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从头到脚就没把蜀汉当成一个正经国家,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居然厚颜无耻到把自己的母国写成了一个地方小团体。
甚至在蜀汉开篇中,将刘焉和刘璋排在刘备前面。当然了,陈寿要在司马家混口饭吃,就必须要拍足了马屁才行。可是靠侮辱前主子来奉承后主子,这似乎非常不地道。
你就算跳槽,也不能把前一家公司给损得一塌糊涂吧?至少人家老板给你发工资了,更何况你们几代人都领着前任老板的工资。
蜀汉不设置史官,这也是陈寿在《三国志》里故意污蔑蜀汉的一个地方。只有正经国家才设立史官,蜀汉这种小团体,哪里有设立史官的必要呢?那么事实真的如此么?
陈寿在《三国志》里,自己就啪啪打脸了。
蜀汉不设立史官,是在后主传里曾经写道过: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这就是说蜀汉是没有设立史官的,很多事情即使发生了,也没有个正经机构将这些事情记载下来。既然没人记载下来,那么好了,陈寿就可以自由发挥了。
可是我们仔细读《三国志》的时候,就会发现,蜀汉不仅设立了史官,而且不止一个史官曾经在陈寿的《三国志》里露面。
- 1、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年。
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这句话里面出现了史官这两个字。而这句话同样也出现在后主传里面,是陈寿亲手写下来的。
这里的史官当然就是记录历史的官员,陈寿在文章结尾说蜀汉不设立史官,可是这里却提到了史官,岂不是自相矛盾?
- 2、王崇补东观,许盖掌礼仪,又郤正为秘书郎,广求益部书籍。斯则典校无缺,属辞有所矣。
这一段是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里所记录下来的。这是根据陈寿《三国志》中的细节做了一些总结归纳。
其中王崇所任的东观郎正是史官的一种,郤正所担任的秘书郎,其实也是史官的一种,所以怎么能说蜀汉没有史官呢?
这些可都是陈寿自己在文章里透露出来的细节,或许他本人没有发现,但是后人总归有人会慢慢研究出一些问题来。很显然,陈寿是说话了。
陈寿诋毁蜀汉,自然是有自己的用意。
陈寿是蜀汉人,自幼在蜀汉长大。他父亲的名字是没有在《三国志》里提到的,但是在《晋书,陈寿传》里却有提及。
陈寿的父亲本来是马谡的一名参将,在马谡丢失街亭以后,马谡被斩杀,陈寿的父亲也被诸葛亮处以髡刑,也就是把头发给剃了,赶出了军营。
或云丁仪、丁暠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晋书》
这种刑罚在我们现代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是在古代却非常严重,陈寿的父亲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所以回乡生下陈寿以后,肯定是觉得诸葛亮不公平。
这种态度或多或少会影响陈寿对诸葛亮的判断,毕竟陈寿是没有见过诸葛亮的。此后陈寿拜谯周做了老师。
谯周我们都知道,是个投降派,鼓励刘禅献出成都投降邓艾,这才让司马家灭了蜀汉。谯周是益州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益州本地士族非常憋屈,认为刘备的到来是灾难,所以总是想要翻身做主人。
- 等到邓艾来了,谯周自然是喜上眉梢地劝刘禅投降了。陈寿作为谯周的徒弟,对刘备、诸葛亮这帮人的态度,自然没有那么好了。
- 父亲和老师对蜀汉政权都持有敌意的态度,那陈寿自然也会存在这种感情。他说蜀汉没有史官,其实就是推翻了蜀汉所能够存在的所有资料。
-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钟会带着大军进入成都,钟会被杀以后,钟会手下的那帮军士们,在成都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就算有点史料,也都被这帮人给毁掉了。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三国志》就成了我们研究蜀汉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唯一的第一手资料。后世不管写多少文章,都比不上《三国志》来得真切。这就是陈寿的目的。
蜀汉的组织架构,是最接近东汉王朝的。
魏蜀吴三国,很多人最瞧不起的就是蜀汉,为什么?因为蜀汉地盘小,人口也少,完全没有资格一统江山。
其实我们对蜀汉是有误解的,三国之中,只有蜀汉是将东汉王朝当成正统王朝来看待的,也只有蜀汉是延续了东汉所有组织架构的一个集团。
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三国志》
曹魏和东吴都是想要改朝换代了,所以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搞一套属于自己的组织架构,包括人才聘用方式也可以改。
比如说曹魏不就废除了东汉的察举制,改用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吏了么?而蜀汉以东汉作为正统,一直都想要将东汉延续下去,所以东汉的一整套东西,蜀汉都延续了下来。
刘备以许靖为司徒,刘巴为财政部长,其实就是为了延续东汉的一切,以此证明自己是正统王朝的延续。
因此蜀汉没有任何理由不设立史官,陈寿在《三国志》的这句话可算是把人给得罪透了,毕竟不是什么慌都可以乱撒的,这不由得让人们开始怀疑《三国志》本身的真实性。
总结:让史官完全写实,这不现实
都说写史书的,要百分之百的客观,可是这现实么?当然不现实。只要你是个人,那么你就带有个人感情,那肯定会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史料之中。
司马迁是这样,陈寿自然也不能例外。我们不能怪罪陈寿对蜀汉有偏见,毕竟任何一个人遭遇了陈寿的生活,也会对蜀汉产生偏见。
宦官黄皓当权以后,陈寿不愿屈服,所以被各种贬谪,这也在陈寿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陈寿在诸葛亮传里把诸葛亮写得很感人,这是没办法,他写的那些事情大家都知道,这没法造假。
可是却在后主传里把诸葛亮看成了董卓一般的人,陈寿怎么不把他看成曹操那样的人呢?还不是因为不敢吗?司马家是靠曹操起家的,这点马屁还是要拍一下的。所以对陈寿这么写,我们需要表示理解。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