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几百年的混战,各方都奈何不得其他势力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人以变革的方式来强大自身,最先开始这项举措的不是秦国,而是齐国的管仲。
管仲在不放弃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业,和朝鲜半岛等地做生意,使得经济积累迅速雄厚起来,着实让齐国得到了不小的实惠。
但商业不直接创造价值,所以齐国一直以来都是经济条件不错,国家的战力往往并不是特别强。
但是这样的现实给其他国家都上了一课,清楚了变法所带来的好处。
在秦国商鞅变法之前,最先开始变法的是魏国,叫做“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的举措主要是有四个方面:
- 第一,废除贵族世袭制度;
- 第二,废除井田制;
- 第三,建立法治;
- 第四,设立武卒。
从这四点来看,目的非常明确,想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使得国家各方面的活力被激发,比如废除“井田”的目的就是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废除“世袭”,就是要给更多的底层百姓以进身之路。
这样的举措虽然简单,但十分有效,使得魏国在当时成为了第一大国。齐国不敢与之争锋,秦国更是经常受到它的欺凌,秦魏之间的世仇和其有很大原因。
李悝的变法为各国都建立了一个榜样,原来旧有制度是如此不堪,只有彻底粉碎掉这些桎梏,才能使得国家变得强盛。
其他国家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毙,也开始纷纷变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股势力。
诸子百家中同一家里也有不同的流派,法家当时也是一分为三,商鞅、申不害以及慎到分别代表法治、术治和势治。
商鞅通过维护固定法治的权威,来为社会建立固定的秩序,而其他两派其实重点在于教授君王御下之术、为官之道等等,把这些内容凌驾于固定法规之上。
结果不言而喻,无论是韩国还是齐国都没有成功,因为没有触及到本国固有弊病,实力提升并不明显。
吴起的经历很复杂,在鲁、魏、楚三国都出仕过,并且身居要职,而他本身曾经是儒家传人,但因为不孝被逐出门墙,改投兵家,在魏国时期也受到了李悝法家思想的影响。
所以,吴起到达楚国之后,一年时间就身居高位,开始在楚王的支持下展开变法。
有意思的是,吴起的变法和李悝的变法基本一样,贵族世袭不能超过三代,也就是“减爵禄”,同时整顿吏治,建立法治权威,还有加强军事训练。
这些举措其实和李悝基本一样,但楚国的旧势力非常强大,以至于在楚王死后立刻追杀吴起。最终不顾吴起身边楚王的尸体,将其与楚王遗骸一同射杀。
但更有趣的是,吴起之死使得新任楚王有了一个借口,那就是这些贵族侮辱先王遗体,罪同叛逆,于是几乎将最顽固的贵族屠戮一空,使得吴起变法的措施施行比其活着的时候更顺畅。
楚国也成为了当时的强国之一,军队南征北讨,战无不胜,一时风头无两。
再之后,才是秦国开始重用“商鞅”变法。秦国也是在这一时间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
商鞅的变法明显和李悝非常像,施行法治、耕战等策略,训练新军,几乎是李悝变法核心的一次翻版,只不过更贴切秦国的现实而言。
秦国通过变法迅速强大了起来,不仅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魏国,还夺回了曾经失去的大片土地和人口,天下卑秦的局面被改写,各诸侯国开始正视这一正在崛起的新星。
六国变法为何不能像秦国一般:核心思路偏移与勇气的缺失
从实际情况来看,秦国的变法是最持久也是最成功的。秦国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其变法思路的精准,也在于时间的持续。
而这些是其他国家变法所没有达到的。
秦国变法主要有两个思路:
以律法来进行管理,需要注意,这个“律法”不是今天意义上的“法律”,它不维护普通人的利益,只是作为管理社会的工具而已。
在秦国,只有认同法家思想的人才能得到任用,儒家、道家等等学说都是被排斥的。
而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得更多的普通人能通过战功、农耕等方式得到更好的生活,极大提高了全体社会的积极性。
旧有贵族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地位,他们连安详的死去都无法做到,必须重新取得战功才能成为永久的贵族;而普通百姓本身就是近乎一无所有,能通过努力改善生活环境,自然有极大的积极性。
不同于齐国想要通过外贸的手段来积累财富,也不同于一些国家依战争或者政策吸引更多人口来投奔,秦国当时的情况是土地够用,人口稍有欠缺,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低下,不能完全开发已有土地。
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调动生产的积极性,使得土地能物尽其用。
可以发现,秦国在强大之后,并没有像齐国、楚国那样开疆拓土,而是夺回那些原属于自己的土地之后,加固自身,和三晋、楚国这些邻居修好。
其实说起来也是幸运,当时秦国最穷,土地开发也最无力,所以才给了他们这样一段自我完善的时间,而这些是其他诸侯国所没有遇到的。
而其他诸侯国并没有坚持贯彻变法,是因为他们和秦国的环境不同。
当时天下诸侯国主要的话语权在中原地区,他们看不起两个诸侯国,一个是秦国,地处边陲,成为“戎秦”;另一个是楚国,地处南疆,被称为“荆楚”。
中原诸侯人认为这两个地区和那些茹毛饮血的四夷没什么区别,文化上极为落后。
楚国和秦国的环境也不同,楚国是大国,它和中原诸国交恶不是因为他不能融入,而是他太强大了,并且桀骜不驯,经常不给面子。
而秦国却是因为自身的弱小,其他诸侯国看不上它,认为它没有资格和自己并列,这就是“天下卑秦”的境况。
所以,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讲,变法是强国的手段,但如果不变法最坏也就是进步得比较慢而已,其自身还是让人畏惧的大国。
但是秦国不行,它必须要通过变法来改变自身的处境,否则随时都有被灭国的风险。
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的变法是为了强国,而秦国的变法是为了生存。
那么,其他诸国自然没有秦国那种“破釜沉舟”般的勇气,孤注一掷的决心,这才使得各国变法虽然能取得一定成效,但“人亡政息”是常态,其成果短短几年就化为乌有。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