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唐初。

而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便是由女真族建立,说到这里,疑问就来了,因为有的资料上面会显示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而满族和女真族是什么关系呢?

这要从清朝的前身后金这个政权说起,明初时,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而清太祖努尔哈赤便是建州女真的首领,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史称后金,这个后金政权也就是清朝的前身。

后来努尔哈赤逝世后,皇太极继位为后金的第二位大汗,并在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即满族。

而把“女真族”改为满族的原因,主要是缓解了百姓对清朝政权的抵触,因为在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政权,在对外作战中,特别是与宋朝的作战中,有屠城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而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后金”,不论是民族还是政权名称都会让百姓想起曾经的历史,激起百姓的愤恨,所以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族,一方面是缓解百姓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是适应封建王朝的规程,仿明制,不再称大汗,而是称皇帝。

最佳贡献者
2

实际上女真族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女真的前身是肃慎,而肃慎比女真要早三千年,所以女真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后才渐渐形成的,在进入隋唐时期后,当时肃慎就演变为了黑水靺鞨。在唐代之前,这个部族时比较纷乱的,进入唐代后才慢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开始有了民族样貌,所以一般都认为女真应该是形成于唐代。

在唐朝末年,当时有一个部族开始兴盛起来,这个部族就是契丹族,契丹族当时在北方称雄,而女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部落形态,但是因为实力无法和契丹相比,所以只能一直屈服在契丹脚下,当时契丹还将女真改名为女直,因为“真”这个词和辽国的君主犯了名讳。女真这个名字再次被世人所熟知是在明朝末年时期,当时在努尔哈赤的努力下,女真部落得到统一,不再零散,与此同时金国建立,此时的女真开始真正的强盛起来。在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改名为满洲,在入关后又定为大清。

很多人都认为满洲名字的由来应该和地名有关,因为在女真发展的过程中,当时部落所在地的名称都按照地名来命名,而且在清朝建立后,很多大臣的姓氏都是地名,例如佟佳氏和隆科多等都是按照地名来定的姓氏。由此可以想象到,也许满洲这个名称和某个地点有关。但实际上在参照当时的历史典籍就可以了解到,满洲这个词的由来和地名没有一点关系,这一点在书中还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满洲这个词的命名是有特殊含义在其中的。

实际上无论是满洲还是大清,在命名时都和五行有关,为什么要按照五行来命名呢?这是因为在清朝之前是明朝,而明朝在五行中属火,在女真推翻了大明王朝之后,为了让王朝更加兴盛,就需要避免有五行相克的问题,而女真之前所改的名字大金,就应了火克金这个忌讳,所以女真就将名字改为的满洲,入关后又产生了大清。

之所以会用满洲和大清这样的字眼,主要原因是这些字都属水,水能灭火,女真希望取这样的名字来彻底消灭大明王朝,所以满洲这个名字的由来和地名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出于五行考虑,为了让大清的政权更加稳定而命名的。

3

满洲是部族的名称,并非地名,是满族的一个族群,这个族群的来历,更像一场民族大杂烩,是东北各个民族的一次大融合

满洲是部族名称,并非地名,就是满族的族群总汇。《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满洲一词,来源未久,表示部族之号,若肃慎、勿吉、女真,非地名也。”满族始称满洲,有新旧满族之分。

实际上是包含东北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形成了“建州三卫”,标志了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影响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先后采用了女真的名号。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所以满族是一个族群大杂烩,和这么多东北各部的族群合拢起来,是以建州、海西女真为主体,同时又包括了大部分野人女真等等,为了各部落的和谐,女真称为满洲,更加有利于和族群的利益,以及团结。

女真族的前身是大金,金朝入侵北宋的时候,留下极其不好的名声,皇太极有入主中原的野心,必然想消除汉人对先主的恶劣印象,如此可以缓和民族矛盾

北宋有名的“靖康之耻”就是被金朝入侵留下的耻辱记忆,北宋时期的女真称肃慎,源出自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靺鞨,居住在(今黑龙江与松花江合流以下的黑龙江流域的南北地区)。完颜阿骨打在(公元1115年1月28日)即帝位,国号为金,史称金太祖。

这个大金朝后来发动了“靖康之变”,宋朝两位皇帝被虏获,并且受到了极端的虐待,更勿提那些纤纤女眷们了。这不但是大金王朝对于北宋王朝的侮辱,更是整个汉民族的耻辱。

满洲国要师出有名的入主北京,一定要先为自己曾经的黑历史做个漂白,消除汉族人对于金人的仇恨,用以缓和民族矛盾。

满洲一词的来历,说法众多,不一而足,都没有明确的史料来源

关于“满洲”一词的来历,说法众多,不一而足。有说“满洲”为建州女真祖先李满住的名字谐音,这种说法过于牵强。甚至还有五行说,满洲两字都带水,可以灭掉明朝的火,这种说法更扯,当时清兵入关打的旗号是为崇祯报仇,要清君侧,虽然这只是出于一个好听的由头,但是皇太极不会把改名字扯到灭明上来了的。另一种说法是,满洲为“曼殊”的转音,“曼殊”为西藏人对文殊菩萨的称呼,全称是曼殊师利菩萨,这样改是何原因呢?据说是根据“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是出来拯救世界的。与此同时,皇太极还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舆论,说有“惟有德者乃可称天子”、“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与“清”正好恰合,所以又改国号为“清”。

而且皇太极入关之前,对汉文化颇为认同,如果打着女真族的旗号入主中原,怎么看怎么像是侵略者,毕竟当初他们的先祖曾对汉人进行过残忍的屠杀,他们再一次打回来时,改头换面后,让汉人没有那么大的反感情绪。

改女真为满洲,是对蒙古各部落的一次大洗牌,从而奠定了女真在各部落的地位,同时党同伐异,巩固皇权。同时,满洲是民族的一个融合,而满族确切来说,是一个融合后的新民族。

这就要谈一下女真与各部落的复杂的关系了。

清朝入主中原之前,黑山白水间部落众多,在征服这些部落时,努尔哈赤也是杀伐过重,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海西女真的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四部联合科尔沁蒙古明安、锡伯、卦尔察以及长白山女真朱舍里、讷殷共九部向努尔哈赤发动进攻,但被努尔哈赤打得大败而归。

女真族为了厮杀出一条血路,用联姻,战争,宗教拉拢等手段使蒙古各部落臣服,也是极其费神费事的,影视剧里出现的科尔沁蒙古每年都安排相亲会的情节,其实是真的,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姑侄三人,先后嫁给过皇太极,最著名的有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敏惠恭元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

在入关以前,女真族共与蒙古诸部联姻77次,这其中努尔哈赤在位时为10次,皇太极在位时为67次,可以说是费劲心思,当然更多的是战争,譬如铲除了最大的威胁林丹汗部落。

统一蒙古各部落后,就需要来一次彻底的洗牌,皇太极趁东风正甚的时候,梳理八旗制度,党同伐异,巩固皇权。公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从此,满族有了自己的民族名称。但是准确的来说,满族是从明代女真发展而来的,但两者并不能等同看待。因为满洲是民族的大融合,所以,满族不单单是旧时的女真族,而是在明代女真重新分化组合基础上融汇一部分外民族成员而形成的新的民族。

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洲”,一是为了消除民族仇恨,二是为了巩固皇权,至于为什么叫“满洲”,史书尚无明确记载,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满族”是民族大融合后的一个新的民族。历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留下无数悬念,让后世去猜测,去寻找。

4

公元1636年5月做了后金十年大汗的皇太极,在南征北战后不再满足于在辽东做他的大汗,他开始有了更大的雄心,他想统一整个天下做天下之主。于是皇太极迈出了第一步,那就是登基称帝做皇帝,后改“金”国号为“清”,并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而在这里我纠正题主的问题,那就是女真族改名后其实不叫满族,而是满洲族。那么为什么皇太极要把女真族改名为满洲族呢?这里到底有何用意呢?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满洲绝非是地名。众所周知当年后金唯统一女真部落的时候,很多的小部落或者女真的姓都喜欢用所居住的地方来作为名称,比如清朝雍正名臣隆科多,他的姓佟佳氏的佟佳就是地名。但是皇太极所改的满洲就绝非是地名,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满洲一词,来源未久,表示部族之号,若肃慎、勿吉、女真,非地名也。”所以皇太极以地名来做族名这一猜测绝对是不存在的。



而现如今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满洲来源于当年西藏进贡的时候称清朝皇帝为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就是吉祥的意思,而满洲正是有曼珠演变而来,就是指吉祥的民族。但是我们先不说曼珠为何会演变成满洲,要知道西藏对清朝开始进攻的时间是在1642年,而皇太极却是在1636年就将女真改为满洲的。所以以曼珠演变而来的说法也是极为不靠谱的。



当然关于皇太极为何将女真改为“满洲”,而不是其他的族名,人们对此还有着多种的猜测。比如有人说皇太极会用“满洲”来做族名是因为他的先祖叫“李满住”,为了纪念他的先祖同时为了避讳,所以取音译为“满洲”。还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王朝都流行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而在当时明朝是火德,而满清想要替代明朝就需要是水德,所以皇太极在当时就将国名改“清”,族名改“满洲”,刚好都有三点水。而这些猜测我们不细看好像都有些道理,但是事实上我们仔细想想就会觉得不对劲。拜托,人家满清用的是满文,而不是汉字,你拿满文翻译过来的汉字来猜测皇太极为什么要改“满洲”,你觉得靠谱吗?



可以说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有确实得证据可以解释为什么皇太极要用“满洲”来作为族名。而目前最让人接受的一个论点就是皇太极会用“满洲”来作为族名,是因为在通古斯-满语和蒙古语中“满洲利亚”指的是吉祥、幸福和平安的土地的意思,而皇太极也希望自己治下的族人们能够吉祥、幸福和平安的活着,所以才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当然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得知,毕竟当时皇太极为何要将女真改“满洲”这个族名,我想只有他自己和他身边的人才知道,或许在当时人家只是觉得“满洲”这个念起来很好听你呢?总之这又谁能说的准呢?

5

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作为民族名的“女真”存在了700多年后就此消失,那么皇太极为何要改族名?

关于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族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皇太极改族名是民族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满洲族是从明朝后期的女真族发展而来的,其实二者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在努尔哈赤早期,女真三部被统一,在此期间女真逐渐发展壮大,吸收融合了一些小族群。

在皇太极执掌后金期间,女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此时的女真族已经不是当初的女真三部,期间经过民族大融合,其中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其它的民族成分的人陆续加入到后金政权。此时的女真族已经不适应民族融合发展的趋势,已是一个融汇了部分外民族成员的新民族。

随着民族成分的增多,相互之间就存在利益分配的问题。女真优先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的不满,对想要建国称帝的皇太极来说,继续沿用女真名称,将会阻碍后金的发展。对于这个混杂的新民族来说,更改名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女真改成满洲,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

第二种说法,更改“大金”与“女真”,避免历史旧事重提。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两年后,起兵反抗明朝。努尔哈赤时期只是起兵反抗,未来形势并不明朗。在皇太极继承皇位后,先后征服东北与蒙古诸部,其灭明入主中原的理想已提上日程。

同样由女真族在公元1115年建立的大金国,在10年后将北宋灭亡,迫使南宋赵构向大金国称臣纳贡。此时的中原地区饱受金兵战争的蹂躏,期间发生南宋二帝北狩、岳飞抗金等等事件。如果此时的皇太极还继续使用“大金”与“女真”的称号,势必会对他入驻中原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满洲入关之时,其总人口不过20多万,而中原地区的人口在明末时已近1亿。因此,皇太极想要入关征服中原,就必须要使用一些技巧与策略,更改“大金”与“女真”名称就是其中之一。

第三种说法,水能灭火,顺应五行之说。新族名和新国名是为了符合顺应阴阳家的五行之说,明朝的“明”在五行之中属火,而原先的大金国号中的“金”正好犯了五行“火克金”的忌讳。因此,必须进行改名,以避免相克。

所以“大清”和“满洲”就应运而生了,新国名中“清”和新族名“满洲”都带有水子旁,五行中属水,顺应了“水克火、清灭明”的五行规则。“满洲”是来源于努尔哈赤尊号“满柱”部落“建州”女真,各取一个字而形成的。

总之,皇太极更改国号与族名的说法很多,除以上三种之外,还有说是源自藏传佛教中的“曼珠”,意为“美妙吉祥”之意。再有一种就是满语和蒙古语中,满洲也代表吉祥幸福之意。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原因,我想只有皇太极自己知道。

6

满族和女真族,没有任何的关系,满族是通古斯民族,从欧洲西亚一步一步迁徙到通古斯地区,从明朝开始,进入中国境内,和历史上的那个女真族毫无关系,那只是满足统治者,为了,体现其民族和政权的合法性,到用了女真族这个民族的名字

7

说道“女真族”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是说道“满族”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满族”又叫“满洲族”,就像“维吾尔族”简称为“维族”;“蒙古族”称为“蒙族”等等。

其实,“女真族”是现在“满族”的前身,那么,“女真族”为何改名叫“满族”?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女真族”的改名其实就是皇太极改的,那么为何皇太极要把“女真族”为何改名叫“满州族”?,笔者来简单分析下。

在努尔哈赤未统一“女真族”时,“女真族”有多个部落组成,各个部族都有自己主要的姓氏,例如:科尔沁氏、完颜氏、爱新觉罗氏等等。统称为“女真族”。“女真”解释为打鱼捕猎,意思就是这个民族就是以打猎捕鱼为生存的民族。

当时满清崛起之时,努尔哈赤就有心改变“女真族”的名称。但是最终没有改变成,这成为了一个帝王的心结。一直到皇太极继位之时,才把“女真族”的族名改变。那么为何要改变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下原因:其一;“女真族”在历史上的建立的政权有金、后金。但是,在历史上名声是声名狼藉,烧杀掠夺无恶不作,甚至有屠城的事件,中原之人:一直被称为“蛮夷之人”且这个影响已根深蒂固。皇太极建立政权之后,为改变民众对于“女真族”的形象,将其改为“满洲族”。就像现在我们改名字,有点重新做人的味道。意思就是:我改名字了,我不在生是以前的我了。

其二:“女真”就是打鱼捕猎,这个民族已经建立了王朝了,入主中原了。这个名字已经不能代表,建立宏图霸业的王朝了。这就有下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偏偏改为“满洲”呢?笔者认为:“满”字在汉语中的意思代表:全部充实,没有余地;十分,全。“洲”中国在古代又称为“神州大地”。那么两者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神州大地的全部。

从这里反应出来了,皇太极作为一代君王的雄心壮志,要占领神州大地的每一片土地,就似“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一般的气势。

其三:部族之间势力盘根错杂,皇权受到威胁。看过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满清主要有“八旗”组成,其为各个部落的精兵。虽然听从皇权,但是部落一但发生叛乱,想必会倒戈。皇太极借族改名,可借机重新打乱“八旗”的主要掌控权,从而集中在统治者的手中。

综上所述,“女者族”的变名,主要就是当权者想改变,当权者的目的,无非是这个族名能霸气使然、高人一等或者集中皇权,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管理。

皇太极改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历史是无法回轮的,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8

“女真”为先称,“满”为后称。

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由女真族建立的王国——金国。

然而在宋朝时期的古代文献中,女真族又被称之为“女直族”。

其原因有二:

①大金国本名为“朱里真国”。因为金国人的口音与汉人口音相异,遂被汉人讹为女真。 其实女真族的本名叫做“朱里真族”。 ②辽国统治时期,辽兴宗耶律宗真为了避讳自己名字中的“真字”,遂将朱里真族改为“女直族”。

“女真族”非常气愤,“老子的族名,你们汉人和辽人随便改?真当我们没脾气?”。

在古代封建社会,真理永远偏向于强者。好比民国时期,日本人称呼中国人为“支那”一般。弱小的民族,连决定名称的权力都没有。辽国灭亡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女直族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摆布”的弱小民族。

努尔哈赤学习成吉思汗的做法,团结女直族九部十三营,一统女直族诸部。明朝皇帝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卫”。所谓“建州卫”,在《建州纪程图记》中被称之为:“女直国·建州·夷人之主。”

建州在哪里呢?在今天的吉林东北部。努尔哈赤统一女直之后,朝廷将努尔哈赤统治的地盘命名为“建州”,这个“建”字有“新”的意思。

《旧满洲档》中又记载:“建州卫,女直满洲国之淑勒昆都仑汗也”。也就是说,建州卫等于女直族的淑勒昆都仑汗王。

如此一来,便得到了一个结论:建州=满洲

在汉人口中,建州称之为“建州”。但女直族的文化、语言和汉人不同,所以女直族将“建州”称之为“满洲”。还有,孕育女直族的河流叫做“图们江”,女直族称之为“豆满江”、“满江”,因此由“满江”灌溉的“建州”,便被女直族称为“满洲”。而满洲生活的女直人,也更名为“满洲人”。

范文澜老先生认为,满洲人、建州人,都是女直族的称呼,好比我们中国人又称“汉人”、“华人”、“炎黄子孙”一般,一个民族有多个称呼并不稀奇。

但当皇太极决定攻陷中原,改朝换代的时候,则必须确定一个“官方名称”。努尔哈赤认为,“建州卫”是明朝赋予的称谓,也是“明朝”的官职。如果打着“建州”的名号攻打明朝,岂不是自己骂自己“乱臣贼子”?

虽然努尔哈赤时代已经有了国号“金”,但金国始终未能一统天下,且女直还是叫女直。

而“女直族”的“女”字,从汉人角度来看,未免太过于柔弱。如果叫“女洲清”,还不如叫“怡红院”。

“满”字则不同。满洲,取满河的第一字,取建州的第二字。而明朝皇帝姓“朱”,朱、明二字有“火、光”的意思。“满洲清”三个字皆有“水”,按照五行相克的原理,“满水”克“明火”。

所以皇太极在范文程的建议下,将女直族改名为“满洲族”,寓意好、五行属性好、攻打明朝显得更加名正言顺。

9

女真族的由来

辽东长白山脉一带,世代居住着一群通古斯族人,虞舜时期便已存在了,所以他们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已经不知道咯。

在3000年前,他们成立了肃慎王国,并带上几件简陋的贡品,喜滋滋的前来中原朝贡周王朝。

《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肃慎)来朝,贡弓矢。

这个族群,特别爱好改名,由夏商周时的肃慎,传到了汉朝与两晋时期改名叫挹娄,又到了五胡乱华后的北魏时期改名叫勿吉, 隋唐时又改成靺鞨。唐后期,已经出现女真的称呼了。

到了北宋时期,辽国境内的靺鞨干脆全部改名为女真族了。

女真族群,按汉化文明程度,可分为生女真和熟女真。

顾名思义,辽东北部大多数是汉化较少的,为生女真族群。不过他们打仗不怕死不怕苦累,所以在一个叫阿骨打的狠人带领下,怼翻了辽国,建立了大金国。

他们灭了辽国后不久,又南下,一路烧杀抢掠,再攻灭了更加繁华的北宋皇朝,俘虏了北宋两个皇帝,制造靖康之耻。

(靖康耻)

不可一世的大金国,在东方这块地盘无敌了之后,迅速的接受汉化,享受了文明带来的舒服,飞快的腐化堕落。

又被迅速崛起的蒙古族灭了。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王侯将相轮流做。

而辽东南面汉化程度较高的熟女真部落,一直闷头发展。发展到什么时候呢? 明朝万历,李成梁威压辽东时。

野史记载李成梁在平定叛乱的女真人时,顺手收养了一个义子——奴儿哈赤(努尔哈赤)。

这个少数民族小子,头脑醒目,打仗嗷嗷叫,第一个向前冲又不怕死,鞍前马后又不怕累。

(李成梁)

所以李成梁甚是喜欢。悉心教导他汉文化,他自己也是个三国小说迷,特别爱看《三国演义》。没想到这个爱好竟然成就了他。 (后来他竟然要求手下和儿子们都要看三国演义)

女真族的崛起

由于李成梁与奴儿哈赤是养父和义子的关系,再加上李成梁自己也有点养寇自重的小心思。

所以偷偷把他放回女真部落,并默许甚至扶持他为非作歹:占地盘,抢粮抢女人,大步发展。(努尔哈赤起家的十三副甲来历很可疑,笔者猜测是李成梁资助的)

努尔哈赤前期默契的猥琐发育,默默打女真部落统一战,并不敢抢劫更繁华的大明子民和城池。

但这个默契,直到他的养父李成梁去世后三年,(1618年)胡诌了一篇七大恨作为理由,起兵攻明,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抢掠繁华的明朝城池和富裕的明朝人了。

(举七大恨起兵)

这一憋得可够久的,所以他第一战打抚顺时,狮子博兔——用尽全力,精锐女真军尽出约6万人,先锋就弄了2万人保险些。

去攻击只有1200多守军的抚顺城,还用了个混乱之计,偷袭打开了城门。

由于用计占领城池代价小,尝到了甜头的努尔哈赤,特喜欢用奸细来内部攻破城池。

加之明廷的大佬们忙于党争,忙于捞钱捞权力。压根就瞧不上辽东少数民族的“小”规模叛乱。

所以一路下来,努尔哈赤竟然顺风顺水的在辽东大地胡乱蹦跶,攻城掠地,抢钱抢粮抢女人。占抚顺、清河、沈阳、辽阳……无数大小城池被攻破抢掠占领。

当辽地糜烂的消息传来,明廷的大佬们都被惊呆了,党争终于有些消停,并把熊廷弼派去辽东当经略,谁知道阉人魏忠贤没有大局观,弄了个怂包王化贞去掣肘恶心熊廷弼。

(派出熊廷弼)

果然不出所料,哈哈哈,广宁城被后金兵攻陷了。喜得熊廷弼拍手大喊:“我没说错吧?这城池这样守肯定要崩。”

丫的,城池破了你还幸灾乐祸,头脑大条的熊廷弼马上被阉人魏忠贤逮在诏狱里,作为砂锅顶罪用。

可怜熊大条不久就被安排黏上杨涟一案,借机杀掉了。

这时候,上天给了大明朝一张王牌——袁崇焕。在宁远城下,女真人终于被一个黑面书生给阻挡了。这一挡就挡住了女真人南下抢劫花花世界的梦想。

(死守宁远的袁崇焕)

阴谋接手位子的皇太极,系努尔哈赤第八个崽。他为树立威望,打着复仇的旗号,尝试的攻击了宁锦两城,也是灰溜溜的回去了。

女真族的改名缘由

回去后的皇太极并没沮丧,在汉奸范文程的唆使下,他一心野望中原。

但是地盘大了,治下的人员就复杂混乱了。不但不好管理,并且不利于长远发展。

这个女真头子,头脑还是醒目的,当前之急就是解决粮食问题。

(皇太极登基)

因为在他刚登基不久,6月份境内就开始大饥荒了,开始人吃人了。

是岁,大饥,斗米值银八两,银贱物贵,盗贼繁兴。——《清史稿》(那时是饿到人相食,清史稿被删了,满文老档有记载)

为啥会这样?没啥,都是烧杀抢掠得来的粮食,又不事生产,辽东种地的汉人又大多数被杀死了,剩下的包衣奴才种出来的也要时间啊。

问题是他也打过宁锦战役,袁崇焕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杵在那,一点好处都捞不到。

随着陆陆续续被打服来投降的蒙古部落前来朝贡。

皇太极想:既然蒙古人经常从草原上入关抢掠,为何他们女真做不得?

(蒙古、女真、明)

于是,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被他成功的实施了几次,入关大明抢掠得来的粮食人口牲口,并大大的减轻了境内的粮慌。

不但如此,这个入关举动还弄死了袁崇焕,真是意想不到啊。

这时候,皇太极终于在坐了八年位子后,着手治理问题了。

他想,现在境内,治下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掠夺的包衣汉人、投降的蒙古、打服的朝鲜、呼尔哈、索伦等待各族人多的很。

(女真贵族)

各族之间矛盾不断,特别汉人包衣,不断的反抗,其他族也不满意他们建州女真高高在上。

于是皇太极想,何不把他们合并起来,另立成一族:就叫“满洲族”好了,满洲在满语里是高贵、贵胄的意思。当然了,皇族还是自己的爱新觉罗氏。

这样一来各族矛盾就被解决了,又方便管理了很多,大家都是满族,一视同仁嘛。

于是 1635年,皇太极下令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满洲族简称满族。持续到今天。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梁生

10

天聪八年(1634年),也就是皇太极在将国号“大金”改称“大清”的前夜,宣布定族号为“满洲”。

《八旗源流》一书认为“满洲”一词是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祖父觉昌安直属部落所在地的名称,也是对内的“国名”。皇太极用“满洲”一词指代了以女真人为主体,又融合了大批汉人、蒙古人及部分朝鲜人于其中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族名。


八旗满洲编成时,共有402个牛录,其中蒙古女真混合牛录308个、纯蒙古牛录78个、纯汉人牛录16个。后来又有朝鲜人、俄罗斯人的加入。其中,蒙古女真混合牛录以满洲人为主,又编入了少量蒙古人和汉人。

后来满洲人又吸收了蒙古、汉、朝鲜、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赫哲等族人。入关后,又容纳了部分锡箔、俄罗斯、藏、回等族人,他们都被统称为旗人,其中满化的汉人在旗人中数目最庞大。


清朝旗人在社会身份上有“正身旗人”与“户下家人”的区别。“正身旗人” 具有自由身的国初平民以及有身份者的后人,他们拥有当兵的义务、读书的机会、做官的权利,他们是旗人中的自由民阶层,上自贵胄下到普通八旗子弟。尽管他们存在不容僭越的政治等级,但同属一个阶层,拥有独立的户籍。

而“户下人家”又称“包衣阿哈”,是服侍王公贵族和富裕旗人的家奴,他们没有独立的户籍,隶属于主人名下。八旗兵丁经常东征西讨,其奴仆也随之不断迁移。为减少满洲人伤亡,对奴仆们也实行了奖励军功政策,允许立有战功的奴仆们连同家眷脱离奴籍,并在原来的佐领独立开户,这对“包衣阿哈”无疑是很大的诱惑。


等到清末民初,满洲人也在几百年的八旗制度辖束下,与其他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几百万旗人一起,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大体上达到了同样的水平,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日益增多,从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民族。

对此,当时的旗人(满人)和汉人有不同的称呼。

将满洲与“族”联在一起,是当时的维新派和革命党。如梁启超:“必离满洲民族然后可以建国乎,抑融满洲民族乃至蒙苗回藏诸民族,而亦可以建国乎?”这里就将满洲作为民族,即“满洲民族”。革命党人的文章之中也有很多这种说法:“满洲与我,族类不同,此我民族所咸知者也,即彼满人亦不?然自附……,是则满族与我,真若风马牛之不相及,无他之问题可以发生”。 “扩张满族政事上之特权,巩固满族军事上之实力,遏绝汉族之民气氛,扩张满族之生计。”

也就是说革命党是将其称为满族的。

而当时满洲人自己则是将自己称为“旗族”。如1914年的《旗族》杂志曾提出:“八旗内部不能分满洲、蒙古、汉军,应统称旗族。”

从现代民族角度上来说,根据居住地区、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从古肃慎人开始发端,历经数千年繁衍生息、发展状态的女真民族,已经逐渐发展融合为以女真人为主体,吸收汉、蒙等族人员的全新民族共同体——满族(旗族)。


至于满族这个称谓被确定下来,则是建国之后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