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雍正皇帝在处置年羹尧之前,年羹尧是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手握重兵。更为严重的是,整个西部地区都是他提拔起来的人。那么,雍正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没有造成任何动乱,就轻松搞定了年羹尧呢?

我认为,雍正其实在刚上台开始,就已经有了要打击年羹尧的想法。不过,他的手段实在非常高明,而年羹尧最终在雍正的套路下,一步步地走向了灭亡。

(雍正剧照)

雍正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一、纵其骄。

雍正刚上台的时候,极为信任年羹尧,极为重用年羹尧,对年羹尧的信任和重用,从古到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他不但一直把年羹尧提拔到一等公,而且还把年羹尧的父亲也提拔到一等公,还给了一个子爵一个男爵,让年羹尧的儿子们承袭。除此外,珍宝玉器、古玩字画、金银财宝这种东西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

除了赏赐,雍正还在朝廷人员的安排上,多次与年羹尧商量。每有重大的人事决策,都会听取年羹尧的意见。年羹尧要是不同意,雍正也不会安排。

雍正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合常理的。有人说,这是因为,雍正是个性情中人,因为与年羹尧投缘,因此才这么做。但是,从后来雍正排斥异己,打击政敌的做法来看,他其实并不是一个能与谁投缘的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冷血帝王。

既然雍正是一个冷血帝王,因此,他对年羹尧的极端宠信,似乎就有目的性在里面。也就是说,要通过故意宠信,让年羹尧骄傲起来。

而年羹尧果然把持不住自己,最终骄傲起来了。很多人看见他受雍正宠信,便争着去巴结他,向他送钱行贿。一时之间,年羹尧收了不少的钱,他所提拔的人也遍及朝野。

年羹尧也变得极为自傲,他每走一个地方,不但地方官员要对他下跪,到京城后,连王公贵族也要向他下跪。而面对这些跪拜他的人,他则不理不睬。

更过分的是,他甚至忘了作为一个臣子,在雍正面前该有什么样的礼节。好几次,他都不尊礼节,给雍正抓住把柄。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雍正想要做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故意要让年羹尧骄纵,好寻找证据抓捕他。

(年羹尧剧照)

二、折其威。

当雍正准备收口袋的时候,他也做了一些异于寻常的事情。

以前,朝廷官员的任命,年羹尧管辖官员的任命,雍正都要征求年羹尧的意见。年羹尧想要弹劾哪个官员,雍正都会准奏。但是现在,年羹尧想要做什么事,雍正就像在和他对着干一样。年羹尧说东,雍正一定说西。

比如,年羹尧认为四川巡抚蔡珽逼死了其下属知府,把他抓起来,朝廷经过审判,也认为他有罪,判了他一个斩监侯。不过,雍正在看这个案子的时候,不但不让刑部把蔡珽关起来,还把他放了,而且对他信任有加,升他为左都御史。

尽管说,年羹尧在把蔡珽撤职的时候,安排了自己的人担任四川巡抚,但是,蔡珽犯罪却是事实。既然犯罪,就应该受到处罚,就算不是“斩监侯”,也应该受到小一级别的处罚,断然没有反而对其升职的道理。

雍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三个目的:一是故意逼迫年羹尧发表不满言论,好增加其反叛证据。二是给年羹尧增加一个政敌,以期扳倒年羹尧。三是让朝野上下明白自己对年羹尧的态度。

这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给全天下释放一个信号,表示我雍正已经不信任年羹尧了,你们要想弹劾他,尽管弹劾。只要你们弹劾年羹尧,和年羹尧斗争,我雍正不但不会责怪你们,反而还会升你们的官,就像对待蔡珽那样。

而雍正的做法,果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像雪片一样向朝廷飞来。雍正简直不需要收集,处死年羹尧的罪证,已经足够。

(年羹尧剧照)

三、卸其臂。

有人会说,既然年羹尧掌控了整个西部地区,手中又拥兵自重,雍正这样做,他为什么不造反呢?

其实,雍正通过上面的做法,已经在舆论上占据了优势。大家都已经认为,年羹尧的表现,实在是造反的行为,实在没有必要跟着他干。再加上当时是太平时期,其实谁也不愿意造反。

同时,雍正还通过一系列运作,卸掉了年羹尧的左膀右臂。比如,把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撤职,又把年羹尧的另一个亲信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城,让他不能做乱,同时还相继撤换了四川、陕西的一大帮官员。

在做完这些事后,雍正还没有一棍子打死年羹尧,而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他总督的职务、抚远大将军的职务撤了。调任杭州将军,接着再对他进行全面的清算。

最终,年羹尧被雍正一步一步,轻轻松松拿掉了,没有出任何乱子。

(参考资料:《清史稿》)

最佳贡献者
2

君主翻脸如翻书,与其共患难易,共富贵难。为臣一日,需谨慎一日,恪守君臣边界才不至于被君权吞噬。

青海叛乱平定后,雍正将年羹尧视作自己的“恩人”,并要求世代子孙都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对年羹尧的赏赐,雍正也毫不吝啬,又是加官晋爵,又是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等非常物品。至此,年羹尧志得意满,走到了人生巅峰,但盛极也容易走衰。他没有谦逊谨慎,反而飞扬跋扈;没有忠心不二,反而拉帮结派;没有激流勇退,反而“长臂管辖”,最终引起雍正的记恨,以至家破人亡。

君臣关系的变化,源自年羹尧第二次进京见雍正。雍正二年,年羹尧进京途中,他令督抚大臣范时捷、李维钧等跪道迎送;到京城时,百官跪迎,年羹尧安坐马上,视而不见;在雍正面前,“无人臣礼”。雍正如此爱面子之人,年羹尧此举必会伤其自尊。

年羹尧回任后,雍正给了他一份谕旨: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

雍正这份谕旨,一改过去嘉奖称赞的语气,也寓示着对年羹尧打击的开始。此后,年羹尧的境况急转直下。

剥洋葱,扫清年羹尧的外围力量

要防止年羹尧狗急跳墙,就要先将其羽翼剪除,特别是西北。在年羹尧离京后,雍正就开始给相关人员打招呼。一是鼓励年羹尧的亲信主动与年羹尧划清界限,揭发年羹尧的不法行为,以图自保;二是年羹尧不喜欢的人,让他们知道年羹尧快倒了,让他们坚定立场;三是与年羹尧关系一般的人,让他们疏远年羹尧,不要站错队。接着,雍正开始给年羹尧“掺沙子”。

雍正三年正月,雍正将图里琛调往陕西。图里琛是雍正安排专门针对年希尧(年羹尧哥哥)的广东布政使,年希尧被解职后,图里琛急调陕西任巡抚。雍正给他的密旨中说:

“朕调你,因你是满洲,敢作敢为,此数年陕西官员皆成年羹尧随从矣。尔到后,不得稍有惮惧,即使一百个年羹尧也不能加害于尔”

接着,雍正提拔年羹尧的“死敌”蔡珽为左都御史。这是向天下发出信号:要清理年羹尧了。蔡挺不负圣望,带动了一批人,弹劾年羹尧的奏折一本接一本。

雍正三年三月,雍正开始对西北“换血”。罢免年羹尧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让岳钟琪兼理甘肃。岳钟琪与年羹尧关系密切,雍正对他并不完全信任,因此,雍正下令让图里琛连岳钟琪一起监视。其他年羹尧的党羽,或调离,或罢免。

等到年羹尧孤掌难鸣时,雍正解除了他的川陕总督以及大将军之职,将其调离西安老巢,改任杭州将军。

一步一步贬到底

年羹尧在去杭州的路上,雍正就布置好天罗地网,下令各地督抚严密注视年羹尧。他前脚离开,后面就有人弹劾,西安副都统立刻向雍正密奏:年羹尧贪赃枉法,所得钱财无数;岳钟琪也揭发年羹尧损公肥私之举;田文镜直接奏明年羹尧行李数量之巨……

到了杭州,年羹尧受到巡抚法海和杭州副都统傅森的“招待”。这两人都是雍正的亲信,很清楚主子的用意,所以,他们一边搜集对年羹尧不利的证据,一边添油加醋地弹劾年羹尧。

只要有人弹劾,雍正就下令年羹尧来一个“明白回奏”,再给一个处分。七月到杭州,八月就成了闲散章京,年羹尧因此成为任职时间最短的杭州将军,仅有25天,当时就流传着“一日降了十八级”的说法。九月,年羹尧已经被雍正一棍子打到底,所有职衔都被剥夺。

等到年羹尧成了“孤家寡人”,朝中臣子纷纷揭发,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做好时,雍正下令将其抓捕、抄家、押送回京审讯。经过京城各部院审讯,年羹尧被定九十二款大罪。

雍正三年底,年羹尧被赐自尽,一条白绫了却余生。

秋媚说:君主是棋手,执棋掌控全局;臣子是棋子,只有被棋手利用的份。年羹尧成功牵制了胤禵、平定了西北,本就失去了利用价值,继续耍大牌无异于自取其辱。

3

谢谢炒米视角的问题,我来答:

在解除年羹尧的兵权之前,雍正帝是有一定准备的。

朝廷上下一致弹劾年羹尧,且年羹尧对雍正帝的大不敬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拿下年羹尧只是一个时机问题。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正好,被雍正帝派往大西北监视并控制年羹尧军饷的孙嘉诚让年羹尧给杀了,孙嘉诚是朝廷的柱石,敢直言纳谏,这是人人知道的事。

孙嘉诚是甘肃巡抚,执行着雍正帝的新政的推行,也受到了年羹尧的阻绕。

本来派孙嘉诚在年羹尧的身边是有深刻含义的。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雍正帝是想;你年羹尧一看到孙嘉诚似乎应该有所警觉,有所收敛,觉得就像雍正帝在身边一样,时刻提醒你年羹尧就是一个奴才,不要妄想这边一块云,那边一片雨的,哪成想年羹尧他胆大包天竟然给孙嘉诚杀了!

此时的雍正帝真正的火了!但是雍正帝还是没想杀了年羹尧,毕竟他是自己府里出去的奴才。

还有一层就是年羹尧的妹子年氏是雍正帝的妃子,且年羹尧立有大功,如果杀了他,难免天下人会说雍正帝杀功臣,有兔死狗烹之嫌。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但是必须要解决他了!雍正帝作了如下调动,又下了几道密旨:

一,令张廷玉全权负责处理此事。

二,令岳钟琪接管大将军一职并全部撤换原将佐。

三,云、贵、川、陕、甘宁密切监视西北大营,如有异动可就地缴械。

四,派图里深率亲兵前往宣诏,如不奉诏就地正法。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经过雍正帝的秘密处置和上书房大臣兼领侍卫内大臣张廷玉的周密部署,在年羹尧毫不知晓的情况下,顺利的解除了年羹尧的兵权。

此时的年羹尧还做着他的春秋大梦,搂着蒙古胖妞寻欢作乐呢!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当图里深拿着雍正帝密诏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宣读:

是鬼神夺走了你的魂魄的时候,年羹尧这次如梦方醒,刚明白过来,已经成为了一个杭州将军。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及网络)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4

当我们衡量手段时候,往往会说谁谁谁手段了得,也就是说他们懂得帝王术。帝王术是人成功的助力和条件。下面我们看看雍正对年羹尧,用啦哪种帝王术,为何最后又杀了他,这里面有那些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我是阿斗,专注分享收获知识!欢迎各位共同探讨!

现在我们先说年羹尧

提起年羹尧,人们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雍正王朝》里的形象,那就是为人狠辣,杀人如麻,个性跋扈,嚣张。

鉴于他在平西藏青海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还有在雍正继位道路上的突出贡献,我们有理由要问一句。雍正为何要杀他,难道真是只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嘛?

八卦中有一卦曰“亢龙有悔”,大意就是,人不能飞得过高,飞得过高必然懊悔。

还有一句话叫做“满招损,谦受益”说得是人不能太过自满要保持谦虚的心态。

还有一句话叫,“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意思是容器满啦,是不好的,容易出问题。绝对不可持久。

以上所有的话,同样意思都是告诫人们,不要自满,自大。要保持谦逊,低调务实。

特别是在官场,政治圈特别明显。

那么我们就会明白,年羹尧最后获罪的关键,既不是生活奢侈,也不是贪污腐败,更不是功高盖主,而是飞扬跋扈。目中无人!

对皇帝不尊敬,这在专制年代,可以说是取死之道啊。

那么年羹尧为何会如此,原因如下:

一,功劳太大,居功自傲。

二,和雍正皇帝有郎舅之亲。

三,雍正对他太好太热情,太当朋友啦。

对于一个高干出生,一出道就得康熙皇帝重视,一路顺风顺水的人而言。从不知道谦虚低调为何物。这也造成啦他最后的悲剧。

他必须死的原因分析完啦。那么我们看看雍正如何做。如何一步一步提醒年羹尧注意群臣关系,最后年羹尧,还不知悔改,依然我行我素最后作死的经历。

具体事列如下;

1-雍正听闻年羹尧吃猪肉,有一个特殊爱好,就是只吃猪背后那一块肉,而且是要在下人将猪背敲打到红肿,充满血的情况下才吃,并且猪的其他部分全部丢弃。

我们看看雍正听到这件事后,是怎么做的,他借年羹尧进宫的机会,约见年羹尧,并和他一起用膳,我们知道和皇帝一起吃饭,是御膳,在御膳上雍正特别安排非常简谱饭菜,年羹尧见状一点也不吃。雍正见,就跟他换菜,并且换啦几次。次次升级,次次他都吃的很香,年羹尧还是不吃。雍正发怒说,我都在吃,你为何不吃,年羹尧战战兢兢,面如土色。

听完你们肯定会问,这里面有何权谋,其实很简单,就是雍正在用自己做列子告诉年羹尧,不要太过骄奢淫逸。告诫他,我可以给你,也可以收回我给你的一切。好吧,吃个饭,吃出这么多门道。可怕不?

2-还有一次,雍正和年羹尧一起讨论国事,年羹尧坐没坐相,居然跷二郎腿。好吧,你在皇帝面前跷二郎腿,借着有下人进来禀报机会,雍正让下人起来说话,借机发怒,说,我能让你站,也能让你坐,我还可以让你趴下。年羹尧吓得马上跪地。雍正什么话都没说就走啦。

肯定有人会问,谈个事情,又有什么门道。呵呵其实很简单,借题发挥,敲山震虎。看着处罚别人,其实是提醒年羹尧,收敛言行我能让你坐也能让你趴。

3-手书书信,那一句话里有话的“甚是想念”!

肯定有人会问,皇帝想念你,你不是该高兴吗,错错错,大错特错,皇帝不会想念谁,只会惦记谁,而且被惦记的都不会有好下场。甚是想念,引申意义就是我太想杀你啦。

哈哈,看完上面三个故事,有没有觉得帝王心思太可怕。可惜,雍正处心积虑用啦这么多手段敲打年羹尧,他还冥顽不宁,执迷不悟!

于是清算开始啦。

做皇子的雍正需要盟友,做皇帝的雍正需要的是顺臣而不是友臣,给你特殊待遇表示我很重视你,但不代表你可以安然承受接受。你接受了结果就是自己倒霉。

由这件事,我们又可以看出,当领导把下属当兄弟,未必是好事,尤其后者忘了自己的本分,称兄道弟时,那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5

有人说年羹尧手下有几十万军队,雍正摆平他似乎让人不理解。

其实,年羹尧没有几十万军队。雍正时期,全国军队人数不过五十多万人而已。从康熙五十年后的西南运兵,常常是三四万而已;西北用兵时,年羹尧、岳钟琪等人共掌兵力也不够十万。但请注意,他们无论调兵还是布防以及军事计划都要事先禀报雍正。

对其解职、废掉年羹尧的亲信等都非常顺利。年羹尧和朱元璋手下的那些大将们一样,基本属于“安稳接受、引颈受戮”。

(1)清朝的制衡体系非常完善

至于有人拿年羹尧手下人做督抚也视作自己的军事范畴,这其实太小看“制衡”了。

督、抚只是指挥者,掌兵者却是总兵,且一省内起码有“十个互不统属的部门”。比如你巡抚运筹粮草但主要干事儿人却是布政使,布政使归户部官,你巡抚只是等级上高于或平级,但布政使可不是巡抚的下属。再加上,隐形“特务系统”,制衡的力量无处不在。

另外,还有按察使、学政、将军等都和你不是直属关系,巡抚、总督的制衡者还有很多,而且你能否坐稳巡抚、总督也要看你的能力以及你的根基和坐此职长短。对于这些人,雍正对付年羹尧都仅仅是“圣旨”就能削其权,其他人更不在话下了。

(2)年羹尧没有控制军队的可能性,军粮、职务任命、供给皆可皇帝“从容”任命,皇帝根本不惧你

年羹尧控制在多的军队也没用,人家不怕他,特别是军事将领间。别人怕他、敬他更不是因为他有军功。

“军功”“战功”在我们凡人、后人看来很牛,但在许多将领看来不服气的人可能更多。诸如“不就是皇帝信任你嘛,让我打比你强得多”的人,永远是大面积存在的。不断地让你的下级有取代你的心,是制衡的主要办法。

(3)明清儒家“忠君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再加上年羹尧的汉八旗身份,他根本没有“造反”的可能。但其“武人性格”导致“蔑视皇权”引来杀身大祸

年羹尧作为已经被满化的汉人,其奴才身份很难使其有“造反”的可能。再加上,自宋后,和平时期军事将领权力再大都不敢造反。明初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们哪个不是牛气哄哄,但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个不是引颈受戮?

因此,年羹尧的种种“蔑视皇权”的行为,我们只能说其“武人性格”导致。

6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最终下定决心赐年羹尧以自尽,可以说是颇为无奈的,甚至可以说是被朝臣和朝堂上整体舆论的“倒逼”下,做出的决定。然而,历史上雍正在处死年羹尧的时候,心中并没有如同在《雍正王朝》中的那般“内心挣扎”与“不舍”,反而其决心是无比的坚定,态度也是异常的决绝。

而与此同时,雍正在处理年羹尧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将他的“阴狠”和“腹黑”彰显无遗,并且是以非常“高超”的政治手段将年羹尧至于了死地。


年羹尧,当之无愧的“功臣”,但也是不折不扣的“罪臣”。

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自不用说,自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将年羹尧家族所在的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下全部划归雍正统领,整个年家便与雍正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联,年羹尧也就此正式成为了雍正的“藩邸故人”。

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雍正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王府侧福晋,这又使得年羹尧成为了雍正的大舅哥,两家人就此有了更加直接而又异常紧密的利益关系。

于是,在“九子夺嫡”的进程中,年羹尧无疑是雍正最为坚定的支持者,而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登基之后,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又进而成为了雍正在地方封疆大吏中最为重要的拥护者。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使得刚刚登基的雍正陷入了巨大的内忧外患之中,皇位稳固也受到了极大挑战,而这个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年羹尧。

一方面,是因为年羹尧常年在西北地区领兵平叛,对于整个西北的战局走向、民族风情、山川地理等非常的熟悉,并且在西北现有的军队中,年羹尧有着极高的威望。而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年羹尧和雍正的特殊关系,使得雍正只有将此时全国数量最为庞大的军队交给他的这位大舅哥,才能真正的放心和安心。

于是,雍正将年羹尧任命为“抚远大将军”,领兵前往青海平叛。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可谓是颇费周章,不仅前前后后打了两年的时间,几乎掏空了整个国库,而年羹尧本人更是生活奢靡、铺张浪费,尽管最终平定的叛乱,但是雍正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惨重的。

而历史上的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过程却与《雍正王朝》中的演绎恰恰相反。

年羹尧本人是极度节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来形容都不过分。而与此同时,年羹尧的军事天赋也在此次平叛过程中予以充分展现,前后仅耗费四个月,与叛军直接交战的时间更是少到只有不足二十天,包括部队的伤亡、粮草辎重的损耗都是非常之少。可以说年羹尧是极小的代价彻底平定了这场叛乱,全歼叛军部队,罗卜藏丹津本人更是化妆成一妇人才得以逃脱,此后再也没有东山再起。

而伴随着罗卜藏丹津叛乱快速被平定,雍正的皇位也就此稳固,立下如此不世之功的年羹尧也被雍正奉为了“恩人”般的存在。

“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其权势地位到达巅峰的同时,年羹尧也开启了“自我作死”之路。

一来,年羹尧居功自傲,目无君主。

此时的年羹尧是真的把自己当成是雍正的“恩人”,其行为相较于《雍正王朝》中所说的“用膳”、“翻牌子”等等,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在雍正面前,他都不顾君臣礼仪,当面“箕坐”。此时的雍正并没有拘泥于年羹尧的这些“小节”,这也使得年羹尧浮夸的行为举止开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二来,就是年羹尧贪赃枉法,生活也开始极度奢靡起来。

年羹尧一改其在平定罗卜藏丹津过程中的节俭作风,生活极度奢靡,并且贪污腐败,收受贿赂,不断网络财富。

三来,年羹尧也就此开始结党营私。

他仰仗雍正对其的信任与器重,开始把持官员的任免与升迁,官场称之为“年选”,与此同时他又在不断培植党羽,任用亲信,排除异己,弄得朝堂上是乌烟瘴气。

年羹尧的如此行为引得了雍正的巨大不满,只不过此时的雍正鉴于年羹尧巨大的功劳,并且考虑到自己又是刚刚对年羹尧全家都进行了极尽的封赏,贸然处置会令自己的皇权威信受到折损,于是选择了忍让。

但是,年羹尧拙劣的表现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终于让雍正对其是忍无可忍,于是雍正就此下定了处置年羹尧的决心。


雍正的“腹黑”在处理年羹尧的过程中,可谓是尽显无遗。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尽管此时的雍正对于年羹尧有着诸多的不满,但是他对于处理年羹尧也是有着自己的担忧。当然,他担忧的并不是年羹尧的权势以及手中掌握的重兵,而是担心自己贸然处理年羹尧会引发朝堂舆论的动荡,威胁到自己的皇权统治。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便采取了一系列“腹黑”的举动,把年羹尧置于不利的舆论境地之下,进而最终一步步将其送往了生命的尽头。

首先,雍正借由年羹尧的“死对头”蔡珽,暗示自己的想法。

蔡珽与年羹尧的结怨是在康熙朝时期,当时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并且署理四川巡抚事务,后来蔡珽到任四川巡抚,并与年羹尧在诸多方面产生了矛盾,两人关系就此交恶。在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权势地位到达巅峰的时候,他开始以权谋私对蔡珽进行了构陷与迫害,使得蔡珽被议罪并被判处了斩监侯。

这个时候的雍正已经对年羹尧产生了巨大的不满,于是他不仅赦免了蔡珽的死罪,还将其任命为左都御史,专门负责调查年羹尧的种种罪行。

雍正将蔡珽赦免并委以重用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告知朝堂官员自己想要动一动年羹尧的想法,而上至六部九卿,下至地方督抚的各级官员,对此也是心领神会。

其次,雍正借机将年羹尧调离他的“西北老巢”。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的时候,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 “祥瑞”之兆,使得群臣纷纷写诗做赋,敬上贺表,向雍正祝贺。这个时候的年羹尧也向雍正上疏庆贺,但是在他的文章中,误将“朝乾夕惕”写作了“夕惕朝乾”。

于是雍正对此开始“大做文章”,认为年羹尧此举是大逆不道,将“朝”与“夕”调换位置就是在诅咒自己早点去世,好让新君得以继位。与此同时,雍正更是指出进士出身、有过翰林院任职经历的年羹尧犯这样的错误绝非“粗心”,而是完完全全就是“有意”而为之,对此雍正表现出了极大愤怒之情。

当然,这实际上纯粹是雍正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要找理由将年羹尧进行贬谪。

于是,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的位置上掉了下来,被任命为杭州将军,统领军队的人数由十多万人,骤减到只有几千人。而在此期间,年羹尧的曾经的党羽与亲信,也遭到了雍正的打击,使得其在西北的固有势力土崩瓦解。

再次,就是雍正暗示、授意大臣们对年羹尧进行弹劾。

这一期间,此前被雍正安排调查年羹尧罪证的蔡珽,不断将年羹尧所犯的罪行予以披露,而雍正也借机“添油加醋”,进而鼓动官员们上疏弹劾,特别是那些年羹尧的同党、旧部或者与年羹尧有过交往和关联的官员们,更加对其强调现实的严重性。

一时间,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如同雪花一样飞向了北京,所有官员一边痛斥年羹尧的不端行为,一边极力撇清与年羹尧的关系。

最后,雍正为年羹尧定下了“九十二条大罪”。

在这“九十二条大罪”中,包括大逆罪五条,欺罔罪九条,僭越罪十六条,狂悖罪十三条,专擅罪六条,忌刻罪六条,残忍罪四条,贪婪罪十八条,侵蚀罪十五条,这其中,抄家灭门、处以极刑的罪过多达三十条。但是雍正还是念及年羹尧的功劳以及同年家的特殊关系,仅仅是赐年羹尧自尽,杀掉其子年富,至于年家的其他人包括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兄长年希尧以及年羹尧的其他儿子,则没有过多的牵连。

而实际上,雍正在将年羹尧议罪后,并没有马上将其处死。原因就在于年羹尧那位嫁给雍正的妹妹年氏。

雍正对于年氏是非常的宠爱,两人感情深厚。在雍正处理年羹尧期间,年氏病重,雍正为了害怕担心而加重病情,还可以将此隐瞒。后来,雍正为了给年氏“冲喜”,将其册封为敦肃皇贵妃,以示恩宠,只是天命不假,在年氏受封皇贵妃后的第三天便去世了,而年羹尧也就此失去了最后的“保护伞”。

就这样,在年氏去世后一个月,年羹尧被雍正下旨赐死,结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可以说,这一整套计谋与手段,是雍正屡试不爽的“惯用伎俩”,在处置隆科多、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以及九阿哥胤禟的过程中,雍正都是用到的这样的方式。

总结起来就是:第一步,先向朝臣暗示态度,制造舆论;第二步,进行调离后者隔离,做好后续工作的铺垫;第三步,暗示官员上疏弹劾,籍此营造“官场动荡”、“民怨沸腾”的舆论环境;第四步,宣布大罪,但是予以一定的从轻处分,以显怀柔之道。

于是,雍正就这样,在每一次都看似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迫不得已”的做出决定,而在最后的处置过程中,他还不忘以“宽和”与“仁德”为自己塑造正面的形象,这份“腹黑”可谓彰显无遗。

7

雍正掌大宝后。

极力强化皇权。

设立了军机处。

皇权之重已无以复加。

年羹尧手握重兵。

骄横跋扈,不知收敛。

雍正乃一代雄主。

九嫡争皇位中,力压各阿哥。

岂能长期容忍年氏。

于是连发数招。

1.提拔年氏身边的铁杆悍将。

调离他处,另有任用。

断了年氏的左膀右臂。

2.平调年氏转任杭州将军。

远离其带熟的队伍。

3.暗示臣工们揭发年氏的不臣之举。

步步算计,招招相扣。

年氏死定了。

故,雄主摆平悍将,易如反掌。

#凌远长著#

8

年羹尧手握重兵也没有用,他的兵权是皇帝给的,皇帝说拿走随时可以拿走。



历史上可以造反的部队不多,比如岳飞的岳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还有袁世凯小站训练的新军,这些部队都是私人部队,养这些部队经费都不是皇家出的。这些部队军人只听主人命令不听皇帝指挥,他们才是可以造反的部队。所以赵构害怕岳飞造反,慈禧害怕曾国藩造反,载沣害怕袁世凯造反。

年羹尧手握十几万军队,吃粮是皇家给的,军饷是国家发的,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国家养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不是用来造反的。



据说雍正到年羹尧部队慰问,夏季天气很热,雍带让人把带来的西瓜分给士兵吃,没有一个敢吃的,年羹尧发话了,士兵才敢吃西瓜,似乎年羹尧在部队有绝对权威。但那是部队纪律,要知道古往进来纪律都是服从政治的。部队是雍正养的部队,只是让年羹尧带管,要是让十几万部队一起跟着年羹尧造反根本没有可能。少量的年羹尧的亲信跟着他一起走,这是有可能的。



雍正要收拾年羹尧,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当然为了以防万一,雍正还是讲究一些策略的。他先是密诏交代岳钟琪做好防范和准备接任年羹尧工作,同时让图里深带圣旨去西北宣召,调年羹尧任杭州将军。年羹尧离开了西北也就失去了根基,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还没到杭州就又被贬为杭州参将,一连几道圣旨下来年羹尧就成了城头看门的。

雍正解除年羹尧的兵权,比收拾他的兄弟要容易得多。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

9

在当时的情况下,雍正帝其实也不需要采取什么手段,完全可以将任何一位将领解除兵权,而出于稳妥,做些适当的安排即可。

不少人觉得,年羹尧当时手握重兵,虽然不比封疆大吏,但却也不是那么可以轻易撼动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一种误解。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清代的军队和君臣关系,之后的事情便很好理解了。

入官后的清代军队,是以满洲八旗为核心的,同时另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这种情况直到晚清时才逐渐改变。但是,尽管后来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兴起了地方团练,清末又组建了新军,八旗系统一直是清代军队的重中之重,而满洲八旗则更是清朝统治者最为倚仗的军队。

作为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和军事组织,清代八旗有着一整套领导和监控体系,而他们虽然有各级领导,但所效忠的却仅有一人,那就是皇上。在西北用兵时,不仅是当时的年羹尧也好,还是之前的康熙十四子、雍正的胞弟胤禵,也不过是皇帝的臣子。清代的臣子,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奴才,在这一点上,满汉皆同,即便很少有人这么说,但这确实事实。

这种情况的最终实现,也是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和调整。但可以肯定的是,到雍正帝时,古代的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皇帝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即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年羹尧是这样,雍正的兄弟们,也是这样。

而谈到雍正处置年羹尧,也是一步步进行的。最初,雍正先是把年羹尧从西北调走,解除其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但此时不少人见年羹尧已经大势已去,便纷纷趁机对其进行检举参劾。雍正帝则很快下令将年羹尧逮捕回京,进行会审。最终,煊赫一时的年羹尧身败名裂,被赐自尽。

可以说,在雍正时期,清代的君主专制已经发展至顶峰,根本不存在什么“手握重兵”的大臣和将领,皇帝用他、宠他,他便可以显耀、得势,而一旦决定不用他,一道旨意便可令其人头落地。

10

年羹尧,作为一个曾经在雍正面前的大红人,在雍正还是雍亲王的时候,就为他出谋献策。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中进士,仕途生涯顺风顺水,不仅是雍正的心腹大臣,还把妹妹嫁给了雍正。

雍正登基之后,年羹尧主要是平定判卷,南征北战,屡次立功,雍正也曾自信的对年羹尧表白,说咱俩是“千古君臣知遇榜样”。年羹尧心里听了美美的,越来越膨胀,一直到最后态度十分嚣张,在雍正面前都摆出一副大舅哥的高傲作风。

雍正曾告诉王景灏,说年羹尧在朕面前十分嚣张,好像朕哪里做的不好一样,他自视功高,目无君上。雍正二年,他决定干掉年羹尧。他派张廷玉处理此事,让岳钟琪接管大将军一职,并且,把年羹尧旧部。

并且,命令周边军队严密监视年羹尧的军队,如果有异常可直接剿灭。最后,命图里深率亲兵宣诏,如不奉诏,就地正法就这样,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年羹尧的兵权就被架空了。等到反应过来,一切都晚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