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姓称他为青天,官员称他为海阎王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他从不入流的教渝做到朝廷一品大员,一生清廉,深受百姓爱戴,自然让贪官污吏非常害怕,因此他被百姓称为“海青天”,被官员称为“海阎王”。海瑞在浙江淳安做县令时规定废除衙门的一切陋规。所谓陋规就是灰色收入。在明朝历史最悠久的陋规有两个,一个是银两火耗,一个是淋尖踢斛。

这两项明朝官员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连皇帝都认为是合法收入,明朝大大小小的官员基本都是以此发财的。但是海瑞却从未用过,也不让下属们用,他官至一品大员时仍然清贫,搞的下属们苦不堪言陪他过清贫的日子,因此背地里称他为“海阎王”。他步行上下班从不坐轿,每天吃青菜豆腐糙米饭,穿着几件破衣服。

火耗很好理解,就是散碎银两在回炉时可能会有损耗,因此官府要收一定的税赋,这个历史悠久。而淋尖踢斛是从朱元璋时期流行起来的。

据说就这青菜还是在自己家的后院种的,他不请厨师,由老婆下厨做饭,家里老仆人上山砍柴,就这样省了菜钱、柴钱,海瑞的府上很少上街买菜。海县令平时虽然生活简朴,偶尔也会奢侈一把改善下生活。比如他母亲的生日,海县令决定庆祝一下,于是准备上街买两斤猪肉。当他来到猪肉摊要两斤猪肉时,突然身边好像时间静止一样,大家都死死的盯着海瑞。

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的海县令一直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别说上街买菜,不把自己种的菜拿出来卖就算不错了,今天居然买肉了,而且一买还是两斤,这真是从未有过的事情。等他买完肉走的时候周围的人还以为是出现幻觉了。

肉摊老板是相当激动啊:海县令居然买肉了,而且还是我卖的,我居然能和海县令做成这么大的一笔买卖,太难得了,这辈子值了。在没有现代通信的那个时代,海瑞的这一举动快速的传遍神州大地,顶头上司知府、巡抚都知道了,就连浙江总督胡宗宪都知道了。

一次胡宗宪在开会时,正说着国家大事,突然话题一变神秘的说:你们知道吗,海瑞居然买了两斤肉,在场人员都被震惊了。

这看似可笑的事情一点也不可笑,一个吃不起肉的县令值得笑吗?这也可以说明海瑞是相当节俭的人,能有这样的官是老百姓的福音,称为青天一点不为过。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刀笔传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海瑞一生有两个外号,一个是“海笔架”,一个是“海阎王”。这两个外号都是他官场上的同僚赠送给他的,而每个外号的背后,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

一、海笔架

海瑞出来做官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仕途的第一站是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儒学教谕,就在这里,他得到了“海笔架”这个后来名震天下的绰号。

儒学教谕相当于官办学校的校长,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芝麻官了。但海瑞却干劲十足,使得南平县的教育质量明显改观。上级领导延平府知府听说后,便于某日下来视察。按照古代官场的规矩,知府大人来了,作为下级是要行跪拜之礼的。所以,当知府等人出现在县学里时,所有人都呼拉拉的跪下了,只有海瑞直挺挺地站着,只是作了个揖便没下文了。

就在此时,陪同知府的南平府同知,阴阳怪气地来了一句:“哪来这么一个山笔架站在那里啊?”此言一出,全场人顿时哄笑一片。山笔架是写字是用来搁毛笔的,现状类似“山”字。而当时,海瑞身边的两个副校长都跪着,只有海瑞站着,看上去活像一个笔架,加上海瑞的“瑞”字中恰好也有一个“山”字,两相联系,更为形象。海瑞不跪,是有他的理由的。因为明朝建国时期就规定,官办教学场所,孔子最大,老师无论见了多大的官,都可以不跪。其他人不是不知道这个规定,而是久在官场,不知不觉自动忘掉了而已。从此以后,海瑞“山笔架”的绰号就被叫开了,因为他姓海,所以也有人叫他“海笔架”。

二、海阎王

海瑞做过几年县令。在此期间,海瑞整治过自己所在浙江地区一把手的大公子——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整治过前来视察工作的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一把手——都御史。作为一个县令,海瑞竟有如此大的魄力,这在当时的官场上绝对是爆炸性的新闻。于是,海瑞很快就名满浙江和京城。

海瑞在担任应天巡抚时,清理欺压百姓的恶霸地主后,拿着自己的恩人徐阶开刀,直接让徐阶,从应天府最大地主变成孤家寡人。不久之后,海瑞就走上了更高的仕途,而且还做出过一件更加出格的事情——抬着棺材去劝谏嘉靖皇帝,差点儿让自己死在监狱里。

隆庆年间,海瑞也进入了都察院,任右佥都御史,负责巡视应天地区的十个知府。当时的官场对海瑞的为人和个人壮举都非常清楚——一个连皇帝都不怕的人,难道还会把知府和县令放在眼里吗?于是,还没等海瑞到达应天地区,当地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景象——曾经搞过腐败行为的官吏们,连官职都不要了,纷纷带着老婆孩子跑路,一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当一些先前凭借着自己的权势欺压过百姓的地方士绅,在听说海瑞即将到来的消息后,纷纷把自己家的大红门,用墨汁染成了黑色,以期躲过海瑞的法眼(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连皇帝派驻在地方上的太监都把自己的行为收敛了很多(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从此,“海阎王”名满大明天下。也多了一个百姓们给他起的外号“海青天”。

3

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海瑞一生有两个外号,一个是“海笔架”,一个是“海阎王”。

这两个外号都是他官场上的同僚赠送给他的,而每个外号的背后,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

至于“海笔架”这个外号的来历,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讲述过——是因为在上级官员在莅临检查工作时,其他官员齐声下跪,而只有海瑞一人笔挺着身子鹤立鸡群,给人一种笔架的感觉。

而海瑞不下跪的理由也很简单——此处是学堂,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场所,不应该下跪(当时海瑞刚刚踏入仕途,是一个偏远县城的县教育局局长)。

也就是说,海瑞从踏进官场那天起,就是一个耿直男,不懂得变通和官场的人情世故。

而他“海阎王”的来历,则更加有意思。

之后,海瑞做过几年县令。在此期间,海瑞整治过自己所在浙江地区一把手的大公子——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整治过前来视察工作的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一把手——都御史。

作为一个县令,海瑞竟有如此大的魄力,这在当时的官场上绝对是爆炸性的新闻。

于是,海瑞很快就名满浙江和京城。

当然,在这之后,海瑞也因此而让人穿过小鞋——被都御史回去后整治过。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久之后,海瑞就走上了更高的仕途,而且还做出过一件更加出格的事情——抬着棺材去劝谏嘉靖皇帝,差点儿让自己死在监狱里。

隆庆年间,海瑞也进入了都察院,而且还是不错的职位——右佥都御史,在都察院位列第三,可谓是位高权重。

当时,明朝也有巡视制度,而海瑞还有幸当上了巡视组的组长,负责巡视应天地区的十个知府。

明朝中期晚期的官场,可谓是一篇乌烟瘴气,当官的几乎是没有不贪污受贿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而且,当时的官场对海瑞的为人和个人壮举都非常清楚——一个连皇帝都不怕的人,难道还会把知府和县令放在眼里吗?

于是,还没等海瑞到达应天地区,当地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景象——曾经搞过腐败行为的官吏们,连官职都不要了,纷纷带着老婆孩子跑路,一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这还不算完,更加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当一些先前凭借着自己的权势欺压过百姓的地方士绅,在听说海瑞即将到来的消息后,纷纷把自己家的大红门,用墨汁染成了黑色,以期躲过海瑞的法眼(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如果仅仅是地方官员和士绅害怕海瑞也就罢了,没想到的是,竟然连平日里在地方上逍遥惯了的太监(明朝皇家有驻外太监,负责监督地方,比如监督江南织造和地方部队),在听说海瑞到来的消息后,也老实了很多(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由此可见,海瑞“海阎王”这个外号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打实的厉害。贪官污吏们稍有不慎,丢官罢职是小事儿,丢掉小命也是有可能的。

4

你好,我是雨霁晚霞hong,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明人海瑞,自号刚峰。明朝著名的清官,有海青天的美名。海瑞为官的时候正是嘉靖帝修道炼丹,不问朝政的时候。严党专权,嚣张跋扈,满朝文武都要趋炎附势。当时的明朝官场腐败横行,官员勾结相互包庇。

但海瑞从来不给这些人面子,每到一任都清廉节俭、勤政爱民。他不但对自己要求很高,还眼里容不下沙子,对同僚下属的腐败现象也绝不容忍。徐介的儿子霸占民田,鱼肉乡里被海瑞知道,严查之下判处徐介儿子死刑,徐介身为首辅,想通过关系疏通,但海瑞绝不妥协,无奈想弹劾搬倒海瑞,海瑞知道后一气之下先斩了徐介儿子,后辞官回家。海瑞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性格可见一斑。

不光同僚腐败他要管,皇帝不问朝政他也要管。嘉靖修道炼丹,海瑞买好棺材,给嘉靖上了一道奏书,列举了嘉靖的罪过,把嘉靖比做商纣王,还骂嘉靖“嘉靖家净,家家净也”。嘉靖看后气的直跺脚,无奈的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我不是纣王”。

海瑞就是这么一位忠勇刚毅,不畏强权的人物。在他治下,老百姓因其清正廉洁,叫他海青天;同僚下属因其嫉恶如仇,叫他海阎王。

海阎王之名即由此而来。

我是雨霁晚霞hong,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5

海瑞,明朝的大清官,老百姓称他是“海青天”,一些官员则叫他“海阎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海瑞,出身贫寒,但好在刻苦读书,嘉靖二十八年以举人身份当了福建的一个小官。

当时省里来上级考察,按例海瑞必须下跪,但是海瑞却以孔子像前无须行礼为由拒绝下跪。在众位官员中,只有他傲然挺立,学官怒道,“这是哪来的笔架山?”随后,海瑞的名声起来了。

后来,海瑞出任浙江的地方官。在当地,他遵守法律,严打贪官与一些蛮横的贵族。比如福建总督的儿子,因为老是骚扰百姓,就被海瑞法办了。

而在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一下子火了,原因是他看嘉靖皇帝老是搞些道法迷信、不理国政不满,上疏怒斥皇帝。

嘉奖皇帝自然大怒,可海瑞丝毫不怕,已经在家准备好了棺材。嘉靖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海瑞是个大忠臣,自己可不能当商纣王。

不过,海瑞让自己难堪,怎么着都得让他难受一下,于是海瑞入狱。

这年年底,嘉靖就病死,海瑞也被放出来。

复官后,海瑞继续秉承良心在官为民,和那些贪官污吏形成鲜明对比。

隆庆三年后,海瑞调任应天巡抚,之后继续坚持他的为官原则,痛打贪官污吏,积极推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万历十五年,海瑞去世。

海瑞几乎是个孤家寡人,没儿子,母亲也早去世。好友来他家处理后事,竟发现全家总计还不到十两银子。

6

我们都知道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生活极其节俭,穿布袍,吃粗粮,糙米。海瑞一生都在与贪污腐败作斗争。可是随着近些年,经过影视剧和手机的推广清官海瑞的形象也会被大家拿出来重新讨论。


历史上的海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真正的海瑞,我们了解多少?是不是清官一个词的意思就能把他涵盖所有。

提起明朝这样当时官员感觉到恐惧的莫过于锦衣卫和东厂。但是在明朝中期时候有这么一号人物,他活着的时候被人称为阎王,这个人就是海瑞,海刚峰。

只要海瑞到一个地方做官,这个地方必然会引起当地的轰动,不管当地有钱的,没钱的,当官的,做主的。只要听到海瑞来了,都会吓得睡不着觉,有的甚至会举家搬迁。海瑞是明朝乃至中国古代官史上盛名流传千百的一个人。海青天为官之时不是与人发生争执,就是去和人发生争执的道路上。(也是因此获得了一个海阎王的称号)。有一件事情发生在嘉靖45年,海瑞给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治安疏》。把嘉靖皇帝狠狠骂了一顿。这也说明没有海瑞不敢怼的人没有海瑞不敢做的事。



之所以说海瑞所到之处,皆入阎王过世。这是因为隆庆三年,海瑞当上了应天巡抚(今南京),这个地方从古至今就是富庶的地方。应天府当值的大小官员和城内百姓听到海瑞要来的消息;所有人都显得惊慌失措,有钱人不敢穿华丽的衣服开始装穷,大户人家开始关门合户,繁华的南京城一夜之间成了一座空城。这就是海阎王的魅力!



但是这些也都是传说野史,也有可能是一些诬蔑海瑞之人构造的的故事。包括民间刘年说海瑞饿死女儿,这一事情也是野史杂谈,并不是正史记载。《明史》、《明实录》、《国榷》综编史书,对此是没有任何记载。估计也是海瑞的政敌编造的一则留言,用来诬蔑海瑞。

对于野史杂谈和污蔑海瑞形象记载,我们姑且不谈。海瑞作为一个为官者,为官清廉绝对是时代的楷模,也是后世为官者学习的对象。

7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

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任福建南平县教渝,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明朝的县学,属于国家公立学校。教渝这个职位在当时是没有品级的,是一个清水衙门。

当时,在县学上课的学生对学习不是很重视。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非常的随心所欲。海瑞来了以后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任何一个人,不论是谁不来上学都要请假,如果敢逃课,那一定严惩不贷。他的作风非常刚硬,说到做到!

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每天都是天没亮就到教室,晚上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而这对于以前懒散习惯的学生来说,无异于是人间悲剧。惨归惨,不满归不满,课还是要上的,不上的话,海瑞就会对他们严加惩罚。

由于海瑞一天到晚不苟言笑,非常严肃。学生们就给他取了一个绰号:海阎王。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个绰号。后来还有“海青天”、“海笔架”等绰号。

学生们虽然初期心里不高兴,但很快发现海瑞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从来不收任何礼金。所以后来学生们还是很敬佩海瑞这位严厉的教渝的。

8

海瑞是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被民间封神的官员,前有包青天后有海青天,可见海瑞在当时老百姓中心中神圣的地位。

老百姓眼中的好官那自然是同僚眼中的阎王,因为不跟他们同流合污所以海瑞在朝中饱受排挤。

海瑞初成长

海瑞出生于今海口市,自幼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在那个年代穷人唯一能出头的方法就是读书,由于祖上也曾出过正四品的地方官员,所以在教育方面还是颇有家风的。

母亲谢氏是个十分要强的人,一个人不仅要劳作十几亩地还要监督海瑞的学习,谢氏对海瑞的教育从来都是从严对待。

因为读书就是为了以后造福一方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海瑞从小也立志以后绝对不会祸害百姓,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他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大明朝的利剑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次年参加会试落榜,而后连续两次都没能过关,对科举新生无望决定放弃去当了教书先生。

命运之神并没有抛弃海瑞,嘉靖四十一年他被委任为淳安县知县一职,淳安县此地疑难杂案多如牛毛,海瑞上任后第一件是就是处理上一任留下来的冤假错案。

由于他公正严明对老百姓爱民如子,所以在任期间深得民心,在生活方面海瑞也非常节俭,因为不贪污受贿,所以养活一家老小也颇有压力,平时吃的菜也是家里的老仆人种的。

就这样海瑞慢慢成了老百姓眼中的海青天

敢于亮剑

浙江总督胡宗宪之子路过淳安县,这位威风惯了的公子哥想着海瑞会来给自己接风,因为自己老爹那是封疆大吏,多少人都巴结自己。

没想到这海清天愣是不鸟他,一气之下的胡公子将驿站工作人员绑起来倒挂在柱子上。

海瑞得知后派人把胡公子抓了起来,并声称听闻胡宗宪考察巡视各部衙门早已下令不准铺张浪费,此人着装华丽定然不是胡总督之子。

打开他的包裹里面有金子数千两海瑞将其充公,胡宗宪听说此事后并没有计较海瑞的所作所为,因为他知道海瑞是整个大明朝最刚正的官员。

海阎王的刀

从此以后海瑞没到一处任职,当地官员就畏之如虎,老百姓就敲锣打鼓的欢迎,就这么的海阎王的称号慢慢的在官场流传开来。

嘉靖四十五年朝政腐败,明世宗朱厚熜沉迷修道,奸党严嵩把持朝政已久,海瑞上了一道流传千古的天下第一奏疏《治安疏》

其主要内容是斥责嘉靖不理朝政,枉为人君,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更说出了千古名言“嘉靖家家皆净”

嘉靖看完内容后狂性大发,高呼马上派人把此人抓住,别让他跑了,身边伺候的宦官黄锦对嘉靖说,此人上疏前知道必死无疑,已经提前买好了棺材跟家人也做好了告别,就等着朝廷去抓了。

古往今来只有明朝的官员敢于正面硬刚皇帝,而海瑞更是其中的翘楚。

所以官员眼中的海阎王,百姓心中的海青天就是这么来的。

9

因为他为人刚直不阿,天天一副死鱼脸,跟谁欠他几百万一样。对自己刻薄,对下属也刻薄,自己吃什么其他人就要吃什么。最后下面的人都被逼的没办法了。

10

海瑞在民间被称为海青天。在官场上被称为海阎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国家体系内对一个官员是否是好官的评价有四个方面:公忠廉能。

老百姓评价一个官员是否是好官,只有是否清廉和贪污两个方面。甚至最后能够演变为不贪污的就是好官。

一个官员在判案的时候,不问是非曲直只看有钱没钱(有钱的输给没钱的,有权的输给没权的),无论这个官员,最后判断是否公正,在民间的声望一定会非常高!

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一列火车刹车失灵,向左转弯,可能会撞死100个人。右转可能会撞死99个人。而直接撞山会让车上的101个人全部死亡。

这种情况下,在车上的这个官员会如何做取舍呢?

相信大部分正常的官员,无论他清廉或者贪污,都应该会选择右转。与品行无关。

也肯定有极少数官员会直接撞山。原因,就因为他也在车上。

官字两张口,两张口是上下相连的,好听点,叫上传下达。难听点就是欺下瞒上。

就因为大部分的人的良心是靠不住的,所以我们产生了法治。借此来杜绝人治。

法治这个体系之内,单打独斗,一枝独秀~不懂得去求同存异,精诚合作。一定会出大问题。

海瑞始终是一位道德模范,道德模范还是应该被供奉在庙里,不应该吃人间烟火的。

官员讲究的公忠廉能。廉字只是排在第三位而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