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何不攻占江西而进攻陕西?

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何不攻占江西而进攻陕西?

2020-08-30 17:32阅读(99)

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何不攻占江西而进攻陕西?:就李治亭先生《吴三桂大传》和滕绍箴先生《三藩史略》的记述来看,题目所问不太准确,实际情况是,吴三桂对江西和

1

就李治亭先生《吴三桂大传》和滕绍箴先生《三藩史略》的记述来看,题目所问不太准确,实际情况是,吴三桂对江西和陕西陕西战场,都有增援举动,但都是偏师,没有起到作用,这甚至就是其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三桂等三藩先后起兵后,曾势如破竹、发展顺利,尤其吴三桂部,利用了以前的部将分驻各地的便利,迅速夺取了云南、贵州和四川、广西的大部,当其主力军队攻陷湖南的衡阳、长沙、岳阳后,已出现饮马长江、夺取武昌的良机,可令人吃惊的是,吴三桂却于此时,下令前锋统帅吴应期,率廖进忠、马宝、张国柱、柯铎、高起隆等悍将所部七万余精锐,屯兵岳州,与清军对峙于洞庭湖一带,坐视顺承郡王勒尔锦、察尼、尼雅翰等败军之将们,在荆州重新建立大本营,并很快因大批援军赶到,而稳住了阵脚,此后,清军与吴军遂对峙于荆岳一线,虽多次大战,一时难分胜败。

吴三桂为什么轻易放弃了突进中原的良机? 史料中没有正面解释,后世史家们的研究认为,吴三桂从起兵开始,就没有夺取天下的信心,他追求的一直就是“划江而治”的割据称王,因此才有以战迫和的不切实的战略。

而江西战场,在这样的既定战略中,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按照事先的计划,江西地区是由靖南王耿精忠负责攻取,但耿精忠同时在江西、浙江用兵,加上与台湾郑经集团不睦,屡有冲突,使之始终不敢轻离福州、全力向北。因此,江西战场的形势渐渐对叛军不力,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应耿精忠的求援,被迫派女婿夏国相率一支偏师由萍乡攻入,但很快在清军优势兵力的反击下,步步设防,无所作为了。

作为吴三桂的旧将王辅臣,本来就始终摇摆于吴与清廷之间,他最终于宁羌起兵反叛后,虽一度控制平凉、兰州、秦州一带,但依然首鼠两端,一面拒绝主动与四川吴军联络,一面与清廷私下谈判接触,试图取得割据之实。而康熙帝等恰好利用了王辅臣的这种心理,赢得了重新调集大军的时间,当图海、王进宝、张勇等各路清军连续夺回秦州、西和等地,将王辅臣主力分割包围于平凉、固原、延安、兰州等城后,清廷的西北危机已经不复存在。直到这时,吴三桂才下令四川吴军北上,以解王辅臣的平凉之围,但在清军围城打援的攻击下,解围失败,吴三桂就此失去了席卷西北、图谋关中的战机。

2

三藩之乱一开始清军被吴三桂的叛军打得措手不及,屁滚尿流。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叛军在很短时间内横扫江南,占据云、贵、川、湘、粤、闽等省,一时间让清廷大惊失措,左征右战、顾此失彼。后来康熙皇帝调整对敌策略,胡萝卜加大棒,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历经八年,才最终平息了叛乱。

图-三藩之乱示意图

我们回头来看整个三藩之乱,吴三桂的叛军联盟实力不可为不强,各方势力加起来和清廷不相上下,长江以南的区域基本上都被叛军联盟控制得七七八八了,让人很奇怪的是,江西却没有被吴三桂的联盟所控制,另外一块就是浙江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没有被控制的。而吴三桂却分兵由四川北上出击陕西,这是什么原因呢?

吴三桂其实并非像《鹿鼎记》中所说天生反骨,很大程度上他起兵反叛是被康熙逼的,从他引清军入关开始,后来卖力地效忠清廷,其实就是为自己和后代搏个好前程,对清朝可谓忠心耿耿。当他想做个安乐的藩王这样的期望也被康熙破灭后,只能造反了。尽管反叛初期占据很大优势,他并非想彻底灭掉清廷,或许他也知道可能性不大,大兵推至湖南后攻势就暂缓了,希望和清廷谈判,划江而治,只不过他遇到的是同样雄心壮志的康熙,儿子被杀彻底断了和谈的念想。

图-江西地形图,西、南、东三面主要和湖南、广东、福建相邻

吴三桂一开始没有进攻江西,除了抱着和谈的幻想外,还和江西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和别的省份相比,历史上江西的辖境是变动最小的。是因为江西非常封闭的地理环境,一面临江,三面环山,基本上和周围的几个省份隔绝开来。

东边和福建之间横亘着连绵不绝的武夷山脉,从东北走向西南。南边和广东之间隔着南岭山脉、九连山脉、,西边和湖南之间又被罗霄山脉分割开来,都是一重一重又一重的山头。西北方向还有个幕阜山山脉,东北方向是黄山山脉,就是北面还留有个小口子,结果还有长江天险和浩瀚的鄱阳湖。江西和各省之间仅有数量有限的崎岖山路可通,相比之下长江水路反而是最适合进行军事行动的。

图-江西省位置示意图

江西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想要攻入江西还真不是容易的事。由北面的水路攻入,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和谈失败后,吴耿各自分兵攻江西,耿精忠从东面攻入广信(上饶),吴三桂兵分两路,一路走长江水道攻九江,一路走陆路攻萍乡、袁州、吉安等地。

吴耿联军占了江西境内的三十多座城池,但是由于将领韩大任和高大节不和,而失去了攻取整个江西的机会,所占城池也陆续被清军收复。整个进攻锋线也因此留下了一个大口子,后来为清军反攻所利用。

图-清朝时东南省份示意图

至于浙江北部没有被叛军攻占,除了清军驻重兵防守之外,和郑经与耿精忠之间的互相攻击有关系。郑经虽然响应吴三桂的号召,但是从他出兵后就谋求耿精忠的地盘泉州、漳州、厦门等地来看,他只不过是想趁火打劫、浑水摸鱼而已。在取得泉州等地后依然继续攻击耿精忠,使得耿腹背受敌最终投降清朝。如果说郑经是真心跟着叛军联盟的话,派水师攻浙江舟山、崇明岛,进而溯江而上威胁南京,即使攻不下来,也能牵制大量的清军。

图-陕西地形示意图

吴三桂分兵进攻陕西的主要原因,在于陕西方面有王辅臣起兵反叛相呼应,吴三桂对义子王辅臣颇为信任,想取道陕西进攻北京。吴三桂走这步棋,不能说不对,因为双方主力都怼在长江沿线,硬碰硬不一定能打得过清军,即使能赢也是损失惨重。走川陕迂回,抄康熙老巢也是步妙棋。只不过王辅臣也是个首鼠两端的人,一看情况不妙,就又降了清朝,坑了吴三桂一把。

3

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由于三藩各自拥有重兵,久据数省,他们的势力几乎达到了全国之半,权力过大,已经让处于和平时期的康熙帝如鲠在喉,随着全国形势的稳定,统治的巩固,满清与三藩矛盾不断激化。因此,康熙帝决定撤藩。



康熙帝的做法把将吴三桂逼上了绝路。而吴三桂也绝对不会束手就擒。因而,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开始了。

而当时吴三桂没有控制江西,却兵分几路夹击陕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吴三桂一开始没有并没有进攻江西,他除了抱着和谈的幻想外,还和江西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从地理位置来看,江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非常封闭,基本上和周围的几个省份隔绝开来。这样的地形,想攻入江西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吴三桂分兵进攻陕西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陕西方面有王辅臣起兵反叛相呼应,吴三桂对义子王辅臣颇为信任,想取道陕西进攻北京。

吴三桂的选择和攻击方向是正确的,可惜他攻击时遇到了两面派队友和强大的敌手,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