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卧冰求鲤的孝道故事

西晋有个叫王祥的人,亲生母亲早逝,继母对他不好,平时多加指责,继母又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导致父亲也对他不好,有一次,继母想吃鱼了,当时正值大冬天,水面封冻,于是,王祥脱掉衣服爬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冰面自动化开,蹦出鲤鱼。还有一次,继母想吃黄雀,但黄雀特别难抓,他正在犯愁,黄雀主动飞到他的网中。继母被王祥的孝心打动,以后对王祥也好了,王祥长大后,先在曹魏任职,后在西晋做到太保,封睢陵公,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孝道要抓紧时间,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空悲切。

包公铡美案

宋朝仁宗年间,陈世美进京赶考,三年杳无音信,他的结发妻子秦香莲,在公公婆婆相继死后,贫困饥饿,难以继日,带着一双儿女来找陈世美,这时,陈世美已被召为附马,荣华富贵,忘恩负义,早已忘了糟糠夫人,不认她们母子三人,秦香莲走投无路,正好碰到当朝王丞相,给他出主意,让他在陈世美的生日上,扮做歌女唱词,但陈世美狠心仍然无动于衷,还把母子三人赶了出来,王丞相给了她一把折扇,让她去开封府告帐,陈世美闻讯,派韩琪追杀母子三人,于是秦香莲向韩琪声泪俱下的讲述了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她们母子三人,还把她们赶出来的过程,韩琪听后,同情母子三人,无法下手,又没法回去交差,自杀身亡,陈世美栽赃陷害秦香莲,把她定为杀韩琪的凶手,发配新疆,半路又遭到陈世美派来的杀手的追杀,幸得展昭相救,展昭到陈世美家乡寻找人证祺家夫妇,半路上祺大娘被陈世美的杀手所杀,包公起获了陈世美抛妻弃子,乱杀无辜的事实,人证物证俱在,要治陈世美的死罪,公主和国太横加阻拦,包公左右为难,准备给些银两,打发走秦香莲母子三人,秦香莲控诉,原来天底下都是官官相护,包公听后,怒不可遏,宁可摘掉乌纱帽,也要为她主持公道,刀铡了陈世美。歌颂了包公包青天是为民做主,主持公道,不畏王权的大清官。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家人修书一封,为的是邻里纠纷,原来邻居修房子要占用他们两家中间的过道,家人不让占,起了纠纷,事情闹到县衙,因为两家都是名门望族,县令左右为难,没法决断。张英收到信后,回复道“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劝家人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被张英的礼让精神所感动,也让出三尺,这样,一条新的过道就出现了,赞美了张英的优秀品质,2016年央视春晚的歌曲巜六尺巷》也歌颂了这个故事,新时代更应弘扬邻里礼让互助的优良传统,营造良好的邻里氛围。




最佳贡献者
2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正史史书中没有却在代代人口口相传的被人们称之为野史的历史人物,许多人认为,野史比正史要真实的多,很怀疑也许有一些史官可能会因为为官的潜规则,某些真话是不敢说的。

反而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是敢说敢传不怕被罢官的!真实可信度较高。

今天我要说的是在我们获嘉广为流传正史上却没有的故事:顺治皇帝在获嘉浄云寺出家做和尚!!!

正史上说顺治是得天花死亡的,但民间却一直有顺治出家当和尚的传说,有传说是五台山,不过在我们获嘉却一直流传着顺治出家就在我们的净云寺(顺便说一句,我家就和净云寺一墙之隔,而我住的地方就是下图蓝楼当年的浄云寺御书楼原址)。

在净云寺的墙上写着一首打油诗,据县志记载顺治皇帝出家后的法名为“隆机”,获嘉净云寺隆机书《顺治皇帝出家歌》”抄录如下: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纳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开九洲周伐纣,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归去,管甚千秋与万秋。

和顺治出家有关的传说在获嘉有很多。

比如浄云寺名字的由来,浄云丝原来叫大悲院,说是康熙西巡路过此地去寺院拜谒,实际上是去寺院看望老爹顺治皇帝的,寺院长老见皇帝来了,赶紧趁势提出让康熙题个寺名,康熙就说寺名改为【净云寺】吧,并立刻在匾额上题了个【净云寺】写好了一看顿时尴尬了,因为没弄好滴上了一滴墨水在两点水中间,正在愣神不知该如何处理时,一位聪明的和尚赶紧说:万岁写的真好!水多为净啊!立马解了皇帝的围。皇帝脱口而出:“好个大和尚”。和尚立马跪地:谢皇上赏赐!

因深得康熙帝欢心,遂敕封其为“大和尚”,并赐其诗一首:

秦晋山河巡幸毕,回銮揽辔历新中。

忽闻梵语如风送,疑是江南话桂丛。

并书赠“行苦神秀”横幅。

从此【大悲院】就成了【浄云寺】。

而且县志也记载建于获嘉县承恩门外的净云寺,旧名大悲院,是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由当时的知县冯太奇“倡捐”、高僧隆机大师(顺治皇帝)“募建”。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西巡返京路过获嘉县,特到寺院进香,并御笔亲书“浄云寺”及为超玉僧题“行苦神秀”匾额。次年建“御书楼”,“规制宏丽,甲诸梵刹”。

令人痛惜的是,历经战乱和破坏,许多重要的设施和文物惨遭焚毁,仅有古观音殿得到保存,还有一些石刻碑文散藏于当地。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老百姓没有必要都去捏造一个死了的皇帝吧,我以为,虽正史无法记载——毕竟事关皇家的颜面是要顾及的!

但口口相传的顺治出家就在获嘉浄云寺的传说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3

小孩子啼哭是在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如何让啼哭的孩子不哭,就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有个孩子摔了一跤,坐地嚎啕大哭。有的爸爸妈妈给孩子讲道理告诫孩子要勇敢坚强,有的爷爷奶奶拼命拍打着地面,对孩子说别哭了别哭了,这地已经被我揍了。而笔者小时候如果啼哭,家人最常见的做法是吓唬我:不要哭了,再哭“老猫籍子”就来把你带走了。

老猫籍子是什么东西呢?小时候的我根本不知道那具体代表什么,但是看大人说话的语气和神态,就推测出来,老猫籍一定是异常凶恶的东西,而且专门来抓啼哭的孩子。大人们的这招真管用,吓得我们这些小孩立刻就不哭了。

长大后才知道老猫籍子指的是项籍,也就是项羽。项羽杀人如麻,屠城是家常便饭。其凶恶之名,令人胆颤。项羽的恶名世代相传,被用来,吓唬小孩。

历史虽无记载老毛籍子这一说法,但是民间一直在流传。





4

石牛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是一首童谣,几百年来流传在成都府。

上世纪1937年,民国年间,有人在成都成立了一家公司“锦江淘江股份有限公司”。

听听这名字,“淘江“!

这公司的业务是干什么呢?

这公司老板信了流传经年的童谣,雇佣了上百的人,花费了无数的物力,在九眼桥周围的江水中忙活了两年,试图找到传说中的“金银万万五,”

终于找到了一只石牛,还有一只石鼓。

“淘江公司”备受鼓舞,赶紧又去国际上花费了重金买来了当时属于高科技的设备——金属探测仪。

在石牛周围满江面的搜索了很长时间,结果仅仅找到了一大堆铜钱,这铜钱完全可能是过江的人不小心零星掉下去的恶,那有什么“金银万万五”了!

到1939年,公司资不抵债,倒闭了。

然而,童谣还在传,传的有鼻子有眼,就是没有正经历史书上记载这金银万万五到底有没有。

只是一些野史语焉不详,既没有写明具体地址,也没有指出具体经手人姓名,在那里说大清顺治三年的时候,成都府被清军所围,堵住了所有陆地出口,城中的大西皇帝张献忠只好走水路出四川,清军兵强马壮弱水军嘛!

传说自此开始。

有人说张献忠上船的时候,装尽了他积攒了一辈子的财宝,沿岸的居民都看见了那些吃水深的不得了的行动缓慢的大木船。

沿岸追击的清兵刀枪如林,万箭齐射,然而不能动张献忠分毫,清军无水兵无船呀!眼睁睁看着张献忠走了。

然而,张献忠到了岷江和府河交汇处,遇到了南明小朝廷的总兵杨展,南明朝廷亦是张献忠的死敌,他有水兵和大船。

一个伏击。

有人说财宝船被打沉了,有人说财宝船被张献忠自己凿沉了。

无论如何,传说中张献忠的财宝算是沉了江。

我们要知道,张献忠是失败者。

失败者是没有历史的,只有不知真假的传说。

后来,传说成了真,是另一个故事了,不提!

5

鲁班著作的《天书》。

6

小川是豫西南南阳人,南阳作为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的起家之地,当地许多地方都流传着王莽撵(驱赶,追赶的意思)刘秀的故事。

伏牛山的来历

伏牛山属于秦岭余脉,位于南阳西部及北部,绵延千里,和南部的桐柏山大别山一起构成了南阳盆地地形。

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传说豫西南和陕西之间,之前是一马平川。王莽撵刘秀的时候,刘秀从长安逃往南阳。眼见刘秀就要被捉到,无处躲藏的时候,一头大青牛从天而降,张口把他吞下,随后竟然把他拉了出来。刘秀睁眼一看,竟然已经到了离南阳不远的内乡处。刘秀大喜,连声感谢。但是想到王莽大军还是会追来,对大青牛说,如果能有座大山把王莽大军拦住就好了。于是这大青牛竟然伏在地上,化作一座大山,就是后来的伏牛山了。这便是当地流传的“吃陕西,屙河南,青牛化作伏牛山”的来历。

作为位面之子,天选之人,刘秀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

赊店的来历

赊店镇位于南阳社旗县,是县治所在地,古称赊旗店。社旗县的县名据说便是来源于赊旗店,后改为社旗,寓意社会主义旗帜。

赊店古名赊旗店的来历,也是源自刘秀。传说刘秀当初逃到当地,见到路边一家酒馆,门口挂着写有“刘”字的酒旗。店家知道刘秀是汉室后裔后,好酒好菜一番款待。刘秀临走向店家赊走了刘字的酒旗,作为自己的军旗。此后就带着这面酒旗招兵买马,推翻王莽,中兴汉室。刘秀称帝后就将当地改为赊旗店,民间俗称赊店。

山陕会馆

赊店镇是古时商贸重镇,陕西山西往来的商人众多。社旗县著名的山陕会馆便是两省商贾修建,用于联谊祭祀。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历经六帝136年,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方才竣工。会馆山门前的霄汉铁旗杆重5万余斤,高18米。我父亲小时候就跟我讲过,社旗有个铁旗杆,上去就能摸着天。

摸着天的铁旗杆

让河

让河位于河南内乡,是一处不是很知名的景区。传说王莽撵刘秀来到这里,刘秀涉水渡河,眼看王莽军就在后面,便说,如果河水涨起来让对方渡不过来多好,谁知这河水立马就涨起来了。于是后人就叫这条河为让河。让河景区内还有一座山峰就做挂剑垛,传说是因替刘秀挡了三支箭,所以得名挂剑(箭)垛。

挂剑垛

另外,当地还流传着扳倒井,酿河蛤蟆石,三狼冢等有关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这些传说,个人感觉多数属于后人附会。就像乾隆下江南和各种名小吃一样。有的是用以刻意增加皇权的合理性,有的可能就是后世书生编来的故事。

但是美丽的风景和古老的文化是真实存在的,这些也都滋养了这座千年古城,和一方人文。

欢迎各地的朋友到南阳游玩,感受一下伏牛山的自然风光,和东汉帝乡的人文气息。

这里是小川说历史,闲话历史一家言,茶余饭后笑谈间。

7

历史上虽史无所载却口口相传、留传至今的历史故事有:孝感天地、弘扬中华民族孝道的十三孝,一门忠烈、碧血忠魂、保卫宋朝江山,父子、夫妻、祖孙及一门只剩孤寡都誓死抗辽、忠贞无悔,万世流传的杨门女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父尽忠,为国尽孝奇女子花木兰,移山倒海的大唐巾帼女将军樊梨花等,万古传唱至今朝,忠勇之名存后世。

8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虽然他父亲没有即位前就病死,但是朱允炆因良好的品德获得朱元璋青睐,受封为皇太孙。

公元1389年,朱元璋驾崩后他即位,史称建文帝。



这个年轻的少年帝王没有足够的政治决策力与敏锐度,刚即位便大肆削藩,导致燕王朱棣决心造反。朱允炆即位一年后,朱棣打着“清君侧”名义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四年后,朱棣带兵攻打南京。 南京皇宫起大火,士兵在废墟中找到三具焦尸,太监称其是建文帝与皇后、太子的遗体。然而尸体已经发黑,根本不能辨识身份。因此当时有不少人对尸体的真实身份存在疑问。

正史《明史》 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可见朱允炆失踪、有可能生还。虽然朱棣宣布他死亡,但是民间仍然有人相信建文皇帝没死。

建文皇帝的去向一直困扰明成祖朱棣,他在位多年,一直都派人寻找建文帝下落。郑和之所以下西洋,也是与寻找建文帝有很大关系。



但终其一生,朱棣也没能找到这个侄子。

后世对建文帝的下落众说纷纭,主要有“出家为僧”说、“自焚而死”说、“遁入道门”说这三种学说。

朱允炆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

9

历史上没有被记载下来却被口口相传下来了,说明当时不适合记载,但是又很有意思。正史没有记载的,野史有记载算不算?神话故事算不算?

10

老子化胡。田书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鬼谷子的故事。火烧阿房宫。宋太祖之死。张三丰。徐福东渡。诸葛亮草船借箭。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明代孙氏十八公洪洞大槐树移民。建文帝之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