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萨克汗国并非在准噶尔的统治之下,清朝在灭掉准噶尔之后,立即就引起了哈萨克汗国的警觉,而眼瞅着中亚诸国已经有抱团之势,清廷决定结束战争,保住自己刚刚占领的地区

提及哈萨克汗国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准噶尔,它俩是一辈子的仇敌。

准噶尔原本是厄鲁特蒙古的一个部落,厄鲁特是清代对漠西蒙古的称呼,明朝时候管他们叫瓦剌,而他们自称是卫拉特。

厄鲁特蒙古,也就是漠西蒙古,他们与东部蒙古在血缘上并不是那么紧密,虽然大家都是蒙古人,但东蒙古一直是看不起西蒙古的。

蒙古民族是由成吉思汗开创的,“蒙古”的名字就是来源于东蒙古地区斡难河上游的蒙古部,后来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将整个高原上的各个部落整合为蒙古族。而位于西蒙古地区的这些蒙古人,其文化和血缘与东蒙古地区相差较大,以至于东蒙古压根不把西蒙古当做是蒙古人。在1640年编写的《喀尔喀—卫拉特法典》中明确表示,卫拉特蒙古(西蒙古)不算是蒙古。

1388年北元后主脱古斯帖木儿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后,大元国号停止使用,蒙古也很快分裂成为东部的鞑靼(东部蒙古,也叫中央蒙古,由黄金家族担任大汗)和西部的瓦剌(西部蒙古),双方之间互相打仗。

到了明末,东西蒙古都处于分裂状态,后金(清朝)兴起之后,利用东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吞并了东蒙古南部地区,灭掉了蒙古大汗直接统辖的察哈尔部,建立了漠南蒙古,开启了吞并蒙古的征途。

察哈尔部的灭亡震惊了整个蒙古高原,东部蒙古地区只剩下了漠北蒙古。而面对强大的清朝,漠北蒙古选择向清朝称臣,而为了牵制漠北蒙古,漠西蒙古(西蒙古)的盟主,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也派人前往盛京,向清朝称臣。

在明末清初时漠西蒙古分成五大部落: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辉特部。后来由于土尔扈特部西迁,于是只剩下了四个。在清初时,和硕特部是漠西蒙古的老大。

1676年,准噶尔部台吉噶尔丹打败和硕特部盟主鄂齐尔图汗,把松散的部落联盟逐渐转变为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汗国,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噶尔丹自称大汗。

准噶尔汗国崛起之后就开始四处扩张,噶尔丹先是灭掉了位于新疆的叶尔羌汗国,将天山南北尽收入囊中,然后又向西与哈萨克汗国开战。

其实早在准噶尔统一漠西蒙古之前,准噶尔部就常年与哈萨克部交战。哈萨克汗国建立于1456年,是成吉思汗后裔贾尼别克汗(术赤系)所创立的了。

在准噶尔尚未统一漠西蒙古之前,准噶尔和哈萨克的交战各有胜负,而在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之后,哈萨克就只有挨揍的分了,噶尔丹将哈萨克人打得吐血。

不过哈萨克并非噶尔丹的第一目标,噶尔丹的愿望是统一整个蒙古高原,之后南下北京,重现当年蒙古帝国盛世。1688年,噶尔丹率兵越过杭爱山进攻漠北蒙古(东蒙古),这一举动成功地保住了哈萨克汗国。

上文解释道,在清初的那个时代,漠北蒙古根本不把漠西蒙古看做是同胞,对于噶尔丹的来袭,漠北蒙古就视之为异族入侵。由于不敌噶尔丹,后经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倡议,漠西蒙古全部投降清朝,清军清军保护,康熙皇帝决定北上抵御噶尔丹。

(噶尔丹时期的准噶尔汗国,当时准噶尔的主要目标是与清帝国作战,无暇顾及西面的哈萨克)

正当噶尔丹欲倾兵南下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发动政变,端了噶尔丹老巢,导致噶尔丹失去后援。但此时的噶尔丹没有选择回国与策妄阿拉布坦争权,而是选择孤注一掷,南下进攻中原。

1690年,噶尔丹引兵三万在乌珠穆沁击败清军先锋部队,随后直接杀到了内蒙地区,清廷大惊,康熙皇帝宣布北京戒严,并立即调集八旗和内蒙蒙古骑兵共10万前往迎战,双方在内蒙古乌兰布通展开大战。

此战康熙原本是御驾亲征,但在到达乌兰布通之前,在大臣的“劝说”下,最后还是抱病留守,由和硕裕亲王裕亲王领兵前往。

刨去辎重部队,清兵投入到前线的兵力大约在8万人左右,在兵力上对准噶尔有绝对优势,并且清军的大炮和火枪数量都远多与准军,因此清军在战术上多多路进军,意图全歼准军。

但是在之前的乌珠穆沁之战中已经暴露出清军战斗力不低准军,双方大肉搏战清军不占优势。而面对清军的来袭,准军祭出了“驼城”部署,这一战术应该是脱胎于欧洲的“胡斯车堡”,在15世纪是一种非常有效地阵地战术。

由于在准军的驼城正面是沼泽,清军大炮的射程够不到,于是福全决定迂回攻击,但却被准军反杀,以至于一等公佟国纲都战死了。

无奈之下,福全只得依靠兵力优势与准军开炮对射,最后由于弹药告罄,准军以议和为由骗过了福全,从容撤退。

准军北撤之后曾向清廷求和,毕竟老家都没了,噶尔丹一时很难重建根据地,无法获得大量兵力补给。但噶尔丹并没有投降之意,而清廷也加紧对漠北蒙古的控制,双方都在准备着新一轮战事。

1696年,清军在昭莫多(乌兰巴托南部)与准军再战,清军以绝对优势兵力重创准军,噶尔丹败逃自杀,其骨灰被他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获得,最后在清朝的威逼下,策妄阿拉布坦将噶尔丹骨灰交给了清朝。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统领准噶尔汗国,这个人非常厉害,在他的统治下准噶尔进入全盛时期,准军在外蒙多次击败清军,1731年清军于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惨败给准噶尔,迫使清廷与准噶尔言和。(雍正时期的准噶尔汗国)

在于清廷言和之后,准噶尔汗国逐渐腾出手来对付北边的沙俄和西边的哈萨克。

由于在头克汗之后,哈萨克汗国分裂成了大、中、小三个玉兹,实力有所衰弱。而面对着强大的准噶尔,哈萨克汗国又是被欺负地抬不起头来,特别是与准噶尔接壤的大玉兹,更是直接能臣服于准噶尔。

但好在沙俄不愿意看到准噶尔称霸中亚,总是在背后支持哈萨克,让哈萨克汗国免于亡国。
(准噶尔汗国,大玉兹在后期被准噶尔给兼并了)

1745年,准噶尔第三代大汗噶尔丹策零(策妄阿拉布坦长子)染瘟疫暴毙,准噶尔陷入严重的内斗,哈萨克汗国中的中玉兹大汗阿布赉趁机东进,收复了许多失地。

但令哈萨克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捕获准噶尔内乱的消息后,当时在位的乾隆皇帝顶着所有所有人的压力,直接发兵五万攻打准噶尔。

1755年,清军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的引导下一举灭掉了准噶尔汗国!此消息立即震惊了整个哈萨克汗国,哈萨克大汗阿布赉迅速在中哈边境部署兵力,严阵以待,堤防清军来袭。此外哈萨克还大量收留从准噶尔逃民,并积极与沙俄联系,共同抗击清帝国。

在拿下准噶尔之后,清军在中哈边境与哈萨克发生多次小规模冲突,双方均有胜负。由于南当时南疆地区又发生了大小和卓叛乱,清军主力尽数南调,无力在向西与哈萨克开战。在觉察到中亚的几个汗国已经抱团的情况下,清挺决定熄战,保住新战略的土地,于是最后中哈双方达成议和,划分边界,而哈萨克汗国则向清朝称臣。

最佳贡献者
2

在清朝的不少皇帝中,都有向着新疆地区用兵的经历,比如康熙就为了维护大局,有着向攻打蒙古各部落进而吞并哈萨克汗国的噶尔丹,后世也有左宗棠为了维护新疆处于中国领土完整性反击沙皇扶立的阿古柏的军事行动,但是在历次清朝对新疆的军事行动之中,虽然模仿前几个朝代的设立都护府的方式在新疆设立了伊犁将军,但是清朝没能统一准格尔治下的哈萨克汗国,这是为什么呢?

1:哈萨克的历史

其一:强盛的帝国

在哈萨克全盛的时期,他也是一个及其庞大的帝国。在哈斯木即位的时候,在他的带领下,哈萨克的国力和领土扩张的很快,在草原上,他建立起一个人口多大百万,兵力几十万的帝国,广袤的草原成为了他的后花园,并且打败了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察合台汗国。但是在他去世之后,这个庞大帝国迅速走向了衰弱,并且受到了东蒙古的压迫之后,准格尔和哈萨克的冲突长达数百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中,准格尔一直强势压制着哈萨克帝国。

第二:中兴之后和满清冲突

在哈萨克帝国就这么沉寂一段时间之后,直到他们迎来了阿布莱汗。在他的统治和带领之下,帝国又重现往日的辉煌,他率领他的部属反击收回了自己的故土。在和俄国的沙皇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之后,阿布莱汗带领军队击败了长期压制自己的准格尔。在满清灭亡了准格尔之后,双方也进入了冲突的时期,但是为什么双方很快就停止战争,划定了边疆,那么,清军为什么没有乘胜成功一举统一哈萨克汗国呢?

2:清军的蠢蠢欲动

其一:清军等来了机会

在和准格尔进行你死我活的过程中,因为蒙古和哈萨克军队长期处在战争的位置,这两的损耗都是非常大的地步。这时候清军就开始下山来摘桃子,于是在大敌当前的局面之下这两不得不联合起来抵御清军的进攻。清军趁着这个机会,集结了大批军队,并且命令臣服自己的部分蒙古军队配合自己进攻。正当清军信心满满准备把他们一锅端的时候,很快,清军就因为四十万大军自信满满遭到了哈萨克铁拳的毒打。

其二:清军的惨败

正当清军大肆开进蒙古草原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哈萨克的军队战斗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本以为他们是下山摘桃子的清军在草原上不出意外的碰到了磨刀霍霍的十几万哈萨克部落的骑兵,在一顿交火之后,清军大败,看似雄师的几十万军队在哈萨克骑兵的切割下马上死伤了大部分兵马,另外,正当这两在大草原上打的兴高采烈的时候,清军发现在他们的周围,除了眼前的庞然大物,还有不少或明或暗的势力准备在这两两败俱伤的时候捡桃子,于是,清军就和哈萨克部落议和了。

3

公元17世纪开始的亚洲,实质上是清朝和俄罗斯对蒙古人的联合绞杀,清朝从东北出发,而俄罗斯从西北开始,两大帝国相遇之地便是准噶尔汗国和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汗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裔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者,是漠西蒙古,也就是卫拉特蒙古,明朝称其为瓦剌。

1、哈萨克汗国并非准噶尔汗国的属国,事实上两国曾在中亚地区大战两百年。

战争以公元1525年卫拉特蒙古对外扩张开始,并于公元1757年清朝和哈萨克汗国对准噶尔汗国的两河绞杀而结束,卫拉特蒙古在公元1676年由噶尔丹正式建立准噶尔汗国。

两国的战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1525年~1569年,哈萨克汗国与卫拉特汗国之间的拉锯战

这一时期,我国处于明朝,明朝除了朱棣时期外,并不关系蒙古人之间的争斗,只要不南下即可。
  • 1570年~1635年,哈萨克汗国击败卫拉特汗国,卫拉特蒙古土崩瓦解

  • 1644年~1727年,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后击败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分裂成了大、中、小三个玉兹,与准噶尔接壤的大玉兹则直接能臣服于准噶尔。

  • 1728年~1757年,哈萨克汗国在清朝出兵准噶尔汗国的同时出兵,与清朝联手灭了准噶尔汗国。

所以,哈萨克汗国与准噶尔汗国一直是敌对的关系,两百年来,哈萨克汗国曾击败准噶尔,准噶尔也曾击败哈萨克。

在哈萨克和准噶尔之间,取得胜利的是哈萨克,但哈萨克也没有笑到最后,因为俄罗斯人来了。

2、清朝和俄罗斯从东西两个方向征服蒙古人

俄罗斯的崛起,源于反抗蒙古人金帐汗国的统治。

公元1480年,蒙古人统治了俄罗斯人240年之后,俄罗斯终于独立,并击败蒙古人,越过乌拉尔山,开始了向东方的征服运动。

明朝末年,后金崛起于我国东北,并于公元1635年击败了漠南蒙古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从此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

从公元1635年到公元1757年,清朝用了122年的时间,最终征服了蒙古三部——漠南、漠北、漠西。这蒙古三部其实便是当年的元朝和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而漠西蒙古在清朝之时称为准噶尔汗国。

因此,当年的蒙古帝国,位于波斯的伊尔汗国最终融入了波斯,而剩下的部分则被清朝和俄罗斯瓜分。俄罗斯征服的蒙古部分是当年的金帐汗国分裂之后的一众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哈萨克汗国等等。

那么,清朝为何不继续征服哈萨克汗国?主要原因便是俄罗斯人来了。

清朝在灭了准噶尔汗国之后曾与哈萨克汗国打过两次仗,互有胜负,公元1757年6月7日,哈萨克汗国与清朝签订了《阿亚古兹停战协议》,双方正式停战。

之后,哈萨克汗国开始了漫长的反抗沙俄入侵的战争,至公元1847年,哈萨克汗国末代可汗克涅赛热汗在反抗沙俄的战争中被杀,哈萨克汗国亡,俄罗斯占领了哈萨克全境和整个中亚地区。


清朝征服了准噶尔汗国,俄罗斯吞并了哈萨克汗国,这便是结局。

4

没有实力也没有时间,翻翻历史看一看,有哪个中原王朝能将军事力量投送到中亚哈萨克草原呢?恐怕只有唐王朝一个了,唐朝曾短暂控制了中亚河中地区,也就是巴尔喀什湖以西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而且唐朝是短暂控制,最后被阿拉伯帝国击败而退出。

大清王朝的军事扩张确实非常成功,这里边既有运气也有自身实力的因素,但八旗军的战斗力被严重神华了,八旗军对付积贫积弱的明军确实做到了过万不可敌,但当时明军士兵连军饷都拿不到,在家丁制的限制下,纸面上几万人的部队实际有战斗力的人也就几千人罢了,八旗军打败这样的部队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清军扩张可分为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努尔哈赤创立建州基业、第二阶段是皇太极征服内蒙和朝鲜,创立封建中央集权的大清国、第三阶段是多尔衮兄弟三人入关、第四阶段是康熙一朝长达61年的经营、第五阶段是乾隆皇帝同样61年的经营,整整有200多年的艰苦创业史,其中康熙、乾隆的贡献最大,康熙剿灭了藩镇割据、击败了已经杀到距离京师300公里的准噶尔汗国,统一了除西域之外的全部华夏土地。

(葛尔丹时期的准噶尔汗国)

大清朝向西扩张始于对准噶尔汗国的反击,这个汗国属于蒙古系,也是赫赫有名的蒙古大汗国之一,最大版图囊括了蒙古高原、西域和青藏高原,向东与大清国对抗了70多年、向西欺压统治中亚诸国(其中就包括哈萨克)、向北还要承受沙俄的扩张压力,可以说准噶尔汗国是块硬骨头。

(策妄阿拉布坦时期的准噶尔汗国)

乌兰布统之战,康熙统帅8万多人的大军在草原上击败准噶尔大汗葛尔丹,但这是运气,因为就在葛尔丹踌躇满志准备以乌兰布通为跳板入主中原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大后方发动政变架空了葛尔丹,这样一来葛尔丹手里只剩下少量部队(3万人)且没有任何后援,为战败埋下伏笔,也说明葛尔丹之所以失败不是军事无能。

葛尔丹死后准噶尔汗国的势力退到西域,并加大了向西发展的力度,在这期间哈萨克汗国只有挨打的份,准噶尔骑兵所向无敌,甚至还在和通泊之战全歼2万大清朝的西征大军,青海之战又全歼了清军。准噶尔军队不仅仅只有骑射功夫,还大量装备了欧洲的鸟枪,也有很多现代化的战术,整体战斗力并不差。

葛尔丹被自己的侄子出卖郁郁自杀,之后准噶尔汗国在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俩统治之下实力达到巅峰,控制了包括哈萨克、乌兹别克在内的广大土地,人口500万以上、兵力超过30万,几次击败前来征讨的清军,逼得雍正皇帝与之和谈,直到乾隆20年才因为内乱被清军趁机灭亡。

准噶尔汗国以最终走向失败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天花病毒泛滥,这种疾病的可怕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有深刻体现,大多数清宫戏也都有刻画天花瘟疫,但很多人不知道,在19世纪流行与塞外的天花夺走了更多人的性命,严重削弱准噶尔汗国的实力。

经过康雍乾三代人的努力,乾隆20年,5万清兵攻打伊犁城灭亡了内乱不断的准噶尔汗国,请注意清军能深入西域的只有这点人马,此时距离康熙大战葛尔丹已经过去70多年。在灭亡准噶尔之后,当地盛行天花病毒导致人口急剧减少,但即便如此准噶尔的叛乱仍旧持续的很久,其中阿睦尔撒纳尤其是个危险人物,他凭借号召力多次起义严重动摇了清帝国在新建的统治,即便是他死于天花后2年还有支持他的大小和卓起义。

一言以蔽之,清军灭掉准噶尔后在其故地的统治很艰难,除了卫拉特蒙古的反抗之外,遥远的距离也是削弱清军统治力度的原因之一。打开地图不难发现,清军的粮食、军饷、作战武器全部都要从几千公里外的关中地区运输到新疆,在对抗准噶尔的70多年中耗尽了关中、四川的粮饷,清军已经不可能再向中亚地区发展战果了。为解决这些问题,乾隆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屯田,也就是调拨大军、垦民到西域搞生产,以获得统治这片广袤土地所需的物质财富。

(请注意哈萨克的遥远)

其实,清朝长期经营西域后还是有机会深入中亚的,直接统治哈萨克汗国也不是没可能,但是乾隆朝后期清朝已经在走下坡路,军队战斗力下降严重、国内动荡不安,已经没有向西扩张的热情,在灭亡准噶尔30多年后(1788年)清军曾深入越南,最后却以失败告终,这是大清最后一次对外用兵,几乎没有动过向哈萨克扩张的念头。

5

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大清力量有限。清王朝与准格尔连年征战,财力、人力已经消耗很大,击败准格尔已经非常不容易,要想再占领哈萨克汗国非常困难。

二是哈萨克汗国离中原太远,战略价值不够。哈萨克汗国一片沙漠,清朝对它没有任何战略兴趣,也不愿用钱用人用力去征服。

三是清朝统治者已没有攻城掠地的野心和动力。清朝统治者已经满足于坐守资源丰沛的中原之地,和鱼米之乡的江南,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已失去开疆扩土的血性。

6

准噶尔之乱平定后,哈萨克曾向清政府上书请求内附,但被乾隆拒绝了。清朝不是不能统一哈萨克,而是不想。

汉武帝在征匈奴时采取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策略,派张骞出使西域,欲联合西域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清朝在平定准噶尔之乱时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即联合被准噶尔部压迫的部族,以减轻清军远征的压力。

清朝的盟友中,喀尔喀蒙古因为被准噶尔差点覆灭,在平准之战中出力最多。准噶尔部和喀尔喀之间的恩怨情仇很复杂,这里只简单说一下。准噶尔部在噶尔丹的率领下,逐步统一了卫拉特蒙古,而东边的邻居喀尔喀三汗则是内讧不断。

噶尔丹趁喀尔喀内乱时出兵,占领了大部分喀尔喀蒙古的土地。喀尔喀王公一小部分流亡沙俄,大部分则向北京求援。准噶尔部做大是清政府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准噶尔进攻喀尔喀给了清军出兵的理由,于是爆发了著名的“清准战争”。

准噶尔部与哈萨克的矛盾类似。明朝时瓦剌的首领也先是噶尔丹的老爷爷,他们都是“绰罗斯氏”。也先原本是蒙古太师,僭越称汗后很快被杀,之后卫拉特蒙古(明朝称瓦剌)迅速衰败。

在东部鞑靼(黄金家族)和察合台诸汗的打击下,卫拉特蒙古被迫放弃漠北,不断西迁,最终来到了中亚的哈萨克草原。

哈萨克人的历史悠久,十五世纪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后逐步形成一个民族。哈萨克人和卫拉特人都是草原游牧民族,都需要大量牧场,又加之一个信仰伊斯兰教;一个信仰喇嘛教。几十年的短暂和平过后,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发尖锐。

哈萨克与准噶尔草原争雄数百年,最开始哈萨克凭借着控制了中亚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很快将哈萨克草原上的卡尔梅克人(欧洲、中亚对卫拉特蒙古的称呼)置于统治之下。

不过十七世纪初,卫拉特诸部意识到必须停止内讧,一致对外。统一下的卫拉特蒙古在与哈萨克的斗争中逐步占据上风,尤其是准噶尔部的噶尔丹率领卫拉特走向巅峰后,整个哈萨克草原和锡尔河流域的重要城市都在准噶尔汗国的控制之下。这就是为什么哈萨克原意与清军合作,东西夹击准噶尔的原因。

在对抗准噶尔部的过程中,哈萨克中玉兹的阿布赉汗意识到大清帝国的强盛,率先向清朝上表,请求并入中华,随后哈萨克的大玉兹和小玉兹也上书要求归化。然而乾隆却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在归化哈萨克的问题上,乾隆的做法是比较务实的。准噶尔之乱持续三代人,长达七十年之久。乾隆平乱之难归结为准噶尔部“恃远跳梁”,其实准噶尔的军事力量远不及清军,仅是因为清军远征西北对国力消耗巨大,且很难将其主力全歼。哈萨克在准噶尔的更西方,治理起来势必耗费更大的军力和国力,况且哈萨克草原民族更为复杂,部族头人经常在沙俄和大清之间摇摆不定。

乾隆认为接收哈萨克只会空耗国力,而且还会与沙俄产生直接冲突,所以委婉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同时又给与他们大量优惠政策作为安抚。

在后勤补给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定居民族在中亚草原的扩张基本上是胜少败多,俄国入侵哈萨克草原也是举步维艰。巨大的军费开支让沙俄上下数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不过沙俄幸运的是,他们坚持到了铁路的发明。

铁路修进草原和戈壁后,后勤不再成为问题,而草原骑兵在现代化火器的打击下,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力量,因此俄国很快完成了对中亚的吞并。

7

清朝在统一了准噶尔以后,为什么不继续攻击哈萨克汗国,将这里一并统一呢?这其实是出于几大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方面,精力有限。清朝跟准噶尔也是斗了几十年才终于将其拿下,在这么多年的斗争中,大清越感疲惫。虽然他们最终拿下了准噶尔,但这是一块比较硬的骨头,如果不紧紧镇压,怕到时候又起暴乱。因此,即使清朝当时士气正高,但他们也不可能继续出兵攻打哈萨克汗国。再者来说,对方的实力也一点不弱,他们的骑兵能力不比清朝的低,清朝这边派兵过去也占不到好处。既然如此,清朝这边也希望养精蓄锐,所以不想白白浪费精力。



第二个方面,没有实际冲突。清朝之所以不派兵过去攻打,还是因为彼此间没有冲突。清朝和哈萨克汗国中间正好就隔了一个准噶尔,不管是谁争地盘,他们都是要争准噶尔的地盘。所以他们的矛盾冲突都是跟准噶尔发生。当年哈萨克汗国跟准噶尔对战,取得了胜利,占据了他们的地盘。因此准格尔才不得不跑过来攻打清军,想要从清军这边再占地盘。这样才引起了冲突,使得清朝下了狠心要灭掉准噶尔。而灭掉准格尔以后,即使清朝想要灭掉哈萨克汗国,也觉得能力有限,再加上那个地方太远了,就算是统一了,管理起来也麻烦。因此,在彼此没有冲突之下,清朝这边根本没必要去自找麻烦,没必要派兵攻打哈萨克汗国。



第三个方面,攻打哈萨克汗国牵扯甚远。在灭掉了准噶尔以后,自然而然就和哈萨克汗国成为了邻居,而在这个邻居的另一边又是俄国。如果此时清朝派兵去攻打,这在俄国看来就是一种危险信号。想想看,清朝灭掉了中间的准噶尔以后就继续攻打哈萨克汗国,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大清灭掉了中间的哈萨克汗国以后就会攻打俄国呢?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俄国这边难免会做出一些防护措施,以防止意外发生。这样一来,对清朝可就不利了,这就相当于一下子要面对两大国家,即使大清当时处于繁盛阶段,也肯定不敢这样和两国硬碰硬。

所以综上来看,若是继续去灭哈萨克汗国,这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清朝能够从中赚取的好处,远没有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大。所以在几番思量之后,双方最后是坐在了议和桌上商量合约问题。

8

哈萨克汗国与大清之间隔了一个庞大的准噶尔汗国,无论如何大清也不会意识到会去碰触与他毫不相干的哈萨克汗国,因为它核心在中亚,而且离沙俄毗邻,清朝肯定念及沙俄势力存在,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平了漠西就算草草收兵。

在古代中国的西部传统边境线上,除了唐和元以外基本就到葱岭就戛然而止,这个边境北部撑死到巴尔喀什湖流域,汉唐基本就维持到这里,而对于遥远的中亚地区,仍很陌生,因为中亚是东西方交往的枢扭。中原王朝一旦碰到它也势必与西方打交道,甚至发生摩擦,由于易守难攻的地形驱使也让它很少染指,所以地形存在往往决定一个疆域的形成,喀喇昆仑山和阿尔泰山就是东西方的屏障。

在当时,对于大清而言,西部最主要威胁不是哈萨克汗国,而是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以漠西蒙古著称,曾意图想恢复大元江山,重振成吉思汗威风,这是有目共睹的。蒙古诸部一直处在与清朝前因后果的争夺的,主要驱使是恢复明朝前面的大元辉煌。

在明末,清朝已从明东北中走出来,明奴儿干都司被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汗国给取代,在白山黑水出身的建州女真部落已开始将东北女真诸部渐渐统一,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慢慢涌入后金的怀抱。第一个与后金杠上的是漠南蒙古,但这时毗邻的漠南漠北却很强悍,一直与明朝有着百年争夺天下的实力,明太祖朱元璋铺鱼儿之战和朱棣五次北征漠北都未能见效,土木堡事件更让大明大开眼界,皇帝御驾亲征的五十万中了埋伏,明英宗被俘,差点亡国。万里长城成了明蒙交界的保护所,它的出现为蒙古而修,这时大明正把聚焦对准北方蒙古,哪会想到不起眼的大清,由于后金起家底子薄,以七大恨和十三副铠甲起兵。他们哪能容忍这个东北一隅的后金胡作非为,后金正如曾经大唐的海东盛国成不了气候。哪会把它与曾经威风凛凛的完颜阿骨打大金做比较,即便如此,大金撑死也只不过守住北部半壁江山,最后还被他们老祖宗成吉思汗吊着打。

所以蒙古一直与明朝纠纷目的就是想争夺中原,意图天下,恢复大元,然而后金出现在它身边,这个绊脚石的障碍物,蒙古自然不会放在眼里,也想有朝一日收拾它。这个时候蒙古出了一个中兴之主,林丹汗,他的雄心可以比肩前任达延汗,也曾想试图收拢失散已久的漠南蒙古部落,可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后金的崛起,作为蒙元第35任大汗的他,由于后金采取主动攻势,在对明萨尔浒之战名声大噪,一定程度也在避开与后金发生的冲突。但是也缓和了与大明的关系,尽而走向联明抗金的路子,林丹汗自豪的以

“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自居,蔑称努尔哈赤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

实际瞧不起后金,却没料后来结果林丹汗不敌后金败北,所以漠西自愿成了蒙古帝国复兴的中心。

准噶尔汗国前身就是出自瓦剌部一支卫特拉,曾经这里属于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的汗国,阿尔泰山一带又曾属于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领地,但由于年代久远经历明朝三百年,基本被准噶尔汗国的兴起取代。而较远的哈萨克汗国则属于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后代一支,但由于与准噶尔是邻居所以经常受准噶尔撕掠,所以这个时候准噶尔一直处在上升阶段,他即不把沙俄放在眼里,也不会把哈萨克放在眼里,将沙俄阻于西伯利亚北部,把哈萨克试图纳为臣子,这有就有他为什么会狂傲的让大清臣服的原因。

这个时候枭雄噶尔丹出现了,他摆平哈萨克汗国之后,后来将矛头指向大清,于是东征蒙古漠南漠北,与大清争夺式展开拉锯战,一路平定喀尔喀一直南下打到离大清京师不远的赤峰的乌兰布通,直接欲想一举拿下清朝,建立新的大元,所以也就有清朝执意要攻准噶尔汗国的原因。不止如此,噶尔丹死后,准噶尔汗国还不寂寞,仍对大清周边蠢蠢欲动 ,但两者互有胜负,因此这个不让大清安宁的一方汗国终于到乾隆时期被平定了。但有人要问哈萨克汗国也属于准噶尔汗国为什么不乘胜攻取,实际上哈萨克的大玉兹的伊犁河流域早为准噶尔领土,而中玉兹和小玉兹又受沙俄保护,当然不准大清介入。

大清也明白如果贸然西进哈萨克草原势必要受沙俄和哈萨克的夹击,毕竟对沙俄一翼的剪除,会遭到报复,因为沙俄已在大清北疆构成了威胁,自然不敢轻易贸进,这两个大国谁不惹谁最好,维护周边和平。由于战略不必要性,一部分还是因为清朝已没有能力向西走那么远,原因哈萨克汗国大部分处在沙漠,而且几乎荒无人烟,他们对准噶尔汗国用兵事出有因,就因为噶尔丹,在陷入准噶尔长年泥潭中已无力西征,当前清朝这个时候将精力放在富庶的江南治理上和国家稳定方面,加上两位共同敌人准噶尔消除了所以没必要再折腾。










9

当时准噶尔部势力强大,大清对准噶尔部的战争长达一个世纪,而且哈萨克汗国也并不在准格尔部落的统治之下。只不过相比之下哈萨克汗国因战败被迫以守为主。其实两者一直是仇敌,虽然都是蒙古部落的一只,但是双方打起来丝毫不亚于民族对民族的进攻,它们都属于漠西蒙古。但由于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差距越来越大,对于生存空间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在清朝还没有入关的时候,双方就已经进行了多次大战。



当然,总体而言,准噶尔部占据上风,与清军入主中原同时准噶尔部也开始了统一蒙古的战争。当清朝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以后,准噶尔部也基本统一了漠西蒙古。除了土尔扈特部西迁之外。整个漠西蒙古的蒙古部落,全部统一在准格尔部的统治之下。在此后的数年中清朝和准噶尔部一直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双方势力的较量和矛盾的冲突也逐渐升级。准噶尔部之后就开始四处扩张,将天山南北地区全部囊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打得哈萨克汗国没有还手之力,只能多次讲和。哈萨克汗国并不是真的一点实力也没有,准噶尔部也不想花费更多的成本去征服这一地区。准格尔部想要的是重新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帝国,所以要向东进攻去占领漠北和漠南蒙古。



这就与当时的清王朝发生了直接冲突。葛尔丹内部的统治基础没有清朝雄厚,在他刚要出兵之时内部就出现了政变,葛尔丹被迫回援。然而即便如此,1690年葛尔丹所率领的军队依然杀到了内蒙古,并且邻近北京。康熙才被迫亲率军队与其开战,乌兰布通之战葛尔丹战败被迫退回漠西蒙古。当然,在其他蒙古部落和清军的联合夹击之下葛尔丹失败,但是准格尔部并没有失败。葛尔丹的失败,只是他自己的,对于漠西蒙古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能够侵入这一地区,毕竟准噶尔部所建立的汗国在当时数得上是欧亚大陆数一数二的帝国。就这样策妄阿拉布坦最终夺得政权直接接管了葛尔丹的帝国。



准噶尔国最辉煌的时期,其实并非是葛尔丹时期而是这个策妄阿拉布坦时期。是他将准格尔部领导进入全盛时期,并多次击败清军被迫于1731年清朝主动与准噶尔部言和。而准噶尔部此时也知道无法完全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帝国,所以与清朝讲和之后随即继续进攻沙俄和哈萨克。此后清朝和准噶尔部一直大体上相安无事没有发生国家层面的大规模冲突。到1745年,准噶尔部陷入内斗失去了很多土地。而当时继位的乾隆皇帝随即出兵攻打准噶尔部。而哈萨克部落与清军联合共同夹击,此外进攻的还有沙俄的军队。在三方合力之下,准噶尔部最终屈服。此后清王朝的内部又发生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清军被迫南征。而准噶尔部大部分土地也归清王朝所有。并且与哈萨克修订边界,接受哈萨克的入供请求,实行朝贡体制。

10

满洲将士以为哈萨克是准葛尔人附属,于是得陇望蜀,向哈萨克进兵,却遭到了哈萨克人的抵抗而失利。最主要的是,哈萨克的一代雄主阿不赉汗,审时度势,恭顺称臣,乾隆皇帝也就没有理由继续向哈萨克草原进军了。缅甸事起,乾隆意在缅甸,帝国的战略方向也就改变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