并没有找到。一代佳人就此陨落。

唐玄宗曾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到了晚年却沉迷美色,酿成了国祸。杨玉环也因此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但笔者觉得杨玉环虽然有错,但她不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自始至终她也只是一个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女子。

6

这件事在唐史和后唐书,资治通鉴中有详实的记录绝非子虚乌有。天宝十五年发生安史之乱,安肥猪的名头仅是清君侧杀了杨国忠,于是唐玄宗李隆基令太子李享监国辅政,自己在奸相杨国忠祸言下逃投蜀地,时太子李享于临武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召令各路天下勤王大军几十万。囯一日不可无君,在众大臣拥立下他欲几日后就皇帝位。但剪除杨国忠势力成为当务之急,乃蜜诏于大将军陈玄礼除了奸臣国忠,当逃亡的千余名大军到马嵬坡时以近黄昏,饥肠辘辘,苦不堪言,杨国忠不知死活仅在辱骂将士们,令禁卫军大怒,有人鼓惑,众将士群雄激怒手起刀落在院外乱刀杀了那斯,玄宗不解怎如此宣闹,高力士上言将士们以杀了杨国忠仍不垦去,为何它们欲杀贵妃,不可,,,,力士往返多次无果,众将士言,奸相以死独存贵妃将士怎可心安,力士苦谏,若不杀妃,皇身必危。在杀声乱阵中玄宗回马杨妃死,被自缢于马嵬坡的驿站中,玄宗声撕力竭痛苦难当,力士与陈玄礼见证了贵妃惨死,乃令侍从在荒坡小树下掘一浅坑草草安葬,从而香消玉殒,牡丹腐土于无声。是想那太子李享为何人,那李辅国有何毒,必会令贵妃逃过一劫,盾入海外,那真优美仅成了杨贵妃之后人,是想以玄宗之性,天天纵欲为仙,与贵妃长相斯守一十八载,也未见产下一儿半女,怎会成了山口百惠的祖先。










7

关于杨贵妃的死,是不是在马嵬坡被缢死,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摆在面前的是,随便甩出一大堆史料,无论是文学还是正史,都指明她在马嵬坡被缢死了,但议论她的人都希望她没死,反正能抽丝剥茧的找出点后续的破绽,有说为何不验尸,有说葬式为何如此草率,更有人拿出实证,杨贵妃跑到日本去了,因为日本不但有些材料,更有两个杨贵妃的墓,是对美人的怜惜,还是觉得死的太草率,何必呢?

图为山西永济市杨贵妃故居,杨贵妃生长于此。

看史料,杨贵妃的确在马嵬坡被缢死了,白居易那首著名的《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直接指出杨贵妃在马嵬坡死了;《旧唐书·本纪》里记载“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新唐书·本纪》里记载“赐贵妃杨氏死”;《旧唐书·杨贵妃传》还有“遂缢死于佛室,瘗于驿西道侧”;《新旧唐·杨贵妃传》也有“与妃诀,缢路祠下”。

图为海棠汤,杨贵妃沐浴的地方。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录马嵬坡事件最详细,记载“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人入视之”,所以,无论哪方面的正史,都记载杨贵妃在缢杀于马嵬坡的佛堂,这就是定论,前面有人抽丝剥茧说让陈玄礼入视,玄礼跪地不起,说白了,缢死后让陈玄礼去验尸,作为一个臣子去查验贵妃的遗体,这本是亵渎大罪,陈玄礼不敢去,很正常,并不是什么解不开的谜。

图为嵬市杨贵妃墓,为衣冠冢。

杨贵妃死后草草葬于马嵬坡,太荒凉,玄宗为太上皇时,苦念杨贵妃旧情,于是令人秘密将其迁葬并筑殿,新旧唐书在这一段只有简短描述,肌肤已坏,说白了,史书不可能对一尸体大加记载,这是晦气,迁葬是一年多以后的事了,尸体腐烂是正常的,并不像外界传说的不见尸体,这是讹传。

日本山口县有个杨贵妃墓。

在今天的日本有两座杨贵妃的墓,还有画像和几处铜像,并有史料记载,但需要说明的是,史料均为文学作品类的伪史,同一指出杨贵妃并没死,而是东渡到了日本,还通过遣唐使与玄宗通信,这是无稽之谈的事情,因为已考证出了是杨国忠的儿子杨昢、杨晓的后人在混乱中出逃,杨昢为鸿胪寺卿,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跟着日本遣唐使东渡,留在日本的杨氏实为杨国忠的后裔,当年杨贵妃名气很大,于是抬出杨贵妃标榜罢了。

8

白居易在其《长恨歌》中以大段笔墨描绘了杨贵妃之死,“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从这一段看来,白居易眼中的杨贵妃之死有着大量的可腾挪余地,后人最是诟病的一句,便是“不见玉颜空死处”。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安史之乱”。唐朝军事力量首重边境,又因为唐玄宗对安禄山极是荣宠,一时间竟内部空虚难以相抗,铁马兵锋直指长安。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往蜀中避难,行到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境内)时,部下哗变。《新唐书·后妃传》载,“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引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唐玄宗只得杀了杨国忠以安军心,不想仍是“六军不发”,只得又赐死杨贵妃。

关于杨贵妃的死法,最主流的说法是以一条白绫,吊死在佛堂前的梨树下。但白居易虽然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却也暗示她没死在这里,很是让人疑惑。另外,杨贵妃之死一事,全由高力士、陈玄礼操持,六军之前验尸的也是陈玄礼,考虑到唐玄宗的感情倾向,如果陈玄礼搞些小动作还是比较简单的。当然,正史对马嵬坡之变早就盖棺定论,民间却有新论。

首先是杨贵妃的死法,《旧唐书》、《新唐书》,乃至于《国史补》、《资治通鉴》都持缢杀说,但也有别的说法,如杜甫的《哀江头》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吊死的人哪来的血?另有吞金之说,刘禹锡《马嵬行》中写道,“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上世纪二十年代,俞平伯发表了《<长恨歌>及<长恨歌传>质疑》一文,认为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坡,而是与皇帝失散流落民间。1984年,周煦良发表了《<长恨歌>恨在哪里》一文,认为《长恨歌传》中“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死得蹊跷,其死亡之说细节之处经不起推敲。更直指“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人都死了你还找什么呢?

当然,正史上已经确认杨贵妃死在了马嵬坡,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她逃过了这一劫。

9

一般的说法是杨贵妃死于马嵬之变中。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马嵬之变中,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

《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



但是,民间很早就有一种说法,杨贵妃没有死,死的只是她的一个替身。陈玄礼一是怜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二是怕将来唐明皇报复自己,就与高力士合谋,杀死了一个贵妃身边的侍女,谎称贵妃已死,然后匆忙下葬。这件事做得很隐秘,连唐玄宗都瞒过了。

因为唐玄宗太爱杨玉环,如果不瞒住他,必然会有破绽。



马嵬之变一年后,唐玄宗派宦官改葬贵妃,结果去的人只带回了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旧唐书》里说“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而《新唐书》里却只有“香囊犹在”。 不管怎么说说,只见到了一只香囊,贵妃的遗体不见了。

如果杨贵妃当时真的没有死,那么她去哪了呢?

一种说法是贵妃逃往了日本。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中日学者的认同。当年,杨贵妃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扬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平定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曾派方士出海寻找杨贵妃。找到杨贵妃后,方士还将玄宗所赠的两尊佛像交给了她,这两尊佛像现在还供奉在日本的久津院内。这里至今还有一座杨贵妃的墓,墓上建有五座石塔,名曰“五轮塔”。杨贵妃墓前有两块木板,一块是关于五轮塔的说明,一块是关于杨贵妃的说明,上面写着:“充满谜和浪漫色彩的杨贵妃之墓——关于唐六代玄宗皇帝爱妾杨贵妃的传说。”

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2002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声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也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后面假设的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非常可疑。《长恨歌》中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去”两句,证明了坟中无有尸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坡。



还有一种说法,杨贵妃去了美洲。台湾学者卫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中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坡,而是被人带往了遥远的美洲。这种说法由于缺少证据,相信的人不多。

还有人说杨贵妃死于乱军之中。杜甫的《哀江头》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的,而是死于乱军的刀剑之下,所以才会“血污游魂”。

一千多年前的马嵬坡的那个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切有待于后人的研究、破解吧!

10

直接回答:就是被缢死了。



关于杨贵妃的死我们知道,当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多皇亲国戚、心腹官宦,离开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热闹的都市长安,仓皇逃往四川。当队伍行至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驿,即马嵬坡)时,护驾士兵们对杨家兄妹的怨恨忍无可忍,杀了杨国忠,悬首驿门,并威胁唐玄宗杀了杨贵妃。此时已七十二岁的唐玄宗,一时气得浑身发抖,毫无对策。在严峻的形势逼迫之下,宦官高力士等人站出来,以大局为重,说服唐玄宗,让杨玉环接过帛带,在一棵梨树上自缢了。

一名绝代佳人,就这样在三十八岁头上,结束了生命,长眠于马嵬驿的土下。

杨贵妃魂归马嵬驿,兴平这里也正因为杨贵妃而得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