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事萨沙很清楚,我也是少林迷。

十三棍僧救唐王,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李世民麾下大军何止几万人,怎么可能需要区区十三个和尚来救。

懂得武术或者格斗术的人都明白,战争中区区13个人就算武功极高,个个都是李小龙。在肉搏战中,13个高手遇到130个普通小兵也会被杀的血流成河。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最早见于民国初年梁启超为《中华新武术棍术科》一书。

大体上说,隋末天下大乱,河南土匪尤其数量众多。少林寺为了自保,被迫组织护院武僧。一次土匪万人(夸张)来少林寺抢掠。一个老和尚带着上百年少壮武僧拿着木棍,和土匪们对峙。

土匪们见僧人武艺高超,又有准备,只得溜走。

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战时,一度非常威胁。少林武僧们冒着危险,杀入重围,将李世民救出。李世民非常感激他们,对为首的13个僧人给予高官厚禄,但只有1人接受。

不过,这些只是民间的传说,不是客观历史。

根据现存《秦王李世民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唐太宗赐少林寺教》、《皇唐嵩岳寺碑》等碑文,只有提到昙宗等13人擒王仁则的记载,并没有少林僧人用棍和救李世民的记载。而史籍中更没有唐宋时期少林僧人用棍习武的记载。

其实真实历史是这样。

少林寺自建立以后,确实组建过护院武僧,也大练武功。

原因很简单,少林寺地处河南嵩山,这里从古至今都有土匪。尤其到了乱世,嵩山就成为很多土匪盘踞的巢穴。

而少林寺是河南境内数一数二的大寺,历年来皇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就有千亩良田,寺内也有大量值钱的财物和无价之宝的佛教遗产。

为了自保,少林寺和河南地区的地方一样,被迫组织了民团性质的僧兵武装,主要就是用来自卫。

因为少林寺僧人众多,加上经济实力雄厚,很快就形成一股还算可以的僧兵武装,不但保护少林寺还保护周边几十个村子。

到了隋文帝时代,皇帝崇信佛教,对少林寺有不少封赏,将洛阳与少林寺之间的柏谷坞赐给少林寺。这个地方在洛阳城郊外15里,距少林寺约50里,地势险要,是连通各处官道的必经之地,有着大量田产。

少林寺安排一些僧人前去种植、打理,为寺庙增加了可观的收入。

可惜,天下很快大乱,王世充盘踞了河南,在洛阳称帝,和唐高祖李渊对抗。

王世充为了和李渊打仗,派自己的侄子王仁则带着一支部队驻守军事要地柏谷坞。

由此,少林寺的千亩田产就被王仁则占领,将少林僧人全部赶走。

在乱世,少林寺已经很难获得信徒的布施,只能依靠自耕自重的田产维持生存。

王仁则此举,等于断了数百名少林寺僧人的生路。

但面对王仁则的大军,区区二三百僧兵又有什么用处?少林僧人只能忍气吞声,艰难度日。

整整2年时间,少林寺僧人几乎活不下去,寺庙濒于崩溃。

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派出大军前来讨伐王世充。僧人们也不是傻子,他们自然知道王世充的军队腐败害民,很可能不是唐军的对手。

僧人们当时立即想到,可以配合唐军作战,赶走王仁则的垃圾部队。

这边,李世民大军果然打败王世充,后者困守洛阳。

然而,窦建德畏惧唇亡齿寒,突然出动十多万大军夹击。

唐军腹背受敌,陷入苦战。

唐军当时已经在攻打王仁则,少林寺僧人主动找到唐军将领,提出可以混入城内,里应外合。

因少林僧人是本地人,对一切都非常熟悉,加上又是佛教人士,不费吹灰之力就混入了城内。

同时,他们已经和王仁则手下的州司马赵孝宰串通,知道城内哪里空虚。

当时有多少僧人参加?没有确切历史记载,只记载十三位主要参与者的身份与名字,他们分别是少林寺上座善护、少林寺住持志操、都维那惠、寺僧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

此时唐军在正面攻打,王仁则全力招架尚且挡不住。突然之间,王仁则的后方又被僧兵攻击,一时间军心大乱,全军崩溃。

王仁则自己也被部下活捉,献给了唐军。

可见,少林僧兵确实对唐军有很大贡献,类似于抗战时候八路军的敌后部队。

但是,他们没有救过李世民,甚至不是使用的木棍作战。

历史记载:为了感激少林寺僧兵的鼎力相助,李世民派下属李安远持秦王令前往少林寺,赐诸位僧人僧袍各一袭,除了归还柏谷坞的田产,还特别赠送了一具水碾。李世民特别赏识僧兵们高强的武艺,除将昙宗封为大将军外,其余僧兵“时危卿作将,事定复为僧”,意思是在危急时刻,他们就是投身沙场的将士,和平时期他们的身份仍是普普通通的僧人。这便是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真相。

最佳贡献者
2

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应归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香港电影,即《少林寺》。在这部影片上映之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民间传说已经开始流传,只是受众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宣扬和追溯少林寺武术的著作中。

这个传说的雏形应该是从明朝就开始了,但直到近代,这个传说才终于成熟,并被搬到了荧幕上,传说的大体内容是:

隋朝末年正当乱世,天下割据纷争不断,百姓饱受战争之苦,李渊举义旗建立了大唐,然后命秦王李世民开始平定天下。当时洛阳的王世充和王仁则叔侄俩领雄兵和李世民对抗,王仁则派人到处抓人,以防大唐的细作混进洛阳城。

这一天,他们抓到了一个郎中,正是李世民乔装打扮欲刺探敌情。在李世民被抓之际,她随身携带的能证明身份的物件掉了出来,几经周转这个物件就到了少林寺智守和尚的手中,然后少林寺的十三名武僧为了拯救天下苍生,毅然决定救出李世民。

他们做了一番谋划,混进了洛阳城,打听到了李世民所在的地方,然后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把李世民救了出来,并擒住了王仁则。

传说很精彩,但是这是不是真实的历史呢?四姑娘单来分析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几个疑点。

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是在武德三年到武德四年这个时间段,当时王世充固守洛阳城,而李世民领了五万兵马来攻。传说中的设定是李世民乔装打扮去打探消息,这个设定就很不符合李世民的身份,他作为唐军的最高统帅怎么可能会亲自装扮一番刺探军情呢?即便会去,又怎么可能他自己单独去?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人呢?怎么可能没有人护卫着李世民?

这些根本就说不通,而且在隋唐时期,少林寺是否有武术还并不确定,至少棍僧应该并不存在。而且这个传说并不存在于当时的任何史书中,《隋书》、《资治通鉴》以及两唐书中都没有任何记载。

但这个传说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且在隋末的时候确实有少林寺的僧侣参与了讨伐王世充的战争,或者准确的说应该是参与了某一部分的战争。当然这同样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不过在少林寺的碑碣铭文中有当时的些微记载,这些铭文包括《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少林寺牒》以及《唐皇嵩岳少林寺碑》。

这些铭文中虽然没有记载当时的真实情况,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少林寺中有十三名僧人曾在战争中立下了一些功劳,不过当时也并不是只有少林寺僧人参与了战争,还有一些平民、军士等,应该说是当时的唐军赢得了普遍的民心,因此战争中才会有他们的大量加入。

少林寺的这十三位僧人擒住了王世充军队的一个主要将领,他应该就是王仁则。但是也仅此而已,并没有僧人们救过李世民的记载,而且根据他们所受的嘉奖来看,他们立下的战功并不是很大,至少不可能是救过李世民。

甚至到了武德五年,李渊下令将王世充所占领的地盘收回,少林寺所在的地方也算是伪地,也一并被废置,僧侣被要求还俗,该服徭役的还是要服徭役。如果他们真的救过李世民的命,怎么可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即便他们拿着立功的这件事找有关府衙申诉,朝廷在两年后才恢复了少林寺的些许土地。而一直到李世民登基之后,少林寺才真正恢复如初。

也就是说,当时真正发生的事应该是十三名僧人曾帮助过唐军,但是并没有救过李世民。而且也并没有出现武僧、棍僧的记载。只是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演绎,这段历史被加进了文学的元素,变了模样,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3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少林寺题材的各种影视剧的热播,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桥段被广泛的搬上了荧幕,成为了一段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那么历史上是真有其事吗?确实还真有,只不过被后人慢慢的夸大,准确来说少林僧人并没救李世民,只是帮助他,而且帮助李世民的目的也并非像所传的那样:是为了铲除王世充的暴政,拯救黎民,帮助唐王李世民建立一个太平盛世!那么这件事到底是怎样的呢?少林棍僧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帮助李世民的呢?大家一看便知。

封地纷争

唐高祖武德年间,高祖任命李世民为太尉,征伐洛阳的王世充,进行他建立伟大的唐王朝之前的统一战争。一路下来,王世充已经是兵败如山倒了,但是因为窦建德率兵十余万增援,战局暂时变得复杂起来了!为避唐军锋芒,王窦二人采取防守的策略,企图将李世民阻挡在洛阳城外,这时的王世充看上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那便是在洛阳与少林寺之间的“轘州”,原称柏谷坞,由于此地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王世充将之据为己有,作为军事要塞,并让其侄子王仁则镇守!但这块地原本是隋文帝时期赐给少林寺的庙产,无端被王世充夺去,当时少林僧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因此双方结下仇怨。

保少林利益,相助唐军

少林封地被王世充占为己有,要怎样才能维护少林寺的权益呢?自然只能投靠当时王世充的死敌——唐军,王世充当时已是强弩之末,只有帮助唐军一起打倒王世充政权,少林寺才能夺回原属于自己的地产。所以少林武僧昙宗率领一众少林武僧,并联合王仁则手下的轘州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抓住了王仁则,将他献与唐军,由此,少林寺棍僧帮助唐军拿下了久攻不克的轘州,立下大功,仅仅过后不到半月,李世民便攻克洛阳,擒获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唐朝统一大业由此奠定。

由于少林武僧助唐军有功,后来李世民任将原属于少林寺的封地赐予他们,并褒奖了在那次行动中最为突出了那些少林武僧,即后来广为流传的少林十三棍僧。由于这是少林寺历史上的光辉事迹,后世越传越神,才有了从助唐军到救唐王的说法。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4

“我一直有个梦,到嵩山少林学武功……”,一直以来,扫地僧、十八铜人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确实,我们的基因里有行侠仗义的片段,我们向往少林武功,什么青龙出海拳,什么六合风里夜叉棍,真叫人热血沸腾。据说,少林十三棍僧曾救过唐王李世民,这是真的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势力割据,纷争不断,李渊参加起义建唐。在李渊称帝的第二年,王世充在洛阳也称帝了,立国号为郑。一山不容二虎,李渊怎么可能放过王世充,于是李渊派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王世充能够雄霸一方自然不是愚不可及的人物,做了一些“军事战略部署”,和侄子王仁则二人一起领兵对抗李世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世民军事才能卓越,一路过关斩将,胜仗连连。不料,此时杀出个程咬金来——窦建德领了十余万兵增援王世充,这个仗就变得艰难起来了,李世民就吃了败仗。

据传说,就在李世民焦急难眠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密切关注着前方的战事、也在替李世民担忧,这群人就是少林僧人。这里就不得不说王世充“优秀”的战略部署了,他将僧人的寺产占为已有改为军事基地,这引起了僧人的强烈不满,僧人们希望李世民赶跑王世充。看到李世民陷入困境,他们暗中贿赂王仁则手下的州司马赵孝宰,出其不意来到王仁则跟前,制服其护卫,打开城门,将王仁则送给李世民。李世民入驻城中,当机立断围击窦建德军队,这场战争最终以王世充投降告终。

除此之外笔者还找到了其他版本的传说,如李世民乔装打扮成郎中打算混入城中以刺探情报,不料王世充检查严格、到处抓人,就正好抓了李世民。李世民被抓之际,他的身份证明物件掉了出来,这个物件几经辗转就到了少林寺僧人手中。僧人为了天下黎民,决心救出李世民。他们便做些准备,也混进洛阳,历经波折终于将李世民救了出来,捆绑了王仁则。

这些僧人救李世民的事迹广为传播,但在《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等记载中,只提到了上座善护、少林寺住持志操、都维那惠、寺僧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这十三僧擒获王仁则。对于是否用棍、是否救了李世民并没有过多描述。更甚至说,十三僧就真的只是十三个僧人吗?会不会有其他人的参与。还有,我们都知道少林武功并不是突然就一下子完成整个体系的建设,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扩展少林武技。实际上并没有唐代少林僧人用棍习武的记载,我们也无从得知他们是否真的用棍。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确实有僧人曾经有功,那也是少林武技名扬于世的时候。少林寺得以在当时的社会土壤上发展壮大当然离不开朝廷的扶持鼓励,但我们必须明确,有些传说毕竟是传说。这种十三僧人的传说是建立在人们对少林的向往之上,再加入自己主观成分或是说迎合当时人们的胃口的产物,人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传说的加工者和传播者。

5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有关“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以及被一代代的民间传说演绎的神乎其神,再加上一部《少林寺》以及后世无数电影电视的渲染,让这个故事深入人心。

有关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
1、唐武德三年(620年),高祖李渊命其子李世民统领诸路军马前往征讨王世充,李初战失利,此时,驻守柏谷庄的少林武僧志操、惠锡、昙宗等十三名武僧因不满王世充之子王仁则侵占少林寺封地,便“率众以拒伪师”。昙宗等十三武僧夜间攻入郑兵大营,生擒王仁则,献于李世民。

2、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飞传捷报——少林寺棍僧助唐拿下了久攻不克的轘州州,战局由此发生根本转机。拿下轘州仅12天,唐军生俘窦建德、迫降王世充,擒获两国国主,唐朝统一大业由此奠定。

两个故事各自不一,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那么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我翻遍了《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都没有见到过相关记载。而且,即使是这两个故事,也没说僧兵们是怎么救李世民的,而是怎么抓的叛匪而已。

其实想想也可知道,李世民当时要么被称作秦王,要么被称为二皇子,即使登基后也是皇上,唐王算怎么回事?哪里有这么个称谓。所以,所谓“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只是后人的美好想象而已,史无所载。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6

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个传说真的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言而已,而真实的故事则远没有那么高大上!

(一)、十三棍僧救唐王

当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了大江南北,创造了当时电影票房的一个奇迹。《少林寺》中讲述的故事,便是以少林武僧昙宗为首的十三棍僧救李世民的故事。

而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出处,最早见于民国初年梁启超为《中华新武术棍术科》一书所作的序,在序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流贼万人,将近少林寺。寺僧将散走。有老头陀短棍冲贼锋,当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选少壮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征王世充,用僧众以棍破之。叙其首功者十三人!

而自从此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便开始广为流传,甚至还不断演绎:

当年李世民征伐王世充,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武功高强,将李世民困住。少林寺武僧在昙宗的带领下,击败了武功高强的王仁则,救出了李世民。十三棍僧之首的昙宗和尚,被李世民封为大将军,而其余十二僧,则不愿入朝为官,选择云游四海!

(二)、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真相

在隋末唐初年间,少林寺武僧确实是参与了诸侯争霸赛,但不是为了救唐王李世民,而是为了守卫寺产。

我们知道,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僧人的地位便不断提高。别看那些寺庙僧人平时一点油水不沾,但实际上却是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少林寺也不例外。

隋末,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揭竿而起,逐鹿中原。所谓战争,从来都是以钱粮作为后盾的。少林寺寺产丰厚,早已被各路诸侯所盯上。

当时的王世充在李世民的打击下,已经节节败退,退守至洛阳。在洛阳与少林寺之间有一个“轘州”,是隋文帝赐给少林寺,在寺西北五十里处,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被王世充据为己有,作为军事要塞,派自己的侄子王仁则据守。

少林寺僧人一看,自己的土地被王世充给占据了,那还了得,于是组织了少林僧众,联合王仁则手下的轘州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抓住了王仁则,并将王仁则献给了王世充的对手秦王李世民。

这就是所谓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实际上根本就不是救唐王,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顺便送了李世民一个顺水人情,保住了少林寺的大唐的地位!

7

传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割据一方的王世充带着侄儿王仁则带兵与唐军对垒,王仁则胡乱抓人,抓了一个被怀疑是唐军奸细的郎中,而这个郎中恰好就是乔装改扮侦察敌情的李世民。

李世民被抓的时候失落玉玺,玉玺辗转被少林武僧智守得到,并认出上面“李世民”三个字,于是就判定李世民被王世充抓了。少林寺十三名武僧商议后决定出马大舅,他们混进了洛阳城王仁则的大营,经过连番血战,终于救出了李世民,并且生擒了王仁则。

这就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到底符合历史事实么?

唐代的史书中从未对这则故事留下任何记载,当然不是说正史不记载,这个故事就不可能发生。唐太宗确实与少林寺有过交集,曾给少林寺题过碑,也就是《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这个碑文的原件已经失传,不过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的《金石录》中有拷贝。

这篇碑文的内容笔者就不在这里贴出来了,碑文有几个值得注意地方,首先全篇都是楷书,唯有“世民”两个字是行草,据说这是李世民的亲笔,就像是明星签名一样。

同时这篇碑文中提到的李世民是“秦王”,而不是“十三棍僧”故事里的“唐王”,唐王这种称呼完全不可能指的是李世民,在李渊没有称帝之前,他就号称唐王,到李世民进攻王世充的时候,李渊已经是皇帝,而李世民受封秦王,所以这里“救”的“唐王”,明显是一个极大的谬误。

李世民的这篇碑文告谕的性质属于嘉奖性质,嘉奖的是洛阳之战中,敌战区群众自发擒获王仁则的功劳,但嘉奖的目标不仅有少林寺僧人,还包括了“军民首领士庶,”看来立功的人很多,不止少林寺。而首称“少林寺上座寺庙主”和“法师”,说明少林寺僧人在这次起义行动中起到了领导和骨干作用,但整篇文章都没有提及“武僧”、“棍僧”等字,也没说少林寺的和尚会武功。

文字也提到了这次行动所立的功劳之一是““擒彼凶孽 ”,显然就是王仁则,但并没有提及救过李世民。而且碑文最后一句“可令一二首领立功者,来次相见,不复多悉。”这个口气,也一点都不像是报恩的意思呀。

那么“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在古碑《少林寺牒》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

李世民在打败王世充以后,王世充所占地盘的寺庙被废撤,寺庙的田地也被没收,少林寺也算是“伪政权”的寺庙,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这个事情发生在武德五年,而少林寺僧众擒获了王仁则发生在武德四年四月,中间不过隔了一年。

后来少林寺的和尚们不断上诉,上诉理由就是我们有功劳啊,我们擒获过伪政权的王仁则,我们没有附逆啊。估计是上诉频繁,朝廷终于在2年后,也就是武德七年做出了回复,少林寺可以恢复。但是并没有把少林寺的田地全部还给人家,一直到了李世民即位后的贞观六年,少林寺的和尚们才彻底“平反”。

而这篇《少林寺牒》其实就是唐政府纠正冤假错案的文件,这篇文字也没有说少林寺僧人会武功,但其中列出了十三个少林寺和尚的名字,属于立功的人。

大抵就是这十三位少林寺和尚参与了擒获王仁则的战斗,是立过功的,于是就出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而在故事之中,唐王是个谬误,而李世民也不可能为了侦察敌情装成老中医,作为行军大总管,李世民要么在唐军大营,要么就是后来去虎牢关截击窦建德,侦察敌情这种事情一般是斥候做的,要李世民亲自下场这不是在开玩笑的么?

同时故事里还提及到了“玉玺”,这就夸张了,李世民只有大总管的鱼符,以及秦王的印绶,哪里的玉玺,谁家的玉玺还会刻上自己的名字?

这个故事错漏百出的地方太多,所以真实性也就大打折扣。故而,笔者认为,十三棍僧没有救过唐王,唐王也不可能被王仁则给抓了,有史可查的,大概就是少林寺的和尚曾经擒获过王仁则而已。

8

当年少林寺十三棍僧确实救援过秦王李世民,而且“李连杰”也参与了救援行动。这个历史故事经过李连杰在《少林寺》里的传播,几乎是无人不晓了。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

据历史记载,当时帮助李世民的除了十三棍僧,还有其他人参与,只是记录有名有姓就这13棍僧。据说从而明朝时候起,这个故事开始流传于民间。故事内容大体是:隋朝末年正值乱世,天下割据纷争不断,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太原留守李渊根据形势,举义旗建立了大唐,然后授命秦王李世民开始平定天下。

当时洛阳的王世充和王仁则叔侄俩领雄兵跟李世民对抗。王仁则他们唯恐大唐的细作混入洛阳城,于是派人四处抓捕。有一天,被他们抓到了一个郎中,正是李世民乔装打扮来刺探军情的。在李世民被抓的时候,他身上所带的能证明身份的物件掉了出来。

几经周折,这个物件就落到了少林寺智守和尚之手,然后,少林寺的十三名武僧为了拯救天下百姓,毅然决定救出李世民。武僧们做了一番谋划后,混入洛阳城内,经过打听,知道了李世民所在之处,然后经过欲血奋战,最终将李世民救了出来,并且擒住了王仁则。

如今,洛阳孟津县有一个送庄镇,送庄镇里有一个护庄。而在这个地方救援李世民之前,护庄是叫胡庄,之前送庄是孙庄,后来因为送李世民过黄河去河北,才改名为送庄。 少林寺的大义行为一直为民间称颂,今后也将发扬光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9

可以肯定的说,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情纯属子虚乌有!

自从李连杰电影《少林寺》播出后,无论是大江南北,都知道了十三棍僧灭王仁则、救唐王的故事,其实,这都是改编而来,正史中找不到任何的记载,但是在少林寺碑碣的铭文中可以看到蛛丝马迹。

分别是《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少林寺牒》、《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其中,《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碑原件已经找不到了,流传下来的碑文都是出自北宋金石大家赵明诚《金石录》。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

在三个碑文中,找不到“唐王、棍僧”等,但是却有“秦王世民”,受到封赏的少林寺僧人分别是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操、都维那僧惠玚、大将军僧昙宗、僧惠普、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等十三人,碑文中的主要意思是,他们协助唐军擒获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

所以,“救唐王”应该是“助唐王”,《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中这样写“可令一二首领立功者,来此相见,不复多悉”,很明显,这不是对救命恩人的口吻。

那么,少林寺是如何协助李世民的呢?

自传说中的达摩一苇渡江到少林后,少林寺除了禅修,也开始修习武术,为了保护寺产和清修不受骚扰,少林寺逐渐组建了一支僧兵队伍。

隋朝时候,少林寺在朝廷的眼里只是一群舞枪弄棒的僧人,由于历史悠久,为了表示尊重,隋文帝就把洛阳和少林寺之间的柏谷坞赐给少林寺,有了这块地,少林寺通过打理有了可观的收入。

隋末大乱,王世充在洛阳称帝,与李渊的唐朝分庭抗礼,王世充看到柏谷坞地势险要,就据为己有,派侄儿王仁则带兵驻守,抗击李世民的唐军。

千亩良田成了军事基地,少林寺上下几百口人吃饭都成了问题,而且王仁则驻军距离少林寺太近,一旦爆发战火,势必殃及少林寺,千年古刹有可能毁于一旦,僧兵们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对付王仁则的驻军,不断加强训练。

公元621年,李渊派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本来一帆风顺,冒出来一个窦建德增援王世充,战局变得复杂起来,少林僧兵联合早想投诚的王仁则属下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一举制服了王仁则,送到李世民帐前,李世民大喜,乘势生擒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投降。

为了感谢少林寺的鼎力相助,李世民下令,赐给诸僧僧袍一袭,并归还柏谷坞的田产,还特别赠送了一具水碾。封昙宗封为大将军,其余僧兵“时危卿作将,事定复为僧”,危难时刻,僧兵可以投身沙场,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真相。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民国初年,武术家马良发起推广“中华新武术”运动,著有《中国之武士道》一书的梁启超为马良著的书《棍术图说》写序“隋大业末,天下乱。流贼万人将近少林寺,寺僧将散走。有老头陀持短棍卫贼锋,当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选少壮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征王世充,用僧众以棍破之,叙其首功,十三人封赏有差,用棍御敌,此为确证明。”

梁启超将十三棍僧和李世民联系起来,目的是唤起国人的尚武精神,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由此而来,这个传奇,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赋予了国家使命,后来被改变成电影《少林寺》,被国人所熟知。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去读有趣的历史!

10

1982年,一部《少林寺》不仅仅捧红了李连杰,更是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推广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大街小巷纷纷议论少林寺的十三棍僧。然而这个只是一个改编的故事。



故事出处

清朝末年,国势衰微,为了唤醒国民的尚武精神,也为了应对国外的文化入侵。梁启超先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的思想精华,写下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奇故事;

梁启超先生道:“隋大业末,天下乱。流贼万人将近少林寺,寺僧将散走。有老头陀持短棍卫贼锋,当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选少壮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征王世充,用僧众以棍破之,叙其首功,十三人封赏有差。”

梁启超先生笔下的持棍历史上确有其人,不过这个人却是元朝人;元末天下大乱之时,红巾军起义,波及少林寺。危急时刻,寺院中一个烧火和尚挺身而出,手持烧火棍打退了红巾军,为少林寺立下了大功,后来这个和尚被传为观音大士化身紧那罗王。直到今天,少林寺仍尊称其为“监斋菩萨”。(话说会不会是倚天屠龙记中,火工头陀的原型?)



真实故事

隋末,天下大乱之时,王世充为了扩大军事要塞,占领了原属少林寺的地盘修建了城池,派遣侄子王仁则率领兵把守。而且意欲将少林寺的所有寺院占据。这时候正好李世民率兵攻打王世充。于是少林寺的棍僧联合了当地百姓和王仁则手下,里应外合擒获了王仁则,并且献给了李世民。

三天后,李世民派人到少林寺安抚僧侣。《赐少林寺教书》中说到,“可令一二首领立功者,来此相见,不复多悉。”

还有《少林寺牍》碑文记载,王世充被唐军打败,少林寺被当作伪产予以没收,僧众被勒令还俗归农。直到上书朝廷,寺院才得以保存下来。李世民登基之后,将柏谷坞土地(约30顷)、水碾一具赐给少林寺作为僧产。

所以这个故事是假的,况且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崇尚的是道教,历史上唐僧西去取经,李世民都是不愿意的。



这这个故事虽然是梁启超先生的杜撰,不过当时却是为了国家社会,挽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唤醒人民的尚武的精神。是一个极具主旋律的故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