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隆中"一词和"古隆中"景区中的"隆中"有关系的,具体分析如下:

1.秦朝统一六国后,隆中隶属南阳郡,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山在此处隆然中起,最高者,得名"隆中‘’也。后因三国史事中,刘备三顾茅庐造访隐士诸葛亮,绘出兴汉蓝图‘’隆中对策"也发生在这里,后建安十二年正名,一直沿用至今。

2.古隆中景区,山水环抱,景色秀美,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当年诸葛亮17岁跟随叔叔从山东来到此处,后拜黄承彦为师,其师娘是荆州名将蔡瑁的妹妹,蔡瑁有二个妹妹,另一个嫁给荆州牧刘表。因诸葛亮仪表堂堂,才华出众,很受黄承彦赏识,最后不惜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许配给诸葛亮,郎才女貌,成为千古佳话。而这对自外地而来毫无根基和人脉的的诸葛亮而言无疑攀上了一门好亲事,从此以后,经师傅引荐他认识了很多当地达官名士,其中就有徐庶等人,后来名声越来越大,在他27岁时,终于惊动刘备,于是慕名前来,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可以说古隆中是因山而名,却因"故事‘’而传名。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还有其他看法,欢迎随时探讨交流,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上没有“隆中”的记载,更没有涉及隆中地名的人物事件发生,“号曰隆中”“传云古隆中”等描述,基本上都是传说、虚指,倒是《诗经?尔雅篇》有“宛,中隆”的语言,刘备卧龙岗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一番战略谋划,也就是著名的草庐对,实际上是诸葛亮上表的奏章,很多人不知道,古代写文章时,没有篇名,没有标的符号,我们现在看到的诗名、文章名字,都是后世人加的,“隆中对”这个写法的出现,是在清朝后期,题目是编者加的,最早的名字是“草庐对”

3

公元了304年,诸葛亮去世七十年,西晋镇南将军刘弘,带着李兴到隆中祭拜诸葛亮,命李兴作文记之"去隆中,观亮宅,立碣表闾”,至少说明隆中在1700百年前已经存在。

晋朝史学家在《汉晋春秋》里,襄阳城西二十多里有座山,号曰隆中,习凿齿比诸葛亮小100岁,也是170O年了

后来在关于诸葛亮生平的记录,隆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而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去世后13O0年后出现,所以真假已经很清楚了

南阳宛城(南阳市),6、7地卧龙岗,是个古战场,查典韦是不是在宛城外几里的地方战死的。诸葛亮不会去古战场找死。







4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此接待了他,为他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隆中对”即取西川为根据地,东联孙权,北拒曹操,伺机进军中原,一统天下。此后刘备集团,一直按着这个思路,开疆扩土,建立蜀国。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病死在征途上,未能完全实现其夙愿。



5

没有

6

“襄阳说”这样介绍今湖北襄阳隆中

《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山在此处隆然中起,最高者,得名"隆中‘’也。后因三国史事中,刘备三顾茅庐造访隐士诸葛亮,绘出兴汉蓝图‘’隆中对策"也发生在这里,后建安十二年正名,一直沿用至今。

1、今襄阳隆中的“源头”是东晋(317年—420年)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号曰”的“隆中”。

2、《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山在此处隆然中起,最高者,得名"隆中‘’也。

(1)《舆地志》记载的自然现象显然是喀斯特地貌,这种现象显然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西南地区,而襄阳隆中不是这种地貌。

(2)《舆地志》成书于南梁(502年—557年),比习凿齿晚了100多年。

看到这,不说了吧

7

世界上老美人为华为作免费的广告。而河南南阳也在打“广告\"提高襄阳市知名度。[捂脸]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