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朝和隋朝执政时间都很短暂(秦朝十五年,隋朝三十八年),而且秦始皇和隋炀帝都留下了暴君的形象,但这两个朝代的历史贡献是很大的。这些贡献都与秦始皇和隋炀帝是不可分的。

秦始皇的伟大功绩在于:首先,在他的带领下,秦朝结束了六国的割据局面,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第三,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这些办法的实行,便于政策、法令的推行,利于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典籍的保存。第四,修筑长城,防御了外族的侵扰,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高度成就,成为闻名世界的伟大古迹之一。

隋炀帝沿习其父隋文帝创立的科举制,改革任官制度,为遮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门径,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一直为后世所沿用。更主要的是,他一上台就下令营造东都和开凿大运河。大运河总长五千多华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如果把这两个人两相比较,撇开他们的暴政,单从功绩上讲,应该说秦始皇的功劳是很大的。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青岩,我来回答。

我认为秦始皇嬴政成为千古一帝,当之无愧。秦始皇与隋炀帝都是中国古代的帝王。西方媒体以西方的视角来审视两位帝王的功过得失本就不够客观。更不要说用他们的眼光来评出中国的千古一帝。可笑可笑。

我在这里阐述一下,我得出此观点的理由:



隋炀帝其父杨坚也就是隋文帝。隋文帝乃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改革地方制度,巩固了中央集权。削减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国家农业生产,稳定国家经济。南下灭陈完成国家的大一统。他还重视防御北方边患,对少数民族进行安抚。可以说隋文帝死后交给隋炀帝的是一个政治稳定,幅员辽阔的大帝国。但隋炀帝登基为帝以后短短的14年隋朝就灭亡了。

隋炀帝开科举制,对后事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修建大运河,造福子孙后代。但他的功绩远远比不上他的残暴出名。

隋炀帝公元604年登基。他淫乱后宫,霸占他的继母。残忍好杀不听忠言。

大业元年(605年),下令修建东京 同年又下令修建显仁宫。

大业三年(608年)下令征集天下百姓修建京杭大运河。同时命令王弘等人到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以备运河完成之际下江南游玩之用。

大业五年(610年)隋炀帝下令在洛阳建造天经宫。同年下令修建南苑《南苑为皇家园林,方圆二百里内有大湖长十余里,建有仙山 ,楼阁无数。广搜天下珍宝藏于其中》。

大业六年(611年),隋炀帝带领嫔妃 诸王 百官宫女等等随行二十余万人一起游览大运河,衣食住行均由各地方供给,劳民伤财。

大业七年(612年)至大业十年(615年),隋炀帝三次亲率大军(一百三十余万,民夫二百万)攻伐高句丽均大败而回。

隋炀帝对修筑园林开凿运河工期要求十分苛刻,服徭役者累死十之七八。再加上连年的劳役征战,使得贫苦大众民不聊生。民众纷纷揭竿而起,诸侯也都起兵反隋。国家陷入飘摇之中。

大业十四年(619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的叛军缢弑于江都宫,走完了他残暴的一生。

这就是隋炀帝把一个江山稳固的大隋朝用短短的十四年就败光的全过程,

这种人怎能配的上千古一帝。



我们再来看秦始皇,始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皇帝也有人称他为暴君。但始皇帝的记载多出于文人之手,对他的记载因为《焚书坑儒》之事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偏颇的现象。始皇帝作为天下一统的第一人,文治武功皆非凡人可比。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始皇帝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第一次使得中华大地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国家的统一,也让人民得以放弃原有的国家族群观念,为后世(汉民族)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欧洲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就是在历史中缺少了像始皇帝一样能够实现大一统的人物)。

始皇帝统一全国后,开设帝制。实行授田制,使百姓均分天下土地。

始皇帝统一全国后实行(书同文 车同轨)极大的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为后世中华名族面临多次的外族入侵,仍然屹立不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始皇帝统一全国后统一(钱币 度量衡)极大的加快的各民族的沟通,使的各个民族融合成一个统一民族的速度大大加快。

始皇帝统一全国后取消分封制,设立郡县制。使得中国真正的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不是诸侯林立的一个个邦国。

始皇帝做出的以上几点,都是实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没有始皇帝就没有以后的二千年中华大一统的局面。也不会形成汉族这个伟大的民族。

始皇帝(焚书坑儒),焚书是指非博士以下官员不的藏有诗、书、百家语者。农书与科技书集不在此列。坑儒是指始皇帝杀了为祸人间的“方士”把他们的尸体堆砌在路边以儆效尤。并非世人所说的焚烧天下书籍,坑杀无辜的儒生。这都是误传。

秦始皇所做的贡献是开创性的,也是中华文明大一统的基础。他的一生七分功劳三分过。

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3

这种“论调”,吾不敢苟同。话说,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可不止一人。有“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也有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甚至朱元璋被称之为“千万古一帝”。然而,隋炀帝被称“千古一帝”之说法,倒是很少听到。至于“千古一帝”之中谁排第一,恐怕也是没有定论,不好评判。所以说,该如何比较谁才是中国的“千古一帝”呢,中国人自己心里也没有数,更遑论西方媒体乎?

  • 无可否认的是,西方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的一些看法,也会对国内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好有坏了。时至今日,西方媒体依然掌握着“国际话语权”,既有一定的“权威性”,也有巨大的力量来重新认识历史。

西方媒体的强势由来已久,根深蒂固。15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的手段,迅速获得了“原始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发展一日千里。18世纪后半期,英国率先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社会转型成为了必然。此后,西方各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发展步入了“工业文明”阶段。也因此,打破了东西方文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平衡,西方文明强势逆袭了。相应的,西方媒体也顺势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呼风唤雨不在话下。

至于中国的话题,在西方媒体当中更是从未缺席过。“启蒙运动”时期,兴起的“中国热”,一直持续到了当下。不过,需要厘清的是,当时的讨论是偏向于学术性,比较严肃。而时下西方媒体之“论调”,则要谨慎对待了,不乏有恶意揣摩之辈。毕竟,西方媒体有他的立场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就是很好的例子,史观不同吧!所处的环境不同。

看待中国之人、事,一定要回到我们的历史背景当中去。借鉴是可以的,学习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方法等,但不要被西方媒体所左右,进而影响我们对一些历史的评判。比如,对隋炀帝和秦始皇的评判,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的比较,一定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看法和史观,不要带歪了。

总之,西方媒体对中国历史的评判,我们要客观看待。而对于秦始皇、隋炀帝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客观、全面、准确地去看待。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绝对灭有西方媒体这么说,倒是某位领袖这么说国,认为隋炀帝有贡献。

隋炀帝的贡献并不大,主要就是修建了大运河,其余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什么贡献。

就大运河来说,杨广所开凿的运河其实是利用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旧河道,加以疏浚。

隋炀帝并没有开掘出一条大运河,这是两个概念。


水利专家对这方面说的很好:在杨广以前,如曹操、邓艾、桓温、刘裕,对河淮交通,均常施力,隋炀帝以后,如唐如宋,亦须时常浚汴,始能利用,充其量,隋炀帝不过加工较完满之一员,其过度推崇者,一方面由昧于水利之历史,别方面则根于事经创作便可享成之依赖心理。

所以,大运河是隋炀帝的功劳,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而且,大运河需要不断疏通,绝非开凿一次就完好了。隋炀帝以后历朝历代,都必须不断疏通。

而大运河有5000多里,隋炀帝的开凿和疏通只有六年的时间,说明他也没有做的太多。



至于隋炀帝其余的行为,基本都是劳民伤财的昏招,毫无意义。

必须四面征讨,多次远征高句丽,不顾后勤不足瞎打胡打。

还有各种劳役和兵役,搞到老百姓无法生活,群起而叛乱。

要知道,隋炀帝的老爸隋文帝,好不容易才打垮了陈朝,收复岭南,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多年战乱。

隋文帝是590年统一全国,而隋炀帝是604年上台,605年讨伐契丹,612年攻打高句丽,615年攻打突厥。

除了打契丹略占上风以外,其余作战全部惨败。

而当时国家尚且元气没有恢复,这种时刻就随意穷兵黩武,等于是自取灭亡,还害苦了老百姓。


比如第一次攻打高句丽,因隋炀帝胡乱指挥,后勤补给奇缺,最终导致大军不战自溃。

三十万五千隋朝陆军渡辽攻高句丽,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

最终就是隋炀帝把隋朝搞垮了。

这种人如果叫做千古一帝,那么溥仪也可以成为旷世明君了。

5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开创帝制,加强中央统治,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不过是为了游山玩水),怎比?

6

提问出错了吧,西方对隋文帝评价很高,而不是隋炀帝!

如果说秦汉第一次创立了中华大一统的先河,那么隋唐就是第二次建立了中华大一统王朝。魏晋南北朝天下大乱几百年,隋文帝一举统一天下,使中华帝国再次实现大一统,功莫大焉!隋文帝收天下藏书,恢复汉文化,继承秦汉制度而大有创新,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开皇律等等,使国家迅速恢复壮大,被誉为“圣人可汗”,受到西方高度赞誉,被评为世界百大帝王之一,可谓千古一帝,与秦始皇并驾齐驱!

隋炀帝修运河,攻高丽,建东都,滥用民力,民不聊生,丢掉了开皇盛世江山,以现代眼光看,也是毁誉参半,与隋文帝不可同日而语!

7

我不知道是哪个媒体这么认为的。既然是西方媒体,倒也情有可原。毕竟西方媒体最近看中国,不是真瞎,就是装瞎。

要说中国的千古一帝,最实至名归的就是秦始皇。其他的所谓千古一帝,多多少少都有水分。

秦始皇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创者。他不仅用武力把这个庞大的国家捏合在一起,而且还开创了一系列制度,保证了这个国家能长久的维持统一,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影响力。

隋炀帝也做过一些有深远意义的事,这些事情跟秦始皇所做的比起来,差远了!

头一件,领兵灭陈,完成统一。似乎跟秦始皇完成统一一样,其实两者有根本不同。秦统一六国,秦始皇是绝对的主导者和决策者。隋灭陈,杨广不是决策者。在执行过程中,杨广只是挂名统帅,真正有指挥权的,是高颎。

第二件,开运河。沟通南北经济,巩固统一,功劳颇大。但是,应该看到,保证统一的根本因素,是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所奠基的文化因素。世界上有很多大河流经很多国家,就说明河流不是维护统一的必要条件。

第三件,开科举。这确实是中国古代制度中最先进的。跟秦始皇的若干制度的作用可以相提并论。但这也是对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修补。

秦始皇是一位大政治家,而隋炀帝则只是一个有抱负却又急功近利的帝二代罢了。

8

西方国家本就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又谈何让他们对中国有正确的看法?

隋炀帝杨广其实在历史当中算得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只不过唐朝为了塑造自己的正统性,所以把隋炀帝黑得比较深,让他的名声变坏。虽说如此,但是若是拿隋炀帝和秦始皇帝的大略雄才相提并论,那就有点扯了,更别提超过了。



隋炀帝杨广做过许多类似秦始皇干出的功业,也干过许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穷兵黩武、徭繁役重、大兴工程、巡幸天下的作风也颇为相似。开创科举的功绩对后世影响极大,秦汉多以功绩改变命运,魏晋则以出身决定命运,而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来临了


隋炀帝杨广兴建东都之时,征发徭役过重,死伤之数十之四五。引起农民起义和地方作乱一点都不意外。如此正如秦之暴政。但东都在隋唐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却背后世一些人只字不提。开凿运河和始皇帝修长城,建阿房宫一样,杨广开凿大运河,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大工程。这项工程也创造过累累白骨和无数个孟姜女。不过,大运河的开通,大大加强了中国南北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对后世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国家的统一都有积极的意义。


隋唐时期的皇帝都能看得出,高丽的崛起对中央王朝的威胁,犹如汉之匈奴。所以说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不能说没有积极意义。即使到了唐代,李世民多次征讨高丽和杨广的作为并没有什么两样。

虽然执政风格类似,但杨广的功绩并不能和始皇帝相提并论。


首先,隋一统天下是隋文帝杨坚干的,杨广只是继承者。其次,始皇帝郡县治天下,改革中央政府,是开创性的,即使隋朝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也是文帝在恢复汉制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并非杨广的功业。再者,秦使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给中国的影响同样是隋炀帝杨广望尘莫及的。


隋炀帝杨广的功绩被唐朝极力贬低,以致后世成为昏庸的代名词,但杨广所作所为却也无法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9

从某种角度来说,隋炀帝杨广是网络历史圈的一个流量担当。

这是由于近些年来网络上对杨广的评价似乎出现了翻案的潮流。有一些人认为,隋炀帝是个聪慧的君主,而且颇富成就。尽管最后隋朝灭亡了,但唐朝对这位杰出皇帝的贬低是很不公正的,隋炀帝的个人成绩不亚于唐太宗李世民。

当然,持反对意见者也大有人在——毕竟,正是隋炀帝的当政,才使得隋朝走向了“二世而亡”的命运。

那么,这两种说法到底哪方更可信呢?

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都颇为片面,都走向了极端。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眼前得失”,也要注重功在千秋的“长远成效”。

就隋炀帝的政绩而论,他耗费国力修建的“大运河”显然是功在千秋的。至少,唐朝后期就对大运河极为倚重。

唐朝后期,天子九迁,国都六陷,河朔三镇难以掌控,再加上外敌的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唐朝果想要继续运转,需要充足的赋税——

于是,大运河就成为了唐朝的生命线,通过大运河的漕运,才能获得来自东南地区的赋税,得以支撑正常的运转。

如果隋炀帝没有去修大运河,唐朝根本就没有续命的机会。你能说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没有长远的效益吗?

因此,唐朝人动辄指责隋炀帝“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这未免就显得太过纸上谈兵、书生意气了,缺乏公正。

毕竟,倘若没有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唐朝后期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但若说隋炀帝是千古一帝,这种评价也未免失于客观。

隋炀帝三征高丽也好,修建大运河也罢,都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想做大事的人。但想做大事只是一种意愿,我们也要综合考量结果。

不能因为隋炀帝的雄心勃勃,就忽视这些客观的结果。事实上,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保住自己的皇位,也是皇帝被要求具有的能力。

一个皇帝,如果不能保证江山社稷的传承,那么这个皇帝就是失职的。

在这个前提下,隋炀帝永远不可能成为什么千古一帝、旷世明君,他把隋朝的江山社稷断送了,这也是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

当然,从这一点来看,其实唐朝也存在问题

隋朝虽然是“二世而亡”,但唐朝也差点“三世而亡”啊。唐朝的江山社稷都被武则天所掌控了,大量的唐朝宗室都被清理掉了,改之以“武周”。事实上,倘若武则天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能有更多的选择,江山能不能回到李唐的手上其实都要打一个问号。

10

西方媒体对于短命王朝——隋,可以说是抱有很大的兴趣。虽然隋朝仅仅存在38年,实际皇帝只有开国之君杨坚与隋明帝杨广两位,但是西方媒体还是很认真的去考察并且做出了一系列的对比论证,来论证隋文帝、隋明帝在中国封建帝王中的历史地位!

其实比起隋明帝来,隋文帝杨坚在西方更享有盛誉,他甚至被西方吹捧为超过“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存在。既然提著提出了关于隋明帝的疑问,那笔者不妨为大家品读一下这位中国有名的“昏君”——隋明帝杨广!

隋明帝杨广是被中国人误解最深的封建帝王之一!

提起中国的桀纣之君,人们不假思索的就会说出杨广的名字!

为什么?

因为杨广霸占先帝遗孀、杀父篡位、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

反正在老百姓嘴里,杨广实在是太坏了,坏的找不到边!

那今天笔者就要好好和大家说道说道杨广的这些罪行,看看他真的是因为这些罪行才被称为是“桀纣之君”的嘛?

①:霸占先帝遗孀。这个很明显不能算做是考量是否为“桀纣之君”的证据!很多皇帝都有霸占先帝遗孀的行为,远的不说,后继朝代唐朝继承先帝遗孀的事情就屡见不鲜,最有名的就是武则天。要是继承先帝老婆能成为“桀纣之君”,那成为明君条件也太苛刻了!

②:杀父篡位。首先,杨广究竟有没有弑君,史学界一直有争论。史书上说杨坚病重,杨广将所有人都遣走,自己独守,直到杨坚病逝。所以,杨坚的死就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如果杨广没弑君,为什么要遣散所有侍从?但这件事史学界并没有定论。

但是退一万步讲,就算杨广是弑君了,但杨广弑君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杨广对自己储君之位不自信,写信时误让杨坚看到,杨坚起了废太子的心思。在这个节骨眼上,杨坚等于是在自取灭亡,一个即将接触到权力顶峰的人突然知道自己没戏了,他能听之任之吗?

要是做一个代换,将杨广换成是李世民,杨坚死的更快。李世民虽然是逼迫父亲退位,并没有直接弑君,但是如果李渊拒不退位,李世民会怎么样?一个杀自己兄弟如同杀死几只野兽的人,会对阻挠自己称帝的父亲格外留情?

所以,这一条真能说杨坚权欲熏心,不能证明他是“桀纣之君”,若是这能够作为衡量标准,那“桀纣之君”也太多了!

③:大兴土木。哪个皇帝没有几院子奢华的宫殿?

④:穷奢极欲。乍眼一看,穷奢极欲好像的确符合“桀纣之君”的特征,但是 要搞清楚的是,“桀纣之君”绝对穷奢极欲,穷奢极欲的却未必都是“桀纣之君”。

唐玄宗李隆基那是出了名的会享受啊,还有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但他们顶多算是昏,并不能算是暴君。秦始皇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但也是穷奢极欲啊,你不能说秦始皇就是“桀纣之君”吧。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逻辑错误。

⑤:穷兵黩武。穷兵黩武对应的就是刚愎自用,换来的是民不聊生。但是你不能说穷兵黩武就绝对是一件坏事。战争是一个民族精神外延方式,虽然不能好战、恋战,但绝不能惰战、怯战。

诸葛亮那就是穷兵黩武的代表人物,为什么他还能嬴得生前身后名?虽然政治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劳民伤财确实相同的。不能说诸葛亮穷兵黩武是高尚的,杨广穷兵黩武就是卑劣的,这也太“双标”了吧!

综上,杨广绝对没有那么不堪,他的暴君形象是自己的某些错误被有意之人故意包装出来的!

我们先来说杨广的错误:

杨广和李世民一样,也是一个练家子出生,一生好战,对于军功的渴求已经是超越了极限。

他并非贫苦出身,对于世间百态、民间疾苦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了解。隋朝初建,百废待兴,杨广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国家建设上,反而是连年的对外战争。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吃不饱肚子就有了怨言,有了怨言就会铤而走险。

但是呢,农民阶级是有局限性的,没有领头羊很难办成功事情,所以就有了李家人的政治出场秀。

李渊家族可不简单,他们是地地道道地关陇贵族、世家大族。杨家对李家向来不错,李家为什么要反叛杨家呢?

那就要说道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了,这也是杨广最为人称道的一件功绩:开科举!

科举制度的实行,打破了门阀政治长期垄断政局的局面,使得社会人才开始流动,阶级壁垒开始破裂。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政策,也是其能够延续千年的根据。

但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实行,很多贵族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权益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大肆的在政治上制造风波,在舆论上制造混乱,带领着那群吃不饱肚子的农民阶级走上了斗争的道路。

在这出戏码之中,贵族是为了保护既有权利,农民阶级仅仅是为了吃饱肚子!

就这样,关陇贵族成为了贵族中的领头羊,参与到了推翻杨氏政权的运动当中。在李氏当权之后,对于前朝的丑化是必然的,这是争取政治合法性的必然举措。于是乎,杨广做过的所有好事只字不提,做过的所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大肆渲染。开凿商业大运河仅仅是为了游玩、修筑长城成为了绝对的滥用民力、东征高句骊成为了绝对的穷兵黩武!这就是李唐王朝给杨广扣的帽子!

李唐王朝是真正建立在隋朝功绩之上的王朝,是坐享其成者!

杨广能被西方媒体公正对待,这是对于历史的极大尊重。但是对于中国人而言,一时半会儿还是很难改变对杨广的心理印象!

杨广谥号隋明帝,李氏当权之后改为了隋炀帝!

明是积极向上的称号,炀这是荒淫无道的概括!

中国人将杨广的印象已经定格成为了暴君,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

笔者倒不是洗白杨广,杨过绝对有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但是绝对罪不至此!

就如同雍正实行新政得罪了文化人,时至今日还流传着雍正弑父登基的传闻,这种负面印象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扳回正轨的!

要客观对待历史,就要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可惜的是很多人仗着自己看过几篇地摊文就觉得自己深谙古今历史,其实他们对于历史的印象还停留在表面。这也使得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正确的史观,才能更好的还原历史!

【明清说,圣祖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