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古以来,人类战争胜负无非比拼两大方面。一个是“科技、制造业(把科技发明转换为可实际运用的作战武器)、经济(或者说是钱粮等战争快速消耗资源)”,这方面作用,将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而起到越来越大作用。另一个就是参与作战的将士,为将者看其战略战术是否得当,士兵则看其是否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这方面作用将随着社会科技进步而减小)。当这两者高度契合时,这样的部队就是无敌之师。我们分析一下清朝屡战屡败的原因吧:

一.闭关锁国的恶果。

由于明清连续两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世界,而源于科技的工业制造清朝几乎是零。至于清朝GDP确实是世界第一,但清朝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均就不多了,更主要的是,清政府几乎没有把国库的钱投资于科技、工业制造、强军。反而把巨额的金钱用于修建圆明园、颐和园等奢侈消费品上,没达到强国目的,却招来贪婪西方豺狼的掠食。



二.清政府腐败的独裁统治。

由于清朝的腐败统治,八旗子弟的堕落,清朝军队战斗力、战斗意识迅速滑落。战争发生时,前线的溃败,高层的恐惧,两者相互作用,求和、谈判、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如果能舍弃私利,以空间换时间,发挥中国幅员辽阔具有极大战略纵深的优势,大力发动广大民众抗击侵略,完全可以弥补武器的劣势,区区几千、几万的侵略军岂能在华夏横行霸道。八年抗战赢了,抗美援朝更是打出军威国威。可叹啊,腐败的满清不存在这种如果。



所以,作为科技落后、工业制造落后,仅仅是财宝如山(GDP高)的腐败满清,在如狼似虎的血腥殖民的西方列强面前,清朝的后果可想而知。那么也就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西方国家封锁中国,阻碍中国发展,尤其全力阻碍中国科技进步。

最佳贡献者
2

清朝表面亡于外国侵略,其实亡于自身。

清代的gdp是第一,那又怎么样,民众手里并没有啥钱,包括一些普通的官员,这个去看看晚清的一些图片就知道了。

税收除了大官贪污之外,都交给皇家修园林,摆阔气,慈禧牛奶洗澡,每餐必要满汉全席,太监监守自盗,多种原因导致民间怨气冲天。

看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才是覆灭的根本原因。

包括八国联军如何进的北京,以很少的兵力就打败了满清官军,还有义和团。

为啥,老百姓帮着引路,帮着打,反正大清又不是百姓的大清,这才是满清覆灭的根本原因。







3

首先,在这里,我们要知道,GDP的性质,是的,当年满清的GDP世界第一,但是我们要知道,它的GDP主要构成是什么?翻阅了一下资料,我们才发现,当时满清世界第一的GDP的构成,是轻工业,主要的商品是茶叶和陶瓷。有人说,一样,GDP第一,有钱就行,打仗就是烧钱嘛,谁的钱烧的持久,这一场仗就谁厉害。好吧,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满清GDP第一,但是朝廷腐败无能

满清朝廷自从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下,使的满清的腐败更加严重,官商、官外勾结非常严重,不仅仅如此,此时的汉人也受到外国人的拉拢,开始与满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历史上有东南互保一说,就是南方汉人抱团控制着沿海地区的港口等等,与洋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反倒融洽,一直与满清之间玩着猜拳游戏。

而满清政府呢,自从甲午战争之后,也是对南方汉人满是警惕,甚至暗中扶持义和团,打算与汉人军阀之间抗衡,结果被搞了一次八国联军进北京,这也就是为何那时,在南方的汉人军队为何没有勤王的原因,慈禧西逃。


闭关锁国,GDP虽第一,但是重工业基础薄弱

正如前边说的,当时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主要是劳动力充足,但是那时的西方,重工业和轻工业对比健康,重工业比较发达,那个时候,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汽车,火车,而我们还是黄包车,万国展览别人都是蒸汽机,而我们是绣花鞋,别人可以造洋枪洋炮,而我们连简单的螺丝都造不了,一旦战争开始,如何去打仗?不知道大家如何感想。


4

从1700年到1820年间,清廷的经济总体量GDP在世界各国的占比从22.3%一直持续增长到32.9%,排名世界第一。

1820年,清廷的GDP是英国的7倍,直到鸦片战争结束后近30年的1870年,仍然是英国的1.8倍。然而,清廷在人口、国土面积、经济总体量都占巨大优势的条件下,却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惨败给欧洲的撮尔小邦——英国。个中原因不能不令人深思。

看清廷的衰亡,就像扁鹊看蔡桓公,从“君之病在腠理”到“在肌肤”再到“在肠胃”乃至到最后“在骨髓”,旷世神医都束手无策,无药可救,终至败亡。

下面我就清廷败亡之道作一些简单分析————

第一,招摇而又虚弱的GDP,让清廷自鸣得意,让洋人心生觊觎。

①有资料统计,在1840年前后,全世界大约有12亿人,清廷有4.1亿人。领土面积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大,意味着耕地多,人口多,意味着可以耕作的人多。以小农经济为主业的农业社会,清廷靠着强大的人口红利,收获了自我感觉良好的经济体量。

②清廷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深受西洋各国青睐。而清廷地大物博,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充斥皇宫大内的奢侈品,都容易自给自足。这样一来,在与西洋各国的贸易中,清廷始终处于顺差地位,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库。清廷自然也就富有了。

但是,恰恰是这富丽堂皇的数字,蒙骗了清廷上层统治者。让他们认为,世界各国,唯我独尊。世界需要我,我不需要世界。他们的骄纵之心、他们奢靡之心、他们的自我满足、他们的堕落懈怠,也由此而生。这时间,他们最想做的,不是打开窗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什么不同,而是关起门换着花样地折腾老百姓,以显示他们的文治武功。那些“洋大人们”,透过窗看到了清廷的富有,看到堂皇富丽的宫殿,看到流光溢彩的玉帛丝绸,怎么能不垂涎三尺?当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咽下嘴角的口水时,他们思考的第一问题是,如何才能把那些占为己有,如果贸易不能解决,那就只有通过战争来掠夺了。而清廷恍然不知。

第二,酒色皇帝乾隆笼络马嘎尔尼,却被后者扯掉了盖在腐朽王朝上的遮羞布。

也许是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马嘎尔尼怀着一腔对东方文明大国的膜拜和憧憬之情,来到了清廷。

但是,他的那份热情就被浇灭了。他发现:

①乾隆盛世之下,饥民遍地。

他写到:“狗肉是他们惯用的食物,生活在水上的中国人一向出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也不放过"。

②贫富差距巨大,统治者享有无穷无尽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地位。马嘎尔尼一行,上至军官,下至士兵奴仆,乾隆的赏赐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富家翁。

③小民无丝毫尊严,官吏可以对百姓当众杖责。

马嘎尔尼通过在清廷这一段生活,他看到了一块无比硕大同时爬满虱子盛世绸缎。

他对乾隆政权的结论在日后广为人知:“这个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状况,严格地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有着灾难性的影响。“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马嘎尔尼打开了清廷文明的窗户,看到了腐朽、没落、专制、愚昧。当他把清廷的丑陋付诸笔端报告自己的国家元首后,代表西方文明的坚船利炮,裹挟着欲望和征服的激情,轰轰烈烈地向清廷使来。

鸦片战争是西方文明征服清廷的开始,而清廷统治者的迷之自信和狂妄,蒙蔽自己的双眼,没有看到他们的优点,自然也不屑一顾向他们学习。

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在世界范围内,首先确立资本主义霸权地位,进行野蛮的海外扩张广泛建立殖民地的同时,大量倾销工业革命的过剩产品,进行经济掠夺。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举止失措,忠臣奴仆大惊失色,才不堪用。很快,清廷就在与英国的交锋中一败涂地。签约、赔款、开通商口岸等等,是他们能想到唯一解决办法。

也许是清廷的体态过于肥大,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在他们身上不痛不痒,就像水撒在棉花上。

但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清廷治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彻沉重打击了国人的民族情感。清廷不是很强大吗?怎么会如此一败涂地呢?!反抗的情绪开始凝结。

道光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土地赎买费用,弥补因鸦片大量涌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西方各国制造的工业产品大量向国内倾销,使清廷的城乡手工业受到致命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而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到十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是一群被饥饿逼迫得无可奈何的农民。如果清廷稍稍能体察民情,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断然不会如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席卷全国,达是十三个省。清廷最高统治者如他们的老祖宗努尔哈赤一样,从不想他们为什么不安分守己,而是用残忍的暴击手段加以血腥镇压。

1856年,首次尝到甜头的英国再次联合法国、美国、沙俄等,对清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回的损失更大。又是割地赔款。清廷对洋人,忍辱偷生,伤权辱国。对国内百姓,血腥屠杀。

统治阶级,满清酋首从不在自身找问题,而是埋怨百姓不听话。从1850年到1864年,天国革命军纵横十余载,用血肉之躯,冲破封建专制的枷锁。虽然这一腔怨火被清廷借用洋人的力量给浇灭了,但是民意不可违,民智不可夺。当清廷提着血淋淋的屠刀为自己的惨胜胆战心惊时,贪婪的洋人在暗自发笑。他们看到了清廷的虚弱和衰败。在他们眼中,清廷成为待宰的羔羊。而广大汉民群众与满清勋贵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洋务运动只是面子工程,装修得豪华气派的满洲脸面,再次被撮尔小邦日本用甲午战争剥离得色彩斑斓。慈禧老妖那一张写满权欲、贪婪、自私和龌龊的脸,成为满洲贵族病入膏肓的最富张力的色相。

两次鸦片战争加上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清廷威望受到极大损伤,统治基础有瓦解之险。如果不是有几个忠实的汉人奴才为他卖命,就分崩离析了。为了巩固统治权威,清廷以洋务运动为幌子,开始轰轰烈烈收割国民财富的壮举。从清廷皇亲贵胄到省级地方大员,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腰缠万贯。而用这些民众之膏腴骨血,清廷在相当程度上,修复了破烂不堪的门面。尤其是那位自称“裱糊匠”最著名奴才,依靠北洋水师,不仅扬名立万,让清廷另眼相看。更是赚取价值不菲的豪宅、田产、庄园等等。慈禧太后,稳定而持续地充实着她的贪欲享乐之心,颐和园,圆明园,一一蔚然而成。皇家的眼界跟出色的建筑师相比,毫不逊色。它们的气派、堂皇,给清廷统治者赢得盛世幻境。

1894年,刚刚经历短暂“明治维新”的西方文明的小弟日本,向清廷发起挑战。眉高于顶的权力怪兽老慈禧勃然大怒,发誓要教训一下这个不自量力的撮尔小邦,坚决主张用北洋水师摧毁日本的狂妄。然而,入关200多年,早就习惯于在胭脂俗粉中打转的八旗子弟,练就了一身提笼架鸟,斗鸡走狗的本事,忘记了扬马涉猎的生存本能。当他们这些冷兵器时代的佼佼者,面对西方文明的学习者日本时,不出意料地溃败、惨败。清廷统帅叶志超在朝鲜战役中,创造了马不停蹄狂奔500里的逃亡记录。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中堂老泪纵横,他这个裱糊匠所做的一切努力,被日本修理得颜面尽失。老慈禧黯然伤神,他不明白,英国打不过也就算了,小小的日本,也打不过。究竟为何?!要不是需要利用李中堂出面签订卖国的《马关条约》,她对奴才李的处置要严重得多。最后,李中堂以被日本狂热分子打伤的左眼,换来日本在赔款上的少许量额。他的辉煌、他的落幕,都标志着清廷政权的无能、腐朽、残破,是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1900年,在66寿龄这个吉利的年份,老慈禧动怒于西方各国让她放权给光绪。再次向八国联军开战。联军进北京,慈禧像他的皇上一样,仓皇西逃。在与列强签订了瓜分国土的合约《辛丑条约》后,老慈禧又回到了她奢靡的皇宫,舔着脸向西方列强说出了她最著名的一句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为了能在权力的宝座上一直呆着,老慈禧把无耻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心怀家国的有志之士,由此知道,清廷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再也不用想着怎么去维护它了。

事实上,清廷就在这个时候,真正走向亡命之途。之所以没有迅疾倒塌,只因为手握大权的老慈禧还没有死毙。

由以上观之,我们始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廷败亡,自有其取败之道。清廷统治者的愚昧无知、自大狂妄、因循苟且、顽固自封,让他们一次次错过改过自新的机会。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他们一次比次次手足无措,割肉饲虎。始终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最终,民族情感败给阶级情感,汉人有志之士觉力要摧毁它。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孙中山等,为它的死亡盖上最后一抔土。

不需为它的倒亡而惋惜,清廷的败亡,其实就是封建专制制度的衰亡。从他们继承朱重八创建的极权专制制度这一真正的破衣烂衫并沾沾自喜开始,他们的宿命早已注定。从他们的先祖努尔哈赤时代到皇太极时代,八旗贵族共和议政曾经让他们生机勃发,欣欣向荣。而他们抛弃了自己仅有的传统优点,向朱重八留下的废铜烂铁集体跪拜。进而失去前进的勇气和动力。他们的思想被固化,他们的躯体被束缚。当西方文明列车轰轰烈烈疾驰而来时,他们又放不下自己的矜持和骄傲,承认对手的强大并向对手学习。衰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明白,再辉煌耀眼的GDP,如果它不是为数量众多的黎民百姓服务,清朝也好,其他朝代也罢,终究难逃一亡。

5

首先要清楚一点的就是,清朝的富裕,富的是谁!

清朝确实很富,但富的不是老百姓,相反老百姓越来越穷。

鸦片战争之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在列强逼迫下被迫不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大量廉价外国商品借此机会大量涌入,中国的本土手工工场很快遭受冲击,洋布等外来工业产品因为价格低廉,开始迅速取代中国本土的土布。

广东佛山县在1845年以后,首先是“纺业停顿”,“引进英国棉纱”,五、六十年代以后,广州附近,“民间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1846年以后,松江、太仓一带,以纺织为业的人‘无纱可纺’;19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居民,甚至汉口等大城市附近的农民,也开始穿洋布了。

到90年代“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与此同时,不少洋货如洋火、洋油、洋蜡等也代替了土货,中国的民族手工业被残酷扼杀。

我至今还记得我老家那边管铁钉叫洋钉,管火柴叫洋火,管蜡烛叫洋蜡烛,缝纫机叫洋车,管外地面粉做的面条叫洋索面。

而至今还有很多中国人管时髦叫洋气,经常说你这人真洋气。

资本家永远是逐利的。为了能够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润,那些在中国办厂的外国资本家往往利用手中的特权与地方官员勾结,享受更多特权,拿到更低的原料进货价格,用更低的成本招聘工人。

成本越低意味着价格越低,这更进一步压缩了工场手工业的生存空间,许多工场手工业从业者没有市场竞争力就此破产,无数家庭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只能被迫进入资本家的血汗工厂遭受剥削,变得越来越贫困。

当然也有人想从事洋布洋货行业,因为真的很赚钱。但进口货在当时来说门槛很高,尤其是纺织机器,需要先期投入不少资金,只有资金雄厚的地主富商才能办到,他们有资产可以进行抵押,可以一次就购进大批商品和机器。

因此最终社会财富都积累到外国资本家、地方官员、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

同时满清政府需要向列强支付高额赔款。为了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支付赔款,除了关税,老百姓每年的税赋也很重要。而当时官商勾结已经非常严重,名义上许多商人也要纳税,但最终政府需要征收的赋税最后都摊到了老百姓头上,老百姓更穷了。


第二:满汉分离的统治方式

清朝作为一个外来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是非常矛盾的。他一方面希望可以任用汉人官员以汉制汉,但又对汉人官员非常的排斥。

而这种心态反应到现实中,便是满汉分离的统治方式,严格实行满汉、旗汉分离政策,在各地建设满城,八旗子弟就住在里面,满城内的满人犯罪,官府无权过问,由驻地满洲官员负责处理,处罚标准虽有具体标准,但是量刑明显与汉人犯同等罪行有区别。

而且旗人凭祖宗的福荫,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或者爵位,平日里无所事事,每天听戏遛鸟,去吃各种美食,祖辈留下的骑射技艺早就荒废,整日游手好闲坐吃山空。

但是老百姓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他们往往是被残酷剥削的那一群人,既要被统治者剥削,也要被满人剥削,更要被外国人剥削。

因此在他们看来,国家是满清的国家不是自己的国家,朝廷是满清的朝廷不是自己的朝廷,洋鬼子来打朝廷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们看到,鸦片战争英国的军舰在珠江上和清朝的士兵干仗,沿岸站满了围观的百姓。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甚至还有老百姓帮着架梯子,协助侵略者进入紫禁城,还有老百姓在帮助八国联军运送粮食补给。

第三:没有国家的概念

当时的清朝对老百姓的教育宣传方式非常贫乏,一方面他们通过更加严苛变态的八股取士来束缚读书人的思想,让读书人只知圣贤之道却不知柴米油盐,只知纸上谈兵却不懂实践出真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脑子都被条条框框给框住了。

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统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清朝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断章取义罗织罪名,大兴文字狱,常常广事株连,而且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而且满清经常借助修书之名毁了大量宣扬反抗斗争、不利于满清统治的书籍,在修《四库全书》时,总共销毁了一万三千六百卷近15万册对大清不利的书籍,销毁版片总数170多种、8万多块。

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满清的统治方式严重禁锢了百姓的思想,堵塞了民间的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强化了自己的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老百姓平日里看得到的就是圣贤之道,而完全没有国家的概念。

综上所述,对老百姓来说帮八国联军只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他们只是在出卖劳力,还能赚点钱改善生活,何乐而不为。

6

没有永远的世界第一!1861年,清朝的GDp总量被大英帝国超过,1890年,又被美国超过。

清朝后期,人口众多而耕地面积有限,失业与半失业人员太多,而政府又无力安置,百姓无以谋生,民变峰起。

其中的太平天国运动伤了清朝的国本,使清朝人口损失1.9亿。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朝不断从北方抽调兵力南下,致使北方边防空虚,沙俄趁机占领了外东北与外西北。为了平定太平天国,清朝被迫下放兵权与财权与地方,致使地方逐渐做大,渐成军阀。从此,清朝仅仅维持着形式上的统一,内耗严重。

1861年与1902年,为了救亡图存,清朝被迫开启了两次改革开放。大力引进西方科技,兴办工厂、铺设电报线、兴修铁路、建立警察制度、编练西式军队、建立邮传部与邮政局、兴建现代学堂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由于始终没有实现工业化,没有能够吸纳大量无业大员,国内就业形式仍然非常严峻,大量无业人员被迫转为土匪、海盗、黑社会甚至革命党,严重的威胁了清朝的稳定。

由于清朝没有工业化,在对战工业国时,屡战屡败,丧权辱国,丧师失地,割地赔款等等,严重的损害了清朝的财政、土地、司法权利,清朝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成为欧美日等国的原材料产地与市场,这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也不允许清朝工业化。

清朝没有实现工业化,没有能够成为世界工厂,没有能够加强中央集权,是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7

你看你问的!难道世界历史上还有不灭亡的朝代吗?生,老,病,死,宇宙之定理,谁可幸免?

清朝GDP世界第一,也不是自始至终都是,后期已被英国超越!就算是,就不亡了吗?美国现在绝对占世界第一,难道它会永存吗?GDP与灭不灭亡没有必然关系!

清朝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像一个人到底得了什么病,造成死亡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

清朝的衰落其实是从乾隆开始的,说得重一些,乾隆是清朝灭亡第一罪人!

当然,乾隆帝的功绩也是极大的,这一点不可否认。好比不能否认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一样,乾隆帝将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但他在位时间很长,六十年!在他的后期,他开始居功自傲,注重享受,保守封闭,扼杀新事物,新思想,无所不用其极!吏治败坏,官民矛盾激化,民变四起,就是从乾隆后期全面开花的。

鸦片战争的失败,表面看是道光帝的妥协无能,实则是乾隆后期开始的社会矛盾积累的结果。包括后来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重用汉臣,甚至给予带兵权,推行洋务运动,开工厂,修铁路,办电报,创海军,开煤矿,派遣留学生等等。创造了一系列的亚洲或远东第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北洋水师等等,俨然大清已经走上了复兴之路!这一时期,也真有成果,比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但是,混混烈烈几十年,白银花了几个亿,甲午一战现原形!

甲午惨败之后,什么都来了,戊戌变法,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清廷出现了严峻的信任危机与统治危机!

遭受了西逃之苦的慈禧,在西安下诏改革,是为“清末新政”,既有经济改革,也有政治改革,总体方向是君主立宪制,可为时已晚,资产阶级革命党,已不给他们任何机会了!武昌起义,全国响应,清延土崩瓦解!

可能载沣那帮人,觉得自己很亏,他们那样努力改革,为什么人民还不放过他们?不是人民不放过,是历史不给他们机会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他们有好多次机会,但没有抓住,也压根不愿意抓,只知一味敷衍,拖延。被逼走投无路了,才知改变,当然是死路一条了!

8

清朝灭亡,亡在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和腐败

清王朝从乾隆皇帝的时候,就埋下了亡国的种子,影视剧里把乾隆皇帝刻画的是一代圣君,都说康乾盛世,乾隆其实也就是活在祖辈的余荫里,他接手当皇帝的时候,天下太平,国库丰盈 ,老白姓安居乐业,这是靠着前二任皇帝勤俭节约和推行为民的好政策,才造就了乾隆盛世 。

乾隆躺在祖辈的功劳薄上,飘飘然,自称是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天下第一,称呼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蛮夷小国,自高自大的乾隆皇帝,一点远见都没有,对待英国来的使节,带来的先进技术,包括洋表,洋枪都不屑一顾,称之为洋人的小玩意,比不上天朝大国的技术。

火药是中国发明的技术,却让外国人学去了,加以改良, 做成了洋枪洋炮 ,就是这乾隆瞧不起的小玩意,在经历了乾隆之后的几代皇帝之后,敲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如果乾隆皇帝当时要是有远见,学习那些外国的先进技术,清王朝也许不会亡国。

最后导致清王朝直接亡国的是慈禧,慈禧统治下的清王朝,贪污腐败横行,不知进取,导致民不聊生,慈禧工于心计,却志大才疏,没有治国安邦之能,慈禧也奢侈无度,过寿,挪用北洋水师的经费,满朝文武从上到下,奢靡成风,得过且过,割地赔款,只为了过眼前的几天太平日子,增收老百姓的苛捐杂税,让百姓苦不堪言,清王朝在慈禧的领导下,风雨飘摇。

北洋水师和日本一战,全军覆没,动摇了清朝的最后根基,各国烈强蜂拥而至,要刮分中国,清朝最后在末代皇帝溥仪掌权下,轰然倒塌,也是必然的 ,这个时候的清朝谁也无力回天了。

9

清朝的GDP总量的确为世界第一,但这样的GDP主要得益于当时的人口总量大。据估算,清朝末期人口约为4亿,大概占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如此规模的人口得个GDP总量世界第一一点也不值得炫耀。

虽然清朝GDP总量高,但其质量实在是差。小农经济为基础,大部分人都是只能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而已。国库存款是有,但经济发展不起来的又能富到哪里去呢?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多次的战争赔款使得国家不堪重负。国内各处势力也不安宁,国家终日动荡不安。

同时,新思想的不断传入,最终引导着有志之士终于在1912年推翻了清政府!

清政府的灭亡绝非偶然。要知道中国一千年前也有个GDP世界第一的朝代,面对着汹涌的铁蹄钱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没有强大军队保护的盛世就是建立在泡沫上的大厦!

如今,中国每年的军费支出破万亿。新型武器,舰船接连登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将无人可挡!

10

1700年至1820年间,中国的GDP在全世界的占比从22.3%持续增长到32.9%,一直排名世界第一。

1820年,中国的GDP是英国的7倍,直到鸦片战争结束后近30年的1870年,中国的GDP仍然是英国的1.8倍,然而大清王朝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

19世纪80年代,中国的GDP依然稳居世界第一,比当时的法国高出1倍尚多,但是中法战争的结果是,大清王朝不败而败,法国殖民者不胜而胜,由此签署的《中法新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GDP依然保持世界头名,1890年时大约是日本的5倍,然而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使得大清王朝几乎连底裤都输得一干二净……

直到1895年,埋头苦干了100多年的美国才从中国手里夺走GDP世界第一的宝座。

17世纪末开始,中国进入了国富而兵不强、国富而民不富的状态。简而言之,国家富足,国力不足,因为GDP只是国力对比和国家竞争的大棋盘上其中一颗“棋子”,远非全部,先进的生产力以及现代化的经济结构,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忘战必危。言下之意是,一个国家一旦忘记战备,必然会有危险。这句话在清朝身上得到了有力的验证。

16至18世纪,诞生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八旗军,在长达百余年里所向披靡,见证了大清王朝的崛起和强盛。然而进入19世纪,在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康雍乾盛世”之后,八旗军经不起舒适生活的侵蚀和无情岁月的打击,逐渐丧失了进取心和战斗力,成为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八旗子弟”。

乾隆皇帝拒绝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自绝于世界之后,中国沉醉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天朝上国”的美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由此不可逆转地从历史的巅峰滑落。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英国醉心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工业国家,打造了一支足以横行地球的强大海军。1796年,乾隆皇帝驾崩,在他仙逝后不到半个世纪,大清王朝便受到了残酷的惩罚。然而鸦片战争的屈辱并未唤醒大清王朝的统治者们,他们依然沉睡在美梦中,而欧美列强业已尝到工业革命的甜头,甚至曾经同病相怜的近邻日本都已看到摆脱民族困境的捷径。根据保罗·肯尼的统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的工业发展依旧如火如荼,186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占全世界的53%,煤和褐煤占全世界的50%,现代工业的生产能力占全世界的40%~50%,人均工业化水平是中国的15倍;正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德国和美国引领新一轮的科技进步,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几乎在同一时期,日本大力推行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国强兵、对外扩张之路。

此时,清朝统治者浑然不觉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泱泱中华正面临千年不遇的民族危机,依然沉醉于奢侈与享受,奢靡豪华的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是在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础上兴建的,更是夺走了本可用于投资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人力、物力、财力,慈禧太后甚至荒唐到挪用海军军费扩修颐和园!有专家研究指出,1895年甲午战争,慈禧太后没有将对日战争坚持到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担心日军打进紫禁城,使其心爱的颐和园重蹈圆明园被毁之一炬的覆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