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可以说不能,先把目光放在中心,希特勒掌权的德国,实质上,可以说就是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民粹集团,后来对犹太人的暴行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其次,大部分科技,不得不承认,是在战争中以极快速度发展的了,纵使希特勒可以在这十年时间里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预料到以下情况:

德国海军发展不大,仍然是以潜艇的狼群战术为主的舰队,至于为什么?德国海军在军费方面最大的阻碍,就是赫尔曼·戈林为首的德国空军集团。众所周知,德国人为了发展和储备空军人才,大量建立飞行俱乐部,从这里面想哈特曼为首的人才也源源不断的冒了出来,相较于海军在一战后付出的惨痛代价,彩虹行动中,以皇帝级,国王级,巴伐利亚级为首的十一条战列舰中的十条,还有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毛奇号,塞得利茨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德·弗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共十五条大型战舰沉没,这就导致魏玛共和国以及希特勒执政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海军相当于从头再来,这就给了戈林借口,相较于很难造就的海军,空军和陆军反而成为了可以大力发展的对象,并且,戈林不希望海军航空兵分掉他的空军指挥权,所以,戈林就天天在希特勒身边吹风,这种现象的最终结果就是: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建造断断续续,也根本没有投入实战。

陆军的发展更显而易见,德军前期仍然没有摆脱骡马化,弹药仍然依靠马车运送,其次,德军前期步步取胜,到了巴巴罗萨行动前期更甚,基辅战役,分割包围并最终俘虏苏军六十多万,至于原因,自然是大清洗造成的军事指挥人员的断层,我们不能保证,十年时间大清洗会不会提早结束,也不能保证,大清洗会不会继续进行下去,不可否认,苏军的大清洗的恶果在苏芬战争就已经初现端倪。

所以,我只能预测出如下结果:首先海军发展仍然还在停滞,或许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会下水服役,战舰,不会很多,但肯定大部分是小型舰艇和潜艇,俾斯麦级可能会建造三到四条。

空军,战前数量我估计会有五千四百五十架新式战机,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首飞喷气式飞机的国家,类似于me262这类的截击机会有上百架并且编为单独的喷气截击机中队,经过十年的发展,空军数量参照正常时间线的1939年战争爆发前的三千七百五十架不会多特别多,飞机真正制造多起来肯定是在战时,平时养就养不起。

陆军的话,新式轻武器发展会很快,stg44突击步枪和g43这类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肯定会大量替代k98k型步枪,坦克方面,五号豹式坦克,六号虎式坦克都会在战前小批量装备,德军的坦克主力仍然为三号,四号坦克及其改型;外因方面,张伯伦任期结束,下台后,不可能保证下一任英国首相是绥靖派,因此,德国军队的一举一动,肯定会在英国和法国人的注视下,所以我认为,德国如果想在十年后快速进攻英法,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暗地联系英法各个殖民地的民族主义力量,掀起民族解放战争,让法国人陷在中南半岛,英国人陷在缅甸和英属马来亚以及英属印度,这样才有可能速战法国并取得胜利,至于登陆英国,除非德国海军实力能有英国皇家海军总体的一半,这样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横跨英吉利海峡,在英国南部登陆,第一次大规模的伞降作战就可能不在克里特岛,而是在英国本土。

最佳贡献者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以1939年9月1号德国闪击波兰为起点;如果向后推迟10年,那应该是1949年9月1号。如果在这10年里,希特勒积极整军备战、厚积薄发能不能一举拿下欧洲?

不能!首先,我们不能将假设的目光集中在10年后德国所积攒的力量上,而是要重点评估在这10年里,其它国家以及国际格局所发生的变化。

如果从阵营伙伴的角度来看,希特勒可以等,但日本和意大利却等不起!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经济危机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也未能幸免:黄金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减产;种种告急迫使日本不得不早日发动战争。

反观意大利,同样因经济危机而和日本同病相怜。国内不堪重负的经济压力让墨索里尼手足无措,权衡之后认为:只有尽快发动对外战争才能及时有效的减轻本国内的经济负担。

客观而言,1929年的那场经济危机是截至目前在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的最严重的一次!始于美国纽约、然后以燎原之势蔓延至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工厂纷纷倒闭,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英、法、德、美等国才刚刚从一战的泥沼中爬出,紧接着又掉入经济危机的深渊。而彼时的苏联也仅是一个建立还不足十年的新生政权,政治架构并不算稳定。

这一系列罕有的国际性大事件,无疑给了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绝佳机会,但这个机会却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纳粹德国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抓紧恢复经济、扩充武装,那即便是开战也无法与二战相提并论的成绩。

所以说,给希特勒十年就等于给美、英、法十年;德国在发展的同时,欧洲其它国家也在发展。届时,德国或许就已经不再具备发动战争的条件。(如果希特勒推迟10年,说不定按耐不住的就是苏联)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3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二战的爆发并不是由谁选择的。同样的不论是希特勒还是丘吉尔或者斯大林,他们可以决定战争的结束。但决定不了战争的开始。二战时期对于德国来说,越晚开战当然对于德国来说越有利了。起码德国可以更进一步的整军备战。不至于开战之后手忙脚乱。但事实上战争的爆发并不是希特勒自己可以选择时间而决定的。

原本在一战后,德国的战败导致了德国时刻处于被法国剥削压迫的环境中。虽然希特勒上台之后开始扩张生产,整军备战。但实际上德国的经济一直都处于奔溃边缘。我一直都强调,二战的爆发实际上就是一场利益的争夺战。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股市都崩盘引发了银行挤兑风潮。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美国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自然也影响了整个欧洲。而德国孱弱的经济状况在经济危机面前瞬间崩溃。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希特勒无奈才会发动战争。“内部矛盾外部解决”这是政客的惯用手段。

历史上把德国入侵波兰认为是二战爆发的导火索。但实际上全球性的经融危机爆发才是二战真正的诱因。希特勒实际上并不愿意那么匆忙迫切的发动战争。但没办法,被逼无奈之下希特勒自己能仓促发动战争。如果真的按照提问者所说,给希特勒给德国十年的时间发展。那么德国取得二战胜利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强。

二战时期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能源物资后勤补给不足。还有德国虽然当时科技水平世界第一。但毕竟经历过一战被制裁的伤痛。所以德国在工业方面较之美国苏联想差很大。试想一下,如果给希特勒十年的时间发展德国。那德国会强到什么地步?德国要是有了十年的时间来发展壮大德国的海军。即使和英国对刚不了。但起码也可以有能力对英伦三岛实行登陆作战。只要德国有能力实行登陆作战。那么英国分分钟就会被灭。如果西欧被德国一统。那么德国就再无后顾之忧了。

其次,德国有了十年时间的发展。以德国二战时间那种变态的科技实力来看,德国的军事力量将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十年的时间扩张德国的工业生产规模。那么德国后勤供给不足的稳日就会得到改善。而且在德国击败英国并且获得英国广袤的海外殖民地之后。能源物资就再也不是德国掣肘的问题了。工业发展跟上脚步。没有后勤补给不足的问题。以德国二战时期的军事实力,那么很有可能德国就会取得胜利。别说攻下欧洲了。现在的世界霸主也将会是德国。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4

给希特勒十年,也就给了其它国家十年!希特勒可以拼命的发展军事,其它国家也会拼命的发展军事,甚至还会在战略上进行对应的部署和迫近,结果就是希特勒或许根本不能发生二战那么大规模的战争。



战争一般的都是讲究战机,战机若有就能以相对较少的力量攻击对方看似强大的力量,但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这种稍纵即逝的战机往往会异手或者消失。希特勒进攻波兰和法国,都是采用的突然袭击,若双方将战争推后十年,希特勒还能突袭吗?



所以,推后十年的二战,注定会成为武器和规模升级的一战,处于资源和战略劣势的纳粹德国,绝对不是其它国家的对手。

5

理清两个问题就可以了——第一,发展军事需要的经济和物资基础德国还有大量空余嘛?第二,德国发展军事力量的速度一定能比苏联和英国快吗?

因此,我们要知道,战争爆发前夕的德国已经可以说是把战争潜力提升至极限的国家了,没有更大的领土和更多的资源,军事实力就只能到达这个瓶颈了,甚至以德国当时现有的资源都远远不足供给其庞大的海军和空军军备重整计划。
(你以为我们喜欢潜艇?不,是我们只玩得起潜艇!

德国人要造枪炮,没有钢铁和大量从事民用工业维持帝国内需的工人,怎么可能发展起来呢?整个德国的力量几乎被投入军事,那么军队就成了商品,战争就取代了贸易竞争。

德国在扩充军备的过程中,国民经济由于受到刺激而处于不稳定状态,1932年飞机年产量只有36架,1934年到了1938架,1936年到了5112架,这种疯狂的军备扩充速度对经济的损害难道没有嘛?

德国把重心放在军备扩充,那么自然没有大量多余能力进行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因此也就没有办法通过国际市场来换取其他战略资源的进口。

1938年军事强大的德国只有世界黄金和金融储备的1%,而英法是11%,美国是54%,所以说,这是一个军事潜力已经压榨到极限的国家,就像焚寂一样,德国弱小的经济肉体已经承受不住军事的斗气了,他要么对外释放出来,要么自爆而亡。

最后提一下苏联,德国经济在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从1929年的11.1%提升到1938年的13.2%,而苏联却是一直增长,从5%提升到1938年时的17.6%,苏联也可以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优先的战略,也可以像纳粹政府那样将军事开支的比例提高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大家都是铁腕和独裁,谁怕谁呢?

因此,苏联害怕已经成长到极限的德国,而德国也忌惮潜力巨大的苏联,而且还是远远小看了。

6

不能!不论战争爆发的早晚,希特勒都得输。如果晚爆发十年德军输的可能还要惨!

其实在1939年的时候,希特勒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他也并不想发动世界级的战争。他一而再的向他的将军表明战争不会爆发,因为他的将军也都恐惧战争!1939年之前,英法两国放任德国发展,默许希特勒东进。这使希特勒想当然的认为即使他入侵波兰,也不会招来英法的战争。但是一夜之间,英国的政策就变了,张伯伦决定守卫波兰,对德国宣战。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曾呆滞了很久,战争就是这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性的爆发了。其实不光是希特勒,包括所有的参战国都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英法还都在扩军,苏联正在进行它的五年计划。

假如希特勒不入侵波兰,战争就不会提前爆发。希特勒原本是想一直扩军到1944年,到这个时候他才认为自己有挑战英法的资本。如果按照题主的意思,希特勒从1939年开始举全国之力发展军备,那么整个欧洲都会进入剧烈的军备竞赛当中。原本希特勒上台后,英法就一直在缓慢的扩军应对有可能到来的冲突,如果德国突然加大军备的扩张,那么相对于德国的扩军,拥有更多军事资源的英国,军队可能建造的更加完善,再过十年英国的远程战略轰炸机都能飞到柏林扔炸弹了,而德国的轰炸机仍然还是短腿。毕竟资源有限不论希特勒如何扩军,海军都比不上英国。那么面对英吉利海峡,德国陆军仍然飞不过去。德国空军面对建造的更加完善的英国空军仍然不能统治英伦。

再来看苏联的五年计划,如果战争晚爆发十年,个人认为欧洲最有威胁的就不是希特勒了,而是斯大林。战争爆发的越晚越对苏联有利,苏德在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斯大林就想用这个条约来拖延一下希特勒,让苏联有充分的时间来重整军备。1938年的时候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斯大林重点发展国防军工,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重中之重就是航空,除此之外陆军也面临大规模换装。1938年的时候苏联的航空产能就比去年翻倍,而到1939年的时候,苏联的飞机生产数量就达到了10000架规模,1940年的时候苏联的武器生产总额就超过了英美之和,而到了1941年的时候苏联武器生产总额就已经是第一,超过了德国。正常情况下苏联的五年计划到1942年就结束,然后开启下一个五年计划。如果这个时候德国疯狂扩军,我相信苏联的这个五年计划仍然是国防军工,时间越久苏军越强大,这段时间还可以再拿芬兰练练手。强大起来的苏联军队,会让斯大林的野心更加的膨胀。我感觉用不到十年苏联反而会先开战。

比资源德国是欧战主要参战国当中最少的,几乎没有殖民地,海军比不上英国,陆军耗不过苏联,空军还要一分为二同时对抗整个欧洲。再加上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美国。不论给希特勒多少时间,终究还是要败!

我是铁血战史1927,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7

不能!

这个判断不是我下的,而是当时德国人自己总结的。

二战之前,爆发了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中,德国最先走出了经济危机。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德国也顺势重整了军队,发展了军工。在当时德国的经济和军队都是最好的。战争打的就是经济,打的就是国力,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钱。德国当时经济最好,钱最多,所以德军有充足的人数,有充足的武器,有充足的训练。

德国的经济最好,钱最多,军队最强。希特勒也就有意愿发动战争。但德国人做事还是精细的很,他们事先做了大量的调研,探讨战争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得出的结论是:

德国应该尽快发动战争。现在德军在先进装备上占据优势,再过两年,其他国家也会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到时候经济走强,英法美有足够的钱发展武器,在先进装备上就会追上德国,到时候德国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泡沫破裂是一个必然的轮回,就跟人必然会生病一样。健康生活了几年,体内毒素积攒多了,得一场病,折腾几天,免疫系统消灭了毒素,虚弱,康复,健康强壮,几年后再病......如此循环往复。人体就是在不断的与病毒的斗争中强大的。经济也是在不断的危机中,不断的泡沫破裂中不断自我修复,不断繁荣的。经济一定会有危机,一定会遇到泡沫破裂,但也一定会从危机中走出来,然后新生。

二战前的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一定会走出来的,这是必然规律。只不过是德国先走出来了两年,占据了先发优势。而德国人也清楚的看到,未来几年,其他国家也会走出危机,重新振作,到时候德国的优势就没有了。

所以他们的战争只能提前,不能往后推。

说到这咱们就可以继续探讨为什么二战初期英法为什么输的那么惨,英法的绥靖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剩下的大家都知道,英法宣而不战,在西线徘徊,没有主动进攻德国。然后德国杀了个回马枪,直接灭了法国,英军敦刻尔克大撤退,跑回了老家。

这些事标准的说法是:英国首相软弱无能,没有勇气开战,居心不良,想祸水东引,让希特勒去攻击苏联,最终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都是195几年,196几年编的教材说的,跨过了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进入了21世纪,都人工智能、5G时代了,到现在还有人闭着眼睛背台词,也是让人很无奈。

英法的绥靖政策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还没有彻底走出经济危机,根本无力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

英法还在为吃饭发愁,德国已经开始大练兵了。英法的企业还在筹集资金生产桌椅板凳,德国已经生产坦克、炮弹了。同样的钱,德国可以敞开用,生产10枚炮弹。但在英法手里,只能生产1枚炮弹,剩下的钱去买民用品......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嘴上说宣战,但对于英法而言,想打仗,甚至是想主动发起进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干。就武器装备而言,譬如坦克、飞机、大炮、弹药......很多工作得从画图纸、建厂房开始。就人员而言,得从征兵开始。征兵的同时还得建兵营,建操场,建医院......对于英法这种还在经济危机中挣扎的国家而言,做这些工作明显是极其艰难的。

想完成这些准备工作,需要一个奢侈品:时间。而德国就没给他们这个时间,率先向法国发动了闪电战。

我们国内很多人低估了英国宣战的意义。宣战,是有法律效力的。一个国家正式宣战不是闹着玩。它是经过议院通过,国王批准,首相正式向全世界宣布的。宣战就是要拼个你死我活,必须打,肯定打。英国对德宣战是板上钉钉的要跟德国玩命,这没有悬念。问题出在英国是按照一战的节奏去准备战争。还以为能跟德国打堑壕战,自己有一年的准备时间。英国还按套路准备呢,结果一眨眼希特勒已经拍马拎刀杀到面前,英国人也只能虚晃一枪拨马便走了。

虽然德国有了个梦幻的开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拖到了中后期,以英国为例,他已经把经济转到了战时轨道,完成了准备,把整个国家都动员了起来,在装备上超过了德国。英国在雷达、声呐、密码这些高技术领域领先于德国,舰船方面更是德国所不能及,战斗机、轰炸机,也是略强于德国。陆军方面,虽然英军的战斗力,将领的指挥水平远远不如德军,但依靠后勤、装备的绝对碾压,英军已经能在地面打赢德军。

苏联在初期被德国打的差点亡国,但熬过了2年以后,把国家都动员起来,他的飞机、大炮、坦克也完全碾压德国。至于美国就更不用提了。

德国为什么钟情于闪电战?因为他最大的劣势就是时间。

战争越往后拖,对他越不利。法国没能扛过他致命的一剑,立扑。英苏挺过了他三板斧,国家动员起来,德国也就必死无疑了。

如题所说,德国埋头再发展10年。如果那样的话,英法也会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经济变强,也会跟着发展军事,德国不但不会领先,反倒会被追上来(这就是开头我说的德军自己的判断)。不过祸福相依,如果真是那样,希特勒还会不会发动战争就不一定了。

德国人战前自己的判断就是要么早打快打,要么就别打。时间对德国不利,这个谁都明白。希特勒明白,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这些老油条更明白。1939年二战爆发,1941年的冬季德军被阻挡在斯大林格勒,熬到了1942年,英美苏都缓过来了,这时候德国败局已定。1943年德黑兰会议,英美苏就开始研究瓜分战后世界了。1942年到1945年,这是盟国之间讲价、勾心斗角的垃圾时间。

8

希特勒能够在前期如此顺利,已经是天时地利人和了。

否则任何一点出了问题,希特勒基本上都不可能执政。


  • 假设希特勒进军莱茵,法国人强硬一点,希特勒就不敢大肆作祟。

  • 假设希特勒扩充军队,英法能强硬一点,希特勒就没有那么多兵源。

  • 假设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地区,英法能强硬一点,希特勒至少还知道收敛。

  • 假设当年修马奇诺防线,能够链接到比利时,希特勒进攻法国就没有那么顺。

  • 假设苏联一开始没有把兵力全部部署在边境,能够善用朱可夫,希特勒可能一开始就会遭受挫折。

……

正是因为种种机缘巧合,希特勒才成功了。


苏联国力


由于大清洗,苏联丧失了相当的战斗力,苏联中5位元帅中的3位、15位将军中的13位、9位海军上将中的8位、57位军长中的50位、186位师长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陆军政治委员、28位军政治委员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处以死刑。


大清洗导致整个苏联军队的组织被打散,军中指挥官匮乏,苏联前期的无力不是因为苏联的武器不够精良,而是因为指挥为。


如果再延迟十年,苏联将会建立一套体系更加健全,且军力更加庞大的军事力量,冷战期间全世界都见识到了苏联当时的军事实力是多么庞大,到时候到底是苏联先进攻还是德国先进攻,那真的就两说了。


德国的国力非常有限,德国相对于苏联和美国来说,就是一个小国,石油,矿产等方面都非常依赖于他国,中国抗战时期还拿稀土换了不少德国装备,也就是所谓的“德械师”。


况且希特勒能不能撑到10年后还两说,当时的德国经济已经在危机的边缘,希特勒打欧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掠夺欧洲的资源来补充国内的短缺,举个例子,希特勒攻下法国以后,大幅度贬值法国货币,掠夺法国,又在欧洲各国强收所谓的“占领费”,所谓的以战养战。


纳粹这个战争机器,一旦战争停止,纳粹的经济会迅速崩盘。

9

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事实上到了那一步,战争的步伐已经不可能推迟。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二战爆发的原因,这场战争其实从1929年开始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这次肆虐全球的大萧条促使了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等独裁者的崛起,更是间接促使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开始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经济大萧条的开始,德意日的帝国主义道路

一战之后,世界经济开始逐渐繁荣起来,而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仅背负了巨额战争赔款,而且已经无力恢复经济。为了保障德国能够负担战争赔款,道威斯计划出台之后,英美等国开始通过贷款帮助德国恢复经济。

△一战后短暂的繁荣

此后,世界经济开始进入短暂的繁荣期,不过英法等国虽然是一战战胜国,但他们同样是美国的债务国,德国向英法等国赔款,而英法等国则需要向美国偿还贷款,这使得大量热钱开始纷纷涌入美国,这使得美国的黄金贮藏量在1913年至1924年从19.24亿美元增加到44.99亿美元,占到了世界黄金总贮藏量的一半。

因此,这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繁荣实际上是一种不平衡的繁荣,由于早期美国的对外大规模贷款和投资,这种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得以抵消,但这种抵消同样使得这种不平衡开始加剧。终于,从1929年开始,随着华尔街股市暴跌,美国开始从欧洲大量抽回资金,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开始了。

△大萧条下的华尔街

这场灾难使得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开始破产,德国等国为了自保,开始延期偿还外债,而这又危及到了英法等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开始迅速波及到各行各业,失业人口迅速增加,到1932年,美国失业人口达到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

大量失业人口开始导致各国政治产生动荡,正式在这种大背景下,浪漫-极权主义政治运动开始出现,阿道夫·希特勒、贝尼托·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等独裁者开始崛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货币经济区的出现,德意日的对外扩张之路

随着经济大萧条带来的动荡,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保,开始纷纷推行不兑现的纸币制度,这使得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开始变得剧烈波动。为了争夺国际市场和投资场所,同时为了对抗其他货币,货币经济区开始形成。

△英联邦成员国

1931年9月,英国联合英联邦各成员国(加拿大除外),以及瑞典、挪威、丹麦、葡萄牙、埃及、伊拉克、阿根廷、巴西等国家组成英镑集团。法国则联合布基纳法索、喀麦隆、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尼日尔、新喀里多尼亚及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国组成法郎集团。美国联合加拿大、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利比里亚、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菲律宾、委内瑞拉等国建立美元集团。

△想要重振经济只能向外扩张

这种以货币形成的经济区具有极强的排他性,虽然此举对稳定本国经济具有良性作用,却无疑打击了货币在国际上并无优势的德意日等国,黄金本位制的崩溃使得他们根本无法保证经济运转,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通过对外扩张的法西斯主义道路,一方面可以掠夺工业原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取商品销路,建立自己的经济区。

这种情况下,德意日等国对外的扩张已经无法避免,为了持续的扩张,国内军事工业开始蓬勃发展,这使得他们即将崩溃的经济开始逐渐好转,以德国为例,从1932年至1937年,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而到了1938年,德国的失业率下降到了1.3%,不仅低于美国的1.89%,更要远低于英国的8.1%,比利时的8.7%,荷兰的9.9%。

△重振的经济主要以军事工业为主

但这种经济的复苏,却是以不断对外扩张为前提的,这种扩张又促使了国内部的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膨胀,这种恶性循环之下世界大战已经无法避免。


综上所述,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上已经无法避免,德意日等国除非放弃战略扩张,否则将不可避免的触碰到老牌资本主义的利益。可是一旦停止对外扩张,以军事工业为支柱的国家经济却又将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这已经不是希特勒等人能够控制的局面了。

10

不能,因为德国在二战初期的优势,主要是战加大军事方面的投入换取来的,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靠透支国力来充实军备,如果再这么做10年,不用发动战争,德国自己会崩溃。

在二战爆发以前,德国的国力相比英法集团和苏联并没有优势。

1938德国占世界制造业的13.2%,英国是9.2%,法国是4.5%,苏联是17.6%。德国和英法总合相比要略弱,而英联邦还有当时世界第八工业国的加拿大,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更不要说还有一个占世界制造业总量28.7的美国。

在金融上德国更是无法和英国相比。英国伦敦是老牌的世界金融中心,英联邦的南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在必要的时候,英国可以动用大量的外汇和黄金。而德国则不然,经历了一战战败和经济大危机以后,虽然德国的经济在此时已经有所复苏,但是德国为了恢复经济耗费了大量外汇,此时德国的外汇储备非常低,这已经影响到了德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

德国为了发动战争,在战前增加了军事方面的投入。1939年德国在军备方面投入是34亿美元,对比同时期的英国,这方面开支只有11亿美元。1933年至1938年德国共投入军费约140亿美元,同期法国的军费仅为44亿美元。

而相比下,英国有更多的海外殖民地,矿产资源、海外市场和外汇储备都充足的多,在二战里英国迅速增加了军备产量,1940年英国的军费比前一年高出了3倍多,到1943年时军费是1939的10倍,1941年时英国的军费一度超过了德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德国不发动战争,继续维持高额军费投入,一方面英法苏等国也势必会增加军费开支,加强军备,德国的先发优势会被削弱,另一方面,大量的军费开支会造成德国经济日益恶化,最终走向崩溃。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