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乃是大脑所在。首都的选择紧密关系着国家的安全与发展。而在选择的过程中,因为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所以政治和军事因素的考虑要优先于经济和文化。在我国,有俩个京字结尾的城市名,北京与南京。很多南京人会不服气,为什么都是京,偏偏把首都定在了北京?本文将细致地分析这个问题。


纵观我国历史,曾经承担过首都职能的城市有很多。名气大一点的有众所周知的西安,洛阳和开封。不是那么出名的有大同,沈阳和成都等城市。西安和洛阳这样千年古都的衰落有经济中心迁移等一系列历史因素,本文不再逐个去探讨。而大同和成都等城市也只是区域政权的中心,不具有参考性。因此,本文重点将放在北京和南京的对比上。


首先,政治因素的考量。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大多数龙兴于北方,现代中国也不例外。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东北地区最先成为解放区。其后经过一系列自北向南的大规模战役后,全国才逐步解放。因此,定都北京有利于新生政权的稳定。


再者,北京是多股政治势力的交汇点,东北方向是曾经的伪满洲国,解放后依然活跃着大量苏联军情人员。北方则是刚独立的外蒙政权,而国内的内蒙古自治区也刚刚成立,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不得不防范蒙古民族主义的兴起。西北方向则也有数量众多的穆斯林同胞和突厥系各民族。


相比之下,南京的政治构成则是单一很多。因此,选择北京做首都易于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国家力量。更何况解放后南京留下了大量国民党特务,定都南京不利于国家安全。

其二,则是军事因素的考虑。历史上,我国的强敌都来自北方。从最古老的匈奴到今天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的主人向来都是强兵劲旅,战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而相比之下,南海方向上的东盟诸国,没有一个能对中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和伤害。天子守国门,立北京为首都,可以震慑北疆的强敌,而南京因距离太远,难以形成这样的辐射力。


再者,从军事防御角度考虑,长江下游江面宽阔,外国军舰通过长江入海口可以很轻松地进入南京流域。而相比之下,北京以天津作为拱卫,天津又深处渤海湾腹地,从水路上很难大规模进兵,防卫压力也就小得多。


其三,从文化上的衡量。从历史角度看,北方一直都是各民族的交融之地。不同的民族政权在北方建立功业,同时也加快了民族的融合速度。今天的北京方言,也因此受到蒙古语和满语的深刻影响。环顾北京四周,也可以轻松找到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北京因此取各家之长,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


而相比之下,南京虽然也是中国的文化核心区,自古以来便人才辈出,但却是单一的汉文化,甚至可以说是汉文化在北方强敌压境时的避风港。在这样的条件下,南京保留了很浓的古典士人文化,却与其他民族相对隔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需要兼顾到各民族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不能顾此失彼。南京作为首都,难以起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带头作用。


其四,经济方面的原因。从五代十国开始,中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直至形成南强北弱的局面。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影响等一系列因素,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最好地区依然是东南沿海各省,北方经济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以北京为首都,便于调动全国资源至相对薄弱的北方,实现各区域的均衡发展。如果在首都在南京,那资源将更集中于原本已相对富裕的南方,进一步拉大各省的差距,不利于国家的整体稳定。


此外,南京人颇为津津乐道的历史便是民国时期南京曾经短暂作为首都。其实仔细分析,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选择而已。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蒋介石依靠江浙财阀的力量,勉强实现了表面上的国家统一,而实际政府运行中,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影响力实在有限,到了基层则需要依赖士绅阶层作为代理人管理广袤的农村。在这种情况下,江浙地区不可不谓是蒋介石的政治根基所在,颇有点当年关陇集团的味道。加上蒋介石本身出身浙江,定都在江南地区的南京就符合情理了。

??

其次,当时的华北地区形势比南方更加危急,东北则已被日寇占领成立伪满洲国,直接威胁到整个华北地区的安全。因此,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以北京为首都不利于国家休养生息,进行生产备战。而偏安南京,至少能让民国政府赢得时间为更大规模的全面战争调动各方面资源。


如果我们横向比较世界各国的首都选址,就不难发现政治和经济的全局考虑是各国普遍遵循的规则。比如土耳其选择安纳托尼亚高原上的安卡拉作为首都,而不是奥斯曼帝国的传统首都伊斯坦布尔。一是因为安卡拉内陆高原,比起伊斯坦布尔有着天然的战略纵深。二是以安卡拉为首都,可以带动经济比较落后的东部地区。

??

同理还有巴西从里约热内卢迁都至巴西利亚,同样是为了国家安全和拉动内陆地区经济。除此之外,首都对领土的巩固作用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相对湿润的阿拉木图迁至俄罗斯边境苦寒之地的阿斯塔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的首都选址直接关系到发展与兴衰。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决定了最终结果。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和西安洛阳一样,已经不再是合适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首都中国》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8年 向阳/倪建中

2.《中华民国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张宪文

最佳贡献者
2

北京作为几朝古都,个人认为,首先北京的地质稳定,没有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距离台风频繁的东南沿海也比较远。再次,民风比较朴实,历史上少有大的暴动在北京发生。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城保存相对比较完整!战略上北京也比较安全,虽说离海近但是渤海算内海,相对比较安全。个人愚见,勿喷…

3

北京成为首都,得益于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结果。

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蓟国和燕国。直到元朝,北京才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的都城,其得益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的结果。

辽朝将北京作为陪都,金朝迁都北京,都是为了加强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北京是最合适的地理位置,从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辽国后,这里便成为少数民族政权下的中原地区,北京距离少数民族发源地不算太远,又处于中原地区,而且从版图上,北京处于“天下之中”的位置。元朝建立后,都城从元上都迁都元大都也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中”和加强统治外,北京地处雄要,不论是进入中原还是蒙古草原和东北平原,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清朝入关,将北京作为首都也是处于这样的考虑,更何况“清承明制”。

另外,朱棣迁都和少数民族的考虑略有不同,其一,北京是朱棣的根据地,其二,迁都北京可以起到激励后辈子孙的目的,这里临近北方军事前线。

4

定都北京,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

北京城作为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有着三千年的建城史和近千年的建都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北京就是诸侯国燕国的都城;

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北京,改名中都,这是北京作为封建王朝都城的开始;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北京,改名大都,这是北京作为封建大一统王朝都城的开始;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标志着明朝正式以北京为都城;

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入主北京,北京成为清朝都城;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民国大总统,北京成为北洋政府首都;

1949年,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我们看北京的上升史,可以大致窥见中国政治生态的潜移默化的变化,即政治中心不断自西向东移,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北分离。

北京之所以能被青睐,有很多原因:

1、地形:陆地上可控北部中国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最北部,背靠燕山,地势险要。早在五代十国时期,石敬塘将包括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导致其后的北宋数百年无险可守。

北京向西,直通黄土高原,控制者陕西、陕西、连接甘肃,向北越过燕山,直通蒙古高原,向东北方向,通过山海关,可直达东北平原。

因此,北京是华北、西北、东北、蒙古几大地理板块的连结点,谁拥有北京,就意味着能够稳稳抓住北部几大板块,对于帝国的稳定意义重大。

朱棣迁都北京,就是为了抵御蒙古高原上的鞑靼瓦剌,以北京辐射整个蒙古高原。

而清朝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北京的作用也就更加符合今天的定位,即辐射蒙古、西北、控制东北、面向华北。

正因为有特殊的地形,北京成为金朝以来中国统治者的首选之地。

2、区位:符合中国复兴的首选重地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再次成为首都。

此时,定都北京,有了更多国际关系的考虑。

首先,北京相比于南京、西安等城市,在地理上更加靠北,距离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哥苏联距离较近,有助于和苏联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当然为了防范可能来自北方的威胁,内蒙古成为中国的重要阵地。

当时的东北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有新中国工业的长子的称谓,因此能否极大地发挥东北辐射全国的作用,北京的地位愈发凸显。

进入工业文明,海洋成为新的对外交流渠道,北京距离海洋只有不到200公里,而且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拱卫,对外沟通无压力,对内防守没问题,这比南京的条件要好太多。

而进入新时期,一带一路更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里程碑,在需要陆海联动的新时代,类似于长安这样的城市显然是不能担负起责任的,因此北京再次成为一带一路的新高地。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5

张家口是中共占领的第一个城市,但张家口规模太小。北京、天津和平解放后,就要考虑定都问题了,南方的城市是没法选择了,因为还没有解放。

北京作为古都之一,老百姓能够知道并接受,知道北京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北京自身就带着一种威严,政治意味特别浓厚。

最关键一点是,清朝、北洋时期皇帝总统的办公地点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新盖房屋。而且有大批干部、军人进入北京,只有北京才有那么多的现存房屋让他们居住。很多人说当时应该保留老城区,新盖一个城区做首都,盖一个首都得花很长时间,可那时还在打仗,既没有钱也不可能有时间。

6

选择北京作为首都必须站在1949年10月之前去看,先讲人文社会原因:1.北京是和平解放的,整个城市保护比较好,不需要大规模的改造。2.北京明清以来就是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大市,整体经济水平也是不错的。3.北京还是北方的教育交通中心,有清华北大,津浦等铁路线。4.北京还是北方的文化中心,当时说北京话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听懂,后面演变为普通话。5.北京离苏联比较近,方便和苏联保持联系。从自然原因讲:1.北京是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结合处,处于咽喉位置,军事地位不是一般的重要。2.北京四季分明,整体时候适宜。3.北京离出海口近。

7

经过历朝历代王朝的更迭,我们最终得出结论,首都需要成为一个重要的天然防御中心,这里都必须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如果首都不在这样的地方,军事叛乱的风险就会很高。


北京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主要防御中心,特别是唐朝后期进入宋朝以来,这一地区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变得极为明显。


唐朝主要是因为北方的军事叛乱而灭亡的,宋朝的时候,北方领土掌握在契丹人手里,宋朝处处受到契丹的制约。


至于为什么北京是一个天然的防御中心,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


这是明末的情况,黄点是主要的防御工事,在北方边疆的大部分地区,即使蒙古人突破了,他们仍然要经过几百英里的山脉,才能真正到达主要的人口地带,然而,有一个主要的例外,就是北京周边地区。


在此期间,中国的主要人口分布在北京之间,一直到扬州一带,由于这是一片平坦的平原,加上人工大运河的贯通,这意味着连通性一点也不差,更危险的是广东和四川盆地,但这些地区的人口本身还不足以构成威胁,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也没有面临来自外部敌人的几乎相同程度的威胁,只要看看这一地区的黄色点数量就知道了。


至于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首都必须在军队最多的地方?让我们来看看北京成为首都的过程。


汉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黄巾起义引发了一系列事件,黄巾起义的地点就是北京附近。


唐朝:主要是由于安禄山叛乱,安禄山驻扎的军队正是在包含北京的河北地区,导致的结果是这场叛乱长时间无法平息。


宋朝:因为河北地区被契丹控制,导致最终在垂死的边缘挣扎,而辽国的首都正是在北京。


明朝:明朝实际在朱棣登基之前的首都是南京,朱棣登基后发现北京作为首都的巨大优势,因为北京到南京是一片开阔的平原,朱棣用北京作为据点在三年内就打败了朱允炆,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很明显,无论南京拥有什么优势,都比不上确保北京不会沦陷的战略重要性。


总结:所以通过历朝历代的经验,我们觉得北京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北方可以抵御外来袭击,在南方可以连通南方肥沃的土地,为北京提供补给,所以将北京作为首都是最好的选择。

8

首都是政治中心,安全问题是首要的!所以一定不会在西藏、新疆、东北、西南等边塞地区,也不会在敌方军舰能接触到的东南沿海、东部沿海地区(北京临近渤海,是内海),又不能在自然灾害频发的长江流域、川陕地区!剩下能考虑的地方就剩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地区了!山西多煤,似乎没别的优点了。安徽多山、丘陵,另有江淮,不适合做政治中心!河南文化底蕴十足,但是破坏严重,开封、洛阳、安阳早已没有古都的神气!结合几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发现来看,首都真的在北京是最合适的!

9

其实,这个事也没有那么邪乎,主要是当时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具体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北京解放的比较早,南京是49年4月才解放,上海是5月底,10月就建国了,这两个地方并不稳,也来不及准备;而成都重庆等地还要更晚才解放;就更不可能了。

第二,上海、南京离国民党和美帝的势力范围太近,容易受到来自海上和空中的骚扰,建国初期的解放军这方面实力薄弱,相比之下,北京离他们比较远,离苏联的援助比较近,军事上更容易防御。

第三,建国初期,全国百废待兴,如果不找一个现成的大城市建都,是一个很劳民伤财的事,当时全国还没解放,不可能有这个财政预算;而北京没有经过大的战火洗礼,有比较完善的铁路,机场,还能通过天津进行航运,并且,北京人口众多,又有比较权威的大学和文化氛围,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建都基础;

第四,全国都打烂了,唯独东北是日本投降时留下的现成的重工业基地,北京离东北更近,运输更方便,战后恢复快,成本小;同时,北京处于华北平原,也有比较优越的粮食供应能力;

第五,北京是明清两代帝都,符合全国老百姓心中正统的情结,在这里继续定都,比较能够快速的稳定和收拢民心;就像是历史的新一页被揭开,新的朝代取代了旧的朝代,给人一种大势所趋的感觉,民心里的猜疑会比较少,认同会比较多,这样有利于促进各地望风来降的效果,有利于加速统一大业;

10

将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京,这里有着众多的理由和依据。

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回忆录记载,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率领党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时,就已经开始考虑建国和定都的问题了。

在毛泽东组织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对北平“围而不打”,最终使千年古都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其中便有定都北平的考虑。

不过,中共中央最早选定的新中国首都既不是虎踞龙盘的金陵南京,也不是古都北京,更不是西北黄土高原的西都长安,而是具有“东方的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一举解放了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侵占,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而且它一直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是我国东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毛泽东非常喜欢欣赏中国地图,在他心目中,中国如同一只雄鸡,而黑龙江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市就是这“天鹅项下的珍珠”。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全国最安全的大城市,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地批准其为“特别市”,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而就在这时,东北战局发生了剧变,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疯狂地向东北增兵,抢占了交通要道。面对此种情况,毛泽东果断决定,党中央不再迁往东北。

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加快,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北平等城市纷纷在毛泽东眼前浮现。最后他的目光锁定了北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